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觀靜坐修習慈悲觀

分類:法藏
2013/07/06 00:22



 

 (佛家)
 
慈悲觀(metta-bhavana)是內觀靜坐法門的一項重要兼修,
 
事實上也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成果。
 
我們對全體眾生散佈愛的慈悲與善意,
 
刻意用純淨慈悲的愛心,讓周遭的環境充滿平和正面的氣氛。

 
佛陀教導弟子要發展慈悲心,過著比較安詳和諧的生活,
 
並藉此幫助他人也過著安詳和諧的生活。
 
內觀修者應該遵行這項教誨,
 
因為慈悲觀讓我們與所有的人共享內心所發展出來的安詳與和諧。

 
從字義上來看:Mijjatisiniyhati'timetta~使人趨向友善的氣質就是慈悲。
 
它是一種善願,期望所有的人都善良與幸福,並遠離惡念。
 
Adoso'timetta~不瞋恨即是慈悲,慈悲的首要特性是一種仁愛的態度,
 
當一個人能認同所有的生物,對所有的生命均懷有同胞感,正是慈悲的最高境界。

 
只在理論上掌握這種觀念非常容易,
 
但要發展出這種態度,則困難得多。
 
要靠練習才能達到,也因此有慈悲觀的技巧,有系統地培養對待其它生命的善意。
 
為了達到真正的效果,慈悲靜坐必須配合內觀靜坐同時修習。

 
 
只要是瞋忿之類的負面情緒仍佔據心中,
 
就無法發出善念,而徒然成為缺乏內涵的儀式。
 
然而,如果負面情緒經由修習內觀而排除,
 
善意自然會在心中湧現,從自我執著的牢籠中釋放出來,我們便開始關切他人的福祉。

 
涅盤(nibbana)的體驗,
 
只有在心中充滿對他人的愛心慈悲與同情時,才會出現。
 
僅僅在心裏盼著這種慈悲心是不夠的,
 
一定要先淨化心靈,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內觀靜坐能夠幫助我們達到淨化。

在修習時,
 
我們發覺這世界與自己本身的基本實相是由時時刻刻的生起滅去所組成的。
 
這種變化的過程不斷進行著,不受我們主宰,也不隨我們所願。

漸漸地,
 
我們了解執著於短暫與非實質的一切,
 
會為我們帶來痛苦。我們學著超然,不執著,面對任何經驗均能保持平衡的心境。

然後我們開始體驗到真正的快樂;
 
不是欲望的滿足,也不是恐懼的防堵,
 
而是從欲望與恐懼的循環中解脫出來。

 
 
一旦內在的寧靜得到發展,我們即可清楚看見別人如何陷在痛苦中,
 
也就自然生出如此的願望:
 
「願他們發現我們所發現的:脫離痛苦的方法,與安詳之道。」
 
這就是修習慈悲觀的適當願心。

 
慈悲觀不是祈禱,也不希望藉由外在媒介來協助。
 
相反的,它是一種強有力的過程,可產生支持的氣氛,使他人因而幫助自己。
 
慈悲觀可以普施各方,也可以只針對特定的人。
 
不論哪一種情況,靜坐者只不過是提供一個出口,
 
因為我們所感覺到的慈悲,並非「我們的」慈悲。

 
由於去除了自我,我們敞開心靈,
 
使它成為充塞宇宙中正向力量的流通渠道。
 
能體認到慈悲並非自我們本身產生,使慈悲的傳送更為無私。

 
為了發出慈悲,心靈一定要平靜、平衡,且不存負面情緒。
 
這就是內觀修習所發展出的心境。
 
靜坐者由實際體驗中明白,憤怒、反感、惡意會摧毀安詳,
 
並會挫敗所有幫助人的努力,只有在恨意消除,
 
平等心發展出來之後,我們才會快樂,也才會祈求他人快樂。

 
 
「願眾生快樂」這句話,要發自單純的心靈,
 
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藉著這種純淨,這些字句也能幫助別人快樂。

因此,
 
在修習慈悲觀之前,要檢視自己是否真正具足了傳達慈悲的能力。
 
如果發現心中有一絲的憎恨或瞋怒,我們就暫且不做;
 
否則就會傳送出負面情緒,而傷害他人。

 
 
不過,
 
如果身心均充滿平靜與安寧,
 
那麼與他人分享這份快樂是自然而且適當的:
 
「願你快樂,願你自引起痛苦的塵垢中解脫,願眾生安詳。」

「願他們發現我們所發現的:脫離痛苦的方法,與安詳之道。」
 
這就是修習慈悲觀的適當願心。

 
 
這種慈愛的態度,使我們在處理人生的浮沈變遷,更有技巧。
 
譬如,遇到有人蓄意傷害他人,一般的反應是自我中心,帶著恐懼與憎恨去響應,
 
這並不能改善狀況,反而會擴大負面;
 
相反的,保持平穩平靜,
 
對即使是行為偏差的人都心存善意,這麼做幫助會更大。

這絕不能僅是知性上的理解,
 
或只是粉飾未排解的負面情緒。只有從淨化的心靈中自然流露出的慈悲觀,才會真正有效。

 
 
內觀靜坐達到寧靜時,會自然地生起慈悲的情懷,
 
而且它會整天正面地影響我們和周遭環境,
 
因此,內觀靜坐最終會有雙重功能:
 
由淨化心靈而帶給我們快樂,以及為修習慈悲觀做準備,協助我們促進他人快樂。

 
 
若不與他人分享這些獲益,那麼讓自己從負面情緒和自我本位中解脫出來,
 
又有何用﹖
 
在靜坐時,我們暫時與塵世脫節,是為了要與別人分享我們在獨處時的獲益。
 
內觀修習的這兩方面是不可分開的。

在這動亂不安的時代,
 
到處瀰漫著疾病與痛苦,很明顯的需要修習慈悲觀。
 
如果要安詳與和諧遍佈全世界,必須先在世上眾生的心中建立起安詳與和諧的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