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煩惱《2》




2009/10/12 09:32


5 如何消除煩惱


這兩句話就是說他,「不明達正法」,這個人糊塗造了惡業,不明白真理。他就是糊塗,由這一句話,製造了、創造了九十一劫獅子的生死,就這一句話創造出來的。「愚者輪迴長」,這輪迴是你自己創造的,不然是沒有輪迴的。「不明達正法,愚者輪迴長」,那麼這件事就是不如理作意。不如理作意,沒有智慧為導,不如理作意,所以引發煩惱造作罪業,就是「因業生苦果」,就是不如理作意就有煩惱,有煩惱就會有這麼多的苦果。這是舉這麼一個不如理作意的苦果的例子。


又如戰國時,魏惠王將軍,龐涓害孫臏,馬陵道邊樹,萬弩俱發時,龐涓自刎死。


這又舉一個不如理作意的例子。戰國的時候,春秋戰國,戰國在春秋之後。戰國的時候,「魏惠王將軍」,魏惠王就是孟子見梁惠王──就是那個惠王。他建都在大梁,所以就叫做梁惠王,實在他國號叫魏,是魏國。魏惠王他下面有一個將軍,就是龐涓。龐涓和孫臏是同學,因為大家在一起讀書,他就知道孫臏的才華比他高。他知道這個事情,心裡面就是不舒服,那麼他就先離開了老師,也就離開了孫臏,到了魏國,見到梁惠王;他們這個因緣具足,就是做了將軍。


做了將軍之後,孫臏知道他的同學在魏惠王那裡做了將軍,他也想要來見見這個同學,找點事情做。找點事情做的時候,龐涓心裡面不高興他這個同學,但是表面上還是很親熱的。他就在梁惠王那裡推薦他,梁惠王就封他為客卿。後來孫臏,孫臏是齊國人,不是魏國的人,就和齊國的人──他家裡面的親戚有了來往,那麼龐涓就抓住了這件事,向魏惠王說:「他是齊國人,他現在是忠於齊國,來我們魏國來做間諜的,這個事情我們要怎麼樣處理他呢?」梁惠王說:「你看怎麼辦呢?」「這樣就由我來處理了。」


於是乎他就把孫臏的膝蓋骨割掉了,就砍掉了;也有的地方說是把兩個腳砍掉了。砍掉了那就是站不起來了,走路是要爬著走了。這個時候,等到慢慢地這個腿、這個瘡好了,就是爬著走路,不能站起來。孫臏本來是很聰明的人,但是這時候還不明白,不知道龐涓是害他。龐涓就對他說:「聽說你的祖先,孫子有兵法十三篇,能不能夠寫出來給我讀一讀呢?」孫臏也就同意了。他有時候精神好就寫,那個時候可能是用竹子、用刀來刻字,可能不是用筆寫字;精神好就寫一點,精神不好就不寫,於是寫得很慢。


這一天正在寫的時候,來侍奉他的工人說:「孫先生!你在做什麼?」孫臏就照實一說。這個工人就說:「你大約什麼時候寫完?」他說:「唉呀!我寫得很慢,可能要多久多久寫完。」這工人說:「你若是慢一點寫完,你還能多活幾天。」這工人就走了。孫臏這一下子明白了,才明白這個意思。從這以後,他不寫了。他


6 如何消除煩惱


就裝神經病,各式各樣神經的境界,就是完全精神不正常了。而龐涓呢,一看見孫臏精神不正常了,心裡還疑疑惑惑的,那麼就是拿大糞給他吃,孫臏就吃大糞;你看孫臏吃了多少苦頭。然後有的時候就從屋子裡面爬出去,到豬圈裡去睡覺,有時候就爬到街上去睡一宿,然後再爬回來,就是這樣子。後來這件事傳出去以後,齊國的使臣到魏國來的時候,就偷偷地把孫臏放在車上,就帶回到齊國去了。帶回齊國去了。


龐涓就是野心很大,他最初好像是侵略韓國,後來又去侵略趙國。韓國和趙國都求救於齊國。韓國我們先不說,趙國求救於齊國,齊國是齊昭王是誰【按:此時應為齊威王。】,就派這個大將軍──就請孫臏做大將軍。孫臏說:「我是個殘廢的人,做大將軍讓人恥笑,你還是請誰做大將軍,我做參謀好了。」那麼大將軍就調動軍隊,要來救趙國的時候,就和孫臏商議這個戰爭怎麼打法。孫臏說:「我們不到趙國去,我們直接到「梁」國去【按:「圍魏救趙」,魏國首都「大梁」】。這個時候龐涓自然是回來了,趙國就沒有事了。」那麼就這樣子做了。到了魏國的時候,孫臏又出了主意,如此如此這樣做。


這樣做,這時候龐涓也很快地得到消息,就從趙國就回到他的祖國,回到魏國來。回到魏國來,就注意齊國軍隊的情形。第一天(那是古代的時候,都是落後的境界嘛!軍隊要吃飯,都是一個灶一個灶地燒飯),他一看,有十萬灶,有十萬個燒飯的地方。哎呀!看出軍隊很多。等到第二天看,只有五萬灶,第三天看有三萬灶,龐涓就歡喜了:「我知道齊國人膽小,這才三天一半多的人都跑了。」


所以這時候龐涓下令,選軍隊裡面的精兵向前追,追到一個地方的時候,前面有很多木頭,爛木頭堵住去路。堵住去路的時候,又看見旁邊有棵樹,這時候太陽還沒有落,要落了,光線不是那麼亮了,就看樹那個地方有點白,那個地方隱隱忽忽地好像有幾個字,龐涓就到那個字那裡一看。那幾個字是蜂蜜寫的字,螞蟻都爬上去了,那上寫:「龐涓死於此樹,龐涓死於此地」,這麼幾個字。他一看的時候明白了,來不及了。這個時候兩邊孫臏埋伏的軍隊,「萬弩俱發時」,大家用箭來射,龐涓這時候自殺了,「龐涓自刎死」。


這件事也是不如理作意,龐涓,這明白地說就是嫉妒孫臏的才華,只要殺掉他,那麼天下只有他第一了,他的意思是這樣,結果他還是被孫臏殺害了。這個不如理作意,這個嫉妒障礙就是有這個問題。


當然我們讀《史記》,也看出來鮑叔牙和管仲的事情,鮑叔牙也是知道管仲的才華比他高,而鮑叔牙不嫉妒管仲,反倒把他介紹給齊什麼王【按:為齊桓公】,叫做小白。這個時候讓他做相,而鮑叔牙不做相,這看出來鮑叔牙不嫉妒,而管仲也非常感覺到鮑叔牙真是朋友,真實是好朋友;這在《論語》上也提到這件事。


7 如何消除煩惱


那就和龐涓和孫臏的情形完全不同。


如理作意和不如理作意完全是有不同的,這裡面舉這個例子,這也是不如理作意,所以嫉妒障礙不好,這是一個例子。


又如楚平王,信讒害伍奢,十年來吳師,鞭屍報父仇。


這又舉個例子,舉得太多了,舉這個例子。楚平王,楚平王這個時候可能是春秋時代。楚平王「信讒害伍奢」,我還是把它說明白。楚平王的兒子是太子建,這個名字。太子建的老師就是伍奢,伍奢是太子建的老師,還有個費無忌也是太子建的老師;伍奢是太傅,費無忌是少傅。太子建和少傅的感情不太好,和伍奢的感情好一點。而這時候楚平王感覺他的太子,他的兒子年紀到了,應該娶妻了,那麼就派費無忌到秦國去娶妻。


費無忌到了秦國去,就是選擇了一個秦女。選擇一個秦女,選好了,就回到楚國來,但是費無忌先回到楚國的首都去見楚平王,就說:「秦女特別好,不妨王自己娶了,另外再給太子找一個女人。」就這樣說。那麼楚平王就接受了這個建議,他就自己娶秦女為妃。


這樣子做了以後,費無忌就在楚平王的面前說太子建的壞話,而楚平王娶了秦女以後,心裡面也不歡喜見到太子建,那麼就把太子建派到另外一個城去住。而費無忌就說:「太子在那裡招兵買馬、調動軍隊。自從王娶了秦女以後,太子建心裡面不滿意,王應該加小心。」那麼這時候楚平王就下令把太子建的老師伍奢叫來,說:「我是委託你教導我的兒,你把我的兒教導什麼樣子,想要造反啊?」伍奢說:「你為什麼因為小臣而疏遠自己的骨肉呢?」說這麼一句話。楚平王更不高興了,就把伍奢放在牢獄裡面了。


這時候楚平王就下令叫太子建來,就想要殺掉他,而太子建就跑到宋國去了,就跑了。而這時候費無忌說:「伍奢他有兩個兒子,才華很高,你現在把他父親放在牢獄裡頭,將來他的兒若造反,是為楚國的大患。不妨也叫他父親寫一封信,叫他兩個兒來了以後通通殺掉他,就沒有事了。」這時候楚平王接受這個建議,就叫伍奢寫封信,這封信就說:「你們兩個若來看看我,王可能會釋放我;如果你們不來,我就可能會死掉了。」


他那兩個兒,第一個兒叫伍尚,小兒子叫伍員(也有地方說是伍胥,伍子胥)。接了這個信以後,兩兄弟在商議這件事,商議這件事說:「我們若到那兒去的話,一定把我們通通都殺死了。如果是我們去一個;父親叫我們去,如果我們不去,我們就是不孝順父母了,不好!我們隨著去。但是通通死掉了,沒有人報仇!我想你的才華比我高,有本事,你不要去。」哥哥對弟弟說:「你不要去,我隨著父


8 如何消除煩惱


親去,我去看父親,我們一同死掉了,將來你報仇好了!」那麼伍子胥就同意了這個建議,伍子胥就走了。


伍尚就是到了京城來,果然是被楚平王都殺掉了。殺掉了以後,就下令抓伍子胥,伍子胥也是跑到宋國,展轉地又跑到吳國去。跑到吳國去,他就為吳王服務。吳王原來沒有做國王,是國王的弟弟吧!他就幫助他把吳王殺掉了,這個弟弟做了王了,為他服務,感動了吳王,就是下令調動軍隊到楚國來報仇,有這件事。


「十年來吳師」,經過了十年,吳國的軍隊到了楚國去,把楚國占領了。「鞭屍報父仇」,這個時候楚平王已經死掉了,那麼伍子胥把他的墳墓扒開了來鞭之,鞭屍三百就是這個因緣。這是一件事,這一件事也看出來是非理作意,也是不如理作意引起來這些事情。


皆違理作意,故有如是患。


說是那個獅子也好、龐涓也好、楚平王也好,都是不合道理的虛妄分別,才引起這麼多的災難來的,這些事情。「皆違理作意,故有如是患」。


其實我們在佛法的立場來看,眾生在生死裡流轉,就是因為不如理作意,所以在生死裡流轉,完全是不如理作意。


下面第五段就引如理作意的這些事情作例子。



後漢書陳重,與多人同住,一住者告歸,誤持同舍郎,衣褲而別去。物主疑於重,重不自申說,購衣褲償之。誤持者後歸,還衣褲於主,其事乃明顯,重心量廣大,不與人有諍。


「後漢書陳重,與多人同住,一住者告歸,誤持同舍郎,衣褲而別去。」《後漢書》,有前漢、有後漢,記載一個人叫陳重。這個人與多人在一起住,在一個房間裡面住;實在他們是在政府裡做事,應該就是職員吧,這樣子。「一住者告歸」,其中有一個人回家去。回家去的時候,「誤持同舍郎,衣褲而別去」,就是錯誤地,同住的人的褲子,他認為是自己的褲子就拿走了。


「物主疑於重」,失掉褲子這個人,疑惑是陳重偷他的褲子了,那麼就向陳重說:「你怎麼偷我褲子?」「重不自申說,購衣褲償之」,陳重這個人說:「好!你說我偷你褲子,我就買褲子還給你。」他不辯別:「我沒有偷你褲子,你怎麼可以冤枉我?」他不辯別。他就去買一個褲子就還給他,還給他這個事就沒事了。


「誤持者後歸,還衣褲於主」,錯誤地拿別人褲子走的那個人回來了。回來了,


9 如何消除煩惱


「唉呀!對不住,我拿錯了,這個褲子還給你。」「其事乃明顯」,這件事才明白,才知道是搞錯了,是誤會人家了。


「重心量廣大,不與人有諍」,陳重這個人,你說他偷你褲子,「你做賊了,你偷我褲子了!」那個人不介意這件事,才知道那個人的心量廣大,不介意這件事。你說他是賊,他不在乎,他不與人有諍。那是什麼呢?這個人有智慧、心量大,他不計較這件事。


這是個小事,若按今天來說,一個褲子我看能值幾個錢呢?但是這件事若是放在我們身上,我們會怎麼樣?你們說:「玅境!你這個人是壞蛋,你偷我褲子。」我會怎麼反應?假設這件事是我們,我們會怎麼反應?不要說大事,就這小事,我們心裡會怎麼反應?但是這個看出來陳重這個人有如理作意,他就是有智慧,把這件事不介意。不介意,就沒有那麼多煩惱。那麼那個人偷褲子──其實那個人也沒偷,只是誤會了,把這件事這個真相才現出來,才知道陳重這個人有智慧,他心量大,不介意這件事。


又如晉魏顆,言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老翁為結草,以報其厚意。亦順理作意,有如是感應。


這裡又舉出如理作意的一個例子。晉朝,這個時候是春秋時代的事情,魏顆他的父親是魏武子,是晉朝的功臣。他父親當然還有個大老婆,詳細情形不知道,又娶了一個小老婆。娶了小老婆的時候,這一天魏武子有病。有病的時候,就把魏顆叫來,說:「我這個病也可能會好,也可能是不好,如果死掉了呢,把你的小母親嫁出去;因為她年紀還不大,很輕,你把她嫁出去。」病輕的時候是這樣遺囑的。


過了多少天,病重了,又把這兒子叫來,對兒子說:「我若死掉的話,不要把母親嫁出去,叫她陪我去。」那就是陪葬,通通埋在一起了,就是這樣意思。


那麼這個時候,死掉了以後呢,魏顆就把他的小母親嫁出去,沒有殉葬。別人就說:「你父親遺囑是殉葬的,陪葬的,你怎麼嫁出去呢?」魏顆說:「『言疾病則亂』,我的父親的病重的時候,他的理智不清楚,說的話不合道理。『吾從其治也』,我是隨順他有理智的時候的遺囑去辦這件事的。」所以叫做「又如晉魏顆,言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


「老翁為結草」,這是什麼意思呢?晉國,魏顆也是晉國的將軍,這時候晉國和秦國常常有作戰的事情;凡夫境界就是這樣。在作戰的時候,秦國的軍隊打敗仗了,魏顆戰勝了。戰勝了,秦國又派來一個將軍叫杜回,這個人厲害。這個將軍領著兵來打的時候,魏顆就是打不過杜回了。打不過的時候,就是把城門關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