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十二因緣圖》的審美內涵

2012/09/23 08:16


  [摘要]《十二因緣圖》是藏傳佛教中闡釋六道輪回、十二因緣以及如何解脫輪回之苦的一幅圖。這種圖常繪于藏傳佛教各寺廟之高殿大門前走廊內側的牆壁上。有讓朝聖者先明六道輪回之苦,再想到死,由死念其如何求佛積善習德,從而提高佛法在虔拜者心目中的地位。下麵將以自身對《十二因緣圖》的一點認識,把它視作審美觀照物件,從作品道出的精神意旨來試著論證它的審美內涵。
  作為審美觀照對象的《十二因緣圖》來講,它由斑斕的色彩,包容世間萬物的豐滿生動的現實內容,灌注佛教教義,體現了特殊的充實美。首先,從整幅圖來講,絲毫未留空白點。全圖的大背景中,上為藍天、日月星辰;下為黃色的大地。其中心才是口咬並握持生死流轉圖(是《十二因緣圖》的普遍稱法)的兇猛巨大的閻羅王。而生死流轉圖表現的內容就是六道輪回、十二因緣。談到此,如果要把繪畫研究得透,唯一的辦法是對用來證實既定觀點的那些繪畫作品本身知道很清楚,而且懂得怎樣欣賞和評判他們
  《十二因緣圖》的整個輪廓是由四個同心圓構成,形如同車輪,喻示飛如輪回的本性一樣,輪轉不息,無始無終。當你現在受昔業的果報時,你正在造未來的業圖,一切都是同時發生,無始無終。圖四(為論述之便,把四個同心圓由小到大分別稱作圓一、圓二、圓三、圓四)與圓三之間的空間等分為十二段,分別繪有育人、瓦匠、猴、船、空宅、接吻、眼中箭、飲酒、稞、孕婦、臨產、老人和死屍,表十二因緣。即依次分別表示為無明、行、識、名色、六處(六入)、觸、受、愛、取、有、生和老死。圓三與圓二之間分成六段,表示六道或六趣。即天、阿修羅(又叫非天)、人(天、阿修羅,人為三善趣,占上三個段)、地獄、餓鬼、畜牲(為三惡趣,占下三個段)。
  圓二與圓一間對半分成,分別著黑、藍二色,象徵惡與善兩道。圓一,即中心圓繪有雞、蛇、豬三動物,象徵貪、嗔、癡三毒。
  以上對整幅圖進行了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輪到軸的掃描之後,為把握《十二因緣圖》從現象到本質所反映和揭示的佛教教義,將視鏡角度調至由軸到輪、由小到大。角度的調整本身是由《十二因緣圖》所蘊涵的互不依存、互為說明的內容所制約和決定的。
  一
  圓一中象徵三毒的雞、蛇、豬三種動物首尾相連,表示貪、嗔、癡三毒一毒興另一毒,從而三毒俱全,積惡成性,不得逃脫輪回之苦,或升三善趣,或墮三惡趣。具體說來,雞對物強烈愛著,而產生占有心,貪得無厭,為眼下的欲望東奔西跑,終日追逐;蛇我所、我見、我執,對違背自己意願的人與事,產生怨恨,忿怒攻擊;豬身軀笨重,目光低視,象徵無明,堅執我見,執有為實,這些是使人產生痛苦與死亡的毀滅之因。因此,貪、嗔、癡三毒,是一切輪回的根禍,而三毒的基本則是無明。只有斷貪、嗔、癡三毒,而根絕輪回之苦,才是獲得完全解脫輪回之苦的方法。所以把雞、蛇、豬三種動物置於圖中心。
  二
  圓二中以藍色著底的半段示意圖中多善,果報亦勝。這裏的眾生積德成業,獲得三善趣的樂,而以一根白色的細線牽引,一直延伸到圖的左上角的佛身下,不是蘊含著積德並修行的最高境界——解脫嗎?而以黑色著底的另一半段示意圖中多惡,果報則劣。這裏的眾生積惡成山,墮於地獄。扮演閻羅王的執行官角色的黑白無常一前一後,前者把繩索套在眾生的脖子上,殘酷地扯下地獄,後者揮鞭摧趕眾生。
  由於無明(癡)生貪、嗔,反過來更惛沌,則造身、口、意任意的惡業,而隨惡業之大小墮入三惡趣,惡業少,善業占優者,則升三善趣。
  三
  圓三這一層分成六段,分別代表天、阿修羅、人、地獄、餓鬼和畜牲六道,或叫六趣、六途。圖中以地獄部分所占比例最大(如圖),這具有非同尋常的喻意。比如佛教典籍中闡釋六道時,對地獄篇幅極多,以此引起逃脫輪回之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十二因緣圖》中也描繪得淋漓盡致。地獄分為十八界,即孤獨地獄、近邊地獄、八熱與八寒地獄。孤獨地獄的眾生受夾擠火柱間或獄門間等的煎熬,讓其朝生暮死、死生不斷、受盡百般痛苦。近邊地獄在八熱地獄四方,受盡淌屍和泥地,過煻煨(火炕),走利刃道,穿劍葉林、鐵刺林之苦等。八寒地獄中由於酷寒,受身凍裂如花瓣鋪展般痛苦。墮入八熱地獄則受剝、烹、煮、燒等炎熱苦。圖中左角烈火滾滾的景色描繪的就是此。而右角冰河山川間蜷縮打哆嗦的一景就是八寒地獄。
  當我們想像地獄的苦到底有多深時,這裏有一個佛典上的比輸可以驗其苦況:在人世間,如果一天之中有三百條短矛使勁紮刺穿你的痛苦有多大,那麼這只是地獄中痛苦的極微小一部分,而且是遠遠不及的,甚至比起地獄裏的痛苦則不稱其為痛苦。從苦壽來講,以八熱而言,初等活地獄,壽同四王天五百歲,而又以四王天五百歲為一日計算,即當人間1250萬歲。即人間的1250萬歲相當於初等地獄的一天。由此感歎其苦壽如此,能不畏哉!而何時止苦,則視所造惡業何時斷續,業斷則脫此生。
  餓鬼道,此道眾生多受饑渴之苦。有的口乾舌燥、口吐火焰;有的腹大如山、咽如針孔。所謂的食物一得,針孔般的咽候難以服侍大山般的腹。由於造作惡業,不聞漿水之名,所見清水,皆成膿血,把廁坑糞穢,視作山珍海味,饑渴難當。此道眾生是因前世貪婪吝嗇而身墮於此。
  畜牲道,此道眾生受勞役之苦。或如牛馬被人耕騎;或像雞鴨為人充食;或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是蝦米,弱肉強食,物競天擇。此道眾生,包括甚廣,凡有足無足、水陸空行,皆屬此生。墮此是因前世愚癡貪欲所致。
  以上三道為圖中下三個半段描繪的三惡道,下麵將介紹三善道。
  人道,此道眾生受生老病死之苦。此道反映的現實生活內容最為明顯、詳盡。據佛典講,此道最適宜積德修習,超脫輪回之苦。
  阿修羅道或稱非天道。此道眾生受爭鬥之苦。因對天道之樂羡慕之餘產生嫉忌,所以常好與天爭鬥,進而或斷肢節,或破其身。圖中描繪的此道為舉旗開弓,騰霧駕雲,富有大動干戈的氛圍。這裏還有一段曲折動聽的故事值得一說。據佛典傳,如意寶樹(圖中所繪之樹)根在非天道,而頂在天道。於是眾天仙理所當然地摘食果實,卻使非天道的眾生不得其果,所以以根植非天道為由,向天道論是,天道以為果實長於天道處,理應有權自食其果,論是是成,于是非天道向天道宣戰,但兩道所積福德不同,吃虧的總是非天道。大概,非天道受爭鬥之苦的部分原因就在於此吧?
  天道是六道中造業最善的神仙居住之地。眾神唯一的痛苦是死。據傳,天道中的眾神因長壽,樂極忘憂,從而忘卻積德修習,忘記死亡。但壽命將盡時(一般說法為死前第七天),從茫茫空際中傳來某之神將要死亡的預召,此時該神才意識到死亡,恐怖到極點,於是思想到死亡而腐臭全身,色衰顏改,眾神就憐落、漠視該神,他也在極度失望和悔恨中死去。圖中描繪的猶如樓閣般亭亭玉立於海中的是須彌山。按佛典所述須彌山山底在海中,山上居住諸神,其最高處住著帝釋天。
  而示六道的每一幅小圖的一角都附有一幅佛陀像,賦於佛光普照眾生之意蘊。只因各道造業各異,三毒之污垢有深有淺,所以眾生接受佛的佑助的能力也不盡同。
  四
  圓四(也就是最外層)所描繪的是代表十二因緣的育人、猴、船、空宅、接吻、眼中箭、飲酒、稞、孕婦、臨產、老人和死屍十二幅連環畫(如圖)。十二因緣是佛教三世輪回最基本的理論。其互為依存,依順生起的關係為: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十二因緣說明瞭眾生生死流轉的因果關係,強調了十二個環節按順序組成迴圈鏈條,所以說十二因緣是生命現象的總結,也是生命痛苦的原因。總之,世俗認識的轉變,愚癡無知的克服,始終被佛教認為是一切眾生首要的根本任務。
  綜上論述,《十二因緣圖》囊括了佛法的核心之核心內容,即應證了十二因緣是佛法教示之寶庫的說法。作為繪畫,它以繪畫施展手段的感性因素——“伸展開來的平面以及由著色加以特別具體化的形狀把提供觀照的客觀現實事物由精神改造出來的藝術詳盡表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十二因緣圖》作為審美觀照對象,它借助平西和色彩,首先,塑造了聯想可以無限自由延伸的廣闊宇宙。其次,在這個大背景下,淋漓盡致、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包羅萬象,豐富多彩的內容,這是豐滿生動的現實生活和內心的宗教熱忱融合的產物。由此,《十二因緣圖》本身的意蘊充實得可以涵蓋整個宇宙,它的審美價值也就是從這裏體現出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