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宗的“法界緣起”和“四法界”學說
“法界緣起”是華嚴宗的中心教義,也稱“無盡緣起”、“性起緣起”。從被奉為華嚴初祖的杜順開始,就以“法界緣起”概括其全部理論。“法界緣起”是對世界萬有形成及其存在方式的說明,其核心內容是:一切事物或現象都是佛智慧本體(也稱“佛,陛”、“自性清淨心”、“一心”、“法界”等)的表現和作用,它們均處於相互依存、相互融攝,相互平等,無礙圓融的和諧統一之中。華嚴宗用以論證法界緣起的學說有“十玄門”、“六相圓融”和“四法界”等。
“四法界”之說形成較晚,在杜順、智儼和法藏的著作中還未出現。它是由澄觀首次提出,由宗密最後完善和定型。“四法界”是從本體(一心)和現象(萬有)的關係方面立論,通過對事、理的分別界定,對事理關係的說明,最後達到對事事關係的認識。據《注華嚴法界觀門》,“統唯一真法界,謂總該萬有,即是一心,然心融萬有,便成四種法界。”“一真法界”就是“一心”,是產生萬有的本原,它叉能融人萬有之中,成為一切現象的共同本質。作“心”的表現,有四種相狀。即是四法界:
一、事法界。“界是分義,一一差別,有分齊故。”這個“事法界”即現象界,其特點是事物各有分位,具有無限差別。人們的認識總是從認識帶有個性的具體事物開始,華嚴宗則認為,“事法界”不能成為觀想(思考、認識)的物件。因為,“事法界”是作為“一心”的表現而存在,如果孤立地認識“事”,則屬認識“情計之境”,是世俗的錯誤認識,而不是認識“智之境”,即佛教特有的正確認識。
=、理法界。“界是性義,無盡事法,同一性故。”“理法界是本體界。理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成為“無盡事法”的共同本質。“理”沒有“形礙色相”,表明它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的;“理”也沒有“虛妄念慮”,表明它與任何世俗精神活動不同。實際上,這個“理”就是佛智、真如。對“理”的觀想屑認識“智之境”,不屬“情計之境”,因此是高一級的認識。對於華嚴宗的認識言,是認識真正的開始階段。
三、理事無礙法界。“具性、分義,性分無礙故。”“無礙”指相互交融,“以理融事,事與理而融合也。”理遍在於事中,事無不全攝理,故稱“理事無礙”。認識“事”不脫離“理”,“理”也不脫離“事”,是更高一級的認識。
四、事事無礙法界。“一切分齊事法,一一如性融通,重重無盡故。”由於一切相互獨立有差別的事物均含有相同的“理”,所以它們彼此之間也可以相互融通。這是佛的境界,也是最高級的認識。華嚴宗人不孤立地以“事”為認識物件,而是要在“理”的指示下開始認識過程,通過對理事關係的認識,最後達到對事與事關係的認識。世間一切事物或現象(“事”)作為“一心”的產物.處於相互交融無礙的狀態,即是華嚴宗描述的世界畫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