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行作品集 --2

2013/03/13 16:07

  意思就是說,不要只是信賴修行的技巧末節,而是要信賴隱藏在背後的意義。那是看不見的、無形的 - 我不知道你怎麼稱呼它。只要有過幾道曙光顯現,一些不可理解的也就會理解了。那必定會發生。在傳統上這些事都發生過,我自身也發生過。圓滿次第是一個總的名稱,它有不同的層次。從小乘的觀點看,它是止觀。從大乘的觀點看,它是慈氏禪定之類。從金剛乘的觀點看,它的終極就是大手印。但假如你沒有前行的訓練,妳是不可能突然獲得的。這就是為什麼基本的止觀訓練很重要的道理。圓滿次第傳統上是由上師傳給弟子的。甚至在論著中,也不加以討論。用現代的話說,那就是公司的政策。本書也是這個樣子。本書是很基本的、很直接的,是作者費了很多心思才寫成的。


  人們能夠讀它是一件好事。可是,我覺得人們千萬不可以拿起這本書,沒有上師指導就盲修瞎練。我們必須採取某些措施來保護教法,以使它們能適當地展現出來。對這一點我恨關切,我想護法神將會支持我,他們總是這樣的。


  十一、問:四加行應該在什麼環境下修持?


  卡魯仁波切:理想的修行環境是要與外界完全隔絕,沒有外界的干擾,可以使修行事半功倍。假如這種環境不可得,那麼與別人生活在一起、從事其他的活動、探視朋友等也不錯在那種情況下,每天至少要修一到四個小時,修法時絕對禁止和別人講話,也不可以和別人有任何方式的來往。


  德松仁波切:在佛教傳統裏特別強調修法時不可參與世俗活動。一個人在獨居時可以把全部精力貫注于修法上。「身和口能遠離世俗活動,然後意可以得到清淨。」閉關修法是最好的方式,不過,即使在干擾很多的家裏修法,也是很好的事。


  創巴仁波切:人們往往很難決定,是共修好呢?還是獨修好?一般說來,金剛乘修行必須共修。金剛乘比小乘和大乘還重視僧伽。在金剛乘裏,金剛僧伽的觀念,是很重要而且很必須的。事實上,人們既可以共修也可以獨修四加行。其差別並不很大。主要的是妳不能期望理想的環境,世界上沒有這麼好的事,尤其是理想的環境。


  人們不能整年不工作,他們還有家眷。當然,在西藏的寺院裏,我們有閉關中心,我們常常在一起共修。為了配合此地的環境 (中譯者按:指在美國),我叫我的一些學坐在一起共修。我們成立了大禮拜的佛堂、金剛薩埵咒佛堂及獻曼達佛堂。共修的基本原則是金剛宴。


  一旦你加入金剛乘的修行,你就不可以藏私,一切東西都要和人分享。它也是要把從共修所獲得的智慧,傳送給你的師兄弟、師姐妹,和他們共同分享,不可以密而不宣。共修並不是要所有的人都會面,只要感覺在一起就可以。當人們瞭解觀想的圓滿次第或大手印時,就會產生若干心理現象,讓團體中的每一個人感覺和說得出來。每一個人都在作大禮拜,你也在同一條船上。我的意思是說,它必須是比較正常的,絕非是你趁妻兒不在身邊時所做的滑稽事。


  十二、問:四加行一定要依照次序來修行嗎?


  卡盧仁波切:能夠按部就班地修,當然最好;但假如環境不允許,或假如想同時修二種法以免一下子作那麼多大禮拜會太累,或如自己的工作太忙不容許作大禮拜,則可以先修金剛薩埵觀想和獻曼達。甚至也可以可以從上師相應法開始修。


  創巴仁波切:次序理應保持不變。每一個階段都是為下一個階段鋪路的,它們會變得越來越細膩,一直到上師相應法。只要達到這個階段,你就可以接受灌頂了。


  卡特仁波切:它並沒有規定我們一定要修完一加行才能進行下一個。事實上,你可以四個加行同時一起修,但這也有不妥的地方。


  十三、問:假如一個人在他的一生當中,只能修四加行其中的一個,他應該修那一種法?


  卡盧仁波切:他應該視自己的意願而定。


  十四、問:假如一個人對修行不再有興趣了,他應該停修,等候上師啟示再修呢?還是應該繼續修下去呢?


  卡盧仁波切:他絕對應該繼續修下去。假如他發現思想散漫,就應該暫停所修的那一段,讓心靜下來但他必須儘早恢復修行。主要的,止觀訓練可以讓妳很清楚地覺察到自己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毛病。它增加妳的注意力,讓妳能開始與自已交朋友。你學習如何獨處,如何與自己相處。沒有這種訓練,你很容易會被體力透支和修行技巧攪得筋疲力盡不得要領。假如發現自己不得要領,覺得無法再修四加行時,應該回過頭來修止觀,然後再開始修金剛乘法門。


  十五、問:什麼樣的修行課程最好?


  卡盧仁波切:這完全視個人而定。假如他沒有其他的職業,一天修行四次,每次至少一小時,是最理想的了。假如他還有其他事情要做,應該想辦法早晚都能修一次;功課是不能強迫的。


  十六、問:修完四加行需要多少時間?


  卡盧仁波切:當然,這要依各人的課程表而定。皈依和大禮拜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修完,金剛薩埵觀想也是一樣,獻曼達和上師相應法所須的時間比較短。


  十七、問:一個人應該修多少次四加行?一生一次,或更多?


  卡盧仁波切:假如他能夠修完一次,就很好了。但假如他對這種除障的方法很契機,想重新修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其功效將與第一次修持相同。


  德松仁波切:我的根本上師阿旺雷巴,在他的一生中,修過四十次的111,111 遍大禮拜,若干其他法門也修過同樣的次數。比較起來,這是很少有的。我想學習他的榜樣,現已將每一種法都修過幾十萬次。但我所認識的西藏人,很多都只修三天的皈依等,然後就去修本尊觀想。


  十八、問:成功的修法有什麼徵象?


  卡盧仁波切:信心、誠心、智慧和悲心會增強,對修法的興趣增加、對俗事毫無興趣。


  德松仁波切:對上師的信仰、信心和依賴增加了,對業力和果報的作用越來越瞭解,這些在在都顯示出妳的修觀生了效力,觀想也逐漸變成了你的生活方式。


  創巴仁波切:基本上,你將不會像從前那麼傲慢、固執。


  十九.、問:一個人如何知道他修四加行失敗了?


  卡盧仁波切:失敗的修法,其結果與成功的修法相反。障礙增加、信心減退等。


  德松仁波切:(開口大笑)。修法假如沒有進步自就會映在個人的態度上。假如他變得愈來愈關心俗事;假如他愈來愈懷疑三寶,而且否認佛法的效力;假如他越來越不關心別人的福祉,對自己的上師越來越不信任;這就表示禪定沒有進步,而且接受了「魔的庇護」。 (注:對於我的假設「修四加行可能會失敗」,德松仁波切感到有點滑稽。)


  創巴仁波切:假如你變得比從前傲慢而固執己見這就表示妳的慈悲心不夠,你的修法發生了問題。


  二十、假如一個人覺得他的修法失敗了,該怎麼辦?


  卡盧仁波切:修法失敗,通常是由於在修法當中不能集中思想,而且煩惱太重的原故。為了糾正信個毛病,必須再觀想「四種使心轉向佛法的思維」。如果願意的話,應該再修四加行或依賴本尊觀想如觀音觀想等。此種觀想在這類情況下,效力似乎是很大的。


  德松仁波切:假如沒有進步,就必須再修皈依和大禮拜,並修金剛薩埵觀想,如此才能掃除障礙。此外,還必須修上師相應法,以增強對上師的信心。沒有進步,常常是因為還沒有真正體會到、諸行無常等道理。假如能領會這些道理,真正的觀想就會產生了。缺乏這種體會和信心,將阻礙真正的觀想。


  創巴仁波切:假如修法不發生什麼作用,那是因為把修法當作體操之類的玩意兒,對塵世不是真正有厭離心、仍然被五光十色的外界所蒙蔽。為了要開始看得清楚,應回到止觀。這種開示並不與其他仁波切的開示互相衝突。「使心轉向佛法的四種思維」是一種觀想訓練,藉看它可以對塵世產生厭離心。假如整個修行旅程是以止觀為基礎,自然就會產生「使心轉向佛法的四種思維」。


  廿一、問:四加行圓滿之後,我們可以進一步修什麼?


  卡盧仁波切:因為我們是在金剛乘之內,四加行圓滿使我們可以修所有其他的金剛乘觀行。


  德松仁波切:四加行圓滿使我們可以修所有主要的本尊法。在噶舉傳統裏,這包括上樂金剛和金剛亥母;在薩迦傳統裏,包括喜金剛和金剛瑜伽母;在甯瑪傳統裏,包括蓮花生大士的各種慈悲尊、忿怒尊和空行母,以及許多其他慈悲與忿怒的本尊;在格魯傳統裏,包括大威德和密集金剛一般說來,四加行圓滿使我們可以修所有的觀想,包括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觀想。


  廿二、問:只修四加行,可能完全開悟嗎?


  卡盧仁波切:可能。為了要成佛,一個人必須發展慈悲心。在這一套修行中,慈悲心的發展可以靠大禮拜、發菩提心和四無量心。要想成佛,一個人也必須瞭解空的道理。在每一種加行當中,觀想的物件(即皈依處等)與觀想者變成不可分離,然後觀想者讓心自自然然地安定下來。這些都是證得至和大手印的奧妙方法。慈悲心的發展和空性的證得,是達成開悟的二個先決條件,在四加行之中尤其是在皈依和發菩提心,以及上師相應法之中 , 這二者是合而為一的。


  廿三、問:「了義炬」裏頭說我們要做十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一遍的大禮拜。我以為只有十萬遍,對於多出的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一遍是否有什麼意義?


  卡特仁波切:是的,多出的次數是用來彌補我們做不對的地方。舉例來說,當我們在念皈依文做大禮拜的同時,可能會產生許多煩惱妄念,導致修行不完整,所以我們必須設法彌補。在十萬遍之後加上一萬次,一萬遍之後加上一千次,一千遍之後加上一百次,一百遍之後加上十次,十遍之後加上一次。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用的的念珠是108顆,這個方法也可以用於其他法門的修持之中。


  廿四、問:做皈依大禮拜和持咒都有一個規定的次數,請問它的意義在那裏?


  卡特仁波切:事實上,一般在修行上我們有三種不同程度的要求。第一種的要求一個法要有某種成就的徵兆出現才算圓滿完成,這是最高程度的要求。第二種的要求依照規定的時間長短來修法。如,在噶舉的修行傳統中的三年閉關。第三種的要求也是最低程度的要求是按照某一個規定的數目來做的。這三種程度的要求都是希望修行能有成就。雖然每種要求所達到的成就有異,但總是有點收穫。講到數目,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做說明。若你有一筆數目的錢便可以進行某些工作 ; 但若你缺少這筆錢,便連起頭都有問題。或同樣的,在戰爭中我們需要一些人,比如一團約一千人的士兵來保衛國君。因此當我們做完十萬遍的大禮拜時,便有一種圓滿的感覺,同時也能獲得相對上的利益。完成修行可以說你已經戰勝了自已,你完全值得領受皈依的法益。而我要再重述一遍,這些教法在傳承的歷史上已被修行者反復驗證無誤。


  至於第二種以時間為規定的要求,它就像季節的改變一樣。舉例來說,由夏季到冬季,我們看到了許多顯著深刻的改變。同樣,若你能依某個規定的期間做修行的話,便一定會有一些收穫,或成就,或淨化或任何顯現的徵兆,就像季節的改變一樣。最高程度的成就,也就是修到證悟,每個人所需的時間長短不一。舉例而言,大修行者也許只修一個月的本尊法,便能親見本尊,獲大加持,而其他人則要修很長的時間才能有一些小悟。因此,最好我們由計數開始做,培養自律和精進。


  廿五、問:說到數目,若我們在修行當中停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後,例如一個月,則這樣當我們下次再修時,要不要從頭開始?


  卡特仁波切:是這樣的,教法上說我們最好[在禪墊]上修,意思是我們應該閉關修行直到圓滿。當然要我們每天持續這樣修是相當困難的,更不用說閉關。因此重點在於我們修的時候要儘量虔誠。而不論停修的原因是什麼,我們都要發願儘快恢復繼續修完它,並將此常記在心,這點很重要。只要你保持這樣的發心,以後回來再修時,便可以由上次中斷的地方開始。若你發願一定要修完,便多半會找時間完成它。


  另外我想提的是,一旦你完成了規定次數的修行時,不要就此將它拋諸腦後,彷佛甩掉一個負擔一樣。任何能修的時候,我們都要繼續修。事實上,最近有一位在西藏以智慧和博學聞名的大師就要求任何去求法想當他弟子的人,都要把這些基礎加行各修滿四十次。只有在圓滿四十次後,他才會把最後的法傳給他。但到那時候,弟子已經幾乎部快成就了。雖然我們無法那樣做,但至少我們可以瞭解這些修行的重要性,而非將它視為一種想擺脫掉的負擔。重點在此就是要盡我們的力量修行。若你只能做十遍大禮拜同時念皈依文,或只能做一百遍都沒關係,只要努力把它完成就可以了。


  或你有事情實在抽不出時間修行,但只要保持修行的願心本身就有功德。反過來說,只因你自認無法完成它使故意放棄,而破了修行的誓願的話,縱使後來你想繼續再修,恐怕就真的必須要從頭開始了。當然,最重要的不是你能拜幾遍,或多快能修完,而是要講求修行的效益性。縱然你只能修一點點,但若你修得很有相應的話,這也才是我們修行的功德和真實意義的所在。舉例來說,當我們做觀想時,便要儘量觀得清楚,一切彷佛在前。若我們無法做到,至少也要其實的感受到上師、諸佛和一切皈依眾的存在,並生起除了菩提心以外的恭敬、祈求和虔誠。就身體方面來說,當我們行五體投地大禮拜時,動作要正確、乾淨俐落,發心則要恭敬專注。


  修完後,一心觀想皈依境化光溶入與我們合一,而住於此定中。縱然我們修行的時間很短,但也算完成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反過來說,若我們的修行只為把一些數目趕完,或類似同樣的理由,那麼我們的努力便沒有多大意義,而我們的修行也只會像是一個自私懶惰的人在做的工作一樣。只要老闆沒看到,這種人根本不在乎他的工作品質,只想快快完成,交差了事。倘若老闆不說半句話,他更樂得加快馬鞭,草草做完。這樣的修行方法更糟,因為這不是一件別人要我們做的事,而是自已為了解除他人的痛苦,自願自發要來做的。這倒並非說你自私不願把功德分享給別人,只是胡亂做一遍,對別人根本沒有幫助而已。所以我們可以瞭解,修行必須要正確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