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鳴菩薩與事師五十法頌
馬鳴菩薩 論法雖敗 勤閱經典 體證果乘
約二千一百年前,古印度有一位著名外道論師,他擁有超凡智慧,辯才無量,知識廣博,堪稱當代大智者。他曾經與其他外道進行很多激烈辯論,每一次他都得到勝利。最後沒有任何外道,敢接受他的挑戰。為對真理的一份執著,最後他還是向當時盛極一時的佛法作最後一戰。心想一旦連佛法也擊破,當世之中便無人能敵。有了這股推動力,他毅然前往佛法最盛之基地——那欗陀學院,向佛法作出正面挑戰。
他來到論法戰場那欗陀學院之時,氣焰逼人,更跨下海口:“若我今天論法失敗,便投恒河自盡。”負責鎮守學院四門的大師,對於這位來人的聲勢,可說是司空見慣,因為類似的狀況,是經常出現學院門前,而今天所來的人,的確是實力雄厚。經過連番激戰,結果這位論師慘敗於佛法前。且輸得口服心服。他是一個守承諾的人,故此毅然走向恒河自盡。
這時候四門護法大師,見他雖然論敗,但智慧超凡,根基深厚。不忍見他如此就犧牲,於是極力把他制服,並將他關在學院的藏經閣中。這可算是幾位大師的一番苦心,希望他能在藏經閣內,得到佛法的點化。論師被牢牢地關在閣中,百無聊賴,便翻閱典籍,誰知打從第一本經書開始,便日以繼夜地閱讀典籍,直至一典一籍盡讀完畢,連他自己也想不起讀了多少時日。
他終於心悅誠服地明白,自己為什麼慘敗在佛法之下。令他更為驚歎的,就是典籍中,偉大的佛陀已將他來挑戰佛法的預言,早在幾百年前已預先知道,最後他終於成為佛陀的忠誠弟子,終身修持顯密佛法,他就是著名的“馬鳴菩薩”。
而馬鳴菩薩在密教中,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其編撰的《事師五十法頌》。文中充分反映出他對佛法,與及佛陀這偉大導師之拜服。另一方面,更深徹地啟導出金剛乘修持的關鍵,唯有依止傳承根本上師,才能體證果乘法門的要義。
以下把節錄自“佛教大藏經”第五十八冊,四百三十九頁、大正藏第三十二冊,七百七十五頁 ─ 由馬鳴菩薩所結集之《事師五十法頌》原文,供大家參悟,可於字裏行間,尋找出學佛與修行所依之處。
事師五十法頌
馬鳴菩薩集
西天譯經三藏宣梵大師日稱等奉詔譯
依諸經律秘密教,略出承事師儀軌;聞已愛樂發淨心,當獲如來金剛智。
一 若於灌頂師,三時伸禮奉,則為己供養,十方諸如來。
二 起最上恭敬,合掌以持花,散彼曼拏羅,頭面接足禮。
三 彼師或在家,及新受具戒,置經像於前,則息諸疑謗。
四 若出家弟子,常淨心承事,已坐當起迎,唯除於敬禮。
五 彼師及弟子,當互審其器;若不先觀察,同得越法罪。
六 若忿恚無慈,貪愛多散亂,傲易恃種族,以慧當揀擇。
七 具戒忍悲智,尊重無諂曲,了秘密儀範,博閑諸論議。
八 善達真言相,曼拏羅事業,契證十真如,諸根悉清淨。
九 若彼求法者,於師生輕毀,則謗諸如來,常得諸苦惱。
十 由增上愚癡,而獲於現報,為惡曜執持,重病相纏縛。
十一 王法所逼切,及毒蛇傷螫,冤賊水火難,非人得其便。
十二 彼頻那夜迦,常作諸障礙,從此而命終,即墮於惡趣。
十三 勿令阿闍黎,少分生煩惱;無智相違背,定入阿鼻獄。
十四 受種種極苦,說之深可怖,由謗阿闍黎,於中常止住。
十五 彼阿闍黎者,弘持正法藏,是故當一心,輒莫生輕毀。
十六 常于阿闍黎,承事而供養,發生尊重心,則蠲除障惱。
十七 又複於師所,樂行於喜舍,不吝於己身,何況於財物。
十八 於無量億劫,勇猛勤修習,今始證菩提,斯極為稀有。
十九 善護其深誓,供養諸如來,恭敬阿闍黎,等同一切佛。
二十 若於己所有,最上諸珍玩,永無盡菩提,誠心而奉獻。
廿一 施佛阿闍黎,念念常增長,是最勝福田,速得菩提果。
廿二 如是求法者,具戒忍功德,不虛誑於師,當獲金剛智。
廿三 若足踏師影,獲罪如破塔,於床坐資具,騎驀罪過足。
廿四 若師所教誨,歡喜當受聽;自己或不能,則善言啟白。
廿五 由依止師故,所作皆成就,現樂及生天,何敢違其命?
廿六 守護師財物,猶若己身命;於彼執侍人,如親常敬奉。
廿七 不應於師前,覆頂及乘禦,翹足手叉腰,安然而坐臥。
廿八 或事緣令坐,勿舒於雙足,常具諸威儀,師起速當起。
廿九 若於經行處,不應隨舉步,端謹立於傍,無棄於涕唾。
三十 亦勿於師前,私竊而言說,及鄰近語笑,歌舞作唱等。
三十一 或令坐或起,各安徐禮敬;或于險路中,自己作前導。
三十二 又不應於前,身現疲勞相,屈指節作聲,倚柱及牆壁。
三十三 或浣衣濯足,及澡浴等事,先白師令知,所作無令見。
三十四 又複於師名,不應輒稱舉;設有固問者,當示之一字。
三十五 師或令幹集,當伺其遺使;於彼所作事,憶持常不忘。
三十六 或笑嗽伸呿,則以手遮口;若有事啟聞,當曲躬軟語。
三十七 若在家女人,淨心來聽法,合掌具威儀,專視於師面。
三十八 聞已當奉持,舍離於憍慢,常如初適嫁,低顏甚慚赧。
三十九 於彼嚴身具,無複生愛樂;與善非相應,皆思惟遠離。
四十 常慕於師德,不應窺小過;隨順獲成就,求過當自損。
四十一 說法度弟子,曼拏羅護摩,城邑同師居,無旨不應作。
四十二 或說法所得,淨施諸財物,悉以奉其師,隨得而可用。
四十三 同學及法裔,不應為弟子,亦不於師前,受承事禮敬。
四十四 若以物上師,二手持奉獻;師或有所施,常恭敬頂受。
四十五 自專修正行,常憶持不忘;他或非律儀,愛語相教示。
四十六 若師所教敕,或病緣不作,常作禮咨陳,斯則無其咎。
四十七 常令師歡喜,離諸煩惱事,當勤而行之,恐繁故不述。
四十八 彼金剛如來,親如是宣說,及餘教所明,依師獲成就。
四十九 若弟子清淨,能皈依三寶,設使命將終,亦為宣法要。
五十 及授秘密教,令作正法器;若現相誦持,當獲根本罪。
若能隨順師行學,則成一切諸功德。以我所集斯善因,願與眾生速成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