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困在感覺境界裏----南懷瑾老師開示

分類:佛法禪理
2012/10/11 01:26



一般人都困在感覺境界裏----南懷瑾老師開示



“受”,就是感覺,這個感覺多半是生理的反映,比如冷、熱、呼、吸、飽、餓等,除生理反應外,還有情緒上的感覺,這個情緒上的受,就屬于中國文化性情的情,色法反倒是屬于性情的性。爲什麽色法反屬于性?這個是大問題,不是那麽簡單。



好了,我們學密宗、學淨土,不管學什麽都一樣,大家打起坐來,搞了半天都在那裏玩弄感覺。每個人問老師的問題,都是這裏痛,那裏痛的,一百個人有五十雙,都是問這些無聊的問題,問得連當老師的都不想活了,一天到晚跟一群瘋子在一起,不瘋也半死了。實際上,我們佛經都沒有搞清楚,都在玩弄感覺。你把心經多念一念——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你覺得腿麻,感覺來了,你怎麽空不掉呢?你既然空不掉,你還空個什麽啊?有本事你把這“受”空了。



所以要注意,你們轉這個,轉那個,老實講,你那個第六意識妄念,已經困在那裏轉圈子了。你想一個人轉河車、轉氣脉、三脉七輪等,越轉得好,那個輪回越嚴重。



不要說輪回,你打坐坐在那裏,你的思想、感情統統困在那裏轉,什麽事也不去做,看看外面的人多忙碌,你却一天到晚在那裏打坐偷閑,玩弄精神轉河車,所以,百無一用是修道者。



受即是空,爲什麽不在這個地方求解脫呢?學佛爲求解脫,結果我們就是解脫不了,都在感受的境界上搞。



許多人做功夫,老實說,不管學道家、學密宗、學顯教的,多半在受陰境界裏頭打轉,所有的人都被這個所困。所以,執著在做功夫方面的人,越來越驕慢。因爲功夫是累積來的,有一點功夫的確感受就不同,功夫越來越特別,驕慢心自然越大。功夫不是偶然到的,而是時間的累積所形成,因此是“有所得”,幷不是無所得。佛法的究竟是無爲法,大家變成以有所得之心,求無所得之果,結果當然都是背道而馳。



由此可以瞭解,一般人學佛學道有功夫有見地,那個見地也是在受陰裏頭打轉。尤其搞有爲法的功夫,什麽氣脉,什麽境界,自己因爲見地不够,般若沒有成就,都執著于這個範圍在搞。換句話說,所謂打坐做功夫,都是跟著身體的感覺在跑。覺得:唔!氣到了背上了,夾脊通不過啦!什麽脉輪通不過啦!這些學道的書越看得多,道理越懂得多,功夫越困得厲害,都在受陰境界中,從來不曉得在般若方面著力,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因此,身上有點氣動了,心跟著動,因爲般若不通,感覺境界越來越嚴重,永遠不得解脫,即使死了以後,這口氣不來時,中陰身還是困在另一個感受的境界中。



氣脉的道理有沒有?絕對有,那是自然的,沒啥了不起,你越感受它,障礙越大,所以一旦不做功夫,就受不了了。比如現在一般人打坐,都搞成一個通病,一打坐,都想清淨一點。這種清淨的感覺慢慢就成習慣了。其實,自己的意識狀態感覺清淨,那個清淨只是意識狀態的心理感受而已,再配合生理上悶悶的感覺,所以一打坐當然覺得舒服得多了,因爲打坐也是休息嘛!舒服以後,慢慢又悶起來了,悶起來就覺得“功夫在找我”,趕緊閉眼悶在那裏,實際上那個悶都是昏擾擾相,還達不到內守幽閑。以爲這個是功夫,以爲這個是道,其實這些都是在受陰區宇,感覺的狀態裏。在這裏頭搞久了的人,腦子呆板,雖比無記、無念好一點點,但是永遠在昏沉中,昏頭昏腦,一點般若都沒有。



假定在這個狀况下,透過般若智慧的解脫,曉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把這個感覺狀態一丟,才可以談解脫,談超越。可是一般人在現有的境界裏,無法超越。感受的狀態困人,有如此之深。

《如何修證佛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