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雨滿天維摩說法》∕南懷瑾

分類:佛法禪理
2012/10/03 20:34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南懷瑾


善意菩薩--生死與涅槃



【善意菩薩曰:生死涅槃爲二。若見生死性,則無生死,無縛無解,不然不滅。如是解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這位菩薩的名號很容易瞭解,但是這個善意還有另一層意義:善于瞭解意識的應用。意識解脫了,妄念就已經空了。拿唯識來講,悟道人的第六意識就不叫第六意識了,而是轉識成智,變成了智慧的境界,叫作妙觀察智。這裏的善意,是講妙觀察智的作用。善意菩薩是意識已經轉了的人,可以了生死,分段生死是絕對了的。



我們欲界的凡夫,都在分段生死之中。我們的生命本來是永恒不絕的,但是在現象上看有生死,活了幾十年就走了。這在整個生命上看來,是個分段的作用,因此也就有輪回。修持有定力的人,就超越了分段生死,到了色界以上。這樣了生死了嗎?例如古代常見記載有人可以預知什麽時候要死了,就先通知別人,到時兩腿一盤就走了,很自在,現代這樣的人不多了。一般人看來,能修行到這個地步,好像是了生死了,其實還不一定。他能了這欲界的分段生死,還未必能了根本的變易生死。變易生死是很細的,由色界到無色界是變易生死,我們不詳細報告了,大家離這境界還早,現在只要先有個概念,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總合起來都屬于生死問題。



真正能徹底了生死的,只有成佛的人,證得涅槃。涅槃不是死亡,是不生不滅。生死和涅槃是兩個對立的現象,你們很多人喜歡學禪,講悟道,悟了作什麽?悟了就證得涅槃,了了生死。當然你們同我一樣,講了半天不但不能了生死,連病都不能了,還隨時在感冒中。當然,禪宗祖師們悟了道就沒有生病,沒有感冒了嗎?不見得,也會有病。我佛如來也曾有病。但是雖然在病中,在老死中,與一般未悟道的凡夫畢竟不同,同中有不同,共業中有不同的別業。



真正的涅槃是不生不死,如果說是道家的長生不死,那不是涅槃,還是要再來的。長生不死是生死兩頭中間的一小段,在大問題裏頭,他還是在生死中,這個觀念要分清楚。



真證到涅槃的人,是像學佛人常說的跳出三界外。我們可以問一個假設的問題,你跳出三界後,是要跳到哪一界?佛法只有講三界,如果沒有可以算界的話,那它就算第四界了。可是沒有怎麽算是界?那麽要跳到哪里去,就值得研究了。所以了生死證涅槃,涅槃究竟在哪里?涅槃就在生死中,這個有爲世間就是涅槃,不生也不死。



生死在何處了?生死就在生死自性中了。生死是一個現象,能生能死的那個東西不在生死中。所以說若見生死性,則無生死,也用不著去了生死。生死只是形態上的生死,自性上沒有生死。



人生最恐怖的問題就是生死,如果這個問題解决了,就沒有煩惱的束縛。既然沒有束縛,我何必求解脫呢?既然沒有懷疑,我何必求真理呢?既然沒有障礙,我何必修道呢?了了生死的人,在生死自性中就是解脫,沒有東西綁住你,也就不然不滅,不然就是不生。能够這樣理解的,就是入不二法門。



五代有位秀才居士張拙,去向石霜禪師問道,禪師問他叫甚麽名字,他說我叫張拙。禪師說,找個巧都找不到,哪里來個拙呀!他就悟道了!也不用修白骨觀或是念唵嘛呢叭咪吽。他悟道後就作了一首偈子:



光明寂照遍河沙 凡聖含靈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 六根才動被雲遮


破除煩惱重增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


隨順世緣無罣礙 涅槃生死等空花



佛法到了中國,變成禪宗就用文學的境界,幾句詩詞把最高深的佛道表達完了。這偈子的最後一句,說的就是涅槃就在生死中,就在煩惱中,有自性清凉之地。證到這個境界的人,就可以如《楞伽經》所講,得意生身,真得了意生身就是善意菩薩的境界。



心無礙菩薩--了生死問題



【心無礙菩薩曰:身、身滅爲二。身即是身滅,所以者何?見身實相者,不起見身及見滅身。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于其中不驚不懼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心無礙菩薩所報告的不二法門,就是我們所講的了生死。世人最恐怖的就是生死。死了怎麽辦?死了就沒有我了。有沒有我是另外一個問題,但是認爲死了就沒有我了,就是認爲這個身體是我,在佛法上這是惡見,不是善見。身體不是我,是這一生借用的工具,是四大假合而成。一般人分生死,是以身體失去功用就叫作死亡。一般人的恐怖和悲哀就是怕死亡到來,我這個身體沒有了,我到哪里去?



學佛的人不應該有這樣的看法,生命是永恒的,非斷非常。一般人認爲的生死,在佛學叫分段生死,所以凡夫的六道輪回是分段的,不論活多久,僅是整個生命中的一段。得了阿羅漢果的人,可以預知生死,乃至可以决定要活幾百年幾千年,因此認爲自己沒有生死,其實還是在生死中,在佛學上講是變易生死。能離開分段生死,去掉變易生死,回到自己生命根本道體上,這樣就是不生不滅,勉强可以叫作了生死。



我們這個生命,不生不滅的根本,有一個名稱,悟了道的人證得了這個叫法身。法身本來寂滅清淨,不是我們修出來的。修它也寂滅清淨,不修它也寂滅清淨,所謂本性如然。譬如我們都市中蓋了許多高樓,幷不妨礙這虛空,以後如果都市回復到荒凉,這虛空還是一樣。法身有如虛空,不生不滅。爲什麽我們不能知道自己在法身中,僅僅知道這個肉身?因爲我們的習氣,認小爲大,抓住個小的當成是生命的根本。



禪宗說明心見性,見的是這個心,不是思想的心。這個道理講得最清楚的是《楞嚴經》,佛告訴阿難,我們的生命是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在的,可是凡夫衆生顛倒知見,不認這個生命,却只認身體。像是不認大海,反而只認大海上的一個小水泡當作是自身。《圓覺經》上也說,衆生妄認四大爲自身相(把這個四大假合的肉身認爲是自己),妄認六塵緣影爲自心相(以爲自己的思想是心,其實思想只是身體第二重、第三重的反映)。



心無礙菩薩說,普通人把肉身看得很牢,等到肉身壞了,以爲是兩件事。莊子也講過一個比喻,驪戎有位小姐驪姬長得很美,這個國家被滅,她被獻給晋獻公,當時的她怕得哭哭啼啼。在古代一旦進了宮中,就只有靠祖上積德,哪一天被皇上看中能選爲妃子,否則可能一輩子老死宮中,連家都回不去。後來這位小姐果然被選爲妃子,享受恩寵了,想想當時怕的心態,覺得很好笑。莊子就說,世人都怕死,可是如果死後比生前還好,就會覺得自己臨死時怕得很沒有道理。



其實,生死不只是身體壞了才經歷到,我們凡夫天天都經歷生死,每晚睡覺,就是一次生死。再進一步講,我們身上的細胞,因爲新陳代謝作用隨時都在生滅,因此這個身體也不斷在變化,本身隨時在生死中。所以生死沒有什麽可怕,就像換個房子住,修道成功了,就像是發財的人換新房子,對舊的房子毫不眷戀。那個沒發財,被人趕出來的,對自己那個舊房子,不知道有多捨不得!



真正瞭解我們的生命不是這個肉身,也就是悟道,見法身,見空性,見自性,見實相。若是沒有悟道,那你所有學佛的功德都是在學加行,要見道以後才能修道。實相是什麽相貌呢?本來清淨,是無相,是空相。所以說清淨是法身,圓滿是報身。我們凡夫現有的身體是業報身。是善業來的,這一生福報好;是惡業來的,福報就不好。成佛得道了就是得圓滿報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切功德圓滿。見到空性清淨法身,才好起修圓滿報身。圓滿報身成就了,千百萬億化身當然就有了。



明心見性見到自身實相了,就不起見身,不會把肉體看得很牢,身見沒有了。以小乘來講,有兩種障礙使我們不能成道,就是見惑和思惑。思惑是我們帶來的業報,就是貪、嗔、痴、慢、疑。見惑是觀念的錯誤,就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我們大家打坐念佛,搞了半天,實際上都是邪見。又想求通氣脉,想自己健康長壽,身見也愈來愈重。《金剛經》告訴我們要無壽者相,把這些觀念拿掉才能見道。



也有人問我,爲什麽有的出家同學吃素修行,身體却愈來愈多病。好像佛法就是人壽保險,應該保證不生病似的,這是觀念錯誤。其實人生以病苦爲師,要遭遇痛苦和身體多病,才容易有道行。又健康又快活又功名富貴,一切都得意的話,是不會想修道的。因爲有病所以不敢亂來,然後又當然有點私心,想把身體修好一點,就是這樣才種進了善根。所以叢林規矩裏,修行人不求無病,病還是善知識呢!



所以要不起見身,還要及見滅身,不要看到肉體壞了就覺得生命死了,這好比只是工具壞了,換個工具就是。什麽理由呢?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這句話更嚴重了!我們學佛許多年了,幾時見到過清淨法身?清淨法身在哪里?要把此身空掉了,把受陰想陰都空掉,好像連這個肉體都沒有了,當然法身就清淨了。所以法身就在你現在的肉身上。禪宗的雲門祖師說:中有一寶,秘在形山。這寶貝就在你肉體上:臨濟祖師也說: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從汝等面門出入。無位真人就是生命本來,就在我們眼耳鼻舌身面前跑進跑出,只是我們不知道。所以法身就在你這個肉體上找,你能把這個找清楚,也就對了。



古德還有一首偈子:



五蘊山頭一段空,同門出入不相逢


無量劫來賃屋住,到頭不識主人翁



我們這色受想行識五蘊之上有一段空,這空就是法身,就在我們身體上,你怎麽樣去求證?爲什麽有人用觀的或者用聞的就悟道了,而我們不行?法身就在你身上,能把這個找到了,才是悟道。



進一步說,你也不要看不起這個肉體,肉體就是法身。所以永嘉禪師在《證道歌》也說,幻化空身即法身。因此根據大乘菩薩戒,自殺是犯了重戒,等于殺了佛、菩薩、羅漢。你的肉體就是佛的肉體,算不准你明天悟道成佛,而出佛身血是入無間地獄的罪。殘害自己身體,任意糟蹋自己,浪費自己生命,都是犯菩薩戒的。前面曾提過,儒家文化的《孝經》也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古代儒家反對佛教,其實不是反對佛法,是反對出家人,父母都不養,剃了頭髮出家,認爲是不孝。這個觀念就是要保重身體,因爲身體是父母親生育養育而來,他們希望我們能健康,你把身體毀傷了,就是不孝。又說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也是這個道理。身體雖然要保重,但是儒家的道理是死有輕如鴻毛,有重于泰山,看情况,該犧牲時,也義無反顧。所以中國文化關于生死之間,是有很多道理的。



懂了身與滅身不二的道理,肉身與法身一樣,生與死一樣,于其中不驚不懼,就是入不二法門。



寶印手菩薩--涅槃與世間



【寶印手菩薩曰:樂涅槃不樂世間爲二。若不樂涅槃,不厭世間,則無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縛,則有解,若本無縛,其誰求解?無縛無解,則無樂厭,是爲入不二法門。】



這是第二十九位菩薩,寶印等于是顯教講的法印。密宗有手印法門,手印有兩種,一種是手勢,十個指頭結各種的姿勢,這是有相的,等于是標記。或者加上神秘學的解釋,用現代觀念比喻,是無綫電通訊的密碼。另一種是心印,心印是無印的。印等于是蓋圖章,它的道理是表示符合無誤。禪宗說以心印心,後來成爲日常中文語言的心心相印。寶印手也就是大法印,以法傳法,以心印心。



寶印手菩薩的報告就是大手印的法門,真正佛法沒有顯密之分。寶印手菩薩所傳的法印,是至高的密法,不念咒,也沒有觀想。也不注重形式,同禪宗一樣。甚至連宗教性的外衣都沒有了,直接了當地直指人心。所以西藏的密宗推崇真正的佛法、真正的密宗,就是中國的達摩宗,就是禪宗。



佛法最高目標是進入涅槃,當然涅槃可分小乘和大乘兩種。小乘涅槃在教理上是有餘依涅槃,證得性空,但是一切習氣的根根沒有斷,是還有剩餘的,所以是不究竟的。大乘涅槃是無餘依涅槃,在學理上有的再加個名稱,叫作無爲涅槃,爲而不爲。阿賴耶識一切種子,善、惡、無記,通通轉成菩提種性,不留絲毫習氣,是無餘依的。何以能够如此呢?因爲涅槃自性本來無爲,本來清淨。



學佛是想要求入涅槃,因爲厭惡這個煩惱悲哀世界,所以想要出離。涅槃的翻譯,有時用寂滅,有時用圓寂,有時用不生不滅,有時用清淨圓明等等,都沒有對。尤其一般人看到圓寂就認爲是死了,所以也把涅槃瞭解成是死的意思。平常說某某老和尚涅槃了,如此一來,把學佛法的最高目的弄成是在學死。不止是一般人如此,清朝的大才子袁枚,他一輩子非常灑脫,不過就是不碰佛經,你說他不懂嗎?全懂。真懂了嗎?也不是。他曾經寫過,佛說:學我者死。你查遍佛經,也找不到佛說過這樣的話,袁枚也不是假造,而是延用一般人的觀念,就是把涅槃當作死。



因爲涅槃的意義很難準確翻譯成中文,古代僅翻音爲涅槃,不翻成圓寂或其它。涅槃也有極樂的意思,所以佛在臨走時所講的經爲《大涅槃經》《般涅槃經》《入涅槃經》,般就是入,是梵音。佛說沒有一個佛是涅槃的,都在,一切衆生本來也都在涅槃中。涅槃就是常、樂、我、淨的境界。涅槃是不生不死,不是寂寞凄凉,不是沒有。涅槃的樂是極樂,世間一切樂是相對的,涅槃的樂是絕對的,沒有煩惱也無悲。衆生認爲有個,那只是假我,不究竟的。得了涅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减,這是真我,假名爲真我。涅槃就是一切佛的淨土,因爲心淨了,則國土淨。



這裏岔進來一個問題,我在大學講宗教哲學時,常說宗教是很妙的,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有宗教,即使沒有宗教的名稱,也有宗教的事實。目前世界上大的宗教算起來沒有幾個,例如佛教、基督教、回教等,細算的話可能不止三百個。所有宗教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都是悲觀的,認爲人生是凄慘的,是站在日落西山的觀點看這個世界,所以覺得來日不多。但都鼓勵人不要怕死亡,因爲有個天堂招待你,使人有個信仰的寄托,這是宗教。



真正的佛法不一定是宗教,是超越宗教、哲學、科學的,但是也有宗教、哲學、科學的內涵。一般人厭惡世間,所以希求出離,而證到涅槃極樂境界,這樣把世間和出世間分開爲二。其實涅槃是不能分的,世間出世間都在涅槃中,涅槃就是自性,涅槃就是本體,是常樂我淨的。這個就是道,道是分不了的,世間就是出世間,出世間就是世間。



前面講過五代張拙悟道後作的偈子,隨順世緣無窒礙,涅槃生死等空花,生死就像作夢一樣,涅槃也是夢,涅槃與生死是平等平等的,都像是空中的花。你在外頭爲生計奔波覺得很苦,像夢一般,就想到禪堂來坐,得個清淨,其實也是作夢,是清淨夢。凡夫活著一生都是在作夢,佛菩薩弘法也是在作夢,兩個不同的夢境。誰醒過呢?沒有人昏迷過,個個都自然會醒。所以佛在《涅槃經》中說過,一切衆生,不論是最好或最差,到了因緣成熟時,都會成佛。這同《法華經》的道理一樣,沒有一個衆生不成佛的。



所以生死涅槃皆如作夢(以前還有人問我這個字是不是字之誤,我只有笑笑,你要換成也隨你),真悟道的人不入涅槃,也不厭世間,這就是得到不二法門,佛法就是如此。



有的同學常說要再做幾年事,然後就去山林住茅蓬。他把山林和世間分成二樣了,山林也是世間啊!山林修道不如世間舒服,你們沒有住過不知道。當年我一人住到廬山頂上,每天兩頓飯,爲了省洗碗的麻煩,碗筷買了四打帶去,水要翻過兩座山去取,因爲我不會挑,挑回去也幾乎潑光了,只有用兩手提,每趟要四十分鐘才提兩桶水。山上白雲漫漫,雲裏面沒有神仙,都是濕氣,身上衣服都是濕的,所以要吃辣椒和薑發散。其它像米、芋頭、菜、油、鹽都要到山下去買。自己做飯吃,吃完了幾乎累得不想打坐了。吃過的碗都泡在水裏,一洗又是半天。好不容易天晴了,哪里能打坐,趕快去打柴,還要趁天好曬乾。本以爲上山好好修行,多多打坐,結果五六個月下來,坐不到五六次,去你的吧!把東西一丟,下山去了。你們要去住一人茅蓬,受得了嗎?有一次三個朋友一同上山住茅蓬,結果更糟,正應了那句老話,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由此你知道,誰能够跳得出世間?你就算一個人住,總還要有人下山買包鹽吧!你拜托一個人就勞累一個人,還是沒有離開世間。古人說一個人遺世而獨立,那是非常非常難的。



這一段的重點是告訴你,真正的修行是在世間修,另外一個重點是,涅槃就在生死中,就在煩惱中,沒有另外一個東西的。天臺宗講得道的境界有三:法身、解脫、般若。般若是大智慧,爲什麽要智慧?解脫不是靠功夫,煩惱起來要如何解脫?你能丟下不想就解脫了,就這麽簡單。如何不想呢?要有智慧。所以修行要有般若才能解脫,解脫以後就自然清淨,證得法身涅槃。也可以倒過來說,你法身不清淨就不會解脫,不解脫就沒有般若。學佛這三樣,缺一不可。



寶印手菩薩告訴我們,若有縛,則有解,被捆住了當然想解脫,若本無縛,其誰求解?若沒有被煩惱捆住,何必求解脫?無縛無解,則無樂厭。沒有捆住,也沒有解脫,就無所謂討厭哪樣或喜歡哪樣,就證得涅槃。



禪宗的三祖去見二祖求法,三祖一身是病,非常痛苦,病是業來的。二祖問他爲什麽來,三祖答,請師父教我解脫法門。二祖就問,是誰綁縛了你?三祖說無人縛我,二祖說:無縛何必求解脫?三祖就悟了。他悟道了後,什麽病都沒有了,所以病痛也是自心把自己綁起來才有的。我們常在生病中,你們生病了有藥可醫,我呢?今天晚上講《維摩詰經》我就非來不可,雖然我很想休息一下也不行,這病無藥可醫,只有吃解脫藥,自求解脫。你懂了這一段,就瞭解六祖的偈子,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就要在世間煩惱中修,若沒有煩惱,你也不需要解脫,也不需要佛法了。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