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門》《1 》




2009/10/16 09:33


 


 


今天,我要為各位介紹念佛法門。念是心念、想念、憶念,稱念,佛是佛的名號。佛的名號很多,十方三世都有佛,我們最熟悉的是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還有,晚課所誦念的八十八佛,究竟應該念那一尊佛的聖號呢?在道理上說:念那尊佛的聖號都可以,都有功德,但,如果我們發願求生淨土,希望臨命終時,佛來接引往生極樂世界的話,就要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力殊勝,不但特別為我們的苦惱眾生,創造一個美妙極樂的世界,還發願親自來接引念佛的人,往生淨土。所以,不止大慈菩薩說:「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大勢至菩薩亦說:「念佛三昧,最為第一。」


 


佛在大寶積經,大般若經,大集經,大彌陀經以及其他大乘經典中,都稱揚讚歎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同時告訴我們,十方諸佛,亦皆稱讚阿彌陀佛,願力殊勝,功德難思,勸導我們應當發願,往生彼國。


 


據說:中國唐朝法照大師,是一位戒行精嚴的高僧,朝五台山時,親見文殊菩薩,即頂禮啟問:「末代凡夫,去聖遙遠,知識淺劣,不知修行何種法門,最為其要,唯願大聖,斷我疑網。」文殊菩薩說:「諸修行門,無如念佛。我過去劫中,因念佛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密多,甚深禪定,乃至諸佛正遍知海,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念諸法之王。」照師問:「當云何念」?文殊菩薩言:「此世界西方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憶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文殊菩薩不但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己也發願,往生極樂,其回向偈是:「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在大乘莊嚴寶王經中說:觀世音菩薩變現種種身,救度無數百千俱胝那由他有情,令得往生極樂世界,見無量壽如來,得聞法要,皆令當得,成菩提道。


   


 唐朝慧日禪師,至北印度健馱羅國時,特別往城東大山,在觀音菩薩聖像前,斷食七日,至誠祈禱,請菩薩開示修行法門,觀音菩薩於空中出現,坐寶蓮華,身高丈餘,垂右手摩其頂言:「汝欲傳法,自利利他,應當念佛,誦經回向,發願往生西方淨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到彼國已,見佛及我,得大利益,汝自當知淨土法門,勝過諸行。」


 


既然諸佛菩薩,皆稱讚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皆勸導我們念佛發願,求生彼國;我們當然應該信受佛語,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了。但我們為甚麼要求生極樂世界?又要具備甚麼條件始可以往生?求生極樂世界有甚麼好處?現在,先讓我們逐一研究,找出正確的答案,然後,實行修持念佛法門。  


     


一、求生極樂的理由


    


十方諸佛,勸導我們念佛發願,求生極樂世界的理由很多,其中最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緣份特殊    


     


雖然,佛佛道同,証理平等,無有高下,但諸佛因中發願,彼此互異。阿彌陀佛因中發四十八願,成就淨土,攝受眾生,來生其國,而且發願,親來接引念佛眾生,故大慈菩薩說:「十方三世佛, 阿彌陀第一。」


 


隨願往生經說:「十方佛土,皆悉嚴淨,隨願并得往生,但悉不如無量壽佛國,何意如此?因阿彌陀佛,與觀音大勢至,初發心時,從此界去,於此眾生,偏是有緣。」難怪此土眾生,對西方三聖是那麼熟悉、親切,所謂:「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凡有急難,無不懇求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凡是特別開心,或遭受委屈時,就不自覺地叫一聲,「阿彌陀佛」;原來娑婆世界,是西方三聖的故鄉。故鄉的子孫們,是何等的苦惱?又是何等急於需要救濟?西方三聖是知道最清楚的,所以開始發心修行時,就決意攝取二十一億清淨佛國中,所有的莊嚴與福利,來建設一個特別莊嚴,非常美妙的極樂世界,來安頓故鄉苦惱的親人,以及其他十方世界,所有苦惱的眾生。古人說:「彌陀骨肉親」,也許就是根據西方三聖,與娑婆世界眾生,「偏是有緣」而說!如果我們不念阿彌陀佛,發願求生其國,豈不是辜負我們的鄉親父老——阿彌陀佛的恩德?


                                                                                                                               


(二)遠離諸苦


   


 極樂世界,眾生生者,皆蓮華化生,故無生苦;寒暑不遷,故無老苦;身離分段,故無病苦;壽命無量,故無死苦;無父母妻子眷屬,故無愛別離苦;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故無怨憎會苦;所欲自在,故無求不得苦;觀照空寂,故無五陰熾盛苦。此外,極樂世界,更無地震,風災、水災、火災種種自然界的災禍,也無人事界的困擾與侵犯,更無戰爭的恐怖,無政治的逼害,無惡友的牽連,無煩惱的困擾,無生死輪迴的束縛…有的,只是佛菩薩的教導與加被,善知識的接引與提攜,所以一生極樂國土,立即可以遠離人間諸苦。


   


 慈雲懺主,更引用修行難昜十事比對,說明娑婆與極樂兩個世界的苦樂懸殊,而勸導我們,當念佛發願,求生極樂世界。


 


一、此土常不見佛;彼土花開見佛常得親近。


二、此土不聞佛法;彼土水鳥樹林皆宣妙法。


三、此土惡友牽纏;彼土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四、此土群魔惱亂;彼土諸佛護念遠離魔事。


五、此土輪迴不息;彼土橫截生死永脫輪迴。


六、此土難免三途;彼土永離惡道且不聞名。


七、此土塵緣障道;彼土受用自然不俟經營。


八、此土壽命短促;彼士壽與佛同無有限量。


九、此土修行退失,彼土入正定聚永不退轉。


十、此土塵劫難成;彼土一生行滿所作成辦。


   


(三)依正莊嚴   


    


極樂世界,眾生生者,皆入蓮胎,蓮華化生,清淨香潔,無父母血肉的污穢,無住胎十月的痛苦;無論上中下品,皆具足三十二種大人之相,身光無量,壽與佛齊。不僅生處清淨,壽命殊勝,正報莊嚴;而且依報國土,亦非常清淨美妙,無三惡道眾生,無空氣污染,無高低不平。物資豐富,宮殿樓閣,欄杆街道,皆七寶所成,光潔嚴淨,無需要清潔打掃;衣食自然而至,無需要買菜造飯;日用品豐盛具足,無需要選擇購買;遍地黃金,七寶載道,無需要唯利是求,辛苦勞碌。


    


無量壽佛經說:「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眾妙花香,莊嚴之具,猶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珍珠,如是諸缽,隨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意以為食,自然飽足,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復現。」


    


又說:「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飲食,華香纓絡,繒蓋幢旛,微妙音聲,所居舍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環境如斯,實有助於修行辦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