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106 》




2009/10/22 09:51


3.往詣佛所


白已,即坐七寶之臺,上升虛空,高七多羅樹,往到佛所,頭面禮足,合十指爪,以偈讚佛:


容顏甚奇妙 光明照十方 我適曾供養 今復還親覲


「白已,即坐七寶之臺」:向父親說完這話之後,他即時坐在七寶所造之臺,「上升虛空,高七多羅樹」:就上升到虛空中去了。在虛空中,有多高呢?高七多羅樹。一多羅是七尺,七多羅樹,七七四十九,大約五丈的樣子。「往到佛所,頭面禮足,合十指爪,以偈讚佛」:前往佛所,到日月燈明佛那個地方去了。到了之後,就五體投地,這麼向佛頂禮,合起掌來,用偈頌來讚歎於佛。


「容顏甚奇妙,光明照十方」:佛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容顏真是非常的妙好,佛的光明照遍十方世界。「我適曾供養,今復還親覲」:我在前生,做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的時候,曾經供養您。我現在又來恭敬禮拜佛了。


爾時,一切眾生喜見善薩說是偈已,而白佛言:世尊!世尊猶故在世。


「爾時,一切眾生喜見善薩說是偈已,而白佛言」:在這個時候,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說完前邊這幾句偈頌之後,又對著日月淨明德佛這樣地說。「世尊!世尊!猶故在世」:世尊!世尊!尚且在這個世界上。猶,就當「尚且」。稱兩聲世尊,這是佛還沒有入涅槃,這一位菩薩已經兩生了──第一生燒了,現在又結著跏趺坐,化生來到淨德王的家裏。這是喜見菩薩第二生了,又能看見世尊,所以非常之歡喜、非常高興。好像我們人突然見著一個很尊敬的人,或者見到父親、或者母親,很久也沒見了,見著就叫了兩聲。他說,我前生見著佛,現在這一生又見著佛了,所以很歡喜的樣子。


4.如來付囑


爾時,日月淨明德佛告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善男子!我涅槃時到,滅盡時至,汝可安施床座,我於今夜,當般涅槃。又敕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善男子!我以佛法,囑累於汝,及諸菩薩大弟子,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亦以三千大千七寶世界,諸寶樹寶臺,及給侍諸天,悉付於汝。我滅度後,所有舍利,亦付囑汝,當令流布,廣設供養,應起若干千塔。如是日月淨明德佛,敕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已,於夜後分,入於涅槃。


「爾時,日月淨明德佛告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在這個時候,日月淨明德佛見著方才在自己面前焚身供佛的菩薩又回來了,就很高興;他就告訴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說,「善男子!我涅槃時到,滅盡時至,汝可安施床座」:你這個特別好的男子!你現在又來了,正好!我就要入涅槃了,我涅槃的時候到了!我所應該教化的眾生已經教化完了,我現在要入滅了!你現在把我的床好好給我收拾一下,給我安好床座,預備好。「我於今夜,當般涅槃」:我在今天晚間十二點鐘的時候,我就要入大般涅槃了。


佛出世的時候,都是在白天,表示陽光照耀世界;佛入滅的時候,都在半夜,表示陰暗。佛一入滅後,這世界就黑暗了,而是說要等到佛法滅了之後,這世界就黑暗了。佛入滅,還有佛法在世間,這世界還是光明的;如果一點佛法都沒有了,世界就黑暗了,就和晚間是一樣了。


「又敕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在這個時候,日月淨明德佛,又敕命這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善男子!我以佛法,囑累於汝,及諸菩薩大弟子」:善男子!我把所有的佛法都交給你了、都囑託給你了,你要多一點辛苦了!不但佛法我託付給你,就是這所有的菩薩和一切的大弟子,「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並和佛弟子所受持的無上正等正覺這種法。


「亦以三千大千七寶世界,諸寶樹寶臺」:也把三千大千七寶的世界,又有寶樹和寶臺。寶樹,就代表「願王」;寶臺,就代表「譬喻的諸法空」。「及給侍諸天,悉付於汝」:給侍,就是侍候佛,來給佛做工、收拾地方,或者給佛倒茶,幫佛做這種種的工作;這是諸天給做這個事情,現在我完全都交給你了。


「我滅度後,所有舍利,亦付囑汝」:等我入涅槃之後,所有舍利,也統統都囑咐給你,你來管理、辦理這件事情。「當令流布,廣設供養,應起若干千塔」:你應該將佛法也流通,將舍利也流佈,廣多的來設供養,供養佛法和舍利,應該建造若干千塔。若干,就是沒有一定的數目,或者有八萬四千這麼多。


「如是日月淨明德佛,敕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已」:像這樣子,日月淨明德佛,敕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應該做的工作,完了之後,「於夜後分,入於涅槃」:在半夜十二點以後,日月淨明德佛就入涅槃了。


5.奉命任持(分四)
1.滅後起塔 J2.燒臂供養 J3.時眾獲益 J4.燒臂還復
今J1


爾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見佛滅度,悲感懊惱,戀慕於佛,即以海此岸栴檀為 [艹+積],供養佛身,而以燒之。火滅已後,收取舍利,作八萬四千寶瓶,以起八萬四千塔,高三世界,表剎莊嚴,垂諸旛蓋,懸眾寶鈴。


「爾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見佛滅度」:在這個時候,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親自看見日月淨明德佛入涅槃,「悲感懊惱,戀慕於佛」:這一位菩薩也哭起來了,也就捨不得佛入涅槃;好像阿難似的,只知道哭了,這個菩薩也哭起來了。他就想:「我怎麼不請佛住世呢?我若請佛住世,或者佛就不入涅槃了!」就這麼懊惱,認為自己也不會做事。懊,是懊悔;惱,就是煩惱。他戀慕於佛,捨不得佛入涅槃;戀,就是捨不得。


「即以海此岸栴檀為 [艹+積],供養佛身,而以燒之」:艹積,就是積聚到一起。佛入涅槃之後,用這種最貴重的海此岸栴檀;這種栴檀香六銖,那個價值,就值整個娑婆世界,這種香是最貴重的。把這種栴檀積聚到一起,用這個香來供養佛身,然後就以這種香來作為好像柴似的,拿它來焚燒佛的身。


「火滅已後,收取舍利,作八萬四千寶瓶」:將日月淨明德佛的身焚化之後,收取佛的舍利,分開盛在八萬四千個寶瓶之內,有的一個瓶裏有很多粒舍利。「以起八萬四千塔」:又造八萬四千座寶塔,供養寶瓶中的舍利。釋迦牟尼佛入滅之後,那時候,阿育王也在這個世界上造了八萬四千個舍利塔。「高三世界」:這個塔有三個世界那麼高。


「表剎莊嚴,垂諸旛蓋,懸眾寶鈴」:在每一座寶塔前邊,有兩枝旗杆,非常的莊嚴;表,是外表。又垂掛上很多旛、很多寶蓋,又懸掛起很多用金子或者銀子所造的寶鈴。


講到這裡,我想起一個公案。在蘇州靈巖山,印光老法師圓寂,荼毘的時候──圓寂之後,用火焚化,這叫「荼毘」,就是用火把它焚燒了,就是用檀香木;他可不是用牛頭栴檀香,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現在所用的檀香木來燒的。當時靈巖山,由山下到山上,大約有三里這麼遠的地方,遍山遍地,統統都是人了,不知道有多少人!荼毘印光老法師的身體,荼毘完了之後,撿了很多舍利;甚至於這灰都用篩子篩得什麼也沒有了,所有的舍利都撿出來了。


在這個時候,他有一個皈依弟子來了,聽說老法師有舍利,他就在篩過的骨灰中找舍利,也找不著舍利,於是在那兒痛哭。哭了兩天,結果就在這灰裏頭,又有了一粒最大的舍利,他請到家裏去供養。所以佛法就是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誰有誠心、誰有真心,誰就會得到感應;你沒有誠心、沒有真心,你就得不到感應。他這個皈依弟子,對這個老法師是特別相信、也特別尊敬,時時他都想見這個老法師;但是在老法師入涅槃時,他剛好離開了,所以他就哭得很厲害,以後他就得到老法師的舍利。


這一位印光老法師,他的學問非常好。在普陀山那個佛頂山,他住了十八年。這十八年他做什麼呢?就是看藏經,看一遍又一遍、看一遍又一遍。他看藏經的時候,非常的恭敬,必恭必敬的,坐到那個地方端然正坐,那麼看這藏經。如果要去大小便,一定把身上所穿的衣服、鞋子、襪子也都更換;從廁所回來,再換回原有的衣服。因為他這樣的恭敬,所以就開悟了。開悟了以後,他就專門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後來,在蘇州靈巖山建造這念佛的道場。這個道場天天念佛,在這兒吃得最好,所有的叢林、哪個廟上,也沒有這個地方吃得好。因為吃得最好,所以所有的和尚都跑這兒來了;跑這兒來,一方面為著念佛──第一他說是願意來念佛;第二,也就是願意來「念吃」。那麼「念吃」和「念佛」,吃得好,念佛也會念得好,不打妄想了;若吃得不好,他就打妄想,所以修行也要吃得好一點。


這位老法師在南京講經,有一個笑話。他學問是非常好,但是講經沒有人聽;在南京那個地方,大約也很少人明白佛法。他在那兒講經,就一個人在這兒聽經;他認為還有一個人聽經,都是不錯了,他講經還有人聽哪!他講完經之後,就問這個人:「你聽我講經聽得不錯,是嗎?」這個人說:「我不知道你講的是什麼?」印老又問:「那你為什麼又來聽呢?」這個人說:「我在這兒等著收凳子呢!等你講完了經,我負責把凳子收好了它!」這老法師一聽,哦!這回心裏──本來是以為還有一個知己、一個知音的人!喔!一個聽經的都沒有!以後發願再也不到南京去講經去。知音,好像我現在給你們講經,你們都來聽,這都是我的知音,我都很歡喜你們的。你們歡喜來聽經,我就歡喜你們;不歡喜來聽經,那我也就不歡喜。


又有一次,老法師在上海居士林講經。當時就有一個女學生在晚間作一個夢,夢見有人告訴她說:「妳快到上海居士林去聽《彌陀經》去了!大勢至菩薩在那個地方講《彌陀經》呢!」這個女學生根本也不知道什麼叫「大勢至菩薩」,也不知道什麼叫「彌陀經」,根本就不懂;她作這個夢,那麼就打聽居士林,就去了。


到那地方,先要求見老法師。見了老法師,她說:「我本來不信佛的,因為我作夢,夢見說有大勢至菩薩在居士林這兒講《彌陀經》。第二天,看見報紙上說是印光老法師在那兒講《彌陀經》,所以就來了!」印光老法師就告訴她:「你不要亂講!不要對人講這種話!」這個學生因為老法師這麼吩咐,不叫她講,她也就不敢講了;以後就皈依老法師,沒有過三年,老法師就圓寂了。


圓寂之後,這位學生才把這個夢告訴大家。這時,大家才知道印光老法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來的。在當時沒有人知道,等過去了,人們才知道;人就是這樣子!對著面就不認識,等走了,「哦!這個就是誰啊!」他就知道了;知道,也晚了!


2.燒臂供養


爾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復自念言:我雖作是供養,心猶未足,我今當更供養舍利。便語諸菩薩、大弟子,及天龍夜叉等一切大眾:汝等當一心念,我今供養日月淨明德佛舍利。作是語已,即於八萬四千塔前,然百福莊嚴臂,七萬二千歲,而以供養。


「爾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復自念言」:在這個時候,這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又這樣想了;想什麼呢?「我雖作是供養,心猶未足,我今當更供養舍利」:我在前生雖然把我身體燒了來供佛,做這種的供養,但是我心裏覺得,還沒有盡上我的真心和誠心來供養佛。現在應當再供養日月淨明德佛的舍利。


你看!我們布施出一點錢,就覺得這很有了功德了;這一位菩薩,他供養自己這個身體,把身體都燒了,他也沒有說:「啊!我這夠了。我供養已經最第一了!」本來十方諸佛都讚他,說第一之施,他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但是他自己還覺得不夠。這就是什麼呢?所謂「有若無,實若虛」,自己雖然有功德,還好像沒有功德似的;本來自己功德已經很多了,還覺得還不夠呢!所以菩薩的發心,和我們凡夫就不同;我們凡夫要是燒一個手指頭供佛了,這一生都忘不了:「我用一個手指頭來供佛,嘿!你怎麼能比得了我?」菩薩就沒有這種心腸了。


「便語諸菩薩、大弟子,及天龍夜叉等一切大眾」:他就對這一切的菩薩,和淨明德佛的弟子,以及天龍八部,這一切的鬼神,這一切大眾說。「汝等當一心念,我今供養日月淨明德佛舍利」:你們大家都應該專一其心來念。念什麼呢?你們大家都幫著念佛、幫著念日月淨明德佛!我現在要供養日月淨明德的舍利。


「作是語已,即於八萬四千塔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說完這話之後,他即刻在這八萬四千寶塔之前,「然百福莊嚴臂,七萬二千歲,而以供養」:他把他這個胳臂點燃了;他這胳臂已經就是有百福莊嚴相了,他那胳臂非常好看,不要說看他那個容貌,就看他這胳臂,這一切眾生都歡喜看了。為什麼呢?他就有這種德行,他供佛,所以他相好莊嚴,有這百福莊嚴臂。他就單單一隻胳臂,就有百福莊嚴。百福莊嚴,就是好看、就是美麗,這麼講。總而言之,他這個胳臂,也人人都願意看的,一切眾生都歡喜看的。他把它燒著了,這回用火點著了。點著了這個臂,經過有七萬二千歲這麼久的時間。他前生焚身供養,才燒了一千二百歲的時間,怎麼這胳臂就要燒七萬二千歲這麼久呢?因為這位菩薩在前生是用色身來供佛,這次是用化身來供佛,這一次他這個臂是化身,所以他願意燒多久都可以;那麼燒了七萬二千歲,這並不太長的。


3.時眾獲益


令無數求聲聞眾、無量阿僧祇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皆使得住現一切色身三昧。


「令無數求聲聞眾、無量阿僧祇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位菩薩為什麼來燒臂呢?燒臂為什麼又燒那麼長的時間呢?這就是影響眾生;令眾生一看:他這麼樣真心來供佛!那其他的眾生沒有真心的,都發出真心來了;沒有誠心的,也都發出誠心來了!一看,這位菩薩前生把身燒了,行這種苦行,今生又把臂燒了!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所以燒了七萬二千歲這麼長的時間,令一切眾生看見,就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叫「影響眾生」。這無形中,也就是教化眾生都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了。


「皆使得住現一切色身三昧」:他們這一切的眾生,也都得到「現一切色身三昧」這種的境界了。因為這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得到「現一切色身三昧」;在當時見著他燃臂的這一些個眾生,求無上正等正覺,也都同時得到這「現一切色身三昧」這種的定力、這種的境界。


4.燒臂還復


爾時,諸菩薩、天、人、阿修羅等,見其無臂,憂惱悲哀,而作是言:此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是我等師,教化我者,而今燒臂,身不具足。於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於大眾中,立此誓言:我捨兩臂,必當得佛金色之身,若實不虛,令我兩臂還復如故。作是誓己,自然還復,由斯菩薩福德智慧淳厚所致。當爾之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寶華,一切人天得未曾有。


「爾時」:當爾之時,就是一切眾生得到色身三昧這個時候。「諸菩薩、天、人、阿修羅等」:日月淨明德佛這一些個菩薩弟子,和其他的大弟子、天上的天人、人間的人,以及阿修羅等其他的天龍八部。「見其無臂,憂惱悲哀,而作是言」見這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兩條膀臂都燒去了、沒有了。這一個菩薩也憂,這些個天人、阿修羅等就都生了煩惱;怎麼樣子呢?就哭起來了。大家就都這麼說了,說什麼呢?


「此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是我等師,教化我者」: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是我們的師父啊!他是教化我們的,令我們明白佛法,令我們知道怎麼樣修行。「而今燒臂,身不具足」:可是,這一位菩薩現在沒有臂了,把兩條膀臂都燒去了,身相也不具足了。你看一個人要是沒有兩條膀臂,這像一根木頭似的!是不是很難看的?這身相不具足了。


大家正在憂惱悲哀的時候,「於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於大眾中,立此誓言」:在這個時候,這位一切眾生歡喜見的菩薩,在這諸菩薩、天人、阿修羅,天龍八部──乾闥婆、阿修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迦樓羅等等大眾之中;他看大家又有憂愁的,又有生了煩惱的,又有哭的,又有哀的,這樣子,他就發了一種誓言。


「我捨兩臂,必當得佛金色之身」:現在我雖然燒去兩條膀臂來供佛,將來一定得到佛紫磨金色的身體。「若實不虛,令我兩臂還復如故」:假使真能得到佛紫磨金色這個身,要是這事情真實而不虛假的話,還能再能生出兩條胳臂來。


「作是誓己,自然還復」:他發了這種誓願之後,他這兩條膀臂,自自然然又生出來。為什麼呢?「由斯菩薩福德智慧淳厚所致」:因為這一位菩薩,他的福德太大了,他的智慧也太大了。他又淳厚,老老實實,一點也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他非常的厚道。所以他才會有所感應到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當爾之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寶華」:在這個時候,三千大千世界,普遍都有「震、吼、擊、動、湧、起」這六種的震動,天上也雨下這一切的寶華。「一切人天得未曾有」:這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都得末曾有;因為從來沒有見過這種的境界。


3.結會古今


佛告宿王華菩薩:於汝意云何,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豈異人乎?今藥王菩薩是也!其所捨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數。


「佛告宿王華菩薩」:釋迦牟尼佛告訴宿王華菩薩說,「於汝意云何」:我對你說這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行這種難行的苦行,在你的意思,你認為這種苦行是怎麼樣呢?「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豈異人乎」: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豈是其他的人嗎?


「今藥王菩薩是也」:他就是現在的藥王菩薩,就是那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其所捨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數」:他燒身供佛、燒臂供佛,我這是只說大概的一種,其餘的他所捨的身、所捨的命,來布施給眾生,就像這樣,已有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那麼多,這種數也說不能窮盡的!


2.歎經功深(分三)
1.歎能持經人 F2.歎所持經法 F3.明持經福德
今F1


宿王華!若有發心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供養佛塔,勝以國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國土,山林河池,諸珍寶物,而供養者。若復有人,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供養於佛,及大菩薩、辟支佛、阿羅漢,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華經,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


「宿王華!若有發心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宿王華!假使有眾生發菩提心,想要得到這無上正等正覺的話,「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供養佛塔,勝以國城妻子」:他或者能燒去一個手指頭,或者是把腳趾頭燒去一個,這樣來供養諸佛、供養諸佛的塔。這種供養的功德,能夠勝過布施一個國家、城池、妻子的功德,「及三千大千國土,山林河池,諸珍寶物,而供養者」:也勝過用三千大千國土中,或者樹林子,或者河池,以及所有一切最名貴、最值錢的寶物,而來供養佛、或者供養塔的功德。燃一腳趾,就勝過以國城、妻子、三千大千國土的珍寶來供養。


「若復有人,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用金、銀、瑠璃、玻瓈、硨磲、赤珠、瑪瑙 這七種寶物,滿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多,「供養於佛,及大菩薩、辟支佛、阿羅漢」:拿它來供養佛、菩薩,或者供養辟支佛和阿羅漢。「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華經,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這個人供養這四聖的功德,不如受持這一部《妙法蓮華經》,乃至於就受一句,或者四句偈等,所獲得的功德多。受持《法華經》這個人的福德,比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供佛的功德更大!


2.歎所持經法(分二)
1.歎法體 G2.歎法用
今G1


宿王華!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諸水之中,海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諸如來所說經中,最為深大。又如土山、黑山、小鐵圍山、大鐵圍山,及十寶山,眾山之中,須彌山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諸經中最為其上。


這是十種的譬喻。「宿王華」: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宿王華菩薩!「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諸水之中,海為第一」:譬如這所有一切的川流江河等,有水的地方,大海為第一;這個大海,就是有水的最深、最大的了。「此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諸如來所說經中,最為深大」:這部《妙法蓮華經》,也就像這樣的情形。在一切諸佛所說的經典裏邊,它是最妙、最深、最大的。


「又如土山、黑山、小鐵圍山、大鐵圍山,及十寶山」:又好像土山,黑山、小鐵圍山、大鐵圍山,以及十寶山等;「眾山之中,須彌山為第一」:這一切眾山之中,這妙高山,這是最第一的。妙高山也就是這十寶山之一;這十寶山,在《華嚴經》講的時候,會講詳細的。「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諸經中最為其上」:這部《妙法蓮華經》,也就像這諸山之中的須彌山一樣。在一切經典之中,它是最上的了,沒有比它再上的了!


又如眾星之中,月天子最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千萬億種諸經法中,最為照明。又如日天子,能除諸闇;此經亦復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闇。又如諸小王中,轉輪聖王最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於眾經中,最為其尊。又如帝釋,於三十三天中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又如大梵天王,一切眾生之父;此經亦復如是,一切賢聖,學無學,及發菩薩心者之父。


「又如眾星之中,月天子最為第一」:又好像一切眾星之中,眾星是小,這月亮是最大的。「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千萬億種諸經法中,最為照明」:這一切經就好像星星,這部《妙法蓮華經》就像在一切經中的月亮似的,於所有的千萬億經裏邊,它是最為光明徧照了。


「又如日天子,能除諸闇」:又好像太陽,它出來,就一切闇都沒有了。「此經亦復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闇」:這部《妙法蓮華經》也是這樣,它能破除一切不善的黑暗。不善,就是黑暗;善,就是光明。


「又如諸小王中,轉輪聖王最為第一」:又好像一切的小王之中,轉輪聖王是王一四天下,他的地位是最為第一。小王,叫「粟散王」;粟就是吃的那種玉米,那麼一粒一粒的;散是散開;言其散居四方,好像所吃的玉米粒子那麼多。「此經亦復如是,於眾經中,最為其尊」:這部《妙法蓮華經》也是這樣,也就像轉輪聖王一樣,在一切經典裏邊,它最最尊貴的經典。


「又如帝釋,於三十三天中王」:又好像帝釋天,他是三十三天的天主,管三十二諸天。「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這部《妙法蓮華經》,也像這帝釋是一個樣的,在諸經之中,它是個經王──經中之王。


「又如大梵天王,一切眾生之父」:又好像這位大梵天王,他說他是一切眾生的父親,這種說法是一種想像;怎麼說他是一切眾生之父呢?因為等到這個世界要毀滅了,空劫開始的時候──就是「成、住、壞、空」要空的時候;有一些個眾生,或者信仰佛法,或者是修行,他們自自然然地就都生到二禪天上去,二禪天就是光音天。生到二禪天,等這個眾生在光音天上壽命盡了,他就墮落;這時,這個世界已經空完了,又要成,那個光音天的天人就到這個大梵天來。


最初來一個,他就想:怎麼這個地方就我一個人,也沒有什麼伴侶?等光音天其他的眾生又有天人的壽命盡了,也又墮落到大梵天上來了,又有梵眾天、梵輔天,這就多了;先來的這個人──就是這個大梵天王,他就說了:「啊!你們現在來了! 我就是你們的父親!」他就做一切眾生之父。其實他這個「父」,是個假想的,不是真的。


「此經亦復如是,一切賢聖,學無學,及發菩薩心者之父」:因為順他這種假想,來比喻這部經,也就好像大梵天王似的,是一切眾生之父。這部《妙法蓮華經》,而是一切有學位(初二三果羅漢)、無學位(四果羅漢),以及發菩薩心的這一些個聖賢人的父親。


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一切如來所說,若菩薩所說,若聲聞所說,諸經法中,最為第一。有能受持是經典者,亦復如是,於一切眾生中,亦為第一。一切聲聞、辟支佛中,菩薩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如佛為諸法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


「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為第一」:又好像在一切凡夫之中,須陀洹(初果羅漢)、斯陀含(二果羅漢)、阿那含(三果羅漢)、阿羅漢(四果羅漢)、辟支佛,是最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一切如來所說,若菩薩所說,若聲聞所說,諸經法中,最為第一」:這部《妙法蓮華經》也就像這樣似的。無論諸佛所說的經典,菩薩所說的經典,聲聞所說的經典,在這一切諸經法之中,這部《妙法蓮華經》,是最為第一。


「有能受持是經典者,亦復如是」:假使有能受持、讀誦、書寫、禮拜、供養,或者解說這部《妙法蓮華經》這樣的人,也就像前邊所說的一樣。「於一切眾生中,亦為第一」:在一切眾生之中,最為第一。


「一切聲聞、辟支佛中,菩薩為第一」:在一切聲聞、辟支佛裏邊來算,菩薩是第一。「此經亦復如是,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這部《妙法蓮華經》,也像菩薩這樣子似的,在一切諸經法之中,它最是第一。


「如佛為諸法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又好像佛為一切諸法之王,這部《妙法蓮華經》也是這樣,是一切諸佛所說的經典裏邊之王。


卍 卍 卍


我們佛教講堂和中美佛教總會、《金剛菩提海》的各位護法居士──或者是優婆塞、或者是優婆夷,到這個講堂來,都是應該專一其心。學中文,就一心學中文;學英文,就一心學英文;學坐禪,就要一心學坐禪;學念佛,就一心學念佛。來聽經,也要一心聽經;不要一到講堂來,就有很多小簇,開了很多的會。或者三個人一簇、或者五個人一簇、或者十個人一簇,聚到一起就談話,把七、八萬大劫以前的事情,都想起來拿到這兒來講;或者八萬大劫以後的計劃,也都提議出來到這兒來說一說。這是一種錯誤的!到佛教講堂這兒來,都要修行,不要講那麼多話!在講堂裏邊的人,也不要對外邊的人講那麼多話;外邊的人,也不要對裏邊人講那麼多話;因為你一講話,就障礙其他人修道。


譬如有人願意打坐,你這兒一講話,他那兒坐著就打妄想了──不是打坐,是打妄想。你令修道的人打妄想,這你有罪過的;所以到這兒來,沒有正經的事情,不要亂講話。有正經的事情,講一句、兩句,或者三句,把事情講完也就算了,不要到這兒來總開會。若有正經的事情,開個會可以的;沒有正經的事情,就不要三個人也開會、五個人聚在一起也講,盡講一些個沒有義意的話。你要知道,說的話多,不如念佛多的好。所謂「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念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你這個妄念的念頭死了,用功才能成就的。我們大家都是用功修行的人,不要那麼樣子不修口。有的人對我講,他不願意到講堂來,就因為大家亂講話,他不能用功!所以這一點,我們各人都要注意,大家持守這種的規律!


卍 卍 卍


2.歎法用


宿王華!此經能救一切眾生者,此經能令一切眾生離諸苦惱,此經能大饒益一切眾生,充滿其願。如清涼池,能滿一切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醫,如闇得燈,如貧得寶,如民得王,如賈客得海,如炬除闇;此法華經亦復如是,能令眾生離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縛。


「宿王華」: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宿王華菩薩!「此經能救一切眾生者」:這一部《妙法蓮華經》的用途是很廣大的,能令一切眾生在最危險、最困難的境界裏邊,得以救度。「此經能令一切眾生離諸苦惱」:這一部《妙法蓮華經》,眾生若明白,一切的苦惱都沒有了!離苦得樂了!「此經能大饒益一切眾生,充滿其願」: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對眾生的益處太多了,說也說不完。眾生有什麼願,就可以滿什麼願;你誦持《妙法蓮華經》,你求什麼,都可以滿願的。以下這有十二種的譬喻。


「如清涼池,能滿一切諸渴乏者」:《妙法蓮華經》的功用,好像那個最清淨、最涼爽的水池子一樣,能解除一切渴;這個清涼池,你如果渴了,就可以把你的渴除去了。


「如寒者得火」:好像寒冷的時候,你能得到火了。我們不明白佛法,就等於寒冷一樣;你明白佛法了,就得到火了。


「如裸者得衣」:又有一個譬喻,譬喻什麼呢?譬喻人沒有衣服穿;赤身裸體──就是沒有衣服穿。沒有讀《法華經》以前,就好像赤身裸體一樣;你現在學《法華經》、明白《法華經》,就好像得到衣服一樣。


「如商人得主」:又好像做買賣、做生意的商人,得到顧客了,就是來買東西的客人。你這兒做生意,要有人來買東西,你這生意才能賺錢;若沒有人來買你所賣的物品,你就沒有生意做了!


「如子得母」:又有一個譬喻,就好像小孩子失去了母親;現在要各處找,哦!把母親找著了!你讀誦《法華經》也是這樣子,現在就得到你這法身的母親了。


「如渡得船」:又有一個比喻,比喻什麼呢?你想要過海,過海必須要有船;若沒有船,你想要過海也過不了。那麼現在就得到船了,這《法華經》就是一艘大船。


「如病得醫」:有病的人,若 沒有醫生給醫治,這個病就不會好的;要是有病的人遇著好的醫生,這個病就會好了。所以我們就像有病的人,這《法華經》就是一個大醫生,可以救度我們疾病的痛苦。


「如闇得燈」:這黑暗的地方,你看不見東西,視而不見;若有一盞燈,就什麼都看得見了。這《法華經》,也就是暗室的明燈。


「如貧得寶」:又有一個比喻,比喻什麼呢?比喻貧窮的人,現在得到七寶了,金、銀、瑠璃、玻瓈、硨磲、赤珠、瑪瑙,什麼寶貝都得到了!


「如民得王」:又好像一般老百姓,若是沒有一個國王,他就該亂了;現在這老百姓也得到國王了。


「如賈客得海」:這行商坐賈,做生意的各處去跑,這叫「商」;你坐那地方賣東西,這叫「賈」。賈客,都是賣珠寶的,這珠寶在什麼地方得的呢?在海裏得的;所以譬喻好像這個賈客,得到大海裏的珠寶一樣。這個字,本來是「姓賈」的「賈」(音「甲」),現在應該讀賈(音「古」);在這個地方,你們都應該要知道的,你若說「賈(音「甲」)客」,那就是念白字了!


「如炬除闇」:又好像火炬,能把這一切黑暗都除去了。


「此法華經亦復如是」:這一部《妙法蓮華經》,也就好像前邊那十二個譬喻是一樣的。「能令眾生離一切苦、一切病痛」:能使令一切眾生,離開一切的苦惱,也能令一切眾生離一切的病痛,得一切的快樂。「能解一切生死之縛」:「生、死」就好像一條繩子似的,把我們綁住了;現在你受持讀誦《法華經》,能把生死的這個綁縛,都可以解開了,都得到自由了,得到解脫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