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69集)

分類:華嚴宗
2013/07/12 08:41



 


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三面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看起:


  【又菩薩大悲大願以身為質。於三惡趣救贖一切受苦眾生要令得樂。盡未來際心無退屈。不于眾生希望毛髮報恩之心。】


  到這裏是一段。這是代眾生苦,賢首大師依大乘經教教導我們修菩薩行。『菩薩大悲大願以身為質』,這是一般人很不容易做到的,菩薩不是教別人做,是自己做出樣子來給別人看,這就是「以身為質」的意思。不在四聖法界,也不在人天,在哪里?在三惡道,你說這個多難。『救贖一切受苦眾生』,這「一切受苦眾生」是指在三惡道的。三惡道眾生尚且要度,一個都不舍,何況人天!這我們能想像得到。縱然造作五逆十惡墮在地獄,菩薩也不捨棄,只要眾生有感,菩薩立刻就示現、就出現了,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大悲」是大慈悲,慈悲心就是愛心,佛家把它講成兩個字,大慈大悲。幫助他離苦,這叫大悲,他在三惡道受苦,怎樣幫助他離苦,悲心;離苦之後,要教他得樂,得樂是大慈,『要令得樂』,這是大慈。什麼是樂,什麼是真樂,什麼是究竟圓滿的大樂?這些許許多多人不知道。在現前這個社會,你去問問一般人,什麼是樂?絕大多數的人會告訴你,吃喝玩樂是樂,五欲六塵的享受,他們以這個為樂。這就是現在學術界裏面常常說的價值觀,人活在這個世間為什麼?就是為吃喝玩樂,為財色名食睡,這就是他的人生。這種樂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誰能得到?他過去生中修得的。


  印光大師常說,世出世間的理,不出心性兩個字;世出世間之事,不外乎因果兩個字,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這麼多年,跟同學們一起在學習經教,我常說,大乘法裏面用六個字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包括盡了,這六個字就是「性、相、理、事、因、果」。如果要有人問,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講的是什麼?你回答這六個字就一點都不錯,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不外乎性相理事因果。或者大乘教裏面還有一句話,也是包括盡了,四個字,「諸法實相」,這是講一切法的真實相。真實相是什麼?真實相就是性相理事因果。印祖這一句話也全包含,他說世出世間之理、世出世間之事,你看理事,理是心性,事是因果,不繁雜,很簡單。可是這四個字的理太深,誰能夠真正明瞭?諸佛如來徹底究竟明白了;等覺菩薩,經上有個比喻,「猶如隔羅見月」,隔一層羅紗看月亮,還有一層障礙。可是在事上講,顯而易見,都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眼見、耳聞,身所接觸的,就是六根接觸的六塵境界,要知道,事中有理,理中有事,理事分不開。這也就是說明,心性裏頭有因果,因果裏頭有心性,說到終極是一不是二,性相不二,理事一如,因果不二。通達明瞭,那得的是真樂。宇宙從哪里來的你知道,萬法從哪里來的,芸芸眾生從哪來的,自己從哪里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樂!所以樂永遠屬於覺悟的人,迷惑顛倒的人沒有樂,迷惑顛倒的人只有刺激,五欲六塵是刺激,不是真樂。


  真正的喜樂,孔夫子知道,他老人家說出來了,而這一句話居然擺在《論語》的第一句,這個意思很深,你能說中國老祖宗傳統的文化不是教人離苦得樂嗎?跟佛沒有兩樣。佛法教學終極的目的是什麼?是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論語》打開第一句話,孔子說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就是喜樂,就是得樂。樂從哪里來的?樂從學習裏頭來的,說得好!愈學習,你就愈明瞭,不生煩惱,只生智慧,喜樂是從這兒來的。學,學了以後要習,才有樂。習是什麼?用現在的話叫落實,我把我所學的落實在生活上。個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是所學得到受用。學的是什麼?中國古人從嬰孩就學起,一出生就學起,學什麼?學孝道。他從哪里學來的?他從父母那裏學來的。他看到父母孝順他的父母,看到他的媽媽孝順她的公婆,爸爸孝順父母,他看到了,孝道,天天看。看到父母在家庭裏面對於兄弟姐妹和睦相處,相親相愛,這個他看到了;看到父母對家裏面上上下下的這些人,怎麼對長輩,怎麼對晚輩,怎麼樣對童僕(家裏面請的傭人)。這是什麼東西?記錄下來不是《弟子規》嗎?《弟子規》是他父母家庭生活的規矩,他父母完全做到,讓嬰兒從小他看到、他聽到、他接觸到的全學會了。父母是小孩第一任的老師,教他什麼?教他離苦得樂。真得到了,真歡喜,生活在快樂幸福美滿的童年。這樣學了三年,紮根,他養成習慣,一千天養成習慣了,不需要教,自動自發他就這麼做法,自動自發,一絲毫勉強都沒有。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他從出生他就在學,學到三歲,一千天,就養成習慣、就變成自然了,自然而然的他就這麼做法。《弟子規》教給他正確的觀念、正確的思惟、正確的價值觀,佛法裏面講的八正道,他從這裏學來的。六、七歲上學,老師也是這樣做,老師跟父母一樣,身教。小孩慢慢懂事了,老師深入淺出誘導孩童,跟他講,為什麼要孝順父母、要孝順公婆,為什麼要友愛弟兄,講給他聽。他都會做了,他做的是當然,講解清楚,他就懂得所以然,我應該要這樣做,原來是這個道理,歡喜,快樂,喜樂是從這裏生的。


  佛菩薩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從哪里來的?從「信受奉行,為人演說」來的。你看看大乘經裏面,佛常講「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受是從佛菩薩那裏學來的,佛菩薩教我們,我們接受了。接受來之後就把它做到,而且一生保持不失掉,持就是保持。我接受之後,這個接受是奉行,真做到,我這一生都能保持,無論在什麼環境之下,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我都不會改變,我永遠做下去。為什麼?這是性德,這樣做是稱性。稱性,這裏頭就有樂,就有法喜。為人演說,你看我這樣做,這樣做是表演,做出樣子,是為人;換句話說,是給別人做一個好榜樣。做人應該是這個樣子,你把它做出來,孝順父母應該的,友愛兄弟應該的,愛一切眾生是應該的,自己學得謙卑應該的,尊重別人應該的,性德,自性就是如此,能夠捨己為人,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學了要把它做到。


  斷惡修善,這裏頭有很深的因果教育,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一定感惡報。在現前這個社會,古代也有,有些人看到行善的人生活過得很苦,作惡的人非常富有,他還有很高的地位,有些人看到了,對於因果就懷疑,這人行善,好人,為什麼沒得好報?那個人是惡人,為什麼做那麼大的官,發那麼大的財?往往對因果就不相信,這是世俗人情難免的事情。佛菩薩清楚,他是迷于一時,不知道人有過去世、有現在世,還有未來世,因果通三世。經上常講「欲知前世因」,我要想像我前世是幹什麼的,造些什麼因?佛說「今生受者是」,你這一生所遭受的,是你前世所造的因。我要想知道我來世的果報怎麼樣?經上說「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你這一生所作所為,今生造因,來生受果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所以印祖特別強調,世出世法,宇宙之間,理是心性,事是因果,因果主宰事的變化。這個道理深,不但中國老祖宗常說,佛經裏面說了很多,這個世界所有宗教的典籍全都說到了,沒有一個宗教經典不講因果的,統統講到,真理。諺語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這是真理。


  菩薩教化眾生,一定要做出來給大家看,這就是菩薩大慈大悲的顯示。他要不做出來,大慈大悲不就落空?只有言說,沒有實質。做出來,真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我們明白了,把心性、因果演出來,表演出來給一切眾生看,目的在哪里?幫助一切眾生覺悟。人人真正明白因果的道理與事實真相,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就有收斂,無需要人教。前清周安士居士有兩句話說得好,在《安士全書》裏,他說「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你看因果重不重要?關係整個社會、整個世界的安危。今天全世界社會動亂不安,什麼原因?不信因果,沒有人講因果。印光大師當年在世,一生不遺餘力提倡因果教育,回應的人太少了。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見到印光大師弘化社出版的這些經論善書,我在香港中華佛教圖書館裏面看到的,因為講經,在那裏住了兩個月。我當時感到很驚訝,為什麼老人這樣重視因果?他將《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安士全書》,我從版權頁裏面看到,就這三樣,那個數量差不多將近三百萬冊。在那個時代,三百萬冊,讓人歎為觀止。老和尚一生印送的經書很多,數量並不多,我看版權頁,一版一千冊、二千冊、三千冊,五千冊很少。可是這三樣東西我看最少的都一萬冊,一般看它是五萬冊、五萬冊這樣印。我當時看到也大惑不解,我常常在想,老和尚為什麼對這三種書要這樣流通?兩個星期之後,我想出一個答案,大概是老和尚認為因果可以救這個世界。這又過了三十多年,中國人講三十年是一世,現在看起來,我們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確實,如果沒有因果教育,這個世界真的會像一些宗教家、預言家,還有一些科學家,這世界快要到末日了,人類走向了滅亡。什麼原因?不相信因果,你說多可怕。


  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全心全力來表演這樁事情,做給大家看。佛菩薩在哪里?佛菩薩真的無處不在。我們常常在新聞媒體裏面看到,造惡遭遇到橫死的這種報應,他死得有沒有價值、有沒有意義?一般人感到惋惜,我們學佛的人如果冷靜觀察,這人是不是佛菩薩在表演給我們看的?他示現在這個人間作惡,遭遇到這種報應,提醒我們。佛菩薩幹不幹這個事?幹,不但幹,而且常常在幹,我們肉眼凡夫看不出來。佛菩薩教化眾生,應以什麼方式他就用什麼方式,以身為質,讓我們真正學佛的人看到這個現象,會認真反省,會發現這裏面的事實真相,那是佛菩薩在應化、在教導我們。我們對這種現象能不生感恩的心嗎?我們見到這個現象,警覺心提高了,真正知道要斷惡修善,這個事情重要,怎麼救自己,怎樣救你的家庭,怎樣救你的親朋好友、鄰里鄉黨,再擴大,如何救我們的民族、救國家、救世界、救度一切眾生。


  菩薩在此地告訴我們,他在三惡道救度那些苦難眾生,這裏頭到底含的什麼意思?我們從這篇論文明白、覺悟了,宇宙是一體,一個清淨圓明體,第一段所說的「自性清淨圓明體」,一個體。這個體是常寂光,常寂光起作用是實報莊嚴土。我們應該生活在實報土,怎麼會跑到十法界裏頭來?怎麼會跑到六道輪回裏面來?我們走錯了路,迷失了方向,愈迷愈深,愈走愈錯,不知道回頭,想回頭也回不去。我們只要有想,這個想是什麼?這個想就是感,我們想回頭,想脫離苦海,佛菩薩就有應。感應,在經教裏面跟我們講有四大類,顯感顯應、顯感冥應、冥感顯應、冥感冥應,有這四大類,這我們前面都學過。這四種感應,我們要是細心冷靜思惟觀察,統統在面前,可能一天我們見到好多次。見到怎麼樣?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叫愚癡,這叫煩惱習氣。可是諸佛菩薩慈悲,一次又一次的示現,一次又一次的表演,永無間斷,總是希望有一天你豁然開悟,一下明白,那我們就得度了,套一個宗教的術語,我們就得救了,佛家是得樂。


  契入這個境界之後,最難能可貴的是發菩提心。菩提心是覺悟的心,真心,不是妄心。希望從今而後真心起作用,不是妄心,真心起作用,念念為一切眾生,不再為自己。為眾生裏頭還沒有忘掉為自己,你的菩提心沒有發出來。菩提心發出來,真的,自己沒有了,活在這個世間,跟諸佛菩薩應化一樣,是來示現的,是來幫助眾生覺悟的,絕對沒有我。所以學佛的同學一定要記住,我在講席裏常講的兩句話,「別人錯了,錯也是對的;我做對了,對也是錯的」。這個話你能聽得懂嗎?有人問我,我們自己做對了為什麼也是錯的?因為你有我就錯了。佛法,要想真正契入境界,頭一個要把我斷掉,《金剛經》上說的「無我相」,第一關。見思煩惱裏面頭一個就是身相,五種見惑第一個,你什麼時候能夠把身看破了,身不是我。諸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應化,捨身受身,天天在幹這些把戲,身不是我,能做出捨身,幫助別人覺悟。所以這個話真正用意是在此地,幾時你能把我忘掉,忘我、無我,你就入門了。無我、忘我,小乘是須陀洹,大乘,在《華嚴經》裏面是初信位的菩薩。雖然地位不高,初信位,他是聖人,小小聖,他還沒有出離六道輪回,還在六道裏面修行,但是他決定不墮三惡道。為什麼?他無我了。如果他有我,他就免不了要墮三惡道。所以說,我做對了也是錯的,就是因為你有我。別人做對做錯,與我不相干,他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


  自己要緊的破我執,這是我們修行的關鍵,能破我執就能夠捨己為人。為什麼我們不能夠捨己為人?我沒有破,執著這個身是我,於是就生起我見(我見就是執著身是我)、我愛、我慢、我癡,四大煩惱常相隨。我愛是貪,我慢是瞋恚,我癡是愚癡,貪瞋癡三毒煩惱是跟著身見同時起來的。身見破了,這三種煩惱還有沒有?還有,習氣。習氣容易斷,習氣斷盡就成阿羅漢果,你就永脫輪回,見思煩惱斷盡了,六道沒有了,你住在四聖法界,是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方便有餘土。在那裏面繼續修行,斷見思煩惱習氣,斷塵沙煩惱,再斷習氣,最後,能破一品無明,就證一分法身,超越方便土,你生到實報土。實報土真樂,那裏頭沒有煩惱、沒有人我、沒有是非、沒有得失、沒有生死、沒有災難,那就是極樂世界。每一尊佛都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特別殊勝,十方諸佛如來都讚歎,這什麼原因?我們細心去讀《無量壽經》、讀《十六觀經》就明白了,阿彌陀佛大悲大願超過諸佛如來,用最簡單的方法,持名憶念,「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看這個方法多簡單。理太深了,所謂「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事很容易、很簡單,果然能堅持,依照經典所說的道理、方法去學習,真信真願,決定得生淨土,一生圓滿成就,這是彌陀實報土的無比殊勝。


  我們學到這個地方,最重要的是要學菩薩,念念都想著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念念都想著幫助一切眾生幸福美滿。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大願,這個願怎麼落實?那要看緣分。事離不開緣,所以佛法講事的發生叫緣生。有緣,我們的願要落實,要不落實,你這個願是假的不是真的,虛願,不是真實的。所以要認識機緣,要掌握著機緣,幫助眾生。幫助眾生最重要的是幫助他覺悟,所以佛在經中,大小乘經,佛都常講,佈施是修福,佈施裏面福報最殊勝的是法佈施,這是最殊勝的。大乘經裏面佛常常做比較,大千世界七寶佈施都比不上四句偈為人演說。四句偈太簡單了,那個福報真的能夠跟大千世界七寶來比較嗎?真的,一點都不過分。可是你給他說四句偈,他沒懂,他也沒覺悟,還有這麼大的福報嗎?還有,也是真的,他雖然沒懂,沒有覺悟,「一曆耳根,永為道種」,他聽進去了,阿賴耶裏面結了種子,這是佛的種子。生生世世佛種子慢慢愈來愈多、愈來愈多,到最後他才能開悟,他才能明白。不是一個種子、兩個種子他就開悟,不是的。可是,他開悟那一天,生生世世以前種的那些種子都起作用,沒有那些,他開悟不了。開悟不是在今天,在來生,在後世,你要懂這個道理。所以幫助一切眾生種善根,這個功德大。


  我是有一年,早年,大概十幾年前,在香港講經,夏天看到香港年輕人穿襯衫、T恤在街上走,這個襯衫前後都印一些花,印一些圖案,還有人物。我看了之後就想到,假如我們這個衣服印上佛像,印上佛的名號,印上經的句子,這不是度了很多眾生?我這一提倡,真的就有人做,現在很流行,到處都有。當時有人告訴我,他說:法師,這衣服印著佛像,這有沒有罪過?罪過有,怎麼會沒有?衣服隨便拿去洗。可是,罪過是有的,你要曉得你出去走一趟,你度了多少人!每個人看到你的衣服佛像,所謂是一曆眼根,永為道種;看到你寫的這個阿彌陀佛,佛的名號印在他身上了,度多少人,你在街上走一圈,你就度多少人。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不會怪你,你是為了要度眾生,做如是的示現,好事情。所以這些年來,許多地方都做了,我們看到很歡喜。佛菩薩會不會怪罪人?不會的,佛菩薩會怪人的話,他就變成凡夫,他無我了,怎麼還會怪人?得罪,那是什麼?我們以不善的心來做,那就有罪過;我們以善心去做,那得福了,問題在你的用心。你是覺得自己穿出去很美,這種用心的時候這就有罪,你不能拿佛菩薩、不能拿經句開玩笑,拿這個來莊嚴,你錯了。我穿在身上,是讓許許多多的人種了善根,這善,這你修福了。吉凶禍福在一念之間,一念純淨純善,福種下去了;一念為自己,罪就種下去了,這要懂得。


  我們依照經典的教訓修法佈施,確確實實法佈施的利益大,為什麼?幫助眾生覺悟。在今天的社會,我這次在高雄治牙齒,早晨通常起來都到公園去散步,大概走一個小時。常常遇到有同修,年輕人,手上拿著傳單到處送人。有天我也問他要了一張,結果一看,是我們淨宗學會常常提醒自己的幾句偈子,不曉得他們印了在公園裏面到處發,這個好事情。你看早起在公園散步做運動,這一張小小的紙片寫的都是經句,提醒我們自己,很好!如果再要精緻一點,做成卡片式的,印得很精美,人家看到丟都捨不得丟,那就更好,他可以帶回家裏去,他也可以送給親戚朋友。所以要懂得修法佈施。


  現在是什麼時代也得搞清楚,現在確實是人類在這個地球上,能不能繼續再存下去的,叫危急存亡之秋,關鍵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大經大論來不及了,用什麼方法?要用救急的方法,淨宗法門。印光大師教給我們的,經典我們只學《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阿彌陀經》,他特別舉出來蕅益大師的《要解》,印祖對《要解》讚歎備至,他說即使諸佛如來出世給《彌陀經》做個批註也不能超過其上,這還得了!除這個之外,他重視因果教育,《感應篇》、《安士全書》。像這幾種,印光大師推薦的,我們把它印成一套,「現代淨宗同學必讀」,好!淨宗道場可以湊一筆資金合起來印。《文鈔》好,分量太大,裏面有一部小的,就是《菁華錄》,我今天帶了這一本,印光大師一生所講的重要東西全收在這裏面,好!現在人看到部頭太大,他就看不下去了,愈簡單愈好。


  還有,隨著科學技術發達,今天的人已經不喜歡看書了,他天天看電視,我們怎樣能把這個書變成電視。現在叫什麼?有聲書,書本一打開,這個文字在電視螢幕上,又念出聲音,這個他看起來舒服。他想看字,跟著字幕去看字;不想看字,閉著眼睛聽。總得想方法,適合於現代人的生活,做有聲書。這個成本更低了,光碟很便宜。這一本書,我相信一片光碟就夠了,因為我現在看到,有人送我一套《四庫全書》,光碟,好像總共只有幾十片,它有一個盒子裝的,我放在澳洲。像這一本,一個光碟就可以,一片就可以了。真正把這個念出來做一本書,做一個光碟來流通,功德無量!《無量壽經》、《彌陀經》都可以做成光碟,有聲書,適合於現代人,特別適合於現在年輕人。我們要想度他,要幫助他,因為這個文言文,他也念不成句子,他很難懂,有這麼一個方便,念出聲音來,他就喜歡了,正體字、簡體字統統都有,這不失是一個好方法、好主意。流通法寶就是真正幫助他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現代年輕人接觸到聖賢教誨的機會愈來愈少。前天,我有個朋友的小孩到這兒來看我,我讓他看幾片光碟,看完之後,他也很歡喜。我問他:以前看過沒有?沒有,沒看過。說實在的,你今天送書給他,他看不懂,沒有人帶著他念,他興趣提不起來,他的確很想看。如果有人帶著他念,他喜歡了,不要去查字典,省了這種麻煩,遍數聽多了,慢慢他聽懂了,他也記得了。所以我們今天看到這句,「救贖一切受苦眾生要令得樂」,用什麼方法才能做到?這個方法行。


  如果我們要幫助全世界,幫助這個國家民族,幫助這麼大的地區,東亞這個地區,那怎麼做?要做一個實驗點。我們這個世間確實有大富長者,他有這個財力,大富長者能做這個好事。怎麼做法?建公寓,我就從這個公寓做起。這公寓是什麼?我們講彌陀村。公寓賣,但是來買的人一定是學佛的,一定是念佛的,不是念佛的不賣給他。進來之後,你說這一棟公寓住幾十戶人家,全都是念佛的,進住之後,我們一起學《弟子規》,一起學《感應篇》,認真去做,這一棟大樓、一個社區就是一個道場,無量功德!這個大樓的頂層不賣,頂層做念佛堂,公共設施,家人想念佛,到頂樓念佛堂去念佛。最下面的一層我都想到,最下面的一層做餐廳,素食餐廳,可以經營,可以做買賣。第二層做圖書館,閱讀的,你看東西都到第二層。三層以上住家。有那麼一個大富長者頭腦要能想到,這樣一做就做出典型出來。你看這個大樓裏頭住眾,人跟人之間相親相愛,不是陌生人,一個大樓是一家人,學會了謙卑,學會了尊重,學會了關懷,學會了照顧,互助合作。這是什麼?這你一生做了一樁大事業。現在你看住大樓公寓的,隔壁鄰居,住了幾十年不知道姓什麼,從來沒講過話,陌生人,多可憐。從念佛同學,我們都是道友,念佛同修,一家人互相照顧,會真正做到就是夜不閉戶,你家裏出去不要鎖門,都是熟人,都會給你照顧,你說你多自在。所以我想,這個理念要在企業家裏面去勸導他們,他們如果覺悟了,他一樣賺錢,給全世界做為一個現代居住環境最好的榜樣。信仰基督教的,可以那邊一棟是基督教的,那邊一棟是天主教的,把宗教裏面的教學統統落實在生活上,做到了。如果真能夠推動,這有助於和諧社會。過去中國人講齊家治國,家齊國就治了,現在這一棟大樓,幾十戶進來這是一家人,這一家整齊,社會就安定,這住的都是好人,都做的好事,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社會就安定、就和平,不是不能做。


  這些年來,我勸企業家,讓企業的團體繼承中國傳統的家道、家規、家學、家業。現在人口集中在都市,住的是這樣的大樓公寓,我在香港也是住的大樓,一層四個單位,三十層,這一棟大樓一百二十家,住的人很複雜,還有許多外國人。我們如果是建大樓,業主,就專門選居住的住戶全是佛教徒,這個做法就好,容易做,信仰不相同不好搞。這都是我們現在怎麼樣想幫助現前這些苦難的同修們離苦得樂。如果在鄉村,那當然更好,為什麼?土地便宜。在澳洲我就想這樣做,買一塊大的土地,將來做為一個彌陀村,大家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顧,這個彌陀村裏面有佛堂、有講堂,朝這個方向去做。全世界,我們有共同的理想,希望大家在一起共修,土地,因為澳洲土地很便宜,我們可以免費供給,房子自己可以蓋。澳洲居住的環境,在現在這個地球上來說是很理想的環境,澳洲、紐西蘭都是非常好的環境,地大人少。我們在湯池做了三年,有這個經驗,慢慢的、自自然然的,十年、二十年,它就會形成一個小鎮,這個小鎮就是世界和平的示範小鎮。不是做不出來,真正做得出來。


  我們往下看這個經文,『盡未來際心無退屈』,這底下一句非常重要,『不于眾生希望毛髮報恩之心』,這句話很重要。菩薩全是付出的,決定沒有希望有回報的這個念頭,那就錯了。有回報就變成什麼?變成生意買賣,決定沒有回報。這個社區有聖賢的教育,有佛菩薩的教育,我們把它當作一個家來經營。家有家道,家道是倫理、是道德,也就是我們提倡儒釋道的三個根,居住在這個地區就必須要學習《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是基礎必修的課程,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要學習。聖賢的典籍,開課,我們請專家學者來教學,落實聖賢教誨。兒童我們要教,而且如果場地夠大,環境許可,我們還可以接受其他地方小朋友來就讀,我們這裏培養優秀人才。老人在這個地方養老,能得到很好的照顧,能享受到天倫之樂,因為這裏是個大家庭,小朋友也很多,個個都能夠受到聖賢教育。真是《無量壽經》上說的,惠以眾生最殊勝的利益,真實利益。


  現在的社會跟從前不一樣,從前社會是封閉的,交通不方便,沒有傳媒,它自然形成封閉。現在媒體發達,交通便捷,走向什麼?走向開放。開放,我們就要接受多元文化,我們才能跟全世界的大眾和睦相處,平等對待,目標要促進全世界的安定和平。所以我們做這個小社區,就是一個樣子,家的樣子。家家都能像這個樣子,每個小鎮都能像這個樣子,世界和平,衝突自然沒有了,人人都以愛心待人,人人都以誠懇待人,怎麼會害人?這是怎樣把這個社會帶到安定和平、繁榮興旺、喜樂,這是古聖先賢教化眾生的方向目標,也是各個宗教神聖教誨的終極目標。聖賢也好、神聖也好、佛菩薩也好,他們的教誨需要人去完成,如果我們接受聖賢教誨的這些人不能夠一心一德的認真做到,聖賢人的願望不能實現。必須我們得有一些人,人不要多,古人講「三人同心,其利斷金」,有個六、七個,十來個,就能把事業做成功。真正發心,有眼光、有抱負,捨己為人,在佛法講,為正法久住,為普度眾生,這佛菩薩事業。現在出現十個八個這樣的佛菩薩,眾生就有救了,這個世界就會綻露一線曙光,人類就有了希望。我們要存報恩之心,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業不求別人報答我,你做得才自在,做得才心安理得。


  這些年我住在澳洲,心裏常常在想著,澳洲的大環境很好,我們這些理想也曾經跟澳洲的各級領導人談過,大家都歡喜,大家都希望我們去做,還希望我們快點去做,我們也很受感動。關鍵是我們學院的同學,菩提心沒發出來,我們的三個根沒落實,雖然天天在講,天天在讀誦,沒落實。如果我們學院自己這些同學們,有二、三十個人,不少,古人說「三人同心,其利斷金」,三、四十個人同心,那還得了!佛在《遺教經》裏面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如果我們大家都向著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來做這樁好事,決定能做成功。只要有人帶頭,在這個世界上嚮往的人很多,你一號召,都來了。我們不要多,只建一個村,做出最好的榜樣,這才能成功,如果說做多了,我們的力量就分散了。最大的難處,人力,就是老師,表演的人,表演的人不多,只有三、四十個人,三、四十個人一分散,力量就薄了。所以必須做一個樣子,一生當中就是這一點,最好的示範。其他地方想做,協助他們做,讓他們到我們這兒來學,來多看、多學,然後再發展第二個點、第三個點,可以的。我們的人永遠守在這一點,才能保證成就,永遠在這裏做帶頭作用,鼓勵別人做。這是真正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一樁事情要做成就,做到圓滿,絕對不是一代,這個觀念我們要有,一定要培養底下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要懂得培養,這個事業才成為一個悠久的事業,世世代代相傳,它成為人間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的中心。接受這個教育,每個人都沒有自私自利,雖然我執沒破,但是都知道尊重別人,都知道為別人服務是應該的,都能夠做得到,全心全力為社會服務,為大眾服務,而不為自己。養成整體就是個人,個人就是整體,要養成這種概念,菩薩大慈大願以身為質就真正能落實。


  三惡道是什麼?三惡道是貪瞋癡,我們把貪瞋癡放下,三惡道就沒有了。大乘教裏面佛說得很好,貪婪是餓鬼道,愚癡是畜生道,瞋恚、嫉妒是地獄道,這些經教典籍天天在讀誦,天天在討論,天天在學習,有這麼一個好的氛圍,自自然然他斷了;縱然斷不了,他一定也減輕,煩惱輕,智慧就增長。所以這個小鎮、這個社區的人有智慧,不迷惑,以真誠待人處世。這個地區當然也經營商業,會做到貨真價實,不會有假的貨,不會欺騙顧客。旅遊的人、學習的人到這個地方,頭一個,他安心、他歡喜、他遠離恐怖,他到這個地區來,他就能得到喜樂。古聖先賢都這樣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是人造的,天堂也是人造的,地獄還是人造的,看你怎麼造法。只有普代眾生受苦德,他才能做得圓滿,如果沒有這一條就難了。為什麼?只要有一點自私自利的念頭,就把這個團體破壞了。所以首先我們能把自利放下,把利他提起來,起心動念決定沒有自利的念頭,都是為了利他;利他,利益社會、利益族群、利益國家、利益世界。這一點,就像一個細胞一樣,它是整個世界,這個地球上的一個亮點、一個榜樣、一個示範。這是我們今天學到此地,想到眾生無邊誓願度,如何能夠把儒釋道的三個根,把全世界各個不同宗教裏面的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都能在這個示範點裏面放光,在這個示範點裏面圓滿落實。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