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密圓通是法王正道,--5
我們眼中見到的上師,往往和心目中想像的不一樣,看起來他也會生病,有時也有煩惱,也不是那麼相好莊嚴,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但是你要知道,對於開悟的人來說,他在外表上也許會顯示種種不如法的行為,但在他內心深處是沒有的。他最起碼已出離生死了。
開悟的人也有這麼一種感受,儘管在外表上看起來有苦有樂,生起病來好像也顯得很痛苦,但他的心靈深處是平靜的,並沒有苦和樂的感受。
“佛法從恭敬中得”,所以聽法不僅要用耳朵來聽,還要用心來體會,用心來和上師相應。
徹悟的上師,才稱為神奇莫測的人,做任何事情,沒有什麼動機,完全滿足於現狀,任運隨緣。上師愛與恨的心都已消失,天堂地獄無戀無畏,他能於人世間的是是非非遊刃有餘,他證得大圓鏡智。在你對上師生起了信心,在上師攝受你的過程中,他會根據你的根基、福報、習氣、層次採用不同的調伏方法,或批評、懲罰,或呵斥、打罵。做弟子的一定要明瞭:正是這種方法才能使你更清楚地瞭解自身的煩惱、習氣所在,然後修正它、超越它。上師的一句呵責、一次打罵會強行地消除你需要修行多年才能消除的業障,這是真正的最大加持。在很多的修法中這是最殊勝、最有力量的竅訣。作為弟子的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無論上師怎樣做,都要把此看成是調伏自己的方便,千萬不能看上師過失,不能生起嗔恨心,不能誹謗上師,更不能捨棄上師。否則破戒的果報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說:對上師越恭敬、信心越大,加持越大,成就越快、越大、越圓滿。但是可以客觀地說:對上師生起這樣的信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一個修習的過程。如果你對上師暫時無法生起這樣的信心,也不要著急,只要好好祈禱上師三寶加持,按照正確的方法去修持的話,終有一天你會對上師生起這樣的信心的。所以為了自己及父母眾生,生生世世的解脫,你要好好地依止上師,你要誠心誠意、一心一意地依止上師。上師說一你做一,上師說二你做二,你要把自己的身、口、意全部供養給上師,不要夾雜一絲一毫自己的知見。你要如理如法,老老實實,認認真真的修持,真正的供養是依教奉行。上師的教導,認真做到。以清淨心意幻供養諸佛菩薩,遠遠超過了以污染心供養世間七寶的功德。對上師最上等的供養不是財物,而是修行。
徹悟的上師慈悲像太陽,無論你美醜、善惡,他都一樣的溫暖你、普照你;上師的胸懷像大海,無論你怎樣的愚癡顛倒、罪孽深重,他都一樣接納你、包容你;他像一個辛勤的園丁,在你的心中播下解脫的種子,然後澆水、施肥、鋤草;他像一個醫術高明的醫生,診斷、治療、清除你身、口、意中的貪、嗔、癡三毒;他像一個嚴厲的父親,又像一個慈祥的母親,用心良苦、苦口婆心;他視你為父母、他視你為兒女、他視你為自己身上的肉;無論你在地獄、在人間他都會尋找你,引導你;他能捨棄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卻永遠不會捨棄你;你過去、現在、未來所擁有的幸福與快樂全部來自於他的加持與恩賜,他比你今生的父母對你的恩情不知要大多少倍。因為有了他你才能永遠地脫離輪回苦海,因為有了他你才能獲得永遠的幸福與快樂……。所以說:對上師的恩德,哪怕是千萬次的獻上生命,哪怕是千萬次的粉身碎骨,也無法報答他生生世世的救度之恩!當你時時刻刻這樣憶念上師的功德與恩情時,你怎麼能不淚流滿面,你怎能不如法修行,你又怎能不珍惜他呢!當你時時刻刻去思維上師的功德與恩情時,你就會對上師生起無所懷疑、萬分恭敬的堅定信念!同時也會生起對萬事萬物無所畏懼的勇氣!如果上師說:從這個高樓上跳下去!沒有理由、沒有原因、就是讓你從此跳下去,如果你能毫不懷疑、毫不遲疑地照做的話,才可以說,你真正具足了對上師真實無偽的信心!此時就如同打井找到了泉眼,加持就象噴湧而出的泉水會源源不斷地進入你的身、口、意。你的修行會在這樣的加持下有一個重大的飛躍與突破,甚至在瞬間圓滿。
現在有幾種現象。比如很多居士看了某些高僧大德的書及光碟就把他看成自己的上師,而且還互相比、互相爭、這都是不如法的。實際上他根本不可能成為你的上師,因為你無法得到他的傳承、灌頂與竅訣。因此你所依止的上師除了具足法相外,還要考慮到能否親近他,隨時與他溝通。因為在末法時期修行,你會遇到障礙、困難、問題等各種違緣,
會被惡劣的外境影響而糊塗、迷惑、顛倒、甚至退失道心。上師會時刻關注你,他會在任何一個關鍵的時刻直接地、隨時隨地地幫助你、提醒你、指點你、鼓勵你、引導你、讓你不偏離修持的正道。在他的呵護與加持下,你才能證悟自己的本性,達到徹底解脫的境地。所以如果你依止了上師卻得不到傳承,或者得到傳承卻不能隨時親近,這樣的依止對今生的解脫沒有太大的意義,只是結個善緣罷了。還有些人依止上師卻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傳承,也不瞭解歷代傳承上師的情況,也不知道法脈相傳的過程,而且上師也沒有給你講經說法,卻指望見 一兩 次面就能令你證悟。現在的人哪有這樣的根基?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還有的人依止了上師卻根本無法與上師溝通,上師給你念了、加持了、但你什麼也不懂,有些連辭彙也聽不懂,這樣的依止一樣什麼也得不到。依此來講,成佛沒那麼容易,沒那麼簡單!修行、解脫是多麼重要的事,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唬弄自己,不要欺騙自己,在沒有證悟之前,很多地方不懂不明白,這不要緊,但千萬不要裝懂,這樣會害了自己,等到有一天明白的時候特別後悔,但是已經晚了。千萬不要讓這樣的悲劇發生。所以對一個真正想修行、想解脫的人來說,首先認真觀察選擇上師是十分必要的。
徹悟的上師所說的每一句話,無不是教理,所說的、所行的都是代表三世諸佛,供養上師就是供養三世諸佛,輕慢上師也即輕慢三世諸佛,上師與三世諸佛心相通。
徹悟的上師,若沒有感情,又如何瞭解眾生的感情呢?又如何幫助眾生呢?生在人間就有人的特性,但又超出人的特性之上,猶如水中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徹悟的上師,就像一塊大磁鐵,吸引天地萬物。他與萬物同在。萬物都是他的意生身。來到他面前得到強有力的加持,因為他來到地球上,接受到萬物的供養,靈性花開放,知恩報恩。
徹悟的上師是最難當的。來到上師面前的每一位信徒,都帶著自己的成見來教導上師,而不是來向上師求教和學習,信徒的我執、我見徹底放不下,沒有給上師一點自由,反而給上師套上枷鎖。上師的力量也就進不去。
徹悟的上師,他不拘於一切外在的形式,他所內涵的字字句句都是心中之戒,在紅塵中任運隨緣,慈悲逍遙,服務眾生,覺性圓滿。
愛上師就是愛道,上師就是道的化身,上師雖然有肉身存在,但上師的震動力和道一樣的,接近上師,自己內在的震動力也會改變。上師的一根頭髮,乃至所用過的一切,都具有同上師一樣的震動力。如果你很敏感,靠近上師完全可以感受到他的震動力穿透了你,你也會和上師具有同樣的震動力。上師的力量可以傳導給你。上師與萬物同一體,什麼都不需要,什麼都能容納,你若靠近上師,物質的、靈性的都能給你,你敞開多少就能接受多少。母親只能給你物質,不能給你靈性,母親給你身心健康,上師使你的靈性成長。母親給的是大樹,上師給的是花果。見上師一眼,使你靈性花開放。經上師灌頂後,過去世的業障永遠消失,當下解脫。
徹悟的上師就像太陽一樣,不會在意人們對他(她)是好是壞,有人說他(她)好,必然也會有人罵他(她)壞,有人需要他(她),也有人不需要他(她),然而太陽並不會因人們的譴責與讚歎而改變自己的行規。
徹悟的上師,從來不發願,發願的人都是凡夫,上師的願力早已發過,他來到人間,只是接引眾生,他所做、所行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同一體,“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每一位信徒來到上師面前,以你的感受力,你認為他是誰就是誰,你認為他是佛,你就受到佛的加持。你認為他是菩薩,就受到菩薩的加持。你認為他是凡夫,就得不到上師的加持。他從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打妄語,利益眾生。以慈悲智慧之教化,捨己為人,以身作則之精神,令無數人真誠改過,走向清淨光明之菩提大道。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師一脈心傳。終生做到“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我們三大宗旨: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代佛宣揚,對眾生講說佛法,勸人為善,福國利民,化度眾生。
徹悟的上師就是為了度眾生而來的,他使用的方法千奇百怪,絕不會以一種形式出現。上師具備的素質,能使眾生明心見性,能使眾生轉迷為悟,能對眾生平等博愛。
徹悟的上師所做的一切,就是佛在做一切,親近上師就是親近佛。
徹悟的上師喜歡獨來獨往,在凡夫看來是這樣。其實在上師心中什麼都已具備,是與萬物同在,既是絕對的個體,又是絕對的同體,他瞭解凡夫,凡夫不瞭解他,他與凡夫同體,可是凡夫不與他同體。
徹悟的上師可以把你的靈體帶到生命的最高源頭,因他是佛國的主人,也是佛國的客人。上師從來不會主動強迫帶誰去佛國的領域,除非你願意敞開自己的心靈。徹悟的上師就是一個無私的人,上師的存在就是在作萬事萬物。
二、造作就是業
業是造作,造作就是業。造作的範圍非常廣大。不論是地球、樹木、太陽、月亮都是地、水、火、風、空所形成的。而地、水、火、風就是我們本性所本來具有的成份,就等於化學家所說的元素一樣。(例如地殼是地大,地上有水是水大,地心有火是火大,地球轉動不停是風大。樹幹是硬的是地大,木中有水是水大,木之有火性是火大,樹之運作和動搖是風大。人亦如是,皮膚肌肉,骨骼是地大,血液、津液是水大,體溫是火大,呼吸迴圈是風大)。
無論你信,還是不信,是修還是不修,事實上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和宇宙相連的,是息息相關,是和宇宙一體的。宇宙原本是“一”,是一個整體,你的心念搖動一下,整個宇宙都在搖動,只是你未覺察到而已。
身體一舉一動都在造業。身在造作,是身業;說話是口業;心裏還有妄想念頭,一天到晚不斷,是意業。我們造業再多,歸納起來,不外乎身、語、意三業。三大類,只要動,它就造業。造作裏有惡有善。想一件利益眾生的事情,是好事,是善業。想一件壞事情,念念為自己,就是惡業。為自己有什麼不好呢?佛為什麼說這是惡業呢?學佛的目的是要超越三界,若起心動念為自己,你就無法超越三界,成佛成菩薩,因為,你造的業障礙了你。《金剛經》雲:“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念念有我,著了我相,這就是我執。我執不破,別說菩薩,連阿羅漢果也得不到。佛法修學的成就,最低的果報是阿羅漢。我執破,證阿羅漢。法執破,證法身大士,就明心見性,證菩薩果位。佛陀教我們,始終是破我執、法執而已。起心動念都想自己,這是天天增長我執,不能出三界,可見念念為自己是惡。起心動念想想別人,“我”慢慢就忘掉,我執就破了。念念想眾生是善,念念想自己就是惡,這叫業障。
在龐大的宇宙中,你是極小的微塵粒,極其重要的微塵粒,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人正在遭受跟你一樣的痛苦,有許多人遠比你不幸的多。
生存是你天生的特性,同時你也應盡到生存的義務,不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但也要承讓別人同樣的權利。原諒別人就等於釋放了自己。
在佛法裏面,每個人煩惱習氣不相同,在往深一層去觀察,人與人之間過去世中有宿怨,不管往昔人跟人往來是善緣,是惡緣,統統都叫做怨,都用一個字做代表。為什麼?冤冤相報。歡喜是怨恨的根源,很多人不懂。所以諺語裏頭有一句話,那話裏頭有很深的道理(歡喜冤家),開頭很歡喜,最後變冤家。
世出世間聖人都告訴我們,怨恨生於情愛,情愛愈深愈可怕,怕它產生變化、變質,一變質就是深仇大恨。
在這個世間上要做一個好人,好人絕不自欺,好人絕不欺騙別人;好人有前後眼,就是好人知道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真相;好人的德行往上升,不會向下墮落。所以無論處在什麼樣的環境,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緣是人事環境),無不是增長自己的德行智慧,成就自己的道業學業。這個道業就是這經中講的大菩提大涅槃。
我們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一個念頭,都關係到是給自己造福,還是給自己造惡。我們每一個人每時每刻都在給自己造命!你今世行善積德,就為自己下一世造一個好命,你今世行兇作惡,幹壞事,就給自己下一世造一個壞命,甚至輪回為畜牲道。我們不管是利用什麼方式或什麼手段,獲得的財富,都是在消耗自己的福報,用邪惡的手段得到的,還為自己種下了惡因,最終要自償惡果.
要真正做到行善積德,必須要認識到行善積德是給自己造命運,給子孫造福,這是一個偉大而又鮮為人知的道理。
做好事能改善不好的命,也就化災免災,而且可以增福延壽。貪心會變噁心,結果是好的命運變壞,最後走了犯罪的道路。信佛、拜佛可以免災、增福並不全面。更主要的是行動,那就是行善積德,慈悲為懷,才可以達到化災、免災、增福延壽,為子孫造福的目的。
有緣才能受化得度,無緣見面就會討厭。佛只有三種不度:一是無緣不能度;二是定業不可轉;三是不能盡眾生界。因為世界眾生都是依惑造業,隨業受報。定業是難以得轉。只有依靠諸佛菩薩三昧威力,以及自己虔誠懺悔,會二力於一時,收成效於一念,才能轉化,變大為小。如悟達國師,他生了人面瘡,只有迦洛伽尊者的三昧水洗滌,方奏奇效,十方世界無量無邊。十方眾生,也是無量無邊。佛雖有不可思議神通妙力,也不能把所有眾生統統度盡。所以說菩薩發心修佈施度,與眾生結緣,使眾生見到菩薩相好莊嚴,聽到菩薩洪名聖號,心生歡喜,令一切有緣眾生,皆得慈航普度。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了維持環境衛生的原因,必須處理蟑螂、蒼蠅、螞蟻、蚊子、乃至於老鼠等的問題,這在佛世已有成例。當比丘們的浴室,浴池由於多日未用,滿生小蟲,負責清理的比丘,不知如何處理,佛說:“除盡污水,清潔浴室。”比丘說:“會傷蟲!”佛說:“不為傷蟲,是為清潔浴室。”於是比丘釋然。這個例子是說為了維護人類生活環境的衛生,予以清理打掃,目的不為殺生蟲類。因此不算殺生。當然,不得用藥物噴射殺蟲,只能以打掃、清理、消毒的方式來防治或退治蟲蟻的進入和繁殖。如果環境經常保持整齊,清潔和消毒完善的狀態,縱然有蟲蟻,也不會太多。
如果在耕種時,難免會傷及蟲蟻,但為了我們自身的活命,不用說耕種,就是日常行走及其他勞務,也會無意殺死蟲蟻。所以,只有經常多念阿彌陀佛,願愚癡而無知的眾生,於死亡之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減少殺傷蟲蟻的機會,是慈悲的表現。如果明知殺生而心無悔意,便是沒有慈悲心。
一般學佛的人,對眾生的定義不明,而且現在更有人說,植物也有生命,植物也有感情,若說不殺生,應該既不殺動物,也不殺植物。其實生命有它的層次,植物是無情眾生,動物是有情眾生。所謂眾生,可分作三級,高級的為人類,具有三個條件:一、有活的細胞;二、有神經的反應;三、有思維及記憶。低級的為植物,只有活的細胞,沒有神經和記憶,雖有生死的反應,沒有苦樂的感覺,更沒有思維及記憶,所以叫做無情。中級的是動物,只有少數如狗、猴子、馬、象等高等動物有若干的記憶力,但沒有思維。至於下等動物除了神經的本能反應,沒有記憶和思維,然其既有神經就有痛苦,就會怕死。所以蟲蟻都會自然地知道逃避死亡的危險,植物則不然。因此,殺生的界定,就是能夠知生怕死的動物而不及於植物。
佛戒比丘不可砍伐草木,是因低級的鬼神,依草附木,依草木為庇護,為了慈悲鬼神,不使鬼神生嗔,故不去破壞其居處,並非為了草木不可殺的理由。
微生物如細菌,從生物學上看,它是介於植物與動物之間的生物,既沒有神經更沒有記憶和思維,不屬於有情眾生,可以說活動的植物,所以,殺菌不是殺生。
佛教主張不殺生,主旨在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眾生都有生存的權利和自由,我們自己怕受傷害,畏懼死亡,眾生無不皆然。眾生的類別雖有高低不同,但眾生的生命絕沒有貴賤,尊卑之分,如果人人發揚這種平等、慈悲的精神,我們的世界一定就和諧、和平、互助、互敬、互愛、融洽無間,將沒有一位眾生會受到故意的傷害。佛經中說,殺生有果報,殺人償命,吃它半斤,還它 八兩 ,這是說明瞭因果不爽的事實。
佛法說應該從事正當職業,所謂正當職業,就是指于人于己都有利而無害的行業。
我們應該以自利利人的存心來賺取應賺的利潤,並且把賺來的錢做合理的支配,而不僅是為了個人的物質享受和滿足虛榮而花錢,若能如此,就不算是因貪心而賺錢了。《善生經》中說,居士的收入最好分做四份來處理;①家計的生活,②營業的資本,③儲存在家以防意外,④放款生息。在兩千五百年前的印度,這是非常安全而合理的分配,到今天,儲存在家和存入銀行生息應該合二為一。此外,也應在這四份之中,酌量取出一部分做為三種用途:①供養父母,②周濟親友和部屬僕從,③供養三寶,作為對宗教的奉獻。前面的四分法,是保障自己的生活安定;後面的三種用途,則是為了孝養父母,社會福利及宗教事業。
心態就像一個多功能的磁鐵,你想什麼就吸引什麼,想久化成。所以,不要認為自己很窮,如果有這樣的心態存在,那麼你永遠不會富有,永遠不會幸福。擁有多少並不重要,能否知足才是重要。自己的心態不改變,誰也幫不了你。只有適應時代,服務社會,豐富生活的佛法才是真正的佛法,只有理事圓融,正知正見,和樂有情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只有把思想提煉為智慧,把情感陶冶為大願大行才是真圓滿,方為真究竟。
胡思亂想出魔障,善惡念頭都放棄。
無德親屬增煩惱,結交壞人會墮落。
做作多就是非多,慎重從事別輕率。
話多必然惹是非,少說廢話多念經。
今世來世都安樂,一切功德從此生。
三、真修行
(一)真實的信心
藕益大師在《要解》裏說了六個信:第一信自己。第二信佛。第三信因。第四信果。第五信事。第六信理。
佛說:“不信者不能度”是因為不信者是無法產生那種超心理現象的。故而無法得度。例如當全國的人都不相信那個總統,那個總統就很難當,若是全國的人都相信這個總統,這個總統辦起事來就很靈。難道這個總統不科學嗎?人類心力是一種看不見的巨大的力量,反映在個體上,信念就是一種超自然的力,它可以表現出科學無法解釋的,違反科學規律的超常規、超自然的現象。那麼,“信”又如何修呢?介紹一下佛門關於“信”的修學方法。
第一 ,信順。內心不能存在絲毫的成見,而要以理解為基礎,這就是“理解萬歲”。丟棄成見才能信順真理,丟開你平素的經驗之見,信心才能得以清淨,才能與三慧中的聞慧相應。
第二 ,信可(解信)。在信的基礎上,進一步去深刻瞭解你所信的“物件”,去印證,印可它確實如此。只有認真,才能信得深,故而要用心去思考,以求信與智的統一。這樣才能與三慧中的思慧相應。
第三,信求。根據智慧思考後,採取行動,以求獲得,與修慧相應。
第四,是正信。通過修習,體悟到真理與最初所信之事完全相符,這樣就與現證慧相應。
上述就是佛法所說的“信慧合一”,信智不二法門。這也是佛教的特色,信不排智,智以信成,信是手段,智是目的。
根據這個信智合一的理論,大多修行、練功的人都是徘徊在第一步而止步不前。為什麼往往婦女比男士修的速度快,就在這個“信”字上。修行練功,首先要在這個“信”字上下功夫。
為什麼修行非要“信”字當頭呢?因為佛法中的智慧是從自證中來,佛法中的大智大慧,即一切所得的知與識,都是立足於以人為本位,而不是從外界,憑經驗學習而來。只有通過內證,瞭解了人的生命本質,掌握生命本質的智慧,再去觀察宇宙萬物,才能通達無礙。
佛教修行的第一特點就是上述介紹的“信智合一”的內求法。第二特點叫“悲智雙運”。即修行求開智慧(開開慧眼,得到觀察宇宙的大智慧。),必須要以慈悲心對待世上一切眾生。佛門講的慈悲是兩層意思。一是報恩而不是施予;二是冤親平等,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慈悲。人類所表現的慈悲往往是以我為中心的慈悲,把慈悲當作是一種施予,而不是報恩。另外,是順我者可施予慈悲,不順我者則反之。這種慈悲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具有獨佔的排他性,在慈悲裏面含有歸屬性,若歸屬於我,就慈悲之,不歸屬於我就毀壞之,這種慈悲是愛與殘酷仇恨的結合。
佛門主張的慈悲是冤親平等,不具有歸屬性的慈悲。這種慈悲方法提出容易,做起來難。就以佛門自身為例,不同觀點的可否相容,對外道可否相容,釋迦佛能做到,但佛門弟子很少能做到。故而就要學佛,要修習慈悲心。若不修習佛、菩薩的大慈大悲心,開慧是不可能的,就會為業所障。
根據緣起律而成的因果法則,是宇宙的因果自然法則。包括佛都不昧因果。惡因惡果,善因善果,無因無果。福禍並不是上天的賜予或降罰,而是生靈的自作自受。種善因得善果,結善緣得善報。
根據因果法則,可以看出人的命運可以自己把握。信賴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還有誰能做你的依靠。所以,作為佛弟子不要算命、卜卦、看風水,因為整個生命的規律是運動的、變化的,你作為生命的個體就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在中國的古《易經》、《道德經》裏也可以看出這種觀點。即上天是如如不動的,獨立而不改,並不去理會人間的事,只是按照自然法則運行著,而無論是人、鬼、神等等,都要受到這種自然法則的支配。
釋迦佛根據這個因果自然法則提出了生靈修行的相應的修行方法。即“信智合一”與“悲智雙運”。
“信仰、智慧、慈悲”為大乘佛法的三大心要,只有均衡發展地修,才可由凡夫位次第修學,進而達於最後究竟的佛果。世上學佛的目的是究竟涅槃了脫生死。而不是進廟燒香,會誦幾段經文,能唱幾段偈。關鍵是要學習佛法。然後根據佛法去如法修行。所以要生起三種清淨心:出離心、慈悲心、本覺心。要斷除兩種障礙:煩惱障、所知障。要圓滿兩種資糧:福德資糧、智慧資糧。以此立定腳跟,由聞而思,由思而修,斷除自己相續中的煩惱習氣。心地清淨百病不生,心地慈悲化解一切毒害,心地本覺生髮一切智慧,腳踏實地,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
佛陀最後的教誨是:要自己度自己,不要依靠其他,要為自己作照明,要以我的教義作照明,不要依其他外道教義。
我的教誨的要點是你們要降伏自己的心。要遠離貪欲,要使自己行於正軌。要使自己清淨,要使自己忠誠。你們要記住形軀是短暫的,能這樣思維你們將可遠離貪欲、嗔恚,你們可以自我降伏。你們要做自己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僕。要知道一個人的心可以使人成為佛,也可以使人成為畜牲。心悟這人成佛,心迷這人成為邪魔。所以必須降伏自心,不要使它離開正軌而誤入歧途。你們要在一起學習,在一起研究,在一起共同修行。你們不要虛耗精力,糟蹋時間,在那些怠惰的生活和無益的爭論中,你們要以悟道的花朵和果實而為樂,這是法樂。我們真正的生命是法身,不是形軀。形軀必然消逝,是無常,法身卻永恆,不生不滅。見到形軀的我,他們未見佛,依循我的教誨即是見佛。
透過信心、良好的德行、努力、禪定以及觀察體驗真理,瞭解和實行同時並進,常做正確的思考,就可以除去大煩惱。
(二)慈愛滿懷
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不可用仇恨來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愛來止息,這是一個永恆的真理。
深心是清淨慈悲,清淨到極處,慈悲到極處。這樣的心,自自然然好德好善。好德好善也不是學來的,是自性裏的功德。真心(菩提心)就是自性。自性對自己起作用,不要人教的,自然好德好善。德與善達到最高峰,是佛法,由此可知,他對佛法自自然然愛好,自自然然的嚮往,不要人教,也不要人勸勉,這個心叫深心。對別人,也是自自然然地生起大慈悲心。看到眾生快樂,自己真快樂,看到眾生苦,自己就很痛苦,所以,一定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眾生離苦就是自己離苦,眾生得樂就是自己得樂,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不是二體。
大乘佛法是以菩提心為基礎。小乘人沒有菩提心,因為他不是大慈大悲,眾生找他求他,他肯教,眾生不找他不求他,他不理會。大乘菩薩則是大慈悲,沒有分別、界限、作一切眾生不請之友,只要看到眾生苦,他就來。
慈悲的諸佛最關心的是眾生的苦樂,我們不應僅僅停留於對諸佛的頂禮膜拜,同時也要學習效仿他們的高潔聖行。諸佛在無量劫前也是和我一樣的眾生。既然他們現在能成為眾生的依怙,為什麼我就不能呢?神聖的無上佛國來源於凡夫千錘百煉,大丈夫自有沖天志,為了利樂一切知母有情,我當依教證二量,誓證無上菩提!如此,則生髮了菩提心。
不舍離菩提心,是利益眾生最好的因。若不舍離菩提心,則不會墮三惡趣,並成為不退轉者。若因前世業力深厚等特殊原因而轉生惡趣,也會因一刹那憶念菩提心的威力立即得以解脫,獲得人天善趣果位。
佛菩薩一天到晚忙的不亦樂乎,無事忙,忙無事,自在啊!快樂無比!眾生忙有事,有事忙,所以焦頭爛額,不得自在,苦不堪言。
救度知母眾生出離苦海這是我們身為大乘行者的使命。我們要立志成為大雄大勇的菩薩,永遠充滿激情的鬥志,像往昔諸佛一樣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將眾生的苦難一肩挑,為了完成這個神聖的目標,如普賢大願所說,縱是修行歷經劫海也在所不惜。
大家和我一起發心: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唯發最上之菩提心,願與眾生一起同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發起了菩提心,我們就有資格稱為佛弟子了,人格頓時變得高尚起來。這個世間也因為有佛子的產生,而變得聖潔和莊嚴。
開悟的人也有這麼一種感受,儘管在外表上看起來有苦有樂,生起病來好像也顯得很痛苦,但他的心靈深處是平靜的,並沒有苦和樂的感受。
“佛法從恭敬中得”,所以聽法不僅要用耳朵來聽,還要用心來體會,用心來和上師相應。
徹悟的上師,才稱為神奇莫測的人,做任何事情,沒有什麼動機,完全滿足於現狀,任運隨緣。上師愛與恨的心都已消失,天堂地獄無戀無畏,他能於人世間的是是非非遊刃有餘,他證得大圓鏡智。在你對上師生起了信心,在上師攝受你的過程中,他會根據你的根基、福報、習氣、層次採用不同的調伏方法,或批評、懲罰,或呵斥、打罵。做弟子的一定要明瞭:正是這種方法才能使你更清楚地瞭解自身的煩惱、習氣所在,然後修正它、超越它。上師的一句呵責、一次打罵會強行地消除你需要修行多年才能消除的業障,這是真正的最大加持。在很多的修法中這是最殊勝、最有力量的竅訣。作為弟子的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無論上師怎樣做,都要把此看成是調伏自己的方便,千萬不能看上師過失,不能生起嗔恨心,不能誹謗上師,更不能捨棄上師。否則破戒的果報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說:對上師越恭敬、信心越大,加持越大,成就越快、越大、越圓滿。但是可以客觀地說:對上師生起這樣的信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一個修習的過程。如果你對上師暫時無法生起這樣的信心,也不要著急,只要好好祈禱上師三寶加持,按照正確的方法去修持的話,終有一天你會對上師生起這樣的信心的。所以為了自己及父母眾生,生生世世的解脫,你要好好地依止上師,你要誠心誠意、一心一意地依止上師。上師說一你做一,上師說二你做二,你要把自己的身、口、意全部供養給上師,不要夾雜一絲一毫自己的知見。你要如理如法,老老實實,認認真真的修持,真正的供養是依教奉行。上師的教導,認真做到。以清淨心意幻供養諸佛菩薩,遠遠超過了以污染心供養世間七寶的功德。對上師最上等的供養不是財物,而是修行。
徹悟的上師慈悲像太陽,無論你美醜、善惡,他都一樣的溫暖你、普照你;上師的胸懷像大海,無論你怎樣的愚癡顛倒、罪孽深重,他都一樣接納你、包容你;他像一個辛勤的園丁,在你的心中播下解脫的種子,然後澆水、施肥、鋤草;他像一個醫術高明的醫生,診斷、治療、清除你身、口、意中的貪、嗔、癡三毒;他像一個嚴厲的父親,又像一個慈祥的母親,用心良苦、苦口婆心;他視你為父母、他視你為兒女、他視你為自己身上的肉;無論你在地獄、在人間他都會尋找你,引導你;他能捨棄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卻永遠不會捨棄你;你過去、現在、未來所擁有的幸福與快樂全部來自於他的加持與恩賜,他比你今生的父母對你的恩情不知要大多少倍。因為有了他你才能永遠地脫離輪回苦海,因為有了他你才能獲得永遠的幸福與快樂……。所以說:對上師的恩德,哪怕是千萬次的獻上生命,哪怕是千萬次的粉身碎骨,也無法報答他生生世世的救度之恩!當你時時刻刻這樣憶念上師的功德與恩情時,你怎麼能不淚流滿面,你怎能不如法修行,你又怎能不珍惜他呢!當你時時刻刻去思維上師的功德與恩情時,你就會對上師生起無所懷疑、萬分恭敬的堅定信念!同時也會生起對萬事萬物無所畏懼的勇氣!如果上師說:從這個高樓上跳下去!沒有理由、沒有原因、就是讓你從此跳下去,如果你能毫不懷疑、毫不遲疑地照做的話,才可以說,你真正具足了對上師真實無偽的信心!此時就如同打井找到了泉眼,加持就象噴湧而出的泉水會源源不斷地進入你的身、口、意。你的修行會在這樣的加持下有一個重大的飛躍與突破,甚至在瞬間圓滿。
現在有幾種現象。比如很多居士看了某些高僧大德的書及光碟就把他看成自己的上師,而且還互相比、互相爭、這都是不如法的。實際上他根本不可能成為你的上師,因為你無法得到他的傳承、灌頂與竅訣。因此你所依止的上師除了具足法相外,還要考慮到能否親近他,隨時與他溝通。因為在末法時期修行,你會遇到障礙、困難、問題等各種違緣,
會被惡劣的外境影響而糊塗、迷惑、顛倒、甚至退失道心。上師會時刻關注你,他會在任何一個關鍵的時刻直接地、隨時隨地地幫助你、提醒你、指點你、鼓勵你、引導你、讓你不偏離修持的正道。在他的呵護與加持下,你才能證悟自己的本性,達到徹底解脫的境地。所以如果你依止了上師卻得不到傳承,或者得到傳承卻不能隨時親近,這樣的依止對今生的解脫沒有太大的意義,只是結個善緣罷了。還有些人依止上師卻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傳承,也不瞭解歷代傳承上師的情況,也不知道法脈相傳的過程,而且上師也沒有給你講經說法,卻指望見 一兩 次面就能令你證悟。現在的人哪有這樣的根基?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還有的人依止了上師卻根本無法與上師溝通,上師給你念了、加持了、但你什麼也不懂,有些連辭彙也聽不懂,這樣的依止一樣什麼也得不到。依此來講,成佛沒那麼容易,沒那麼簡單!修行、解脫是多麼重要的事,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唬弄自己,不要欺騙自己,在沒有證悟之前,很多地方不懂不明白,這不要緊,但千萬不要裝懂,這樣會害了自己,等到有一天明白的時候特別後悔,但是已經晚了。千萬不要讓這樣的悲劇發生。所以對一個真正想修行、想解脫的人來說,首先認真觀察選擇上師是十分必要的。
徹悟的上師所說的每一句話,無不是教理,所說的、所行的都是代表三世諸佛,供養上師就是供養三世諸佛,輕慢上師也即輕慢三世諸佛,上師與三世諸佛心相通。
徹悟的上師,若沒有感情,又如何瞭解眾生的感情呢?又如何幫助眾生呢?生在人間就有人的特性,但又超出人的特性之上,猶如水中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徹悟的上師,就像一塊大磁鐵,吸引天地萬物。他與萬物同在。萬物都是他的意生身。來到他面前得到強有力的加持,因為他來到地球上,接受到萬物的供養,靈性花開放,知恩報恩。
徹悟的上師是最難當的。來到上師面前的每一位信徒,都帶著自己的成見來教導上師,而不是來向上師求教和學習,信徒的我執、我見徹底放不下,沒有給上師一點自由,反而給上師套上枷鎖。上師的力量也就進不去。
徹悟的上師,他不拘於一切外在的形式,他所內涵的字字句句都是心中之戒,在紅塵中任運隨緣,慈悲逍遙,服務眾生,覺性圓滿。
愛上師就是愛道,上師就是道的化身,上師雖然有肉身存在,但上師的震動力和道一樣的,接近上師,自己內在的震動力也會改變。上師的一根頭髮,乃至所用過的一切,都具有同上師一樣的震動力。如果你很敏感,靠近上師完全可以感受到他的震動力穿透了你,你也會和上師具有同樣的震動力。上師的力量可以傳導給你。上師與萬物同一體,什麼都不需要,什麼都能容納,你若靠近上師,物質的、靈性的都能給你,你敞開多少就能接受多少。母親只能給你物質,不能給你靈性,母親給你身心健康,上師使你的靈性成長。母親給的是大樹,上師給的是花果。見上師一眼,使你靈性花開放。經上師灌頂後,過去世的業障永遠消失,當下解脫。
徹悟的上師就像太陽一樣,不會在意人們對他(她)是好是壞,有人說他(她)好,必然也會有人罵他(她)壞,有人需要他(她),也有人不需要他(她),然而太陽並不會因人們的譴責與讚歎而改變自己的行規。
徹悟的上師,從來不發願,發願的人都是凡夫,上師的願力早已發過,他來到人間,只是接引眾生,他所做、所行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同一體,“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每一位信徒來到上師面前,以你的感受力,你認為他是誰就是誰,你認為他是佛,你就受到佛的加持。你認為他是菩薩,就受到菩薩的加持。你認為他是凡夫,就得不到上師的加持。他從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打妄語,利益眾生。以慈悲智慧之教化,捨己為人,以身作則之精神,令無數人真誠改過,走向清淨光明之菩提大道。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師一脈心傳。終生做到“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我們三大宗旨: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代佛宣揚,對眾生講說佛法,勸人為善,福國利民,化度眾生。
徹悟的上師就是為了度眾生而來的,他使用的方法千奇百怪,絕不會以一種形式出現。上師具備的素質,能使眾生明心見性,能使眾生轉迷為悟,能對眾生平等博愛。
徹悟的上師所做的一切,就是佛在做一切,親近上師就是親近佛。
徹悟的上師喜歡獨來獨往,在凡夫看來是這樣。其實在上師心中什麼都已具備,是與萬物同在,既是絕對的個體,又是絕對的同體,他瞭解凡夫,凡夫不瞭解他,他與凡夫同體,可是凡夫不與他同體。
徹悟的上師可以把你的靈體帶到生命的最高源頭,因他是佛國的主人,也是佛國的客人。上師從來不會主動強迫帶誰去佛國的領域,除非你願意敞開自己的心靈。徹悟的上師就是一個無私的人,上師的存在就是在作萬事萬物。
二、造作就是業
業是造作,造作就是業。造作的範圍非常廣大。不論是地球、樹木、太陽、月亮都是地、水、火、風、空所形成的。而地、水、火、風就是我們本性所本來具有的成份,就等於化學家所說的元素一樣。(例如地殼是地大,地上有水是水大,地心有火是火大,地球轉動不停是風大。樹幹是硬的是地大,木中有水是水大,木之有火性是火大,樹之運作和動搖是風大。人亦如是,皮膚肌肉,骨骼是地大,血液、津液是水大,體溫是火大,呼吸迴圈是風大)。
無論你信,還是不信,是修還是不修,事實上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和宇宙相連的,是息息相關,是和宇宙一體的。宇宙原本是“一”,是一個整體,你的心念搖動一下,整個宇宙都在搖動,只是你未覺察到而已。
身體一舉一動都在造業。身在造作,是身業;說話是口業;心裏還有妄想念頭,一天到晚不斷,是意業。我們造業再多,歸納起來,不外乎身、語、意三業。三大類,只要動,它就造業。造作裏有惡有善。想一件利益眾生的事情,是好事,是善業。想一件壞事情,念念為自己,就是惡業。為自己有什麼不好呢?佛為什麼說這是惡業呢?學佛的目的是要超越三界,若起心動念為自己,你就無法超越三界,成佛成菩薩,因為,你造的業障礙了你。《金剛經》雲:“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念念有我,著了我相,這就是我執。我執不破,別說菩薩,連阿羅漢果也得不到。佛法修學的成就,最低的果報是阿羅漢。我執破,證阿羅漢。法執破,證法身大士,就明心見性,證菩薩果位。佛陀教我們,始終是破我執、法執而已。起心動念都想自己,這是天天增長我執,不能出三界,可見念念為自己是惡。起心動念想想別人,“我”慢慢就忘掉,我執就破了。念念想眾生是善,念念想自己就是惡,這叫業障。
在龐大的宇宙中,你是極小的微塵粒,極其重要的微塵粒,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人正在遭受跟你一樣的痛苦,有許多人遠比你不幸的多。
生存是你天生的特性,同時你也應盡到生存的義務,不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但也要承讓別人同樣的權利。原諒別人就等於釋放了自己。
在佛法裏面,每個人煩惱習氣不相同,在往深一層去觀察,人與人之間過去世中有宿怨,不管往昔人跟人往來是善緣,是惡緣,統統都叫做怨,都用一個字做代表。為什麼?冤冤相報。歡喜是怨恨的根源,很多人不懂。所以諺語裏頭有一句話,那話裏頭有很深的道理(歡喜冤家),開頭很歡喜,最後變冤家。
世出世間聖人都告訴我們,怨恨生於情愛,情愛愈深愈可怕,怕它產生變化、變質,一變質就是深仇大恨。
在這個世間上要做一個好人,好人絕不自欺,好人絕不欺騙別人;好人有前後眼,就是好人知道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真相;好人的德行往上升,不會向下墮落。所以無論處在什麼樣的環境,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緣是人事環境),無不是增長自己的德行智慧,成就自己的道業學業。這個道業就是這經中講的大菩提大涅槃。
我們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一個念頭,都關係到是給自己造福,還是給自己造惡。我們每一個人每時每刻都在給自己造命!你今世行善積德,就為自己下一世造一個好命,你今世行兇作惡,幹壞事,就給自己下一世造一個壞命,甚至輪回為畜牲道。我們不管是利用什麼方式或什麼手段,獲得的財富,都是在消耗自己的福報,用邪惡的手段得到的,還為自己種下了惡因,最終要自償惡果.
要真正做到行善積德,必須要認識到行善積德是給自己造命運,給子孫造福,這是一個偉大而又鮮為人知的道理。
做好事能改善不好的命,也就化災免災,而且可以增福延壽。貪心會變噁心,結果是好的命運變壞,最後走了犯罪的道路。信佛、拜佛可以免災、增福並不全面。更主要的是行動,那就是行善積德,慈悲為懷,才可以達到化災、免災、增福延壽,為子孫造福的目的。
有緣才能受化得度,無緣見面就會討厭。佛只有三種不度:一是無緣不能度;二是定業不可轉;三是不能盡眾生界。因為世界眾生都是依惑造業,隨業受報。定業是難以得轉。只有依靠諸佛菩薩三昧威力,以及自己虔誠懺悔,會二力於一時,收成效於一念,才能轉化,變大為小。如悟達國師,他生了人面瘡,只有迦洛伽尊者的三昧水洗滌,方奏奇效,十方世界無量無邊。十方眾生,也是無量無邊。佛雖有不可思議神通妙力,也不能把所有眾生統統度盡。所以說菩薩發心修佈施度,與眾生結緣,使眾生見到菩薩相好莊嚴,聽到菩薩洪名聖號,心生歡喜,令一切有緣眾生,皆得慈航普度。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了維持環境衛生的原因,必須處理蟑螂、蒼蠅、螞蟻、蚊子、乃至於老鼠等的問題,這在佛世已有成例。當比丘們的浴室,浴池由於多日未用,滿生小蟲,負責清理的比丘,不知如何處理,佛說:“除盡污水,清潔浴室。”比丘說:“會傷蟲!”佛說:“不為傷蟲,是為清潔浴室。”於是比丘釋然。這個例子是說為了維護人類生活環境的衛生,予以清理打掃,目的不為殺生蟲類。因此不算殺生。當然,不得用藥物噴射殺蟲,只能以打掃、清理、消毒的方式來防治或退治蟲蟻的進入和繁殖。如果環境經常保持整齊,清潔和消毒完善的狀態,縱然有蟲蟻,也不會太多。
如果在耕種時,難免會傷及蟲蟻,但為了我們自身的活命,不用說耕種,就是日常行走及其他勞務,也會無意殺死蟲蟻。所以,只有經常多念阿彌陀佛,願愚癡而無知的眾生,於死亡之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減少殺傷蟲蟻的機會,是慈悲的表現。如果明知殺生而心無悔意,便是沒有慈悲心。
一般學佛的人,對眾生的定義不明,而且現在更有人說,植物也有生命,植物也有感情,若說不殺生,應該既不殺動物,也不殺植物。其實生命有它的層次,植物是無情眾生,動物是有情眾生。所謂眾生,可分作三級,高級的為人類,具有三個條件:一、有活的細胞;二、有神經的反應;三、有思維及記憶。低級的為植物,只有活的細胞,沒有神經和記憶,雖有生死的反應,沒有苦樂的感覺,更沒有思維及記憶,所以叫做無情。中級的是動物,只有少數如狗、猴子、馬、象等高等動物有若干的記憶力,但沒有思維。至於下等動物除了神經的本能反應,沒有記憶和思維,然其既有神經就有痛苦,就會怕死。所以蟲蟻都會自然地知道逃避死亡的危險,植物則不然。因此,殺生的界定,就是能夠知生怕死的動物而不及於植物。
佛戒比丘不可砍伐草木,是因低級的鬼神,依草附木,依草木為庇護,為了慈悲鬼神,不使鬼神生嗔,故不去破壞其居處,並非為了草木不可殺的理由。
微生物如細菌,從生物學上看,它是介於植物與動物之間的生物,既沒有神經更沒有記憶和思維,不屬於有情眾生,可以說活動的植物,所以,殺菌不是殺生。
佛教主張不殺生,主旨在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眾生都有生存的權利和自由,我們自己怕受傷害,畏懼死亡,眾生無不皆然。眾生的類別雖有高低不同,但眾生的生命絕沒有貴賤,尊卑之分,如果人人發揚這種平等、慈悲的精神,我們的世界一定就和諧、和平、互助、互敬、互愛、融洽無間,將沒有一位眾生會受到故意的傷害。佛經中說,殺生有果報,殺人償命,吃它半斤,還它 八兩 ,這是說明瞭因果不爽的事實。
佛法說應該從事正當職業,所謂正當職業,就是指于人于己都有利而無害的行業。
我們應該以自利利人的存心來賺取應賺的利潤,並且把賺來的錢做合理的支配,而不僅是為了個人的物質享受和滿足虛榮而花錢,若能如此,就不算是因貪心而賺錢了。《善生經》中說,居士的收入最好分做四份來處理;①家計的生活,②營業的資本,③儲存在家以防意外,④放款生息。在兩千五百年前的印度,這是非常安全而合理的分配,到今天,儲存在家和存入銀行生息應該合二為一。此外,也應在這四份之中,酌量取出一部分做為三種用途:①供養父母,②周濟親友和部屬僕從,③供養三寶,作為對宗教的奉獻。前面的四分法,是保障自己的生活安定;後面的三種用途,則是為了孝養父母,社會福利及宗教事業。
心態就像一個多功能的磁鐵,你想什麼就吸引什麼,想久化成。所以,不要認為自己很窮,如果有這樣的心態存在,那麼你永遠不會富有,永遠不會幸福。擁有多少並不重要,能否知足才是重要。自己的心態不改變,誰也幫不了你。只有適應時代,服務社會,豐富生活的佛法才是真正的佛法,只有理事圓融,正知正見,和樂有情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只有把思想提煉為智慧,把情感陶冶為大願大行才是真圓滿,方為真究竟。
胡思亂想出魔障,善惡念頭都放棄。
無德親屬增煩惱,結交壞人會墮落。
做作多就是非多,慎重從事別輕率。
話多必然惹是非,少說廢話多念經。
今世來世都安樂,一切功德從此生。
三、真修行
(一)真實的信心
藕益大師在《要解》裏說了六個信:第一信自己。第二信佛。第三信因。第四信果。第五信事。第六信理。
佛說:“不信者不能度”是因為不信者是無法產生那種超心理現象的。故而無法得度。例如當全國的人都不相信那個總統,那個總統就很難當,若是全國的人都相信這個總統,這個總統辦起事來就很靈。難道這個總統不科學嗎?人類心力是一種看不見的巨大的力量,反映在個體上,信念就是一種超自然的力,它可以表現出科學無法解釋的,違反科學規律的超常規、超自然的現象。那麼,“信”又如何修呢?介紹一下佛門關於“信”的修學方法。
第一 ,信順。內心不能存在絲毫的成見,而要以理解為基礎,這就是“理解萬歲”。丟棄成見才能信順真理,丟開你平素的經驗之見,信心才能得以清淨,才能與三慧中的聞慧相應。
第二 ,信可(解信)。在信的基礎上,進一步去深刻瞭解你所信的“物件”,去印證,印可它確實如此。只有認真,才能信得深,故而要用心去思考,以求信與智的統一。這樣才能與三慧中的思慧相應。
第三,信求。根據智慧思考後,採取行動,以求獲得,與修慧相應。
第四,是正信。通過修習,體悟到真理與最初所信之事完全相符,這樣就與現證慧相應。
上述就是佛法所說的“信慧合一”,信智不二法門。這也是佛教的特色,信不排智,智以信成,信是手段,智是目的。
根據這個信智合一的理論,大多修行、練功的人都是徘徊在第一步而止步不前。為什麼往往婦女比男士修的速度快,就在這個“信”字上。修行練功,首先要在這個“信”字上下功夫。
為什麼修行非要“信”字當頭呢?因為佛法中的智慧是從自證中來,佛法中的大智大慧,即一切所得的知與識,都是立足於以人為本位,而不是從外界,憑經驗學習而來。只有通過內證,瞭解了人的生命本質,掌握生命本質的智慧,再去觀察宇宙萬物,才能通達無礙。
佛教修行的第一特點就是上述介紹的“信智合一”的內求法。第二特點叫“悲智雙運”。即修行求開智慧(開開慧眼,得到觀察宇宙的大智慧。),必須要以慈悲心對待世上一切眾生。佛門講的慈悲是兩層意思。一是報恩而不是施予;二是冤親平等,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慈悲。人類所表現的慈悲往往是以我為中心的慈悲,把慈悲當作是一種施予,而不是報恩。另外,是順我者可施予慈悲,不順我者則反之。這種慈悲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具有獨佔的排他性,在慈悲裏面含有歸屬性,若歸屬於我,就慈悲之,不歸屬於我就毀壞之,這種慈悲是愛與殘酷仇恨的結合。
佛門主張的慈悲是冤親平等,不具有歸屬性的慈悲。這種慈悲方法提出容易,做起來難。就以佛門自身為例,不同觀點的可否相容,對外道可否相容,釋迦佛能做到,但佛門弟子很少能做到。故而就要學佛,要修習慈悲心。若不修習佛、菩薩的大慈大悲心,開慧是不可能的,就會為業所障。
根據緣起律而成的因果法則,是宇宙的因果自然法則。包括佛都不昧因果。惡因惡果,善因善果,無因無果。福禍並不是上天的賜予或降罰,而是生靈的自作自受。種善因得善果,結善緣得善報。
根據因果法則,可以看出人的命運可以自己把握。信賴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還有誰能做你的依靠。所以,作為佛弟子不要算命、卜卦、看風水,因為整個生命的規律是運動的、變化的,你作為生命的個體就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在中國的古《易經》、《道德經》裏也可以看出這種觀點。即上天是如如不動的,獨立而不改,並不去理會人間的事,只是按照自然法則運行著,而無論是人、鬼、神等等,都要受到這種自然法則的支配。
釋迦佛根據這個因果自然法則提出了生靈修行的相應的修行方法。即“信智合一”與“悲智雙運”。
“信仰、智慧、慈悲”為大乘佛法的三大心要,只有均衡發展地修,才可由凡夫位次第修學,進而達於最後究竟的佛果。世上學佛的目的是究竟涅槃了脫生死。而不是進廟燒香,會誦幾段經文,能唱幾段偈。關鍵是要學習佛法。然後根據佛法去如法修行。所以要生起三種清淨心:出離心、慈悲心、本覺心。要斷除兩種障礙:煩惱障、所知障。要圓滿兩種資糧:福德資糧、智慧資糧。以此立定腳跟,由聞而思,由思而修,斷除自己相續中的煩惱習氣。心地清淨百病不生,心地慈悲化解一切毒害,心地本覺生髮一切智慧,腳踏實地,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
佛陀最後的教誨是:要自己度自己,不要依靠其他,要為自己作照明,要以我的教義作照明,不要依其他外道教義。
我的教誨的要點是你們要降伏自己的心。要遠離貪欲,要使自己行於正軌。要使自己清淨,要使自己忠誠。你們要記住形軀是短暫的,能這樣思維你們將可遠離貪欲、嗔恚,你們可以自我降伏。你們要做自己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僕。要知道一個人的心可以使人成為佛,也可以使人成為畜牲。心悟這人成佛,心迷這人成為邪魔。所以必須降伏自心,不要使它離開正軌而誤入歧途。你們要在一起學習,在一起研究,在一起共同修行。你們不要虛耗精力,糟蹋時間,在那些怠惰的生活和無益的爭論中,你們要以悟道的花朵和果實而為樂,這是法樂。我們真正的生命是法身,不是形軀。形軀必然消逝,是無常,法身卻永恆,不生不滅。見到形軀的我,他們未見佛,依循我的教誨即是見佛。
透過信心、良好的德行、努力、禪定以及觀察體驗真理,瞭解和實行同時並進,常做正確的思考,就可以除去大煩惱。
(二)慈愛滿懷
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不可用仇恨來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愛來止息,這是一個永恆的真理。
深心是清淨慈悲,清淨到極處,慈悲到極處。這樣的心,自自然然好德好善。好德好善也不是學來的,是自性裏的功德。真心(菩提心)就是自性。自性對自己起作用,不要人教的,自然好德好善。德與善達到最高峰,是佛法,由此可知,他對佛法自自然然愛好,自自然然的嚮往,不要人教,也不要人勸勉,這個心叫深心。對別人,也是自自然然地生起大慈悲心。看到眾生快樂,自己真快樂,看到眾生苦,自己就很痛苦,所以,一定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眾生離苦就是自己離苦,眾生得樂就是自己得樂,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不是二體。
大乘佛法是以菩提心為基礎。小乘人沒有菩提心,因為他不是大慈大悲,眾生找他求他,他肯教,眾生不找他不求他,他不理會。大乘菩薩則是大慈悲,沒有分別、界限、作一切眾生不請之友,只要看到眾生苦,他就來。
慈悲的諸佛最關心的是眾生的苦樂,我們不應僅僅停留於對諸佛的頂禮膜拜,同時也要學習效仿他們的高潔聖行。諸佛在無量劫前也是和我一樣的眾生。既然他們現在能成為眾生的依怙,為什麼我就不能呢?神聖的無上佛國來源於凡夫千錘百煉,大丈夫自有沖天志,為了利樂一切知母有情,我當依教證二量,誓證無上菩提!如此,則生髮了菩提心。
不舍離菩提心,是利益眾生最好的因。若不舍離菩提心,則不會墮三惡趣,並成為不退轉者。若因前世業力深厚等特殊原因而轉生惡趣,也會因一刹那憶念菩提心的威力立即得以解脫,獲得人天善趣果位。
佛菩薩一天到晚忙的不亦樂乎,無事忙,忙無事,自在啊!快樂無比!眾生忙有事,有事忙,所以焦頭爛額,不得自在,苦不堪言。
救度知母眾生出離苦海這是我們身為大乘行者的使命。我們要立志成為大雄大勇的菩薩,永遠充滿激情的鬥志,像往昔諸佛一樣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將眾生的苦難一肩挑,為了完成這個神聖的目標,如普賢大願所說,縱是修行歷經劫海也在所不惜。
大家和我一起發心: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唯發最上之菩提心,願與眾生一起同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發起了菩提心,我們就有資格稱為佛弟子了,人格頓時變得高尚起來。這個世間也因為有佛子的產生,而變得聖潔和莊嚴。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