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三周因果之內涵

分類:華嚴部
2012/09/30 08:12


  華嚴大經所詮的理論建構,系以昆盧遮那佛的法身為體,然後本此一真法界的體性,直接欲令眾生現見妙性而證法身。以文殊妙智為用,華嚴大經以此為用者,直接欲令眾生明瞭妙心的大用而證大智。由此依智斷習,則普賢妙行為因,華嚴大經以此為因者,直接欲令眾生翻轉塵勞而成就妙行。只要習盡智圓,便能達及彌勒一生補處為果,華嚴大經以此為果者,是直接欲令眾生離苦得樂而趣補處也。
  古德對本經分為三科來涵攝全經,三科中,各具五位法門,號三周因果」,二種常道」。三周因果謂:一、所信因果周從世主妙嚴品到毗盧遮那品,共六品。二、差別因果周從如來名號品到如來出現品,共卅二品。三、證人因果周入法界品。法界品是以善財童子南游參究五十王位大善知識,乃圓彰重蘸五位因果,可稱為去言依行圓彰法界分。二種常道:一、離世間品,同塵不染,利生常道。二法界品,志修絕證,佛果常道。
  一、初周因果所信因果周
  佛自分五位因果勸修等者,初會菩提場說六品法,茲分述於下:
  (1)世主妙嚴品——惟普賢行能證入,故依普賢菩薩發起也。初集法會,各伸偈贊,顯如來因地所修五位法門、。次陳法會雲集,有四十一眾,表佛自身五位因果,為進修的宗本。
  五位法門:1、普賢等十菩薩為一眾,表十信位。2、海月光等十菩薩、執金剛神主藥神十眾表十住法。3、主稼神主晝神十眾,表十行法。4、阿修羅日天子十眾,表十回向。5、三十三天大自在天十眾,表十地法。此眾既集,各能說法,贊明如來所修五位法行,自後所修之法,皆本於此,故為進修本宗。
  (2)如來現相品——說法儀式
  華嚴經正宗分起,卅七問:初問十八種佛法;次問十九種菩薩海。皆是諸佛智行境界德用,以發起此經一切法門·經雲:「爾時諾菩薩及一切世間主作是思惟:「雲何是智海?」於是如來放光現相以答所問。」
  這品經對於四門眾齒間放十種光,普照十方以佛神力,其光能說偈頌,召集世界海菩薩眾俱來聽法,其菩薩眾一 一毛孔現種種光明,一一光中現刹塵菩薩,徧事刹窿諸佛,徧度利塵眾生,此現華嚴法界體性智悲目在無礙無盡之相也。如來複放眉間毫相,毫相中現菩薩眾,各說偈贊,以顯如來無邊境界神通之力……此現利海無障礙法,是現智境之相。如來為斷彼疑,於齒間放十種光,諸菩薩蒙佛光明,俱來諸佛所。
  普賢三昧品——非證不說
  這品經說明現行境,是總答前面的問題。普賢,德無不徧,表示成佛行門;三昧,是正信、正念、正定也,即由佛神力加被普賢,使其入於加來藏身三味正定的現行境界。經上說:「爾時普賢承佛神力,人一切毗盧藏身三昧……成就一切佛功德海,時十方法界,一 一塵中,有利塵佛,一 一佛前,各有普賢入是三味,以至令諸菩薩,各得塵數三昧行門,是現行境,總答前問,故曰普賢三昧品。
  以上解答智境、行境界,目後一藏法門,一切因果,無非智行所攝,故先以二門總答,所謂諾佛境界,乃至菩薩發趣等法,總備於此矣
  法性的萬德,故對九會之經,品品都具有無量義,如來刹塵心數的因地行願,及恒河沙數修行的果泣。故澄觀大師說:「大哉真界萬法資始,包空有而絕相,人言象而無跡,妙有得之而不有,真空得之而不空,生滅得之而真常,緣起得之而交映。」明代蓮池大師也說:「華嚴具無量門,諸大乘經猶華嚴無量法門中之一門,華嚴天王也。諸大乘經侯封,諸小乘經侯封之附庸也。」
  (4)世界成就品——通明凡聖
  別答世界海、眾生海之間,意明眾生譎佛世界,形相萬殊,苦樂淨穢,轉變差別,各隨目行業力所感成就。經雲:「諸世界海有微塵數轉變差別,所謂染汙眾生住,則成染汙轉變,發菩提心眾生住,則成清淨轉變,乃至菩薩所集,則成大莊嚴轉變,諸佛涅槃,則成莊嚴滅轉變,所以言此者,欲令眾生知染淨境,苦樂等相,皆從業生,遂生正心,修出要道,以入佛智慧海,入佛華藏海《」
  (5)華藏世界品——明顯本師
  別答佛海波羅密海之間。此品說毗盧無盡法界妙莊嚴境,由依法身智體,普賢願行,修五位十波羅密之所感報,是謂佛海波羅密。經雲:「此華嚴莊嚴世界海,在十重風輪上,香水海藥香幢大蓮華內,有無數香水海,塵數世界周匝」;而裏以金剛大輪圍山,計一百一十一世界種,各有所表。
  十重風輪,持香水海,出大蓮華,利窿相依者,表大願風輪。持大智海,出生無邊妙行之華,嚴持身刹為佛淨土也。中心一世界種,表佛;位總一攝一切偏一切,為萬法之本。次十者,表五位一因一果。叉次百者,表五位因果,各具十度,其內十一世界種各二十種,表五位升進乃佛位,各具十因十果。一一世界,有微塵數佛,皆昆盧如來往昔親事,經於一界,舉一佛,各表當位升進之果也,其百世界種,極外一世界種,各有四重,各有四佛,表四攝法,意明十度萬行,以利行愛語同事四攝為外防也,其也界網,各具一切勝妙莊嚴,皆佛智行徧周,攝化所感。其間亦有雜染世界者,表佛慈攝化不舍於此,故經雲:「雜染及清淨,斯由業力起。
  (6)毗盧遮那品——往昔修因
  說明古先毗盧遮那如來,亦居於華嚴世界,說法利生,其法門與今不異,然佛號不同,蓋隨機有異,非佛異也。前五品舉今昆盧遮那成道,因果利生之事,此品則引古證今,以明三世道同,因果不別,使後進者,同證此果。
  二、第二周因果——差別因果周
  第二會至第八會為進修者五位因果等者,此正樂學者五位進趣之行,初依信心發明正智,破照無明。次依五位,鏈治惑習,研極正果,是謂設法治習修證分,有卅二品:1、十信位:六品;2、十住位:六品;3、十行位:四品;4、十向位:三品;5、十地位:一品;6、十一位:一品;7、佛果位:十一品。
  十信法門,即第二會普光殿說六品:「佛名號品……
  (一)佛名號品——身業周循
  示佛名跡,隨法應機,等眾生心,各各不同。示種種身、種種名號品,此因第二會,他方來集菩薩發四十問。初三行經,清涼大師分為十問:一、佛刹、二、佛住、三、佛刹莊嚴、四、佛法性、五、佛刹清涼、六、佛所說法、七、佛刹體性、八、佛威德、九、佛刹成就、十、佛大菩提。此十問為五對,上句問依報,即「一、三、五、七、九、句是;下句問正報,即二、四、六、八、十、句是。次問十住、十行、至如來最勝,及如來光明,兼十信,成為三十問,總計四十問。
  初問佛刹、佛莊中,問如來境界及應化神力,故說此品答之,亦兼答前佛名號海之間。此答佛刹佛住者,廣明如來身隨利現,名應物彰,令信入者知目心佛本周法界,一切處無非佛利,無非佛住,名皆佛名,禮皆佛體,則華嚴妙觀念念現前。此間為明因行所依之法,果所成法,不涉言詮,故如來現相以總答,已下諾品,皆次第別答。
  四聖諦品——語業該周
  開示佛說法:稱性應機,各各不同。佛所說法,皆以四諦為體,諸經皆以四諦十二因緣為宗。
  光明覺品——意業該周
  佛於初會放眉間果光,照十方已,從足下人,至此又放足下光,光照大千,漸次增廣,遍照法界,令發信者,覺佛智境增廣大無盡,反觀目己法身智行,亦悉同等,因進入五位,開智慧眼,成果地覺。
  菩薩問明品——智明生信
  文殊菩薩與九位為首之菩薩互相問答,明顯萬法,以示十信之解。一、覺首菩薩明緣起甚深;二、財首菩薩明教化甚深;三、寶首菩薩明業果;四、德首菩薩明說法;五、目首菩薩明福田;六、勤首菩薩明正教;七、法首菩薩明正行;八、智首菩薩明助道;九、賢首菩薩明一道甚深。十、問後,盡法界眾生界,一切差別之法,以佛神力,悉皆明現。
  (五)淨行品——觸事淨願
  廣發大願,為十信之行,意以眾生無明貪愛,染諸塵勞,既發淨信,須依大願,淨治塵勞,要郵塵勞以成淨行。
  (六)賢首品——信心成就
  明依十信法門,發心修道,功德難量,與佛同等,開示十信之證也。賢首菩薩備陳發心修功德,其目在無礙,同昆盧、文殊、普賢,果行德用,示於十信六品法,目此頓入十住。
  賢首者,創從凡夫,首入佛住,鄰極亞聖,是謂賢首。目光明覺品至此,答菩薩發趣海之間,蓋五位進趣,自十信發也。
  十住法門,即第三會須彌頂忉利天說,計六品,是答菩薩智海:一、升須彌山品、二、須彌頂偈贊品、三、十住品、四、梵行品、五、發心功德品、六、明法品。由信證人,生如來家,依無住智,永不退還,名住。
  (一)升須彌山品——不起而升
  於須彌山妙高際天說十位者,表從信升進,入廣大際。此品明信終升進及敍帝釋置座迎佛之事。經中雲佛不離一切菩提樹下,而升須彌向帝釋,帝釋置座,請佛安座,此乃淨法界身,徧一切處,隨緣應現。論雲偈中十佛,前三是今卻佛,後七是前助佛,明創入十住,古今會同,佛法不異。
  (二)須彌偈贊品——說諸法空
  法慧等十菩薩贊顯當位之法,勸示升進,蓋十住以智為體,以慧為用,乃可升進,故依法慧菩薩贊,菩薩眾各於十月佛所淨修梵行,表十住法,依智起慧為因,複成智月之果,得是果法,則無明頓徹。佛表果,菩薩表因,亦如十信因果同彰。十華世界,即所修法門,要即因華開敷智果。
  (三)十住品——直心正念真如法
  說十住名義,示當位所行之行:
  十住之文,一住各成就十法。開示當位之行,又各勸畢十法,示位住增勝。
  (四)梵行品——無相修因(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
  明十住中,觀察三業及佛法僧戒皆非梵行,則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於梵行無所名,心無障礙,方便自在。又舉如來十種智力,令當位修習,為成就慧身之法。
  (五)初發心功德品——校量顯勝
  明修十住法,功德不可稱量,十喻為其發心,功齊果海,無限齊故。
  (六)明法品——照了真俗。
  乃精進慧菩薩問法慧菩薩當位升進之行,令轉而更明白,為十行之因。
  十行法門,即第四會在夜摩天說四品,為答菩薩行海:一、升夜摩天品、二、夜摩偈贊品、三、十行品、四、無盡藏品。既依普智發信,住佛所住,遂能繁興萬行,目利利人,故說十行。
  (一)升夜摩天品——不動而徧
  於此說十行,表行依法空,無所滯著,而善應時宜。此品明從十住升進,及敍夜摩天王化座迎佛之事,並說十偈贊,稱十如來曾入此殿,願令所入十行理智與古不異。須夜摩,此雲善時分,為空居天,無日月而常,以運花開合分晝夜,故曰善時分。
  (二)夜摩偈贊品——唯心所現
  即功德林等十菩薩贊顯當位之法,勸示升進,以積行在躬,其德廣蔭,故以功德林菩薩贊顯。
  將說十行法時,十林菩薩各從十慧世界來集,表此位從慧起行,覆蔭攝化故。
  菩薩眾以林為名,表妙行廣蔭也,此位已得如來智慧之眼。佛以眼為名,表智眼利生,此因十行所行,因行示法,欲行人法之也。
  (三)十行品——深入樂修行正說十行名義,示當位所行之行
  (四)無盡藏品——稱性修行
  說信、戒、慚、愧、聞、施、慧、念、持、辯十種藏,前七名七聖財,以信、戒守護,後一積而能散,又前九蘊積,後一出生,一一行量,體含法界,德用不窮,故名為藏,以此成前十行法,使行行無盡,成十向法,使升進無窮。
  十回向法門:即第五會兜率天說,有三品,是答菩薩誓願海:一、升兜率天品;二、兜率偈贊品;三、十回向品。
  前十住、十行,出俗心多,大悲行少,至此以十住所得諸佛之智,十行,所行出世之行,濟以悲願,處俗利生,回真向俗,回智向悲,使真俗圓融,智悲不二,而回向菩提寔際。總通五位,利彼一切,智斷恩德,由此具足,法、報、化身,由此成就。
  (一)升兜率天品——一徧一切
  此天不離俗界,而於俗境無所染著,於此天說十回向,表回真向俗,回智向悲,雖涉塵勞,無所染著,常處中道,無所偏滯。
  此品明十行升進,乃敍兜率天王敷座迎佛之事。十住法座有百千層彼,十行有百萬,十向有百萬億,皆表升進,位位增勝。
  (二)兜率偈贊品——諾法無目性,即見般若體。
  金剛幢等十菩薩贊顯當位之法,勸示升進,表此位智悲利生,破惑摧邪,而目無傾動。
  (三)十回向品——悲心救護苦眾生
  此品正說十向名義,示當位所行之行。
  1、救生離相者大悲廣濟,大智無著。
  2、不壞回向者於三寶等,得不壞信。
  3、等一刃佛者學三世佛所修回向。
  4、至一切處者悲願事行,稱周法界。
  5、無盡功德藏者——緣無盡境,成無盡功,得熙盡果。
  6、隨順堅固者善行常隨堅固平等法性,則一切善
  根悉堅固。
  7、等順眾生者以平等心,隨物饒益。
  8、真加相者體真行慈,無有作相。
  9、無著無縛解脫者不於見著,不為相縛,作用自
  在。
  10、法界無量者稱性起用,超過諸量。
  此回向法,以大願力,融會智悲生死涅槃,成一法界真目在法,作後二位果德之基,融前三位成十地行。
  十地法門:即第六會他化天說一品。經雲:趣入菩薩諸地行,一切佛法所從生。他化天乃欲界之頂,依此說十地,表十地之行,依眾生應化無目化。
  此地(十地品)以普光明智為體,所謂如來普光明地,前四位因蘊積之功末全,不得名地,此地則功行已全,即前四位融為一法,故名諸佛智地。目此至十一地,更無別法。金剛藏說十地名而不能其義,示諸佛智地不輕授,經解脫月與眾菩薩三請後說,故名請法主伴,此眾前三十七位同名藏,獨後一位名解脫月,表此位依金剛智藏積前法加以三十七道品,助令充富廣大具足名藏,至獲滿果,名解脫月。
  經中雲菩薩住地已,以大願力,得見多佛,此乃功依地滿,能於佛境互參徧徹,故得見如是多佛,承事供養。
  論雲:一切佛國體性,即無作法性身也。菩提樹即法性中覺體,智通王即法性中妙智,人人本具,塵刹同名等者,剛藏菩薩說十地已,十方各十佛刹塵菩薩同名金剛藏,從金剛幢所來為作證,表此地行法,十方同道皆智地果,摧伏一切,而自體無動也。
  十一地:即第七會三禪天說,一品·十一地者,即等覺位也,超出十地,名十一地。依此說十一地者,表進修功成,回超諾苦,常享法樂。
  佛果行:即第八會普光殿說,有十一品,前六品:一、十定品、二、十通品、三、十忍品、四、阿僧只品、五、如來壽量品、六、菩薩住處品,是明等覺因圓。後五品:七、不思議法品、八、十身相海品、九、隨好功德品、十、普賢品、十一、如來出視品,是明妙覺果滿。
  十信因行與此果行,皆依善光股說者,示修華嚴行,初依普光本智起信,而曆位升進,至行周果滿,皆未離於本智也,此則因果不移,本始不二,三世一念,初後遷,乃與不動智佛相應,而證不滅不生法界極果,富華嚴大旨也。目十定至壽量、不思議、普賢行等十一品,答佛壽量海。佛變化海,佛解脫海。
  (一)十定品——示生佛與共有根本智體,為寂用之源,唯
  果佛能盡其妙,德用無涯,寄圓顯十。
  十定者,古今諸佛寂用自在徧周之大體。佛將說十定,先於善光殿入刹那際三昧,明此定禮,全在普光智體。佛目說十定名,令普賢說十定用,明佛為根本智體,普賢為差別智用。二者相資,乃能寂用自在。此眾有一百位,前三十位同名為慧,三十表三解脫,後七十各異名,七十表七覺行。謂此位菩薩依三解脫慧行七覺行,覺利群生,其慧則同,其行則異。經雲:「摩尼珠玉,能隨所求,與物同色,而不失目珠之德。」
  (二)十通品——示從定起用,此皆以無障礙大智為體。
  十遖:1、他心通、2、天眼通、3、宿命通、4、知未來通、5、天耳通、6、往一切利通、7、善別言詞迪、8、無數色身通、9、達一切法通、10、入一切滅盡三昧——定中漏盡。
  (三)十忍品——示方便攝化,隨行法忍,果行至此滿矣。
  十地以前以忍成通,十一地後,以通成忍,前即隨位進修之伏忍,此即隨行利生之法忍。法忍者,經雲:菩薩有如響忍,如影忍,如化如空等十忍,謂以通事利生,寔非同異。(此前後數品,無菩薩號,乃取經意補之)。
  (四)阿僧伽品——明徧一切數,舉不可數不可說法。
  此品乃隨好功德品,皆明佛果所迷二愚之法。此品因心王菩薩請問發起,目此至如來出現品,明佛果三業二智廣大目在,此則以通成忍,致心業廣大目在如王,故依心王菩薩發起。
  (五)壽量品——
  明佛地寔投,稱性之壽,窮利海無盡時分,而出數域之,表根本智無生滅,此由心業廣大自在,以致命業廣大目在。
  (六)菩薩住處品——
  示無方攝化,不舍世間,此由命業廣大目在,以致行業廣大自在,命業行業,皆本於心,故皆心王菩薩所說。攝化無方,計舉二十二處,唯九處有菩薩名,仍依一間浮提略示。
  (七)佛不思議品——
  明佛果法智德,深廣超越,非識情思議所及。
  (八)十身相海品——
  明大智攝化所感。正報有十種身:l、菩提身、2、願身、3、化身、4、力持身、5、相好身、6、威勢身、7、意生身、8、福德身、9、智身、10、法身。複有十華藏世界海微塵數相藏嚴(即法身),故名十身相海。常稱三十二相,即化身。觀無量壽佛經,稱八萬四千相,即報身。此示心佛二智不思議報,故曰不思議智清淨果佛。
  (九)隨好光明品——明隨窿數相,有塵數好。
  以隨行智,破諸障惱,成此光明,自嚴其身,兼以嚴物。此明行報,成隨相好。
  八、九二品,總彰三業二智之報。此品告寶手菩薩而說,表法身性光,隨行接引。
  (十)普賢行品——明佛行海,融前智門,廣施利行。
  此品廣陳普賢行法,融前果智,為人塵刹物,諸佛同行如來果行,至此極矣。十方利塵菩薩同名普賢,各從諸佛所來詣此土作證,表佛普賢行之體用,以處道謙柔為普勝,摧伏目他為普幢,理智悲願具足隨緣為自在,升進位極,冥造此道為來詣此土,如是作證,表佛,普賢行徧一切處,十方同道,無二無盡。
  (十一)如來出現品——
  如來性起妙德菩薩,即信首文殊異號。於此請向如來出現之法,示從十信依智進修,至此世出世間智悲行滿,則本智如來,從自性起,妙德園具,故以如來性起妙德菩薩,請問如來出現之法,此與前品,融會三業二智之成功,廣大自在也。
  第九會:離世間品——明果後利生之常道,而通為說法治習修證分也。
  三、第三周證入因果周
  第十會,入法界一品。
  此品之文,目因推廣則示善財百城,自果反約,則示彌勒樓閣,而五位行門,法界理事,目擊而盡,是謂圓彰法界,依此證人,故名入法界品,即最後逝多林給孤獨園所說。
  此林園,即西域人間,於此說法界品者,示不離人間即佛法界也。
  結論
  華嚴經在宗教上的精神頂點上,把入的精神提升到頂點,不僅是智慧,一切智慧與宇宙般若菩提合一,各種世界從下層點化到最上層,再安排一個主腦——昆盧遮那佛。佛在莖口提樹下,成等覺正覺的境界的顯現,昆盧遮那佛代表宇宙最高的智慧菩提,故華嚴信仰的物件是昆盧遮那佛,是光明本身最高的真理,最圓滿的結果,最高的價值論,宇宙論顯在我們面前——第一分「舉果勸修起信分」。用大般若經說,是把法滿光明的狀態顯出來。
  第二分:智慧菩薩的代表:「文殊」——文殊師利法王子,他是從真理中修養出來,文殊的精神亦代表人類智識的最高知識價值水準,代表最高的智慧,故第二會以文殊為主腦,以堅定的信仰為因,再產生行動的計畫,根據這行動計畫,再加上成熟的智慧,而就一切智,根據菩薩最高的道德知識成就,根據法身佛、化身佛、報牙佛所表現的智慧海,文殊把人世間的一切智,化為道德的最高價值,把智慧結合菩提,不僅成就最高的道德智慧,人格完美的價值。
  華嚴之最高智慧——根本智、根本不動智,代表佛最高之真理智慧,成為信仰的目標,而成為生命的計畫,在種種生命中,高級的生命中的精神主體謂大菩薩。最高生命的完成過程,經過分別智,從境界的不同層次有透徹的觀照,整個宇宙之差別世界,差別境界,都能適應種種生命形式,智慧從下至上,來完成它的生命,各色各樣的世界不籠統而又能歸納統一,把佛的智慧彌漫一刃差別世界,便能適應一切生命境界、物質境界乃至精神境界。面臨一切差別世界,得以目在無礙——修因契果生解分。
  各式各樣的差別世界皆能適應的特殊本領,產生第三分——托法進修成行分。
  根據普徧圓滿的智識,從理想到行動,根據佛的菩提及文殊的智慧而產生高貴的行動,而在生命上產生無窮的救生計畫——普賢行。
  普賢從他偉大的行動中,把人類生命從各方面提升到最高的境界。普賢再從不同的問題深入成就人類最高的理想,契合佛的正覺、等覺、妙覺、與佛平等——把法進修成行分。
  從最高的信仰、最高的智慧,成就最高的生命計畫去富施,提升到目在目由的精神領域,發而為最高尚的行動。昆盧、文殊、普賢的合一平等。
  第四分:依人證入成德分——從最高的信仰、智慧到具體人物的實賤人法界品(不可思議品)(理論的瞭解,信仰與行動計畫的合一 ,故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提出具體的信仰、理論、智慧而把俱體的性命經過多少痛苦麗成就。這一品就是後來的普賢行願品(四十華嚴)。
  真正的宗教價值,根據最高的智慧、精神,把人從現實生命提升到理想的生命,從卑陋的行動提到高尚的行動,再以大慈大悲把一切生活在世界的人都納到平等的精神領域,在平等的精神領域,把各差別的心靈都化做廣大的心靈,所謂菩提心是大心,把大心培養出來之後,心靈在整個世界中有如太陽光把一切黑暗都照汲了。在真正的光明中,每一存在雖是個體,但這個體把全盤的卑陋,從他;的內心生命裏最深刻的裏面把一切缺漏都揭發出來,在精神的光天化日之下,入我平等,人與物平等,物物平等,人人平等,人佛平等。那麼在入法界品叫不思議境界,從寔際的精神的修養中,把一切界線郡消除了,到達圓滿無礙的境界。在華嚴經中最後佛與眾生的差別都消除,都是在同樣平等的精神領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