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100 》




2009/10/22 09:34


女人生小孩子本來很危險的!這個做母親的,和閻羅王只隔著一張紙那樣近,可以說是幾乎一伸手就摸著閻王爺的鼻子了──這言其就將死了。所以,能平安生產,產生的小孩子又有福。


「以聞香力故,知男女所念,染欲癡恚心,亦知修善者」:以聞香這個力量的緣故,能知道男人所想的是什麼?又能知道女人所想的是什麼?好像女人有染污心,總歡喜某某一個男人;男人就歡喜某某一個女人,這都叫「染欲」。因為愚癡的緣故,才想男女的事。癡,是愚癡,就是無明;恚,是瞋恚,就是瞋恨心;因為無明,就生了瞋恨。這種的心理,這位法師完全明白,也知道哪一個人是修善的。


地中眾伏藏 金銀諸珍寶 銅器之所盛 聞香悉能知
種種諸瓔珞 無能識其價 聞香知貴賤 出處及所在


「地中眾伏藏,金銀諸珍寶,銅器之所盛,聞香悉能知」:又能知道地裏頭所有的這些寶藏,或者是金礦,或者是銀礦,或者是鑽石等。或者是用銅造的器皿,所盛的是什麼東西。這位法師,一聞這個香氣,就什麼都知道。你說,這真是太妙了!


我們一般的人只知道眼睛能看、耳朵會聽、鼻子聞香、舌能嚐味、身就覺觸、意緣法;你若和他講「六根互用」這個道理,他怎麼樣都不相信。但是你若到這個境界,得到這種的功德了,你自己就知道佛法不可思議的這種境界:「喔!原來有這麼妙的境界!」


有的人就說話了:「我不願意這樣子!為什麼呢?這太麻煩了!天上的聲音也聽到、天上的人也看見,看得這麼多,這怎麼可以睡得著覺呢?這妄想不更多了嗎?所以我不歡喜得到這種的境界!」你不要說你不歡喜,你就歡喜也不一定得到;你若得到這種境界了,那得要沒有妄想,才能有這種境界。你若得到這種境界,是見而不見、聞而不聞、嗅而無嗅、嚐而未嚐、觸而未觸、緣而未緣;能以不被境界轉了,才能有這種境界。你願意睡就可以睡,你願意不睡也可以,所以這就是妙!


講來講去,講不出這個「妙」字來!《妙法蓮華經》,每一句經文、每一個字,你都往「妙」上來講、來解釋,那就對啦!那你就明白《法華經》了!


方才不要這境界這個人,我這一講,他心裏就:「喔!我怎麼打這麼個妄想,他就知道了呢?」為什麼你會打這麼個妄想呢?你會打這麼個妄想,那我怎麼就不會知道?你可以打這麼個妄想,我就可以知道你這個妄想;所以你若怕我知道你這個妄想,你就不要打這個妄想,那就最好了!


「種種諸瓔珞,無能識其價,聞香知貴賤,出處及所在」:這瓔珞,也是有很多種,用很多種寶貝所造成的。一般人看見這麼多寶貴的瓔珞,眼睛也花了,看東西也看不清楚了;被這個寶物照得,腦也不會想東西,頭腦也不清楚了;所以也就不知道這個寶貝價值多少,因為從來也沒有看過這麼多的寶貝。那麼一般人不知道,可是受持《法華經》這一位法師,他聞寶物的氣味,就知道這個寶貝值多少錢、那個寶貝值多少錢,是貴是賤,他都知道。知道它是從什麼地方出產的──就是從哪一個國家、哪一座山、哪一個地方的礦產出來的;知道它現在是在什麼地方。


天上諸華等 曼陀曼殊沙 波利質多樹 聞香悉能知
天上諸宮殿 上中下差別 眾寶華莊嚴 聞香悉能知
天園林勝殿 諸觀妙法堂 在中而娛樂 聞香悉能知
諸天若聽法 或受五欲時 來往行坐臥 聞香悉能知
天女所著衣 好華香莊嚴 周旋遊戲時 聞香悉能知
如是展轉上 乃至於梵世 入禪出禪者 聞香悉能知
光音徧淨天 乃至於有頂 初生及退沒 聞香悉能知


「天上諸華等,曼陀曼殊沙,波利質多樹,聞香悉能知」:天上有很多種華;先舉出來四種:曼陀羅華,就是小白花;摩訶曼陀羅華,就是大白花;曼殊沙華,就是小紅花;摩訶曼殊沙華,就是大紅花。波利質多樹,是帝釋天花園子裏邊那棵天樹王。受持《法華經》這一位法師,一聞這個香氣的味,就能完全知道。


「天上諸宮殿,上中下差別,眾寶華莊嚴,聞香悉能知」:天人所居住的各種宮殿,又分三等,有最高最上的宮殿、中等的宮殿、下品的宮殿。不是說宮殿都是一樣的宮殿,它也不同的。無論哪一種的宮殿,都用種種寶和種種華來莊嚴。這位法師,一聞到這個香氣味,就知道得很清楚的。


「天園林勝殿,諸觀妙法堂,在中而娛樂,聞香悉能知」:帝釋天的花園子裏邊,又有最妙的樹林子;那個樹林,不是像我們人間的樹林這個樣子。天上的樹林,都是七寶莊嚴的,或者枝是玉造成的,葉就是金、銀造成的,就是用種種金、銀、瑠璃、玻瓈、硨磲、赤珠、碼碯這七寶,來造成的園林。雖然說一樣的是樹,不像我們人間這種樹,所以這是個勝殿。帝釋天有一個妙法堂,是為其他三十二天的一切天人說法的;在天上,他天天給講妙法。或者在忉利天的妙法堂中,開一個非常大的會,大家都在那兒,連跳舞帶飛,儘量去快樂。這位法師,聞見這個香氣,就知道這妙法堂那兒有多少天眾,在那兒很好玩的。


「諸天若聽法,或受五欲時,來往行坐臥,聞香悉能知」:這一切的三界諸天的天人,都來到妙法堂聽帝釋說法,或者在勝殿堂得到領受這五欲的時候。天上也有色、身、香、味、觸,這五種欲。或者來,或者去,或者在那兒經行,或者在那兒坐,或者在那兒臥。一聞到這個氣味,受持《法華經》的這位法師,就能完全知道。


「天女所著衣,好華香莊嚴,周旋遊戲時,聞香悉能知」:天女所穿的衣服,都是用很多的花香來莊嚴造成的,她們周旋在遊戲的時候。周旋,就是走過來、走過去,這麼來回走去走來的。遊戲,就大家在一起玩。這位法師,一聞香味,就知道她們在那地方;哦!太快樂了!


「如是展轉上,乃至於梵世,入禪出禪者,聞香悉能知」:像這樣輾轉向上邊去,乃至於到色界大梵天,或者在天上那兒入禪定,或者出禪定。入禪,是入禪定;出禪,是出禪定。你入定和出定,受持《法華經》這位法師,一聞香味,完全都知道。


你天天打坐,若坐得可以入定,那才算呢!入定,並不是睡覺。在這兒入定,頭不會這麼低著的,低著,這就睡著了;也不會這麼仰起來,仰起來,就不是入定。這入定的時候,是在這兒端然正坐,不動不搖、不搖不動,心裏明明了了,般若常明,不是像睡覺;睡覺,什麼都不知道了。雖然入定,這是「寂」;所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是寂靜;動中的事情,也知道。這時候,般若現前;那般若的智慧,照盡諸法空相了!「行深般若般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舍利子!是諸法空相」,就是這個境界!


我再告訴你們一件事情!以後或者我講經,講講,就因為睡眠不夠會睡著了;睡著了,你們不要把我叫醒了。到時候,你們就念迴向,各人回家去,願意做什麼做什麼。或者等我坐這兒什麼時候睡醒,什麼時候再給你們講經。這或者這樣子,或者不是這樣子!那有的時候,這講講經,或者就講入定了,也不一定的。我講到這「味道」上,又想跑到那個地方去;你們不要到那時候就手忙腳亂了:「喔!這怎麼回事啊?」不要惶恐!我告訴你們,或者有這個情形,或者沒有這個情形,也不一定的。


「光音徧淨天,乃至於有頂,初生及退沒,聞香悉能知」:一般人所知道的天,就以為只有這一個天;其實有無數那麼多的諸天。這個天上邊,又有那個天,那個天上邊,又有另外一個天,數不過來那麼多;外道只知道有一個天主,其實天主也很多的。天主並沒有很特別的,和我們人間皇帝是一樣很普通的。所以一個天就有一個天主,無量諸天就有無量天主。


天主在佛教中,不過是個護法而已,在佛前只有站著的身份,連坐的位置都沒有。為什麼?因為他是護法。好像法韋陀菩薩和伽藍菩薩,總是站在佛前來保護著佛,天主也就是這樣子。


光音天有光音天的天主,徧淨天有徧淨天的天主。光音天的天人以光來說話;他放一種什麼光,這就說一句什麼話。徧淨天,那個天上都特別清淨的。有頂天,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天了。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天人,壽命有八萬大劫;但是到墮落的時候,還一樣受輪迴之苦。


我們所看見的這個天,是「四王天」;四王天的天人壽命有八五百歲,以人間五十年作為四王天的一晝夜。你算算,這四王天五百歲合到人間,這多少年了?已經幾萬萬年了!所以,其他這個天是很多的。


從最初生到天上去,以及到退沒──五衰現相發生,來墮落了。受持《法華經》的這位法師,一聞到天上這股香氣,他就完全能知道。


諸比丘眾等 於法常精進 若坐若經行 及讀誦經典
或在林樹下 專精而坐禪 持經者聞香 悉知其所在


「諸比丘眾等,於法常精進」:這一切的比丘和比丘尼眾等,他們對佛法是常常精進的,身也精進、心也精進。「若坐若經行,及讀誦經典」:或者坐禪,或者經行,或者在那兒誦經,或者在那兒拜佛,或者在那兒拜懺,或者在那兒寫經。


「或在林樹下,專精而坐禪」:或者在樹林子裏邊來經行。他們或者走到樹林子裏,到那樹底下來坐禪;那個地方非常清淨,容易得到輕安,容易得到三昧。「持經者聞香,悉知其所在」:受持《法華經》這位法師,一聞到這個香氣,完全知道他是在什麼地方。


菩薩志堅固 坐禪若讀誦 或為人說法 聞香悉能知
在在方世尊 一切所恭敬 愍眾而說法 聞香悉能知
眾生在佛前 聞經皆歡喜 如法而修行 聞香悉能知
雖未得菩薩 無漏法生鼻 而是持經者 先得此鼻相


「菩薩志堅固,坐禪若讀誦,或為人說法,聞香悉能知」:這有發菩薩心、行菩薩道的菩薩,他們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行六度萬行的堅固志願。不論是坐禪,或者讀誦經典,或者給一切眾生來說法。這位法師,一聞到這個香氣,也就能完全知道。


「在在方世尊,一切所恭敬,愍眾而說法,聞香悉能知」:在在,就是所有的地方。無論在什麼地方,你在這個地方就是在這兒,在那個地方就知道在那兒。所以這十方世界中,無論在哪一方的世尊,都是一切眾生所恭敬的。佛因為憐愍眾生的緣故,眾生是苦惱無量,所以給眾生來說法,令眾生離苦得樂。這位法師,也是一聞到香氣,就知道佛在什麼地方。


「眾生在佛前,聞經皆歡喜,如法而修行,聞香悉能知」:所有的眾生在佛的座前,聽佛講經說法,都生一種恭敬歡喜心。佛說法之後,眾生就依照這個法來修行。這位法師,一聞這香氣,誰依法修行也知道,不依法修行也知道。


「雖未得菩薩,無漏法生鼻,而是持經者,先得此鼻相」: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雖然他沒有得到菩薩無漏法生鼻;因為受持這部經典的緣故,他就好像得著這無漏法生鼻這個相;但是沒有真正的證得,可是已經好像得了似的這樣子。


鼻根現在講完了,以下就會講舌根;你們若不會用自己的舌頭,可以聽一聽:怎麼樣用自己的舌頭,就會有一千二百功德?有人說:「舌頭誰都會用,除非啞吧;不是啞吧,沒有一個人不會用舌頭!」你說的是有一點道理,但也有一點沒有道理。為什麼?你要是真會用舌頭,就盡說好話,不會說壞話;你自己迴光返照,問問你自己:會不會說壞話?由有生以來,是不是盡說好話,沒有說過壞話來著?我相信無論哪一個人,你也不能給自己保險,說是我沒說過壞話。你罵人也就是壞話,你講人家是非也就是壞話,你打妄語也就是壞話;你說,這些個小小的問題,你是不是一點都沒有呢?我相信不!一定會有的,那就是沒會用舌頭。你聽過經之後:「喔!這舌頭有一千二百功德,我不要再說壞話啦!再說壞話沒有功德了!」所以你就會用舌頭了。就差這一點點,你就不會用;你把這一點點改了,就會用了!


卍 卍 卍


在明天是十月一號,中華總會館請我們比丘、比丘尼,去幫他們超度死的人。在沒超度死人之前,你們先超度超度他們這活的人,給他們說說法!因為活的人,這是現實的;你們給他說法,他改惡向善了,這就是超度他們了,不要等到死再超度!


明天這佛教講堂的護法居士,誰願意去隨喜的,都可以的。受過戒的居士,可以穿袍搭衣;只皈依的,單單穿個袍就可以。自己沒有袍,在這兒看哪一件合你穿,可以借著穿一穿。我們到那邊,一定要很莊嚴的,不要不守規矩!我們要選出幾個做僧值──僧值,就是「糾察」,維持規矩的、keep these rules;要有四個人,不要跟著走,在那地方看著那個壇。他們有人看著是他們的事情,我們自己也要有人在那兒看著;為什麼?或者他們有人把我們的佛像給打爛了,或者把香爐給拿走了,這都不一定的,那地方什麼人都有的。


你們看看,明天可不可以把這尊虛老請到那地方?他們一看,這麼大!就把他們嚇得老老實實的了!最好你們可以把虛老請到那地方,這個老招牌!這很莊嚴的,不要請那尊佛像;虛老的像不太怕碰,那個佛像是很貴重的,怕碰。虛老這尊沒有那些個彫刻的東西,所以很容易請去,又很容易請回來;如果你們歡喜的話,可以請去!


到那兒,你們記得,我們總要預備四個人來維持秩序,來看著我們這些個法寶。最好就是他們那兒有那麥克風!果前在前邊,你還把這根錫杖也帶去!帶著錫杖,把它舉高一點;這是給他們開地獄門的,要舉高一點!儀式完了,你在前邊領著這麼念;果先就在麥克風那兒念佛,大點聲念!不過也不要太大,太大會把喉嚨喊啞了;好像上次果童第二天說不出話來,那也是太過了!那麼果寧做主席,就在後邊來督著大隊。你們在那花園周圍,可以這麼繞佛;叫他們所有去的人,最好都跟著繞佛,給他們種善根。你們誰歡喜去,都可以去的!


到那兒,要是能講法的,都講一講;講五分鐘或者十分鐘的時間,這是最好的。明天大約這一下子,會影響很大的,令這一些中國人一看:「喔!美國和尚來了!這是大法師啊!這是不得了!」就登壇給他們說法。主要你們要講,說我們絕對是無黨無派的,我們離開政治的問題來做這功德;我們本著佛教大慈大悲的心,來超度一切眾生,不論哪一個國家,有人死了,歡喜我們來做超度,我們都可以做得到的。就這麼樣講!


卍 卍 卍


4.舌根功德(分二)
1.長行 F2.偈頌
今F1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舌功德。


「復次常精進」:這是把前邊沒說完的道理,現在再說一說。佛叫了一聲常精進菩薩!我現在對你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有受持的善男子和受持的善女人,他們若受持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怎麼樣受持法呢?「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或者讀來受持,或者誦來受持、或者解說受持,或者書寫受持,或者受持的受持;總而言之,依這部《法華經》所講的道理來修行。「得千二百舌功德」:這一位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的法師,他能得到一千二百舌功德。


舌怎麼有一千二百功德呢?因為舌能說法;不但能說法,而且又可以說圓融無礙的妙法,所以舌的功德是最大的。


舌雖然有功德,但是過錯也不少!你若不說法,盡說是非,或邪言邪語,那就有過了;不止一千二百過,恐怕有一萬二百的過都不止。為什麼?有兩舌、綺語、妄言、惡口,口有這四惡,這過越造越多,造成無量無邊那麼多的過。那麼造過,它就吃什麼東西都不香。你要自己知道有沒有過錯,你就吃東西看看香不香?若有過,香的東西吃著也不香,不香的東西更不香。現在這個舌頭有功德了,你說怎麼樣?


若好若醜,若美不美,及諸苦澀物,在其舌根,皆變成上味,如天甘露,無不美者。若以舌根,於大眾中,有所演說,出深妙聲,能入其心,皆令歡喜快樂。又諸天子、天女、釋梵諸天,聞是深妙音聲,有所演說,言論次第,皆悉來聽。


「若好若醜,若美不美」:好,就是滋味最好不過了!醜,就是味道不好。前邊這好和醜,這僅僅地是一種普通的飲食。後邊「美、不美」,雖然和「好、醜」差不多的意思;但是這個「美」,是好中之好了,就是上味──醍醐妙味、甘露法食;不美,就是不好中的又不好了。那個「醜」,本來是不好,但是「不美」比「醜」更不好了;所以「美」就比「好」的更好;「不美」就比「醜」的更醜。


「及諸苦澀物」:澀,就是「不滑」;就是這個東西吃到舌頭上,舌頭覺得麻麻的,就很不舒服。中國的脈學裏,有一種的脈叫「澀」,就是很麻的,不光、不滑;好像你手往前這麼摸,它不願意動彈,這就叫「澀」了。那麼苦本來就很難吃了,再加上澀,這更不好了!人人都不願意吃苦的,但是我對苦的還不討厭,我很願意吃苦的;因為我覺得那苦的裏頭很甜,先苦後甜!


你若不苦,它也不甜,所以想要甜,就先要苦。這就有個比喻,好像讀書,中國有這麼一句話,說是「受得十年寒窗苦,一舉成名天下知」。「十年寒窗苦」是怎麼樣?在中國,以前讀書的人沒有學校,不是說像現在幾千人、幾萬人聚會到一起來讀書,或者在一個班裏就有三十、四十。古來讀書就一個人,孤孤獨獨的,這麼在書房苦讀;白天也讀,晚間也讀,沒有休息。沒有人來看看你、或者和你說幾句話,一個朋友也沒有。誰也不知道這個人讀書;這樣的用功,經過十年,這十年苦得不得了,就去趕考。一趕考,因為他這十年盡讀書用功,所以學問也好,字寫得又工整,也有智慧了;到考場那兒,出什麼題目,一考試,他就考上了,又考了第一名──就是狀元;這一中狀元了,喔!人人都知道了:「某某人是狀元哪!」這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就甜了;以前沒人知道,那是苦,現在知道就是甜了!


又好像再給你們舉個例子,你們在這兒學佛法,學了兩、三年了,也沒有人知道;今天去這一講,又講中文、又講英文,中西合璧,這麼樣子說法。中國人聽得不完全明白,也可以明白一半;外國人聽見,不單明白一半,完全都明白了!那麼這樣子,大家都知道了:「哦!這是某某法師!那個是某某法師!他們那兒又有兩位比丘尼、三位比丘!」這也叫受了一些個苦,現在他們大家都認識你了,都知道你們會念〈楞嚴咒〉、會念《心經》,又會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在西方人是很稀有的;西方人有幾個會念〈楞嚴咒〉的?我相信除了我們佛教講堂的弟子之外,任何地方,沒有人會念〈楞嚴咒〉的。這我敢下一句決定詞,絕對絕對沒有的!如果有,除非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然的時候,那絕定沒有的!你們相信我講這個話嗎?你不相信,我也要你相信,你不相信不行了!你看這厲害不厲害?


「在其舌根,皆變成上味,如天甘露,無不美者」:這個若澀物一到他舌頭上,你說怎麼樣?都變成最好、最高等的滋味,好像天上那個不死藥似的。天上有一種不死藥,吃了就不會死。為什麼天人活那麼大年紀?就因為他有甘露,他盡吃甘露法食。這甘露是甜的,這種甜的露,比那個 Apple juiceOrange juice、什麼 juice都好喝的!你想喝不想喝啊?想喝,就要學佛法;學佛法,慢慢我看你這個弟子不錯了,很守規矩、很聽教的,我說的,無論教他什麼,他都聽──教他對他也聽,教他不對的道理他也相信,一點都不懷疑啦!好了!那我給他一點甘露,叫他不要死了!你看那時候才妙呢!給你一點甘露,你就可以長生不老,和天人是一樣活那麼大年紀。


無論好不好的味道,一到這位受持《法華經》的法師的舌上,都變成上好味道了!所以再不好吃的東西,都可以變成無上的妙味;就是喝洗腳水也可以的,果式沒對你們說過?因為它可以變成無上的妙味,你們現在明白了嗎?(註:上人在香港時,有一老婦來求上人讓她得個孫兒。上人說,想得孫,先得喝下他那盆洗腳水;老婦猶豫不敢喝,上人即取盆一飲而盡,笑稱這是甘露水。老婦大悔,求上人再賜洗腳水喝;上人表示機會已過,老婦終未能得生孫兒。)


「若以舌根,於大眾中,有所演說」:假使用這個舌頭在大眾之中,來講說佛法──不是用鼻子來講;若用鼻子也可以,不過這個鼻音講得不會太清楚。這個聲音,我是懂了,但是你是不懂;我知道我想要說什麼,你聽,就不知道我想要說什麼。所以說話是要用舌頭,不要用鼻子;但是用眼睛也可以說話,眼珠這麼一轉,你那有智慧的,也就懂了!所以用眼睛也可以說話,用耳朵也可以說話。說「這個我不相信!」我也不相信!我們大家都不要相信!


「出深妙聲,能入其心,皆令歡喜快樂」:你不相信?這就是「深妙」!若是「淺妙」,你就相信了;因為深妙,你就不會相信的。豈有此理呢?沒有這個道理!因為什麼說沒有這個道理?就因為出深妙聲了,所以你就不懂了。要是淺妙聲,你還可以知道。為什麼叫「深妙」呢?就因為能入到你心裏。怎麼樣入的?深妙就是深妙入的。怎麼樣歡喜的?也因為深妙!因為深妙,你也不知道為什麼你就笑了、就歡喜起來了:「啊!這個法師講經講得不錯!我一定明天還要去聽去!打個電話問一問今天是不是某某法師講經?」一聽到經,就最快樂了;這真是甚至於比吃甘露味更好吃、更快樂!


「又諸天子、天女、釋梵諸天,聞是深妙音聲」:又者,天上的諸天子,或者天女,或者帝釋天、大梵天王,以及其他諸天的天王。釋,是帝釋,就是因陀囉王;梵,就是大梵天王。你這一講經,他們在天上的都聽到了:「喔!這有一個法師在那兒講經呢!」因為什麼他聽著了?就因為這個深妙聲音。深妙這個不可思議境界,就是天上也聽見、地獄也聽見,什麼地方都聽見,龍宮的龍也聽見了!


「有所演說,言論次第,皆悉來聽」:凡是這位法師有所演說,所說的言論,都很有次第的,前後連貫。不是說一句有理的,又說一句沒有理由的,一點次第都沒有!本來你說個一,應該再說個二,就說個五,這就是「不次第」,把這個二、三、四都沒有了!理論也要有好幾層,譬如說這第一個理由是什麼、第二個理由是什麼;他第二個理由沒說,就跳到說第七、八個去了,這也就是「沒有次第」。那麼現在講的有次第,也就是從長行一行一行講完了,又講重頌;重頌一句一句的講完了,又講長行,這就叫「次第」,不是雜亂無章,所以這一切的諸天和天龍八部,都來聽講了!


及諸龍、龍女,夜叉、夜叉女,乾闥婆、乾闥婆女,阿修羅、阿修羅女,迦樓羅、迦樓羅女,緊那羅、緊那羅女,摩睺羅伽、摩睺羅伽女,為聽法故,皆來親近,恭敬供養。


「及諸龍、龍女」:又有龍男和龍女。單說一個「龍」,這就是男龍。這「龍女」,這是女龍;龍也有男的,也有女的。為什麼不說「龍男」呢?因為單說一個「龍」字,這就代表他這個男的本性了。


「夜叉、夜叉女」:又有夜叉男和夜叉女。夜叉,就是速疾鬼,又會飛,又會跑。單說一個「夜叉」,這就是男夜叉,若說「夜叉女」,這就是個女夜叉。男夜叉、女夜叉都很不好看;不像男的阿修羅相貌生得非常醜陋,女的相貌就生得非常美麗,不是的!這個夜叉,無論男女都很難看的!說「那個人像個夜叉」,就是表示太醜陋了!一看見,就把人都嚇破膽了,甚至於把人駭死!


「乾闥婆、乾闥婆女」:又有乾闥婆男和乾闥婆女;乾闥婆是玉帝那兒的俗樂神,常常為釋提桓因奏音樂。「阿修羅、阿修羅女」:又有阿修羅男和阿修羅女;阿修羅,他的性質,專門好勇鬥狠。「迦樓羅、迦樓羅女」:又有迦樓羅男和迦樓羅女;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專門吃龍的。「緊那羅、緊那羅女」:又有緊樓羅男和緊樓羅女;緊樓羅,也是玉帝的法樂神,常常為釋提桓因奏法樂。「摩睺羅伽、摩睺羅伽女」:又有摩睺羅伽男和摩睺羅伽女;摩睺羅伽,就是大蟒蛇。


「為聽法故,皆來親近,恭敬供養」:這天龍八部,雖然夜叉那麼醜怪,但是這位講說《妙法蓮華經》的法師,在這兒講說佛法的深妙聲音,他們都會來聽法的,又來親近這位法師,或者常常給這位法師叩頭和供養。供養什麼呢?或者供養這法師甘露。他或者跑到天上那兒去偷一點甘露回來供養法師──或者到那兒去要的也不一定,不一定是偷的。你們各位不要學這一類的行為!不要以為出去偷一點東西來供養師父。這是不可以的!你若這樣子,你犯了法,我也犯了法了!為什麼?因為你偷東西,就是犯戒;我受這個偷來的東西,這是變成一個受賄的人──就是「貪贓受賄」。譬如賊偷來的東西,沒有地方放,就放到你那兒,這你就是受這個「贓」了。我不受這種的供養!幸虧現在沒有這樣的弟子,所以我預先告訴你們;不然的時候,如果沒有法子供養師父,以為去偷點東西來供養師父,大約這也有功德吧?這是沒有功德的!所以今天藉著這個機會,把這個道理給你們講一講!


以前在中國杭州,有一個阿羅漢濟公禪師,他專門叫他徒弟偷;偷誰的呢?偷師叔的、偷師伯的。濟公也有一些個師兄、師弟,他跟徒弟說:「你們若沒有錢,就去偷你們師伯、師叔,不要到外邊偷!」我現在叫你們也不要到外邊偷、也不要到裏邊偷,就不要偷。為什麼他叫徒弟偷他的師兄弟的錢呢?就因為他師兄和師弟把錢看得太重要了,就是認識錢,不能捨!


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王子、群臣眷屬,小轉輪王、大轉輪王、七寶千子、內外眷屬,乘其宮殿,俱來聽法,以是菩薩善說法故。婆羅門、居士、國內人民,盡其形壽,隨侍供養。又諸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常樂見之。是人所在方面,諸佛皆向其處說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於深妙法音。


前邊這是天龍八部都來親近、恭敬供養這位講說、受持、讀誦、書寫《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不單天龍八部,「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還有比丘和比丘尼,優婆塞(在家的近事三寶的男人)和優婆夷(在家來近事三寶的女人)。還有「國王、王子、群臣眷屬」:一個國,就有一個國王;這國王,有大的國王、有小的國王。又有王子,又有一般的大臣,以及有國王和群臣的眷屬。


「小轉輪王、大轉輪王、七寶千子、內外眷屬」:又有小轉輪聖王、大轉輪聖王。有王於一洲的,這叫「鐵輪王」;有王於二洲,這叫「銅輪王」;有王於三洲的,這叫「銀輪王」;以上就是小轉輪王。大轉輪王,這叫「金輪王」,王於四洲──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這四大部洲。又有七寶,又有千子(轉輪聖王有一千個兒子),又有內外所有的眷屬。「乘其宮殿,俱來聽法」:又有天人坐著他那宮殿,都一起到這個法會聽法。「以是菩薩善說法故」:為什麼這天龍八部、轉輪聖王都來聽法呢?就因為這位菩薩善說《妙法蓮華經》,說得非常之妙,所以他們都來聽說。


「婆羅門、居士、國內人民,盡其形壽,隨侍供養」:又有婆羅門;婆羅門,是梵語,譯為「淨裔」,就是修行清淨行者的後人。又有在家的居士,以及國家裏邊所有的人民,他們盡他這個生命的,隨時隨地來侍候和供養這位講說《法華經》的菩薩法師。


「又諸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常樂見之」:又有一切的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也來聽法,都歡喜好樂見到這位法師。「是人所在方面,諸佛皆向其處說法」:無論在什麼地方,十方的諸佛都向著這位說《法華經》的法師,所住的地方來說法;那麼說法這位法師,還能受持這十方諸佛所說的法。什麼叫十方諸佛皆向其處說法呢?好像《法華經》是十方諸佛所說的法,這位法師受持《法華經》,這就是十方諸佛皆向其處來給他說法。


「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於深妙法音」:這位法師,他對《法華經》一字一句都能完全受持,能完全受持諸佛所說的一切佛法,他又能用很淺顯的道理,來把深妙的法音都給講說出來。


2.偈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人舌根淨 終不受惡味 其有所食噉 悉皆成甘露
以深淨妙聲 於大眾說法 以諸因緣喻 引導眾生心
聞者皆歡喜 設諸上供養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因為悲心切切,所以也不怕麻煩,願意用偈頌,再把前邊的道理重說一遍。


「是人舌根淨,終不受惡味」:這個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為他人講說《法華經》的這一位法師,他的舌根得到清淨。因為他自性清淨,所以一切的惡味不但不能轉他這個舌根,而且被他的舌根給轉變了;一切的惡味,也變成妙味。「其有所食噉,悉皆成甘露」:他無論吃什麼東西,都變成甘露味,都變成最上的醍醐妙味。


「以深淨妙聲,於大眾說法」:這位法師,以這種不可思議的清淨妙聲,給大眾來講說妙法。「以諸因緣喻,引導眾生心」:他用種種的因緣、種種的譬喻,引導眾生向於佛道,向於佛法,發菩提心,成就佛果。「聞者皆歡喜,設諸上供養」:這一位法師因為所說的法是清淨妙音,所以聞者都發生一種歡喜心。一切眾生,就預備這種種最上的供養,來供養這位法師。


諸天龍夜叉 及阿修羅等 皆以恭敬心 而共來聽法
是說法之人 若欲以妙音 徧滿三千界 隨意即能至
大小轉輪王 及千子眷屬 合掌恭敬心 常來聽受法
諸天龍夜叉 羅剎毗舍闍 亦以歡喜心 常樂來供養
梵天王魔王 自在大自在 如是諸天眾 常來至其所
諸佛及弟子 聞其說法音 常念而守護 或時為現身


「諸天龍夜叉,及阿修羅等,皆以恭敬心,而共來聽法」:所有的天龍八部和夜叉等等,以及無端正的阿修羅眾,他們本來都是鬥爭心堅固,現在因為這法師善說諸法,所以他們也都把瞋恨心變成恭敬心了,一起到這個法會來聆聽這位法師講說佛法。


「是說法之人,若欲以妙音,徧滿三千界,隨意即能至」:這位講說《法華經》的法師,他想用這種不可思議的微妙音聲來說法,希望這個聲音能充滿到三千大千世界這麼遠。他只要這麼樣作觀想,那麼三千大千世界,即刻就可以聽見這種說法的妙音。


「大小轉輪王,及千子眷屬,合掌恭敬心,常來聽受法」:大轉輪聖王,就是金輪王;小轉輪聖王,就是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金輪王有一千個兒子,那麼有多少個皇后、嬪妃?就沒有講,大約也很多。轉輪王和他一千個兒子,以及所有的眷屬們,他們都合起掌來,生出一種恭恭敬敬的心來到這個法會,聽這位法師講說佛法。


「諸天龍夜叉,羅剎毗舍闍,亦以歡喜心,常樂來供養」:這三界諸天,和天上的龍,以及夜叉、羅剎、毗舍闍等。夜叉,就跑得很快的那種疾速鬼。羅剎,也是一種鬼的名字。羅剎是梵語,翻譯為「暴惡鬼」;暴惡,就是脾氣很暴躁、很大的,又惡。


毗舍闍,也是一種鬼的名字,翻譯為「噉精氣鬼」,就是專門吃人精氣的。晚間他遇著男人,他就變成一個女人去誘惑這個男人,令這個男人生出一種慾心來;要是遇到女人,他就變成一個男人,令這個女人也生出一種慾心。他就把這一個人的精氣給吃了,他專門吃這個東西,這叫噉精氣鬼,這種鬼是很厲害的。所以我們修道的人思想一定要清淨、一定要正確,也就是這個;你若不清淨,他就來偷你這個寶貝了!


鬼本來不生歡喜心的,總有一種瞋恨心;可是現在因為這位法師說法說得妙了,所以也生歡喜心了,而且還常常地發願來供養這位法師。


「梵天王魔王,自在大自在,如是諸天眾,常來至其所」:這大梵天王和六欲天的魔王,以及自在天(欲界他化自在天)和大自在天(色界摩醯首羅天),這些諸天的天眾,常常來到講經說法這位法師的地方,聆聽佛法,供養法師。


「諸佛及弟子,聞其說法音,常念而守護,或時為現身」:十方的諸佛和佛的弟子;聲聞、辟支佛、菩薩,就是佛的弟子。他們聽見這位法師在這兒講說《妙法蓮華經》的聲音,就常常護念這一位講經的法師,而且守護這個道場。或者有的時候,十方諸佛和佛的弟子,還現身來見這位說法的法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