意守丹田及三步功法




2010/12/31 19:44


             


 


鍛煉氣功的時候,特別強調意守丹田。所謂丹田,就是古煉丹家結內丹的地方,因為派別不同,所指的部位也不一致,但以臍下方三寸的說法為最多。


練功時為什麼要意守丹田呢?人體真氣的運行,內通五臟六腑,外達四肢百體,都是沿著經絡分佈而完成的。


十二正經(手三陽、手三陰、足三陽、足三陰),奇經八脈(衝、任、督、帶、陰維、陽維、陰蹻、陽蹻)都是互相貫通,一脈相承的。


經脈篇說:“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由此可見,經絡在人體的重要性了。


衝脈為經脈之海;任脈總管各個陰經;督脈總管各個陽經;帶脈卻繞身體一周,總束陰陽各經。衝、任、督、帶都起於丹田,十二經絡也都直接或間接通過丹田而輸入本經,再轉入本臟。


所以說,丹田實在是經絡的總樞,經氣的匯海,故又有氣海之稱。意守丹田就是為了調節陰陽,溝通心腎,使真氣充實,通八脈,恢復先天的生理機能,促進身體的再生力量。


有功夫的人,當他練功的時候,感到呼氣吸氣都集中在丹田,這股氣稱為真氣。真氣在人體很重要,真氣充足,精神充沛,生機旺盛;真氣不足,體質衰弱,百病叢生。


氣是怎樣進入丹田的呢?氣在上焦的叫宗氣,在中焦的叫中氣,在下焦的叫元氣,統稱為元真之氣,只因匯集在不同的部位而名字不相同而已。


要把氣送到丹田,需要運用呼吸運動,加上意識的誘導。當吸氣的時候,肋骨向外向上方運動,下焦元氣即上升。呼氣時,兩肋向內向下合,上焦的宗氣和中焦的中氣被迫沿著任脈往下行。這時加以意識誘導,氣便慢慢和丹田接近。這樣練得時間長了,便會感到一呼一吸都集中在丹田。


氣功為什麼能治病呢?就諸家在練功中所體驗的,談談三步工夫及其對治病的效果。

 


第一步:練精化氣。


精是氧氣和養分的總稱,氧從呼吸來,養分從食料來,兩者都隨著血液營養全身。它們在氧化過程中所產生的熱和能(真氣),就是練精化氣的過程。真氣是人體的動力,真氣存在,人體活潑,真氣消失,人便無法生存。為了使真氣充足,就需要更好地利用氧氣和養分。當氧氣吸進肺部,壓向心窩,心窩即產生一種熱感,然後再送到丹田,這時小腹便會感到發熱,並有氣丘隆起,腳心、腰部也跟著感到發熱。這些熱感的產生,說明人體內熱能增加了。


因此,凡是因熱能不足而引起的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如消化不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作嘔吐酸水、腸吸收力減退、經常腹瀉、腸粘膜分泌不足的便秘、下元虛冷、小腹常痛等,都可以隨著功夫的進步,逐漸消除症狀,恢復生理機能。

 


第二步:練氣化神。


在第一步功夫的基礎上,真氣守在丹田,使人有一股溫和朗潤的感覺,渾身輕快。隨著功夫的進步會感到有一股力量沿著尾閭脊髓直達大腦。這時,人對外界一切刺激,都無感覺。這一段過程,叫積氣衝闕,可使督脈貫通,腎氣入腦,增強腎上腺和腦垂體的功能。這對於保持年輕,延長壽命有積極的意義。


因此,凡由於內分泌腺紊亂所引起的疾病如失眠、記憶力衰退、消化不良、耳鳴目眩、易喜易怒、未老先衰、性機能減退、毛髮脫落、皮膚乾燥、月經不調、疲乏無力等疾病,都可以治療。

 


第三步:練神還虛。


在第二步的基礎上進行。這時,內分泌和神經相互促進,充分發揮對機體的調節能力,使全身輕鬆愉快,好似全身都在呼吸,這說明三焦暢通,經脈暢達。


因此,凡由於三焦不通,循環系統障礙,新陳代謝不好,呼吸系統的病變如高血壓、心臟病、肝腫大、肺結核、矽肺等,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尤其對肺結核,由於呼吸形式改變,次數減少,使肺部得到適當的休息,效果顯著。

 


當然,以上所說的三步功,並不是絕對分開的,只是為了便於解說而已。這三步工夫,是長期靜坐、調息、意守丹田不斷鍛煉中逐漸產生的。因此,練功時一定要有耐心、信心,絕不能急於求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