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挫折 4 堂課:在逆境中,找到堅持的理由
電影《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中,有這樣一段話:「你可以像生氣的狗一樣,對著事情過去的方向憤怒;你可以詛咒、辱罵命運,但到最後,你還是得看開。」(You can be as mad as a mad dog at the way things went. You could swear, curse the fates, but when it comes to the end, you have to let go)
遇到逆境時,不正是這樣?有些人會就此一蹶不振、自怨自艾;
有些人則會在歷經上述階段之後,很快地轉換心境,
讓自己重新站起來,開創新的人生舞台。
保羅.史托茲(Paul Stoltz)在1997年提出了「逆境商數」
(AQ;Adversity Quotient)這個詞;
顧名思義,就像人的IQ有高有低,AQ也是一樣,
有些人突破逆境、走出困局的能力,就是比較強。
我們可由3個層面來了解AQ。首先,它是史托茲結合數十位
學者研究和全球五百餘個調查結果,所歸納出來的結論,
並從樂觀性格、自我掌控力中發展出的新論點。
AQ高低,決定事業生涯發展
第二,AQ雖然是科學的成果和理論,但由於史托茲提出的觀念
和工具更強調實用價值,旨在預測在面對不順遂時,
哪些人有能力超越它、克服它,並能發揮潛能、不負眾望;
同時也能看出誰無法達成目標、半途而廢。
最後,AQ也是一種工具,可用來改進面對逆境的方法,
也能改進個人和事業生涯的整體效率,了解自己未能
發揮潛力的原因,進而做出調整。
在國內,有些企業會以AQ做為新進員工的輔助評量,
顯示企業相當重視員工在面對困境時的因應能力,
當然也歡迎高AQ的人加入。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與史塔桑管理研究中心研究發現,
高AQ者蘊含的成功特質包括:在逆境中能夠迅速恢復精力、
表現傑出,而且在必要時願意冒險、能夠以創新的方法尋找解決之
道。AQ高的人即使受挫,也能很快回復,進而以正面態度面對工作。
從挫折中找到人生的新契機
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在《廚房》裡說:「人的一生,
如果不品嚐一次絕望的滋味,就無法看清自己真正放不下的是什麼,
也不知道真正令自己快樂的是什麼。」
上海君豪酒店管理公司總經理謝美慶、台灣天柏嵐(Timberland)
總經理吳美君,都是在經歷婚變、職場失利等打擊後,並沒有從此一
蹶不振的人,反而能將生活調整為自己想要的方向,
並且找到事業的新契機。
蘋果公司創辦人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被自己請來的員工
趕出自己一手擘建的公司,雖然失意,但他終究沒有倒下,
繼續在自己熱愛的領域持續創新,最後重新回到蘋果,
上演了一齣精彩的王子復仇記。維珍集團(Virgin Group)創辦人
李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則是永遠不受景氣或環境的影
響,凡事只要自己覺得「有趣好玩」,就放手去做,
就算遇到挫折,也從不抱怨。
這個專題,重點不在於凸顯現況多不好、職場怎樣不樂觀,
而是試圖用這些高AQ人物的例子,找出他們在逆境中如何尋求
突破的方法,並提供應對的建議。轉念之間,
或許你也能找到堅持下去的理由。
圖文來自網路 如有侵權請告知 我會馬上刪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