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心陀羅尼經講記--11

2013/01/09 08:57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消滅。
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枯竭。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噁心自調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現在的文,是說念大悲咒的方法,須要先發菩提心,於諸眾生,起慈悲心,先當從我發如是願。前面是十願,講過了,這以下又有六願。前面的十願,是誦持大悲咒的人,自己發的願,對於自己祈求無上菩提的願。我上一次講的時候,分為願、行、果三種的不同,這以下的六願,是由大悲心為一切眾生除苦的願。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這是說誦持大悲咒的人,我若面向刀山的時候,刀山自然地就破壞了。刀山是殺業特別重的人,受苦的地方。殺業重的人,他在前一生,前多少生,用這些武器去殺害一切人,自己受報的時候,也還是有這些武器來傷害他的生命。這樣的人,受這樣的痛苦,譬如說誦持大悲咒的人,發大悲心,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使令他的痛苦能夠停下來。這是地獄的境界。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消滅這也是地獄。就是特別炎熱的湯,這個罪人在裏面受苦。念誦大悲咒的人,發出來這樣的大悲心: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消滅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枯竭,前面兩個願是別說,這一願是總說。我若向地獄,地獄自然消滅、破壞了。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餓鬼就是常受饑虛的痛苦,沒有水飲,沒有飯吃。這樣饑餓的鬼,幾千年、幾萬年,長時受饑食之苦,但是他不死。誦持大悲咒的人憐憫他,說我若向餓鬼,餓鬼自(然會)飽滿,能夠遠離饑虛之苦。我若向修羅,噁心自調伏。阿修羅在六道眾生裏面,他算一道,如果說五道,他就屬於鬼神之類,也是有種種神通的人。噁心自調伏,他對人也有噁心。在《法苑珠林》上,記載一個阿修羅的故事。我們人間的人到山裏面,忽然間在一個地方遇到了阿修羅,阿修羅當然比人的身量高大。阿修羅就送給他一個果,這個阿修羅就說:你吃這個果以後,你要趕快回去,你不能耽擱時間。這個人可能沒有這種知識,所以吃了這個果,他也是回家了,但是走路的時候不是走得太快,他在兩山之間走過去,可能是從一個洞走過去,他吃了這個果以後,他這個身體就變大。還沒走出地洞,他這個身體已經擠在洞裏面,就走不出去了。《法苑珠林》上記載這麼一件事。阿修羅在佛在世時的情形,也有阿修羅相信佛教,聽佛說法的。但是他對於佛也有疑惑心,他心裏面想:佛為我說四念處,佛為諸天說五念處,他(諸天)多一個,給我說,就少說一個,就是這樣疑惑。他疑惑佛偏袒諸天,歧視阿修羅,總是認為佛對別人好,對我不好,這樣疑惑。有位居士說:佛是偏袒諸天,歧視阿修羅的。說是釋提桓因常常到佛這裏來,請求能戰勝阿修羅的一個方法,佛就給他一個方法,所以就是把阿修羅打敗了。這就事實上證明,佛是偏於諸天了,並不是一個公平的地位。這個說法是個誤會。你讀《大品般若經》上,可以知道這件事。就是阿修羅要惱亂諸天的時候,佛告訴釋提桓因,念摩訶般若波羅蜜,這樣念的時候,阿修羅自然會撤退。只是把戰爭停下來,並不是阿修羅受到傷害,諸天占了便宜,不是那樣子。你讀《大品般若經》可以看出來。我若向修羅,噁心自調伏。誦持大悲咒的人,對於阿修羅也有慈悲心,所以能使令他所有的噁心能夠調伏,不生起。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畜生的世界,特別愚癡,沒有智慧。所以受持大悲咒的人,如果面向他的時候,希望他自然地,很容易地能成就大智慧。這個智慧,如果按人間的情形來說,能夠相信善惡果報,這是第一個智慧。做善有善報,做惡有惡報,你有這樣的信心,這是第一個智慧。能夠通達人命無常,事事都是無常、有變化的,這是第二個智慧。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消滅...。這一共是六個願,指示誦持大悲咒的人,觀世音菩薩說,要於諸眾生,起慈悲心。這個文就告訴我們起慈悲心的相貌。面向一切眾生的時候,希望一切眾生遠離苦惱,得安穩住,你要有這種慈悲心。這段文就是誦持大悲咒的人,你要這樣發大悲心,你在誦持大悲咒的時候,你會得到大悲咒的靈驗,是這個意思。但是在《大品般若經》,說到了一件事。就是得無生法忍的菩薩,譬如他作夢,夢的時候,這一個地方有了大火,有了大火的時候,這個菩薩在夢中說:如果我得無生法忍的話,希望這個大火熄滅。這個大火就熄滅了,他這麼一發出來這個誠實之言,大火就滅了,那麼這個菩薩就是得無生法忍了。他醒覺了以後,當然這是個夢。醒覺之後,能看見一個地方起了大火。對於人的財產,損失很大的一種境界。這個得無生法忍的菩薩說:我在夢中有這樣靈驗,我現在醒覺的時候,如果我真是得無生法忍,希望這個大火熄滅,這個大火就熄滅了。這是聖人,不是凡夫的境界。和現在的文不一樣。當然念大悲咒的人,發這樣的願,也通於凡聖,像前面觀世音菩薩,他初得無生法忍的時候,他聽千光王靜住如來說大悲咒,他就超到第八地。這也通於聖人。這是《大般若經》說這件事,可是同時又說出來不同的事情。就是菩薩未得無生法忍,他也發這樣的誓。說看見起火了,啊,我若得無生法忍,希望這個火熄滅,火也不熄滅。火會熄滅,是怎麼熄滅的呢?不是這個菩薩他自己有這個力量,而是魔王從中動了手腳。王的力量使令這個火熄滅了,但是這個菩薩自己不知道,認為這是我的力量,這個火熄滅了。於是使令這個菩薩起了增上慢,對於其他的菩薩就分別:我是得無生法忍了,你們都是生死凡夫。於是乎就會起很多的糾紛,會引起很多的煩惱。這個事情,在《大品般若經》上,佛就說:菩薩要善於知道是魔,非魔,要知道這件事。現在這段文,當然是通於聖凡,可是應該是偏重於凡夫,只是發這個願,不是說你有這樣的實效。這只是說,你遇見苦惱的境界,你要發大悲心,應該是這樣子。發是願已,至心稱念我之名字。亦應專念我本師阿彌陀如來,然後即當誦此陀羅尼神咒。一宿誦滿五遍,除滅身中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發是願已,至心稱念我之名字。前面是說發願,發願以後,還要至心稱念我的名字。這個至心,後邊的文,或者其他的經論上,說是有至誠的心。這個至誠心究竟是什麼心呢?就是真實的心,你心裏面沒有虛偽。以真實的心來稱念我之名字。這個,就是觀世音菩薩自稱,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字。亦應專念我本師阿彌陀如來。專一其心,憶念我本師,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本師阿彌陀如來。通常說這個本師,如果說是我們受戒,給我們受戒的這個人,是我們的本師;或者是我出家了,給我剃度的人,也算是我的本師。出家以後,授我沙彌戒的比丘,也可以稱他為本師。授比丘戒,授菩薩戒的人,都可以稱他為本師。但是其中有一個,你因這一個人的開導,發無上菩提心了,這個人是你的本師;或者是你因為他的開導,你得無生法忍了,那麼這個人是你的本師。現在這裏是說:亦應專念本師阿彌陀如來。若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來說,釋迦牟尼佛是一切佛教徒的本師,因為這個世界所有的佛法,都是由釋迦牟尼佛那裏來的。現在觀世音菩薩,稱阿彌陀佛為本師。然後即當誦此陀羅尼神咒。這個《大悲心陀羅尼經》的經文上,就是說:至心稱念我之名字,亦應專念我本師阿彌陀如來。我們拜大悲懺,到這個地方,就是念十聲,觀世音菩薩念十聲,阿彌陀佛念十聲。這就是大悲懺的編集者:四明尊者,他這樣規定。然後即當誦此陀羅尼神咒,就可以誦此陀羅尼神咒了。一宿誦滿五遍,除滅身中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一宿就是一夜之間,你能夠誦滿五遍,就能夠滅除去我們這個色受想行識的身體裏邊,百千萬億劫的生死重罪。百千萬億的生死重罪,從這個時間的數目上看,這個罪是很多了,還加上一個字。念五遍大悲咒,能滅除去這麼多的罪過,可見大悲咒的威力有多大。可以這樣解釋這個意思。觀世音菩薩複白佛言:世尊,若諸人天誦持大悲章句者,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隨願皆得往生。前面念大悲咒的方法說完了,就是念大悲咒能夠除罪。以下是若諸人間,或者天上的人,誦持大悲章句。這個章應該說是全部的大悲咒,句就是章裏邊的一句一句。臨命終候,十方諸佛皆來授手,就是十方諸佛都伸手來提拔你、來救護你的意思。欲生何等佛土,你願意往生那一個佛世界。隨願皆得往生,都可以往生的。我們現在居住的,當然這是凡夫的世界。凡夫的世界,就是苦惱的世界。佛的世界是和平、安樂的世界。我們到和平安樂的世界,當然是好過不和平的世界,所以願生佛世界,也是對的。不過問題是什麼呢?就是我們還有很多的好朋友在這個世界,我們走了以後,同這些人分離了,分離了,有的人就不願意到佛世界去。這個意思在大本的《阿彌陀經》上有提到,提到阿彌陀佛國世界的人,在那裏隨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淨大海眾菩薩修學佛法,那麼你修學有成就了,你隨時還可以到其他的世界,你也可以回到你原來的世界,所以並不是留在那裏。所以這上面,臨命終的時候,十方諸佛都來授手,這是個非常殊勝的境界。我們凡夫難免有些錯誤的地方,命終的時候,若跑到三惡道去,是很苦惱,若是因為念大悲咒的功德殊勝,使令罪業潛伏在那裏不動,佛菩薩接引我們到佛世界,這是佛教徒最吉祥的事情,非佛教徒很難有這樣事情。因為非佛教徒不相信佛法,他不肯念大悲咒,當然就不容易有這樣的事情。複白佛言:世尊,若諸眾生誦持大悲神咒,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惟除不善,除不至誠。底下這一段文,在大悲懺上有引。觀世音菩薩又對說:若諸眾生,他肯誦持大悲咒就是把大悲咒背下來了;就是不忘。你天天的念誦大悲咒,當然不忘。你要是誦下來以後,你不念,不念,就忘了。誦持表示天天的持誦。這個人若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誓是決定的意思,我決定不成佛。我以前曾經講過,這個咒的作用。意思就是大悲心陀羅尼這個章句,為什麼我們念它,它會有這個作用呢?就是千光王靜住如來,或觀世音菩薩,由他那個清淨無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離一切相的那個清淨心、大悲心,加持了這個咒,賜予這個咒有這樣的力量。譬如說是一根針,醫生對這個針說:說是希望這個針,它能治好人的病痛。他就這麼祝願。這個祝願可能靈驗,也可能不靈驗。但是在《瑜伽師地論》裏面說,要是得了禪定的人,他要祝願,就會有靈驗;我們沒有得禪定的人,心裏面散亂的人,你想祝願就不一定靈。大福德人也多少有些力量,有禪定的人,他要祝願,就會有力量。得了禪定,他又成就聖道了,得無生法忍了,或者是到了第八地菩薩這個法身菩薩;或者是成佛了的人。他那個圓滿、清淨、光明的大悲心,他能夠祝願這個章句,他有這樣的力量。他說:誦持大悲神咒,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他就是賜予這個章句有這個力量。有這個力量了,他就是會有這樣的靈驗,你若這樣誦持,他就不墮三惡道。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若不往生到諸佛的世界去,我決定不成佛。前面是遠離苦惱的世界,這個地方是到安樂的世界。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有罪,造了罪的人,自己沒有辦法調轉業力,當然就隨業流轉。有觀世音菩薩的大悲神咒,能令你轉變,使令你不墮三惡道。我們願生佛世界,我們沒有神通,是個普通的凡夫,說是從這個世界到那個世界去,這是很不容易,這是很難的。但是念大悲咒,就能成就這件事。若用現在的情形來說,這等於是有飛機票,你若念大悲咒,等於是有一張飛機票,那麼你坐這個飛機就是到阿彌陀佛國。這底下: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有的人歡喜靜坐,歡喜靜坐,但是坐下來的時候,用奢摩他的方法,讓這一念心,叫他一心不亂,很困難!很不容易!很不容易一心不亂,很不容易得禪定。你現在,一天如果念一百零八遍大悲咒,然後你靜坐,你試一試,他就好得多,他就容易一心不亂,你試一試。現在學習科學的人,什麼事都要實驗,實驗一下,看這件事對不對;現在這個事情,也是可以實驗的。你一天念更多,更好。你念,普通地說,是一分鐘一遍,六十分鐘,如果你念熟了,能念六十多遍,不過你不要念太快,一分鐘一遍,已經很可以了。一小時,念六十遍,一天念五百遍,或者六百遍大悲咒,我看也就可以了。或者是你發心拿出一點時間,連續地念十萬遍大悲咒。你一天如果是念五百遍,你看要用多少天,把十萬遍念好。你有所求,你求什麼事情,求什麼事情的時候,你就這樣做,你看看會怎樣。現在說是得三昧,你就這樣試驗一下,你看看靜坐會不會有進步。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三昧是定,三昧也有的地方翻作三摩地,翻中國話,翻作等持,這個我講過多少次了。辯才,是人內心的智慧,通達真理的時候,能善巧地表示這個真理的相貌,有這樣的能力。真理不是容易表示的,但是他有這樣的辯才,能把它很適當的表示出來。有什麼曲折,他也能夠如量的說明它,所以叫做辯才。有的人雖然沒有念大悲咒,但是他也有多少辯才,他如果不同意你說的真理時,他會提出來相反的意見。那麼在佛法上有辯才的這位誦持大悲咒的人,能夠很合適地解釋他的疑難,那就叫做辯才,他有這種辯解的能力。辯才也不是容易的。說是沒有人難問我,我可以隨我的意,這樣解釋,若有人難問的時候,我就不容易去解答;或者是稍為難一點,稍為有多少曲折的時候,我就不能說了。比較簡單的,我可以解釋,比較是隱微的事情,我就不大會說。那麼我希望我有辯才,怎麼辦呢?現在有這個辦法,誦持大悲咒,就能得無量辯才。可見佛菩薩這個大成就的人,對於初學佛法的人,知道他有什麼困難,知道他有什麼希求,給你一個方法,你按照這個去做,你就能滿願。但是你若不肯努力,那是不行的。所以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這一句是總說,前面是各別的說。於現在生中,於現在的生命存在的這個時期之內。一切所求,有的人並不是求不墮三惡道,他也不只是求生諸佛國,也不單是求無量三昧辯才,他還有其他的希求。其他的希求,這裏不一樣一樣的提出來,所以就總說: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若不滿你的願的話,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那就不是大悲咒了。這個意思,其他一切所求,你若肯誦持大悲咒,也能滿你所願。不過這底下還有兩個條件,就是惟除不善,除不至誠,這是兩個條件。惟除不善,不善就是惡事。下文有齋戒兩個字。下邊說是誦大悲咒的人,要齋戒。這樣說,齋戒的意思,就是你的行為要好,你要誦持大悲咒,你的行為要好,這個齋戒是表示這個意思。那麼這個地方說不善,是否和那個意思同不同呢?我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和那個齋戒的意思相同了,那也就是重覆了。我解釋這個惟除不善,是指前面,你念大悲咒的目的,是避免墮三惡道;你念大悲咒,希望往生佛國;你念大悲咒,希望得無量三昧,得無量辯才,你或者還有種種、種種的希求。這個惟除不善,就是唯獨是不可以希求惡事,是指這個意思。有些不合理的事情,你念大悲咒,不能滿你所願。說是某人和我有怨恨,我要念大悲咒咒他死,這就不可以。所以惟除不善,你有不好的願望,我不能滿你願的。我這樣解釋,說是你還有其他種種對人不利的願望,叫做不善,我想這麼解釋。如果說是念大悲咒的人,他的行為很好,那個意思在下文說了。這個《大悲心陀羅尼經》沒有注解,所以我也沒有什麼參考書,我就這麼解釋,你們也可以再思惟。或者有其他我不知道的參考書,也有可能。這是第一個條件:你不能夠有對人不利的希望。有殺害人的意願,這是不可以的,那就不靈了。除不至誠,第二個條件,你不至誠也不可以。你念大悲咒的時候,你心裏面不至誠,就是不是特別誠懇,那也是不會有靈驗的。用這兩個條件。若諸女人厭賤女身,欲成男子身,誦持大悲陀羅尼章句,若不轉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覺。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前面說:一切所求,若不果遂,那是總說的,這底下說出來一樣一樣的事情。若不轉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覺,這個地方沒有說時間。若諸女人厭賤這個女身,希望能夠轉成男子身。這個希望轉成男子身,沒有說時間,說我希望今生就轉成男子身,或者我希望來生轉成男子身,這個地方沒有這樣分別。誦持大悲陀羅尼章句,若不轉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覺。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你對大悲咒的靈驗,你有小小一點疑惑心,那也不能滿你願的,你不能疑惑的。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這又說罪過的事情。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常住這兩個字,我去查出家人的戒律,在盜戒這個地方。對於這個常住,道宣律師、靈芝律師就是大概地這麼解釋一下。我們上供的時候,南無常住十方佛十方法十方僧這樣子念。但是這個地方的常住,我看道宣律師、靈芝律師的說法,和那個意思有點不一樣。他是說什麼呢?是說寺院的財產,財產的所有權,這樣的財產,這個所有權是固定了,不可以移轉,那叫做常住。是這個意思。這不是私人所有的東西,不是私人的所有物,是這個意思。這樣的常住,現在的僧團,出家人的寺院裏邊,要隨順國家的法律,那麼就是你組織這個團體,由這個團體來管理這個財產。若隨順國家的法律,是這樣意思;但是在律上,範圍是大了一點。就是這一個寺院的財產,並不就是你這個團體裏邊的人管的,是十方僧的,十方僧都有權管理這個財產。這是律上的意思。十方僧,有的地方說是四方僧,東西南北四方,四方僧。侵損常住飲食財物,你侵損了飲食財物,你非份地侵損了常住的飲食財物。就是大眾共同的受用,你吃兩碗飯也可以,你吃三碗飯也可以,反正吃飽就好了。那是這個常住的飲食財物,你各別,特別地受用。或者你特別拿出來,自己隨便支配,那就不行,那就是不合法。這樣的罪過,就是犯了盜戒。千佛世,不通懺悔,不要說一位佛,就是千佛出世,你向佛懺悔,都懺悔不來的。縱懺亦不除滅,這個罪也不除滅的!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這個罪就滅了。這個地方應該怎麼解釋呢?我們向佛懺悔,這個罪不滅,若念大悲咒,就可以除滅。我想解釋這個意思。比丘戒,就是小乘佛法,小乘佛法犯了根本戒,你不能懺悔的,是不通懺悔,不容許你懺悔把罪滅了,沒有這回事!那麼正好就是這個意思:千佛出世不通懺悔。可是大乘佛法是可以懺悔的,你念大悲神咒,就能除滅;你能夠讀誦《大般若經》,觀一切法自性空,也能滅罪,這在《維摩詰經》上也有說,在《大般若經》上也有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