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密圓通是法王正道,--4

2012/10/14 06:29
  為什麼會被魔的境界轉呢?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圓滿,遇事就迷惑,認識不清楚。我相,人相都生出來,眾生相,壽者相也生出來,煩惱相也跟著跑出來,如果有智慧就沒有這些問題。
  魔是魔真道,真道才受魔。越魔越光亮,光亮更要魔。魔如水中月,空中照群魔,群魔照化了,現出本來佛。以慈愛來感化怨恨,以良善來感化邪惡。以施捨來感化吝嗇,以真實來感化謊言。
  有人惹你別生氣,若是生氣,氣往下行變成寒。有事逼你,你別著急,若是著急,火往上行變為熱。寒熱都會傷人。修行人,遇好事不喜,遇壞事不愁,氣火自然不生,就是降龍伏虎。能降伏住,他就為我用。降伏不住,他就是妖孽了。
  若能把心放下,不替別人著急,就不起火,不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該有多麼輕快!
  常思索苦惱的來源,善於約束自己的感官,飲食有節制,充滿信心和幹勁,就不會被邪魔所擊敗,宛如大山岩不會被風所動搖。
  寂天菩薩是如此喜悅的讚歎:佛法是征服死亡統治的無上甘露,是消除世間貧窮的無盡寶藏,是撲滅世間疾病的靈丹妙藥,是讓在輪回道上漂泊的眾生獲得庇蔭的大樹,是從痛苦通往解脫的大橋,是驅散妄念烏雲的明月,是根除幽暗無明的太陽。諸佛如是讚歎,我們亦如是讚歎!
  一切妄情迷執,非佛法也,非學佛人狀態。學佛人要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忍辱為行。有一顆覺照之心,並且要有自我教言。六祖大師說的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就對了。我持戒,別人不持戒與我不相干,我修定。如果我能把世間一切人的過失都不放在心裏了,才能夠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見到別人過失,實在講就是自己的大過失。你沒有過失怎麼會見到別人的過失呢?見到別人的過失。這個道理懂得的人不多,我們細細想想,祖師的話是正確的,我們應該要依教奉行。
  九、淨土宗注重信、願、行
  末法時代的眾生福報大,但智慧淺薄。因此淨土宗的念佛法門適合這一時期的眾生。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就是無上的法要,無上的密咒。然看似簡單,奧義深刻。所以念佛人更應明瞭淨土宗的宗旨。念佛法門重在信、願、行真切。信不真、願不切、行不久,只是畫餅難充饑,空耗人生走形式。念佛再多不得實益,不能一生成就。真是口中念佛,心裏打妄想,喊破喉嚨也枉然。
  蓮池大師開導的無比殊勝,往生與否,全由信願則行。能否往生,取決你的信、願、行,真正想去,那就一定能去,一定成就。
  佛教的信,也很不簡單。跟宗教的不相同,宗教要信神,佛教不是的,說我信菩薩,那沒有用處,學佛究竟應該信什麼?
  第一:相信自己有佛性,相信自己能成佛。
  相信依法修行,定能成功,佛陀定會接引眾生。只有建立了這個信心,才決定可以幫助我們成佛,幫助我們明心見性。你自己沒有信心,佛菩薩對你一籌莫展,沒有辦法幫助你,所以必須堅定信心。
  第二:相信因,相信果。
  明白修什麼因,後來必定得什麼樣的果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相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相信此因果非常了不起,這個因果連許多菩薩都不相信,菩薩若相信,他就修行這個法門了,那他早就成佛了。何必要阿僧祗劫呢?這個因果他不相信,他不知道,他沒有這個緣分,所以他要修行三大阿僧祗劫。我們這一代眾生福報非常非常之大,一接觸佛法,就接觸佛法第一經,就接觸即生成就的殊勝法門,就能夠相信這個因果,你這一生當然圓滿成佛。
  願是願意。發願、發之於內心、至誠心、真切心。有願必成。發願,即願意離開娑婆世界,願意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願意度眾生。我們若不發此願,吃虧就大了,定返六道,頭出頭沒。
  念佛法門,可以橫超三界,帶業往生,深信不疑,一心信念,句句分明,念念相續。行是正作,作法。念佛人持名佛號,一心不亂,老實念佛。認真念佛,行、站、坐、臥不離佛號。更無二念,借此一念而除眾念,如此修行,必得大益,意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念佛人不但最有福報,而且最有智慧,是第一的智慧。因為只有這個法門能叫你穩穩當當一生成就,這種智慧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智慧,你與二位菩薩沒有分別的智慧,你能在千經萬論之中,選擇這個法門,是第一智慧,是第一福德。經上講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個法門你選擇了,因緣沒有一樣不是第一的,統統是第一的,這樣才能一生成就。
  那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底是怎樣去的呢?往生有兩種方式:第一,就是一生成就圓滿,由佛來接引。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活著的時候去的,不是死後去的,死後就做不了主了。第二,是我們現在發願自己修行,是靠積功累德往生西方的三輩九品。念佛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阿彌陀佛的慈悲還表現在,就是在世間造作五逆十惡的罪惡之人,臨終之前,他徹底懺悔也能往生,是靠懺悔的力量往生的。俗語說浪子回頭金不換。臨終一念真誠懺悔,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品位呢?不一定是下品下生,其品位取決於他臨終懺悔的力量。人死後是要投生的,投生之處不外乎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牲道、餓鬼道和地獄道,這就是六道輪回。經書有雲:頂聖眼升天,人心餓鬼腹,旁生膝蓋離,地獄足底出,是根據人死後身體的溫度得知他的投生之所。行上品十善者升天,下品十善者做阿修羅;犯上品十惡者落地獄,中品十惡者墮餓鬼,下品十惡者淪畜牲道,六道輪回是十善十惡應得的果報。我們平時泛泛地修行,往往抵不過他那個真誠懺悔不容易,非常之難,真回頭,真不得了,確實就是菩薩。對於十惡之人,臨終決定往生極樂世界須要具足的條件。第一,有善知識開導;第二,頭腦清醒,不迷惑顛倒,不可人事不省;第三,真正至誠懺悔。為成就臨終人往生極樂世界,念佛人應在助念時注意三點要求: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如果能以這三行,決定可以幫助亡人消除宿業,增長淨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亡者所承受的助念功德力也有差別。淨土分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四種淨土。澈澄心要者助念就能説明亡者一超直入常寂光土。實證專修者,可幫助亡者往生實報莊嚴土,其次則為方便有餘土或凡聖同居土。亡者往生哪一種淨土,一方面是依助念者修持之功德力。另一方面要視亡者本身罪業的深淺,是否具足深信切願,以及臨終時信念之強弱及願力之懇切而定。
  父母臨終時,能助父母往生,是真孝至孝。為兄弟及晚輩這樣做,是真慈悲。于朋友、于平人這樣做,則為真義。同時培植了自己的善根淨因。
  這就是釋尊在72歲時,因弟子的福報和智慧不足,實在問不出這樣殊勝的法門,釋尊主動放光宣說淨土法門,為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脫離六道輪回,開了一個特殊的求生極樂世界的法門。《阿彌陀經》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見念佛法門往生的條件就是信願行。信的不深,願就不切,行當然就不得力。所以深信、切願、正行非常非常重要。據此深信,方能發下大願,行持才能精進。只要信願行真實具足,決定花開見佛。
  雖然一句佛號念到底,然我們必須做到,佛陀對我們身口意諸方面的要求。先明白淨業三福,必須嚴持淨戒,必須發菩提心,必須具真信願。戒為諸法之基礎,菩提心為修道之主帥,信願為往生之前導,持名為正修。念佛求生西方,是解冤釋結的秘訣,超生脫死的良方。修淨業的秘訣,簡單說就是十二個字,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老實念。三業專一,身專禮阿彌陀佛,口專念阿彌陀佛,心專想阿彌陀佛。淨土的正見,就是確認西方極樂世界真有,正思維就是想阿彌陀佛,別的什麼都不想,只牽掛阿彌陀佛,心地清淨,心平氣和,一心念佛。十人修十人去,千人修千人去,萬不漏一,決定成就。志堅如鋼,氣如綿,過緩過快都是病,想像一心,心易亂,老實念,不間斷,漸成片。西方極樂世界三輩九品,品位高下取決持名功夫的深淺,不是說念佛數目的多少,與念佛數目無關。念佛成片,念佛一心不亂,真切至誠持佛名號,功夫深、智慧開、業障消、品位高。功夫深淺,就是說能否縛住煩惱,如果這句佛號縛不住煩惱,那麼你念佛沒有功夫,問題就嚴重,所以一定要縛住煩惱。能念佛的是始覺,是開始覺悟,永脫輪回,圓成佛道。所念的這句佛號,就是我們自己的本覺,實本不二,這就是究竟覺。生佛不二,生是指念佛人,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佛人不可不知此意,知道此意,每一念都相應,都產生無比的力量,這個力量消煩惱,真正達到明心見性,一心不亂之境,業障消除,見佛光明 ,佛光普照。
  心體沒有兩樣。因為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但有人說大話,心不肯空。事情來了他還著相,著相了就不是淨土。理明,事跟不上,沒用。著相生西方,只能是生凡聖同居土。西方有四土的不同:一者,一心用功念佛了但不知一切皆幻現,執為實有,而生事相的淨土,亦得極樂莊嚴的受用。二者心空無住,證無生正定,不見思惑,則入方便有餘淨土。三者,以廣大菩提悲願,普行六度萬行四相頓空,實報妙現,則生實報莊嚴土。四者,果德圓極,三身圓證,四智圓明,寂光圓常,則生常寂光淨土。如果只是不生妄念,心不具淨土之德,則離真淨土遠矣!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十八願十念必生願是不是就念十聲佛號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呢?簡單地給大家介紹一下,不可錯解如來真實意。淨土法門裏十念念佛指——1)念佛等十種念。又作十隨念。(增一阿含經)卷一載有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即止息心意之想動)、念安般(數息)、念身非常、念死等十念。(2)稱名之十念。《無量壽經》卷上第十八願文有乃至十念,《觀無量壽經》亦說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二經均載有以十念念佛即可往生彌陀淨土之說,此說系淨土宗重要教義之根據。(3)慈等之十念,系《彌勒所問經》(失佚)之說法,即憶念慈、悲、護法等十種,以為性質及能力較佳之菩薩,可依此往生淨土。(4)念過去佛等十念。《菩薩受齋經》載菩薩之十念,即念過去佛、念未來佛、念一切十方之現在佛、念屍波羅密持戒、念禪波羅密、念漚和拘舍羅、念般若波羅密、念禪三昧六萬菩薩在阿彌陀佛所、念過去當來今現和上阿闍黎。此系針對前述念佛等十念為小乘聲聞法,特明此為菩薩所護之十念。
  因為了知佛法、佛理的人太少,而淨土念佛法門中的某些人認為不必了知佛法、佛理,認為會念佛號就行了,這就使得念佛的居士徒有形式而無實效,陷入了盲目性、迷信性而不能自撥。
  過去認為淨土法門是最易的法門,實際是誤解,真正的淨土法門十分難。因為修行佛道本身就是難事,所謂易也是相對于密宗、禪宗而言的難中易,是一種相對來說,吃苦頭較少的法門。
  法無定法戒為本,懺悔罪業意情真。
  行住坐臥皆念佛,持之以恆不動心。
  心不外求師自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九、佛法對正覺的標準
  世間有許多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等,不能說他們對宇宙人生不覺,他們有相當的覺悟,他們有很多的話題,那為什麼佛還不承認他是正覺呢?佛法對正覺有個標準,就是他永遠離開貪、嗔、癡、慢、疑,永離是非人我這些東西,此時,他的覺悟才稱之正覺。一些成名成家的人沒有達到正覺的標準,你恭維他,他很高興,罵他幾句,他會發脾氣,他就不正覺了。不但人不是正覺,就連上帝也不是正覺,你讚歎他,他歡喜,你背叛他,他發脾氣,這就不算正覺。修學達到正覺的標準,見思煩惱斷了。
  你對宇宙人生徹底覺悟,一生功德圓滿,你就是佛,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與此成就尚有一定距離,還沒有達到佛的標準,你就是菩薩;學佛處於初始階段,有一定成就,可以縛煩惱,但沒有永離煩惱,沒有斷掉煩惱,就達到正覺的標準,你就是阿羅漢;如果整天沉浸在貪、嗔、癡、慢、疑,世間的煩惱之中,你就是凡夫。
  這好似上大學都有個學位,學佛第一階段正覺,學位是阿羅漢,是佛教裏面最低的學位;第二階段正等正覺,學位是菩薩,其智慧學識接近佛;第三階段無上正等正覺的學位,到頂了,就是佛。好比上學拿到各個學位,學的好的,人人都可以拿到博士學位,絕對不能把佛、菩薩看成是神。學佛不迷信,學佛的目的,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
  第三章 覺性菩提心
  修道人,心要明,訪拜明師要虔誠。求解脫,了死生,采藥煉丹有定評。拜問性根歸實地,跪求妙道煉元精。道看重,師莫輕,不忘根本易修成。
  修道人,心要超,超群拔俗出塵囂。宜守戒,莫逞刁,惹下罪孽禍難消,積善修因,功自得,毀齋破戒罪難饒。急醒悟,學逍遙,脫殼歸西上九霄。
  修道人,心要開,心花開放見如來。嬰兒動,姹女催,全仗黃婆意做媒。仙境未開宴壽酒,洞房先勸合歡杯。換佛骨,脫凡胎,產個金身坐蓮台。
  修道人,心要強,逃出牢籠躲無常。開利鎖,脫名韁,舍生拼死上慈航。一拳打碎癡呆膜,雙劍剖開愛欲鄉。學鐵漢,煉金剛,看破虛花夢一場。
  修道人,心要純,掃除雜念養天真。分清濁,定主賓,丹爐藥物要調勻。八卦爐中調火候,五行山上煉元精。運周天,轉法輪,煉個金剛不壞身。
  修道人,心要高,紅塵看破掃塵勞,勤修煉,勵節操,脫離煩惱出籠牢。五蘊皆空真自在,六塵不染是英豪。脫凡胎,換佛骨,超出三界樂陶陶。
  修道人,心要奇,廣行方便任施為。通權變,達時宜,行持舉動學慈悲。積功累行終無怠,見性明心定有期。開智慧,破愚癡,千變萬化少人知。
  修道人,心要真,斬金切鐵別紅塵。耐困苦,受艱辛,受得磨難是原人。任憑浪起風難定,穩坐慈航心是純。功成滿,道德伸,心真必然上法船。
  修道人,心要清,閑是閑非總莫爭。遏六欲,絕七情,修行功莫發無明,除盡皮毛心上病,保全溫厚意中誠。愩高化,意氣平,總無障礙自然成。
  修道人,心要和,莫結冤仇免受磨。三自反,兩平和,一團和氣盡包羅。若掃三心真古佛,能飛四相即彌陀。好緣法,莫蹉跎,廣結良緣納福多。
  修道人,心要安,休言容易莫畏難。寒添服,饑加餐,調和身體煉金丹。果滿自然超三界,功圓必定透雲端。收圓早,普度寬,同登彼岸大眾歡。
  修道人,心要空,勞勞碌碌苦無窮。成易敗,少轉翁,世態無常若夢中,利數名場埋俊傑,愛河苦海喪英雄。急求道,早加工,跳出迷途四路通。
  修道人,心要閑,休將凡事積心田。貪嗔掛,恩愛纏,喪卻殘生是孽緣。兩手撥開迷人網,一腳跳上護身蓮。登彼岸,上慈船,透出虛無天外天。
  一、徹悟的上師
  凡是入佛門的人首先就是要尋找一位明師,這說明人們已深刻地認識到,上師對於修學菩提正道的佛教徒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能被一位盡善盡美的上師攝受,速得成就是修行人無不朝思暮想、夢寐以求的心願。
  上師是三世諸佛的總體,即其身為僧眾、語為妙法、意為佛陀,總集三寶;又身為上師、語為本尊、意為空行,總集三本尊;又身為化身,語為報身,意為法身,總集三身。上師是過去諸佛之化身、未來諸佛之源泉、現在諸佛之補處。從慈悲與恩德方面來講上師超過了一切諸佛,因為上師攝受了賢劫千佛也不能調伏——我們這些末法時期的可憐眾生。佛陀說:上師即佛亦即法,如是上師即僧眾,一切能做乃上師,師為具德金剛持,佛陀說:沒有上師之前沒有佛,千劫諸佛等一切如來都是通過上師的竅訣而成就的。阿難曾經請問世尊:在修行的過程中是不是大部分成就都來自於上師?世尊回答說:不,不是大部分,而是全部。
  佛教徒常常以依法不依人來否定別人的見解,但在上師的問題上卻應另當別論。
  八世噶瑪巴不動金剛曾說過:即使上師令你去殺父親,你也應遵照執行。紅帽法王也說過:上師將帽子說成是鞋子,或者將鞋子說成是帽子,你也應當謹聽遵命。這是對修習密法的人的基本要求。所謂根器差別,全在弟子的信心,上等根器也就是上等信心;中等根器也就是中等信心;下等根器也就是下等信心,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如果能從心底裏視師為佛,那他與成就也僅一步之遙。
  當帝諾巴強迫那諾巴從樓上跳下時;當瑪爾巴命令米拉日巴背石造房時,正是因為對上師堅定不移的無偽信心,才使那諾巴和米拉日巴毫不猶豫地謹遵師教,瞬間圓滿了無數資糧,造就了兩代空前絕後的宗師,也為我們後人留下了在尊師重教方面彌足珍貴的行為榜樣。
  不論你是修學哪一個宗派,如果違背師教,自救尚不可能,又怎麼能言及其他呢?
  一個人修行所得的所有成就全部來自於上師!沒有上師不可能有任何成就,沒有上師不可能有任何機會解脫。就好比一個病入膏肓的人,要想痊癒必須依靠一個良醫,才能挽救生命一樣。所以想徹底解脫,必須要依止上師!修行是生生世世脫離苦海的大事,更需要一個在修行上有修有證的人引領與指導,否則,自己摸索,道聼塗説,盲修瞎練,會讓你失去今生解脫的機會。所以,對一個真心渴望解脫的人來說,依止一個具德的上師是十分重要的。要瞭解如來的心佛性,就要依靠根本上師。
  藏傳佛教的各宗各派,均十分重視依止上師,按照格魯派的傳統,一般來說,上師在傳法灌頂之前要傳講《上師五十法頌》,使弟子瞭解師徒之間的利害關係,以免有後顧之憂。甯馬派及其餘宗派也將依止上師放在首要位置。
  依止上師不只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宗風,對於漢傳佛教的學人同樣重要。諸多佛經續中口徑一致地強調:依止上師是成就的根本。如經中雲當知勝義俱生智,唯一積資淨罪障,具證上師之加持,依止他法成愚癡。所以,在依止上師這一點上,無有顯密宗派的差別。在邪師惡師遍滿大地的當今時代,許多人冒充善知識、上師來欺騙、坑害眾生。以致於令那些頭腦簡單、是非不辨的佛教徒上當受騙。真正詳細觀察上師,如理如法依止上師的人實在少得可憐。
  有智慧的金剛乘弟子,必須多救度毒海輪回中的眾生。救度眾生方法有兩種:
  第一是波羅密乘(指一般顯教)。
  第二是金剛密乘(指佛教密宗)。
  金剛密乘比波羅密乘更為殊勝,所以要想即身得到快速成就的人應當要學大密金剛乘。
  如果真的想要得到成就,必須要學正確的金剛密乘。而想學金剛密乘(密宗),必須要有正確的真傳承(咕嚕)(正確的真上師)來指導。這叫做真全的咕嚕
  阿底峽尊者說:朋友們,還沒有得到究竟佛果之前,需要依靠上師聖者;沒有了悟到佛法的究竟之前,要聽取上師的口訣;一切的安樂來自上師的加持,所以懷念上師的恩德是所有功德中最殊勝的功德
  文殊菩薩的廣布吉祥口授說:藐視未來金剛持的人,就是藐視我,因此我捨棄他們。又說:住在上師身體內的是我,接受密行人供養的是我,他們取悅我,因此他們的業障被掃除。因此取悅你的上師就是取悅一切佛。虧待他就像虧待一切佛一樣。供養他就可以獲得供養一切佛的功德,並消除業障。成就的獲得完全取決於上師,無量功德將來自我們對上師的忠心、恭敬心和供養。對一本尊像的十萬次觀想,修持十萬遍,比不上一次對上師形相的堅定觀想。一千億次念珠修持,修持十萬遍,比不上虔誠祈禱上師三遍。修一劫圓滿次第觀想修持二萬遍,比不上心裏只有上師出現。
  《明燈經》說:佛子,禮拜上師身上一個毛細孔的功德,遠大於禮敬十萬薄伽梵佛的金剛身口意的功德。如果你問:為什麼如此?佛子,上師的菩提心就是一切佛無上智慧的核心。
  《聖入生信力印經》說:侮辱一位菩薩的罪,遠大於偷竊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的所有財務和摧毀所有佛塔的罪。輕視和批評菩薩的人,不管其環境如何,將轉生號叫地獄。他的身體將有五百由旬高,有五百個頭,五百支犁將割他的每一根舌頭。
  一般說來,誹謗有價值的人,尤其是誹謗菩薩,其罪惡大的不可計算,最嚴重的是誹謗像密乘瑜伽士之類的重要人物。而且,我們不知道誰是有價值的人或是佛教瑜伽士。只有十全十美的佛才能正確的察知其他個人的精神能力。因此,侮辱任何人就會掃掉你的正品性。尋找別人過失,而且容易發怒的人,苦惱越來越多。距,離開煩惱的境界也越來越遠。找別人的過錯,便是你自己毀滅的根源。你必須只尋找檢討自己的過錯!
  最重要者,你要想一想上師是如父愛子一樣的愛你。他的友誼永遠是真誠的,他是很仁慈的。如果他對你似乎是不高興或不關心,你要想這是消除你殘餘業障的懲罰。你要以各種可能的方法服務上師以取悅他。
  歸結一句話,不要找上師的錯。
  還有一點你們要注意,就是依止上師緣起比較重要,你開始在上師面前種的這個因緣,決定了你的結果。上師功德的大小與弟子的緣分優劣一致,如果自己沒有宿世的緣分,也就不會有知遇賢善上師的機會。在依止上師前,除了要如理的選擇取捨外,還要培植自己的福報,福報不夠也碰不到好上師。考察固然重要,自己的福德因緣更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大家學法要有嚴謹的態度,不管學什麼都要考察清楚,這是對自己負責。即使是向我學法也同樣如此,你們要考察上師是否合格。傳承是否清淨,否則的話,如果我也是一個騙子,那大家不就斷送了慧命?假如我是魔頭,你不就中計了嗎?就像坐火車一樣,上師是火車頭,帶領著你們往前跑,上師到哪一站,你們就會到哪一站,如果我往地獄裏跑,你們不也跟著去了嗎?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學法之前進行考察,千萬不要盲目的接受什麼,我曾多次說過學法不是靠感情用事,要用智慧去辨別真偽。
  求法的因緣很大程度上得靠弟子自己努力爭取,太輕易得到的東西往往根本得不到人們的重視。
  上師應具備的條件:師父像文佛一樣,像釋迦牟尼佛這些文佛一樣,不僅是學者而且是行者。有功德。你自己感覺到與上師有緣,自然敬愛,而且往往在結交上師之前得佳夢,有夢的應兆,不一定是明天見到今晚上就夢到,那不一定,沒有具體期限,只說先得佳夢。不圖供養,但愛精進。上師並不圖供養,但他非常喜愛精進。考察一下師父平日的行跡,是不是如理如法。
  有資格擔任傳法、灌頂的大阿闍黎必須具備有十三德:
  第一, 大阿闍黎本身至誠地發菩提心。
  第二, 具有妙慧慈悲。
  第三, 兼具眾藝,多才多藝。
  第四, 精修般若波羅密多。
  第五, 通達三乘。
  第六, 善解真言的實意。
  第七, 洞悉眾生之心。
  第八, 堅信諸佛菩薩。
  第九, 本身得傳法灌頂。
  第十, 言談親切遠離我執。
  第十一, 以真言門行善。
  第十二, 精練瑜伽。
  第十三, 常住堅定菩提心。
  具備了這十三條德行才能是阿闍黎。
  觀察上師具資糧,是否為利有情住,是否具足緣起境。如果是他具足於相應之境,就證明這是佛菩薩真正應世者,是具備緣起大法的。真正上師,給你指引了方向,而你依照他的方向如法地去行持,可以得到三個目的,他給你指引的方向假使是真正的如來正法,那麼,你就絕對生死自由,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福報無量。你的成就與否,全在於上師的師資道量和所指引的方向。上師應具備顯密具通,五明具足,上乘法統,下化眾生,這是最基本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