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的四種因緣



分類:佛法禪理

2010/08/10 07:31





父母與孩子的四種因緣




在佛經上給我們講父母與孩子四種因緣:
第一種是報恩的。過去生中你們彼此互相有恩惠,他這一次又看到你了,到你家來投胎。這個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孝子賢孫,他是來報恩的,怎麼都學不壞,所謂的好兒女、孝順兒女,這是過去修的善因。

第二種是報怨的。過去世你跟他有仇恨,這一世遇到,來做你兒女,將來長大了,做敗家子,攪得你家破人亡,他是來報復的。所以與人不能結冤仇,外面的冤仇可以預防,他投胎投到你家裏怎麼辦?你怎麼防法?你把那個人害死了,好了,他的神識到你家來做你的子孫,做你一家人時,你怎麼辦?所以決定不能存害人之心!這就是所謂忤逆的兒孫,攪得家破人亡。

第三類是討債的,討債鬼。是父母過去欠他的,他來討債。如果欠得少,養個兩、三年他死了,你為他花了不少錢,還清了,他也走了。如果欠得多,大概供到大學畢業,快要可以做事情,他走了,這就是討債鬼,債務討清,沒事了,就走了。

第四種是還債的是他欠父母,他這一生遇到了要還債,他要努力工作供養父母。那也要看你們之間債務欠的多少?如果他欠父母很多,他對父母物質供養很厚,如果欠的債務很少,他對父母的生活供給很刻薄,反正讓你餓不死就好了。為甚麼?還債的!這一類人對於父母雖然能供養,沒有恭敬心,沒有孝順心。報恩的有孝順心,還債的沒有孝順心,甚至於眼裏還嫌棄父母,討厭父母,但是他生活費用會給你,至於多少?那要看他從前欠你多少。佛告訴我們事實真相,一家人就是這個關係集合。

家庭如此,一族人也是如此,凡是你所認識的親戚朋友都是如此,只是恩怨債務更少一點。恩怨債務多的時候,就變成一家父子兄弟,遠一點就成為親戚朋友。所以人與人之間都有緣份。你走到馬路上,一個陌生的人對你點頭笑一笑,也是從前的緣份。看到陌生人素不相識,一看到就不順眼,也是過去的緣份。所以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我們真是起心動念不能不謹慎,千萬不要跟一切眾生結冤仇,不要跟一切眾生有債務的關係。欠債的要還得清清楚楚,免得來生再還,這事情很麻煩,所以儒、佛的聖賢教訓,都是勸我們把這些恩怨化解,這是最善、最圓滿的方法。

做任何事情,進步有進步的標誌,退步有退步的現象,成功有成功的結果,失敗有失敗的損失。學佛修行也同樣,但很多佛教徒,在漫長的時間裏學佛修心,但不知道自己學佛有沒有進步,所以很迷惑及迷茫。


 


這裏簡單的講一下,學佛進步10個標誌。

1、孝順:孝順父母,是學佛進步的標誌之一,如果你學佛之後不像過去,聽父母的話,按父母的想法去做事,父母喜歡什麼,爭取滿足父母的心願,這就是孝順,你對父母越來越孝順,這表示你學佛有進步,而且你已經做到《因果七決經》所講知母、念母、報母的道理,你已經有了感恩之心。孝順父母是學佛法的最基本之一。《學佛規》云:一切行善,孝順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慈心,就可以利益許多的人。另外,孝順的心態能夠改變你的命運,而且生起大乘佛法所講的菩提心。 

如果你學佛之後,看不起父母,每天責駡父母,恰恰做一些父母不高興的事,連父母孝順的想法也沒有,不報答父母之恩,總之,讓父母不安心,那就是你不孝,你成了忘恩負義之人,你不配學佛之人。《學佛規》云:缺少孝敬,學佛是迷,一個學佛人,若是缺少孝順,就是缺少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沒有這份仁慈心,學佛也是迷路與迷糊,因為學佛的最基本是慈悲,你缺少仁慈之心,你怎麼能夠發慈悲心,發菩提心,利益眾生的事。

而且父母和別人對你學佛有看法,認為你是迷信,開始就阻礙你學佛。事際上,你學佛也已經走歪了,你千萬不要告訴人家你是學佛的,否則,人家看你這樣不懂感恩和孝順,會嚇跑的,他們自己再也不敢接近佛法,而且阻擋兒孫和其他人學佛,因為怕自己的兒孫和別人都變成你一樣學佛不孝順之人。

2、尊敬:尊敬師長,是學佛進步的標誌之二,如果你學佛之後不像過去,從內心之中恭敬前輩、師長、師父與上師等人,聞聽他們的教誨,學習他們的長處,尊重他的善意,尊重他的學問,尊重他的行為,尊重他的證見。滿足他們的心願,這就是敬,對前輩與師父越來越尊敬與敬禮,這表示你學佛有進步,而且你已經做到了《上師相應經》所講的恭敬上師,功德圓滿的道理,你已經有了敬禮和恭敬之心,這是學佛法的基礎之二。《學佛規》云:學佛修心,尊敬為先,一個人能夠尊敬前輩,他就學會到前輩的經驗,你的知識自然就淵博;一個學佛修心人能夠恭敬上師,有了一顆恭敬的心,有了這份敬心,你就接受到上師的加持,同時學到上師的知識,獲得深奧的訣竅,你才能佛學淵博,智慧圓滿,明心見性,成就佛果。

另外,尊敬的心態能夠改變你的心胸寬大,接受無限的力量,增添你的知識和智慧。如果你學佛之後,背叛師父,污蔑上師,看不起前輩,當面誇師父,背面說師父;前輩呼叫人時,裝著聽不見;前輩需要幫忙時,躲在遠遠;在前輩面前,表現自己很有才能,藐視長輩;做一些恰恰違反聖賢道德的事,連尊重和恭敬的想法都沒有,不感恩師父教誨之恩,那就是不敬,你成了背叛師門之人,你不配學佛之人。

《學佛規》云:失去尊敬,無得知識,一個學佛人,若是失去尊敬,就是缺少一顆虔誠恭敬的心,沒有這份敬心,你無法獲得上師的加持和知識,無法開發你的智慧,學佛也是迷惑,因為學佛的最跟本是智慧,學佛修心不能缺少智慧,你缺少及失去尊敬之心,你怎麼能夠學到別人的知識,開發智慧,認識萬法的規律。

你自己迷惑,怎麼能夠利益眾生的事。而且你永遠不會變成知識淵博之人,你這種學佛人已經走歪了,你千萬不要告訴人家你是學佛的,否則,人家看你這樣學佛不敬之人,也看不起你,而且引起對佛法偏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