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與密教

分類:華嚴宗
2012/10/15 08:13

  《華嚴經》主張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六十華嚴經"菩薩明難品》),法身即是毗盧遮那佛;一切事物都是毗盧遮那佛的顯現。毗盧遮那是梵語音譯,漢譯為遍一切處,含有光明普照的意思,也是的別名,亦是華藏世界的教主。佛以毗盧遮那為名,是大乘佛教經典長期把佛比喻為照耀一切的太陽所造成的結果。在《華嚴經》裏,毗盧遮那是光明的象徵,〈毗盧遮那品〉載:佛能在身上任何部位放大光明,無量無邊的光明充滿十方國土。《華嚴經》的毗盧遮那佛即是密教的大日如來。《華嚴經》所說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與密教所謂願生華藏海,同入于一體,成大曼荼羅(《大毗盧遮那經廣大儀軌》卷上),實際上是一致的。密教以三密受大日如來神力加持而成正果的觀念可能源自《華嚴經》令一切眾生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而證法界也(裴休《注華嚴法界觀序》)的思想。
  其次,《華嚴經》是以大悲為菩薩精神的根本。菩薩以大悲為身,大悲為門,大悲為首,以大悲法而為方便(《八十華嚴"入法界品》)、諸佛子是心以大悲為首,智慧增上方便(《六十華嚴"十地品》)。而大悲精神則起於菩提心,菩薩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故發菩提心;欲悉度脫一切眾生,故發菩提心(《六十華嚴"初發心功德品》),菩薩若起大悲,必定發於菩提之心(《八十華嚴"入法界品》)。密教也主張以無所得為方便,修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不空絹索神變真言經》卷十七)、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大日經》卷一)。由此可見《華嚴經》與密教的關係。且《大日經》所建立大曼荼羅,胎藏之名,蓋本于華嚴(大村西崖《密教發達史》卷三)。
  密教特別重視陀羅尼,陀羅尼是梵語音譯,漢譯為總持,意譯是持明,真言之異稱,或受持真言。《華嚴經》早已強調令一切眾生得最勝陀羅尼,悉能受持諸如來法(《六十華嚴"十回向品》),並且列舉了許多陀羅尼的名稱:
  菩薩住第九地,得如是善巧無礙智,得如來妙法藏,作大法師,得義陀羅尼、法陀羅尼、智陀羅尼、光照陀羅尼、善慧陀羅尼、眾財陀羅尼、威德陀羅尼、無礙門陀羅尼、無邊際陀羅尼、種種義陀羅尼,如是等百萬阿僧祇陀羅尼門皆得圓滿,以百萬阿僧祗善巧音聲辯才門而演說法(《八十華嚴"十地品》)。
  以上所舉只是部分陀羅尼的名稱,事實上,還有無量無邊、難以估計的陀羅尼,它們彼此也都圓融無礙。《華嚴經》又介紹了十種陀羅尼及其不同的功用:
  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陀羅尼。何等為十?所謂:聞持陀羅尼,持一切法不忘失故;修行陀羅尼,如實巧觀一切法故;思惟陀羅尼,了知一切諸法性故;法光明陀羅尼,照不思議諸佛法故;三昧陀羅尼,普於現在一切佛所聽聞正法心不亂故;圓音陀羅尼,解了不思議音聲語言故;三世陀羅尼,演說三世不可思議諸佛法故;種種辯才陀羅尼,演說無邊諸佛法故;出生無礙耳陀羅尼,不可說佛所說之法悉能聞故;一切佛法陀羅尼,安住如來力無畏故;是為十(《八十華嚴"離世間品》)。
  這是運用各種陀羅尼來層層遞進,達到理事熔融、事事無礙的境界。然而,如何成就陀羅尼法?《華嚴經》主張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一切劫住陀羅尼門,普于十方修菩薩行(《八十華嚴"十回向品》)。換言之,藉由沒有執著、沒有束縛的解脫心,才能受持真言,廣修菩薩行。
  密教所特重的灌頂,在《華嚴經》裏也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華嚴經》說:一切閻浮提內,大力灌頂王法以灌其頂,具功德力(《六十華嚴"十回向品》)。閻浮提漢譯為贍部洲,即我人現在所住的娑婆世間。灌頂原為古印度國王即位的儀式,以四大海水灌於即位者頭頂,以示祝福。大乘佛教經典載菩薩修行達到第九地時,諸佛以手摩頂,為其灌頂,祝其入諸佛界。《華嚴經》謂次第修行具眾善,乃至九地集福慧,常求諸佛最上法,得佛智水灌其頂若蒙諸佛與灌頂,是則名登法雲地,智慧增長無有邊,開悟一切諸世間(《八十華嚴"十地品》)。密教則把灌頂儀式化,作為受學密法必先進行的儀式。更把灌頂看作是修法者獲得本尊、上師加持的方式。密教修法者在修習過程中,往往多次請求上師灌頂加持。
  此外,唐朝開元三大士之一的密教大師不空(705—774)大力弘揚密法,不空解密教,往往取資于華嚴,觀《指歸》所引華嚴之文可以明矣(蔣維喬《密教史》)。《指歸》即不空所譯《金剛頂十八會指歸》,曾引用《華嚴》的文句,可見密教與《華嚴》有密切的關係。不但如此,作為密教二部大法之一胎藏部的胎藏之名也出自《華嚴》。
  密宗的儀軌幾乎沒有不依據普賢十大行願來組成的。西藏密宗的一切儀軌,都以普賢七支的結構來組織。胎藏界大法的九方便:作禮、出罪、歸依、施身(即供養)、菩提心、隨喜、勸請(轉法輪)、奉請(住世)、回向,都含攝於普賢十大行願中。金剛界大法的五悔:禮敬、懺悔、隨喜、勸請、回向,也不出普賢十大行願之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