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密圓通是法王正道,--7
所謂“懺”,是懺其前愆——對以往所犯的罪業生大慚愧心,“悔”,是悔其後過——立定主意,改過自新,永遠不再犯錯。正如 袁了凡 居士所說:“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如果我們不勤懺悔,那麼我們所造的罪業,便會使我們墮落。
凡是佛教徒都會記得,初皈依時,把自己的姓名報上後,便懺悔說:“從於無始,以至今生,譭謗三寶,作一闡提,謗大乘經,斷學般若,殺害父母,出佛身血,汙僧伽藍,破他梵行,焚毀塔寺,盜用僧物,起諸邪見,撥無因果,狎近惡友,違背良師”……。現在,為了重新喚回大家的記憶,我且把這段懺悔文很簡單地向大家做以下解釋:“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懺悔”。
懺悔三障分四:前行方便;懺悔煩惱障 ;懺悔業障;懺悔報障。
一、前行方便
經中說若罪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無法容納。因三業而造業,或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造業,或內心邪思維,或借助外境而造惡業,這樣十惡不斷,八萬四千塵勞門竟相通向三惡道中,三障若能懺盡,則一切煩惱業障都能清淨。
欲滅三障應當發五種增上勝心前行方便。
(一)慚愧心:
諸佛菩薩三業清淨皎如日月。我等無惡不造,又被一切賢聖所呵責,諸多鬼神、天仙所指責厭棄,真是又羞又愧。
(二)恐怖心:
既是凡夫,自然三門恒與惡業相應,這樣命終之後,應墮地獄、餓鬼、畜牲,受無量苦,這怎麼不讓人感到驚慌恐怖呢!
(三)厭離心:
往昔無知愚昧造作惡業,現前罪垢纏身,當生厭煩追悔之心。又觀生死之中,常被無常大火所焚,眾苦連綿,不淨充滿,虛假無實,只是一場戲而已,如水泡速起速滅,生老病死如車輪滾動一刻不息,八苦交煎無有暫停,內觀自身種種不淨,九孔常流汙穢。內外諸法醜惡虛假,當生厭離。
(四)發菩提心:
菩提心能了一切生死重病,能燒一切障礙,能成就一切善法,能度化眾生,嚴淨佛國,能圓滿成就如來一切功德,所以當發菩提心。
(五)怨親平等:
於一切眾生生起慈悲心,無人我相,若不如此則妄分怨親,以邪分別,護親伏敵,滋生貪嗔煩惱,造惡受苦。
具此殊勝方便,然後觀想十方諸佛菩薩,或僅觀一佛一菩薩。《佛名經》所雲:“緣想十方諸佛賢聖,擎拳合掌,披陳至禱,慚愧改革,舒曆心肝,洗蕩腸胃,如此懺者,亦何罪而不滅,何障而不除”。否則悠悠緩緩,心浮氣躁,身心散漫,罪業不清,一息不來。三途苦報親身感受,求脫無期,無代受者,智者當捫心深思。
二、懺悔煩惱障
有煩惱所以造諸惡業,由惡業為因,感受苦果,因此當先懺除煩惱障。各種經論以各種譬喻呵責煩惱,煩惱是怨家,能斷眾生慧命故,是劫賊,劫取眾生諸善法故,是瀑河,能漂眾生入生死大苦海中故:是鐐銬,能把眾生系在生死牢獄故。六道絡繹,三途不絕,惡業無窮,苦果不息,當知都是煩惱過患。煩惱雖有諸種,統而言之以三毒含盡。《華嚴經》說:(貪、嗔、癡三業能令眾生入三惡道中。縱生人中貧窮孤獨,兇狠暴戾,愚鈍無知。)應早日懺悔,枕染愛著男女,對財物的貪心煩惱;心識昏憒,意地暗昧,不了事理的愚癡煩惱;貢高我慢,目空一切,輕視他人的我慢煩惱;疑惑正法,不信三寶的猶豫煩惱;謗無因果,不信三世輪回的邪見煩惱;慳貪吝嗇煩惱;不攝六根,胡亂攀緣的放逸煩惱;心行弊惡懈怠懶惰煩惱;粗獷強橫難以調和,容易發怒兇狠慘毒煩惱;障礙戒定慧的煩惱;障礙修三十七菩提分的煩惱;障礙六波羅密的煩惱;障礙二種解脫的煩惱;障礙佛恒河沙功德的一切煩惱;惱亂賢聖及一切眾生無量無邊的煩惱。今日悉皆髮露,向十方諸佛,尊法,聖僧全部懺悔。願以此懺悔功德,生生世世摧折驕慢高幢,枯竭貪欲愛心,熄滅嗔恚烈火,破除愚癡黑暗,撥出疑惑深根,裂破一切邪見之網。修入聖道,斷無明根,求大涅槃,永不休息。
三、懺悔業障
疾病的三種根源是什麼?
病是怎麼產生的,當然因素非常地複雜。佛經裏面講得很透徹,所有疾病可以把它歸納為三大類。
第一大類是生理上的疾病。多半是你的生活起居飲食不調,古人所謂《病從口入》,決大多數生理病都是從飲食上來的。諸位看《禮記》、《呂氏春秋》、 裏面說得非常詳細,我們飲食吃東西好壞不均,感受風寒,這些病症醫療有效,可以用醫療的方法。
第二類的疾病叫冤業病。這個病醫療一點辦法都沒有。那個病源是冤家債主,我們一般講冤鬼附身。這個藥物對他不起作用。這一類病怎麼治呢?佛家裏面講的超度。就是調解、勸導。因為過去事情已經做錯了,希望大家要能夠諒解,冤家宜解不宜結。所以誦經、念佛、拜懺並把修積的功德回向給他,目的是在調解。對方如果接受了,他就離開了,離開了你的病就好了。這類病古時候有,現在比以前還多!國內外靈鬼附身的人很多,我們一般看到這個人精神不正常,精神分裂症,嚴重的就送到精神病院去治療,那個越治療越糟糕!所以佛法超度、誦經解冤釋結。對這一類有效。如果你是傷風感冒,感受風寒,你誦經、拜懺沒效,那個一定找大夫,用藥物來調理。
第三類是宿業病,也叫業障病。這種病是最糟糕的,醫生藥物不能治療、誦經、拜懺、回向也沒有用處,為什麼呢?它不是冤鬼附身,也不是冤家來討債,而是罪業的一種果報。你造的罪業太多。或是你這一生造的,或是你前生所造的,遇到緣,報應就發作了。但是有沒有救呢?也有。佛教我們懺除業障,你要真正的懺悔,真正地悔改,你把你的業障消除了,你這個病就好了。換句話說,要以真誠心修懺悔法改過自新,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能消除這種病苦。這是別人幫不上忙的,一定要靠自己,所謂是“解鈴還須系鈴人”。你自己造的業,一定要自己懺悔。佛菩薩雖然大慈大悲,也沒有辦法幫你消除。
佛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因為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四種因緣才聚合在一起。我們明白了此事理,才知道人生在世間,沒有吃虧或佔便宜的事,真的是冤冤相報,絲毫不爽。
學佛就是去掉對立,從內心下手,化解衝突。轉惡緣為善緣,最重要的是理智、忍讓、佈施。惡緣來了不再計較。不但我沒有報復他的行為,連報復他的念頭都沒有,反而要對他讚歎、歡喜、恭敬、供養。為什麼呢?他對我的報復不但帳結掉了,而且把我的災消掉了。你能這樣一回頭,他對我不但沒有壞處了而且有好處,這樣才能轉惡緣為善緣,這是菩薩行,是真正覺悟人所做的。
修善遇到困境,遇到逆緣,自己一定要覺悟,一定要明事。那個果報不是因為修善而得的,而更應該堅定信心,努力地斷惡修善。善心、善行不退轉,能夠忍受眼前一切的困境、逆境、假已時日,必然是否極泰來,罪滅福生。
無始以來至於今日,由貪嗔癡的狂風所鼓動,起身口意而造作惡業,若堆積起來數如恒河沙,量滿大地。故於今日髮露懺悔,往昔及今生所造無間深重惡業,輕毀佛語;誹謗經書論典解脫法要之業;破滅三寶,摧毀正法之惡業;不信善惡果報,斷諸善根,十惡之業;懺逆暴戾,不孝敬父母之惡業;諂狂無信,侮慢上師、善知識,及一切尊長之罪業;毀犯五篇七聚菩薩律儀,三皈、五戒、八關齋戒、三昧耶戒,總之一切佛制之戒,不能清淨守護,多有缺漏之罪業;汙壞他人清淨梵行之罪業;入邪道中生惡知見,持惡律儀,修持邪法之罪業;或以邪命過活時所造一切諸罪業。
若具體來說,即身三口四之七種罪業。懺悔殺生惡業,一切眾生皆往昔父母兄弟六親眷屬,隨業輪回,改頭換面,互不相識,而今損害食啖,造如此惡業,死入號叫地獄,後五百世還他命債,此罪深如大海。佛說:“殺害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受苦。如在畜牲,則受虎豹豺狼鷹鷂等身,或受毒蛇蝮蠍等身,常懷噁心,感受獐鹿熊羆等身,常懷恐怖。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多病,二者短命”。自無始劫來至於今日,常懷惡毒,無慈憫心,或由於貪心,或由於嗔心癡心、而以種種方便,決裂湖池,焚燒山林,畋獵捕撈,以刀槍箭棍,陷阱機關,彈弓、手槍、炸藥及各種毒藥捕捉飛禽走獸,或以鉤、網等撈捕魚、蟹、蝦、螺蚌等水族動物,或自養豬、狗、雞、鴨、羊、牛、馬、鵝等自殺或教人殺,使其羽毛脫落,鱗甲傷毀,身首分離,骨肉消碎,燒煮煎炸,使彼無辜受大苦難,含恨捨命,曆劫尋仇。或作將軍,兵卒,劊子手等,揮舞刀槍,殺害人命。或墮胎破卵,挖土掘地,種植莊稼,殺害無數生靈,或撲打蒼蠅、蚊子、飛蛾、掐死蝨子,噴灑農藥殺死諸多小蟲,或行住坐臥之中有意、無意殺死蟲子螞蟻等。或對眾生施以拳腳鐐銬棍棒,或繩索系縛,斷水絕糧等種種罪業。今日至誠向十方諸佛、尊法、聖僧以及六道眾生求哀懺悔。願以此懺悔功德生生世世得金剛身,壽命無量,永斷害心殺心,以種種身形救拔眾生,遍施無畏。
(一)懺悔偷盜惡業
眾生只見眼前利益,不擇手段盜取他人東西。佛說:“劫盜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受苦,若在畜牲則受牛、馬驢、騾、駱駝等形,以其所有身體血肉,償他宿債。若生人中,為他奴婢,衣不敝形,食不充口,貧窮困苦。”今日懺悔往昔盜他人的財物;持刀搶劫;逼迫淩奪;威勢壓迫;陷害吞併;侵佔公物;盜取佛法僧物,或經像財物,或塔廟財物,或常住僧眾財物;對三寶財物,或誤用,或借用不還,或仗勢侵吞;經中說:(五逆重罪我尚能救,盜僧物者我所不能救。)或對三寶財物混雜不分,隨便亂用,所謂“香錢不能買蠟”;如此混亂,過失極大。或常住三寶財物隨意亂用浪費作人情;逃避租稅等。如是諸罪無量無邊,今日克誠披露,求哀懺悔。以此懺悔功德,願生生世世富貴尊榮,如意寶常能隨身,降下種種珍寶,衣服,飲食之雨滿足眾生一切所求,成就佈施波羅蜜多。
(二)懺悔邪淫罪業
眾生生死愛為根本,古德雲:“愛不重不生娑婆。”佛說:“淫欲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受苦。若在畜牲,則受雀、鴿、鴛鴦等身。若在人中,妻不貞良,不得隨意眷屬”。如今感受此果報的人很多很多,所以世界上的離婚率也高得驚人,現在造邪淫罪的人多如牛毛,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今日懺悔從無始來至於今日,偷搶他人妻妾;拐騙婦女;毀人貞潔;玷污比丘尼;破壞他人清淨梵行;逼迫非道作不淨行;染心邪視等無量無邊罪業。今日克誠披露求哀懺悔,以此懺悔功德,生生世世蓮花化生,不入胎胞,清淨光明,相好莊嚴,遠離塵欲,心恒清淨。
(三)懺悔惡口、妄語、綺語、兩舌罪業
惡口之業能讓眾生墮在三惡趣中,轉成惡鳥,人皆憎惡,如貓頭鷹等,轉生人中,口中臭氣熏人,說話人多不信,眷屬不和,常好鬥爭。無始以來至於今日,不論尊卑親疏貴賤,稍不如意順心,就粗暴、惡狠、嗔恨、惱怒、辱駡、毀傷,呵責神鬼,貶斥聖賢。誣謗善良等惡口之業無量無邊,悉皆懺悔。
妄語即為希求名聞利養,狡詐虛狂,厚顏無恥,顛倒黑白,妄語是非,欺誑賢聖,蠱惑世人,無論對父母上師尊長,還是兒女常人都無實話。經常自稱得四禪,四無色定,四果聖人,菩薩,佛陀。常說見神見鬼,上天堂,入地獄,遊淨土等妄語,如是諸罪,無量無邊,悉皆懺悔。
綺語業即出語多涉淫行欲事,言詞華麗綺麗,或寫淫詩豔詞黃色小說,描寫談說妖容淫態。唱淫蕩歌曲,撩動人心,鼓起貪欲,使人枕著犬馬聲色。所造綺語之業無量無邊,悉皆懺悔。
兩舌業即表面讚歎,背後毀罵,以巧舌利口挑撥是非,離間君臣、父子、夫婦、師徒、朋友、使君臣猜疑,父子不和,夫婦隔閡,朋友疏遠等。兩舌之罪無量無邊,悉皆懺悔。願以懺悔口業功德,生生世世,具足四種辯才,聲音和雅,聞者歡喜,常樂說法,開示眾生,令悟實相。
(四)懺悔對三寶所造惡業
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眾僧難值, 信心難生,六根難具,善友難得”。今雖圓滿但依三寶所造罪業極重,所以在此專門須要懺悔。無始劫以來不恭敬,並褻瀆佛的形象;輕視僧寶;殘害道友;破塔壞寺;焚燒經典佛像;自己住在高樓大廈中,卻把佛像安在骯髒狹小卑劣陋舍之中,使煙熏日曬,風刮雨淋,塵土染汙,聽任鳥雀老鼠隨意毀壞。裸形露體於佛像經書之前。殿門緊鎖,障佛光明等。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悉皆懺悔。對法寶經書則以不清淨的手隨便抓取,亂扔,在看經時,或在經書附近非法的談天論地,或放在床尾,或會散失,壞爛、缺漏,自己不看、不修、也不流通。或躺著看經,臥著讀誦,高聲談笑,擾亂他人聽法。或邪解佛語,非法說法,法說非法。或專為尋找法師的過失並加以辯駁嘲諷挖苦。或輕慢佛語尊重邪教,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悉皆懺悔。
對於僧則殺阿羅漢,破和合僧,損害發菩提心的修行者,鞭打沙門,任意驅使,隨便評說譭謗,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悉皆懺悔。
如此懺悔功德,生生世世之中,常常遇到三寶,恭敬供養,常修六和敬,得自在力,興隆三寶,弘揚佛法,度化眾生。
四、懺悔報障
佛說業報至時,“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報,惟有懺悔力,乃能得除滅”。報障即一切惡報苦果,人中盲聾喑啞,諸根不具及三惡道的苦報,現在不懺,命終地獄相現之時,則一切無能救護。現在自在時,當猛力懺悔。惡報詳講六道都有,尤其三惡道報,最難忍受。(其詳細情況在《地藏經》、《俱舍論》、《普賢上師言教》、《菩提道次第廣論》中都有敍述。)。
以上五種前行發心方便上四種對治力,懺悔上面所述三種障,則會出現各種驗相,如見光見花,身心輕利敏捷,信心善心增上,煩惱淡薄等驗相。還可以從夢中觀察,如夢見洗沐、登雪山、見日月出現、穿白淨衣服等。
理懺:如《維摩詰經》、《普賢觀經》等經論中所示觀罪性空寂,這樣可以徹底消盡一切煩惱障及所知障。《普賢觀經》雲:“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應至心,勤懺六根罪”。即以般若智慧觀察能產生諸罪的根源即此妄動之心,觀彼從何而來,住於何處,最後去往何處。此心有何形狀、顏色?大小如何?是在身內,還是在外境?如此遍尋此心如虛空不生不滅。即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理懺的力量極大,所以清涼國師雲:“事懺除末,理懺拔根”。初學者事理交替不能偏廢,上根則理事圓融,事懺不礙觀空,理懺也不妨禮佛、誦經、念咒、經行等。
在一起懺悔儀軌之中,金剛薩埵百字明咒及心咒的觀修最為殊勝。百字明咒在漢地《焰口施食》中叫做金剛百字咒。金剛薩埵的修法及依四力觀修在《彙集經》、《金剛薩埵如意寶珠講記》、《普賢上師言教》中有詳細的宣說。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嗡。乏資拉薩埵.三麻耶。麻納.巴拉耶。乏資拉.薩埵諦.奴巴諦茶.笛兒作。莫巴瓦.蘇多使藥。莫巴瓦. 蘇巴使藥。莫巴瓦.阿奴拉給都.莫巴瓦。薩兒乏.錫的.莫巴兒牙茶。薩兒乏.葛兒麻.蘇劄莫.汁多.釋利養.古魯。吽。哈哈哈哈.火。巴葛乏。薩兒乏.達他葛達. 乏資拉.沒沐渣。乏資拉巴乏.麻訶三麻耶。薩埵。阿。吽。怕。阿。
金剛薩埵心咒:嗡.巴紮兒薩埵 吽
(此真言威力無窮不可思議,常持此真言、心咒,可淨除業障。業消慧明,行者若作手印不次第,觀想不專注,真言恐淆訛,如是等過愆,誦此咒已,悉皆清淨。其功效還有,於每日誦經、念佛,持咒等功課,有重複脫落之補闋,功德無量。佛種芽萌,終成佛道。)
知過必改,後不再造,是真懺悔。懺悔不是在佛菩薩面前把昨天今天所犯的過失說一遍,求佛菩薩原諒,饒恕罪行,這個做法不對,把罪業想了一遍,等於又造了一次。怎樣能把業障懺掉?無論造作哪一種罪業,不要去想它,老老實實念“南無阿彌陀佛”或真言,決定後不再造,業障才能真正懺悔掉。
凡夫從無始劫來,為無明所覆真性,起著妄想,攀緣塵境,情染世間五欲。以身口意,造諸過失,墮落三途,輪回六趣,無有出期。
聞法音,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
全知法王無垢光尊者說:“遭受損害遇正法,獲解脫道害恩大;痛苦憂傷遇正法,得永樂故苦恩大;非人損惱遇正法,得無畏故魔恩大;遭人忿恨遇正法,得利樂故敵恩大;因猛惡緣遇正法,獲無變道惡恩大;他人勸勉遇正法,獲真實義勸恩大。平等報恩善回向”。
因此,怨敵、魔障不僅今生對自己的恩德極大,而且他們也是自己往昔生生世世的父母,這樣觀想非常重要。
心地清淨真懺悔
眾生自性本清淨,不汙不染與佛同。在凡不減聖不增,大千世界未曾動。
非有非無本不異,今生明死無來去。了了分明妙恒沙,善惡香臭不著住。
心地清淨真懺悔,頓滅三世無間罪。聞誦之者至承當,十方淨土乃此方。
弄清輪回解脫因,這才叫做懂因明。深知因果無差錯,心裏貪嗔火熄滅。
力戒惡言修善行, 這才叫做有德人。
第五章 去妄心存真心
一、菩提心
全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作無上正真道意、無上菩提心、無上道心、無上道意、無上心、道心、道意、道念、覺意。即求無上菩提之心。菩提心為一切諸佛的種子,淨法長養的良田,若發起此心勤行精進,當得速成無上菩提。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願之始、菩提的根本、大悲及菩薩學之所依;大乘菩薩最初必須發起大心,稱為發菩提心、發意;而最初之發心,稱初發心、新發意。求往生淨土者,亦鬚髮菩提心。《無量壽經》卷下謂,三輩往生之人皆應發無上菩提心。菩提心之體性,即如實知自心,即為菩提。即以本有的自性清淨心為菩提心。
自覺悟心,能發菩提。此覺悟心即菩提心,無有二相。善男子自覺悟心有四種義,雲何為四?謂諸凡夫有二種心,諸佛菩薩有二種心。凡夫二心,其相雲何?一者眼識,乃至意識因緣自境,名自悟心。二者離於五根,心心所法和合緣境,名自悟心。如是二心能發菩提。善男子,賢聖二心,其相雲何?一者觀真實理智,二者觀一切境智。如是四種名自悟心 ”。
古佛曾在大乘經典中雲:言善通利,義善尋思,見善通達,恒順眾生。以求覺性真理。若求覺悟真理,則自然大菩提與大涅槃皆得成就。若不以求覺為主,舍道由心悟之外,而別求修法,則必至顛倒錯誤,墮入外道或似教中,所謂跪倒、禮拜、求上帝安排升天,或講閻王掌握生死大權,禮拜恭敬,求其護佑而皆成為頑鈍無知的愚夫愚知。至於似教不知成佛作聖,即在掌握真理,實踐真理的現實生活中,而別求修法,無形中墮入只重他力,不重自力,成為低級庸俗,或以咒語作為常用的口頭訣,而墮入封建迷信,又如不知以求覺為主,脫離真理,另找修法,由此成為主張前念已滅,後念未生,堅守中間空隙,便是修心,墮入玄虛空洞。如果重視真理,常常在視聽言動的活動中,衣食住行的生活中,六度齊修的行持中,時時掌握真理,觀一切都是心識所現的影像,而遠離分別言說,以證勝義諦,或善用分別言說,無執無著,以照了世俗諦,當下就會轉識成智而證菩提。廣度無邊眾生,即成無上大菩提。既成菩提,則其生活境界自然現法樂住,得大解脫,而得無住大涅槃,既證得大菩提與涅槃,當然就成就了所知障盡,所行真實。實證法空真如,獲得徹底轉移,而成為覺雄如來。
薩祖煉性歌
急退步,習柔軟,隨著方圓就長短。
覺照存,防危險,動中取靜憑慧劍。
未煉性,勝心免,人前逞強總不敢。
私要除,過要減,總要吃虧無天譴。
那債主,瞪了眼,急速低頭心放坦。
憑他辱,任他貶,好似涼水喝幾碗。
色不變,氣不喘,心火下降回光返。
打罵完,賬勾點,本利全交數不短。
事已畢,心不返,回頭莫把他人管。
無明盡,罪苦滿,這是煉性真效驗。
訪明師,去學懶,六門緊閉心燈點。
身外物,不著眼,酒色財氣永不染。
不載長,不護短,紅塵世事一刀斬。
舍皮囊,不顧臉,邋遢潔淨全不管。
十二時,意不散,心與天同真性現。
重積德,魔自遠,功行圓滿得自然。
二、明心直指
“明心”與“見性”,是兩個不同的開悟。
①明心——只是一念相應——即智慧出現。沒有境界,沒有覺受。
②見性——有見性的覺受,但是也有智慧出現。
③ 悟性起修——卻反而要回至明心的路上來,因為牢關也在明心上面。
那麼什麼是明心呢?明心包含著一個“淨”字,包含著一個“潔”字。淨是清淨;潔是清潔。總之,是沒有污染。要“明心見性”,首先應該觀察自己“心”的亮度,赤、橙、黃、綠、青、藍、紫的色度和明暗度。如果再仔細觀察,應該觀察“心”的大小,“心眼”的多少。知道這幾方面的內容,才能達到“明心見性”,才能知道“心”的作用。本性、自性、自我、見性都可以說是“真我”的不同稱呼。釋迦牟尼佛傳法講的“明心見性”只是推廣了“修心”的方法。我們的任務是:一要繼續推廣“釋迦牟尼佛”修“心”的方法;二要用我們的真性,自我服務於法界眾生。自我奉獻,不求回報,這就是佛。 這是諸佛之境界。
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佛言,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行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密,如說修學,然後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閒,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就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一行三昧者,盡得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從而達到即心、即身、即佛。
文殊菩薩問佛。何等之人。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何等之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世尊曰。凡夫之人。認自四大色身是我。貪生怕死。名有我相。心存憎愛。意不均平。名有人相。念念常隨世心流轉。不求解脫。名有眾生相。心識不忘。業種常萌。不悟無生真空實性。常隨心境意識流動。名有壽者相。菩薩之人。知身是幻。悟世無常。不惜身命。何況資財。但惜大乘佛之教法。名無我相。等觀眾生。皆如赤子。不擇冤親。平等濟度。名無人相。於世間心。一了永了。更無相續。名無眾生相。明悟自己無生實性。不隨心境意識流動。但依方便願力行持。名無壽者相。有此四相即名凡夫。無此四相。是名菩薩。
眾生皆有佛性。本來不生,本來不滅。只因迷悟而致升沉。何以故。眾生長迷不覺。所以永劫墮落。諸佛常覺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雲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氣。九孔常流。種種不淨。四大假合。終須敗壞。有智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當死一般。借此幻身。學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複觀自心。非生非滅。最聖最靈。遇境似有。境滅還無。今悟真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轉。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複觀自性。寂然不動。感而逐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了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複觀如來所說經法。皆是方便引導法門。如水洗塵。似病與藥。今證心空法了。病退藥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此四句義。乃是超凡入聖。進道門路。三世如來。從此成佛。十方菩薩。依此進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依義修行。便證預流。須陀洹果。悟二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一來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意修行。便證不來。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意修行。便證無生。阿羅漢果。此四句大開諸佛道門。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能令聞者悟佛知見。成佛無疑。是故得福。勝前七寶身命佈施。所得福德。百千億分不及其一。佛告文殊師利。前佛後佛一體。皆在各人自己明心見性。修而成之。然則佛性人人本有。不投佛修。終不成佛。
實無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夢幻泡影,了不可得,故能不執著。執相心著魔,離相心自在,一切平等觀,無取亦無舍。若證到聖人的果位,應對人也不執著。對法也不執著。把人看空,法也看空,一切都不執著,才是真正的自在,真正的自由。誰的身體沒有染著,誰就是佛。誰的身體有染著,誰就是眾生。什麼是染著?淺而言之,就是看不破,放不下,時時刻刻在打妄想。
凡是佛教徒都會記得,初皈依時,把自己的姓名報上後,便懺悔說:“從於無始,以至今生,譭謗三寶,作一闡提,謗大乘經,斷學般若,殺害父母,出佛身血,汙僧伽藍,破他梵行,焚毀塔寺,盜用僧物,起諸邪見,撥無因果,狎近惡友,違背良師”……。現在,為了重新喚回大家的記憶,我且把這段懺悔文很簡單地向大家做以下解釋:“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懺悔”。
懺悔三障分四:前行方便;懺悔煩惱障 ;懺悔業障;懺悔報障。
一、前行方便
經中說若罪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無法容納。因三業而造業,或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造業,或內心邪思維,或借助外境而造惡業,這樣十惡不斷,八萬四千塵勞門竟相通向三惡道中,三障若能懺盡,則一切煩惱業障都能清淨。
欲滅三障應當發五種增上勝心前行方便。
(一)慚愧心:
諸佛菩薩三業清淨皎如日月。我等無惡不造,又被一切賢聖所呵責,諸多鬼神、天仙所指責厭棄,真是又羞又愧。
(二)恐怖心:
既是凡夫,自然三門恒與惡業相應,這樣命終之後,應墮地獄、餓鬼、畜牲,受無量苦,這怎麼不讓人感到驚慌恐怖呢!
(三)厭離心:
往昔無知愚昧造作惡業,現前罪垢纏身,當生厭煩追悔之心。又觀生死之中,常被無常大火所焚,眾苦連綿,不淨充滿,虛假無實,只是一場戲而已,如水泡速起速滅,生老病死如車輪滾動一刻不息,八苦交煎無有暫停,內觀自身種種不淨,九孔常流汙穢。內外諸法醜惡虛假,當生厭離。
(四)發菩提心:
菩提心能了一切生死重病,能燒一切障礙,能成就一切善法,能度化眾生,嚴淨佛國,能圓滿成就如來一切功德,所以當發菩提心。
(五)怨親平等:
於一切眾生生起慈悲心,無人我相,若不如此則妄分怨親,以邪分別,護親伏敵,滋生貪嗔煩惱,造惡受苦。
具此殊勝方便,然後觀想十方諸佛菩薩,或僅觀一佛一菩薩。《佛名經》所雲:“緣想十方諸佛賢聖,擎拳合掌,披陳至禱,慚愧改革,舒曆心肝,洗蕩腸胃,如此懺者,亦何罪而不滅,何障而不除”。否則悠悠緩緩,心浮氣躁,身心散漫,罪業不清,一息不來。三途苦報親身感受,求脫無期,無代受者,智者當捫心深思。
二、懺悔煩惱障
有煩惱所以造諸惡業,由惡業為因,感受苦果,因此當先懺除煩惱障。各種經論以各種譬喻呵責煩惱,煩惱是怨家,能斷眾生慧命故,是劫賊,劫取眾生諸善法故,是瀑河,能漂眾生入生死大苦海中故:是鐐銬,能把眾生系在生死牢獄故。六道絡繹,三途不絕,惡業無窮,苦果不息,當知都是煩惱過患。煩惱雖有諸種,統而言之以三毒含盡。《華嚴經》說:(貪、嗔、癡三業能令眾生入三惡道中。縱生人中貧窮孤獨,兇狠暴戾,愚鈍無知。)應早日懺悔,枕染愛著男女,對財物的貪心煩惱;心識昏憒,意地暗昧,不了事理的愚癡煩惱;貢高我慢,目空一切,輕視他人的我慢煩惱;疑惑正法,不信三寶的猶豫煩惱;謗無因果,不信三世輪回的邪見煩惱;慳貪吝嗇煩惱;不攝六根,胡亂攀緣的放逸煩惱;心行弊惡懈怠懶惰煩惱;粗獷強橫難以調和,容易發怒兇狠慘毒煩惱;障礙戒定慧的煩惱;障礙修三十七菩提分的煩惱;障礙六波羅密的煩惱;障礙二種解脫的煩惱;障礙佛恒河沙功德的一切煩惱;惱亂賢聖及一切眾生無量無邊的煩惱。今日悉皆髮露,向十方諸佛,尊法,聖僧全部懺悔。願以此懺悔功德,生生世世摧折驕慢高幢,枯竭貪欲愛心,熄滅嗔恚烈火,破除愚癡黑暗,撥出疑惑深根,裂破一切邪見之網。修入聖道,斷無明根,求大涅槃,永不休息。
三、懺悔業障
疾病的三種根源是什麼?
病是怎麼產生的,當然因素非常地複雜。佛經裏面講得很透徹,所有疾病可以把它歸納為三大類。
第一大類是生理上的疾病。多半是你的生活起居飲食不調,古人所謂《病從口入》,決大多數生理病都是從飲食上來的。諸位看《禮記》、《呂氏春秋》、 裏面說得非常詳細,我們飲食吃東西好壞不均,感受風寒,這些病症醫療有效,可以用醫療的方法。
第二類的疾病叫冤業病。這個病醫療一點辦法都沒有。那個病源是冤家債主,我們一般講冤鬼附身。這個藥物對他不起作用。這一類病怎麼治呢?佛家裏面講的超度。就是調解、勸導。因為過去事情已經做錯了,希望大家要能夠諒解,冤家宜解不宜結。所以誦經、念佛、拜懺並把修積的功德回向給他,目的是在調解。對方如果接受了,他就離開了,離開了你的病就好了。這類病古時候有,現在比以前還多!國內外靈鬼附身的人很多,我們一般看到這個人精神不正常,精神分裂症,嚴重的就送到精神病院去治療,那個越治療越糟糕!所以佛法超度、誦經解冤釋結。對這一類有效。如果你是傷風感冒,感受風寒,你誦經、拜懺沒效,那個一定找大夫,用藥物來調理。
第三類是宿業病,也叫業障病。這種病是最糟糕的,醫生藥物不能治療、誦經、拜懺、回向也沒有用處,為什麼呢?它不是冤鬼附身,也不是冤家來討債,而是罪業的一種果報。你造的罪業太多。或是你這一生造的,或是你前生所造的,遇到緣,報應就發作了。但是有沒有救呢?也有。佛教我們懺除業障,你要真正的懺悔,真正地悔改,你把你的業障消除了,你這個病就好了。換句話說,要以真誠心修懺悔法改過自新,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能消除這種病苦。這是別人幫不上忙的,一定要靠自己,所謂是“解鈴還須系鈴人”。你自己造的業,一定要自己懺悔。佛菩薩雖然大慈大悲,也沒有辦法幫你消除。
佛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因為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四種因緣才聚合在一起。我們明白了此事理,才知道人生在世間,沒有吃虧或佔便宜的事,真的是冤冤相報,絲毫不爽。
學佛就是去掉對立,從內心下手,化解衝突。轉惡緣為善緣,最重要的是理智、忍讓、佈施。惡緣來了不再計較。不但我沒有報復他的行為,連報復他的念頭都沒有,反而要對他讚歎、歡喜、恭敬、供養。為什麼呢?他對我的報復不但帳結掉了,而且把我的災消掉了。你能這樣一回頭,他對我不但沒有壞處了而且有好處,這樣才能轉惡緣為善緣,這是菩薩行,是真正覺悟人所做的。
修善遇到困境,遇到逆緣,自己一定要覺悟,一定要明事。那個果報不是因為修善而得的,而更應該堅定信心,努力地斷惡修善。善心、善行不退轉,能夠忍受眼前一切的困境、逆境、假已時日,必然是否極泰來,罪滅福生。
無始以來至於今日,由貪嗔癡的狂風所鼓動,起身口意而造作惡業,若堆積起來數如恒河沙,量滿大地。故於今日髮露懺悔,往昔及今生所造無間深重惡業,輕毀佛語;誹謗經書論典解脫法要之業;破滅三寶,摧毀正法之惡業;不信善惡果報,斷諸善根,十惡之業;懺逆暴戾,不孝敬父母之惡業;諂狂無信,侮慢上師、善知識,及一切尊長之罪業;毀犯五篇七聚菩薩律儀,三皈、五戒、八關齋戒、三昧耶戒,總之一切佛制之戒,不能清淨守護,多有缺漏之罪業;汙壞他人清淨梵行之罪業;入邪道中生惡知見,持惡律儀,修持邪法之罪業;或以邪命過活時所造一切諸罪業。
若具體來說,即身三口四之七種罪業。懺悔殺生惡業,一切眾生皆往昔父母兄弟六親眷屬,隨業輪回,改頭換面,互不相識,而今損害食啖,造如此惡業,死入號叫地獄,後五百世還他命債,此罪深如大海。佛說:“殺害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受苦。如在畜牲,則受虎豹豺狼鷹鷂等身,或受毒蛇蝮蠍等身,常懷噁心,感受獐鹿熊羆等身,常懷恐怖。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多病,二者短命”。自無始劫來至於今日,常懷惡毒,無慈憫心,或由於貪心,或由於嗔心癡心、而以種種方便,決裂湖池,焚燒山林,畋獵捕撈,以刀槍箭棍,陷阱機關,彈弓、手槍、炸藥及各種毒藥捕捉飛禽走獸,或以鉤、網等撈捕魚、蟹、蝦、螺蚌等水族動物,或自養豬、狗、雞、鴨、羊、牛、馬、鵝等自殺或教人殺,使其羽毛脫落,鱗甲傷毀,身首分離,骨肉消碎,燒煮煎炸,使彼無辜受大苦難,含恨捨命,曆劫尋仇。或作將軍,兵卒,劊子手等,揮舞刀槍,殺害人命。或墮胎破卵,挖土掘地,種植莊稼,殺害無數生靈,或撲打蒼蠅、蚊子、飛蛾、掐死蝨子,噴灑農藥殺死諸多小蟲,或行住坐臥之中有意、無意殺死蟲子螞蟻等。或對眾生施以拳腳鐐銬棍棒,或繩索系縛,斷水絕糧等種種罪業。今日至誠向十方諸佛、尊法、聖僧以及六道眾生求哀懺悔。願以此懺悔功德生生世世得金剛身,壽命無量,永斷害心殺心,以種種身形救拔眾生,遍施無畏。
(一)懺悔偷盜惡業
眾生只見眼前利益,不擇手段盜取他人東西。佛說:“劫盜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受苦,若在畜牲則受牛、馬驢、騾、駱駝等形,以其所有身體血肉,償他宿債。若生人中,為他奴婢,衣不敝形,食不充口,貧窮困苦。”今日懺悔往昔盜他人的財物;持刀搶劫;逼迫淩奪;威勢壓迫;陷害吞併;侵佔公物;盜取佛法僧物,或經像財物,或塔廟財物,或常住僧眾財物;對三寶財物,或誤用,或借用不還,或仗勢侵吞;經中說:(五逆重罪我尚能救,盜僧物者我所不能救。)或對三寶財物混雜不分,隨便亂用,所謂“香錢不能買蠟”;如此混亂,過失極大。或常住三寶財物隨意亂用浪費作人情;逃避租稅等。如是諸罪無量無邊,今日克誠披露,求哀懺悔。以此懺悔功德,願生生世世富貴尊榮,如意寶常能隨身,降下種種珍寶,衣服,飲食之雨滿足眾生一切所求,成就佈施波羅蜜多。
(二)懺悔邪淫罪業
眾生生死愛為根本,古德雲:“愛不重不生娑婆。”佛說:“淫欲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受苦。若在畜牲,則受雀、鴿、鴛鴦等身。若在人中,妻不貞良,不得隨意眷屬”。如今感受此果報的人很多很多,所以世界上的離婚率也高得驚人,現在造邪淫罪的人多如牛毛,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今日懺悔從無始來至於今日,偷搶他人妻妾;拐騙婦女;毀人貞潔;玷污比丘尼;破壞他人清淨梵行;逼迫非道作不淨行;染心邪視等無量無邊罪業。今日克誠披露求哀懺悔,以此懺悔功德,生生世世蓮花化生,不入胎胞,清淨光明,相好莊嚴,遠離塵欲,心恒清淨。
(三)懺悔惡口、妄語、綺語、兩舌罪業
惡口之業能讓眾生墮在三惡趣中,轉成惡鳥,人皆憎惡,如貓頭鷹等,轉生人中,口中臭氣熏人,說話人多不信,眷屬不和,常好鬥爭。無始以來至於今日,不論尊卑親疏貴賤,稍不如意順心,就粗暴、惡狠、嗔恨、惱怒、辱駡、毀傷,呵責神鬼,貶斥聖賢。誣謗善良等惡口之業無量無邊,悉皆懺悔。
妄語即為希求名聞利養,狡詐虛狂,厚顏無恥,顛倒黑白,妄語是非,欺誑賢聖,蠱惑世人,無論對父母上師尊長,還是兒女常人都無實話。經常自稱得四禪,四無色定,四果聖人,菩薩,佛陀。常說見神見鬼,上天堂,入地獄,遊淨土等妄語,如是諸罪,無量無邊,悉皆懺悔。
綺語業即出語多涉淫行欲事,言詞華麗綺麗,或寫淫詩豔詞黃色小說,描寫談說妖容淫態。唱淫蕩歌曲,撩動人心,鼓起貪欲,使人枕著犬馬聲色。所造綺語之業無量無邊,悉皆懺悔。
兩舌業即表面讚歎,背後毀罵,以巧舌利口挑撥是非,離間君臣、父子、夫婦、師徒、朋友、使君臣猜疑,父子不和,夫婦隔閡,朋友疏遠等。兩舌之罪無量無邊,悉皆懺悔。願以懺悔口業功德,生生世世,具足四種辯才,聲音和雅,聞者歡喜,常樂說法,開示眾生,令悟實相。
(四)懺悔對三寶所造惡業
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眾僧難值, 信心難生,六根難具,善友難得”。今雖圓滿但依三寶所造罪業極重,所以在此專門須要懺悔。無始劫以來不恭敬,並褻瀆佛的形象;輕視僧寶;殘害道友;破塔壞寺;焚燒經典佛像;自己住在高樓大廈中,卻把佛像安在骯髒狹小卑劣陋舍之中,使煙熏日曬,風刮雨淋,塵土染汙,聽任鳥雀老鼠隨意毀壞。裸形露體於佛像經書之前。殿門緊鎖,障佛光明等。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悉皆懺悔。對法寶經書則以不清淨的手隨便抓取,亂扔,在看經時,或在經書附近非法的談天論地,或放在床尾,或會散失,壞爛、缺漏,自己不看、不修、也不流通。或躺著看經,臥著讀誦,高聲談笑,擾亂他人聽法。或邪解佛語,非法說法,法說非法。或專為尋找法師的過失並加以辯駁嘲諷挖苦。或輕慢佛語尊重邪教,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悉皆懺悔。
對於僧則殺阿羅漢,破和合僧,損害發菩提心的修行者,鞭打沙門,任意驅使,隨便評說譭謗,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悉皆懺悔。
如此懺悔功德,生生世世之中,常常遇到三寶,恭敬供養,常修六和敬,得自在力,興隆三寶,弘揚佛法,度化眾生。
四、懺悔報障
佛說業報至時,“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報,惟有懺悔力,乃能得除滅”。報障即一切惡報苦果,人中盲聾喑啞,諸根不具及三惡道的苦報,現在不懺,命終地獄相現之時,則一切無能救護。現在自在時,當猛力懺悔。惡報詳講六道都有,尤其三惡道報,最難忍受。(其詳細情況在《地藏經》、《俱舍論》、《普賢上師言教》、《菩提道次第廣論》中都有敍述。)。
以上五種前行發心方便上四種對治力,懺悔上面所述三種障,則會出現各種驗相,如見光見花,身心輕利敏捷,信心善心增上,煩惱淡薄等驗相。還可以從夢中觀察,如夢見洗沐、登雪山、見日月出現、穿白淨衣服等。
理懺:如《維摩詰經》、《普賢觀經》等經論中所示觀罪性空寂,這樣可以徹底消盡一切煩惱障及所知障。《普賢觀經》雲:“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應至心,勤懺六根罪”。即以般若智慧觀察能產生諸罪的根源即此妄動之心,觀彼從何而來,住於何處,最後去往何處。此心有何形狀、顏色?大小如何?是在身內,還是在外境?如此遍尋此心如虛空不生不滅。即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理懺的力量極大,所以清涼國師雲:“事懺除末,理懺拔根”。初學者事理交替不能偏廢,上根則理事圓融,事懺不礙觀空,理懺也不妨禮佛、誦經、念咒、經行等。
在一起懺悔儀軌之中,金剛薩埵百字明咒及心咒的觀修最為殊勝。百字明咒在漢地《焰口施食》中叫做金剛百字咒。金剛薩埵的修法及依四力觀修在《彙集經》、《金剛薩埵如意寶珠講記》、《普賢上師言教》中有詳細的宣說。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嗡。乏資拉薩埵.三麻耶。麻納.巴拉耶。乏資拉.薩埵諦.奴巴諦茶.笛兒作。莫巴瓦.蘇多使藥。莫巴瓦. 蘇巴使藥。莫巴瓦.阿奴拉給都.莫巴瓦。薩兒乏.錫的.莫巴兒牙茶。薩兒乏.葛兒麻.蘇劄莫.汁多.釋利養.古魯。吽。哈哈哈哈.火。巴葛乏。薩兒乏.達他葛達. 乏資拉.沒沐渣。乏資拉巴乏.麻訶三麻耶。薩埵。阿。吽。怕。阿。
金剛薩埵心咒:嗡.巴紮兒薩埵 吽
(此真言威力無窮不可思議,常持此真言、心咒,可淨除業障。業消慧明,行者若作手印不次第,觀想不專注,真言恐淆訛,如是等過愆,誦此咒已,悉皆清淨。其功效還有,於每日誦經、念佛,持咒等功課,有重複脫落之補闋,功德無量。佛種芽萌,終成佛道。)
知過必改,後不再造,是真懺悔。懺悔不是在佛菩薩面前把昨天今天所犯的過失說一遍,求佛菩薩原諒,饒恕罪行,這個做法不對,把罪業想了一遍,等於又造了一次。怎樣能把業障懺掉?無論造作哪一種罪業,不要去想它,老老實實念“南無阿彌陀佛”或真言,決定後不再造,業障才能真正懺悔掉。
凡夫從無始劫來,為無明所覆真性,起著妄想,攀緣塵境,情染世間五欲。以身口意,造諸過失,墮落三途,輪回六趣,無有出期。
聞法音,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
全知法王無垢光尊者說:“遭受損害遇正法,獲解脫道害恩大;痛苦憂傷遇正法,得永樂故苦恩大;非人損惱遇正法,得無畏故魔恩大;遭人忿恨遇正法,得利樂故敵恩大;因猛惡緣遇正法,獲無變道惡恩大;他人勸勉遇正法,獲真實義勸恩大。平等報恩善回向”。
因此,怨敵、魔障不僅今生對自己的恩德極大,而且他們也是自己往昔生生世世的父母,這樣觀想非常重要。
心地清淨真懺悔
眾生自性本清淨,不汙不染與佛同。在凡不減聖不增,大千世界未曾動。
非有非無本不異,今生明死無來去。了了分明妙恒沙,善惡香臭不著住。
心地清淨真懺悔,頓滅三世無間罪。聞誦之者至承當,十方淨土乃此方。
弄清輪回解脫因,這才叫做懂因明。深知因果無差錯,心裏貪嗔火熄滅。
力戒惡言修善行, 這才叫做有德人。
第五章 去妄心存真心
一、菩提心
全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作無上正真道意、無上菩提心、無上道心、無上道意、無上心、道心、道意、道念、覺意。即求無上菩提之心。菩提心為一切諸佛的種子,淨法長養的良田,若發起此心勤行精進,當得速成無上菩提。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願之始、菩提的根本、大悲及菩薩學之所依;大乘菩薩最初必須發起大心,稱為發菩提心、發意;而最初之發心,稱初發心、新發意。求往生淨土者,亦鬚髮菩提心。《無量壽經》卷下謂,三輩往生之人皆應發無上菩提心。菩提心之體性,即如實知自心,即為菩提。即以本有的自性清淨心為菩提心。
自覺悟心,能發菩提。此覺悟心即菩提心,無有二相。善男子自覺悟心有四種義,雲何為四?謂諸凡夫有二種心,諸佛菩薩有二種心。凡夫二心,其相雲何?一者眼識,乃至意識因緣自境,名自悟心。二者離於五根,心心所法和合緣境,名自悟心。如是二心能發菩提。善男子,賢聖二心,其相雲何?一者觀真實理智,二者觀一切境智。如是四種名自悟心 ”。
古佛曾在大乘經典中雲:言善通利,義善尋思,見善通達,恒順眾生。以求覺性真理。若求覺悟真理,則自然大菩提與大涅槃皆得成就。若不以求覺為主,舍道由心悟之外,而別求修法,則必至顛倒錯誤,墮入外道或似教中,所謂跪倒、禮拜、求上帝安排升天,或講閻王掌握生死大權,禮拜恭敬,求其護佑而皆成為頑鈍無知的愚夫愚知。至於似教不知成佛作聖,即在掌握真理,實踐真理的現實生活中,而別求修法,無形中墮入只重他力,不重自力,成為低級庸俗,或以咒語作為常用的口頭訣,而墮入封建迷信,又如不知以求覺為主,脫離真理,另找修法,由此成為主張前念已滅,後念未生,堅守中間空隙,便是修心,墮入玄虛空洞。如果重視真理,常常在視聽言動的活動中,衣食住行的生活中,六度齊修的行持中,時時掌握真理,觀一切都是心識所現的影像,而遠離分別言說,以證勝義諦,或善用分別言說,無執無著,以照了世俗諦,當下就會轉識成智而證菩提。廣度無邊眾生,即成無上大菩提。既成菩提,則其生活境界自然現法樂住,得大解脫,而得無住大涅槃,既證得大菩提與涅槃,當然就成就了所知障盡,所行真實。實證法空真如,獲得徹底轉移,而成為覺雄如來。
薩祖煉性歌
急退步,習柔軟,隨著方圓就長短。
覺照存,防危險,動中取靜憑慧劍。
未煉性,勝心免,人前逞強總不敢。
私要除,過要減,總要吃虧無天譴。
那債主,瞪了眼,急速低頭心放坦。
憑他辱,任他貶,好似涼水喝幾碗。
色不變,氣不喘,心火下降回光返。
打罵完,賬勾點,本利全交數不短。
事已畢,心不返,回頭莫把他人管。
無明盡,罪苦滿,這是煉性真效驗。
訪明師,去學懶,六門緊閉心燈點。
身外物,不著眼,酒色財氣永不染。
不載長,不護短,紅塵世事一刀斬。
舍皮囊,不顧臉,邋遢潔淨全不管。
十二時,意不散,心與天同真性現。
重積德,魔自遠,功行圓滿得自然。
二、明心直指
“明心”與“見性”,是兩個不同的開悟。
①明心——只是一念相應——即智慧出現。沒有境界,沒有覺受。
②見性——有見性的覺受,但是也有智慧出現。
③ 悟性起修——卻反而要回至明心的路上來,因為牢關也在明心上面。
那麼什麼是明心呢?明心包含著一個“淨”字,包含著一個“潔”字。淨是清淨;潔是清潔。總之,是沒有污染。要“明心見性”,首先應該觀察自己“心”的亮度,赤、橙、黃、綠、青、藍、紫的色度和明暗度。如果再仔細觀察,應該觀察“心”的大小,“心眼”的多少。知道這幾方面的內容,才能達到“明心見性”,才能知道“心”的作用。本性、自性、自我、見性都可以說是“真我”的不同稱呼。釋迦牟尼佛傳法講的“明心見性”只是推廣了“修心”的方法。我們的任務是:一要繼續推廣“釋迦牟尼佛”修“心”的方法;二要用我們的真性,自我服務於法界眾生。自我奉獻,不求回報,這就是佛。 這是諸佛之境界。
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佛言,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行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密,如說修學,然後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閒,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就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一行三昧者,盡得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從而達到即心、即身、即佛。
文殊菩薩問佛。何等之人。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何等之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世尊曰。凡夫之人。認自四大色身是我。貪生怕死。名有我相。心存憎愛。意不均平。名有人相。念念常隨世心流轉。不求解脫。名有眾生相。心識不忘。業種常萌。不悟無生真空實性。常隨心境意識流動。名有壽者相。菩薩之人。知身是幻。悟世無常。不惜身命。何況資財。但惜大乘佛之教法。名無我相。等觀眾生。皆如赤子。不擇冤親。平等濟度。名無人相。於世間心。一了永了。更無相續。名無眾生相。明悟自己無生實性。不隨心境意識流動。但依方便願力行持。名無壽者相。有此四相即名凡夫。無此四相。是名菩薩。
眾生皆有佛性。本來不生,本來不滅。只因迷悟而致升沉。何以故。眾生長迷不覺。所以永劫墮落。諸佛常覺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雲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氣。九孔常流。種種不淨。四大假合。終須敗壞。有智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當死一般。借此幻身。學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複觀自心。非生非滅。最聖最靈。遇境似有。境滅還無。今悟真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轉。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複觀自性。寂然不動。感而逐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了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複觀如來所說經法。皆是方便引導法門。如水洗塵。似病與藥。今證心空法了。病退藥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此四句義。乃是超凡入聖。進道門路。三世如來。從此成佛。十方菩薩。依此進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依義修行。便證預流。須陀洹果。悟二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一來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意修行。便證不來。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意修行。便證無生。阿羅漢果。此四句大開諸佛道門。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能令聞者悟佛知見。成佛無疑。是故得福。勝前七寶身命佈施。所得福德。百千億分不及其一。佛告文殊師利。前佛後佛一體。皆在各人自己明心見性。修而成之。然則佛性人人本有。不投佛修。終不成佛。
實無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夢幻泡影,了不可得,故能不執著。執相心著魔,離相心自在,一切平等觀,無取亦無舍。若證到聖人的果位,應對人也不執著。對法也不執著。把人看空,法也看空,一切都不執著,才是真正的自在,真正的自由。誰的身體沒有染著,誰就是佛。誰的身體有染著,誰就是眾生。什麼是染著?淺而言之,就是看不破,放不下,時時刻刻在打妄想。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