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聞自性的途徑
今天為紀念吾師華藏祖師度化有情,疾證菩提之大願,故特傳心要瑜珈,並力勉金剛同門“於行住坐臥一切處,見聞覺知一切境,不間一時,念念返聞自性,即生必可成就”。短短數語,實已彰明本門修持的要訣,惟念有些弟子初修心法,未能瞭解“返聞自性”之深義,故略為解說。
各位首需了知,自性即佛,佛即是心;自性本淨本定,切勿著意令心得定,只需不染(佛教大小顯密諸乘之一切經典法要,一切次第儀軌,或漸或頓,或權或實,皆為皈元之方便)空淨自現。性是體,心是用;猶如明月,月亮是體,月光是用,雖清輝遍照,月體本一。更當照了一切有形有相之外境及無形無相之心念,皆由自性本體所現而不住著;如鏡花水月,非有非無。真覺悟此心者為佛,迷此心者即是眾生。返聞自性就是將眾生無始以來,追逐外境,向外馳求的心,返轉來觀照本覺本淨的真心。
綜觀世間一切物質畢竟毀壞(成、住、壞、空),一切生命畢竟死亡(生、老、病、死),一切想念畢竟虛妄(生、住、異、滅),所有一切一切皆生滅不已,其不滅者惟自心正覺。自心,分心性、心識兩種;心性為不生滅心,即正覺,是為智;心識為生滅心,即妄念,是為識。經雲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依識染,依智淨。凡於一切外境及心念不分別取捨即為智(正覺);凡取著六塵而起分別愛惡取捨即為識(妄念)。菩薩曉得返照,當下即舍,撇得快,不住塵相識執,故成正覺;眾生不知返聞,被根塵識所纏,念念分別取捨,故不能解脫。由此可知成佛之關鍵,只要時時返聞自性本覺,不被塵識所迷,由短暫之一念覺悟,逐漸延長至念念覺悟,即能轉識成智而成佛道。也就是將攀緣六塵之識心(思想)扭轉來照了塵相假,識用妄,心念空,於根塵相接時(眼見色、耳聞聲、……六根六塵相接時),不起分別愛惡取捨,只觀照不變不遷之自性。再明白說:腦子不想外境好惡分別取捨,不想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不想,只想此無形無相,如如不動,光明遍照,豎窮橫遍的本覺真心,只想此一塵不染,卻萬法森羅,本無來去,又恒示來去,清淨廣大,圓融無礙的自性,這就叫返聞。恒常如是,因緣時至,即能悟見本來而證性空,此時內不見身心,外不見世界,心、佛、情、器、平等平等。
我們既知自心(不住塵識之心)是佛,覺即是佛,又何苦費盡辛勞向外覓求,需知覓亦不得,得亦非真,佛要向心中求,其向心中覓求之具體而究竟的方法即返聞自性。
我們實修時,可以在靜中修,也可以在動中修。靜中修就是在家中趺坐而修大空;動中修是曆緣對境修,也就是在行住坐臥一切處,見聞覺知一切境上修,再講得簡單些,我們終日吃飯、穿衣、起而行、倦而眠,完全跟其他人一樣,只有一點相異,就是我們心中不染六塵、八識,看到漂亮的東西,我們不執著,聽到悅耳的聲音,也不追尋……..念念都是真如慧照,不離本際,不舍大悲。你也許會說:我們也不想染六塵,但是六塵卻纏縛難脫,怎麼辦?此為無始業障習氣深重所牽,需仗密法精進修持,消業除障而入清淨本來。密乘在加行方面有皈依發心可消除障礙,金剛心可清淨罪業,供曼達以積資糧,上師相應趨入加持。本門的心地法門方面有各種修心要訣、要門,本尊心要,皈元要訣,大手印,大圓滿,且卻妥噶,仰兌阿兌等等都是立斷頓超的最勝解脫道法門,不離此心,圓滿佛土。然勝法雖多,各隨根性,只選一法而修即能成佛;如修多法反成障礙。但不論修持任何法門,都以止觀為基礎,以圓滿福智二德為指歸;修止觀(圓智德)入定之方法很多,有各種次第,但以返聞自性本體為最了義。修持返聞略分二門,一者真空,二者妙有。
空門
返聞自性本空,了知一切相,一切念,皆由自性所現,其體性亦空。一切法皆空,如幻而有,實如夢境,試想夢中景物,栩栩如生,歷歷分明,種種行動造作,皆與現實生活無異,然正夢之際固不知為夢,猶現今生存亦然,迨悟後方知不僅自已在夢,及周遭人物,山河大地亦皆夢中一景。既然一切物質終究毀滅,一切生命畢竟死亡,一切皆如幻而現,固泯一切相,直觀本空本寂之自心本體,即眾生之佛性,是謂空觀。楞嚴經曰:“虛空生汝心中,如片雲點太清裏。”自性之廣大實非人類的理智所能測量,眾生在纏時,總是認定此軀殼為真身,棄海認漚至為可憫,故真實修持者,不在事相上或身相上修,而是直觀本體實相,安住在清淨無染,卻萬德圓具的真心中,入法性之流,泯去能所對待,直證第一義諦,可依法本修持。
有門
另外一種方法是從妙有入手。現代人一身肩負許多工作和責任,人口擁擠,沒有安靜的環境修空觀,就可從妙有著手,由本體起妙用,示現本尊,普度一切眾生無不成佛,故了知周遭的人物、六道有情都是本具佛性,度為本尊;又觀一切世界,皆為諸佛淨土,高樓大廈或木屋草棚,都是淨土之宮殿,與諸佛淨土無二無別;一切音聲都是本尊的咒音;一切想念都是諸佛的甚深宏願;久之即離分別愛惡,妄想顛倒執著取捨。因為所見,唯有諸佛依正莊嚴,所聞,唯有諸佛一乘圓音,覺,是甚深般若薰照,知,唯一乘實相,菩提大願;自於行住坐臥一切時,見聞覺知一切境,皆不為塵境所染,內心妄念煩惱邪見不起,久之自性清淨,實相現前,不起於座,即成正覺,當依法本而修。(由此進修,尚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二門,容待後述)
修行道上的障礙對治
自古以來學佛之人無量無邊,成就的人卻鳳毛麟角,不要說成佛,成聲聞緣覺亦不多,這是什麼原因?主要是因學佛者總喜歡以人類的心、意、識去尋求那個根本不能以心、意識來測量、來尋求的不思議境界。所以諸菩薩千思萬慮不能測佛智,只因妄想思慮故;釋迦牟尼成佛時就舉手觸額而歎:“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無不具足如來福慧德相,只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顛倒、執著,則清淨智,無師智,自然現前。”
另外一個障礙,即眾生有喜歡向外攀緣六塵、貪得無厭之習性,不相信自己本心具足一切功德。也許你們會想,既然自心本具,為什麼我們不是佛?當然,一切眾生本具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畢竟成佛,只要他放下一切執著、分別、取捨,也就是說你們如不被這個花花世界所牽引,致生起種種造作、追逐,而迷失自性,若能念念都無求無得,離開追尋求得之心,離開希望懼怖的心,甚至離開自己一切對待的心,外不受塵境所纏,內不受心念所轉,久之六根清淨,妙明真心自顯,即成佛道。六祖不識一字即能悟證,阿難多聞第一,仍待所聞掃淨,而後方證真空。由此足證成佛不需多法,唯此一事實,無二亦無三。佛告訴我們,要離開妄想、顛倒和執著的方法為修習禪定,定就是專注,在眾多的各種定中,最殊勝的即體性定,也就是返聞自性。但單靠自力很難成就,因上根之人實在太少了。黃檗禪師就感曾感歎:禪門之中千人萬人,真正能入的,只有三個兩個。為什麼?就是因為只仗自力。必須兼仗佛力,才能速證無生。淨土宗雖也兼仗佛力,但因見地、願力、修持方法之不同,所得之境界常是帶業往生,帶著無始的業力,到極樂世界去慢慢修,即使如此,真能往生的比例也是少之又少。而在密乘,仗三根本三寶加持,各位如真能深信、切願,而又力行的話,上根者於此生,中根者於臨終,下根者于中陰都能夠三密相應,證到本來不入輪回,直生本尊淨土。
願力
我們若立志成佛度生,發願是很重要的。因為諸佛因地于起修時都先發大願,然後願行相應,才能圓證。修心好像種田一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假使只求世間福報,雖也能如願,最多是報生人天,福報享盡,還會墮落。假如各位能像諸佛菩薩一樣,發心度盡六道眾生,就憑這樣的大菩提心,將來一定能成佛;因為發心就是播種,播了要度盡眾生的種籽,將來一定就能夠成就無上佛果。而且乘著願力,決不墮三惡道,生生都在佛道中圓滿福智,直至圓證無上正等正覺。
行持
最後講到行持,發了願如果不行持,那也是枉然,好像幻想家終日空想而不力行,決難成就。所以我們要行住坐臥,心心念念,時時刻刻,不是持咒修法,就是返聞自性,或如幻度眾生,或是讀誦大乘經典,研讀本門開示等;修行好像鑽木取火一樣,要不斷的鑽,才能冒出火苗,假使早上鑽那麼三下,晚上鑽那麼兩下,隔幾天再鑽,那永遠不會生出火來,所以一定要發長遠心,持續不斷的修持由暫而久才能成片。總之,在纏縛中之眾生,常常像無頭蒼蠅般在名利是非,人我得失,分別取捨中亂闖,見色住色,聞聲住聲,心念不淨,為塵所轉,修途中障難重重,作不得主。故密乘行人,應時時觀想本尊在心中,上師要頂戴,一言一行,皆為利益眾生而作,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妄境當前時要曆境驗心,看看此心是否被塵境所動,更時時用智慧覺照,持自心如大地,知一切相都是如幻而現,也都是妙有,佛來魔來,不欣不厭,安住不動,終歸寂滅。如此覺照諸相而不住相時,真實的智慧慢慢就會生出來。再進一層連智慧都不執著,因為智慧也是自性所顯,所以心經說“無智無得亦無失”,倘有智有得,便也有失,終非究竟。願與我密乘同門共勉,如實修持,同證佛果。並以此功德回向法界眾生,速證無上菩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