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密宗法門--1

2012/08/17 09:06


  正信密宗——


  【序】


  現今末法時期,許多民間信仰,被視為佛教,其中更有許多相似法門,被誤認為密宗。佛教有這樣眾望所歸的吸引力固然是好事,但由於多元化媒體的誤傳,造成魚目混珠,令社會大眾,多受混淆,不知所從。正信金剛乘佛教,俗稱密宗,因言語隔閡,蒙受極多誤解。許多人誤以為密宗專求妻財子祿,怪力亂神,不重慈悲戒律,並與顯教不相容。由於宏化不周,識之者寡,使得無辜的正法蒙塵。


  學佛者尤其是密宗行者若不知修行大義,易惑於、迷於、不明本我執未脫反增法執,淪於心外取法,盲修瞎練,欲得解脫,反增纏縛。眾生之所以流轉生死,墮入輪回,主因在不識自性本來面目,不明白起惑的前因後果,以及如何返本還原。因此一切了義證道法門,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都是教眾生明心見性,識取本來面目。


  所謂高法,是對高根器者單刀直入,不繞彎路,如大圓滿大手印禪宗等法門。但低根眾生業障纏縛深重,未必馬上消受得起,需要先修一些有相方便法,消些業障,積些福慧,增些定力,到一定程度後再導以了義法。所以對這些眾生而言,為因應其根器,這樣修就是當機的高法。釋尊所指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的無上菩提、究竟佛果,雖眾生人人本具,但因無明遮障,隱而不顯。雖本自圓成,不依修得,但不修更見不著。為借法歸元,佛因應眾生不同根器,因病予藥,教出了八萬四千法門。雖究竟而言,祖師說並無實法與人,但相對來說,只要是依三法印,教導眾生入佛知見,證入自性的法門,不論顯密皆是正法,以正法引導眾生開悟自性菩提的信仰,就是正信,否則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由聞《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見性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以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汝若返照,密在汝邊若起真正般若觀照,一刹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等直指悟入的訣竅教導眾生。密宗大圓滿勝喜金剛《直擊心要三金剛句》中開示的見、修、行、果之道,“……愕然洞達了無礙,明徹通達離言說,法身自性當認之,……恒常及暫一切時,舊識法身認知之,亦直指了入處。蓮華生大士《見離覆遮自性得解脫》、《文殊大圓滿》、《大鵬鳥的翱翔》等大圓 滿 教授,亦是當下直指。不論顯密,如來正法都教行者參悟自性,悟入後如何在曆境對緣中保任磨練,住不離,以解縛,見修雙融,定慧雙運。打成一片成無功用行就由悟而證,並未叫人心外求法


  究竟而言,未通達這了義真如不生不滅之處者,都非如來正法;相對來說,雖未通達了義,但以此為目標,依三法印,教人淨障集資,持戒、修定、開慧,漸次導入的法門,都算是正信。若四相不脫,我、法二執與分別心明顯,嘩眾取寵,專以靈動、神通、有求必應為號召,心外取法,以境惑人,並無實際教人悟入的法門,只強調大師加持力能不經勤修可速得感應等,讀者可自行用以上離念法眼,真如心印去印證一下,自作抉擇。今生法身慧命一誤,再回頭可能已曆劫。了義的金剛乘法門真俗二諦一如,除了究竟悉地(即明心見性悟道證道)外,也有世間悉地(即息災、增益、懷攝、降伏的靈驗相應),以解決一些生活、修行上的障礙,但不會本末顛倒,專以滿足信徒欲望及所求為能事,停留在以黃葉止兒啼的階段。


  真如實相無相,難以言詮,而金剛乘富於表徵方便,卻也能以手指月,依方便法導行者入實相。但由於複雜的事相和儀軌,使不懂的人看得目眩,好似滿天神佛,迷信難行。其實無上瑜珈部的修行,首重見地,愈高的法愈超越了宗教皮殼,如經上師詳細傳法引導後,方知句句直指心之本性,處處不離第一義諦。只看事相而不明心要者,則易心外求法,落入迷信,未得解脫,反增纏縛。所以依止聞思修成熟的上師極為重要,這也是金剛乘重視傳承的原因。密宗無上瑜珈部所修的是自性本尊,為證取如來自性。如修行者發心知見不正,以二元對立凡心,將本尊看成像外在鬼神去崇拜供養,猛求妻財子祿,以為如此就能滿足自身欲望,這不但把佛看成喜、怒、哀、樂和二元對立相未脫的凡夫,並且修本尊反易修成魔。雖也能得到一些世間法的靈驗,但無法依本尊瑜珈的修持,得到覺悟解脫的究竟成就。藏密祖師曾說過:見地正確,修護法為本尊都可能得究竟證悟。知見不正,修法身佛普賢王如來為本尊都難以解脫。


  究竟的佛法人空法空,所見一切皆法身,無法可修,無佛可證,談顯則著顯,說密則著密,此處也只是戲論。這份資料,原是為禪三閉關同修準備,以有限篇幅,試將正信密宗為初入門者做一簡略介紹,並回答同修經常提出的問題,以遣除疑惑,最後終於集結成書。97 4月版本已請佛學大 師徐恒志 老師(般若花作者)過目校讀過,以免誤謬而誤導眾生。但時間所限,倉促成章,希望讀者見諒。


  德威吐庫(持明丹珠)


  美國加州洛山磯 明心精舍閉關中心


  【略述密宗法門 釋疑解惑-顯密疑問篇】


  只要是正信佛法都應一致尊重,不同法門各有和其根器相應的眾生,不然佛也不會說。本不應軒輊顯密,妄加分別,但一些常問到的問題如避而不談,會引起更多的誤解迷惑。在此對問題的回答為消除疑惑,而非分別各乘。希望有緣閱讀本書的大德與善知識切莫斷章取義而生誤解。



  問:密宗是佛教嗎?


  答:佛教可簡分為小乘、大乘顯教及大乘金剛乘-俗稱密宗,其淵源介紹請
  參見前章的《藏傳金剛乘佛教簡介》。其實密宗不但是大乘佛教,並且不只
  是佛教的一個支派。其自身體系已完整包括貫通了小乘、大乘顯教和金剛乘,
  顯密是一體兩面,毫不對立。譯成藏文的《甘珠爾》大藏經,六十二部是大
  乘,其中一半是金剛乘,由佛所說,梵文所寫。



  問:密宗是佛所說嗎?


  答:佛陀遍知正覺,為利益不同根器的眾生,能以不同化現,開顯無量方便法門。顯教大乘和密宗都是佛所說的大乘佛法,都是依菩提心正因,引眾生入佛知見,覺悟解脫,可說是一樣,淨障集資,以開顯本有真如自性,只是因應眾生根器,各有其方便,而相、用不同。


  雖然有些密宗傳承,是由法身佛普賢王如來及報身佛金剛薩陀(五方佛的集中化現,或稱東方不動佛傳入人間及天界,例如無上瑜珈部的大圓滿。但釋迦摩尼佛住世時,也傳過密宗,可見于《大藏經密教部》,以及《時輪金剛密續》等(釋尊曾應香巴拉國王月賢請法,傳時輪金剛密續)。有些南傳佛教,說大乘佛教不是佛法,有些顯教行者,認為密宗非釋迦摩尼佛所說,是因為不明白以上情形,也不完全瞭解佛的法、報、化三身所造成。照印度佛密論師、釋迦親論師等說法,釋尊在河邊入定時,其智慧心曾被鉤召至色究竟天受諸佛灌頂。禪宗中國初祖達摩祖師,曾在西藏住過並傳過密法,藏人稱“Padamba Sange”,被尊為為密宗男派施身法的祖師。這段歷史一般人可能不清楚。


  問:聽說密宗需要顯教的基礎,什麼是顯教的基礎?


  答:一方面來說,教理對佛法的保存延續非常重要,需要有人做這些工作。但佛法浩瀚如海,學術式的研究,如入海算沙,永無止境。以有限的時間精力,想在今生求證悟解脫,應如何入手?


  另一方面而言,佛法心髓部份,相當單純並不複雜,三藏十二部都是在講這一心一性,除了引導眾生如何悟入本有自性,佛並無說法。千法萬法,也是依當下這一念一覺下手來修,以求明心見性,了生脫死。法相雖異,法性並無不同,由眾生根器業力的千差萬別,才有這八萬四千法門。就好像千隻手指在指同一月亮,如依一指已得見月,並不一定要遍隨所有其他手指。只要根本通了,一切枝葉自然貫通。因此修行應掌握根本,以淨障集資、明心見性為主。法無定法,不過是因病予藥,隨方解縛。


  如何迅速打下顯教基礎,各派宗師,各有其不同的善巧方便,以研究教理為主的宗派,和瑜珈士即生取證的宗派,從小出家,或中年入道,下手處也或有不同,未必機械化的一成不變。為便於瞭解,我們將一般顯教基礎,分為小乘和大乘來說明。並就各乘的見地、戒律、實修方法等概論之。


  1.小乘(原始佛教)佛法基礎首先需瞭解苦、集、滅、道四諦,特別是苦諦,釋尊當初就因見到輪回苦與無常才出離修道。次觀十二因緣,明生死本。小乘觀受是苦,認為我執是陷於輪回的苦因。發心出離輪回苦而皈依三寶,以佛為師,以法為道,以僧為師友,修行求解脫。小乘戒律以皈依戒別解脫戒為主,主要精神在於諸惡莫做。以嚴守戒律,勤修禪定作為修持,最終目的為證入人無我的羅漢境界。


  2.大乘顯教佛法基礎:佛以其遍知正覺,曾說過在無數世輪回流轉以來,一切眾生都可能做過自己的父母,于己有恩。為報此眾生恩,需救度如母有情出輪回。但當自己還是凡夫時,有心無力,需先證悟,才能得到普度眾生的大能力。在受菩薩戒,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願下,依戒定慧,經聞思修,圓修六度。見諸法如幻、緣起性空參心悟道開無上慧,證入人、法無我。大乘顯教戒律精神除了在消極不傷害眾生的基礎上,再加上眾善奉行利樂有情,進一步積極圓修六度,廣行利生。



  問:有以上顯教的基礎,如何進一步做作金剛乘的修行?


  答:所有眾生都想離苦得樂,但大都不明苦樂因果,想得樂果卻不斷造作惡因,系縛於輪回。有識之士趨入佛法修持,小乘止惡修善,持戒修定;大乘發菩提心,參心悟道,在五濁惡世中出淤泥而不染。


  有些眾生善根福緣具足,不忍如母眾生受苦而無力救度,依大悲心想即生當下成就,速得度生大能力,而進入金剛乘修行之門。受灌頂後不違三昧耶誓句,依個人根器因緣修持本尊生起、圓滿、大圓滿次第。世間成就息災、增益、懷攝、降伏四事業;究竟明心見性,由悟道至證道。自利證法身,再現色身(報、化身)利他。


  由於金剛乘的完備性,可能初看複雜,但一方面說來甚為單純,修密宗就是修淨見,開慧眼以見實相。簡而言之,以生起次第本尊瑜珈來說,有以上顯教基礎,皈依發菩提心,經灌頂引導使心相續成熟,由傳經得傳承,由授法識得色相、聲音、意念的清淨本性,就是原本的本尊壇城,不忘此認證,視周遭環境是淨土,所有眾生皆具佛性,其本來面目是佛菩薩,直接在果上精進修持,透過現象,徹悟本質,由修持生起的淨相以證入本有實相,這就是三密相應本尊瑜珈修持法,特色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以淨相代妄相自淨其意,以證入實相


  生起次地成就,自能相應本尊、往生淨土,已達到了淨土宗的目的。明心見性,本尊三金剛實相開顯,也達到了禪宗的目的。圓滿次第氣、脈、明點以調伏能生出粗細妄念的粗細氣,開顯離念真智、法身淨光。大圓滿立斷明心見性、頓超修虹身質能互變,是即身證道的了義法門,又自成一系統。


  金剛乘的戒律,在大小乘顯教戒的基礎上,主要再加上三昧耶誓句(注:後面有進一步的說明),在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的基礎上,較注重自淨其意,基本精神在: 如想即身成就,什麼應作什麼不應作。所謂外持別解脫戒、內持菩薩戒、密持金剛乘戒


  顯密諸乘各有特色,但都為淨化遮障,開悟自性見實相。另有專書詳述各乘法門如何達到淨化作用,使實相由隱而顯,由迷入覺。



  問:如何才能離苦得樂?


  答:究竟來說,輪回三界六道不離生滅變異,並無恒長的安樂,必須修行佛法明心見性,才可能永出輪回苦海,得涅槃的寂靜安樂。


  相對來說,今已由迷惑身處輪回,想要離苦必須守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再造作惡因,以免感召苦果。


  想要得樂必須有福報資具,這由佈施而來。上種福田處為三寶、上師、道場,下種福田處為一切須要幫助的六道眾生。



  問:能否再提綱修證次地?


  答:今以《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史略》中,大士應西藏王太妃之請開示,即身取證簡要之法:因果業報,須信非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應求解脫。先尋擇金剛喇嘛,以為依止。虔頌四皈依,誓心不退。發大菩提心,廣度有情。嚴持淨戒,以立根機。常觀十二支因緣,明生死本。次習禪定,內觀自心,本來清淨(注:我空)。修深般若波羅密,了知諸法,猶如夢幻(注:法空)。心不執著,身隨所安。妄念起時,勿隨勿制。緣境違順,塵影好醜,不起愛憎。唯常覺照,而忘覺照。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見破盡,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蓮華生大士教法循循善誘,簡明易入,隨眾生根,普門攝受。無論業障輕重,宿緣深淺,遇斯教者,終必成就。



  問:密宗需要顯教的基礎,以可能即身證悟為特色的金剛乘,如何來建立這顯教基礎?


  答:金剛乘的修持,是需要顯教基礎,而各派如何善巧迅速的打這基礎,卻非沒親自實修經歷過的人,能妄自猜測批評的。以研究教理為主的宗派,和瑜珈士即生取證的宗派,下手處也有不同。例如一些祖師未學經教而證悟,你說他沒顯教的基礎嗎?他當然有,但他師傅訓練他的方法,卻不尋常。


  不論法師有多博學多大名氣,如自己連密宗最基礎的四加行都沒作完,並未親身瞭解在作四加行發生的身心淨化、智慧開啟過程,連最基本實修密宗經驗都沒有的人,如只依某派某部著作依文解字,來開示與密宗有關的修行次地,就像未到過某地者教別人怎麼去,是以盲引盲而不如法的。


  以密宗共同的四加行前行來說,首先需徹底思惟使心出離輪回,趨向佛法的四思惟--人身難得、無常、因果業力、輪回苦,這也是小乘或三乘所共的基礎。


  正行中皈依、發心、大禮拜供曼達金剛薩陀淨障法上師相應法


  以最初的大禮拜來說,首觀皈依境,拜下時念皈依,起身時念發菩提心,在動中修止修定,亦包含了六度,這已結合大小乘的修行,而了知妄心皈依真性,三輪體空、拜彌陀者是彌陀、自性禮自性佛、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又結合密宗特重的淨見(pure vision, 並且已暗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及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反聞自性的證道法門。實修過程中迅速淨化身語意業障,達到身心清淨,適合作進一步的禪修。


  以上的例子,只是說明任何密宗的修行,都已結合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密宗重實修實證,迅速成就,只要聞、思無誤,有正知正見,任何的部份都已同時貫通三乘心要,起而行之。不一定機械化的說我已在教室學習顯教若干年,才能起修密宗。需知迷惑無明的基礎是心境多元對立,覺悟解脫的境界是當下一如。當然在修的同時,需精進聞思基礎佛法,建立起正知正見,但同時也已在身體力行了。若以文字談佛法,筆尖沾幹洞庭湖,需依止合格的上師精進聞、思到某一程度,通達實修口訣心要,進而時時將三藏十二部佛法的精髓,實行於念念的當下,才能速證菩提。



  問:大小乘的精神和證境有什麼不同?


  答:基本精神上,小乘重自我的離苦解脫,大乘發心自覺覺他、自利利他。


  所謂止乃伏結初門,觀是斷惑之要。未到前修得定,未到前修得慧。如只偏重修止得定,能暫時壓伏煩惱妄念,使其不起作用,但定力退散時,煩惱妄念又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小乘聲聞、緣覺,以無念定境壓服煩惱情緒的修法。但進一步修,才能徹底斬斷煩惱妄念的根源,證入煩惱即菩提,這無上解脫慧是密宗大圓滿、大手印及禪宗等即生明心見性的修法。聲聞四果舍報就灰身滅智,歸於寂滅。但大乘菩薩證境親見一切現象、功用下的法身體性,不生不滅,人空法空,知十法界的實相是一真如法界,不來不去,非空非有。已悟無生,知生死了不可得,故不畏生死,恒常在各道普度眾生,即使身在三界,由其證智,不著輪回,又由其悲心,不取斷滅。


  小乘發心有缺,自度不度他。因怕誤導眾生,所以被釋迦摩尼佛稱小乘為焦芽敗種,叮囑其回小向大,褒大乘貶小乘。但我們不可看輕小乘,小乘是原始佛教、根本佛教,隨時代改變又發展出大乘。小乘是大乘的基礎,基礎沒打好,高傲的自視大乘、禪宗或密宗行者,反而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小乘重自解脫,故嚴於戒律,精進實修禪定的實踐功夫,這都是大乘所需的基礎。大乘行者,當依大乘發心及修慧的見地,並學習其戒、定的實修精神,如自己都覺不了,如何能覺他?千萬不要自視大乘看輕小乘,眼高手低。


  由於片面知見,有些南傳佛教,不承認大乘是佛法,也有些顯教行者,說密宗非佛法。但密宗不但承認小乘和大乘顯教佛法,並認為這是修行必經的基礎和次第。由蓮華生大士帶入西藏的老派寧瑪派密宗,完整包含並融合了印度最後期的小乘大乘佛法精髓,在藏王支持下,作過龐大的取經翻譯工作,藏文大藏經《甘珠爾》及《丹珠爾》兩部,有很多漢文未譯的經典,並完整保存了龍樹和無著兩系大乘佛法。所謂金剛乘,其體系已貫通包括了小乘、大乘顯教和密宗,可說自成一完整體系,也可說是大乘顯密中的密宗



  問:密宗和顯教大小乘,甚至密宗各派,在精神上,有何主要不同處?


  答:雖本意不在分別各乘,但為回答這常被提到的問題,先得舉一個例子:小乘認為女身不如男身,需先修得男身,再修去淨土,在淨土再修才能成就。基本上較不直接認識相信自己,以為成就必在未來某時某地,較迂回緩慢。大乘就比較直接,有龍女成佛之例,認為男女平等。但有些乘雖認為眾生皆有佛性,而依一般法淨障集資,需修三大劫後才能修成佛。以上這些法門統稱為因乘


  有些法門的見地,卻指出你自性原本是佛,直指當下認取承擔,恢復本來面目而已,這種法門稱為果乘。因事證需理悟的基礎,理上無自性原本是佛,我也能開悟的見地,必易落心外求法,停滯在一階段很久而無進步,不易單刀直入,速證菩提。因眾生有不同根器,有人認為我根器低,怎麼可能那麼快,我一定要先學滿十二年顯教,才能起修密宗,我只能求往生淨土,那可能開悟....,佛為這種根器眾生說初基法以黃葉止兒啼,先消些業障,積些資糧,增些定慧,再導以了義的究竟法門。


  密宗和禪宗主要精神在,無始流轉輪回,自性未曾與你相離,這自性本有並非外來,累劫由不識本面而流轉受苦,現在認取真正的自己已太遲了,那還能再等?需要求得最直接的方法,由已悟善知識引導,當下認取本面、體取無生,狂心休歇即見菩提,由迷入覺。得到入處後,在曆境對緣中掃除習性,打成一片成無功用行,三身五智開顯即由悟而證。究竟而言,最高根器者開悟時徹悟即證,不講修,例如大圓滿人間初祖勝喜金剛,大圓滿本淨見的精義,在諸法生起的當下即圓滿,本來不垢不淨,無縛無解,無修無證,如徹悟這本來清淨,即、即、即、即,超越諸道諸地,不講次地與修。但對大多數人依方便而說,悟後尚須起修,才能由悟而證。但依理悟事證那種說法,為人師者要解釋清楚,免學人起惑。


  小乘斷煩惱證菩提,大乘轉煩惱成菩提,進一步即煩惱即菩提



  問:密宗各派,在精神上,有何主要不同處?


  答:即使密宗各派,其見地和入手處也略有不同,說來話長,這裏只略舉一例。太虛大師在《密宗道次第略論序》有以下的看法:黃教勝在律及次第,優長世間建立,近於教下(一般顯教)。紅教勝在直截、頓超,較能得力修證,近于宗下(即禪宗),真是一語道中。這兩派都各有其根器相應的眾生。其差異只是由於時節因緣使然。應廢教立宗,或廢宗立教?法無頓漸,眾生根器有利鈍,當然二者都是正法,有並存的價值。



  【略述密宗法門 釋疑解惑-灌頂及戒律疑問篇】


  問:為什麼要受灌頂?


  答:是為了要修金剛乘佛法,俗稱密宗。



  問:為什麼要修金剛乘?


  答:依大悲心想即生成就速得度生大能力,所以發心修金剛乘佛法。



  問:即生可能成就的金剛乘修行,修法前先須受灌頂的重要性何在?


  答:修可能即生成就的金剛乘(密宗)解脫道,灌頂很重要,修前需如法由具不斷傳承上師處受“1.灌頂(藏音使心相續成熟、“2.口傳(藏音得傳承助修持、3.教授(藏音)得解脫。在修行前應先受灌頂,使自己身語意受佛菩薩身語意的加持,能使修行無障礙,證悟易增長,迅速得結果。受灌頂能在起修前最快得到某佛菩薩身口意的完全加持,得到起修的入處。


  凡夫雖說自性無始是佛,一切眾生,真如自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真如體、相、用的法、報、化三身本自具足,不必向外馳求。但人道眾生五毒遮五智,五蘊遮五身,業及污染遮蔽原本境界,不識實相。俱生智和俱生無明無始混合在一起,所以不得解脫。


  如未受到某本尊佛的灌頂傳法而去修持,未接通該本尊佛的加持,不明白為何即身即佛、即心即佛,不能有效進入自觀本尊佛的修持,不算修金剛乘解脫道。因業力肉身不淨,無法馬上轉成清淨本尊身,接受灌頂,好像初步淨化五毒五蘊、凡身凡心,淨除化、報、法、體性四身開顯的障礙,就像種下四身成熟的種子。受灌後再修持,就能有效的使佛四身發芽結果,由隱而顯。


  此外灌頂時也授以各乘戒律,知道如想即生成就,應有所為有所不為,若無此基礎,不墮惡道就不錯,談不到起正修。



  問:什麼是金剛乘的灌頂


  答:金剛乘修行所需要的灌頂,外在一般人所曉得,傳遞傳承,得修持本尊的授權許可。得許可自觀本尊,得許可持咒,得引導契究竟法性。究竟而言灌頂在引見自性本尊,成熟心相續,認識凡夫身語意的實相是智慧身語意。指出自心外相的本來真正面目,使心中佛性種子由隱而顯,指出歸家之路,使潛力趨向成熟。


  受灌最好能悟得智慧意義,如不能起碼真誠、虔信,打開自心。


  壇城是究竟智慧的表徵,灌頂由觸、嘗等得法味,種下解脫種子。


  灌頂梵文是授權的意思,如古印度王子登基時,以寶瓶水沐灌太子頂,表示授權承認是未來王。灌頂開許受法者是未來佛,並得到起修相關次第的許可及指示。


  灌頂嘗弟子身語意業障及道障,並授各乘戒律,淨化為能盛佛法甘露加持,轉成本尊佛身的正法器。


  灌頂使弟子得到本尊佛身、語、意、事業、功德的完全加持


  灌頂使求法者瞭解金剛乘修習次第和內容大綱。密三乘的三瑜珈,分別配以四級灌頂-初灌寶瓶灌頂、二灌秘密灌頂、三灌智慧灌頂、四灌名詞灌頂,以攝取各級證量和果位方便。四級灌頂具足叫大灌頂,以別於只加持、許可、息災、長壽、賜福的小灌頂


  受初灌寶瓶灌頂,除障,道上授權修生起次第,能證取化身成就。受二灌秘密灌頂、除障,道上授權修圓滿次第,能證取報身成就。


  受三灌智慧灌頂、除明點障,道上授權修方便道,能證取法身成就。


  受四灌名詞灌頂、除身、語、意氣、脈、明點的一切細微障,道上授權修大圓滿次第,能證取體性身成就。


  (這些名相都有甚深不同層次意義,此處限於篇幅無法詳述,應依師參學)


  這四灌頂配合四階段的修持過程,大約如下:


  1.本尊瑜珈都攝六根,自淨其意,達專一定境;以淨相代妄相,契入實相。


  2.修體內的氣、脈、明點(內分泌),淨化體內各部位會引起煩惱妄念的情緒業力能量。


  3.學習如何自在運用氣、脈、明點,達心氣不二,引發離念真智,並起妙用。


  4.立斷頓悟的高層次心法(對普通根器也有漸次導入的方便,頓漸普攝),由有相進入實相,由有為進入無為,返樸歸真,在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親見本來面目,大徹大悟,再由體起用。如大圓滿大手印等。


  完全如法修完這四次第的人並不多,近代很多人由第一階段的基礎,直接進入第四階段。也有依止專修大圓滿心髓上師的少數人,直接修完大圓滿前行就直接進入第四階段。


  如得灌頂應守戒律,如有違犯當懺悔還淨。如努力守戒不違根本戒,即使現在未能勤修,來生定得善因緣能再逢師法,繼續修習,數生內可成就。


  《由裏點醒》


  真如實相無相,離言離戲論,但金剛乘的特色在方便具足,利用灌頂的引導,借事相、儀軌、表徵,以手指月,引導你看到外相內心的本來面目,指出超越言語文字的實相-汝自性原本是本尊,自身四大五蘊的本性原本清淨萬象萬法是法爾圓成的本尊壇城。以上指出本淨本性,就是所謂在心相續種下種子的灌頂,這樣得到傳承,有個入處才能起修,由始覺善自參悟保任,以證本覺


  《由外引進,雙管齊下》


  第四灌時如上師有證量,弟子因緣具足,依上師引佛智慧身入弟子身內的加持,刹那暫時息滅各輪業力能量,使自性無遮開顯,如當下識得就得灌。借上師證量和傳承加持,將本尊佛智慧引入受法者身心,這是由外向裏,配上以上開顯內在種子的由裏向外。弟子真身如瓶外空氣,妄心如被妄身瓶子束縛的瓶內空氣,這樣雙管齊下,幫弟子在瓶上鑽洞,使瓶內外空氣交流融合,得灌得到入處後,弟子再修持以打破瓶子,使瓶內外空氣合一,證三身佛果。


  受灌後修持的方便就是本尊瑜珈,以求達到三密相應,並且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