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講記--107
四、分說四種見
(一)離言空性見
上面我們講了四個決定,又講了離言空性見是一個根本見。離言空性見雖然是根本見,但是我們還要知道本始基和明相自顯現的義理。譬如天上的星星、月亮在大海中顯現,這個顯現是依于大海,因為有大海才能顯現。就等於涅槃界、輪回界要有個本始基才能顯現。星星月亮是依靠大海顯現,但是星星月亮不是大海造作而生起的。所以,這個本始基它雖然具備著生死輪回界和清淨涅槃界兩界的明相,但兩界的明相是自己顯現的,只是依靠本始基顯現的,並不是本始基造成的。這點要分辨清楚,就好像星星月亮是靠大海顯現,但畢竟不是大海造成的星星月亮。所以對本始基來講,它沒有什麼輪回涅槃的分別,它能夠顯現,輪回涅槃依靠它顯現,但本始基本身沒有輪回與涅槃的分別。好像大海能夠顯現明月但明月不是大海造成的,這道理是一樣的,這一點要體會。因為講如來藏,只有從深層次來講,我們才能對如來藏深入領會,才能夠對《楞伽經》的宗旨深入領會。我們講離言空性見,要知道這一點,因為佛家的宗派沒有不講空性的,但是講空性所空的範圍有不同,範圍有差別。我們這部論所講的離言空性,不但是講輪回界是空的,涅槃界也是空的,而且輪回界、涅槃界兩界所依靠的本始基也是空的。這樣的空性境界就不是言語能夠說的,不是能夠言詮的,只有靠內證,所以這個見地叫離言空性見。因為離開了輪回界也離開了涅槃界,而且兩界所依靠的本始基也是空的。所以這種境界只有內證才能說得清,這叫離言空性見。本始基這個名相不是造論的論師創造的,藏傳佛教也用但用得少,實際上就是我們漢傳佛教講的本際。按藏文直譯為基、界,按梵文譯為所依界。本始基為意譯,有法爾、無始以來的意思。本際,我們說一切法性空嘛,沒有第一因,所以你說什麼都落入套子中了。它這個名詞的意思就是無始以來,本來沒有第一因,就在沒有第一因的這個時候,就是本際。因為你說什麼的時候,一開始就落在第一因上去了。所以本際就是無始以來、法爾、自然而然本來的那個。這又不是道家的從無而有,只能從境界上領會它。一切的東西都沒有第一因,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從沒有第一因上產生的,從空性上產生的,這個空性是無始以來法爾的自然的空性。簡單這麼說吧,怎麼說也不能執著。因為我們現在面對的不是輪回生死就是涅槃寂靜這兩界嘛。輪回界當然要空,涅槃界也要空,連輪回界涅槃界所依靠的本始基也要空。為什麼能顯現出輪回界呢?為什麼能顯現涅槃界呢?就譬如說,涅槃界是月亮,輪回界是星星,星星月亮所以能顯現于大海是依于大海但不是大海生起來的,是星星月亮自己顯現出來的。所以我們見到的明相,無論涅槃界的境界也好,輪回界的境界也好,都是自己顯現,都是依託本始基自己顯現的,但又不是本始基生的,不是本始基生出涅槃界、輪回界來顯現的。我們講的離言空性見,也就是這個見地。涅槃界空,輪回界也空,連兩界所依靠的本始基也空。這就沒有話說,不是言語說得到、所能形容的了,只有自證了。所以這種空性講得很高了,離言空性見,比一般的講沒有實體、沒有永恆性那樣的空性就高了,這樣來看空性的問題就更高一層,境界更深一層了。這種本始基,是離言空性,是離開言語的。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說輪回、說涅槃呢?輪回的明相和涅槃的明相都是名言有,所謂名言有就是給它一個假名字來說的,空、假、中嘛。
1.破人我(人我空)
這部論也講要二無我,人無我、法無我。要人無我,空人我,怎麼空呢?論是這麼說的,要分三際。初際,索求初際生起我的源頭。人我這個我是怎麼生起來的,在初際找生起我的源頭。在中際,尋找我何所住,我住在哪里。在後際,尋求我到哪里去了,我所去之境。所以這裏分三際,初際、中際、後際。初際找我的源頭,哪里來的。這裏講的不是意識上、思想上思量的,是在修定中要證的。中際找我之所住,後際找我去的地方,到哪里去了,我去的是什麼情況,是什麼境界。這樣初際、中際、後際,這三際實際上也是過去、現在、未來三時。在定中用功時可體會到三際都沒有我,初際找不到我的源頭,中際找不到我的所住,後際不知到我所去的地方。這只能在境界中去體證,要過來人才說得明白,我這裏只能是說名相而已。三際都得不到我,這樣就證得人我空。
2.破法我(法我空)
已說了人我空,再說法我空。法我空比人我空要更高一層。破法我、法我空說四點:第一點,尋伺明相所緣之基。這是破法我執的。尋伺,這是定的境界。第二,遮拔一切法似實有。把這個一切法好像是實有揚棄拋開,遮譴它。第三,說辯難利害為過失。第四,就是破希疑,破希望和疑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