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81集) 

分類:華嚴宗
2013/07/19 08:5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第十六頁,第六行最後一句,賢首國師引用經文裏面的一句話。


  【經雲。從無住本立一切法。】


  這八個字是經文。


  【即其義也。】


  這是把它歸到第三個止,「性起繁興法爾止」。這一條教我們放下境界,在一切萬法裏面不要有分別,當然更不可以有執著,為什麼?一切法它不是真的。『無住』,這一句經文很重要,我們多說幾句也好,先求解悟然後才知道怎麼用功。為什麼要放下?佛在經上講「法無自性,無自性,故無所住著,隨緣而起,故雲無住」,後頭有個結論,「故無住者,萬有之本也」。這句話很難懂,萬有就是萬法,就是整個宇宙,在佛法裏面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事上有,理上沒有;相上有,性上沒有,沒有自性。沒自性,它依什麼起的?萬法依憑什麼而生起現象?依憑自性。這個地方又說無自性,這個無自性是沒有它的自體,從哪里生的?從自性生的。這個不好懂,我們還是用電視的螢幕來做比喻,現代人沒有不看電視的,幾乎電視變成他們生活裏最重要的一部分,每天他都接觸,一天他都不能捨棄,所以這一方面的知識多少都會有一點。我們把真如、本性、自性比喻作電視的螢幕,電視螢幕裏頭什麼都沒有,這大家都知道,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比喻作我們真如自性、我們的本性是這個東西。自性裏頭沒有現象,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我們的六根都接觸不到,你眼看不見,耳也聽不見,手也摸不到,心裏也想不到,它真有。所有一切現象,物質現象也好,精神現象也好,都從它那裏變現出來,離開它沒有一法可得。電視,我們一按頻道,電視打開了,色相音聲全現前,現在什麼地方?現在螢幕上。螢幕上任何一個色相有沒有離開螢幕?沒有離開,色相千變萬化,螢光幕如如不動,真如自性從沒動過,它能現相,能現音聲。所有的境界相有沒有自性?沒有自性。如果有自性那就是真的,沒有自性。它的性是什麼?性,真的就是真如本性,無自性的性是真正的自性。所以法無所住著,法不住、不著,剎那生滅,我們電視上的色相也是剎那生滅。


  懂得電視原理的人都知道,它是用幾何上的點組成線,由線組成畫面,移動的速度太大。不是像電影,電影移動的速度是一秒鐘二十四次,電視上這個點線面的移動,一秒鐘可不止二十四次,二十四次顯示不出來。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前這個宇宙,三維空間,四維空間也好,五維空間也好,無量維次的空間也好,佛說它移動的速度多快?一秒鐘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移動,生滅,無常,哪里會有東西存在?所以說真的,這是依真諦說,就是依諸佛菩薩法身大士他們親證的境界。這個地方的法身大士,嚴格的來講是八地以上。在如來實報莊嚴土四十一個位次,法身菩薩四十一個位次,講到最高層的五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十一地、妙覺五個位次,最高的五個位次他們看見,他們親證。七地以前,從初住到七地三十七個位次這些菩薩沒有親證,跟我們一樣聽說,聽如來、聽八地以上菩薩所說,他們親證。所以我們從聖言量而得知,這些大聖大賢不會說妄語,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我們信得過。所以一切法沒有自體,真如本性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我們六根緣不到,所以說它空,這個空的意思很深,空不是無,說空就是什麼?你緣不到它,你看不見、聽不到,也聞不到、摸不到、想不到,所以說空,這個空是有不是無,它能生萬法。你瞭解它的真相,事實真相,《法華經》裏面講「諸法實相」,《華嚴經》裏面講「一真法界」,是一個意思。兩個人說的話不一樣,講的是一樁事,一真法界就是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就是一真法界。


  事無所住著,理,理就是性,也是無所住著,我們在這裏打個妄念要想控制它,住著了,你心裏有這個東西就住著。這是我們凡夫沒辦法的,凡夫不能成聖,凡夫離不了六道輪回,為什麼?有住、有著。這個住著什麼意思?你心裏有,就叫住著。我心裏常常想著一個人,這個人就住著我的心,我就住著;我心裏想一樁事,你就住著在這樁事上;我心裏想佛菩薩,你就住著在佛菩薩那裏,麻煩大了。為什麼禪宗講念一聲佛號要漱口三天?不是真的漱口三天,是比喻不能住著在佛像上。為什麼?佛像也是一法,佛經也是一法,法無自性,無所住著,你要去住著你就麻煩了。大乘經教裏常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四個都不住著,你才入佛門;心裏有一物,入不了佛門。唐朝時候神秀大師「身是菩提樹」,住著沒有?住著,「心如明鏡台」又住著了,還得「常常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沒見性。在哪里?在六道裏修行,不錯,這個方法是很好,六道裏修行。惠能出來把它修正,「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無所住著!「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把衣缽傳給他。為什麼傳給他?他不住,他心裏乾乾淨淨,一法不立,連佛也沒有,回歸自性了。這個難,太難太難了。說起來很容易,你只要真正能把萬緣放下你就成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什麼人放下什麼人成佛,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成佛。放下!不能執著。


  在這麼多年來,我常常勸勉同修放下,從哪里放起?從不分別、不執著做起。具體下手之處,你一定要曉得,就是一切法不可得。《般若經》上講得好,《心經》說得很清楚、很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說得好,真的是如此。所以我們面對一切法,頭一個放下對立的念頭,我從這裏做起,第二個放下控制的念頭,第三個放下佔有的念頭。如果我們對一切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沒有對立,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你多自在!這是你修道嚴重業障第一關突破了,這一關突破,別的都好辦,這一關是最難突破的,突破了。這樣子,人生還能有樂趣嗎?有樂趣,真樂,不造業了。賢首大師在這裏教我們「隨緣妙用」,隨緣有樂趣,事事無礙。妙用是什麼?不對立是妙用,不控制是妙用,不佔有是妙用。如果隨緣裏面起了對立、控制、佔有,那叫造業,就不是妙用。造業怎麼樣?造業你就感得業報,這個業報裏面就有善有惡,善就感三善道的業報,惡感三惡道的業報。如果是對人,對一切有情眾生肯定有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都統統變成冤親債主,就這麼回事。所以我們不能不知道。


  怎麼化解法?你能把這三樁事情真做到,不對立、不控制、不佔有,所有的怨結都化解掉。諸位要知道,怨結是雙方面才能夠結得上,我這一面解開,那邊想報復也沒法子報。為什麼?物件沒有,物件不存在,這個重要。宗門裏有個公案,有個例子,一個老和尚參禪的功夫非常好,真正到什麼?忘我。壽命到了,閻王派小鬼來帶人,小鬼找不到他,問別人這個法師在哪里?他找不到。有個人告訴他,他最喜歡那個缽,他吃飯的缽最喜歡,你去敲那個缽,你就會找到他。真的,小鬼敲缽,一敲缽果然他現形,現形,小鬼馬上就抓他。他立刻把那個缽放下,這放下不是事上放下,心裏不再掛念它,又不見了,就找不到了。這個公案很值得我們警惕!換我們現在人講嗜好,你只要有一樁嗜好,你就會被小鬼抓住,那就是你的辮子。


  所以佛祖告訴我們,「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身心世界,身心是我們這身體,世界是外面的環境,統統不執著。不但外面環境不執著它,不執著具體的說起來,決定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一切隨緣,那就叫妙用。恒順、隨緣,這才是妙用。決定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為什麼?因為它無住。我也是無住,我要到無住生心,那就見性成佛。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的,不就是這樁事情嗎?他為什麼能成佛?他為什麼能見性?不再執著這個身心,不再執著這個身體是我的,不再執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我,不再執著,一切怎麼樣?隨其自然,這叫妙用。隨緣,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妙!這就是諸佛如來、就是法身菩薩應現在世間。變成什麼?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我們在一起學習常常講到四種好,「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只要你不分別、不執著,你就看清楚,你對這四句話就相信、就肯定。


  人造善惡業是因,人受苦樂報是果,如是因、如是果,你往深處、細處看,因是虛妄的,果是假的不是實在的。所以佛說「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就對了,你真正解脫。解是解開,解開你的迷惑;脫是什麼?不但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這就成真實究竟的果德。所以無住它才能生萬法,萬有之本就是無住,什麼都沒有。無住跟惠能大師所講的「本來無一物」是一個意思,自性裏頭本來無一物,法界裏頭也是本來無一物。我們看到森羅萬象好像是很多、很複雜,其實本來無一物,你看到真相。看到本來無一物,現象就平等,十法界平等,六道三途平等,跟誰平等?跟佛平等,跟常寂光平等,這都是事實真相。


  下麵「《維摩經.觀眾生品》曰,從無住本立一切法」,賢首大師引用的就是這一句,經裏面有批註,這個批註是鳩摩羅什大師講的,「同注曰,什曰」,這個「什」就是鳩摩羅什大師,他老人家說「法無自性,緣感而起」,緣感而起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是緣,想什麼它就現什麼,不可思議。《華嚴經》上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就是自性,自性所現的現象,它現的相它就有變,就剎那生滅變,剎那生滅的現象是識,妄想分別執著它是動的,是個波動,它不停,它要一停,幻相就滅,就沒有了,就回到一真法界,真的是一真,常寂光法界。常寂光現不現相?現相。怎麼現相?眾生心的念,眾生的妄心沒停止,它還在那裏振動。它振動,常寂光知不知道?知道。知道,常寂光會應,眾生有感,菩薩有應,應的是什麼?應的時候隨緣妙用。眾生沒有覺悟在迷的時候,六道也好,三途也好,十法界也好,眾生與眾生有沒有感應?有,緣感而起。我們也是緣感而起,但是怎麼?用就不妙,用的時候妄想分別執著統統起來,這在佛法講造業。業有善業、有惡業、有無記業,所謂無記業說不上善惡,我們想喝一杯水這是無記業,我們拿個毛巾擦臉是無記業,說不上善惡。佛法善惡有一個標準,利益眾生是善,利益自己是惡,為什麼?利益自己一定會損害別人,損人利己,利己損人,所以它是惡業。這些道理、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羅什大師這兩句話說得好!


  後面說「當其未起,莫知所寄」,寄是寄託,也就是它所住的,境界相沒起來的時候,它無所有,這是真的,自性清淨心裏頭一絲毫染著都沒有,未起的時候,「故無所住」。「無所住故,則非有無」,有無都說不上,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這是事實真相。惠能大師見性說了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就是此地這個則非有無,自性清淨心裏什麼都沒有,你不能說它無。為什麼?它遇到緣能生萬法,雖然能生萬法你不能說它有。這個事就好像在作夢一樣,你睡熟的時候沒有作夢,你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夢境現前好像是有,醒過來之後沒有,一場空,你說它是有還是無?自性現相,真相如是,就像這個樣子。自性是真正的自己,宗門裏面常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是自性。它現相就好像作夢,為什麼會作夢?什麼原因會作夢?沒有原因。如果有因、有緣、有果那就是真的,沒有原因是什麼?妄的,它不是真的,佛法這一點說得好,它不是真的。所以無明叫無始無明,無始是什麼?沒開始,不是真的;有開始,有終了,有始有終那就真有,沒有開始。有沒有終了?也沒終了,念頭有,它就有;念頭無,它就無,它是從念頭生的。念稱之為妄念,現在科學家稱之為波動,動就有,不動就沒有,所以它不是真的。「非有無而為有無之本」,有無講什麼?有無講十法界,十法界、六道、三途,有有、有無。怎麼說它有?有因,人要是有妄想分別執著,它就有;人要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它就無。它有,有因、有無,可是妄想分別執著非有無,而為十法界依正莊嚴有無的根本,十法界依正莊嚴的有無,是從妄想分別執著非有無而變現出來的,這句話就這個意思。所以妄想分別執著那是第一念,那個念頭沒有因,叫非有無。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有有無,有有無從非有無來的,非有無是無住,所以無住是一切法的根源。《維摩經》上說的,羅什大師給我們解釋。


  《起信論義記》也說到,「夫真心寥廓」,寥廓是形容宇宙、太空廣大沒有邊際。這當中還有的話我把它省略掉,「非生非滅,四相之所不遷,無去無來,三際莫之能易」。四相講成住壞空,三際是講過去、現在、未來,那我們就曉得,四相是指空間,三際是講時間。真心,就是前面講的自性、法性、無住本都是講這樁事情,真心用寥廓來形容它。能大師說的「本不生滅,本自清淨,本無動搖」,時間、空間都不能範圍它,它沒有生住異滅。這個四相,佛經上講得很細,在有情眾生分上,像我們人,人的四相是生老病死,在植物有生住異滅,在星球、世界有成住壞空。四相不遷,它不變;我們這個四相變得很厲害,你看人從生到老、到病、到死,這個現象清清楚楚。可是自性沒這四相,不生不滅,它沒有這現象;它也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所以三際莫能易,易是改變。


  「但以無住為性」,這講它的性質。我們可以這樣說,同學們能理解,念念不住,彌勒菩薩跟我們說的,宇宙萬法從念頭起來的,「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現象,「形皆有識」,識就是精神現象。我們要知道,既然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是一不是二,決定分不開,我們就要知道,只要是物質,乃至於虛空,虛空也是個現象,有沒有見聞覺知?有,決定有。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人知道?人不知道,我們可以瞞著人,除了人之外,自性知道。自性是什麼?自性是如來,諸佛如來知道,天地鬼神知道,所有一切萬事萬物它都知道。為什麼?水知道,我們這房子牆壁知不知道?知道,任何物質都有見聞覺知,所以《華嚴經》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道理從這裏說的,它是性德。我們還用比喻來說,譬如這個電視螢幕上的,螢幕裏面所現的一切境界相,螢幕知不知道?它是沒有辦法離開螢幕,螢幕知道,統統有見聞覺知。螢幕是常寂光,它要沒有見聞覺知,它怎麼能跟十法界應對?眾生有感,它就有應;它要沒有見聞覺知它就不能應,它就變成死東西。所以整個宇宙是一個有機體,活的它不是死的,人會不會死?沒有,不會死。


  所以我節錄美國「魏斯四書」,我讓同學們多做幾片,大家可以看看,看了之後你就明白人沒有死。死是什麼?是你的神識離開身體而已,離開身體它還活著,它還生活著,它到另外一個空間去了,沒死。所以他的結論「人沒有真正出生過,也從來沒有真正死過,生死只是換個身體而已」。換身體真的就像我們換一件衣服一樣,所以不必害怕,不要留戀;不要留戀,身體是愈換愈好。所以人生在世,他從總結裏面找出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他們沒學佛,不知道最高的是什麼東西,以為最高像神一樣的。在佛法知道,妄盡還源,回到究竟圓滿的自性,佛法最高的境界是跟自性融成一體。我們真的,佛經上的比喻像海水,佛把海水比喻作自性,我們迷了自性,海水裏面起一個水泡。修行終極的目標是什麼?把這個水泡打破,就是海水。菩薩們知道,沒打破還是海水,這就是菩薩在十法界應化,沒有打破,他知道是海水。但是凡夫他不知道,他認為他的水泡是獨立的,跟別的水泡是獨立的,跟大海不相干,這就完全迷失了自性。


  這下麵說「但以無住為性,隨派分歧,逐迷悟而升沉,任因緣而起滅」,這是說宇宙人生的真相。隨派分歧,這個派是什麼?派是業力,業力為什麼說派?業太複雜,佛從總的來說善、惡、無記,或者在佛法裏面說有善業、有惡業、有淨業(加了個淨業)、無記。淨業就不落輪回,輪回裏頭是善惡業,淨會到哪里去?淨土去了。什麼地方是淨土?四聖法界是淨土。我們是凡聖同居土,往上就是方便有餘土,是淨土,他們那邊修淨業,淨業修成,向上提升那真的淨土,實報莊嚴土,真淨土。為什麼?那個地方不生不滅,十法界的四聖法界還有生滅。生真淨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界限就是說不再用妄心,用真心。用真心就是佛,用妄心就是凡夫,十法界裏面的佛菩薩還是用妄心,用阿賴耶,大乘教裏面都把他稱凡夫,六道叫內凡,四聖法界叫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叫外凡,出十法界才叫聖人。這裏面我們要知道,所說的聖人就是他不起心、不動念,在一切境界裏不起心、不動念。


  我們要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他們都是真正的諸佛如來,示現在六道、示現在人間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但是他的生活,在日常活動跟我們人完全沒有兩樣,和光同塵,那叫妙用。他也斷惡,他也積善,他也修功,修積功德,甚至他也做惡事,那是隨緣。心裏面真的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妙用!他是不是融入在真如自性裏面、融入在常寂光裏面?是的,一點都沒錯。從常寂光、從實報土應化的,妙用。他有沒有造業?沒有,沒有起心動念怎麼造業!沒有分別執著怎麼造業!恒順眾生,隨喜功德。在恒順眾生裏面,一樁事情,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感化眾生,幫助他回頭是岸,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天天在做這個事情,自己確實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妙用。有分別、有執著,那是在學佛,沒畢業,還在做學生,這個時間很長。六道實在講是小學,四聖法界裏面才是中學、才是大學,聲聞、緣覺好比是中學,菩薩、佛是大學。真正拿到最高的學位,畢業了,離開十法界,往生到實報土,成佛了,好像拿到博士學位。這就是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十法界依正莊嚴。逐迷悟而升沉這是凡夫,迷了往下墮落,悟了又往上提升。任因緣而起滅,因緣是你在造作,起滅是果報,起是三善道,滅是三惡道,凡夫在搞這個東西。所以永遠要記住,決定不能夠怨天尤人,無論我們是隨順境善緣,或者是隨惡境惡緣,全是自己染淨善惡的業感,與別人不相干。縱然是共業,與別人也不相干,一定要自己覺悟,自己真正懺悔,斷惡修善,才能像中國人所說的趨吉避凶。


  印光大師一生極力提倡《了凡四訓》,《了凡四訓》把因果的事理講透了,真正難得,那是袁了凡先生一生實行改過自新的報告。雲谷大師給他的開導他明白、他覺悟,才知道命是自己造的,福是自己求的。佛法講命運,但不是宿命,命怎麼回事?過去生中所造的業,你這一生當中所受的報,這叫命運,自己造的,與別人不相干。自己造的當然自己可以改,怎麼改法?我不再造惡,我全造善,命運就改了。你這一生當中有一些不如意的,這些不善的果報全沒有了;你所希求的、所嚮往的統統現前。升官發財能得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實在講不是從佛門當中求的,是你從自性裏頭求的,佛家講自性,這個要知道,它不迷信,向哪里求?向你自性裏面去求,有求必應。向外面求,求不到!統統都要向自性,求長壽得長壽,求兒女得兒女,求升官就升官,求發財得發財,什麼都能求得到。求成佛都能得到,何況世間這些小事,哪有求不到的!你要懂得道理,真的有求必應。我們學了得到好處,要全心全力把這個好處介紹給別人,大家都能斷惡行善,那就形成共業,共業好,共業就是天下太平,共業就是極樂世界。我們能不能把這個地球變成極樂世界?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地球上的居民覺悟,放下對立、放下控制、放下佔有,這世界就是極樂世界。


  我們學習給別人看,這學菩薩,先學什麼?先學謙虛,第一條,六爻皆吉,趨吉避凶從這裏下手。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從小學謙虛,謙讓。天主教《玫瑰經》是他們的早晚課誦,《玫瑰經》十五段,第一段聖母瑪利亞的謙虛擺在第一條。我們中國老祖宗也如是,你讀《禮記》,《禮記》一翻開第一句「曲禮曰,毋不敬」。佛法你看看很多懺儀,拜懺的儀規,你一展開本子,第一句話「一切恭敬、一心頂禮」,謙虛。人在謙虛、恭敬,才滿心的歡喜,滿面笑容。中國的寺廟有一定的規矩,你進山門第一個看見是誰?彌勒菩薩。彌勒菩薩造的是什麼像?布袋和尚的像,宋朝時候布袋和尚。他走的時候告訴大家,他是彌勒菩薩再來的,說完就走了,這是真的可不是假的,說完就走。以後中國人造彌勒菩薩像都造他的像,歡喜佛。第一個見面,進入佛門怎樣?歡歡喜喜。菩薩在一切大眾當中所示現的,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體現出一片慈悲,我們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業才容易消除,如果這一點做不到,你的業力消不了,業要是消不了肯定增長,那個麻煩就大了。在六道裏面是業報身,善多惡少,你享福;善少惡多,那你得受罪。不能怪人,別業、共業都不可以怨天尤人,都要知道自作自受,自己承當,沒有人能代替的,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


  我們生長在這個世間八十年,第一個十年不錯,還有上一代的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的影響,雖然社會動亂,我們居住在鄉村沒有受太大的影響,鄉村裏面的居民還能夠維繫過去那種純樸善良的風俗。我們小時候心裏就沒有惡人的念頭,心裏想的怎麼樣?人人都是善人,世間沒有惡人,我在十歲。可是到二十歲就不一樣,抗戰時期,抗戰那一年民國二十六年,我十一歲,住在城市裏面,世風日下,變的幅度還不大,能感受得出來。三十歲我在臺灣,我二十三歲到臺灣來,三十歲這十年臺灣的社會風氣好,臺灣同胞很純樸。我到臺灣,是從廣州坐船到高雄下船,住在台南旭町營房,人民淳厚。我們到這邊來人地生疏,出去看個朋友問問路,那時候人真好,做小買賣的,他能把攤子放下來帶著我去走,怕我迷路帶著我去,感激!現在沒有了。所以十年十年來看,現在受西方文化的染汙非常嚴重,西方的價值觀取代我們中國老祖宗幾千年對我們的教訓,我們對於祖宗的東西逐漸遠離,產生嚴重的誤會。西方的價值觀,西方人生活的方式、思惟的方式給我們帶來災難,這不能不知道,我們要認真去反思。西方東西好不好?過去我們都說好,現在西方人自己發生問題,他們要到中國來尋寶,到印度去尋寶,找化解衝突、恢復社會安定和平的方法。他們還沒有能真正覺悟,什麼叫真正覺悟?現在社會上所謂自然災害,在中國、在古印度能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答案是肯定的。他們現在還不相信,他們相信科學,科學不是萬能的,不是究竟圓滿的,如果沒有智慧,沒有倫理道德,科學會帶給人類極大的災難,甚至帶給世界末日。外國人什麼時候才能看到這一點?如果說是十年二十年這個時間之內他看不出,可能世界走向毀滅了,到那個時候覺悟來不及。西方不是沒有聰明人,有,少數,也是極力在呼籲,這一般人聽不進去。這在佛法裏講是眾生的共業,我們不能不曉得。


  我們這一生當中可以說是非常的幸運,佛法裏面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最可貴的就是聞佛法,你真的聽懂,真的聽明白,依教修行至少自己的問題解決了,所謂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如何能契入?實在講契入是什麼?你怎麼樣真正能夠認識佛法,認識佛法之前,首先你要真正認識中國傳統文化,你才會認識佛法。為什麼?佛法是建立在中國文化的基礎上,放光的!中國文化是什麼?孝道。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立刻被中國朝野熱烈的歡迎,為什麼?跟我們是同一個基礎上。中國文化是以孝道為基礎,佛法也是以孝道為基礎,你看淨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所以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滅度之後,他的學生們把佛法向四面八方去傳播,我們知道有些地方不到一百年沒有了,有些地方二、三百年沒有了,有些地方六、七百年就沒有了。唯獨在中國到今天兩千多年,真的在中國生根、茁壯、開花、結果,成就遠遠超過印度本土,什麼原因?中國人提倡孝道。傳到四面八方為什麼它不能生根?不重視孝道,道理就在此地。我們要是有孝心,真正能行孝道,你就能真正認識傳統文化,認識傳統文化你才能認識佛法。我們要怎麼樣認識法?要信、要解、要行,你才真的認識。不錯,還好,我聽聽瞭解一些,你要是不做,你嘗不到味道,法味你嘗不到;一定要依教奉行,學一個字做一個字。


  滿清末年,民國初年,東北王鳳儀先生農民出身,沒受過教育,後來人家稱善人,他的長處是什麼?沒有,就是聽一個字學一個字。聽到孝就回家孝順父母,聽到忠就忠於雇主,他是一個做長工的,對於他的雇主他真能盡忠。聽懂一個字他就學一個字,真幹,他成就。今天我看了最近這一年來,中國有不少企業家論壇,我看到他們的光碟,這些老師非常難得,演講中國傳統文化真的很感動人。這裏面有一個胡小林先生,學習的時間不長,大概才兩年半,成績卓著。他怎麼學的?他跟王鳳儀差不多,真幹,把《弟子規》一百一十三樁事情,一千零八十個字真正做到,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自己做出來了,影響家庭、影響公司。在論壇裏面做報告,他講的東西是親身學習的收穫,學習到所獲得的利益非常感動人。我聽了,我告訴很多同學,這些講座,我聽到過是青島兩次,唐山一次,保定這還沒有到,我聽過這幾次。聽說還有很多地方要舉辦,好事情,怎麼學法?每一位元老師所講的光碟至少要聽十遍。聽的時候放下萬緣,用清淨心去聽、用真誠心去聽,你才能聽得懂;心浮氣躁那得不到利益,心浮氣躁的時候最好不聽。心清淨的時候好好去聽它,漸漸你就明白,對於改造命運、化解災難、趨吉避凶有真實的利益。每一位老師都值得讚歎。


  末後這有一句「無住心」,惠能大師從《金剛經》上開悟的,我們要體會他怎麼悟?《金剛經》這一句我們念過幾十遍、幾百遍,為什麼不悟?他為什麼一聽就開悟。「無所住」,就是身心世界統統放下,「而生其心」,生的是什麼心?救人救世的心。沒有悟之前,身在這個世間是為我活著的,或者說是為我活的,為我家活著;悟了以後,我沒有了,我家也沒有了,是為一切苦難眾生活著的。諸佛菩薩應化到世間來,他為什麼?他不是為自己,自己已經成佛,已經功德圓滿。所以說他沒有自己,他全是為別人,為一切世間苦難眾生。像《普門品》裏面讚歎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應的方式無量無邊,賢首大師在前面給我們講,總不外乎四德,第一個是「隨緣妙用」,恒順眾生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當然沒有分別執著,叫妙用。第二個,說出他用什麼方法,他處處給眾生做好榜樣,「威儀有則」,做出樣子來給人看。做出什麼樣子?斷惡修善做出來,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用這個身體、用這個家庭做榜樣。第三個,態度「柔和質直」,好,不謙虛柔和就做不到,質直是什麼?質直是誠信,真誠。用真誠心,用柔和的相,自己謙虛,尊重別人,所以人一親近他就受他的感化。最後講存心,「代眾生苦」,眾生有苦有難,要給他做一個好樣子。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三衣一缽,一生過苦行僧的生活,幹什麼?代眾生受苦。在這個世間享福的人少,受苦的人多,受苦的人多他心不平,不平衡,不平衡他就多生怨恨,多造惡業;換句話說,來生更苦。菩薩慈悲示現什麼?你們苦,我跟你們一樣苦,告訴他這個苦從哪里來的?從一切不善業來的,他能聽得進去。我們現在放下惡的念頭,放下惡的言語、惡的行為,我們來學善法,這樣才能真正改善我們的環境。袁了凡先生改過自新,晚年很幸福,晚年的福報不是他命裏有的,是他這一生當中修的。所以命裏沒有福報不怕,不重要,重要是覺悟,重要是回頭,回頭是岸。重要是接受聖人教誨,接受佛菩薩的指導,依教奉行,我們就能斷惡修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不是講來世,是講這一生。所以前面講的這四種性德,太重要了。法身菩薩他能做得圓滿,為什麼?他無所住,他到這裏來不為自己,完全為眾生,所以他這四德就表演得很圓滿,能攝受一切眾生。


  「無住心,心不住一切處也」,這是學大乘的,如果從這裏能夠入門,快!也就是心裏面什麼都沒有,這很難做到。佛有方便,叫我們住「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住,好,縱然業障很重還消不了,可以帶業往生,圓滿成就。每天我們禮拜阿彌陀佛的像,口念阿彌陀佛,稱讚阿彌陀佛,勸導一切眾生念佛求生淨土,這好事情。放下一切法,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定要曉得,身心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知道它是假的我們就會放下。知道阿彌陀佛是真的,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那個世界跟十法界不一樣,十法界有生有滅,一真法界沒有生滅。我們依靠阿彌陀佛,成就往生一真法界,是最可靠的、最快速的、最穩當的,佛在淨土經論裏面講得很多。印光法師一生苦口婆心,處處勸導,特別是在末法時期災難頻繁,眾生很苦,一心念佛,一心歸淨土,這個苦難就化解。你得真幹,你就真正能夠得到,你才曉得這一法真實不虛。而且時間不需要很長,我們看到古人,《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裏面所記載,一大半的人都不超過三年,三年時間不長,決心取淨土。


  那些真能取得到的人,你細細去觀察,他憑什麼?就憑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就憑這個。去不了的,念佛念了一輩子往生有沒有把握?搖頭沒把握。什麼原因?放不下!放不下就是未能依教奉行;真正依照經教裏面教誨去做,沒有一個不成功。確確實實是如善導大師所說的,「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這是我們要記取的。不要說到極樂世界,一切災難沒有;真心取淨土,依教修行,現前這個世間的災難也不影響你,對你不能產生絲毫障礙,現前就得到,這是希望我們同學要記住。這在佛法說是上上根人,淨土裏面講的根熟之人,你這一生當中往生西方淨土的緣成熟,所以你對這個法門能信、能願、能行,能行是真幹!後頭就能證,真生淨土。做出榜樣來給大家看,那就是化他,別人看到你這個樣子,對淨宗產生信心,向你學習,你成就,他跟著也成就,自行化他無比殊勝的功德。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