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醮目的




2010/12/31 09:16


         


 



 


王醮
宮廟主神正位會相禮讓由代天巡狩的值年王爺坐 主神會坐於龍邊
而道士做宗教禮儀會另外搭蓬設置 佈置如同清醮一般

清醮 區分內壇及外壇
內壇
主神正位位置 吊掛 三清道祖 玉皇上帝 紫微大帝 畫像
道祖前會在吊掛"闕"畫像 及梳牌
左右 吊掛 張府天師 玄天上帝及四府(天地水人間)畫像
大門位置 吊掛 三官大帝及四大元帥(溫康馬趙)畫像 與主神正位對望
以上為標準之掛法 如內壇很大 會在加掛其他神祇(視道長所擁有的畫像)如救苦天尊 普化天尊等神尊

外壇
1.大門外擺設觀音山一座 山神 土地 溫康馬趙四大元帥 朱衣公 金甲神(俗稱騎)紙神像 如清醮規模達五朝以上 會在增加 風伯 雨師 雷公 電母等紙神像
2.五大首壇
主會首 --三官府 擺設 三官大帝 紙神像
主醮首 --廣信府 擺設 張府天師 紙神像
主壇首 --北極殿 擺設 玄天上帝 紙神像
主普首 --普陀山 擺設 觀音大士 紙神像
祈安首 -- 擺設 奉祀主神 紙神像

儀式大同小異 只是王醮會多加王船的祭典

 


清醮所供奉神位


  慶成醮或祈安清醮,乃壇分內外的典型,結壇所在的中心通常即為玉皇壇,在宮廟的正殿結為「內壇」,而外壇原本則是平均分布於醮境,其壇數基本上為四大壇:天師壇、北帝壇、福德壇與觀音壇;因為內壇在三界壇兩側,左為天師壇、右為北帝壇而分稱師壇、聖壇,為啟師聖以朝謁的道法祖師、聖師。福德壇因壇外有山神、土地的紙糊神像,以象當境的里社土地,職司管理境內的事務;而觀音壇則是壇外必設大士壇,道教原本是以羽林大神監護壇場,而民間則以觀音大士信仰融合面然大士等為象。


 


  內壇布壇以八卦壇為主,即以後天八卦為安壇的核心思想,三清聖位居北乃為坎卦所在,乾巽坤艮四卦與四維方位門戶(天門、地戶、人門、鬼路)結合,成為一組認知結構系統。道教齋醮儀式舉行之前要選擇吉日良辰,嚴守齋戒規定,並精潔宅宇,法天象地,懸像掛幡,化凡為聖,建設道場以降神。所謂「法天象地」,即是齋醮安壇的壇圖思想準則,有賴空間方位的建構與道場的有形裝飾。在台灣多以神明圖像掛軸、桌案法具與斗燈帷幕,以及布置於內壇的罡單上繡出四維卦象與星圖(或省略僅以新的四方草蓆聖化後象徵),來具顯其莊嚴神聖的壇場氣氛;而「變凡為聖」的具體象徵,即須藉安壇化境儀式的進行,通過潔淨聖化壇場神像以降神後,將壇場聖化為瑤壇仙境的神仙世界,完成朝元玉京金闕神聖中心的建構,始能「建齋行道,歷天門而闡事,循地戶以朝元。」所以其中不論有形與無形神聖空間的呈現,均須透過四維八卦、地支星宿等要素加以標定建構。

建醮期間宗教儀式以內壇為主,一般在封閉廟門的正殿內隆重舉行。內壇的布置分為三清壇與三界壇兩大部分:「三清壇」壇上施設帳簾以象天宮,其宮府之名「三清宮」即標於帳簾之上,壇前設「洞案」(科儀桌也),以為通真達竅焚香之所,其方位恆主坐北朝南,乃將玉清聖境元始天尊、上清真境靈寶天尊及太清仙境道德天尊的神像畫軸高掛於前方;正一道壇習慣上又以紙糊的三清宮一座,加強其神聖中心的建構。其中道寶元始天尊手捧黍珠,以示一炁始化,渾沌初開;經寶靈寶天尊手捧如意,象喻開劫顯化,自然造成之意;師寶道德天尊則手持陰陽寶扇,以象徵陰陽化生,兩儀始化之意,乃是內壇道場中地位最崇高的三寶聖尊三清宮。左旁尊位為玉皇宮,懸掛玉皇上帝畫像,像作帝尊威嚴之狀,頭戴冕冠,冠前垂九旒,身著帝袍,服飾為金黃,乃是萬神之主玉皇上帝。右邊為紫微宮,懸掛紫微大帝畫像,像亦威嚴自持,冠亦九旒,身著帝袍,雙手持玉笏居胸前,統領星辰諸神,是為萬星至尊紫微大帝。若是功德或普度場合,則三清壇最左邊加掛太乙救苦天尊、最右邊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神像,前者主要形象為跨坐九頭青獅,職司慈悲救度、賑濟孤幽;後者跨坐麒麟,演經教主,總司五雷、禳災除疫。



 


三清壇之間兩側位置,即以圖軸懸掛眾神朝元的圖像(依實際空間增減數量),主要懸掛天京、地府、水國、陽間等四府神像,護壇官將溫(溫瓊)、康(康席)、馬(馬勝)、趙(趙光明)四大元帥,神幕案桌上又設有五靈五老天君(亦稱五帝、元始五老,乃天真自然之高神)與五斗星君神牌位。



 



「三界壇」又稱「三官壇」,民間則俗稱「三界公壇」,其設置方式通常較具彈性,可以高懸一幅三官同在一畫的掛軸神像,也可以三官的木雕神像表明,或者只以一座紙糊的三官亭代替。


三官壇旁的師壇、聖壇,左邊天師位所奉的為正一天師張道陵的威猛儀相,其像作虯髯、頭戴金冠、身著降紅道袍的道長造型,雙手持笏,右邊北帝位所奉的則是玄天上帝,其聖像頭戴眉冠,赤足,身著帝袍,腳踏龜蛇,實為北方玄武之象。



 


廟門外兩側另置有山神、土地的紙糊神像,以象當境的里社土地,職司管理境內的事務;而廟門外中央必設大士壇,道教原本是以「羽林大神」監護壇場,而民間則以「大士爺」(俗稱鬼王)信仰融合觀音大士為主,大士爺的設置主要是為鎮懾惡鬼,使勿欺壓眾孤魂。



 


外壇

大廟外如有玉皇壇則會有設有山神、土地、溫康馬趙四大元帥 朱衣公、金甲神 、風伯、雨師、雷公、電母等紙神像,依醮典規模大小而增減。
玉皇壇 擺設 玉皇上帝 紙神像
天師壇  擺設 張府天師 紙神像
北帝壇 擺設 玄天上帝 紙神像
觀音壇或福德壇 擺設觀音大士 或土地公紙神像
王醮醮壇布置




內壇與外壇大同小異,其最大不同處只在於廟內正殿,王醮時會暫讓代天巡狩王爺為臨時行宮,以視察陰陽兩界。行醮科儀則另外搭壇作為內壇用,其擺設則與清醮一樣。




儀式有什不一樣的地方嗎?




有多處不一樣,王醮在早、午、晚,道士需到王府內朝覲值年千歲爺,旗牌官代替值年千歲早往東,晚往西出巡,會請匡真人和瘟儀式,晏王獻供儀式、王船祭押煞儀式,最後會燒王船送王回天庭。這些都是清醮沒有的儀式。



 


王醮在王府內會擺三尊或五尊值年千歲.中軍府將軍.總趕公.王船旁會擺天上聖母.廠官爺.水兵等.
而且會請玄天上帝及保生大帝當先生貴賓監醮.也有加請開漳聖王.請媽祖來主壇(西港.安定等曾文溪王爺系統醮典就是如此.


建醮目的:


一、正一盟威妙經云:「醮者,祈天地神靈之享


    也。」雲笈七籤謂:「八方世界,上有羅天重


    重,別置五星二十八宿,羅天大醮則是極為隆


        重之祭天法儀,以祈協正星位,祈福佑民,邦


    國安泰,社稷清平」。


二、降神與祈福禳災:


   道教以神道設教,賴神光之佑,天地無私,宏施


  化育之功,神之有感廣錫和平之福,惟天惠仁惟


  人報德,感懷神恩,啟修醮儀,不外乎「降神而


  祈福禳災」,旨在對三界神祇與諸天神聖真仙,


  祈求禳災植福,以求生存之基本願望。


三、祈求目的之不同,建醮的性質亦有異。


1)建醮目的不同:建醮有許願、酬恩、保安、


       慶成、消災、植福、拔度、傳度、謝願酬


       神‧‧‧等功能,祈願祈神與謝願酬神,


              前後呼應,構成宗教行為,是謂建醮。


 2)建醮目的不同:性質則有異,依其目的及性


         質,決定其舉行之天數,醮期可分別一


         天、三天、五天、七天甚至可行科四十九


         天。


 3)因目的性質之別,故有陽事與陰事,清醮與


         幽醮之分,而醮科亦有清、瘟、水、火、


         土‧‧‧等區分,分門別類均有定制。


   醮階區分:依古制「三階九等」之分。


一、上階三等:為國王設醮所用,旛立國門之上。


(1)   上階上等:稱普天大醮,壇稱順天國興壇,設三千六百星辰聖位,行科四十九晝夜。


(2)   上階中等:稱周天大醮,壇稱延祚保生壇,設二千三百星辰聖位,行科三十晝夜。


(3)   上階下等:稱羅天大醮,壇稱祈穀福時壇,設一千二百星辰聖位,行科十二晝夜。


二、二階三等:為文武公卿官僚家設醮所用、旛立


         部門之上。


1)二階上等:稱通天大醮,壇稱黃籙延生


      壇,設六百四十星辰聖位,行科九晝夜。


(3)   二階中等:稱祈天大醮,壇稱黃籙臻慶壇,設四百九十星辰聖位,行科七晝夜。


          3)二階下等:稱保禳大醮,壇稱黃籙卻邪


         壇,設三百六十星辰聖位,行科五晝夜。


三、三階三等:為卿宦士庶人民家設醮所用、旛立


         門前。


1)三階上等:稱延壽醮,壇稱贖命壇,設二百四


         十星辰聖位,行科三晝夜。


2)三階中等:稱降裕醮,壇集福稱壇,設一百二


         十四星辰聖位,行科三晝夜。


3)三階下等:稱保護醮,壇稱卻災壇,設八十一


         星辰聖位,行科  一晝夜。


   道教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經過了無數改革,形成了種類繁多之齋醮科儀,由於時代背景,類別及各地民俗有異,齋醮科儀雖不盡一致,但由於都是根據道教禮儀書演變而來,故大節基本是一致的。


   建醮之目的,無外乎在於「降神而祈福禳災」,靈寶領教濟度金書云:「諸世人以庚運未利,星纏凌逼,遂有祈禳送星之科,蓋醮送凶惡星辰,祈恩請福耳」。


    醮之類別:


(一)祈安清醮:簡稱:「平安醮、祈安醮、太平


      清醮」,平常謂之「謝恩祈安」,此醮最為


      普遍,為諸醮之首,旨在答謝已往神明對居


      民庇護之恩外,並祈求將來之安寧與幸福。


      亦即所有醮類之基本觀念,其具體包括風調


      雨順,國泰民安,人物康阜,家家清吉,五


      穀豐登,六畜興旺,四時無災,老安少寧等


      ,而能達到合境平安之一般消災祈福。


(二)慶成醮:簡稱:「落成醮、慶成福醮、福醮


      等」,平常為謂之「慶成祈安」。廟宇新建


     落成或重建修峻完工,舉行此醮,以祈納福。


(三)祝壽醮:謂之「祝壽祈安」,即為神聖誕辰


      而舉行,以祝壽慶賀之意。


(四)瘟醮:尊稱瘟神為「王爺」,故俗稱「王


      醮」;平常謂之「禳災祈安」。往昔瘟疫猖


      獗即舉行之,冀送瘟神疫鬼出境,即「逐


       疫」之科儀。


(五)火醮:平常謂之「禳熒祈安」;顧名思義,


      原應舉行於大火災之後,旨在送火王出境,


      冀免再罹其禍,並祈死者超生。


(六)水醮:平常謂之「禳湟祈安」;洪水犯濫成


      災,淹斃居民時即舉行之,冀免再遭殃,並


      祈死者之冥福,不致作祟,貽害地方。


(七)開光醮:新雕金身神像,予以供奉之前,必


      經開光點眼儀式,其時為表示隆重建修醮禮


      ,則謂之「開光醮」。


(八)海醮:謂之「填安福海」,對於海上暴風雨


      或海嘯而祈禳之。


(九)路醮:對於路上往亡之魂魄,超登朱陵,祈


      亡者超生,行路順利平安而建之。


(十)春秋祭:春秋兩季,為祈五穀豐登而舉行,


      謂之「春 醮、秋醮」。


(十一)船醮:舉行於船內,祈求航海平安與漁獲


      之豐盛而為之。


(十二)陰陽醮:祈求陰陽兩安,生者穫福,亡者


      超生而為之。


(十三)傳度醮:傳度入玄民門,奏職、補職,陞


      職而為之。



 

許願法事
即善男信女為了祈求事業成功,身體健康,便到神宮廟宇或當天雲下眾神之前告許之法事,願祈心想事成。

暖願法事
即在許願的法事之後,每年重暖前願,為求神明持續為善男信女消災賜福,解禍為祥,身體健康,事業有成。

還願法事
許願以後,神靈降福得到感應,理當虔誠承諾答謝神恩。

十神福法事
人的一生有好運也有厄運,如遇到厄運就請師發牒請十位尊神來保佑度過難關,逃避厄運。

三界福法事
奏文通三界,請聖臨法會。為善男信女驅魔避邪、消災除病、解冤釋結、賜福降祥、運限亨通、事業發達。

度關法事
小童出世大運未步,關易入宮,煞多纏度,以至多生啾唧少見安康,經過度關禳煞保童法事,小童便會天真活潑,健康成長。如命中帶有鐵蛇關和將軍關,必須要過三次度關法事才能安然。鐵將二關就是成人遇上了也要禳度,才能平安無事。

禳星法事
成人命植刑沖,煞多纏度以至多生疾病,少見安康;事業不順,財富耗破,如此厄運非移星轉鬥法事才能安然。

遣霞法事
女人懷孕或是善男信女命中帶有流霞神煞相刑,必然災禍立見,厄難臨身。若在災未臨禍未生之前請師遣霞法事,必能安度此運。

遣虎法事
白虎有二,一纏身白虎;一宅舍白虎。纏身白虎主個人的病患與災禍;宅舍白虎主全屋男女、財產、六畜之災禍。若遇白虎纏身和作吵宅舍白虎,理當遣送方得平安。

大移星法事
大移星法事包括申文奏表、建壇請聖、誦經禮懺、迎請星主、移星轉斗和解冤釋結等等法事。此等延生法事保安人眷安寧,解冤釋結、消災延壽作用大唉!

回龍安宅醮
屋運衰弱,宅舍不寧,丁失財破、禍患重重。必須舉行二晝夜以上延生集福回龍安宅清醮,方能得到安然。

財神醮
善男信女,運限欠利、財源不順,生意欠佳、事業難成。請趙公臨壇,誦財神經禮財神懺,便能事業有成,財源廣進。

文昌醮
專保讀書學者,加倍努力,順利升級,有學競成,學業有為。

解結醮
所謂冤結,主要指世間種種人際冤對,引起了詞訟牽連,解結法事可解解冤釋結、消災延壽!

解尤醮
解尤是比解結醮範圍大而且廣,功效也比解結醮更好。不過解尤醮道場複雜,至少要做二晝夜以上方能完成法事。

解願醮
所謂解願是發奏請旨,赦除醮主諸般冤結和罪孽,並且可以赦除上至祖父下至子孫諸般古盟願款。

水宮醮
所謂水宮醮是將命植厄運的善男信女三魂七魄存入水宮之內,讓邪魔惡煞不能入侵其身,便能安度厄運。水宮醮是道教避厄運的最佳法事,法事煩雜,非高道難度矣。

求嗣醮
所謂求嗣,便是求子室。求嗣可以在丁旺的墳墓、也可以高山神仙處,亦可以夫人神前,也可以設醮祈求。

迎神醮
迎神下降或是迎神出宮巡邏三村五境,願求驅邪逐疫,賜福降祥。

接香火醮、接地主醮、接仙醮
家不可無主、村不可無神,接神回位,掌管驅邪逐疫,保障人民安寧。此類醮可分大小,小者一天,大者四十九天。
平安大醮亦稱羅天大醮
此醮是道家最大的醮會,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生者消災延壽,保命延年;亡者出離酆都,超升仙界。此法事大者四十九天,少者三天。

填還祿庫醮
《道藏》書云:一切眾生命屬天曹,身系地府,當得人身之日,曾於地府所屬冥司借貸祿庫受生錢財。凡在生時付清借貸者,為人富貴、健康、無災;負欠冥司者,在世窮乏、多病、多災。世人富貴貧賤之別,皆因冥官陽祿填陰債使然。故天尊勸世人在生時欽敬三寶,方便佈施,設齋誦經,燒還祿庫受生錢。如是者可得福報,三生為男子身,現世富貴,來生永無災難。若在世慳貪愚癡,不信經法,負欠冥司受生錢財不還者,天曹減壽,死入地獄,萬劫後方得轉生為畜獸。 此醮最好在生填還,亦可百歲之後填還。

夫人醮
夫人醮是童男童女未到十六歲夭折而要做的法事。法事主要超升童魂往去臨水宮中托化。

血湖醮
女人在世,養男育女,血污江河,墮胎損子。血湖產亡。百歲以後墜落血湖地獄之中。受諸痛苦。萬劫難逃。血湖醮會,免墜血湖,隨佛超升,往生仙界。此醮女人四十多歲亦可做,做了消災延壽,保命延年;亦可百歲之後再做。

預修功德
填還祿庫醮、血湖醮都是屬預修功德。預修功德就是在世結成的諸般冤孽與愆尤,在人還沒有百歲前就請聖赦罪消愆,以求得消災延壽保命延年;死後不墜酆都地獄受苦受刑。

度亡功德
度亡法事包括:開路道場、蓮燈道場、拔傷道場、填庫道場和功德道場。主要超度亡魂仙界,不墜地府受殃。詩云:果有天堂便是吾父超升處,從無地獄也盡人子一點心。此類道場小者幾小時,大者七晝夜、四十九天不等。



 

本省『醮祭』,自古以來歷經演變,因時而異,可歸納為四點,分述如下:


1、依據『唐高賦』記載:『醮諸神,禮太乙』。『李善』注:『醮,祭也』,此說認為『醮』既『祭』,可說為道教成立以前之古義,然僅知其為『祀天神』,至於『含義』與『祭法』,均不得其祥。


2、依據『隋書』記載:『夜中於星辰之下,陳設『酒鋪』、『餅餌』、『幣物』,曆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為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名之為醮』。此說以為夜間在露天,供物祭祀天神星君,乃《漢未》道教成立看法。亦既劃時代之具體定義,故常被採用,幾成『醮義』之代表。


3、依據『正字通』記載:『凡僧道設壇祈禱曰醮』,此為自《唐》經《宋》,以迄《明》代,道教盛行時期之看法,亦頗中肯。


4、依據『現今意義』:某一些地方為『還願酬神』之大規模祭典,此為道教沒落時期,以民間信仰為主體之看法。


本省『醮祭』之種類繁多,如依『動機』與『目的』的分類,分述如下:


1、『平安醮』:


又稱『祈安清醮』,簡稱『祈安醮』,或稱『太平清醮』,而以『祈安醮』最為通行。此醮居各醮之首,最普通而盛行,所謂『做醮』者,概指此而言。旨在答謝神明對『境民』加護之恩,並祈求未來之安寧與幸福,包括『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物阜康』、『家家清吉』、『五穀豐登』、『六畜性旺』、『四時無災』、『老幼寧康』等不一而足。


2、『溫醮』:


本省尊稱瘟神為『王爺』,此醮又稱『王醮』,通常謂之『禳災祈安』。往昔瘟疫猖獗既舉行之,翼送瘟神疫鬼出境,既『遂疫』之儀。現瘟疫雖以絕跡,然此醮仍盛行於臺灣南部海岸地帶以及澎湖群島等地,在各類『醮祭』中,其地位僅次於『祈安醮』。當建醮時,裝飾帆船,放流於海或予焚化,稱『送瘟』。為其特色。俗信,可將疫癘帶離,境民得免遭殃。


3、『慶成醮』:


亦稱『慶成福醮』,或『福醮』,又稱『落成醮』,常謂之『慶成祈安』。當廟宇新建成或重修竣工,於三年內必行此醮,以期納福,然亦常與『祈安醮』混合行之。


4、『火醮』:


常謂之『禳熒祈安』。顧名思義,原應行於火災之後,旨在送『火王』出境,翼免再遭殃,並為死者『超生』。惟今之台南,此醮雖仍盛行,惟多於『祈安醮』或『瘟醮』之前一天,順便舉行,絕少單獨舉行『專醮』。


5、『水醮』:


常謂之『禳湟祈安』。洪水氾濫成災,淹斃境民時既行之,翼免再遭殃,並祈死者之冥福,不致作崇,貽害地方。


6、『祝壽醮』:


謂之『祝壽祈安』,既為神誕而舉行,以表慶祝之意,規模甚小,亦僅盛行『台南安平』一偶。


7、『海醮』:


謂之『填安福海』,對於海上暴風雨或海嘯而祈禳之,今已少見。


8、『春秋醮』:


春秋兩季,為祈『五穀豐登』而行之,謂之『春醮』或『秋醮』。僅高雄之農村稍存其例。


9、『開光醮』:


新雕神像供奉之前,特行建醮,以示隆重,則謂之『開光醮』,雖有其名卻罕見其例。


10、『船醮』:


行於船內,祈求航海平安與漁獲豐盛,今已絕跡。


11、『牛瘟醮』:


簡稱『牛醮』,牛瘟流行時祈禳之,今已名存實亡。


12、『雷公醮』:


據傳昔時會有此醮,常為『祈禳雷災』者,亦為南部之習俗,今已成陳跡。


13、『羅天大醮』:


『羅天大醮由來』有詳細介紹。



『羅天大醮』係『祭天』法儀之一,亦『道教』科法中最大『醮祭』之一。『羅天』之意,由『道經』雲笈七籤二十卷所引『玄妙經』可見,文云:『八方世界有羅天重重,別置五星二十八宿::』。考『史記』曆書曾云:『蓋黃帝考定星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餘,於是有天地神祇,物類之官,是謂五官,各有其序,不相亂也。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異業,敬而不瀆,故神降之嘉主,民以物享,災禍不生,所求不匱』。是故古來明王聖帝,皆據『星曆』明時正度,而『羅天大醮』正是『協正星位』。


此醮最重要特點,在於安排壇場方面,須設『一千二百』星位,蓋其神位為『諸天萬氣』之表,依據《宋》【王欽若】『翊聖保德真君傳』記載:『真君曰:結壇之法有九,上有三壇則為國家設之【註:中間略過】凡星位一千二百位為羅天大醮』。


『羅天大醮』之法事,須『七七』四十九日之修齋設醮,其程序是七次七日,其始為『玉壇』發表,次為『金籙』啟白::,未為『靈寶』揚旗等,完尾有『分燈』、『啟宿』、『重白』、『進表』、『靈寶萬靈神燈金籙』正醮等科,其中須每日『三時』『轉經禮懺』,朝拜萬靈,『早晨』『起鼓』、『中午』『獻供』、『臨晚』『鬧廳奏樂』。又其『三朝大法』,《唐代》多用『黃籙』,《宋朝》以後則用『金籙』,其實古代『黃籙科』與『金籙科』大同小異,務本清淨虛無,修其精雅,庶俾醮事大成,專其功德,以濟度宇宙萬靈,因此羅天大醮結束時有大普渡一筵,此事備其重要。


詳考經藉史冊,中國之設『羅天大醮』,始創於【唐太宗】一朝。據載,《貞觀》十三年﹝西元639年﹞,太宗御駕督軍遠征,『戰勝凱旋』後,感念天載地覆之溥恩,兼為『超度』為國捐驅陣亡將士,遂決意修建『羅天大醮』。是時因『經懺』不足,乃派遣【唐玄奘】往西方取經,,凡經十四載,【三藏法師】終不辱使命,取經返長安,【太宗】皇帝因於《貞觀》二十七年﹝西元653年﹞十月九日啟建『羅天大醮』。


迄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西元1015年﹞,宰相【王欽若】奉皇帝之命,整理彙編『羅天大醮』法儀,完成後,【真宗】皇帝分頒天下各大『宮廟』以為奉行。


《明》【嘉靖】三十四年﹝西元1555年﹞三月,朝庭為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遂舉辦史上之『第三次』『羅天大醮』。此後四百三十餘年來,未再行之,直至《民國》七十三年﹝西元1984年﹞歲次『甲子』年,台南鹿耳門天后宮『天上聖母』鑑於自《明》【永曆】間【鄭成功】渡海攻台以還,國家屢經內憂外患,兵燹連年,損兵折將甚多,衷心憫惻,因此特降『懿旨』指示該宮遵循古制啟建甲子年護國祈安『羅天大醮』,是項盛舉,自農曆十月十日起,至閏十月二十九日止,前後長達四十九天,由於係台灣首次啟建之『羅天大醮』,意義非凡,故各級政府官員,地方首長、士紳、民意代表、宗教界人士暨各地善男信女無不躬臨參與盛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