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心陀羅尼經講記--13

2013/01/09 09:33

南無喝囉怛那多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
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婆囉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利埵
依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囉楞馱婆南無那囉謹墀醯唎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
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侄他唵阿婆盧醯
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喇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囉摩囉摩醯摩醯俐馱孕俱盧
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囉陀囉地利尼室佛囉耶遮囉遮
囉摩摩罰摩囉穆帝俐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囉參佛囉舍利罰沙罰參佛囉舍耶
呼盧呼盧摩囉呼盧呼盧醯唎娑囉娑囉悉利悉利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
夜菩馱夜彌帝利夜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
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囉夜娑婆訶那囉謹墀娑婆訶摩囉那囉娑婆訶悉
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波陀
摩羯悉陀夜娑婆訶那囉謹墀皤伽囉耶娑婆訶摩婆利勝羯囉夜娑婆訶南無喝
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利耶婆嚧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唵悉殿都曼多囉跋馱
耶娑婆訶
觀世音菩薩說此咒已,大地六變震動,天雨寶華,繽紛而下。十方諸佛,悉皆歡喜。天魔外道,恐怖毛豎。一切眾會,皆獲果證。或得須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羅漢果,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者,無量眾生,發菩提心。
陀羅尼曰:南無喝囉怛那多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婆耶
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婆囉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利埵依蒙阿唎耶婆盧
吉帝室佛囉楞馱婆南無那囉謹墀醯唎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
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侄他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喇摩訶菩提薩埵薩婆
薩婆摩囉摩囉摩醯摩醯俐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囉陀囉
地利尼室佛囉耶遮囉遮囉摩摩罰摩囉穆帝俐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囉參佛囉舍利罰沙罰
參佛囉舍耶呼盧呼盧摩囉呼盧呼盧醯唎娑囉娑囉悉利悉利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
夜菩馱夜彌帝利夜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
訶悉陀喻藝室皤囉夜娑婆訶那囉謹墀娑婆訶摩囉那囉娑婆訶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
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那囉謹墀皤伽囉
耶娑婆訶摩婆利勝羯囉夜娑婆訶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利耶婆嚧吉帝爍皤囉夜
娑婆訶唵悉殿都曼多囉跋馱耶娑婆訶
觀世音菩薩說此咒已,大地六變震動這是說完了大悲神咒的章句,大地有六種變化的震動。六種震動,在前面我們講過。有六種震動:動、起、湧、震、吼、擊。第一種就是動,動就是搖動不安的意思,這個大地搖動不安。起,這個起就是自下升高,叫做起。就是這個大地慢慢地升高,有這種感覺。湧,是忽然間就升高了,有這麼解釋的;也有解釋是忽然間上,忽然間下,那也叫做湧。第三個是震動的形相。震是發出來隱隱的聲音,叫做震。吼,就是發出來的聲音,特別地雄壯,叫做吼。覺,就是令這個大地的眾生有所警覺,這樣解釋。也有翻作擊,不翻作覺。擊,有的地方解釋,說像一個大石頭,落在地面上,這叫做擊。暴就是猛火燃燒的聲音,叫做暴,形容這個大地震動之後,發出來的聲音。在《長阿含經》上解釋,說是我們這個大地,是在水上面,水是依止風,風是依止虛空。依止虛空,虛空裏的風如果大動起來,水就震動;水若大動起來,地就震動。這是大地震動的一個原因。這個說法:地依止水,水依止風,風依止虛空,這個說法可能在現在的科學,有一點相似。這是一個震動的原因。第二個是說,比丘、比丘尼,得了神足通,得了神足通的時候,他要試一試他的神通的力量大小,他一入定,他心裏面一動,這個大地就震動了,這也是大地震動的一個原因。說是有神通的人這樣,就是諸天,釋提桓因,或者梵天王,他們也有時候會這樣子。他願意試一試他的神通有多大,他就會使令大地震動,能有這種事情。其次,就是菩薩從兜率天下來,來到人間投胎的時候,這個時候,菩薩一心不亂,大地也會震動。菩薩出胎的時候,降生的時候,他一心不亂,大地也會震動。菩薩出家修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時候,大地也會震動。魔王要求佛早一點入涅槃,如果佛同意了,佛同意了,佛總是有很多的壽命,他若想要舍壽的時候,棄舍這個壽命,他若做這樣決定的時候,大地震動。其次就是佛入涅槃的時候,大地震動。這是《長阿含經》上,所說大地震動的幾個原因。在別的經上也有講,佛轉法輪,說法的時候,大地震動。這表示什麼呢?表示與佛法有緣的眾生,他要斷煩惱了。因為大地是不容易震動的,不容易動而動了。這表示眾生的煩惱是不容易破除去的,但是你能夠聽聞佛法,你肯努力地修行,煩惱會斷掉的。所以就預先現出來這樣的現象,所以大地震動。這裏是觀世音菩薩說此咒已,大地六變震動。就是這個大悲心陀羅尼,由觀世音菩薩的演說,將會在這個世界上,令很多很多的眾生,得到大悲心陀羅尼的利益,會轉凡成聖,所以大地六變震動。可以這樣解釋。


天雨寶華,這又是一個瑞相。諸天聽聞了大悲心陀羅尼,便降下寶貴的天華。


繽紛而下,繽紛就是華在虛空裏面往下降落的形相,很美麗的相貌,那叫做繽紛而下。


十方諸佛悉皆歡喜,十方諸佛,聽聞觀世音菩薩說大悲咒,也歡喜,這是因為眾生會得到大的利益的關係。


天魔、外道恐怖毛豎,這些天上的魔王,或者人間的外道,都恐怖了,他周身的毛都豎起來了,這是恐怖的一個相貌。他們為什麼恐怖呢?這個天魔,他不願意世界的人相信佛法,不願意人修學聖道。我們若是能夠一心不亂的受持大悲咒的話,就能脫離天魔、外道的勢力範圍,皈依佛法,所以天魔、外道都害怕,恐怖毛豎。


一切眾會皆獲果證,就是把當時集會的大眾,聽聞了觀世音菩薩說大悲神咒,都有所成就了,所以叫做果證。(此處錄音帶缺錄一小段)...又叫做果,但是這裏當作名詞用,就是下邊說的: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這一些。(果指各種聖位)。這個證,就是如實覺悟叫做證。
或得須陀洹果。皆獲果證,得什麼果呢?得須陀洹、斯陀含果這一些。須陀洹是印度話,翻到中國話叫做預流。預流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最先,他最在前面,所以叫做預;第二個是參與的意思,他參加在裏邊。流,就是類,一類一類的。凡夫是生死流,凡夫是一類;聖人和聖人是一類。所以凡夫是生死流,聖人就是涅槃流,是聖者。現在這個人,他參加到聖人的流類裏邊去了,所以叫做預流。
聖人裏邊,誰是最先的呢?就是這個,預流,這個是聖人開始的一個位次,是最先的一個階級,所以叫做預流,就是初果聖人。聽觀世音菩薩說大悲咒,他就入聖流了,他就成為聖人了,這真是不可思議。聖人其中主要的一個條件,就是得到無我的智慧了,得到了無我的智慧,就是聖人了。如果你還執著有我,你總感覺到有一個我,無論什麼事情,都是從我的本位上出發,那麼這就是凡夫。聖人,他是沒有我了,什麼事情不以我為本位,不是以我的利害關係,來決定這件事,那就是聖人了。這是聖人和不是聖人差別的地方。


或得斯陀含果,斯陀含翻作中國話翻一往來。初果聖人他成就了無我的智慧,他有什麼好處呢?他也是有煩惱,譬如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他可以得初果;在家居士也能得初果。所以在家居士和出家人一樣,都可成就預流的。他有什麼好處呢?就是他決定不會到三惡道去,他不會再到地獄、餓鬼、畜生去,他只是在人間、天上,他死了以後,不是在人間,就是在天上;不是在天上,就是在人間。不會跑到地獄裏,不會到餓鬼、畜生去了。這是他的一個好處。第二個好處,就是他臨死的時候,他心裏面決定是正念分明,不會糊塗的,他心裏面明明了了的有正念,不會顛倒。初果聖人有這樣一個好處。再來就是他決定不會有意地去做惡業,雖然有煩惱,但是不會讓這個煩惱發生作用,不會去做種種惡事。不管怎麼困難,他不做惡事。就是遇到生命危險的時候,我若做惡事可以多活幾年,他寧可死掉,不做惡事。這是聖人和凡夫不同。得須陀洹果,假設人間有佛,或者是沒有佛,但是有佛法。相信佛法的人肯修行,他就能得初果。假設在人間有佛,他能夠在佛法裏邊栽培善根,他死掉了生到天上去,他生到天上以後,他會想一想:我為什麼會到天上?他就會知道,我在人間拜佛,我用一杯水供佛了,所以生到天上來;或者我用一朵香花供佛了,所以我生到天上來;或者是我受持八關齋戒,我生到天上來;或者我以歡喜心,聽聞佛法。由這樣的功德,死了以後生到天上來。他知道了生到天上的原因之後,他就會立刻地來到人間拜佛。他若一拜佛,再聽佛說法,多數是得須陀洹果。所以這個須陀洹果,有的人是在人間得,有的人是用天的身份得的。色界天、無色界天沒有這回事。得了須陀洹果之後,他還要繼續修行。繼續修行,佛的大智慧,他把我們欲界眾生的煩惱分成九品,上三品,中三品,下三品,加起來就是九品。須陀洹果他要繼續地斷這九品煩惱,他斷了六品,還有三品,這個時候就叫做斯陀含果。這三個煩惱的存在,能使令他一來人間一往天上,所以叫一往來。能使令他再受兩番生死,生到人間,在人間還要死,再生到天上,這是個生,又要一死,就是兩番生死,所以叫做一往來。就是在欲界還要受兩次的生死,這時剩下來的三品煩惱沒有了,所以叫做斯陀含。斯陀含說他還有三品煩惱,如果他精進用功地修行,他修四念處觀,把這三品煩惱斷掉了,他就只受一番生死,他不受兩番生死。他死了以後,他就生到色界天去了,就不在欲界了。或得阿那含果,阿那含果翻中國話就是不來。我走了以後,我不回來了,所以叫不來。斯陀含果的聖人,他用功修行,斷了後三品煩惱,斷掉了,他死了以後,他就生到色界天上去,不回來了,所以叫做不來。阿那含果叫不來。所以眾生在生死的世界,來了又去,去了又來,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我們的煩惱,使令我們有來有往,如果沒有這煩惱,就沒有這個往來。除非大菩薩,他有的時候來到人間,有時候他又走了,那是慈悲心的作用,不是煩惱。如果他沒有慈悲心,就是不來了。在生死的世界,一來一往,一往一來,就是兩個原因,一個是煩惱,一個是慈悲。


或得阿羅漢果,阿羅漢果翻作無著,或者翻作無生。無著就是阿羅漢的心,他這個心和我們凡夫心不同,我們凡夫的心,遇見什麼境界都是著,這個就是黏,黏上了。天氣冷,我們的心也感覺冷,我們就執著這個冷;天氣熱,我們的心接觸這個熱的時候,也就執著這個熱。阿羅漢不是,冷也好,熱也好,他心能舍,他心不著在這上面。我們心裏面著,心裏就有反應,有的時候如意,有的時候不如意,有這些分別。阿羅漢他也是知道這些事情,但是因為不著,他心裏面不動,心不隨境轉,他心裏面很自在,所以叫做無著。無著就是聖人的境界。無生,就是當父母所生的身體死掉了以後,他不來三界裏受生死了,所以叫無生。在小乘佛教裏邊,阿羅漢果是最高的境界。這四個聖人,初果到阿羅漢果,不過有的地方說八個,就是初果、初果向。向就是向初果,就是他現在這個修行的境界,決定不向於凡夫,一定是向到初果那裏去。這有兩種解釋,就是他修行的時候,在他的內心裏邊,忽然間太陽出來了,忽然間這個無我的智慧現出來了,一刹那現出來。要十六刹那,這個初果的境界才圓滿。十六刹那,第一刹那這個時候,第二、第三到第十五刹那,這都叫做初果向,都是向于初果的,向第十六刹那。這樣說,這個初果向也是聖人。因為無我智,這個光明的智慧出現了,所以也是聖人。有的地方說,在前面,暖、頂、忍、世第一。這個暖、頂、忍、世第一叫內凡。凡夫有外凡,有內凡。就是初開始相信佛法的人,都是外凡,是凡夫。這個外凡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心還是向外攀緣,雖然是相信佛法了,但是他不能夠與無我的真理相應,他心裏面向外攀緣,就是凡夫境界。但是向外攀緣並不是完全不對,譬如我們到大殿裏,大殿裏有佛像,我們對佛生恭敬心而禮拜,這也是向外攀緣;我們看見經書,我們生歡喜心而讀誦,也是有執著,但是這還是對的,不能說不對,可是還是有執著,還是向外攀緣的。不與無我的真理相應,所以叫做外凡。內凡就不是了,他不向外攀緣了,他觀察自己的色受想行識,是無常、苦、空、無我。無論什麼境界不能擾亂他,他所有接觸的境界,都能向道上會,所以就叫做內凡。內就是理,內者理也,就是向無我的真理去體會。外就是不是無我的真理,就是一切事,一切虛妄生滅變化的事,在這上面去虛妄分別。暖、頂、忍、世第一叫內凡,但是暖、頂這兩個階級,他有退的可能。就是他精進用功修行,說我不願意修行,他退了,這不是初果向。忍,到忍位的位子,不退了,決定是向前進的,所以這時候叫初果向。不過這樣說初果向,他還不是聖人,他還是凡夫。所以初果向有不同的解釋。斯陀含果也是,有斯陀含向,有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向,阿羅漢果。向就是因的意思,因向於果。這四個位次是沒有發無上菩提心的人,他發了出離心了。這個出離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他感覺到人世間的事情,也有些如意的事情,不是沒有。有苦惱的事情,也有如意的事情。苦惱的事情,我們是不歡迎,我們厭離它,避免這件事;如意的事情,我們希望能追求,希望能取得。但是這件事就算是成就了,又會有很多很多的苦惱隨著來,而且終究有一天又失掉了。所以全面地觀察一下,我放棄,我不追求。那麼求什麼呢?求涅槃,求出世間的聖道,求涅槃。這個涅槃是永久地安穩了,你若成就了以後,就永久地清淨、自在、安穩,不會再反覆了。所以這樣對比起來,他就發出來一個堅定的志願: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好的事情也好,不好的事情也好,我都放棄了,我要解脫,我要出離,我不在這個地方生存了,我要走了。這就是出離心,就是很堅定的,經過了一番的學習,然後發出來這樣誠懇的願望。這種願建立了以後,就是走這條路了。這叫做出離心。由於有出離心,他繼續努力地修行,就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羅漢了。這四種都是聖人,都是僧寶,但是他沒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