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應與相應之別
感應:感是感召,應是應現。謂我對佛菩薩有什麼要求,如果心意至誠,便可以感召佛菩薩來應現,以滿我之所願。較偏重外相境界。
相應:指與上師、本尊、諸佛菩薩之身、口、意三密相應,是屬內證境界。
學佛行者常滿心歡喜,欲將自己的感應說出與人分享,以增刊人們學佛信心;唯若不知返聞自性,久而久之易犯“我慢”及“惑眾”之憾,故與神通一樣,不謹言慎行,易自招苦果的。且執著感應,更有著魔偏離正法的危機,所以不可刻意向人宣說。至於與諸佛菩薩三密相應,更不用說了,因內心的證量,是悟者與悟者方知,旁人是無法理解的,如達摩祖師傳衣缽之時,要門人各自說出心得,二祖慧可等大家說完,僅從容向前頂禮膜拜後,仍舊退回原處,一語不發;此行徑幾乎是靈山會上佛陀傳迦葉尊者“拈花微笑”那一幕的重演,故真正相應更是無法向人宣說。
以佛法知見,前人的體驗啟人信心即可,自我標榜、強調自身的感應是不好的行為矣。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