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梁中西醫園地】中醫的本草
《神農本草經》是與《黃帝內經》同樣重要的一部古代醫學經典之作,收錄入植物類藥物252種,動物類藥物67種,礦物類藥物36種,總數365種,對藥物敘述產地、命名、形態,還重點講了藥物的性能和功用。
《神農本草經》對茶的記述:「久服安心益氣,聰察少臥」;當歸載入本草,為婦科必用之良藥;杜仲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小便餘瀝」;具「蕩滌腸胃、推陳出新、調中化食」之功的大黃,以及麻黃的平喘、黃連的止痢、常山的治瘧、海藻的消癭、阿膠的補益、半夏的化痰、杏仁的止咳、薄荷的開竅、丹參的活血、車前子的利尿、雄黃的殺蟲……種種這些至今仍經常使用。
古醫家亦有不識藥、不知藥性卻濫用藥石者,如唐代蘇敬《新修本草》(即《唐本草》)一書序中指出,有些醫家:「謬粱、米之黃白,混荊子之牡、蔓。異繁蔞於雞腸,合由跋於鳶尾。防葵、野狼毒,妄曰同根;鉤吻、黃精,引為連類。鉛、錫莫辨,橙、柚不分。凡此比例,蓋亦多矣。」如此何能宣藥療疾以拯夭傷!
歷代醫家深知醫道之要是識藥性,為了準確記述藥物的形態和性味、功用,做了很多努力。晉人陶弘景著《名醫別錄》糾錯增補,錄入藥物700餘種。唐《新修本草》是中國也是世界最早的國家藥典,收藥844種,對400餘種藥物重新考證,糾正不少錯訛。宋代官修《開寶本草》載藥983種。明代官修《本草品匯精要》載藥1815種。明代最具規模也代表中國藥物學最高成就的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藥1800餘種,附藥圖1000餘幅,附方11000餘個,可謂集歷代本草學之大成。
著《本草衍義》的寇宗奭,是宋代名醫,宋徽宗政和六年完成此書,在自序中說:「疾病所可憑者醫,醫可據者方也,方可恃者藥也。茍知病之虛實,方之可否,若不能達藥性之良毒,辨方宜之早晚,真偽相亂,新陳相錯,則曷由去道人陳宿之蠱。生張果駢潔之齒?」此文指出,辨藥性之良毒,也就是識本草的真性是很重要的。
北宋民間醫生唐慎微撰成了《經史証類備急本草》 (簡稱《証類本草》),凡32卷,載藥1558種,大觀二年(1108)宋徽宗趙佶又命孫覿、艾晟加以修訂,遂名《大觀經史証類備急本草》(簡稱《大觀本草》)。艾晟在序中指出:「夫病未必能殺人,藥之殺人多矣。而世之醫者,不復究知藥性之溫涼,功用之緩急,妄意增減,用以治病,不幸而危殆者,時蓋有之,茲何異操矛而刺人於衽席之上哉!」 這就是俗語所說的「庸醫殺人不用刀」。
著《本草發明》的皇甫嵩在自序中說:「醫之為道,莫要於識藥性,藥性明,斯能處方用藥以印病,如尺度權衡以應物,而毫末不爽焉。醫道可明矣!」藥理是醫道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不識藥性即不明醫道,自然亦不配稱醫家。
如何才能知藥性呢?首要的是讀本草,學醫而不讀本草,猶為將者不曉兵書;行醫而不知藥性,猶為將用兵而不知兵,以人命為兒戲。熟讀本草,用於臨床,兩相參照,方為良醫。◇ (http://www.dajiyuan.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