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解脫之門,禪,心物一元

分類:自性論說
2012/07/06 10:48


佛教始於三千年前的印度古國,開啟佛教序幕的是一位王子,名為悉達多喬答摩(Siddhartha Gautama)。悉達多王子出家後,因勤苦修行而得證佛果,世人尊稱為釋迦牟尼佛,或是直接稱為佛。釋迦牟尼佛在世間成道證果是歷史的事實,是眾生的典範,佛啟示了眾生皆有佛性的創見,讓世人知道不二的真心即是生命的本質與起源。佛的教導如同歷代禪師的主張:只要精進修行,任何人都可以達到開悟解脫的境界,都可以成佛。佛是第一個歷史記錄的正覺者,也就是開悟的覺者,佛教導眾生因果及緣起無常等諸多心性的普世真理,教導眾生如何開悟而離苦得樂,如何解脫生死輪回。在本書後續的章節,將會更清楚地論述佛法的根本教義,以及禪的修持如何可能破除二元的妄想思維。


  根據禪宗的教法,指的是本具的清淨心,清淨心是一切存在的起源。每個人都具有心,無論心是執著或清淨,每個人的心可以創造並呈現出現象。心是完全含攝的、全能的、無所不知的、永恆無相的,它是生命根源、是宇宙中所有存在的造物主。禪的本質就是心物一元,經由歷史上的禪師們在淬煉學生的過程中,禪宗發展出具體破除二元思維的理論與訓練系統。用這套有效但非唯一的論證系統與實踐方法,可以協助化解個體生命的虛妄無根,而回歸到整體生命,以達成永恆生命的追求。在古今中外的諸多文明中,禪堪稱是智慧之學,智慧之學即是普世原則之學,亦是生命之學,從古至今,不同種族、國家、文化,無不對禪的精神有極高的推崇。學禪不僅可以正向地影響自身與周遭的互動,可以有效改善生活品質,更能達到究竟解脫自在。禪的原則就是唯心,其要義說明:任何經歷的事情,無論好壞,都是依據心中所開啟的門而呈現的。只有自己能開創自己的心門,人一生當中所經歷的現象及遭遇到的問題,均依所造出的心門為因,而成熟所感的現象為果。因此遭遇問題時,不應該直接與問題衝突,而是應該承擔自己所造,正視並修正自己的心念,任何困境都是心中問題的具體呈現。


  在禪宗,開悟有著特別的意義,開悟代表著自在,代表個體入于整體的互融,代表找到永生生命的立足點與實踐點,也代表生命可以體現出普世原則的開始,也是佛教所說菩提涅槃與解脫自在的開始。基本上,開悟就是卸除黏縛於心的不自覺起心動念習氣,破除虛妄自我及其所造的二元迷惑,體現出本具的,永恆的普世真理,也就是能體現出心無我的原始清淨。禪宗裏的觀念是十分清楚明白的,悟是超越二元相對,跟二元思維討論不在同一個平臺上,若非真正契悟本心,再多的知識及形容詞都只是世間虛妄的相對。唯有達到開悟的境界後,才能真正體悟宇宙人生的真實道理,因此無論在古代或現代,開悟是所有禪修的人必定要達到的目標。


  天堂或佛的淨土是會成、住、壞、空,如佛經所說,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會毀壞,阿彌陀佛的報身會滅度,觀世音菩薩會接替阿彌陀佛成為西方淨土的教主。大家是否曾想過,一旦阿彌陀佛滅度了,到哪里去了?許多人學佛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如果西方極樂世界終究會滅掉,那壞滅後的世界又是如何呢?對許多學佛的人而言,淨土是他們所祈求企盼的生命究竟保障,若說淨土會滅掉,勢必造成這些人對生命更加迷惑不安。要知道,成佛或往生淨土並不是生命的結束,生命是變化無窮的,你不可能停止變化,宇宙性的普世原則之一就是變。佛的化身、報身是會變壞的,這是為何佛成就淨土後還是會回入娑婆度有情,就像阿含經中描寫到佛的弟子問佛,如果證到羅漢果位了,那接下來該如何呢?佛的回答是,還要努力去證未證,得未得。法界現象總是持續變化,真正的解脫或生命的究竟保障,是要能在變化中安身立命,在變化中依著心物一元的觀念生活,能夠依據一元的普世原則生活,也就能自在。一般人都是在變化中驚慌失措,向外求取依附、依靠,來保持穩定虛妄個體的存在感;聖人則能在變化中安住,並體現出普世真理,體現出心的清淨理體,也就是個體已經破除了虛妄的自我,而能自覺回歸融合在整體中的無二無別。


  現象的存在沒有永恆性,生命的永恆不應該是追求某一時間空間的現象永恆,現象會不斷地變化、存在,這樣的性質才是永恆。換言之,心能夠一直起用、呈現、含攝現象的本質能力才是真正的永恆,所以心本質上的永恆才是真正的永恆。心本質上的空或稱本體,能在不同的時空中呈現出不同現象而不被現象所拘的這種自在永恆,是心之體的永恆;同樣地,依據心能起無量作用的這個原則,心能起出不同作用而顯現出各種不同的存在,這個能力也是永恆的,是心之用的永恆。永恆的普世原則也就是心物一元的觀念,當心起作用的時候,不是空、也不是有,它就是禪宗所說的立處皆真,也就是如是,而立處皆真的立處就是心起用的當下,心當下的清淨本體與其所現即是立處。心起用時,其本體可以因應來自各個不同時間、空間、條件所起的變化作用,於心體匯整、融通心所含攝的一切變化,於同一剎那間,即刻且同時地回互影響各個不同時間、空間中的現象。


  心的本質即是超越時空的普世原則,心本質上的體與用當然也是超越時間與空間,心本質上的體可以呈現出每個於心的存在,心本質上的用可以造就出無窮盡的存在現象。知道這個道理的人,就可以依於心本質上的普世原則去起變化,雖造作變化於不同的因緣,因無我執而不被物所拘,所以是超越時間空間,是自由的。要知道,有時空的限制必然有輪回,聖人則不受時空所限,因為他們是依于心的清淨本質來變化;一般人有我執而無法體證到清淨心,因此會有時間空間的幻相產生。清淨心於當下作用,現出當下的現象,如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依心無相的本質而起用就是解脫,就是普世原則的呈現,也是人類文明應該走的方向。論歸存在是唯物,論歸非存在是唯心,其實唯心或唯物都不離開心物一元。因此,禪宗所講的立處皆真,哲學思辨中的心物一元,宗教學說所稱的人神合一天人合一梵我一如眾生都有本具的佛性,都是一元的觀念。


  一元的普世原則雖是人類未來文明的正確走向,但若無適當的瞭解與確切的實踐,終將功虧一簣。在世界歷史上乃至於今日,有很多學說宗教有一元的觀念,但卻因過份注重收斂、起信,而將一元思維實體化、人格化。若將一元思維實體化、人格化,則會造成嚴重排他的錯誤,因為本質是排他性的實體化一元收斂點並非普世,實體化或人格化的收斂點觀念是一種信仰,不是真理,而且實體化的一元收斂點,在理論上與實踐上與真正永生的觀念有著背道而馳的矛盾衝突。實體化的一元收斂思想是偏差且無法實踐的,真正一元收斂的觀念不是否定個體的收斂個體,而是依個體而完成與整體的收斂,個體以整體為體,整體以個體為用,所以凡是否定個體的一元收斂都是無法實踐且有偏差的一元思想。人格化的一元思想不是普世,有排他性的事實或論點的教導都不是真正的一元收斂,絕不是普世的真理,也絕不可能化解人類的矛盾紛爭,甚至會加深加劇族群的隔閡與爭鬥,因為其實體化、人格化的一元思想在本質上還是二元,是二元就有排他性,也一定是製造爭端的因素。唯有當該宗教學說的本質上符合普世的原則,且其具體實踐上有能含攝收斂其他宗教學說的廣度,如此本質的宗教學說才能收斂紛爭。普世原則是宇宙間最高的原則,一般的精神文明與其相較,好比在虛空中點燈,差別是很遠的,而且一般哲學思辨的精神文明或是實體化的一元思想,不但無法具體實踐,甚至偏離普世原則。


  當今很多的宗教學說,人們被引導渴望升到天堂、淨土。在禪宗,禪修者就是要開悟、明心見性,要努力回到自性的家回到本來的家。要知道,當破除個體的自我虛妄意識,而回歸清淨心的整體時,在其中並不能找到一個實體我,因為清淨心當中根本沒有一個實體叫做的概念是由執著念為我所產生的幻覺,也就是所謂的我執,執著有一個不變的實體我。這個是錯誤的觀念所造,也是人最大的妄想。相反的, 已經回到家的覺者明白指的就是清淨心,當找到清淨心的時候,真正的我就現前了。當找到家,體證到真正的生命創造者,而能依清淨心生活,就不再迷失於妄想與執著的世界裏,而可以依照全然自由的意志生活,這就是解脫的真義。


  大部分的人不知道就是本具的清淨心,也不瞭解禪修的終極目標是要開悟行道後而究竟成佛,成佛就是成就生命的圓滿與永恆。禪修就是要喚醒自性佛,讓自己的心全然清淨,進而成就自己為佛。要成為釋迦牟尼佛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每個人本具心性的本質是清淨的,只要破除虛妄的自我意識,就能讓本具的清淨現前。清淨心現前是成佛的基礎,是心物一元融合的起始點,凡夫心本具的功能作用和佛心本具的功能作用,在本質上是沒有差別的。因此,凡夫有同樣的機會來明瞭自己本具的真心,開悟證道。當每一刻變化的不同個體自我皆能契入整體,亦即當所起用的個體自我覺醒時,個體即是整體,整體不離個體,個體與整體互融不二而活、不二而用,即是永生,即是解脫涅槃。


  禪的鍛煉是要幫助修行者回到自性的家,回到普世真理的家,回到永恆生命的家,回到物質與精神統一和諧的家,也就是回到本具的清淨心,並成為自己心和念頭的主人。要回到本性的家,修行人必須學習降伏妄念,並且停止對現象的執著。一旦到了家,修行者便能全然覺知身心是與周遭所有的現象融為一體,無二無別,而這一體無別才是真正的顯現,才是生命的實相。所謂每滴水包含著所有水的味道,每個當下的現象包含著所有存在的訊息,此為極富意涵的真理。因此,禪修者應切記,修行得時刻專注在心上用功,改變不自覺的起心動念模式,破除我執,因為心本自具足所有的智慧。


  修行者可以藉由參禪靜坐來轉化自己的執著,能改變執著,生活不但安詳平衡,與他人的關係也變得和諧,依照正確方法來練習轉化自己的念頭,轉化習氣妄想,並將練習中長養的自覺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這就是很實際地落實禪修的目的。禪宗提供了有效且明確的方法,指明了真實解脫的正確道路。藉由禪修,可以看見問題的核心,並有具體的工具和方法來轉化生活,使人從虛妄自我的生死輪回中解脫,這些都是透過精進禪修可獲得的利益。


  釋迦牟尼佛開創了物象生滅無常與不生滅心性本體合一的永生知見,揭櫫了心性這個造物主與每一刻所造的個體存在間的不二關係與真實意義,佛給世人正確的地圖,啟示了普世的真理。在經典裏,佛教導個體覺悟的解脫之門,這亦是本書的主要目的。希望藉由本書,你能開始放下自己的負擔,放下對虛妄不實的自我執著,卸下黏縛於心的習氣,以走向圓滿的解脫之門。無論你離自在涅槃的永生之門多遠,如同釋迦牟尼佛和其他開悟的人一樣,你終究可以到達。讀這本書,你即擁有通達永生之門所需要的地圖和鑰匙。


  撚花不用黃面經,壁觀將心絕後生,曹溪一滴今何在,見了虛空月正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