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75集)

分類:華嚴宗
2013/07/12 09:08



 


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五面第二行,從當中看起:


  【又准入佛境界。經雲。入諸無相定。見諸法寂靜。常入平等故。敬禮無所觀。】


  這是經上的一首偈子。下面大師為我們解釋:


  【此乃一切眾生本來無不在如來境界之中。更無可入也。】


  我們就看到此地。『准』,我們現在講標準、準則,或者是依據,它都有這麼多意思。什麼叫『入佛境界』?經論上有標準,下面舉『經雲』,沒有說哪部經,那就是《華嚴經》。因為這是講《修華嚴奧旨》,所以不指經名都是《華嚴》。經上有一首偈四句,這是經文,『入諸無相定,見諸法寂靜』,這兩句話重要,「無相定」,這個名詞的意思很深,什麼叫無相?所有的現相都是無相,《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話是真的,沒有相。你要知道一切法沒有相,你的心就定,定到什麼程度?不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怎麼會有分別執著,當然全沒有!無相定是什麼定?就是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所說的,第四句話「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惠能大師見到,見到就入了。本來沒有動搖,從來沒有動搖過,這叫什麼?自性本定,如來果地上的自性本定,誰有?各個人都有,沒有一個沒有,你現在有沒有?有,你的自性從來沒有動搖過。


  一切萬法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他「見諸法寂靜」,他看到外面的真相。真相是什麼?真相是寂靜,相也沒動,相是虛妄的,相沒動過。這樁事情很不好懂,說實在話講都不好講,你怎麼會懂?佛法裏面常常有句話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怎麼樣?說不出來,說就錯了。不但說不出來,你也不能想像,因為你一想你就動了念頭,你也就錯了。不能想、不能說,事實真相就在面前,從來沒有離開過。內是我們的根身,這是法相;外面是我們的環境,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自然現象,這叫諸法,統統是寂靜的。我們講到這樁事情,我常常用電影來做比喻,現代的人,沒有說是沒有看過電影的,都看過電影,電影銀幕上所現的相,你說是真的還是假的?實際上電影銀幕上現的相,跟佛經上講的境界完全相同。電影銀幕上什麼都沒有,不放電影的時候它沒有,一片空白,叫常寂光。電影放映的時候它也沒有,為什麼?那個影像從來也沒有黏到銀幕上,也沒有把銀幕絲毫的染汙。你把放映機一關,你就看到什麼都沒有,絲毫染著都沒有;但是放映機放出來,它能夠反射,能現相。這個比喻好,很像!


  自性裏面什麼都沒有,就像銀幕上什麼都沒有,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物質現象,可是一動,振動,我們一按鈕一動,相就在銀幕上顯現出來。雖顯出來,你不能說它有;機器沒有打開,沒有顯出來,你不能說它沒有。沒有顯現出來的時候,就是惠能大師他都見到,「本自具足」,這是沒顯。顯示出來,「能生萬法」,這個萬法就是宇宙森羅萬象,包括自己。一生同時都出生,叫一時頓現,滅的時候也是如此,一時頓滅。我們這個世界你以為是真的,到我們死的時候,神識離開身體,這個世界就沒有了。到底是什麼回事情?就像作夢一樣,所以佛經上用夢做比喻講得很多,「夢幻泡影」,不是真的。幻、妄,幻是講變化,妄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瞭解事實真相,你心就不會攀緣,你不會執著,你不會分別,你不會起心動念,自性本定。


  佛告訴我們,見到事實真相,就是「入無相定,見諸法寂靜」,是什麼人?八地菩薩。我們修定,一層一層往上面去修,《華嚴經》上五十二個位次,修到第八地,那是多少個位次?十信修滿,十住修滿,十行修滿,十回向修滿,五十二個位次這已經修四十個位次,要到第八地再加八,四十八個位次。你看五十二個階級,他到四十八個階級,這個現象出現,知道一切諸相無相。我這有一卷放映電影的膠捲,幻燈片在銀幕上出現的時候,它一秒鐘放二十四張,你看這一張,就這麼大這一張,一秒鐘放二十四張,二十四張一秒鐘,我們在銀幕上就被它騙了,以為好像是真的。假的,一張一張張張不一樣,它不是動的,它是靜的,就像現在搞動畫片一樣,這個道理你就懂得,它不是動的,宇宙之間沒有動的東西,它是靜止的。所以諸法是寂靜,因為它速度太快,你把它看成好像是真的。佛告訴我們,這是電影一秒鐘放映它的速度二十四張,我們現前這個世界,我們六道裏面這個世界,一秒鐘像這樣放映的速度放多少張?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千二百八十兆,單位是兆,一秒鐘一千二百八十兆,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所以你要好好修定,修到八地菩薩。也就是《華嚴經》上五十二個階級,你要修到四十八個階級,你就看到。


  為什麼會看到?你的速度跟它的速度相等,相平等,你就看到它沒動。好像兩輛車一樣,在高速公路上奔走,兩個人速度相等,譬如你的車一個小時開 兩百公里 ,隔壁那個車也是 兩百公里 ,你認為永遠在一起,你就看到;如果速度不一樣,你就看不到,就這麼個道理。八地菩薩心地清淨到那個程度,他能夠看到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在移動,他看到是單張的,是寂靜的,張張不一樣,跟電影道理是一樣。我們要懂得事實真相,為什麼?知道事實真相你就願意放下。知道什麼?不放下是錯了,你在這裏面受的苦是冤枉苦,冤枉受的。你本來是很安樂,跟諸佛菩薩一樣大自在,怎麼現在搞得這麼可憐?


  把事實真相全看錯了,永遠迷在這錯覺當中,於是我們於一切法想錯、看錯、說錯、做錯。不是錯了就完了,錯了是造惡業,惡業反射出來惡報,這就叫因果。錯誤的因帶來錯誤的果報,那有得受的,有沒有做對了的因?給諸位說,沒有。你以為什麼叫對?善就是對,善還是要受,比苦好受一點,苦很難受,善好受一點,不自在,不叫正受。正受是什麼?善惡二邊都沒有,懂得吧?那叫正受。正受是什麼?正受是不造業,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是正受。還有起心動念,可以做到不執著、不分別也叫正受,實際上相似的正受,很低階層的正受不是高階層。大乘教裏面真正高階層的正受,《華嚴經》裏面圓教初住以上是正受,為什麼?他不起心、不動念這才叫正受。所以在十法界裏面,十法界裏面有佛法界、有菩薩法界,他是不是正受?一般也稱正受,但實際上講不是真的,為什麼?他還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執著。必須要做到不起心、不動念,為什麼?自性沒有起心動念過,你回歸自性了。


  所以《華嚴經》上常說,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是佛以方便法跟我們說的,不起心、不動念之後還有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你說是真有還是沒有?我們在《華嚴經》學習過程當中,知道這樁事情不能說真有,也不能說真無,非有非無,有無二邊都說不上。你說它沒有,菩薩確實不起心、不動念,但是無始無明的習氣在。習氣不好懂,古大德的比喻好,讓我們體會到什麼叫習氣,古大德用酒瓶來比喻,酒瓶盛酒的,把酒倒掉倒乾淨,用幹布去擦擦乾淨,確實一滴都沒有,聞聞還有味道,那個味道叫習氣。有沒有辦法除?除不掉,怎麼擦聞起來還有味道。怎樣把這個習氣消除?你放在那裏不要去理它,時間久了自然沒有,所以說此處用不得力。法身菩薩修行跟我們不一樣,我們是真的有東西修,他沒有,他一修就壞了,一修馬上就墮落,所以沒有法子修,就是不理它。那要多長的時間這習氣才能夠斷盡?我們一個酒瓶,酒瓶蓋子打開放在那個地方,大概有三個月聞聞看可能就沒有了。如果是烈酒,可能要半年,酒精重的半年之後你再聞聞沒有了,得一百八十天,一般的酒應該也要一百天,這味道就沒有。


  所以,習氣的濃淡佛把它分為四十一個階級,叫四十一品,分作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個等級。習氣統統沒有這叫究竟圓滿佛,那就到第五十二個位次,或者是從初住算起四十二個位次,到四十二圓滿。圓滿,常寂光現前,不住在實報土,他住在常寂光裏面,跟自性圓滿的融入,是真入。這個入要曉得,初住就入,入了帶習氣,帶得很濃;等覺菩薩還帶習氣,帶得很薄;到第四十二個階級,沒有習氣。常寂光雖然什麼都沒有,但是你帶什麼也無所謂,為什麼?因為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常寂光就好像電影的銀幕一樣,那是常寂光,你帶東西,銀幕裏面那些景觀、影像,那沒有關係,根本就沒有染汙。沒有染汙,所以它叫妄想、幻相,它不是真的,真的就會產生妨礙,它不是真的,所以它沒有妨礙。這才叫「入諸無相定,見諸法寂靜」,像看電影你看到底片,底片一張一張的,從來沒有動過。


  這一切的幻相,從哪里來的?從振動來的。現在科學家發現,叫波動,現相是從波動產生的。波動是從哪里來的?波動沒有來處,這個你不要去找根源,它沒有根源。所謂「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為什麼會有一念不覺?沒有理由,那個理由你找不到。要是找到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它叫幻、叫妄,不是真的。你不必去找它,你找它是妄念,你妄念息掉了,真相就現前,你用妄念去找虛妄相,永遠找不到。這就是科學家、哲學家,跟佛菩薩用的方法不一樣,科學、哲學追根究柢要找,永遠找不到。前面科學家發明的定律,隔個幾十年,後面科學家發現的時候把它推翻,這是事實,我們知道。沒有一個科學家敢講他發現的東西是真理,是永遠不會推翻,不敢講。可是佛可以說永遠不會推翻,佛用的方法跟他們的方法不一樣,佛是用自性本定,用清淨心去感應。心地到極清淨的時候,自性的智慧統統現前,照見!不是研究,不能用研究,研究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東西決定不能用,用這個就錯了,不用這個就對了。


  所以佛家講參,參是什麼意思?禪宗叫參究,研究經教叫參學。參是什麼意思?不用心意識就叫做參,用心意識那就叫研究,那就不是參。心是什麼?心是起心動念。意是什麼?意是執著,末那是執著。識是什麼?識是分別,第六意識分別。換句話說,參的意思是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做參,參不容易!真的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你是用真心,不是用妄心。起心動念是阿賴耶,這是佛學名詞,阿賴耶識,執著是末那識,分別是意識,心意識。古大德教什麼?離心意識就叫做參,不用這個東西。所以我們就能夠肯定,科學家跟哲學家對於宇宙人生真相,是永遠找不到,為什麼?他用心意識,就這麼個道理。用心意識你永遠找不到,為什麼?心意識是妄,外面境界是妄,妄跟妄你永遠不能瞭解真相。你必須用真去照妄,清清楚楚;你用妄去找妄,永遠是迷糊的,找不到的,道理在此地。我們對佛法深信不疑,我們也不是不相信科學,科學的方法確實跟佛法用的方法不相同。它是用自性觀照,絕不用意識的分別,它不用這個,截然不同的方法,所以它有完全不一樣的效果。


  所以我們常講,佛法智慧解決問題,沒有後遺症,而且解決得非常圓滿,用在現實生活上都有效,沒有後遺症。這就是世間人所講的道德、倫理,倫理、道德、因果三足鼎立,少一個都不可以。我們凡夫這三樣東西從哪里下手?知識沒開的時候,你在孩童的時代。現在來講,現在是因為科學技術的發達,媒體的普遍像電視、網路,所以小孩接受這些薰陶,他分別執著提前。現在小孩,我看四、五歲他就懂事,他就分別執著,他就學會自私自利。我這個年齡生長在農村,什麼時候才懂事?十歲。換句話說,十歲之前,真的叫天真爛漫,是一個非常美滿的童年生活,不知道憂慮,不懂事。玩耍在哪里?在大自然,小朋友結隊到外面去玩,沒有玩具,沒有東西,跟大自然為伍,這個童年幸福,沒有一點點染汙。現在不行,現在小孩一出生,眼睛就對著電視,慢慢他就學壞,童年沒有了,童年就壞了。到少年、到青年、到壯年愈染愈嚴重,完全迷失了自性,只知道自私自利,只知道貪瞋癡慢,除這個之外他不知道什麼叫道德。那你就想他造業之深,造業的重,果報現前受不了!


  古大德所說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體驗得非常深刻,農村那個十年的底子打得好。所以在往後這幾十年當中,七十年當中走遍世界許多國家地區,沒有感染到染汙。這什麼原因?童年那個底子厚,這影響力深刻,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有能力辨別是非、利害、得失,還有這個能力。一生歡喜過這種清苦的生活,這是外面人看到清苦,我們自己感受很幸福、很快樂,這裏頭有真樂。世間人所說的福報,有紅福、有清福,聰明人、智慧人,他享清福,生活很簡單、很樸實,心裏面沒有煩惱、沒有憂慮,身上身體健康沒有疾病、沒有壓力,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違背大自然,順著大自然,其樂融融。現在世間人享的福報是什麼?財富,每天財色名食睡是紅福,這種福真正有智慧的人不願意享受的,這裏面有很深的道理,一般人不懂。


  在這個大時代,朋友是樂趣,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在很年輕,二十幾歲的時候,二十二、三歲我就知道!找誰做朋友?找古人。我學佛之前寫了一篇文章,我也給方東美先生看過,給章嘉大師看過,我這文章裏面就寫得很清楚,「尚友古人」,高尚的尚,朋友的友,我跟誰做朋友?跟古人做朋友,快樂!古人在哪里?古人在書籍裏面。天天讀古人的書就是跟古人聊天,就是親近古聖先賢,跟他們做朋友,對自己身心有益。歡喜讀書,歡喜跟古人做朋友,一生沒離開古聖先賢。學了佛之後讀佛書,讀佛的經典,跟佛菩薩做朋友,展開經卷聽聽他們的高論,這些人心地純淨純善,跟他們做朋友。雖然自己生活非常清苦,住的是小茅蓬,吃的是粗茶淡飯,這裏面確實有世間人無法想像、無法形容的樂趣。你不入這個境界你不能理解,跟你講講得再清楚、再明白你體會不到。古人的比喻說得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水熱不熱,我喝了一口我說熱,你不知道,必須你嘗一口你就知道,你要沒有親自嘗到的時候,怎麼給你講你都體會不到。


  下面這句話說得好,『常入平等故』,入也就是住,心經常保持平等。平是什麼?不起波浪。宇宙的形成是波動的現象,它沒有波動,這就是平等。這是什麼?真心,你融入了真心。什麼人?在《華嚴經》裏面講,圓教初住菩薩就入這個境界,也就是說脫離十法界就「入平等」。從這之後不再用妄心,妄心是什麼?心意識,不用這個心。心意識,心就是阿賴耶,就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不用這個心;不分別,分別是第六意識;不執著,執著是末那識。轉八識成四智,轉變!八識是妄心,四智是真心,把阿賴耶轉變成大圓鏡智,這是形容,圓是圓滿,鏡是像一面鏡子一樣照見,都照到事實真相。彌勒菩薩給我們講,一秒鐘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滅,這個你照見。所以你知五蘊不是真的,為什麼?色受想行識不是真的,假的。


  色受想行識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物質跟精神,色法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今天或者講唯心、唯物,色法是唯物,受想行識是唯心。心物是融合在一體的,物質裏面有受想行識,受想行識裏面也有物質,決定不能分開,一有一切都有,一無一切都無。你如果能夠觀察到,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能夠看到事實真相,你就親見得、親證得!你能修成這個定功你見到,他修這個定功他見到,不是假的,不是一個人見到的。你們的定功相等,你看的境界也相等,這就不是假的。不是形容裏面說「英雄所見大略相同」,這是大家所見完全相同,這就不是假的!我們聽佛經上這樣說,我們自己沒有功夫,沒功夫可不能懷疑,懷疑聖人的教誨,這是最大的不幸,為什麼?你這一生沒有辦法達到他的境界,你對他產生懷疑。


  所以對聖人要敬、要禮,下面講『敬禮無所觀』,對聖人要敬、要有禮,你才能入他的境界,你才肯跟他學,你才能看出他日常生活當中言談舉止,你能看到他妙處,你聽他開示、聽他教誨能夠體悟入微。現在這個世間,說老實話,不是沒有聖賢,我看聖賢不少!為什麼想學的人學不到?不是他沒教,他天天在教,天天在示現,你為什麼沒有學會?你心浮氣躁,你沒有恭敬心,你沒有禮貌,所以,你看不到。如果你一切恭敬,對待一切都有禮數,你慢慢就體會到、就見到、就聽到。諸佛如來、大阿羅漢,給諸位說,從來沒有離開人間,在哪里?就在我們周邊做種種示現。怎麼樣也沒法把你提醒,都是心浮氣躁,問題在自己這邊不在外面。所以中國古聖先賢教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是真理。我學不會、聽不明,原因在哪里?在我自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心浮氣躁,你不能把心定下來。


  印光大師教人教得好,「誠敬」這兩個字,一分誠敬,你就得一分利益,就是你能看到一分;二分誠敬,你能看到二分;十分誠敬,你能看到十分,不在外。老師教學大慈大悲,他是平等的,他對待哪個人都一樣,絕對沒有分別,沒有高下、好歹的分別,沒有。學生所得的利益不一樣,什麼原因?你要細心觀察,這個學生對老師的誠敬不一樣。所以學生同在一堂上課,得的不相同,那個十分誠敬的,一接觸一聽開智慧,一聞千悟,一了百了。這什麼道理?自性清淨心,自自然然感應自性裏面本具的理體,他起感應道交。心浮氣躁你用妄心,妄心跟真性不相應,真性流出來的,老師表演出來、講出來,你的體會全錯了,我們講什麼?誤會。開經偈上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有這個願望,你怎麼樣?你用的是妄心,曲解如來真實義,你把他的意思解錯了。聽經怎麼?想錯、想歪了,是這麼個道理。所以你說這個東西怪自己,還是怪別人?


  由此可知,我們這一生能不能成就,那根誰種的?母親種的。紮根的教育從哪來的?母親懷孕的時候,胎教!不管現在做母親的人懂不懂胎教,總而言之,在懷胎的時候,母親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統統影響胎兒。所以胎教是什麼?你是正面的影響,否則的話,是負面影響,都在教。不過就教好、教壞就是了,會教的教好了成聖成賢,不會教的教壞了,都在教。人到這個世間來就受教育,現在普遍的教育誰在教?電視在教、網路在教,這最普遍,影響最深的。他天天不離,他天天要看、天天要學,不知不覺他就變成電視、網路裏面這一類的人一樣。這一生所學習的、所造作的帶到來生,來生的果報。這一生修善,來生享福,是個有福報的人;這一生不善,來生沒福,要受苦受難,帶到來生去了,生生世世。真正的人生是什麼?是生生世世向上提升,這是真的,這對了。如果緣不好,沒有遇到殊勝的緣,生生世世就往下降,一世不如一世,那就很可憐、很可悲。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總想説明你提升,可是你得要聽話,就是說你有敬、有禮,內裏面有敬,外裏頭有禮,你就能遇到善緣。


  我二十三歲到臺灣,我很小的時候,就有這個善念,「不為自己,我為眾生」,所以我遇到善知識。方老師在學校學生多少?章嘉大師是大德,信徒有多少?李老師雖然沒有出家,居士當中的維摩,台中蓮社的蓮友五十多萬人,這是導師。認識他的人,親近他的人有多少?成就的沒幾個,什麼原因?就在這個地方敬、禮,就這兩個字。我親近他老人家的時候三十一歲,正好那個時候他在台中開了一個經學班,訓練年輕人講經,我無意當中碰到。他勸我參加這個班去學習,我沒這個膽子,我說講經太難,哪里是我們能學的。心裏想那都是再來人,我們自卑心很重,不敢起這個念頭。他就改了口氣,我們今天上課,你去看看。看看可以,跟著老師去看看,老師在教學,坐在最後一排看看。這堂課看完之後,回來我就跟老師說,我可以參加。這一看,這些同學比我好的沒幾個,五個都找不到,有那麼二、三個,其他的都跟我差不多,甚至於還不如我。


  你看那時候我們標準的,那是菩薩示現的,林看治居士年齡六十歲,我那時候三十歲,她大我三十歲,她在學!程度是小學畢業,我想我初中畢業,比她高得多,她小學畢業六十歲,我初中畢業三十歲,她能學,我怎麼不能學?一看到她,信心就起來。我要不看到林看治不敢發心,看到她我心就發起來,信心就起來,就參加學習。在台中住一年三個月,住十五個月我學了十三部經,學得都很像樣子,十三部經能上臺宣講,能在佛學院開課。所以三十三歲我出家,出家就教佛學院,憑什麼教?在台中學了十三部經。一個學期教一部,佛學院三年畢業才教六部,你看我還有七部沒有派上用場。所以在台中真正體會到,老師私塾教學的方法,「教之道,貴以專」,親身體會。學小部經一個月學一部,講經不難!學了十三部經,也教佛學院,也在外面講經,聽眾還不少,讚歎的還很多,自己想一想還不行,學得太少。所以再回到台中去,跟老師說學一部大經,學的都太短。我跟他學的最大的,《金剛經》、《普賢菩薩行願品》,這是兩部比較大的。


  那個時候我想《法華經》不錯,帶了一些《法華經》的批註,古大德的批註帶到台中,跟老師學《法華經》。老師看到我回去很歡喜,他說「好,我現在正在講《楞嚴經》,《楞嚴經》的分量跟《法華》差不多,十卷,你就跟著學《楞嚴》好了,我實在是抽不出時間再跟你講《法華》。」我說那也好,臨時再找《楞嚴經》的批註,不到半年,我就搜集到二十種不同的注疏,很好的參考資料,而且都是線裝書,佛菩薩加持。大概一年半的時間,老師這部《楞嚴經》講完了,我記得是講了一百四十多個小時。我也學講了一遍,老師星期三講經,公開對外,我星期四複講,晚上複講,把老師昨天講的經重複講一遍,他講一遍,我也講一遍。所以以後出去講《楞嚴經》有把握,我講過一遍。


  正式出來講《楞嚴經》是多少年?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三十年前,講《楞嚴經》講了四個月,每天晚上講經是兩個小時。最初兩個月有翻譯,廣東話翻譯,後面兩個月不要翻譯,他們都能聽得懂我說話,我也能聽得懂他的,我們各講各的都能表達意思。所以四個月《楞嚴》沒講完,講了一半,簽證期限到就回到臺灣。所以《楞嚴經》,在那時候在臺灣各地方宣講,好像總共講過七遍,只有兩遍講圓滿,其他的都沒有講得圓滿,講一半就停下來。這就是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的底子,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到處講了幾年之後,所謂「學而後知不足」,回到老師那裏去,不行,還要想多學一點。正好我們一班同學提倡請老師講《華嚴經》,這個好事情。動機是什麼?動機是希望老師能夠多住世幾年,經不講完總不好意思走,所以選一部大經給他講。我們八個人簽名啟請,我也是其中之一,請老師講《華嚴經》,老師也答應。我有一部線裝書,《華嚴經疏鈔》四十冊,送給老師做參考。老師講了一半他就走了,走得很意外,他是食物中毒,這是他離開主要的原因。所以我每次去看他,他都告訴我吃東西要小心,一再囑咐不要到館子吃東西。所以我也就確實很少到館子吃,除非有這些信徒們邀請,這不好意思,去應酬一下,吃東西總是很小心、很謹慎。


  這說禮敬的重要,確實一經通一切經通。《華嚴經》最早我在民國六十年,第一次開始講《華嚴經》,我記得好像講了十七年講一半。《八十》講了一半,《四十》也講一半,這兩部是同時講的,一個星期三次,兩次《八十華嚴》,一次《四十華嚴》。因為這段時間當中常常出國,一出國經就要停下來,回來之後再續講,在那幾年當中大概是一半多的時間在國外,所以這部大經沒有完成。到李老師往生之後,我就想到他給我一部《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旁邊是他老人家注的,自己親筆毛筆寫的字,我就想到這本子應當把它印出來流通,我們紀念老師。所以第一次就印了一萬冊,那個時候我在美國,許多同修看到這個本子之後生歡喜心,來找我講。所以我第一遍《無量壽經》是在美國加州講的,講完,講圓滿。以後在各地,我記得好像一共是講過十遍,在新加坡也講過一遍,新加坡就有錄影,我記得好像是六十多個小時,一個月講完,一天兩個小時。這套錄影帶很快就流通出去,東南亞一帶、各地方都有。那個時候有很多同學寫成講記,也是根據新加坡那一次所講的。以後愈講愈精彩,愈講看到這個經裏面內容太豐富。所以才體會到古人講的,「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有道理,經書你讀起來遍遍不相同,遍遍意思不一樣。


  這什麼原因?這是我們自己禮敬的心愈來愈誠,你就發現這個意思愈來愈廣、愈來愈深,才知道這是法味無窮。《華嚴經》學到一段時期之後明白,《華嚴經》上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明白這個道理,一部經就是一切經,無論大小。所以說一經通一切經通,通的意思是什麼?通的意思是見性,就是此地講的「入無相定,見諸法寂靜」,就通了,然後就法法都通,你所沒有學過的經典展開也通,障礙就沒有了,你要沒有入平等你就不通,入平等就通。平等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通了,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工作當中、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所以要學,要真幹,這叫什麼?這叫學佛。諸佛如來在這些事相當中見諸相,諸法,諸法就是一切相,法相。他們都沒有執著、都沒有分別、都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他們住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完全是通達,一絲毫障礙都沒有,所以你入到一,你樣樣都通了。


  這個道理,我們用個比喻來形容它,就像一個球一樣,圓的球,球的表面上無數的點,每一個點都是一個法門,法門無量!佛告訴我們,法門統統是平等的,為什麼是平等的?那個點如果說是用直線深入一定到圓心,像圓一樣,它是直接下來的時候它一定達到圓心。圓心是什麼?圓心就是寂靜,到達圓心的時候這整個圓一切點他都通,就這麼個道理。當中是法性,就見性,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就見性,妙極!真的,我們相信,佛在《金剛經》上講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十善業道經》跟《大方廣佛華嚴經》平不平等?平等。跟六百卷《般若》平不平等?平等。跟《法華》平等,跟《涅槃》平等,跟什麼都平等。再跟你說,其他基督教《新舊約》平不平等?平等。《古蘭經》平不平等?平等,沒有一法不平等。你只要深入,深入到中心就平等,你沒有達到中心,不平等,達到中心就平等,見性!怎樣才能達到中心?必須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就達到,無論哪一法,不管哪個宗教,不管世法、出世法,統統一樣,真妙!一切法從心想生,離開心想沒有一切法,心想是能生,一切法是所生,能所是一不是二,妙絕了。


  這種哲理,方老師講「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只有佛法裏面才講到真平等,平等是真理,真理是永恆的。不平等是假的,都是暫時,為什麼?他迷失了,就是迷失了中心,他這條線迷失了,到處走,亂走,變迷失了,他找不到中心,總有一天會找到。什麼時候他那個彎路變成直路他就找到,別走彎路。所以《楞嚴經》上,佛告訴我們永遠要離開委曲相,直心是道場,有執著就是彎曲,有分別是彎曲的,起心動念也不是直心,給我們講得這麼清楚、講得這麼明白。所以敬跟禮,內敬,外面的禮,禮不能失,只要內心敬,外面表現出來自然就是禮。「禮敬無所觀」,無所觀是法身菩薩,他在一切境界裏面,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叫無所觀。不是他不觀,他真的在觀照,觀照一切法,像《般若經》上講,一切法的真相是什麼?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用《般若經》來解釋這兩句話,「見諸法寂靜,常入平等」,這就是無所觀。這是經的四句偈。


  下面大師給我們解釋,『此乃一切眾生本來無不在如來境界之中』,一切眾生,包括我們在內,我們不在外,我們也是這樣的。本來都在「如來境界之中」,如來是什麼?如來是自性,沒有離開自性。好像我們現在看電視螢幕、電影銀幕,所有的現相沒有離開螢幕,螢幕就是自性,螢幕就是如來境界,沒離開。在這裏面現相,現相不可得,這個一定要知道,現相你能得到嗎?得不到。我們今天現這個身相,一定要常作如是觀,我這身體我能得到嗎?晚上睡覺睡熟了,人把你抬走你都不知道,你怎麼能得到?得不到!這個東西是我所有的,睡著了哪樣東西是你的?用不著收集,全是假的。你再看看我們這次南部災難,你看颱風的風災,多少人家房子整個淹沒掉,人也淹死,少數幸運的逃出來,一條命,什麼都沒有,剎那之間,什麼東西是自己的?沒有!你統統看清楚,你放下,放下得大自在。放下之後,生活怎麼辦?多少人在憂慮。明白人用不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裏不該餓死的,到時候有東西吃;命裏該餓死的,吃的東西堆成山,你還是會餓死。不用憂慮!學佛的人最好心裏一句佛號,無論在什麼環境當中,求生淨土,親近彌陀,圓滿道業。我到極樂世界幹什麼?求學去的,那是大宇宙裏面最好的一個老師,我去親近他,對!真的沒得吃、沒得穿,餓上幾天不就往生了嗎?不要去找,命不該絕,自然有人送東西給你吃,何必憂慮?心永遠保持清淨,清淨心生智慧,清淨心跟佛相應;胡思亂想是跟那些妖魔鬼怪相應,錯了。別想,念佛好,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所,心是定的,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你這一生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所以我們知道,一切眾生沒有離開自性,自性就是如來境界,都在自性當中。入,你到哪里入?你都在裏頭。這入是什麼?你忽然覺悟,與性德完全相應。你沒有入是怎麼回事情?你迷失了自性,你不知道這些萬事萬物是自性變現,你不曉得事實真相,一心去追逐萬物。萬物剎那生滅,永遠追逐不到,看看好像到手,身命沒有了,真像做一場夢一樣。身命沒有了,靈魂不滅,還在打妄想,還在追逐,又去投胎,生生世世沒完沒了,你說這多苦,這事情多可怕!你不遇到佛法你回不了頭,只有遇到佛法的人才會覺悟、才會回頭。聞到佛法的人,為什麼很多還不覺悟,還不能回頭?他聞法的力量很薄弱,他不起作用。凡是能起作用的,我們就肯定他絕不是這一生才聞佛法,過去生中生生世世,至少也有十世累積這種熏習的種子,他才會起作用,他一接觸就生歡喜心,他不反對,他就能接受。一聽他能懂,懂了之後他真肯幹,這個人善根成熟,這一生當中成就,這一生當中永脫輪回,永遠脫離十法界,他肯定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去,這個太難得太難得,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自己要珍惜,遇到佛法能信、能解,遇到大乘、遇到淨土,這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天,怎麼這麼好事被你碰上,要珍惜。最重要是什麼?放下萬緣,我再不幹六道輪回,下定這個決心他就出去。如果對六道還要留戀,你還得要去打幾圈,那很辛苦。


  真正明白覺悟,不幹了,我這一生就出去,從今之後我就一條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真能去嗎?真能。為什麼?蕅益大師講,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真信,真願意去你就決定去;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淺深。記住,淺深,不是說多少。所以我們不可以輕視初學的人,他到老年才學佛,十念一念他往生,品位很高,為什麼?他念的功夫深。什麼叫深?他沒有夾雜,他心真、心純。一生念佛,念了幾十年,心裏妄念很多,牽掛很多,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比不上那個人,這個道理要懂!然後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對於自己往生,一點懷疑都沒有,這是往生淨土真正的保證。蕅益大師這兩句話講得好,印光大師非常讚歎,這兩句話是在《彌陀經要解》裏面講的,《要解》注得簡單,文字不多。印祖對於這個小冊子曾經這樣說過,「即使是古佛再來,阿彌陀佛再來,給《彌陀經》做個批註,也不能超過其上」。這種讚歎,讚歎絕了!我在新加坡講經,演培法師知道我到新加坡,難得他到飛機場去接我,請我吃飯,還問過我這句話,他說「印光法師講這話有沒有過分?」我告訴他,「印光法師講這話一點都不過分,他講的恰到好處,真的是這樣的。」印光法師我們知道他的身分暴露,他是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勢至菩薩對這個讚歎,你就想蕅益大師是什麼人?不是阿彌陀佛,肯定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身分沒暴露,不是這樣高位的大聖說不出來。


  中國人有福,蓮池是第八代祖師,蕅益是第九代,蕅益大師學蓮池,蓮池大師已經往生。所以他是蓮池大師的私淑弟子,沒見過面,他是蓮池大師的學生,蓮池大師的著作在。我們現在看到《蓮池大師全集》,他就依照《蓮池大師全集》去學習、修行,他成就,這是世出世法裏頭的典型。在世法裏面孔子跟孟子,孟子出生的時候孔子已經過世,孟夫子學孔子,讀孔子的書,有不懂的地方問夫子的學生。他學得好,變成孔子的繼承人,孔子是至聖,孟子是亞聖。你看孔子當時在世教的那些學生,七十二賢都比不上孟子,那是親自受孔夫子的教誨。這不是親自見面的,讀他的書,為什麼有這麼成就?敬禮,印光大師講的誠敬,超過那些學生,所以他的成就就超過,沒有別的。真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不一定要在當面,不當面,你具足十分誠敬,你今天讀他的書十分誠敬,你能記住,你能理解,你能依教奉行,認真去做,就超越。孟子超越孔子所有的弟子。我們要問,今天要有人跟夫子學習,能不能超過從前那些七十二賢?給諸位說,能,決定能。為什麼?佛法裏面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怎麼不能超越!問題是你有沒有誠敬。什麼樣叫做誠敬?我們從最淺的地方來說,不要說太深,太深做不到。人要有自私自利就不誠不敬,人要有是非人我,人要有名聞利養,人要有貪瞋癡慢,就不誠敬,誠敬就沒有。


  我這是幾十年常常勸同學,我講十六個字,四四一十六,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癡慢,具足誠敬。心誠表現在外面自然禮敬,不必學他自然表現出來,誠於中而形於外。有這十六個字就不行,為什麼?世間標準,最低的標準,不高。我告訴同學,我一生的成就得力於這個標準,沒入佛門,入佛門比這要高一層,高一層我做不到,到現在都還沒做到。高一層是什麼?五種見惑斷了,那就高!所以我說我教的這十六個字是到佛的門口,沒進去,就差一步,如果再提升一步,把見惑斷了就入門。見惑裏面五種,第一個身見,不再執著身是我,這個道理我很懂、我明白,但是還是沒放下,身見沒放下,沒破。邊見沒破,邊見是對立,很淡薄,沒把它斷乾淨;成見,戒取見、見取見這兩種是成見,自以為是。見取見是果上的成見,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這談因果。最後一個是邪見,一切錯誤的知見。這統統斷盡,在小乘證須陀洹果,在大乘《華嚴經》裏面初信位的菩薩,這聖人。雖然還沒有出離六道,決定不墮三惡道,為什麼?三惡道的業因他不會做,他不造這個惡因他就不會有果報,這才算入門。《華嚴經》裏面初信位菩薩,你說不容易!我們不真幹怎麼行?那怎麼能相應。可是我們今天想,我們這一生決定得成就,這是什麼緣故?淨土法門,修別的法門不行,修別的法門不能帶業,要統統把它斷乾淨。但是淨土法門帶業往生,見思煩惱沒斷也行,心要發得大,大就跟菩提心相應。


  《華嚴經》的聽眾,經上說的十種,最後一種叫大心凡夫,它真正當機者是法身大士,十法界裏的人沒資格,可是我們人間,大心凡夫也可以參與這個法會。大心什麼?不為自己,念念都能想到六道苦難眾生,要幫助他,要度脫他。三惡道的苦難你能夠體會到,人間的苦難就比較差一點。你說天上天人樂,天哪有苦?天有壞苦,天有行苦。欲界天三種苦都有,比我們輕一點,雖然輕一點,在他那個境界裏也覺得苦不堪言。四禪是色界,欲界的苦沒有了,他有壞苦,壽命到了他還是要死,還是要搞輪回,他沒有到不生不滅。到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天,壞苦沒有,他沒有色身,那叫靈界,完全是靈界,在我們六道裏面那是高級凡夫,聰明,他不要身體。就像中國老子講的,老子也是二千五百多年前,跟孔子同時代,比孔子年歲大,《老子》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憂患,這個憂患是什麼?我有個身體,沒有身體多好,多自在!無色界天,這個境界是無色界天。老子死了之後,是不是到無色界天?很有可能,不要身體就到無色界天去。雖到無色界天,他還是迷失了自性,出不了六道。


  所以你就想到,這一生能遇到淨土,那是多麼幸運;不遇到這個法門,這一生想超越六道,那太難了。脫離六道輪回,要把見思煩惱統統斷掉,我們剛才講了五種見惑,這須陀洹。再往上修要把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斷掉,這太難,這個東西斷掉之後六道就沒有了。所以這是六道的因,因沒有了,果就不會現前;就等於說你醒過來,作夢醒過來,夢境沒有了。醒過來是什麼境界?四聖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現前,醒過來。那是什麼?還是在夢中。所以六道是夢中夢,這夢醒過來還在作夢,那個夢是四聖法界。那什麼原因?分別、起心動念。分別、起心動念斷了,十法界沒有,算是你醒過來。真的醒過來現的是什麼境界?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這個世界裏真的沒有生滅,真的是不生不滅,真的是極樂世界。這裏面的人都在修行,修什麼?用毛主席的一句話說,「全心全力為人民服務」,人民要改一改,為眾生服務,全心全力為眾生服務,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服務,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所以服務的時候,他有沒有苦樂的感受?沒有,清淨心,完全清淨。那就是完全覺悟、完全明白,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這就是他所證得的。十法界依正莊嚴跟自己一體,所以他的服務,沒有我們現在講我為你服務,他沒有這個念頭。好比我們的左手這裏有一點癢,右手給它搔搔,右手有沒有說我給你服務?沒有,一體。十法界裏面眾生,六道眾生是屬於病態,我身體局部生病,我這裏好好的幫助他,讓它趕快恢復,就這個意思。


  所以證得法身,什麼是法身?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這叫法身。什麼時候你肯定所有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樹木花草、山河大地跟我是一體,你就證得清淨法身。法身為什麼加個清淨?因為那些現象是幻相,不是真相。幻相有沒有染汙心性?沒有;有沒有染汙幻相?沒有,幻不染幻。你在一切境界相裏看到清淨相,你在動中當中看到不動,就好像放電影你看到底片,你完全明白,不再起心動念,不再造業。應化在世間幫助一切眾生,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不思議解脫境界現前。所以,「入、出」是一個代名詞,這裏頭的意思很深,我們不能把它看作兩個,出入是兩樁事情。出入是一樁事情;換句話說,根本就沒有出入,你從來沒有出,你入什麼!就像電視裏面,你從來就沒有離開螢幕,你哪來的出入?電影裏面有一道門,你看那個人從門裏進來,再從門裏出去,有沒有出入?你要是個明白人,沒出入,為什麼?出入沒有離開銀幕,哪來的出入。佛告訴我們,你們在十法界也好,在六道也好,出入從來沒離開自性,自性就是螢幕。所以出入是假相,是你的誤會產生的,你要是真的覺悟、明白,知道沒有。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