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密宗法門--3
【略述密宗法門 釋疑解惑- 結論篇】
問:密宗和顯教有一些相通之處?舉例
答:依“大圓滿見”修密宗“本尊瑜珈”,是完整並且自力、佛力兼備的法門,相當於“密、禪、淨”三修。其修法已包括了“淨土”、“念佛”、“參禪”、“觀心”的重點。
修初灌頂的“本尊瑜珈”,由灌頂直接得到本尊佛加持並接通傳承,由觀想持咒“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以淨相代妄相,以契入實相”而“相應本尊”,得以成就本尊及往生本尊淨土。這和淨土宗“持名念佛、觀想念佛”,“念佛達一心不亂、往生淨土”相通,尤其如依蓮華部法身阿彌陀佛、報身觀音、化身蓮華生大士為本尊,修成臨終自有本尊接引去西方淨土,這不是“淨土”法門是什麼?時時保任“本尊佛慢”-“自性是佛,我就是佛,佛就是我”,這不是“念佛”是什麼?密宗又稱“密咒乘”、“真言宗”,對持咒達“一心不亂”和淨土宗一樣重視,但實修的方法口耳相傳並不公開,已包含了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及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反聞自性”的證道法門。細微處如未依師參學實修,一般人可能並不十分清楚。功夫到了“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自性在念”,生滅相下的寂滅體現前,這不是“實相念佛”是什麼?並且梵文咒音比國語佛號多了一層震動開發智慧氣脈的功用,以下有更進一步的說明。修到“念念無生,自性現前”,在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見到本來面目,這不是“參禪”是什麼?禪宗在六祖以前,都是代代以心傳心的“直指禪”,當下直指,立斷頓悟,並不“參話頭”。大圓滿前半部“立斷(藏音“徹卻”)”的修持,經上師直指引見心之本性得“見”開悟。悟後保任起正“修”,和“直指禪”有相似之處(看來相似,但其中巧妙不同)。這“徹卻”的“見、修、行、果”和禪宗的“悟、修、證”有相似之處,如六祖說“..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可說修密宗相當“密、禪、淨”三修。有人對密宗有些不正確的迷信神秘看法,或認為顯密不相容,是因不懂正統密宗,受了坊間一些怪力亂神,相似法門的惑亂,或只見“生起次第”,不知“大圓滿次第”,起了先入為主的誤解。
密宗不同次第中,也有“以黃葉止兒啼”層次的修法,但愈高的法愈超越宗教皮殼,完全是參悟自性本來面目,並由體起用,開顯自性三身的功能妙用。但由於需依止已證祖師傳下的口訣和加持,因此亦不離宗教。
禪宗中國初祖達摩祖師也是密宗祖師,曾住過西藏也傳過密法,被尊為密宗男派“施身法”的祖師,藏人稱“Padamba Sange”,這段典故一般人可能不清楚。“施身法”也有大圓滿“徹卻、脫噶”,近代取藏大師敦珠林巴有十三位弟子修黑亥母施身法大圓滿即生化虹光成就。達摩祖師在中國所傳的部份,就演變成“禪宗”。
問:什麼是密宗特有的不共法門?
答:其中理趣深奧殊勝,由於篇幅有限,以下只能極約略的聊舉數例。
1.由於“心氣不二”,彼此能互相影響,心如騎士,氣如馬。如氣不調,心就像無力的騎士被瘋馬載著亂跑,妄念情緒失控。自性本來清淨,但為業力粗濁氣脈所擾,變成跛人騎瞎馬,粗濁五根觸五塵即黏縛取捨,生出妄心墮入輪回。“生起次地”淨化對外相的迷惑執著,“圓滿次地”淨化體內業力情緒氣脈的纏縛,“大圓滿次地”直接體取無生,悟入“本來清淨”的實相。對某些根器因緣適合依此道而入的行者,金剛乘有“心氣並重”的修法,使粗濁業力情緒氣入智慧脈,轉成智慧光明,業劫情緒氣脈中的能量空竭,自然妄念情緒不生,智悲證悟生起。(當初禪宗達摩祖師,在少林寺傳下練身練氣之法,今學佛者一般不用,古禪宗除了心理功課,是否也有生理功課,有助證道?)
2.雖說“淨土宗持佛號”和“密宗持咒”有相似之處,例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得一心不亂得定開慧,入念佛三昧。得佛力加持和佛相應,得往生淨土。功夫到了能念所念脫落、心佛雙泯時,能面見無生(“無生”乃“真如自性不生不滅之處”),花開見佛。
但咒有更深一層的作用,咒所用的梵音是大梵天的天文,有其加持力。咒音好像從口出,實際上是由體內不同部位發出,念該音即震動該部位。讀者可試念“嗡、阿、吽”,你會發覺不必觀想,“嗡”聲自然由頭部內某一點發出,“阿”聲自然由喉部內某一點發出,“吽”聲自然由胸部內某一點發出。佛菩薩由其正覺,了知眾生身內智慧和情緒氣脈的部位,教出某本尊咒,與咒相關的智慧氣脈會由不斷念誦震動而開啟。
因此咒力來自一心反覆念誦及三昧耶誓戒清淨,即使不懂咒義,只要灌頂後精神統一多念誦,不斷震動就能打開智慧氣脈。智慧氣脈打開後,內在而言,體內產生妄念情緒的能量被導入智慧氣脈,自然情緒妄念不生,慈悲智慧生起。外在而言,就像打破玻璃瓶,身內小宇宙和身外大宇宙相通,自然和身外本尊相應,能成辦本尊事業。究竟而言,自性智慧本尊佛開顯,所以持咒比念某些佛號(注:有些佛號是梵音直譯而非義譯不在此限)有更深一層開啟智慧氣脈的功用。行者同時明白有形有質之軀終趨壞滅,開氣脈只是以身為工具借假修真,而達到心的證悟。並非貪戀執著這血肉之軀。
3.任何密宗修持都修淨土,但實際上十方世界中有無量淨土,旨趣修法不同而往生不同淨土。例如五方佛及其眷屬化現的種種淨土、藥師佛淨土、金剛薩陀現喜淨土、兜率天內院彌勒菩薩處等,不只是阿彌陀佛淨土。以上是世俗諦的相對淨土。究竟淨土在證道後認識了不生不滅的真如本體,妄心銷落而“心淨則土淨”。身可處於十法界任何一道利生,但心住於“一實相真如法界”的“自性淨土”。“無來無去”才是“如來”。
因阿彌陀佛的願力,其淨土較易往生,所以密宗也特別重視往生西方淨土。但有不同三身本尊的修持,都可達到這目的,例如蓮華生大士、觀世音菩薩、二十一度母等,都是阿彌陀佛的化現,隨一修到相應,都能往生西方淨土。並且密宗修西方淨土,有“遷識法(藏音:頗瓦)”的殊勝方便,除修阿彌陀佛為本尊,淨障集資,並發願往生西方淨土外,兼修“頗瓦法”。人死時神識由幾個不同孔道離開身體,而投生輪回六道。造惡者由身體下部孔道,入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牲),業障輕者由身體上部孔道,往生善道(人、天、阿修羅)。 神識由這些孔道離身都是投生輪回,流轉生死。頂竅梵穴是往生淨土的解脫之門。生前由有證量的上師帶領作“頗瓦法”閉關,可在幾天內的短時間打開頂竅梵穴,得開頂相後每月只要略作修持以保持頂開,如一切因緣具足,臨終時神識能由梵穴離身往生阿彌陀佛淨土。
其他法門需要長時間修持才能成就,業障輕的人在“頗瓦法”傳經時就能得開頂徵兆,一般人在一到七天閉關中就可能開頂。與其他法門比較,歷代師對頗瓦法有不同的讚歎;“不經勤修就能得解脫”,“極樂世界在頂上三尺之遙”等等。
4.“灌頂”的方便:無上瑜珈部完整灌頂過程中,開示了由初發心到成佛的整個次第,授以所需的各乘戒律,依傳承加持及上師證量,將本尊佛四身智慧引入弟子身心,將四輪業氣在上師本尊智慧光明加持下暫時不起甘擾,離念真性自然現前時依上師直指引見,得四灌頂,這就是“根灌頂”(就像教會你釣魚);每日修持時能自己引進本尊佛智慧加持(就像自己釣魚吃),自力佛力一如,能速證菩提。(但這必須灌頂上師修到這種證量,弟子虔誠有信心等因緣具足的情形下)
5.內密六瑜珈“拙火、幻身、睡夢、淨光、遷識、中陰”對治“六中陰”(即凡人心識在醒時、睡時、中陰等六種不同狀態),轉一切生活為道,完整包含了生脫死的整套修持。除了生時、醒時、睡時的修持,更詳細指出死亡、中陰、投胎的完整過程。教導行者如何利用生時的修持,在這些階段得到解脫。其中包括如何認出自己正處於死亡過程的四大分解,應修“遷識法”往生淨土。如生時修大圓滿、大手印、禪宗已有證量,死時八氣分解的最後階段,在真如法性現起時,如何“子母淨光會”而證法身。將入中陰時如何得本尊接引往生淨土。如生時已修成幻身如何在死時證報身。已入中陰時如何解脫往生至報身佛淨土。如即將投生時如何擇胎門,如何住胎修持。如何入、住、出胎都自主不迷。這整套教授揭開了生死的奧秘,及了生脫死的層層關卡、步步修持。生時的修持,等於買了層層保險。不似有些法門只顧到一個環節,並不完整,機會一錯失又得再入輪回。當然只為自解脫,一法真若修成了,也不一定需要他法。但任何有心了生脫死的修行人,不論主修何宗如何用功,若不知這整套了生脫死的過程與應付方法,實在是自己的大損失。如果身為法師而不知,則在教化眾生時不免缺少了度生的方便,因為每個信徒的因果業力不同,死亡時未必在理想的情況。(注:以上六瑜珈的“中陰”部份,讀者可參考蓮華生大士原著的《西藏度亡經》)
6.大圓滿“立斷入本淨(藏音“徹卻”)”:一切眾生,真如法性不垢不淨、不生不滅,真如體、相、用的法、報、化三身本自具足,不必向外馳求。但眾生的俱生智和俱生無明無始混合在一起,所以不得解脫。在因緣具足的情況下(對一般根器者指有前行基礎,累世有根基者也有例外),依上師直指引見,立斷妄念之流,得見本淨自性,親見離開任何覆遮的自性法身為何物。得見後的修持關鍵在“念念見清淨自性”,在當下的每一念能認知自性,一切煩惱生起當下即在這體性上解脫,離能修所修、一切戲論,無修整但也不散亂,是無修的殊勝修。得“徹卻見”開悟就像盲人開了慧眼,再修“徹卻定”而“見修雙運”,就像開眼知方向後用腿走向佛土。
其他法門多依文字思維,抉擇空性為何物,建立信念見地逐漸鬆開執著,仍不離腦筋意識,只是方便未達究竟,而自性本體的勝義菩提心超越任何文句思想。龍欽巴祖師說,譬如人睡眠或昏厥,或羅漢灰身滅智,外界山河大地依然,可見外界色塵仍得離心自在…外塵惟心所現不過示人入道方便,非大圓滿心髓究竟密意。
“大圓滿立斷”不依分析思維推理,不是修無念無想定境,並非四禪八定,也不是參禪,而是在寬坦任運下,本淨俱生智赤裸自顯時認取,修成了能明心見性證法身。這種修法並非公開談論的話題,需由上師親自傳授指導,邊修邊撿驗,直到弟子開悟。
7.大圓滿“任運頓超(藏音“脫噶”)”,依“徹卻”的“立斷入本淨”已明心見性,在得“見”住“定”,識得自性本體的基礎上,再修“脫噶”。自性本來清淨,但為業力粗濁氣脈所擾,變成跛人騎瞎馬,粗濁五根觸五塵即黏縛取捨,生出妄心墮入輪回。“脫噶”將真心依智慧氣脈,由體起用,可由父母所生肉眼,親見佛性所顯現的淨相,現見自性五智光明、佛身、淨土、壇城,得見微觀世界的奧秘,生時在微塵中已漸顯現諸佛刹土,證華嚴境界的不虛。自性本體與妙用如日與日光,本淨自性如母,可由“徹卻見”開顯,“徹卻定”證入。由自性本體自顯的妙用境界如子,可由熟修“脫噶”而證入。
行之日久,色身與法界佛光融成一片,臨命終時,色身便舉體化虹入法界。圓滿成就者色身融入法界,法界透出色身,即身化虹光成佛。這是寧瑪派特有的不共法門。專修“大圓滿心髓”的行者,不限男女老少,依“徹卻”、“脫嘎”就可能即身成就。大圓滿法門自成一格,有自己的前行與次第,並不一定要修一般的生起、圓滿次第,需由上師因材施教。不知禪宗五祖夜授六祖,付託衣缽法門時,是否類似這種“向上一路,千聖不傳”的法門?釋尊見“明星”證道,應就是“脫噶之相”?五祖掩門為六祖開示一夜,使六祖大徹大悟,那夜教的是什麼,眾說紛雲。但這種直指口訣,“大圓滿心髓”保存的非常完整,千年依此證道的祖師不計其數。
8.禪宗全靠自力,適合最高根器的行者,密宗大圓滿自力他力兼備,並且頓漸普攝。已證祖師,正覺遍滿虛空,修“上師相應法”,自心與其相應,得其加持,以心印心開啟本有智慧,證悟更易生起。
因為“真如自性”無始不垢不淨,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不依修得,以有為造作之法反增纏縛,欲證無時,但不修亦難息妄,更見不到。修道的難處就在“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因眾生根性纏縛不同,不能一成不變,因此法無定法,只是隨方解縛,因病予藥。在真如的立場雖“無法可修、無佛可成”,但仍在此岸時需借法歸源,卻也不可無法,依有為法修進去了,法就須舍免落法執,但方便時也可拿來用一用。所謂“無修”不是不修,而是已超越了“修”與“不修”。“法”及“灌頂”在此有限篇幅不易說清楚,應親自依師參學以遣除疑惑。
結論:什麼是修行者的正確態度?
釋尊為因應眾生根器,教出八萬四千法門,普通人不可能通通學全,大德由一門入而有所成,再將己見加以弘揚,就形成了宗派。眾生根器法緣不同,各取所需,因此即使有許多宗派,只要屬於正信,並無問題。不合“三法印”而魚目混珠的相似偽佛教應予破斥,但正信宗派之間,不應以摸象一隅生分別心而自贊毀他,互相攻擊。
選對了和自己根器相應的法門修行,較能快速成就。行者可依自身法緣,就性之相近,抉擇法門自修,但不必要求別人必須和自己一樣,因為別人根器因緣可能和你不同。因此小乘行者攻擊大乘,顯教行者攻擊密宗,密宗行者分別顯教,看到其他宗派興盛,覺得受到威脅,惡念油然而生,這都是未證凡夫四相未脫(金剛經所講的“人、我、眾生、壽者”),五毒習性的顯露,“一念嗔心起,焚燒功德林”,自造惡因,自毀法緣,行者應善自反省,慎之戒之。不要道業未成,先謗法種下墮之因。
不論依何法門下手,根本通了,枝葉自然一目了然。悟入的行者,已“面見無生”,能“念念見自性清淨”,並在真如的立場,善見一切法的生滅幻相,及其真妄和合所起的作用,能見“五蘊皆空、諸法如幻、緣起性空”。由“悟道”進入“證道”的“悟後起修”過程,逐漸進入任運無修,不散不守,常住真如不出不入時,二元相會層層剝落,雖善分別諸法相,但在真如的立場,一味超取捨。這時自動會對“宗派主義”、聒噪不休的以分別心比宗派高低,失去興趣。除了有時因必要,為破眾生邪見迷惑偶做獅子吼外,由其悟境和定力的增長,漸趨無相無住,分別心的習性會愈來愈少。
行者依自宗修持有證量後,因飲水思緣的感恩之心,不免覺得本宗最殊勝,習於以此教化他人。即使佛經,在很多經中都特別讚歎自經的稀有殊勝,但要知道這只是對某些眾生,站在某立場依世俗諦方便而說。只要不是“三輪不空”,自贊沒什麼錯,但不可由不瞭解而毀他。如果有些法門,並說不出具體道理,只一味自贊毀他,就好像是瞎子摸象,有一群盲人想知道大象的形狀,每個人摸到不同的部位,由各人有限的領受,各執一端,自覺非常有理,而識者扼腕。
修持須精深,一法深入,但在某階段不妨博學,例如依某法門已悟入的大德,如欲弘法利生,不一定要換修法,但應廣覽他宗,以免開口閉口必“本門、本宗、本派”,自贊而毀他。由於並未真正依師實修過其他法門,只見他宗表相,並不瞭解其奧妙處,產生錯誤的分別心,及作出“想當然爾”的不當批評。以門外觀花的自述己見去教導眾生,反成謗法過失。能見諸法同源之處,才能打破我執、法縛、傲慢心、分別心;才能截斷葛藤,盡脫纏縛,圓融無礙,得大自在;才可能進入無相、無住之不可得、無所住處,這時才適合廣為眾生說法開示,才不會以自己分別心誤導眾生。如以摸象一得,落入“我相、人相、眾生相”。自己計較取捨纏縛未脫,如何能助人究竟解脫?
一個隻在言語文字上打轉,對“自性”未實際悟入的人,試圖教導其他眾生“空性”,或瞎子摸象,以自己未悟的二元分別心,指導他人應修此本尊、舍彼本尊,應修此宗而貶他宗,是以盲引盲,愚昧而不如法的。
但有一點,師傅善知識是最重要的。如你師傅不通達、不會修,不圓融無滯,無度人的善巧,言語不通,或自己未開悟卻充滿了二元對立的門派之見,他能教會你的可能性也不大。理上“解悟”離“事證”尚遠,一但見地不通,理上都不悟,事證就更難,不知如何“真用功”,會停滯很久一段時間不進步,或落入心外求法。開悟的最重要關鍵之一,是跟對了有緣已悟入的師傅。而開悟亦只是找到歸家之路,並未到地頭,尚需悟後起修,打成一片才能由悟而證。
現代人崇拜權威名氣,一般未開慧眼的眾生以貌、以名氣,以來頭取人,雖維摩羯大士當面也可能錯過。有名有來頭的未必是明師,有修證的也可能籍籍無名,無甚來歷,或貌不驚人,如以外相取人則失之子羽。因此參考以上見地,自己主修的功夫要精純,但勿以少為足,應虛心誠心而不自傲,才可能增加自己得善知識指點的福緣,在停滯處得到突破,更上層樓。
雖然有人認為各宗見地、遲速、層次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可說“法無頓漸,人有利鈍”,不同宗派是為不同根器因緣的眾生所設。問題不在修那一宗,而在自己的選擇和自身根器是否相應,是否遇見有緣上師,理趣是否完全通達,會不會修。
顯教是化身佛所傳,密宗主要是報身佛和法身佛所傳(釋尊也傳過密法),都是如來正法。欲即身成就,最好融會貫通,則能速證菩提。因此不論你的根器法緣如何,在此祝福你:
一切生中得逢真實師,得聞了義法,資糧具足,業障消除,速證大菩提。
【錄自:明心精舍閉關中心】【九乘佛法次第】
外密與內密的分別,什麼是生起、圓滿、大圓滿次第?
寧瑪派將顯密佛法分為九乘次第,外、內、密各三乘,以顯示其見地、戒律、修持方法與直接程度等特色。九乘次第雖是寧瑪派所說,但亦為各派所公認,簡介如下。
各乘都是佛所說,只是針對根器不同眾生,方便次第有所不同,如某些法沒有需要,佛當初也不會說。佛法就像大海,有不同層次的領悟,但都是為了達到成佛的同一目的,因此這裏雖將佛法分類研究,以示其實修方法的特色,應該有以上瞭解,稟持對各乘法門的尊重。
三種傳承
依寧瑪派觀點,佛法真正的起源,是來自法身佛普賢王如來的正覺密意(注:密宗富於表徵,真如法身寧瑪派稱普賢王如來,並非外在某人),經種種報、化身佛的化現,依因緣而由佛界淨土傳到人間。
以“總傳承”而言,有三種傳承:
一、“佛的心印傳承”:
由法身佛普賢王如來到五方佛等報身佛,法義本來如此,無需言語詮釋,因此這種傳承超出三界世間(欲界、色界、無色界)。以下兩種傳承,則有傳入人間與天界者。
二、“持明的表徵傳承”:(注:“持明”即通達實相的佛法知識持有者、法主
之義)
報身佛以表徵印契(注:由某種姿式或形相即能瞬間傳達智慧)傳與持明導師,亦不需言語文字。持明導師有化作人類,也有化作天、龍等以度化各道眾生。釋尊滅後二十八年,五持明(人、天、龍王、藥叉、羅刹)聚集瑪拉雅山頂,得金剛手菩薩(即大勢至)傳法,這是普賢王如來在佛界傳授的密法,在人間廣為流傳的開始。
大圓滿傳承由報身佛金剛薩陀到人間初祖勝喜金剛(Garab Dorje)、到妙吉祥友(Manjushrimitra),到吉祥獅子(Sri Sangha),再到蓮華生大士,在這幾代間“表徵傳承”和“口耳傳承”都有,以後一般只有“口耳傳承”了。
三、“人間的口耳傳承”:
是指在人間由師徒代代口耳親傳,至今不斷的傳承。
人間傳承以後又發展出三種傳承:
(一)“教傳(Karma Lineage)”(又稱“長傳承”):
師徒代代口耳相傳。
(二)“岩傳(Terma Lineage)”(又稱“伏藏傳承”,“短傳承”):
蓮師預知藏王後代欲毀佛法,並且末法眾生德薄障重,為免金剛乘教法破滅衰退,或為世智參雜走樣,並為保留加持力,利樂後代有情,故將經續、儀軌等教法埋藏在山間岩中,及弟子心中。其成就大弟子眾為利有情,發願轉世為取藏者宏此教法。每岩傳法蓮師均授記取出的日期、取庫藏者、及受此教法者。蓮師弟子的轉世,現為取庫藏大師,適時當機應授記,取出預藏的教法,利樂眾生。
(三)“淨觀傳承(Pure Vision Lineage)”:
大成就者在定中得本尊祖師所傳。
九乘佛法:
寧瑪派將佛法分為九乘次第:顯教三乘,外密三乘,內密三乘。九乘次第中並未列“教外別傳、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的禪宗。禪宗達摩祖師曾住西藏傳法,為密宗“施身法”男派祖師(這大約是密勒日巴祖師的時代),這是在九乘次第之說以後的事。由於西藏人並不清楚後來達摩祖師在中國傳了什麼法,所以九乘次第未提禪宗,而一般密宗法師把中國顯教都歸於“因乘”,也是因為不知道達摩祖師在中國傳的禪宗。中國人也多忽略達摩祖師曾住西藏傳法,認為禪宗屬顯教,這些彼此不同的認知,都是由於以上所提原因,明白了不管怎麼說就不會混淆。筆者認為禪宗法義應屬“密三乘”的“大圓滿次第”,另一說法顯教因為有禪宗,也不完全是“因乘”,也兼具“果乘”。(所謂“果乘”認為眾生自性原本是佛,當下識得契入就頓出三界)
顯教三乘:為法身佛普賢王如來的化身佛釋迦牟尼佛所說。分為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包括四聖諦、十二因緣、菩薩六度等。
外密三乘:為法身佛普賢王如來的報身佛金剛薩綞所說。分為
事部(作密,Kriya Tantra),
行部(修密,Upa Tantra、Carya),
瑜珈部(Yoga Tantra)。
又稱“下三部瑜珈”,在唐朝開元年間由金剛智、善無畏、不空三藏三位大士傳入漢土。空海和尚(弘法大師)得惠果法師傳承,帶回日本,現流傳於日本又稱“東密”。
事部(作密):特點是注重事相,壇城莊嚴,行者不自觀本尊,而向本尊乞求成就,又稱“從主乞求悉地”,行者守戒如法修持,七世可成就。(又有說十六世者)
行部(修密):較少事相,行者亦可自觀本尊,但主要還是向壇城本尊乞求加持成就,又稱“從伴乞求悉地”,行者,行者守戒如法修持五世可成就。(又有說七世者)
瑜珈部:更少事相,瑜珈即“相應”的意思。修“入我我入觀”與對生本尊相應,轉行者的身、口、意為本尊身、口、意,但仍有迎有送,有本尊與行者的分別,“迎送本尊”,行者守戒如法修持三世可成就。
內密三乘:為法身佛普賢王如來所說,統稱“無上瑜珈部”,特色在由灌頂引導而明白自身心、外情器的“三金剛”實相(注:即一切色相、聲音、意念的性空緣起,等下有進一步說明),所謂“修”即無時無刻不“自成本尊”,也就是住在即心即佛、即身即佛的的覺悟,可省略許多事相,甚至不需刻意求外在本尊的加持。
為什麼要“修”?佛性雖本具不依修得,但因無明遮蔽,不修亦隱而不顯,更見不著。凡夫從未穿透過遮蔽自性的迷惑,見到並確認自性本體,這遮障迷惑總稱為“無明”。無明並不只是此生所積,試撿驗自心一天內有多少五毒情緒妄念,多少靜定光明善念,可知一天、一生、無始以來多生多世積了多少業障習性。
怎麼辦呢?好在這業障雖深重,但並非實質,如依對症的佛法來淨化,就像將無明的奶油,放在自性智慧的炎陽下,也能很快融化。為因應眾生根器的不同,佛教出“三瑜珈”的方便法,以對症下藥,淨化無明。就像用這“瑜珈”之風,吹散“無明”烏雲,使“自性”晴空開顯。由“外密”到“內密”,由“生起次第”到“大圓滿次”,其下手入更直截了當,若根器相應,則成就更快速。
《什麼是生起、圓滿、大圓滿次第?》
在作以下較詳細介紹前,簡而言之,“生起次地”淨化對外相的迷惑執著,“圓滿次地”淨化體內業力情緒氣脈的纏縛,“大圓滿次地”體取無生,悟入“本來清淨”的實相。
大瑜珈(Maha Yoga、生起次第、新譯派稱“父續”)
簡而言之,眾生由於不識外境實相,取捨外境變遷而生出內心痛苦,不得解脫,為淨化對外境錯誤的覺知,修“生起次第”的“本尊瑜珈”,也就是一般人所知,密宗依某本尊儀軌,修觀想、結印、持咒等,和本尊“三密相應”的修法。主要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以淨相代妄相,以入實相”,明白“即心即佛,即身即佛”,不但得外在本尊加持,也開顯自性本尊,雙管齊下,修成了可得化身成就。(注:這些名相都有甚深意義,想深入瞭解應依師參學,此處只是提綱,無暇深入一一說明)
所謂“生起次第”或“本尊瑜珈”,依有緣選修的某一位佛菩薩(注:密宗稱“本尊”),初由灌頂傳法而明白自性、外相的體性本來清淨,修持上見“色性本淨、聲性本淨、意性本淨”的實相,視自己和眾生為本尊佛、外境為淨土、聲音為咒音、意念為自性的功用。都攝六根,在意中生起本尊淨相以自淨其意,依果地修生終能契入本有實相,故得此名。這時行者已發揮自性的力量,不只依靠外在本尊加持力了。
渣王宮中有“大瑜珈”及“無比瑜珈”經續自天而降,並得金剛薩陀親授灌頂。大瑜珈分“續部”及“修部”。渣王傳續部給庫庫拉紮,庫庫拉紮修得成就後反為渣王開示,數傳至蓮華生大士。“修部”有“教傳”與“岩傳”,數傳至蓮華生大士總攝受。
無比瑜珈(Anu Yoga、圓滿次第、新譯派稱“母續”,又稱“隨順瑜珈”或“隨瑜珈”)
簡而言之,眾生即使知道“即心即佛”的道理,但身上生出煩惱情緒的氣脈若未得調伏,雖理上有所領悟,但事證上卻不易得力,為淨化體內情緒氣脈及其引出的煩惱妄念,修“圓滿次第”氣、脈、明點。修成可得報身成就。
修“生起次第”由分別假設,依觀想成而得名,著重廣大向外觀。而修“圓滿次第”,著重向內觀身壇城,行者本身具足氣、脈、明點,成就所需的條件自身已有,修持只是使其“圓滿”。使“氣”通達流暢,成就得“空”;“脈”調柔透明,成就得“樂”;“明點”淨化昇華,成就得“光明”。氣入中脈、心氣不二,開顯離念真智(注:即是使阻塞在各脈輪中,會生出妄念煩惱的情緒能量,統統轉成智慧光明氣,使自性淨光能離遮蔽開顯)。修成後不止明心見性悟“體”,心能禦氣質能互變以起用,生起神通妙“用”。
傳承由金剛手(即大勢至菩薩)傳渣王,但為尊重法統,渣王仍請人間持明萊劄華為其灌頂傳法。後五傳至釋迦獅子(即蓮華生大士別名)。
無上瑜珈(Ati Yoga、大圓滿次第、新譯派稱“無二續”,又稱“極瑜珈”。)
修大圓滿“立斷入本淨(藏音“徹卻”)”、“頓超任運(藏音“脫嘎”)”。勝喜金剛祖師留下的大圓滿六百四十萬偈,妙吉祥友祖師抉擇為“心部”、“界部”、“口訣部”:
1.“心部”,以分析意度等方法探索心,著重指示“萬法唯心造”。
2.“界部”,著重指示“諸法從本體性空”。
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