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教簡介=觀音寶鬘集--9
上面的這位法師,代表你們供花。那時候你們要觀想你們都在供花。然後你們跟著我念一遍。你們現在所得到的這個密乘的名字是蓮花金剛,這個名字不好聽嗎?(編按:洛桑嘉措見信眾沒有特別反應,幽默的詢問大家,而後,獲得如雷的掌聲。)這代表方便和智慧。然後你們觀想觀音胸部有吽字,頂上有讓字,每一個眼球都有嗡字。胸部的吽字發光,射到讓字,從頂部讓字發光,完全無餘的消除雙眼嗡字的垢物,然後把你的眉巾拿下,之後就不需要眉巾了,你們把它拿下來,可以放在口袋裏。
你們要觀想壇城裏面的主要本尊,還有他的眷屬,你們都親眼看到了。灌頂有兩種灌頂,一個是水灌頂,一種是冕灌頂。之後你們祈請﹑觀想:希望我可以得到甘露灌頂。然後你們觀想本尊胸部的唅字,放光,然後召集引請、所有十方諸佛菩薩及其眷屬。你們觀想你們受到這些本尊的甘露灌頂,這些灌頂滲透到你們的身體裏面,剩下的水跑出來,變成五方佛,來莊嚴你的頂部。觀想一切灌頂的本尊。觀想你們已經有可以證得法身的能力。然後你們要觀想﹑要祈請:為了要得到可以證得色身的能力,所以你們要受冕灌頂。
然後,你們要如同之前所觀想的,觀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到壇城裏面,還有一些灌頂的本尊,現在拿著冕,穿戴在你們的頭上。在這時候,你們觀想已經得到可以證得色身的一切能力。然後你們觀想剩下的水變成五方佛,來莊嚴你的頂部。這之後是口傳咒語。就是要觀想:給我密咒的加持。
現在我要傳給你們六字大明咒的口傳。你們已經把自己觀想成觀世音菩薩,同樣我也已經把我自己觀想成觀世音菩薩,然後你們觀想從我的心中有六字大明咒,它的這個線是一道光,然後慢慢、慢慢的到你們心中,使你們得到加持,嗡嘛咪叭呢吽。然後金剛阿闍黎要給你們說法的開許。就是給你們一個責任,就是要你們去轉法輪。之後是七珍寶、浩瀚八吉祥物的灌頂。
以上就是大悲觀世音菩薩的灌頂。因為電視實況轉播,還有時間的限制,所以我在很短的時間內,為你們灌頂大悲觀世音菩薩。雖是如此,但是最主要的意義都在內。我們平常最主要就是要去修持菩提心和空正見,以此做為根本,然後我們要念咒,還有我們可以去修本尊。
我希望你們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好的修行者。你們學不學法我不管,但是你們如果要學法,就是要好好的學法,就是要去行持。在這幾天之內,能為你們說法,我也很高興。雖然我自己不懂什麼,但是我是以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你們。你們只要好好的學習,好好的修行,我勸勉你們修行的意義就達成了。不管什麼時候積了善的功德,我們都要回向。就如同早上所講的,就是要為了成佛,為了利益有情。
然後,我們要念供養文,就是曼達拉文。之後我們再念誦早上所誦的回向文。現在你們跟我念:
須彌四洲日月頂莊嚴
妙香遍塗散花之大地
淨如佛土我樂敬供養
願諸有情共用此淨土
現在再念誦早上所誦的回向偈。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瞭,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傳菩薩戒及觀世音菩薩灌頂前行
洛桑嘉措 四月六日 上午傳授菩薩戒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灌頂,會場有一萬四千多人,但是現場秩序井然。洛桑嘉措在傳戒前說:「學佛不為了今生的享受,例如求長壽、消災等都不是在修法。《心經》是大乘法的精要,如果是為了個人的名利而說,實際上並未相應,所以若我講經說法只是為了我個人利益,就與小乘無異。修學大乘佛法必須依菩提心,是為了成就圓滿佛果,雖然菩提心是為了利他,但是自己也在其中獲得利益。」所以,我們要希求菩提心,進而持守菩薩戒。
傳授菩薩戒
一、問遮難(問求戒者的條件是否具足)
問答(上師問,信眾答)「」內表藏文 ()內表中譯
1.是否希望使一切有情斷除所知障?答:「得瑞拉」(願意)
2.是否希望使一切有情斷除煩惱障?答:「得瑞拉」(願意)
3.是否希望幫助三惡道眾生解脫痛苦?答:「得瑞拉」(願意)
4.是否希望一切有情皆得究竟的無住涅槃?答:「得瑞拉」(願意)
5.是否希望如同追隨世尊之龍樹師徒,他們為正法久住而精進修持,你們也追隨他們足跡,為正法久住而精進修持?答:「得瑞拉」(願意)
6.是否因與他人比較的意樂而持守菩薩戒?答:「嘛印那」(否)
7.是否因他人的施壓力而接受菩薩戒?答:「嘛印那」(否)
8.你們有否聽有關解釋菩薩行之經典(例如華嚴經、菩薩地論)?答:「推而拉」(我聽過,我想聽;如果沒有聽聞,發起我想聽聞的意樂也是可以的)
9.聽聞這些經論,瞭解經論的內容嗎?答:「些拉」(瞭解)
10.光聽聞是不夠的,還要瞭解其內涵,使內心生起覺受,你們對經論內容相信嗎?
11.光是相信是不夠的,還必須努力遵守,你們願意信守遵行嗎?答:「素瑞拉」(願意)
二、淨罪集資:
觀想:
一、觀想資糧糧田生起信心:先觀想導師釋迦牟尼佛在上空之中,此外尚有文殊菩薩等在四周及無著、龍樹等大師,漢藏兩系諸菩薩大師等圍繞,應對其生起信心。
二、觀想一切如母有情生起悲心:圍繞在我們四周的是一切有情,對其生起悲心。
念誦七支供養
所有十方一切世界中 三世一切佛陀人獅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等三
一切至誠禮敬盡無餘 普賢行願威德大神力 普現十方一切如來前
一身複現無量刹塵身 一一遍禮無量刹塵佛 於一塵中塵數佛世尊
各處菩薩所集眾會中 無有窮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悉皆遍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之大海 普出無盡無上妙言詞 盡于未來一切之劫數
讚歎佛陀甚深功德海 以諸最極殊勝妙花鬘 伎樂塗香及大寶傘蓋
如是最極勝妙莊嚴具 我以供養一切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諸妙香
末香燒香與莊嚴燈燭 一一皆如須彌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世尊
我以廣大殊勝定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如來 悉以普賢行願威德力
普遍供養十方諸如來 我從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劫來貪嗔癡
從身語意三業之所生 一切惡業我今皆懺悔 十方一切無量諸眾生
二乘有學及無學聖者 所有如來與菩薩眾等 所有功德皆至心隨喜
十方所有世界之名燈 最初成就無上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至誠勸請
轉於無上殊勝妙法輪 諸佛若欲示現涅槃相 我悉至心恭敬而勸請
唯願久住刹塵無量劫 利樂一切有情諸眾生 所以禮贊供養佛如來
請佛久住世間轉法輪 隨喜懺悔等諸妙善根 回向一切眾生及佛道
三、正受菩薩戒
以日常法師為受戒代表,他問兩個問題:
一、你們是否願為菩薩,願不願意生起大乘種性?
二、對菩提心是否有堅固的信心,也許覺得困難,但是若對菩提心產生極大的希求心也可以?
答:「瑞唆」(善受)
接下來,他開示:你們是否願意持守一切淨戒,修一切善法,度一切有情,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皆以此成佛。(此文念三次,在第三次時觀想得到清淨戒體。)他提及,有人擔心做不到,這種人可以發願做個好人,不可以傷害別人,雖然得不到戒體,但是可以得到加持。
四月六日上午十點三十二分,新戒子得菩薩戒體。
四、禮敬十方諸佛及供花 (由上師阿闍黎代表)
上師阿闍黎相安住于十方的諸佛菩薩禮拜而做祈請鑒知,我上師阿闍黎對於安住于十方的諸佛菩薩(東、南、西、北四方,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維,四維含攝在四方裏頭,所以四方變成八方,再加上、下二方,一共是十方﹔上方是以東方做代表,下方是以西方做代表),先行三次禮拜,每一方都做三次禮拜,然後供花、獻花,做祈請。
這個祈請鑒知,主要的內涵是祈請安住于十方的諸佛菩薩能夠對現前的新佛子、新菩薩能夠產生歡喜心,並且進而護念護持護守他們的菩薩戒,讓他們能夠如理清淨的持守。
五、集資淨障 《普賢行願》七支供養 (大眾隨法本齊聲念誦)
六、大悲觀音菩薩讚頌 (灌頂前行) (大眾隨維那唱誦一次)
觀音至尊妙難酬 百千萬劫化閻浮 千處祈求千處應 苦海常做度人舟
七、稟白十方諸佛菩薩
稟報諸佛菩薩希求菩提心的「洛桑嘉措」傳授菩薩戒,在場有人得菩薩戒體。
今日由於此殊勝之因緣,在南瞻部州,以道海長老及日常法師為傳戒弟子代表,諸佛菩薩十分歡喜,大地亦會震動,十方諸佛會以此因緣而以智慧加持各位,諸佛認為其家誕生新兒,而菩薩們亦會認為其家多了一些兄弟,故他們相當歡喜,會再次為我們加持。而我們亦應思惟好不容易得到暇滿,聽聞菩提心教授,今以此因緣得戒體,故願利益一切有情,今世會過的更有意義。如此思惟,讓自心生起歡喜心,而未來亦應守菩薩學處,成就菩薩種性,不能傷害任何一人,須以智慧、悲心以及堅強的意志力度過人生,並要注意不能對外無意義的說出我得戒體的因緣,也不可說出我是菩薩。
八、供曼達拉的短偈
須彌四周日月所莊嚴 妙香遍塗散花之大地
淨如佛土我樂淨供養 願諸有情共用此淨土
意當嘛 咕嚕惹那 曼遮那岡 尼雅達雅麥
九、觀想
進入壇城的意樂:不是為了今生、後世安樂,或自己的究竟解脫,而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成就菩提心及空正見,且觀想本尊如實教誡。
弟子應好好想:「我」到底在哪里?「我」是找不到的,我是沒有自性的,要將自己觀想成觀世音。請求上師授予皈依及菩薩戒,讓弟子順利進入壇城。
觀想上師為我們開示,學密時不能放棄菩提心、空正見,必須觀修福德與智慧。
加持(藏文翻譯的意譯:善良、解惡,改變﹔原有隨煩惱不淨的身口意變成清淨,這就是加持)
觀想自己是觀世音,胸部有吽字,頭部有阿字,頂部有嗡字,當他做手勢時,須觀想此甘露水洗滌清淨三門罪障,獲得加持。
凡夫時,會因花鬘等五欲而產生貪著,但現在因菩提心的緣故,將花鬘轉變成隨順利他的因緣。將花蔓等五欲供養給三寶,之後不會見到這些而產生貪嗔癡。
十、丟尺木
由日常法師代表,大眾跟隨念咒語-尺布的頭朝向上師,代表可以得到最殊勝的成就。
十一、施甘露水,發吉祥草和紅色護身線
觀想三門罪障已得淨除。
發吉祥草及說明觀察夢境(短的吉祥草放枕頭下,長的放墊下,以思惟菩提心及空正見而眠)
護身線(金剛結)為得守護,綁於手臂、脖子或口袋中,不使其掉落。
上師的教誡:今世我們獲得暇滿人身,已聽聞大乘殊勝佛法,應要好好修行,
十二、供養曼達(同上)
答客問
問: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答:以戒律而言,佛未完全禁止吃肉,泰國、斯里蘭卡亦有肉食。比丘意譯為「乞士」,比丘的生活是乞討托缽,別人給他什麼就吃什麼,比丘戒律是不能煮食,要經由托缽而食。在菩薩經藏裏面有些不完全禁止葷食,有些則禁止。《楞伽經》是完全禁止肉食,大乘行者因悲心而吃素。金剛乘下三部是完全禁止肉食的,無上瑜伽部有五種肉、五種甘露,但規定非常嚴格,有高深的證量才可以吃,否則有害。漢地僧眾是吃素的,非常隨喜。
問:員警取締別人是職責,但被批評是無慈悲心,該如何培養慈悲心,消除內心疑慮?
答:若意樂是清淨正確的,想要利他,縱使外在行為是粗魯的,也是善行。若意樂是欺誑的,外在行為溫柔也不是善法。員警在執勤時,糾正與法律相違的行為,目的是保護民眾,在無形當中,也是防護他們不造惡業苦因,這是應該的,以清淨利他意樂去做。
問:是否找不到假義即可證明無自性,或定須由緣起來證明?
答:龍樹菩薩于《寶鬘論》中去尋找人的假義時說:士夫非地水火風,非意識亦非虛空,尋找其假義(假立之意)找不到。如果這就可以證明無自性,那麼龍樹菩薩應該在這一偈之後接著就說士夫(無自性),但沒有這樣,這一偈之後接著是說士夫由六界所攝而安立,此是緣起所以是性空無自性,所以尋找假義找不到還不是無自性。首先要瞭解「所破」,如此才不會將「士夫」及「士夫自性」一起破。依九種重要的關鍵:所遮、同品遍、七相來破除自性。士夫是由世間共許的意識所安立的假相,所以士夫的自性全依他力而有。《四百論》雲:因為依賴他力而非依自力存在,所以諸法無有自性。《佛護論》雲:假如此法是依自力而有,則不必依賴他力而有。例如時間,現在、過去、未來皆依互相觀待安立而成,找不到三時的自性。若一定要找得到自性才能安立彼法存在的話,那很多法就不能安立。例如對裁縫師的安立,是因他有裁縫這個作用而命名,但當他沒有在做裁縫的動作時,我們也這樣稱呼他,這是根據他過去的行為,所以這就是依由過去的作用而安立。「現在」時間很短,我們大半在回想「過去」、計畫「未來」中度過人生,非由現在而已,雖然是互相觀待而成,但依世間共許的名言仍可穩當地成立一切法。
問:周圍的朋友修行有障礙,不知如何幫助他們?
答:沮喪是使人失敗的原因之一。若因沮喪而逃避,缺少自信,永遠無法真正快樂。痛苦是一定會有的,但若因無自信去面對、克服、選擇,是不可能獲得快樂的。我平常感到失望時,常引用入行論的偈頌:「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或是龍樹菩薩所說:「願成為大地令一切眾生受用,或成為財寶令眾生享受。」我們常聽到密法中有「三年一個月又三天便成就」的法門,就是因為這種急求的想法才使得我們沮喪,若以顯教三大阿僧祇劫來看,我們的心力就會提得起來,這些方法是對有學法的人而言。
若對一般人而言,會沮喪是因為遇到一些困難,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無法再承擔更多的痛苦,這時應想想這世界上痛苦的人那麼多,不論貧富,誰沒有痛苦?為何我卻那麼在意自己的痛苦,而把自己綁死了!
問:發菩提心是否需要空正見攝持?
答:透過空正見看見煩惱是可以斷除的,故會對眾生有更強的悲心而想幫他們。寂護論師則說:生起菩提心不一定要證得空性。上根者,是可透由證空性而策發起菩提心,但下根者,則是透過不斷發願、串習而生起。所以發起菩提心,不一定要證得空性。
問:關懷、愛心和空正見的關係為何?
答:透過空正見的信心——原來輪回是可以斷除的,解脫是可以得到的。因而對眼前的煩惱產生厭離,對別人的痛苦產生悲憫。
問:如何檢查內心動機是利他或為了自我?
答:無害行不是重於外在的形式,而是源自內心的意樂。自己不能欺騙自己。只要常想要去幫助別人,都能趨向於無害行。隨著佛陀的教誡去關懷別人,有慈悲心,而得到的安樂,是最下限的出世間的安樂。用欺瞞、不誠實的方式得到安樂,是世間的安樂,應反復思惟這種過患而斷除。
問:如何應付恐懼?
答:恐懼有兩種。
第一種恐懼須要慎重處理,它是危急的,在這情況下,不論我是否知道怎麼辦,一定要做個決定。首先,我請問朋友,思索這件事,然後做決定,採取行動。我從來不後悔。畢竟這與動機密切相關。如果我沒有負面的自私動機,在心深處也不會覺得罪咎。當我懷著真誠的動機行事,即使事情不如所願,也不遺憾。
第二種恐懼是出自想像,要克服這種恐懼,你必需平靜,才能更清楚地檢視它。當你仔細觀察它,想像出來的恐懼就消散了。你製造出來的恐懼,不會立刻帶來危險。應付這種恐懼,主要是在心深處抱著真誠的動機與寬容,這種態度能夠幫助你減輕恐懼。當你有了信心,遇見任何人都敢和他談話,即使你心中仍有恐懼,出於你的自信,內心會有一種正義與真理,根據我的經驗,我認為基本在於慈悲心與利他的意念。
不是改變別人的信仰
問:您是喜歡積極鼓勵他人信仰您所信的宗教,還是採取等後他人自動登門求教的立場?
答: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我所關心的不是轉他人為佛教徒,而是身為佛弟子如何根據自己的信念,能對人類社會有所貢獻,我相信其他宗教信仰也有同樣的想法,都想致力於此目標。
由於不同宗教時有爭執,而未能集中力量於彼此共同的目標,所以過去二十年中,我利用每一個機會,去會晤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師,以及回教徒和猶太教徒,及許多印度教徒。我們相聚,一起祈禱、靜修,並且討論他們的宗教理念、態度,以及他們的修行方法。我對基督教的修行,對其中可資我們學習模仿之處,極感興趣。同樣地,在佛教,也可能有些地方,可供基督教採用。
正如佛陀以身作則,示現知足、忍辱和無私地為他人服務,耶穌基督亦複如是。幾乎所有大師過的都是聖者的生活……不是像帝王般的奢侈,而是像普通人那樣簡單。他們的內心力量極大、無限。但他們的外在表現,則是生活簡單而知足。
照顧地球
問:如何加強對地球的愛與關懷?
答:地球是我們的家。照顧地球,就像照顧我們自己的家一樣。我們的生命倚靠這個地球,這是我們的環境。
地球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我們的母親,她如此仁慈,不論我們想要做什麼,她都能容忍。但是我們摧毀的力量已急速加劇,地球母親被迫不得不告訴我們,要小心了。人口的爆炸與其許多的徵兆,使我們看清這個事實,大自然也受到自然的限制了。
從另一個角度觀察,身體是由不同成份構成,地球也是由不同成份構成。這是一種自然律則,如果我們想打破這種自然律則,不論運用多少複雜的心思與巧計,我們都會失敗。
我們必須接受教育,用教育來打開自己的眼睛,然後以人生旅途中的閱歷證實教育的理論。自覺,就是專注當下,有所察覺,並正確反應。自覺與教育是同步的,經由這種薰陶,自然會產生對環境的愛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