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107 》
F3.明持經福德(分二)
G1.明持全經福 G2.明持此品福
今G1
若人得聞此法華經,若自書,若使人書,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籌量多少,不得其邊。若書是經卷,華香、瓔珞、燒香、末香、塗香、旛蓋、衣服、種種之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薝蔔油燈、須曼那油燈、波羅羅油燈、婆利師迦油燈、那婆摩利油燈供養,所得功德,亦復無量。
「若人得聞此法華經」:假使有人能以有善根、有善的因緣,能聽聞到這部《妙法蓮華經》,或者受持,或者讀誦,或者為人解說,「若自書,若使人書」:或者自己書寫,或者用錢請人來幫著寫;因為自己不認字,沒有法子寫字。「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籌量多少,不得其邊」:所得的這種功德,就是用佛這種無所不知、無所不明的智慧,來算一算、較量一下,看看這個功德有多少?沒有法子知道這功德的邊際。
「若書是經卷」:假使有人,書寫這一部《妙法蓮華經》的經卷的時候,「華香、瓔珞」:或者用種種的花、種種的香來供養,或者你用瓔珞來供養這部經;「燒香、末香、塗香」:或者是用種種的燒香、末香、塗香,來供養這部經典;「旛蓋、衣服」:或者在經典前邊給懸上一個旛,或者做一個寶蓋,或者用種種的寶衣來供養這部經典。
「種種之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或者又用種種的燈,來供養這部經典。好像酥油的燈,就是蠟燭;油燈,就是用普通油來點的燈;或者用種種的香油來點燈;
「薝蔔油燈、須曼那油燈、波羅羅油燈、婆利師迦油燈、那婆摩利油燈供養」:薝蔔,就是「金色華」;這種花會搾出油來,用這種的油來點燈。須曼那,就是「稱意華」;用這種花的油,來點燈供養《妙法蓮華經》。波羅羅,就是一種「重生華」,這種花生了又生、生了又生,總也接接連連不斷的;用這花的油來點的燈。婆利師迦,就是「夏生華」,在夏天的時候,它才開花;這種花也有油,用這種油來點燈。那婆摩利,「那婆」是梵語,譯為「雜色華」,這種花有一塊紅的、一塊綠的、一塊紫的、一塊白的、黃的,它雜色,青、黃、藍、白、黑,什麼色都有;「摩利」是梵語,就是「茉莉華」,這種花,小而白。用以上這種種花的油燈,來供養。「所得功德,亦復無量」:所得到的功德,也是無量無邊那麼多。
G2.明持此品福(分二)
H1.格量 H2.囑累 H1(分四)
I1.明聞品益 I2.明勸修益 I3.諸佛搖讚 I4.結聞品益
今I1
宿王華!若有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者,亦得無量無邊功德。若有女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能受持者,盡是女身,後不復受。
「宿王華」: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宿王華菩薩!「若有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者,亦得無量無邊功德」:不但聞全部《妙法蓮華經》的功德不可思議,就是有人單單聽見〈藥王菩薩本事品〉這一品,有這樣子的人,他也會得到沒有數量、沒有邊那麼多的功德。
我再給你們舉出一個例子來說,「若有女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能受持者」:假使有女人,她能聽見〈藥王菩薩本事品〉這一品的經典,她再能念誦、受持這一品。「盡是女身,後不復受」:她若不歡喜這個女身,認為女身有很多的麻煩、有很多的煩惱,她不願做女人了;今生這個女身的生命結束之後──不是說我不願意做女人了,我自殺了,不要這個女人身,那不算的。要妳把女人這個身體的報受完了之後,若不願意做女人的話,妳聽過《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之後,妳來生就不做女人了;但是要受持、要念誦這一品。如果你自己願意做女人,說是女人雖然有麻煩,但是我最歡喜這個女人的身體,我不歡喜做男人;那還是隨你自己的便,也不會勉強你不要做女人。這是如果,所以女人不要聽見是不做女人,就害怕了:「快點跑!不聽經了!」不必害怕!
I2.明勸修益
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不復為貪欲所惱,亦復不為瞋恚愚癡所惱,亦復不為憍慢嫉妬諸垢所惱,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得是忍已,眼根清淨,以是清淨眼根,見七百萬二千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如來。
「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等到佛滅度之後,過了五百歲的時候,「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假使有女人,聽聞《妙法蓮華經》這一部經典,或者〈藥王菩薩本事品〉這一品,依照著經典上所說的道理來修行;就是修忍辱、修慈悲、修法空,修這三種的法門。
「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在你所生的這個世界上命終的時候,就往西方極樂世界。這安樂世界,也就是極樂世界,那個地方最安樂了。「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見著阿彌陀佛了!又見著有很多的清淨大海眾菩薩在那兒,圍繞著阿彌陀佛,在那個地方講經說法,念佛、念法、念僧。「生蓮華中,寶座之上」:你就以蓮華作為父母,化生在那蓮華之中,坐到蓮華上邊的寶金台之上;寶座,就是金臺。
「不復為貪欲所惱」:你看!這佛是最明白我們眾生的思想。佛知道女人對貪欲是很看不開的。貪、欲,這兩種問題,把很聰明的女人也給迷得糊塗了!這個貪欲,是最厲害的。
這個「貪」,或者貪食,時時刻刻想著要吃點什麼好東西?生出來這種的心,就偷偷摸摸地去偷著吃東西去了!到雪櫃裏看看有什麼好吃的?即刻就吃一點。或者貪衣,貪這個衣服怎麼樣好看,買一些最美麗的衣服來穿一穿,莊嚴我這個身體;或者又貪住一個最好的房子。這是衣、食、住的貪,這種貪心,人人都會有;還有比這「衣、食、住」更厲害的,什麼呢?這是與生俱來的這種不乾淨的思想。貪食、貪衣、貪住,這都是很小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貪婬欲!這種的心不容易把它停止下來,可是你若能把它停止下來,這就是聖人,這就是賢人,這就是阿羅漢,這就是菩薩,才能做得到呢!你若不是聖人、賢人、阿羅漢、菩薩,就不能把這種貪婬欲的心停止下來,就是自己管不了自己;自己管不了自己這個貪欲,這就變成煩惱了,無原無故就發起脾氣來了。為什麼發脾氣?就因為被這個貪欲所迷了;迷得發脾氣了,就惱了,就不快樂了。一天到晚,都覺得不高興,見著什麼人,也覺得不高興;聽人所說的話,也都不高興;那就是因為這個貪欲所煩惱。你看!
「亦復不為瞋恚、愚癡所惱」:貪欲惱人,這瞋恚也是惱人。因為貪欲貪不來了,這就要發脾氣了,這就是瞋恚;瞋恚一生出來,就愚癡了,一點智慧也沒有了!就為這瞋恚、愚癡所惱了;所惱,是所生出的一種煩惱。主要還就因為這個貪欲的問題不能解決,所以瞋恚、愚癡,隨著也就跟著跑來了。
「亦復不為憍慢、嫉妬諸垢所惱」:若是能明白這《法華經》的道理了,也不會被這個驕慢、嫉妬諸垢所煩惱。驕慢,總覺自己很驕傲的,自己比須彌山都大;看見誰也都看不起人,把一切的人都看低了,就是自己最高了!嫉妬,又生出一種嫉妒心,就怕人家比我好了,就怕人家勝過我,專門嫉妒人。你要知道,驕慢和嫉妒,這都叫「垢」;垢,就是不乾淨、邋遢的東西。為什麼你不開悟?為什麼你沒有智慧?就因為有這驕慢、嫉妒諸垢,很多很多的。你看!你願意和這個「貪、驕慢、嫉妒」做朋友?那就是有一種染污法了、不清淨了;你驕傲、嫉妒,終究自己會生出無明煩惱的。
這是說的女人,但是男人也有的時候有嫉妒心、有驕傲,也很厲害的。不是單單說女人,男人若有這種毛病,都應該改!尤其現在聽見這〈藥王菩薩本事品〉,你應該把身體放下來,你應該想一想:「喔!藥王菩薩把身體燒了來供佛,把兩個膀臂也燒了來供佛,我又有什麼可以驕傲的呢?」把這個驕傲心沒有了!驕傲心一沒有了,就得到清淨了,就生出真正的智慧了;生出真正智慧,就不會被貪欲所惱,不會被瞋恚、愚癡所惱,不會被驕慢、嫉妒,這種種不乾淨的思想所惱。
你能受持、讀誦這〈藥王菩薩本事品〉,心中不為一切諸垢所惱,「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就能得到菩薩所得的神通,又能得到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就是不見有少法生,也不見少法滅;在這個時候,自己有一種境界,是忍可於心。
「得是忍已,眼根清淨」:得到無生法忍之後,就得到前邊所說的眼根清淨這種功德。「以是清淨眼根,見七百萬二千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如來」:因為這個眼根得到清淨了,所以就能見十方諸佛。我們為什麼不能見十方諸佛?就因為眼根沒能清淨。你眼根得到清淨了,就是在你父母所生這個肉眼,可以見到七百萬二千億那由他恆河沙數那麼多的諸佛如來。
I3.諸佛搖讚
是時諸佛遙共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於釋迦牟尼佛法中,受持讀誦,思惟是經,為他人說,所得福德,無量無邊,火不能燒,水不能漂,汝之功德,千佛共說,不能令盡。汝今已能破諸魔賊,壞生死軍,諸餘怨敵,皆悉摧滅。
「是時諸佛遙共讚言」:在這個時候,這七百萬二千億那由它恆河沙數那麼多的諸佛,在離你很遠的地方就讚歎你了,「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於釋迦牟尼佛法中」:你真好得很哪!你太好了!你這一個最好的善男子!為什麼我們十方諸佛讚歎你,說你是善男子?因為你能在釋迦牟尼佛的法中,「受持讀誦,思惟是經,為他人說」:你能受持《妙法蓮華經》,又能讀《妙法蓮華經》,又能誦《妙法蓮華經》,又能思惟這《妙法蓮華經》,又能書寫這《妙法蓮華經》。你自己明白這部經的道理了,又能為其他的人來宣講這部《妙法蓮華經》的道理。「所得福德,無量無邊」:你所得的福德,是沒有數量、沒有邊際那麼多呀!
再總括起來來說,「火不能燒,水不能漂」:大火不能焚燒,大水不能漂沒。你到遇著火難,那火不能燒你。但是你可不要故意試!點著一點火,燒燒我這個身體,看看能不能燒?那一樣能燒的!你要在無意之中,不是你所想像的你遇著火災了!譬如你走到山林裏,這山林著火了,雖然著火,燒不著你;或者你在自己的家裏,著火了,火也不能燒你。不是你故意自己放火來燒,那是你想那麼樣試驗,這佛就不管你了!水不能漂,你要是掉到水裏──或者河裏、湖裏、江裏、或者是大海裏頭,也就是水不能淹,不能把你淹死。
「汝之功德,千佛共說,不能令盡」:你受持、讀誦、為人解說、書寫這一部《妙法蓮華經》,你所得的功德,就是一千位佛共同一起來說,也不能說得窮盡。
「汝今已能破諸魔賊,壞生死軍」:你現在已經能戰勝諸魔的賊!戰勝你的煩惱魔、自心魔,戰勝所有的魔軍,能把生死的這種問題也都破壞了它──就是沒有生死了。「諸餘怨敵,皆悉摧滅」:乃至於其他種種的怨敵,完全都能把它們摧滅了。
善男子!百千諸佛,以神通力,共守護汝,於一切世間,天人之中,無如汝者,唯除如來,其諸聲聞、辟支佛,乃至菩薩智慧禪定,無有與汝等者。
「善男子!百千諸佛,以神通力,共守護汝」:你這個好男子啊!有百千那麼多的諸佛,同時用大神通力,共同都來保護著你!這佛所護念哪!「於一切世間,天人之中,無如汝者」:在這一切的世間,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沒有任何的人可以比你更有功德了。「唯除如來,其諸聲聞、辟支佛,乃至菩薩」:唯獨就是除去如來;如來的功德當然比你大了!那麼除如來之外,就是一切的初果阿羅漢、二果阿羅漢、三果阿羅漢、四果阿羅漢,這些個聲聞,還有辟支佛,乃至菩薩,「智慧禪定,無有與汝等者」:他們的智慧和禪定,也沒有可以和你讀誦、受持《法華經》這種的智慧禪定來比的。
I4.結聞品益
宿王華!此菩薩成就如是功德智慧之力。若有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能隨喜讚善者,是人現世口中,常出青蓮華香,身毛孔中,常出牛頭栴檀之香,所得功德,如上所說。
「宿王華」:佛又叫一聲,宿王華菩薩!「此菩薩成就如是功德智慧之力」:這位受持、讀誦、為人解說、書寫《法華經》的菩薩,他所成就的功德,像前邊我所說這麼多的功德智慧之力。
「若有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能隨喜讚善者」:假使有人聽見,不是聽全部《妙法蓮華經》,就單單聽見〈藥王菩薩本事品〉這一品,要是能來隨喜,又讚歎說他好。「是人現世口中,常出青蓮華香」:在今生,讚歎〈藥王菩薩本事品〉的這個人,他的口中常常地有一股青蓮華的香味,「身毛孔中,常出牛頭栴檀之香」:在他身上的毛孔裏,常常地放出一種牛頭旃檀香的香氣。「所得功德,如上所說」:他所得的這種種功德,就像前邊所說的功德,完全一樣,就這麼多。
H2.囑累
是故宿王華!以此藥王菩薩本事品,囑累於汝。我滅度後,後五百歲中,廣宣流布於閻浮提,無令斷絕,惡魔、魔民、諸天、龍、夜叉、鳩槃荼等,得其便也。
「是故宿王華」:釋迦牟尼佛說,因為這個緣故,宿王華菩薩!「以此藥王菩薩本事品,囑累於汝」:我現在將這〈藥王菩薩本事品〉囑咐你,這一品是特別重要的,所以你應該要特別發心來弘揚這一品。
「我滅度後,後五百歲中」:在我將來滅度之後,以後的五百歲中,「廣宣流布於閻浮提,無令斷絕」:你應該廣大來作宣傳,來流通、散佈於南閻浮提,切記不要令這一品〈藥王菩薩本事品〉沒有了,「惡魔、魔民、諸天、龍、夜叉、鳩槃荼等,得其便也」:你要是把這〈藥王菩薩本事品〉沒有了,這一些個惡魔就得勢力了。諸天、龍、夜叉、鳩槃荼等,得其方便,他們就無拘無束了,沒有人管他們了。這個「鳩槃荼」,翻譯叫什麼來著?有人記得嗎?就是「魘魅鬼」!這不單單鳩槃荼,還有很多富單那、迦吒富單那,這很多鬼之類的,鳩槃荼是其中之一。
一般人以為鬼就是一種鬼,鬼有很多很多很多種;無論哪一類的眾生,都有千萬種那麼多。不要說旁的,就說螞蟻吧!那個螞蟻有多少種?又有黃螞蟻、白螞蟻、黑螞蟻,又有大螞蟻、小螞蟻,又有長螞蟻、短螞蟻;就那個螞蟻,就不知道有多少種類,所以螞蟻很小很小的都有。拿蚊蟲來講,蚊蟲也有黑蚊子、黃蚊子、紅蚊子、綠蚊子;蚊蟲那麼一個小東西,也有很多種。拿蝴蝶來講,這蝴蝶有多少種類?蟲子有多少種類?所以神也有很多種神、鬼也有很多種鬼;無論哪一類眾生,都是千萬種,數不過來那麼多,只是你認不清楚。在這個國家它就這樣子,到那個國家又那樣子;冷地方的螞蟻和熱地方的螞蟻又不同,東方的螞蟻和西方的螞蟻也不同,有很多種不同的地方。
宿王華!汝當以神通之力,守護是經,所以者何?此經則為閻浮提人病之良藥;若人有病,得聞是經,病即消滅,不老不死。
「宿王華」:佛又叫了一聲,宿王華菩薩!「汝當以神通之力,守護是經」你應該用這種神通之力,來保護這部《妙法蓮華經》!「所以者何」:所以然的原因是什麼呢?
「此經則為閻浮提人病之良藥」:因為這部《妙法蓮華經》,就是閻浮提所有人的良藥。「若人有病,得聞是經,病即消滅,不老不死」:假使有人得病,一聽到這《妙法蓮華經》,病就沒有了,甚至也不老、也不死。你看!這多妙!說:「我沒有看見一個在世間不老不死的受持這《妙法蓮華經》的人哪?」你認識幾個人?你見過幾個人?不老不死的人,你沒有碰見,你就不能說沒有!
宿王華!汝若見有受持是經者,應以青蓮華盛滿末香,供散其上,散已,作是念言:此人不久必當取草坐於道場,破諸魔軍,當吹法螺,繫大法鼓,度脫一切眾生老病死海。是故求佛道者,見有受持是經典人,應當如是生恭敬心。
「宿王華」:佛又叫了一聲,宿王華菩薩!「汝若見有受持是經者」:假使你看見有受持、讀誦這《妙法蓮華經》的人,「應以青蓮華盛滿末香,供散其上」:你應該用一個青色的蓮華器皿,盛滿香末,來散佈在受持、讀誦《妙法蓮華經》的這位菩薩上面。「散已,作是念言」:散佈完了之後,你應該心裏這樣想。
「此人不久必當取草坐於道場,破諸魔軍」:這個人不久的將來,他一定能取吉祥草為座,坐在菩提樹下,來戰敗一切魔王的軍隊。「當吹法螺,繫大法鼓,度脫一切眾生老病死海」:他吹起法螺;你看那寶螺手,那就是法螺!一吹法螺,它就響,這一切的魔軍就都恐佈了。擊打大法鼓,能度脫一切眾生,離開生老病死這種的苦海。
「是故求佛道者」: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凡是求佛道的人,「見有受持是經典人,應當如是生恭敬心」:看見有受持《妙法蓮華經》這樣的人,應該像這樣來生一種恭敬心!
D3.聞品利益
說是藥王菩薩本事品時,八萬四千菩薩,得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
「說是藥王菩薩本事品時」:釋迦牟尼佛講這〈藥王菩薩本事品〉的時候,「八萬四千菩薩,得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有八萬四千菩薩,都得到「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也就是「語言三昧」,明白一切眾生的語言了。
D4.多寶稱善
多寶如來於寶塔中,讚宿王華菩薩言:善哉!善哉!宿王華!汝成就不可思議功德,乃能問釋迦牟尼佛如此之事,利益無量一切眾生。
「多寶如來於寶塔中,讚宿王華菩薩言」:多寶如來,他在多寶塔中,就讚歎這宿王華菩薩說,「善哉!善哉!宿王華」:你真好啦!你太好了!宿王華菩薩!「汝成就不可思議功德」:你這回功德可真大了!你這功德是不可心思、不可以言議啊!為什麼?「乃能問釋迦牟尼佛如此之事,利益無量一切眾生」:你能問〈藥王菩薩本事品〉這種的因緣,真是對一切的眾生都有無量無邊的利益啊!這利益太大了,說不出來、想不到那麼多了!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這是〈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妙音」是這位菩薩的名字;他這種音聲,是微妙不可思議的。怎麼樣妙法呢?他說法的音聲,可以永遠留在眾生的耳根;因為眾生耳根有這種妙音,就永遠不忘妙音菩薩所說的妙法。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就叫做「妙音菩薩」。這「妙音」,若往詳細講,也是很多的道理,現在不講那麼多。
C2.勗受法弟子(分二)
D1.妙音說法 D2.普門圓應 D1(分六)
E1.放光東照 E2.奉命西來 E3.十方弘經
E4.兩土得益 E5.還歸本土 E6.聞品進道
今E1
爾時,釋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間白毫相光,徧照東方百八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世界。過是數已,有世界名淨光莊嚴,其國有佛,號淨華宿王智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為無量無邊菩薩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釋迦牟尼佛白毫光明,徧照其國。
「爾時」:當爾之時,說完〈藥王菩薩本事品〉之後,將要說〈妙音菩薩品〉的時候。「釋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法華會上,從大人相之一的肉髻中,放出大光明。大人相,佛有三十二大人相,這個「肉髻」是其中之一。肉髻,表示「圓果」,圓滿的覺果,已經到極點了,是「圓極妙果」。「及放眉間白毫相光」:又放兩眉中間的白毫相光。這白毫相光,是表示「圓因」。因也圓、果也圓,因果不二,即因即果,即果即因;這種的道理,是表示這白毫相光,是「中道妙因」。
「徧照東方百八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世界」:這種肉髻光和白毫相光,不僅僅照徧這個娑婆世界,而且向東去有百八萬億那由他恆河沙數,有那麼多的諸佛世界,也都照徧了。
「過是數已,有世界名淨光莊嚴」:超過這百八萬億那由他恆河沙數的諸佛世界之後,有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名字叫什麼呢?名叫「淨光莊嚴」,清淨的光明而莊嚴的世界。
「其國有佛,號淨華宿王智如來」:淨光莊嚴世界這個國土中,有一位佛,名號是「淨華宿王智如來」。淨華,是清淨的蓮華。宿王,就是說的「月」;在星宿之中,它是個王。在前一品所講的「宿王華菩薩」,也可以這麼翻譯,意思是一樣的;也可以翻譯說是他「前生做過王」,這沒有什麼一定的。智,他的智慧,好像月光那麼照臨萬物。如來,「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
「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這是每尊佛共有的十號。
(一)應供──應該受人天的供養。
(二)正徧知──既能正知,又能徧知。
(三)明行足──智慧和修行都圓滿了。
(四)善逝──修正道,入涅槃,到一個最好的地方去。
(五)世間解──佛了解世出世間的一切事情,所以佛是最聰明的人。
(六)無上士──沒有比佛再高上、再有智慧的人了。
(七)調御丈夫──是調御三界一切眾生的大丈夫。
(八)天人師──是天上的人及人間的人的一位導師。
(九)佛──自覺也圓滿,覺他也圓滿,這叫「覺行圓滿」。
(十)世尊──為世出世之尊。
「為無量無邊菩薩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這一位淨華宿王智佛,有無量無邊這麼多的菩薩大眾,這樣恭敬圍繞。這位佛,就給這一些個菩薩、大阿羅漢、大比丘、大比丘尼、大沙彌、大沙彌尼來說法。
「釋迦牟尼佛白毫光明,徧照其國」:釋迦牟尼佛從眉間所放的白毫光明,徧照東方淨光莊嚴這一個佛國,就是這位「淨華宿王智如來」他這個國土。
E2.奉命西來(分二)
F1.發來之緣 F2.正共發來 F1(分五)
G1.經家敘德 G2.被照辭佛 G3.彼佛垂誡 G4.妙音受旨 G5.先現來相
今G1
爾時,一切淨光莊嚴國中,有一菩薩,名曰妙音,久已植眾德本,供養親近無量百千萬億諸佛,而悉成就甚深智慧,得妙幢相三昧、法華三昧、淨德三昧、宿王戲三昧、無緣三昧、智印三昧、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集一切功德三昧、清淨三昧、神通遊戲三昧、慧炬三昧、莊嚴王三昧、淨光明三昧、淨藏三昧、不共三昧、日旋三昧,得如是等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大三昧。
這一段文,有十六種三昧。這三昧不只十六種,只是在這諸大三昧中,舉出這麼十六種來做代表。十六種三昧,就很不容易講了,要是多了更難講了;所以這一「三昧」,有時候就把人「昧住」了──就是不知道怎麼樣講了。沒聽過這「三昧」的,你叫他講這一段「三昧」,看看他懂不懂怎麼樣昧法?
「爾時,一切淨光莊嚴國中」:在這個時候,在一切淨光莊嚴這國土中,「有一菩薩,名曰妙音」:有一位菩薩,他的名字叫「妙音」。所謂「東妙音,西觀音」,東方就是妙音菩薩,西方就是觀世音菩薩;這妙音菩薩和觀音菩薩,有不懂佛法的,就硬說他們兩位是師兄弟,其實他們兩位離著遠哪!你算算!從這兒到西方,有十萬億佛土;從這兒到東方,又百八萬億那由他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世界;相離著太遠了!我相信不是親師兄弟,或者是「乾師兄弟」也不一定。
這一位妙音菩薩,「久已植眾德本」:他在很久以前,就種下很多的善根,所以就有德性。這個「久」,不是一天、兩天,不是一個月、兩個月,不是一年、兩年的,這幾千萬萬年,才能算久;所以我們學佛法,不要以為學二天半,這就夠了,要發久遠心來學佛法。「供養親近無量百千萬億諸佛,而悉成就甚深智慧」:他又供養諸佛、親近諸佛;總共見著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他都不願意離開佛,總願意和佛在一起,所以成就最深的智慧,而得到十六種三昧。這一位妙音菩薩,「久已植眾德本」:他在很久以前,就種下很多的善根,所以就有德性。這個「久」,不是一天、兩天,不是一個月、兩個月,不是一年、兩年的,這幾千萬萬年,才能算久;所以我們學佛法,不要以為學二天半,這就夠了,要發久遠心來學佛法。「供養親近無量百千萬億諸佛,而悉成就甚深智慧」:他又供養諸佛、親近諸佛;總共見著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他都不願意離開佛,總願意和佛在一起,所以成就最深的智慧,而得到十六種三昧。
「得妙幢相三昧」:他得妙幢相三昧;這個「妙幢相」,也就是「實相」。實相的本體,高過一切;雖然高過一切,但是它沒有相。沒有相,又沒有不相;無相而無所不相,所以這就叫「妙幢相三昧」。
「法華三昧」:又得法華三昧,就是「因果不二、權實不二、本跡不二」。「因果不二」,因就是果、果就是因,即因即果、即果即因,因果同時。所以怎麼把它比喻蓮華呢?蓮華就是花果同時;蓮華一開華了,蓮子就成了。華開蓮現,蓮現果成。「權實不二」,權是權巧方便,實是真實不虛的。為實施權,為著這個實法,來用這個權巧方便的法;開權顯實,把權打開了,就顯出實來。也就是權就是實,權實是一個,沒有兩個了。「本跡不二」,本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跡是現在又現出這一個跡來。今生、本生,這就叫「跡」;以前,這就叫「本」,這本跡也不二。
「淨德三昧」:怎麼叫「淨德」呢?就是「離三惑垢」。三惑,就是「粗惑、細惑、無明惑」,也就是「見惑、思惑、塵沙惑」,這都叫「三惑」。惑,就是令你迷了!見著境界也迷惑了,思想這個境界也迷惑了;思也沒有法子思,見也沒有法子見了,這是無明了!這就是「無明惑」。
見惑,是「對境起貪愛」,這是有個境界來了,你生出一種貪愛,這就叫「見惑」。思惑,是「迷理起分別」,對這個理論不明白了,生出一種分別心,越分別越遠、越遠越分別,離那個根本的智慧就遠去了,這就叫一個「思惑」。無明,就是所不明白的事情,也不知道為什麼就發了脾氣,也不知為什麼就做起顛倒的事情,也不知道為什麼就吃了迷魂藥了,這種種的,都叫「無明」;種種無明,這就是苦的根。
這三惑,就是一種不清淨的東西,所以叫「垢」;把這三惑垢離開了,證得到本來清淨的自性,這就叫「淨德三味」。
「宿王戲三昧」:就是「月光遊戲三昧」;這一個三昧就是作戲,就好像今天去超度、講法那個「作戲」一樣的。也不知道誰給分開多少組,然後就上台就作戲;那麼有作戲的、有看戲的。這叫怎麼樣呢?這是一種權智──這講的「作戲」,是用一種權巧方便的智慧。
就是「權智照機」,照眾生的機,一定要用權巧方便的智慧來照;你若用實智照,那就不合用了!實智是照理的,不能照機。照機,就好像月亮似的;月亮有圓的時候、又有虧的時候,應該圓的時候就圓,應該虧的時候就虧。這是很巧妙的,要有一種巧妙的智慧,來做這種事情;你要是不巧了、很笨拙的,那就是不對機了!
怎麼叫「很笨拙的」?你跑那兒和人講法,發起脾氣來了;講法本來歡歡喜喜的,就是和人辯論,也應該高高興興的,不應該這麼發脾氣!說不過人家,就發起脾氣來,這就是沒有權智了;不單沒有權智,連一點智都沒有,就不完全了──我說這個「權」,是「權巧方便」的「權」,也可以用「完全」的「全」字;這是隨你怎麼樣講,只要你講通順就可以的。好像聽著人家講的法,你不順耳了,你就發脾氣,那簡直就是愚癡!那就沒有權智了。
「無緣三昧」:你要是一發脾氣,那就真無緣了!不單會無緣,也沒有智慧了。這個「無緣」,是「平等大慈」,對一切人都平等平等。無論有緣、無緣,都平等對他慈悲;這個「平等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叫「無緣三昧」。
「智印三昧」:智印,是「一心三智」;在一念之中,就具足「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三種的智慧了!以這三智,來印證一切法,這叫「智印三昧」。
「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這一個三昧,就和一切眾生合而為一了。一切眾生,不單人類,一切馬、牛、羊、雞、犬、豕,牠們的語言都懂;不單這一個國家的眾生都懂,所有世界其他所有國家,人的語言,和馬、牛、羊、雞、犬、豕的語言,也都懂了。在十法界裏邊,九法界所有眾生的語言,他都懂。
這一種的語言,就是一切的語言;一切的語言,也就是一種的語言。就是「一通一切通」,一切通,要先一通。你要先把這個「一」懂了,你若把「一」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你「一」沒有明白,一切都不明白。所以顏淵「聞一知十」,聞一種,就知道其他的很多種道理;子貢「聞一知二」,孔夫子給他說一種道理,他可以知道兩種。
這就是一切的語言,也都是不出因緣所生的法;在這因緣所生法的裏邊,他明白所有都不超出這個「空、假、中」,都是「即空、即假、即中」。你明白這「空、假、中」這三關了,所以也就明白這一切眾生的語言三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