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無懼--2

分類:自性論說
2012/07/15 16:43

  第三階段的中陰身,其實就是通往六道輪回,再次受生的一個階段。


  受生的方式有四種,是謂四生,即化生、濕生(或暖生)、胎生和卵生。化生是不須依賴父母交合,自然化現而生;濕生依濕、暖之境而生;胎生依父母之交合而藉母親之腹胎而生;卵生則經母親排出之受精卵而生,以上四生便是我們投生於六道輪回之中的四種方式,此外絕無其他方式。


  我們之所以投生六道是因貪、瞋、癡三毒的牽引,因為貪戀某物或某人,或由於對某物或某人產生厭惡,這強而有力的貪愛心或瞋恨心都將導致我們墮入輪回,或者由於無明愚癡,使我們無法於前兩個階段的中陰身認證淨光和本尊,因此便進入了中陰身的第三階段而準備受生。


  由於瞋的力量,將使亡者投生於地獄道之中,墮入地獄的過程大致是:首先覺得有無數的敵人正在後面追殺,亡者意識到身體變成黑黑、圓圓、小小的,只有一個眼睛,並且覺得有無數的敵人正在後面追殺,亡者一直逃,最後逃進一個無底洞中,如此便墮入了地獄當中,從此將受十八種不可思議的痛苦。


  如果亡者內心之中非常強烈的貪念,則這貪心的力量將引導亡者投生於餓鬼道中,其受生方式和地獄道的相似,也不需經由父母之交合而直接化生,墮入地獄道和餓鬼道的共同特徵是:亡者感覺到有兇惡的仇敵在後面追趕,而這時候亡者會看到一些可以做為避護的地方,如樹下、柱子下或岩石下,亡者覺得可以躲進這些地方以避開惡人的追趕,然而當亡者躲進這些的時候,便墮入了地獄或餓鬼道,很不幸地,受生於地獄道或餓鬼道的眾生是沒有可能接受上師的開示而獲得解脫的,因為會墮入此道便表示亡者背負非常嚴重的業力因果,因此要解脫是很困難的。


  而至於投生畜生道,有依濕、暖受生的,也有依父母交合而生的,包括卵生和胎生,如果是依濕、暖的環境而受生的話,則于中陰身時,我們會對這濕、暖的環境感到舒適、快樂,而如果是依父母的交合而生的,則貪執父親生為雌性,貪執母親生為雄性,同樣的,導致亡者墮入畜生道的業力亦是非常強大的,幾乎無法改變,所以亡者很難有機會在這種情況下獲得解脫。


  接下來談到人道。同樣地投生人道的原因,也是由於過去世所累積的業力所致,因為業力的驅使,亡者能看到和自己有緣的雙親,然後亡者對其中一人產生起極大的貪愛,這時亡者便進入母親的子宮了。


  對一個完全不懂佛法的人來說,要在此時此刻解脫是十分困難的,他可能只得隨業轉生了,但若對一位熟悉佛法的人,尤其像在座的各位──曾受過許多灌頂的人來說,你可能會在這時候回想起你所受過的灌頂,在灌頂第三階段,有所謂引見灌頂,介紹該法門的本尊,如果你在接受灌頂的時候,能專心留意的話,這些灌頂就十分有用了,當你由於業緣而看見雙親時,通常只是把他當作一般的父母而已,但現在因為在灌頂時曾介紹過本尊,你學習了所謂清淨觀,所以你不會將他們看作是凡人,而能視他們為佛父和佛母,也就是灌頂的本尊,由於這樣的清淨觀,你便能以化身的方式投生,因為你有能力去認出雙親的清淨本性,而這也就是轉世活佛的投生方式,因此如果你熟悉佛法的話,這仍是一個解脫的方式。


  接下來阿修羅道,阿修羅道比起人、畜生、餓鬼或地獄道都要來的高,投生阿修羅道的原因是由於善業和嫉妒心的混合,好比說修持佛法是善業,但若當你發現別人修持得更多更好,便產生嫉妒之心的話,善業便混雜了嫉妒的成份,雖然有修持的善業,但卻混雜了嫉妒的毒素,又譬如說你修持佛法已有很長時間,而別人修得沒有你久,卻修得比你好,若你因此而產生了嫉妒心的話,這亦是在善業之中混雜了煩惱毒,而這將使你往生阿修羅道。


  投生阿修羅道的方法和人道很相近,亡者亦對父親或母親起很大的執著,然而因為生為阿修羅道是由嫉妒心所致,所以在阿修羅的世界中,總是不斷地打鬥、爭吵,每個阿修羅都在彼此爭鬥,而亡者投生該處亦同樣會受到這些戰爭、打鬥的刺激和影響,雖然阿修羅道比人道要高,但阿修羅一生卻只是在殘殺別人或被別人殘殺,而由於這些殺業,自然地會導致墮下三道的命運,所以雖然人道比阿修羅道要低,但投生人道要比阿修羅道好多了。


  最後談到天道。天道是六道輪回中最高的,生為天人是由於善業的累積,但這些善業也混雜了煩惱毒。


  天道充滿了喜悅、富裕,在那兒不論男女,都非常俊美而吸引人,他們身上都穿戴著各種珍寶、花朵等等美麗的裝飾,每個人都是快樂的,在天道都是幸福和完美,生為天人都有美麗的身體,且和人道不同的是,天人的壽命相當的長,他們所享受的喜樂也是人間無法想像或形容的。


  往生天道的眾生是由於善業和我慢的混合所致,如何將善業和我慢混合呢?舉個例子,一個人修持正法,卻常認為自己是最好的修行者,或是在做供養或佈施時,總是認為自己所做的這些好事都比別人的好,這些都是我慢,雖然修持佛法、行佈施、供養,但卻抱著貢高我慢的心態,這便導致往生天道的結果了。


  生為天人能享受極長久的喜樂,然而在死亡到來的前七天,會出現一些徵兆,預示生命的結束:如身體會變壞、衰弱,身上的種種裝飾、香氣會消失,朋友、子女都會離去等等,而由於生為天人,他們都有神通能預知自己將投生何處,但不幸的是,他們的來世往往得下墮三惡道,所以他們十分痛苦,這七天中,知道生命要結束了,而且還要往生惡道,這種痛苦是無法言喻的,在生前他們因種種的享樂,故精神十分散亂,從未想過修行這回事,不但如此,在天道甚至連佛法都沒有,因此雖然天道是六道中是最高,但生在有機會修行佛法的人道,還是比較好的。


  談過了種種不同的境界和投生其中的原因後,知道自己有著貪瞋癡慢嫉許多不同的煩惱妄識,似乎有點令人沮喪,你可能會懷疑:有這麼多煩惱毒素怎麼可能解脫呢?但千萬不要灰心,反而因此要更正確的修行。


  如何正確地利用善業和修行,使任何的煩惱毒都不滲入其中呢?首先最好的方法就將心安住於空性中,但你也許會說:我們還是初學者,實在不懂如何安住在空性的境界中。那麼第三種方法就是不管是在修法、佈施……等等時,要想這一切都是為了利益所有眾生而做的,這就是覺悟之心──菩提心,修行並不只是為了解決眾生目前暫時的苦難而已,而是要究竟地解脫,也就是要成就佛果,當你的修持或善行完成後,一定要回向功德,對任何功德都不執著,將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願以此功德在目前能夠去除一切眾生的苦難、障礙和疾病,而在未來能夠令一切眾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以這些要領來修行,便不會在善業中混雜任何煩惱毒,這些就是正確的修行方法。


  大家一定要正確地、清淨地來修行佛法,很多人常常只為現世的利益而修行,只為獲得一些財富、成功或權勢而修行,完全沒有考慮來生,甚至很多人也對來生的存在與否感到質疑,然而既然無法確定,為何卻又完全只為此生而拼命努力呢?顯然我們一點也沒有對自己未來的生命負責,這是很多人的通病,要知道中陰身時的痛苦是無法言喻的,比較起來的話,現在的痛苦根本不算什麼,因此我們一定要為長遠作打算。


  正確而清淨的修行方法是相當重要的,就像曾經提到過的,我們常常由於不知道如何修行,而在種種的善業中混入煩惱之毒。如在許多祖師大德的教誡中常提到:贊助佛寺或法輪中心是累積善業的好方法,但若是不懂如何正確地來做贊助的話,這也許是積聚善業的好方法,但同時也可能是積聚惡業的途徑。舉個例子來說,你贊助某一個法輪中心,而另一個法輪中心卻發展的愈來愈好,因此你開始嫉妒:那個中心可好了!他們有好的上師,好的這個,好的那個……等等。你雖然有贊助的善行,但你卻因為嫉妒的心態而累積惡業,因為嫉妒心,所以善業和惡業便混雜在一起了,事實上你根本不用嫉妒,反而應該高興才對!


  同樣的,我們也常聽人家說佈施是累積善業的好方法,但是我們也要清楚怎樣來行佈施,有些人見到別人有困難,就會佈施一些財物給他,但隨後卻又想到可能給太多了,便後悔自己做了一件傻事,在這種情況下,當然佈施是件善行,但因為你反悔給了太多,故也產生一些惡業,你浪費了佈施的財物,也浪費了善業,佈施的正確方法是當你佈施某物給別人後,什麼都不要想,不要執著你做了什麼好事或壞事,你已完全地佈施了,任何一絲期望都沒有。


  我們已談過了許多如何成為一個好的修行有的方法,但光是聽許多的教法,是不能變成好的修行人的,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修行人,必須先體會到修行的重要,並且明白清淨的修行法,一旦你掌握修行的宗旨、道理和重點之後,一個法門便足夠你去累積資糧到開悟解脫了,否則,光聽聞許多教法,也許可以從上師那兒得到一點加持,但卻可能無法獲得更好的理解,因為你沒有掌握到修行的意義和道理。


  解釋完了這許多,或許你以前已經聽過了,那麼現在就是再一次的提醒,然而未曾聽過的現在也聽過了,希望大家能將這些重點和正確清淨的修行之法謹記於心,我們修行佛法是因為我們想要超越世俗,不因世俗的一切而滿足,但如果在佛法的修行之中加入自己愚妄的心態,那便是在良藥裏面加進了毒藥,修行人不應如此,無論任何的善業或修持,都應做得正確又乾淨,毫無汙損。


  轉識成智


  一切法門都是斷煩惱、開智慧的方法,都是為了轉眾生迷妄的意識成為佛的智慧。但煩惱真能轉化成智慧嗎?先來看一些轉識成智的例子。


  佛陀是完全開悟的覺者,淨除了一切煩惱,具足了圓滿的智慧;或以菩薩為例,菩薩在登地以後,亦能依其高深的覺悟和定力,轉煩惱成為般若智慧;此外,當一個人的修持達到四瑜珈的第二階段──離戲瑜珈時,也能夠淨除諸煩惱毒而發出智慧,由這些聖者的成就可知,轉識成智是絕對可能的,而這些成就者正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因為我們還是凡夫,無法即刻將煩惱轉化成為智慧,而藉著效法佛菩薩的行徑,便必定能逐漸達到開悟的境界。


  然而要轉煩惱成為智慧,首先必須認清煩惱是什麼,這就好比要懲罰小偷,就得先要捉到人才行一樣,如果人都捉不到,那根本談不上懲罰了,同樣的道理,沒有認清煩惱是什麼,也就無法對症下藥而將它轉化成智慧了。


  煩惱是很奇怪的,如果你完全放縱它,絲毫不加以約束的話,那它會變得強大無比而無法控制,但如果你願意修持佛法予以對治的話,這些煩惱就會變得不實在,一點威力也沒有了,所以煩惱有沒有威力,完全決定在我們有沒有修行。


  眾生都正受著種種的苦難、爭鬥與不和,然而痛苦的根源,就是對煩惱的放縱,煩惱毒能使國家社會產生仇恨與不祥和的氣氛,但若我們能修持對治的法門,煩惱便失去影響力了,因為它們根本是不實在的,煩惱不但不實在,更不是永遠不變的,它們是可以被改變的,只要我們能修持適當的法門,就能改變它,減弱它的威力,此外,經由修行,我們不但能將自己的煩惱轉化成為智慧而得解脫,並且還能將這種種的方法分享給別人,就像諸佛上師傳授三乘佛法給我們一樣,使別人也能轉煩惱成智慧,解脫輪回。


  大致上來說,煩惱有五種,稱為五毒,分別是:貪、瞋、癡、慢、嫉,當然事實上還能分得更細,這五種不過是最普遍、最常被提及的,導致眾生受盡各種苦難的,就是這五毒煩惱,這些煩惱甚至會給國家帶來苦難,有時連其他的國家也會跟著遭受不幸,最好的例子就是歷史上那些數不清大小戰爭,所以五毒煩惱是很危險的,它們能為害的範圍大到整個世界,並不只是小小的一個家庭或個人而已,此外,眾生墮入輪回,亦是因為這些煩惱所致,五毒煩惱對我們的影響並非僅是一點點而已,其影響已是無窮無量的累積,所以我們常說從無始以來,亦就是這個原因,由於五毒煩惱,我們累積了無量的惡業和習氣,故始終在輪回中不斷的受生。


  五毒煩惱的生起是需要外緣的,它不是憑空出現的,煩惱必須在各種因緣條件配合之下才會生起,這些外緣包括五大和五蘊。


  五大為地、水、火、風、空。無論體內體外,都有五大的存在,就體內而言,任何堅硬、固體的物質屬於地大,而體內水份和濕氣屬水大,體溫的屬火大,呼吸氣息屬風大,而體內的空間則屬空大。


  在五蘊方面:任何有形像、有形體的東西皆為色蘊,而感覺四周環境和知覺為受蘊,分別敵友、好壞和善惡的為想蘊,對自己認為是好的事物產生貪著,對壞的產生排斥,甚至加以摧毀的是行蘊,覺知前四蘊之存在的是為識蘊。


  談到防止五毒煩惱的方法,以小乘來說,小乘的觀念是以遠離五毒的方式來防止煩惱的生起,也就是遠離產生煩惱的原因。根據小乘的觀念,所有引起我們產生五毒的緣,都被視為疾病,小乘行者十分謹慎地避免和病源接近,以防疾病的傳染,而如果自己已染有疾病的話,他們也會加以防護,以免將疾病傳染給別人,總之,小乘主要就是遠離產生煩惱的所有因素。


  大乘的觀念則是將煩惱產生的因轉化成智慧,而在密宗的觀念裏,一切導致煩惱的情況或因素,甚至連煩惱的本身,都被用來作為獲致開悟的途徑。大乘的修行人,都為利益一切有情而付出了極大的心力,他們一刻也不會忘記要幫助眾生得離苦,令眾生成佛,這種利益眾生的心願是修行人應常謹記在心的,修行人就好像一個立志行醫濟世的人一樣,立志行醫的人明白自己的目標,是要救護那些生病受苦的人,因此當他完成醫學的學業時,便會從事利益病人的工作,反之若一個學醫多年的人,一旦見到病人卻逃之夭夭,那他所有的知識便沒有多大的用處了,所以修行人要心懷眾生,使修行的成就能發揮作用,這樣才稱得上是大乘的行者。


  就一個明瞭修行之法,並生起堅定信念要救度眾生的大乘行者而言,當他快樂的時候,並不會把眾生遺忘,他會祈禱一切眾生都能和他一樣快樂、一樣免於任何苦難,這即是大乘菩薩道的轉識成智之法,處於快樂舒適的狀況時,若仍能心系眾生,為眾生祈福,自然就能轉化心中對喜樂的貪執,並能克服自私的心。


  身為一個眾生,即使是大乘的修行人,也仍然會遭受諸種的逆境、疾病與苦難,但是依照大乘菩薩道的觀念,逆境不會帶來沮喪,大乘人也不會期望從苦難中解脫痊癒,他會祈願無論任何的痛苦不幸的遭遇,都能代換眾生所有的苦難,使眾生因此能免於一切痛苦,雖然這個想法並不會消除現有的疾病或痛苦,但卻能消除內心的沮喪,通常人在遭受逆境時,會抱怨發怒,而事實上根本沒有什麼好生氣埋怨的,相反地,我們應以接納的心情,來代替不滿和煩悶,而心中期望眾生都能因此而免除一切痛苦,這就是轉識成智。


  此外,我們必須牢記:小乘、大乘和金剛乘是分不開的,這些分別的目的不是要引領修行人走向不同的結果,每個人契合的法門會根據其能力和信心而有所不同的,如果你對佛法仍不夠瞭解,那麼就必須從小乘開始,小乘是基礎,是絕對不容忽視的,佛陀乃是以隨機教化的方式來利益眾生,使每個眾生都能循序漸進的走向開悟之境。


  有許多人看不起小乘,認為小乘是粗淺的法門,因此不在乎小乘法門,他們要修最高深的金剛乘,甚至還有人以為修金剛乘能成就另一種不同的佛果,事實上,修行的最究竟成就只有一種,就是成佛。


  但為什麼有這樣的修行次第呢?


  這是因為每個人根器都不相同,就像這裏有很多人,而每個人的年齡也都不盡相同,有的年輕、有的年老,有些則是中年人,同樣的,根器(或說修行能力)也是從小乘而至大乘循序漸進地發展出來的,這就如同每個人都一定要從出生嬰兒時期開始成長一樣,然而最後的覺悟則必是相同的。修行人對於佛法這種次第階段必須完全明瞭,瞭解了這些基本道理,那麼無論修行小乘、大乘或金剛乘都會比較容易。


  大乘行者修菩提心,行菩薩道,修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為眾生帶來喜樂,為眾生承受苦難。大乘的修行人因為明瞭空性的道理,知道三界虛幻,所以他們能無畏無懼,毫不倦怠地利益眾生,他們的菩薩道充滿了喜悅和快樂,他們甚至不羡慕更高的覺悟境界,只願不離眾生,解救眾生,他們早已不將自身福祉放在心上,這就是明瞭空性,發大悲心的菩薩心腸。


  接下來談到金剛乘。在金剛乘中,所有的煩惱皆被視為智慧,金剛乘行者將整個輪回觀想為本尊的壇城,觀一切眾生為本尊,因此,便毫無任何妄念去分別什麼是清淨的,什麼是骯髒的,因為一切事物都已然清淨無暇了,同時也沒有必要去思考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因為一切都是美好的,透過這樣的觀想,便能逐漸將五毒煩惱轉化成為智慧。


  要產生煩惱,則必須有五大、五蘊和五毒的配合才可。


  首先我們來談談五大,我想再強調一次,五大並不只存在於我們體內而已,它們是充滿宇宙之中的,我們只是五大的一部份而已。


  根據金剛乘的教法,了悟地大的本質後,地大即是五方佛母之一的洛卡那佛母,因此宇宙中的一切地大便不再是不清淨的了;同樣的,了悟水大的本質後,它也不再是平凡的水大了,而是瑪嘛基佛母;了悟火大的本質後,火大即是文達惹·瓦西尼佛母,了悟風大的本質後,風大亦不再是平常吸進呼出的氣息了,而是三昧耶佛母,了悟空大的本質後,空大也不再是平常的空大了,而在威須瓦利佛母,當然我們現在無法真正地瞭解這種道理,但這仍然是一個基本的領悟。


  在談到中陰身時,曾提到本尊(特別是五方佛)的顯現,我們都以為本尊是由外而來的,但事實上本尊就是我們自己,自身即是諸佛本尊,你之所以會感覺他們是外在的顯現,是因為你有分別相對的心態,譬如分自我和他人、好和壞、大和小……等等,在根本上五方佛即是自身之五蘊,你若能體悟到五蘊之自然清淨的本性的話,五蘊就不再是五蘊,而是五方佛了,就像五大為五方佛母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