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104 》




2009/10/22 09:47


你就有貪欲、有這種的欲心,心裏就不安樂;你怎樣才能離欲呢?就念「觀世音菩薩」。若你這個人常常都有脾氣、常常有無明火。這無明火就是個「老虎神」──就像那個老虎的神似的,最厲害不過的。怎麼你這麼大無明火呢?就是因為你前生有罪業,所以你若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你脾氣就沒有了。我告訴你們,我很小的時候,脾氣比誰都大的,和任何人都要發脾氣,不是要打人、就是罵人;我對你們講過很多次了!就無論任何的人,都要歸我管;你若不聽我招呼,我就打你。現在不要說對其他人,就對任何人,我也不願意罵人、也不願意打人了,這脾氣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沒有了!說:「沒有?這師父的脾氣還很大的!」你沒看見我那個大的時候呢!大的時候,那駭死你!所以這就因為念觀世音菩薩,把脾氣沒有了。


所以我們現在這觀音七的期間,無論任何的人,是出家人、在家人,你若有時間,就不應該不隨喜念觀音菩薩。有特別忙的、特別重要的事情,可以的;不然的時候,沒有做工的居士,沒有什麼事情,都應該來念觀音菩薩。你念一句,比你一天賺一百塊錢都好、都有功德;你不要以為:念觀世音菩薩有什麼用呢?那用處大了!說是:「我賺一百塊錢,可以買米吃、買東西吃;念觀音菩薩,我若不吃飯,還不飽啊!」你沒有真心!你有真心,自然就會飽了;不單飽,觀音菩薩給你甘露灌頂,你一邊念,一邊覺得口裏比吃糖都甜!你不念,你當然得不到這種境界了;你若念,自然就會有的,所以這是絕不欺騙你!你若有誠心,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比吃葡萄糖更甜!你不知道這種好處,就以為找個地方去躲懶偷安,或者在一邊打個電話,或者去做點其他的事情。這真是把寶貴的時間都空過了!那就沒能專一。你專一其心,旁的什麼都忘了,吃飯也忘了、穿衣服也忘了,就是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你若能這樣子,那觀世音菩薩就給你用甘露灌頂,用手來給你摩頂授記,說:「你真是個好孩子!你這個善男子、善女人,發大菩提心,我來幫助你!」所謂「修真有份,進道無魔」,你一修行,就會成功了!這要你自己有誠心才可以的。


在如來入滅之後,應當專一其心來受持《法華經》。「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無論是一心讀、一心誦,或者一心為人解說,或者一心來書寫受持,都要照著《法華經》上的道理來修行。是什麼道理呢?《法華經》那個道理,我說得太多了!這個妙不可言的道理,你都忘了?你看常不輕菩薩,見著人就叩頭,說:「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他說「汝等皆當作佛」,沒有說是「我是佛」!他把自己忘了,忘人無我。所以要一心依照著《法華經》上所講的道理來修行。


「所在國土,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無論在什麼地方、在哪一個國土,假使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此經,依照《法華經》的妙理去修行。


「若經卷所住之處」:什麼地方有這部《法華經》的經典,就是它所在之處。「若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或者在園中、樓閣內,或者於樹林子裏邊,或者單單就在一棵樹下,「若於僧坊,若白衣舍」:或者在僧人所住的地方,或者在居士的家裏。白衣,就是居士。「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或者在佛殿,或者在深山裏,或者在山谷中,或者在曠野。曠野,就是沒有人的地方。「是中皆應起塔供養」:這所有有《法華經》的地方,都應該造起一座寶塔來供養。你看見沒有?這七寶佛塔這樣的莊嚴!


「所以者何」:所以然的原因是什麼呢?為什麼有《妙法蓮華經》所在之處,要造寶塔來供養?「當知是處,即是道場」:你應該知道這個地方,就是如來成道的道場!「諸佛於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此」,不是「地方」,是《妙法蓮華經》。十方諸佛就是從這部《妙法蓮華經》得的無上正等正覺。「諸佛於此,轉於法輪」:十方諸佛也就因為讀誦、受持、書寫、為人解說這部《妙法蓮華經》,轉大法輪呢!「諸佛於此,而般涅槃」:十方諸佛都是在這部《妙法蓮華經》而入涅槃,得到「常樂我淨」涅槃的四德。


2.偈頌(分二)
1.頌佛現神力 E2.頌結要勸持
今E1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佛救世者 住於大神通 為悅眾生故 現無量神力
舌相至梵天 身放無數光 為求佛道者 現此希有事
諸佛謦欬聲 及彈指之聲 周聞十方國 地皆六種動
以佛滅度後 能持是經故 諸佛皆歡喜 現無量神力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世尊因為悲心切切、太慈悲了!說:「我這一些個徒弟,不知道他們懂沒懂啊?好了!我再給他們說一說這個意思!」而用很容易明白的偈頌,來再把它說一遍。


「諸佛救世者,住於大神通」:佛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所以諸佛的本懷,就是為救度世界一切眾生。諸佛有大神通力,所以他才能救度眾生;如果他沒有神通,和一般人一樣,那麼佛用什麼方法來救度眾生呢?「為悅眾生故,現無量神力」:佛因為想使令一切眾生都得到究竟的快樂,所以才現出沒有數量那麼多的大威神力。


「舌相至梵天,身放無數光」:諸佛所現的廣長舌相,可以到大梵天上。諸佛的身,又可以放出來無數這麼多的色光。「為求佛道者,現此希有事」:為想求無上佛道的這一些個眾生,佛才現出來這樣希有的事情。


「諸佛謦欬聲」:諸佛輕輕地咳了一聲,雖然很小的聲,但是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可都聽得見。謦欬聲,就是這麼很小的咳了一聲。「及彈指之聲」:有的時候,我們坐禪坐得都入定了,或者維那睡著了,旁邊想要叫他開靜,就這麼作這一個彈指的聲,他就醒了,就可以開靜了!這叫「彈指聲」。彈指這個聲音很小的,那個謦欬聲也就這麼「嗯」的打你個招呼,叫你趕快醒悟了、不要睡覺了!佛這個咳聲和彈指聲,這表示什麼呢?表示叫眾生不要睡覺了,不要再醉生夢死,不要總在睡夢中,趕快醒悟了!「周聞十方國,地皆六種動」:這個咳聲和彈指的聲,能周聞到十方世界每一個國土,十方世界所有國土的大地,都發生六變震動──就「震、吼、擊、動、湧、起」這六種震動。


「以佛滅度後,能持是經故」:在佛滅度之後,因為能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的緣故,「諸佛皆歡喜,現無量神力」:十方的諸佛皆大歡喜,所以就現出無量這麼多的神力。


2.頌結要勸持(分三)
1.頌稱歎 F2.頌結要兼釋付囑意 F3.頌勸獎
今F1


囑累是經故 讚美受持者 於無量劫中 猶故不能盡
是人之功德 無邊無有窮 如十方虛空 不可得邊際


「囑累是經故」:釋迦牟尼佛因為要囑託這一切菩薩,又囑託這一切的眾生;做什麼呢?要受持此經、讀誦此經、解說此經、書寫此經、流通此經。囑,是囑付,就是吩咐你,叫你去做什麼。累,是勞累;怎麼勞累呢?好像給你一點工作,做得很疲倦了,這叫「勞累」。又好像要請你幫著做一件什麼事情,就說:「勞乏你了!」或者「辛苦你了!」這就是你很疲倦了!才這麼樣子。現在釋迦牟尼佛囑累這一切的菩薩和一切的眾生,要護持流通這《法華經》;因為這緣故,所以「讚美受持者」:讚歎一切受持《法華經》的這一些個人。讚歎多長時間呢?「於無量劫中,猶故不能盡」:在經過無量無邊那麼多劫的時間,仍然讚歎沒有窮盡。


「是人之功德,無邊無有窮」:受持《法華經》這個人,他的功德是沒有邊際,也沒有窮盡的時候。這功德是永遠都存在、永遠都有的,「如十方虛空,不可得邊際」:像什麼呢?就像十方的虛空一樣,找不到這虛空的邊際。你看那個虛空,什麼時候會沒有?什麼時候會窮盡呢?虛空的邊際在什麼地方呢?你找不著!這虛空是沒有邊際的。


這個受持讀誦《法華經》的功德,也是和那虛空一樣。虛空是什麼都沒有,可是你若能明白「什麼也沒有」,你就知道「什麼都有」的。並且現在所謂「像虛空」,不是說像虛空那麼沒有;而是說像虛空那樣子沒有數、沒有邊、沒有窮盡,是個比喻。本來「真空」裏邊也有「妙有」,不過你看不見這個「妙有」,你就認為是「沒有」;其實這可是一個「真有」,不過你不明白。


2 頌結要兼釋付囑意(分四)
1.頌一切法 G2.頌自在神力 G3.頌秘要之藏 G4.頌甚深之事
今G1


能持是經者 則為已見我 亦見多寶佛 及諸分身者
又見我今日 教化諸菩薩


「能持是經者,則為已見我」:若能受持、讀誦、書寫這部《法華經》的人,那就能見著我釋迦牟尼佛的真身了!「亦見多寶佛,及諸分身者」:也能見到過去滅度的多寶佛,以及見到我的一切分身佛。「又見我今日,教化諸菩薩」:又能看見我現在在多寶佛塔中,教化所有的一切諸菩薩。


2.頌自在神力


能持是經者 令我及分身 滅度多寶佛 一切皆歡喜
十方現在佛 並過去未來 亦見亦供養 亦令得歡喜


「能持是經者,令我及分身,滅度多寶佛,一切皆歡喜」:能受持這部《法華經》這個人,能使令我和我所分身的諸佛,以及滅度後的多寶佛,一切都生大歡喜心。


「十方現在佛,並過去未來」:十方現在的所有諸佛,和過去的所有諸佛,以及未來的所有諸佛,「亦見亦供養,亦令得歡喜」:也能看見,也能供養,也能使令這十方諸佛都生大歡喜。


3.頌秘要之藏


諸佛坐道場 所得秘要法 能持是經者 不久亦當得


「諸佛坐道場,所得秘要法」:十方諸佛所坐的菩提道場,也會得到諸佛這秘要之藏。「能持是經者,不久亦當得」:這位能受持這部《法華經》的人,在不久的將來,他也應該得到諸佛秘要之藏。為什麼?他讀誦《法華經》。


4.頌甚深之事


能持是經者 於諸法之義 名字及言辭 樂說無窮盡
如風於空中 一切無障礙


「能持是經者」:能受持、讀誦、為人解說、書寫這部《妙法蓮華經》的人,「於諸法之義,名字及言辭」對於佛所說的這一切道理,好像經中的名相和經上所說的言辭。名字,就是「名相」。


「樂說無窮盡」:他能得到「辭無礙辯、義無礙辯、法無礙辯、樂說無礙辯」這四種無礙的辯才,沒有窮盡。「如風於空中,一切無障礙」:好像風在空中一樣;風在空中,你說什麼能障礙住它呢?這也是個比喻。你那樂說無礙辯,就好像風行虛空似的,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子,願意向哪一個方向颳、就向哪一個方向颳,一點障礙都沒有。


於如來滅後 知佛所說經 因緣及次第 隨義如實說
如日月光明 能除諸幽冥 斯人行世間 能滅眾生闇
教無量菩薩 畢竟住一乘


「於如來滅後,知佛所說」:在佛將來滅度之後,佛所說的一切經典,他都明了,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了,「因緣及次第,隨義如實說」:明白這每一部經的因緣和次第,隨順經中的義理,說的就是實相的道理。


「如日月光明,能除諸幽冥」:好像日月所有的光明一樣,能把所有一切黑暗的地方都照破了!「斯人行世間,能滅眾生闇」: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他在這個世間行道,能把眾生心中的黑暗都給滅了,能令眾生把愚癡心都去了;好像眾生本來不明白的,你能令他明白了。眾生就迷迷糊糊的,本來白天,他當著黑天,黑天他當白天了。白天他躺到床上睡,睡睡睡,等到晚間十二點,出去各處跑,做夜貓子。尤其這些個嬉皮,專門歡喜這樣子!我以前見著很多這樣子的;白天不做工,晚間就到街上去跑,不知道他幹什麼?這給他起名叫「夜貓子」可以的。就像老鼠似的!老鼠白天藏到洞裏頭不出來,晚間牠跑出來了,各處偷東西吃。


「教無量菩薩,畢竟住一乘」:你能教化無量的菩薩,令他們發菩薩心,行菩薩道,畢竟就得道成佛了。


3.頌勸獎


是故有智者 聞此功德利 於我滅度後 應受持斯經
是人於佛道 決定無有疑


「是故有智者,聞此功德利」: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有智慧的人,聞這種的功德、這種的利益。《妙法蓮華經》這功德,說不能盡。「於我滅度後,應受持斯經」:在我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後,你們大家都應該受持、讀誦這一部經典。「是人於佛道,決定無有疑」:受持《妙法蓮華經》這個人,他決定將來成佛的,一定沒有什麼疑惑的。


 


囑累品第二十二


 


現在這《妙法蓮華經》講到第二十二品,是〈囑累品〉。為什麼要有〈囑累品〉呢?因為佛所說的經典,是教化眾生的一種法。這種法,必須要有人來宣傳、來流通,所以釋迦牟尼佛吩咐這一切的菩薩、阿羅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給他們一些個工作;什麼工作呢?就是叫他們將來以流通這部《妙法蓮華經》作為自己一種責任和工作。「囑」是一種囑咐,「累」是勞累。「累」本來就是「疲倦」,就是very tired,「啊!你做工做得累了!」「我累你了!」因為我令你辛苦了,令你很疲倦的。


為什麼要流通《妙法蓮華經》呢?因為這一部經典,是最重要的經典。一切沒有種善根的眾生,聽見這部《妙法蓮華經》一字,或者一句、一個偈頌,都可以種善根。已經種善根的眾生,在聽見這部《妙法蓮華經》一字、一句,或者一個偈頌,或者一品,又可以增長他這種善根。已經增長善根的眾生,在聽見這部《妙法蓮華經》一字,或者一句、一個偈頌,或者一品,他這個善根就可以得到成熟的功德。已經到成熟這種的程度上、這種階段上,若能聽見這部《妙法蓮華經》,或者一字,或者一句,或者一個偈頌,或者一品,或者一整部,就會得到解脫;可是若不聽到這《妙法蓮華經》,就不能得到解脫。


這《妙法蓮華經》所以謂之「妙法」,就是這樣;你哪一類眾生得到《妙法蓮華經》的道理,都可以得到你所應該得的這種利益、這種功德。


怎麼叫「流通」呢?流,就是從這個地方流到那個地方去;通,本來它不通的,現在叫它通了。好像那個水,只往前流,流入大海一樣的道理。這《法華經》,怎麼流通呢?賣佛經的地方,就叫「流通處」;流通,就是你沒有,你在我這兒買了一部經,這你有了,這就是「流通經典」。還有,這個地方沒有這部經典,你從旁的地方請了一些經典到這兒,這也是流通;那麼根本就沒有經典,我們大家發心來印經典,這也是流通。


印經典,不是說我只印一部自己用。印經典的功德是最大的,也開你本有的智慧;你印一部經典自已用,這是開你自己的智慧。你若印十部、二十部,或者三十部、五十部、一百部,說:「我一個人也看不過來這麼多經典,我印這麼多幹什麼呢?」你可以送給你的親戚、朋友!你把它用最好看的紙包好,或者過年、過節,或者聖誕,你拿著作禮物,送給你的親戚一部、你的朋友一部,寫著:「這是我最不能捨的東西,現在我捨了,我來送給你!為什麼我不能捨呢?因為這一部佛經太妙,也太好了!我看著它,就把我的愚癡都給趕跑了,我的智慧就都回來了;所以這是幫助我的一個最好的法友。現在我轉送給你,希望你也像我這樣子!」你這麼寫,他一看:「喔!這是他最不能捨的,他捨了!」那麼他也一定不會把它就放到垃圾簍裏去。你若說:「這部經我不要了,送給你!為什麼?我已經看過了,沒有用了!」他一看:「喔!你把不要的東西給我,我也不要了!」放到垃圾簍去,他連看都不看。你看!這就不是流通佛法的方法。


你能以種種的方便法門,來介紹這一部經的好處;那麼他得到了,他真開了智慧、真明白了、真返迷歸覺了,這個人就是你度的。現在你度他,將來你成佛,他就作為你的護法、你的弟子;為什麼?因為你對他有利益。所以流通經典就是這樣子,要用種種的方法來流通。


這是釋迦牟尼佛說了經典,吩咐一切的菩薩、一切的弟子來要流通這部經典:「你們將來應該受持、讀誦這《妙法蓮華經》!你們各位菩薩應該書寫、為人講說《妙法蓮華經》!等我入涅槃之後,你們儘量對一般人來弘揚、宣傳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所以叫「囑累」。


再舉一個你們很容易懂的。怎麼叫「囑累」?好像我們現在辦這份《金剛菩提海》雜誌;我就告訴他們:「你快點做,下個月早一點把它做出來,寄出給人!」這就是囑累!就是這個,沒有旁的。你們現在大約都懂了?這現前的事情這麼一說,你們都知道這個意思了;不然的時候,怎麼叫「囑累」?這就是叫我們大家來做去!


因為當初或者你也在釋迦牟尼佛這個法會、我也在這個法會,我們大家都是聽過釋迦牟尼佛這個囑累;所以現在我們又講說《妙法蓮華經》,又聽聞《妙法蓮華經》,又要來受持、讀誦、書寫這《妙法蓮華經》。我們現在就是受釋迦牟尼佛囑累的這種工作呢!你們聽經也是這個工作,我講經也都是這個工作;我們都是聽釋迦牟尼佛這個法,現在都照這個法去做!


囑累,也就是「流通」。現在由中美佛教會、佛教講堂各位護法居士,大家來發心,想印《六祖壇經》;這一部《六祖壇經》是有註解的,所以人看著很容易懂的。在美國這一切的眾生,我覺得和《六祖壇經》很有緣的,所以我們要發起印這部經。最好每一個人都發一個大乘菩提心,不要發小乘菩提心;大乘,就要做一個法的布施。法的布施,勝過一切財的布施;但是法的布施,也要有財的布施來幫助。你先用錢來印經,把經印出來,才能送給人;你就不會講經,也就和你講經的功德是一樣的,因為這已經有註解了!


我們這個講堂是很小的,有很多人想來聽經,就怕沒有地方坐,要站著聽,就覺得很辛苦,所以沒有那麼多人來。現在你做法的布施,送給你的親戚朋友;他們沒有時間來聽經,他們可以看經。一看這個經就懂了,對佛法就有認識了──就不能完全認識,多多少少他們明白一點了;這就是你來教化他,令他們發菩提心!所以現在我們印《六祖壇經》,都希望每一個人盡你自己的能力,發心印多一點;最低限度,一個人印十部;我相信十部都不夠,若印百部、千部、一萬部,那是最好了!


我在香港,我儘量提倡印經。在我初到香港那時候,一部經書也沒有;你想找一部經書,那是非常困難,因為從來都很少印經。那時候,我先印《法華經》;我們這兒講《楞嚴經》用的本子,那也是在香港講《楞嚴經》的時候印的。我這麼一提倡印經,以後其他的佛教團體也都發起來印經了,影響得現在香港佛經很多。現在到美國這兒,佛經也很少,我們現在先發起來印經;一個人若印多一點,這就是弘揚佛法的一個辦法。你一方面印經,一方面又開你自己的智慧。你智慧為什麼沒有開呢?為什麼你這麼迷?就因為功德還不夠,你就少智慧。你若功德大了,就有智慧了,就沒有愚癡了,也不迷了,就覺悟了!說是:「放生也要做功德,印經也要做功德,又要供養三寶,也要做功德;我做了很多功德,怎麼我還這麼迷呢?」你覺得你做得很多,其實你做的功德還是很少的。


你來比較一下!你是做功德的錢用得多,還是吃東西的錢用得多?你比較一下。你是做功德錢用得多?還是穿衣服錢用得多?你比較一下。你是做功德錢用得多?還是住房子錢用得多?你比較一下。我前幾天寫那個「三煩事」──「無布難裁寒冷煩,無米難炊饑餓煩,無房難住風雨煩,終日徒呼無難煩。」──衣、食、住,那三種煩事,你說你用錢用得多少?你比較一下!你自己衣、食、住用錢用得那麼多,你說你功德做得多不多?吃的、穿的、住的,這些個就是用,自己也不覺得多;印點經、放一點生,就覺得功德做得多了?你再要是歡喜賭錢的,你比較一下,你賭錢輸的錢多,還是做功德的錢多?好吃迷魂藥的人,你再比較一下,你是吃迷魂藥的錢多,還是做功德錢用得多?試試比較一下!你再比較一下,你做功德的錢用得多,還是你買汽車的錢用得多?你再比較一下,你是做功德的錢用得多,還是旅行、到各處去玩,用錢用得多?你比較一下,那麼你自己就知道你的功德是多少了!


那個數目是很難算的,所以今天晚間回去算一算,明天來發一個大菩提心!一個人印一千部、一萬部經典,給美國人每一個人一部;你這就是大弘揚佛法的一個流通者、一個受囑累者!所以明天我相信或者在觀音菩薩誕辰這一天,一定會有人發心,不印十萬部,也印一萬部;不印一萬部,也印一千部;不印一千部,最少印一百部。我也發一個心,我是預備印它一百部,你們願意和我來比賽的,就比一比;不願意比賽的,也不要勉強。


印經典,就講到此;你們要流通法寶,不要聽完了笑一笑,就算了!


等一等念佛的時候,要念快一點。這個晚間大迴向,叫「跑西方」,這走也快一點、念也快一點,不是慢慢念。晚間念這個,這就好像來不及、來不及,要快念!快念,打木魚的也快一點、走的也快一點,這叫「跑西方」。本來我們這地方小,若大的地方跑,可以跑得很快的,比平常走路快一倍。今天時間還多一點,我們還可以念多一點佛;你們沒有什麼工作的人,都要來參加打這觀音七。無論打觀音七、是打禪七、是打佛七,都是同樣重要。你不要以為「念觀音菩薩」沒有什麼意思,我們這兒念念坐坐,這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你願意修靜也可以,願意修動也可以,所以「動不礙靜、靜不礙動」,這是很圓融的法門。你不要不明白佛法,以為這個就是好、那個就是不好;「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沒有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這好和不好,那是在你自己那兒說的;在佛法上來講,都是平等的。


2.囑累品明如來摩頂付囑(分二)
1.囑累受命 D2.時眾歡喜 D1(分三)
1.如來付囑 E2.菩薩領受 E3.事畢唱散 E1(分三)
1.正明付囑 F2.釋付囑意 F3.誡勉隨宜
今F1


爾時,釋迦牟尼佛從法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無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汝等應當一心流布此法,廣令增益。如是三摩諸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汝等當受持讀誦,廣宣此法,令一切眾生,普得聞知。


「爾時」:當爾之時;就是釋迦牟尼佛說完〈如來神力品〉之後,接著開始說〈囑累品〉的時候。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從法座起,現大神力」:釋迦牟尼佛從所坐的法座起來,現出一種最大的神通力量,「以右手摩無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用右手來摩這些沒有數量那麼多的大菩薩頂。對著諸大菩薩這樣地說──


「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我在以前無量無邊這麼多的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在這麼長的時間,「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修習這個非常難得的、百千萬劫也遇不著的這種無上正等正覺的法。什麼法呢?就是《妙法蓮華經》這個法。「今以付囑汝等」:現在我把它託付你們這些菩薩之中的大菩薩,「汝等應當一心流布此法,廣令增益」:你們這些大菩薩,應該專一其心,來流通、宣揚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宣揚這無上正等正覺的法,普遍地令一切眾生增加法益,令人人明白這種法。


「如是三摩諸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像這樣三次摩這一些個大菩薩的頂,也說了三次。「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我在無量百千萬億這麼多的阿僧祇劫,在那麼長的時間,修習非常難得的無上正等正覺的法。「今以付囑汝等」:現在囑咐你們各位菩薩了!就是令你們各位來做這種的工作。「汝等當受持讀誦,廣宣此法」:你們應該受持這種法、讀誦這種法,廣大的對一切眾生來宣揚這種法,「令一切眾生,普得聞知」:使令一切眾生,都普遍聞知這種無上正等正覺的妙法。


2.釋付囑意


所以者何?如來有大慈悲,無諸慳吝,亦無所畏,能予眾生佛之智慧、如來智慧、自然智慧,如來是一切眾生之大施主。汝等亦應隨學如來之法,勿生慳吝。


「所以者何」:這是什麼緣故呢?「如來有大慈悲」:因為如來有大慈悲心,所謂「慈能予樂,悲能拔苦」。「無諸慳吝,亦無所畏」:沒有不捨得的心;慳吝,就是不捨得。譬如本來你有錢想印一部《法華經》,或印一部《六祖壇經》,一想:十塊錢,這麼多!我都是不印了!這個錢太多了!這就叫慳吝,就不捨得了!如來沒有這種慳吝的法,也沒有所恐懼。


「能予眾生佛之智慧、如來智慧、自然智慧」:又能布施給一切眾生佛的智慧;佛的智慧,就是大覺的智慧。那麼「佛的智慧」和「如來的智慧」有什麼不同呢?佛就是如來,如來就是佛;佛得到大圓滿覺,如來也是大圓滿覺,這種智慧是沒有窮盡的。自然智慧,就是自性裏頭本有的智慧。


「如來是一切眾生之大施主」:如來把一切的法寶,統統都布施給眾生,所以如來是一切眾生的大施主。「汝等亦應隨學如來之法,勿生慳吝」:你們這一些個大菩薩,也應該跟著學如來這個法,千萬不要生出一種慳吝心,不要不捨得!


3.誡勉隨宜


於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來智慧者,當為演說此法華經,使得聞知,為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眾生不信受者,當於如來餘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則為已報諸佛之恩。


「於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將來世的時候,若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子和女人,「信如來智慧者,當為演說此法華經」:能深信佛的這個智慧的人,你們應該給他講演,而宣說這《妙法蓮華經》。「使得聞知,為令其人得佛慧故」:使令這一切眾生,都知道這一部《妙法蓮華經》的妙處。因為你想要令一切眾生得到佛的智慧的緣故,必須要給他講說《法華經》。


「若有眾生不信受者」:那麼你給他說《法華經》,假使有的眾生,他們不相信這《法華經》的妙處,那又怎麼辦呢?「當於如來餘深法中,示教利喜」:應當給他講一講其他深妙的那個經典、那種佛法,你指示他、教化他,令他得到利益而歡喜。「汝等若能如是,則為已報諸佛之恩」:你們這一些個大菩薩若能像這樣去做,那就算你們已經報答十方諸佛的佛恩了!


2.菩薩領受


時諸菩薩摩訶薩,聞佛作是說已,皆大歡喜,徧滿其身,益加恭敬,曲躬低頭,合掌向佛,俱發聲言:如世尊敕,當具奉行,唯然世尊!願不有慮。諸菩薩摩訶薩眾,如是三反,俱發聲言:如世尊敕,當具奉行,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時諸菩薩摩訶薩,聞佛作是說已」:當時這一些菩薩之中的大菩薩,聽見釋迦牟尼佛說完了這話之後,「皆大歡喜,徧滿其身」:他們皆大歡喜,徧滿全身都非常歡喜。「益加恭敬,曲躬低頭,合掌向佛,俱發聲言」:非常更加恭敬於佛,曲躬身體。曲躬,就把身彎曲起來;本來身體是直的,那麼他把身體彎彎著,這就向佛表示恭敬。把頭低下來,合起掌來,同時就對佛說了。


「如世尊敕,當具奉行」:世尊!我們願意照著世尊所敕命、教誨的,一定依教奉行,我們一定不會違背世尊的意思。「唯然世尊!願不有慮」:唯,已經答應世尊的吩咐了;然,照世尊所說的辦。我們希望佛不要憂慮這件事情!


「諸菩薩摩訶薩眾,如是三反,俱發聲言」:這一切菩薩之中的大菩薩,像這樣說三次;三反,也就是「三白」,對著佛說了三次。大眾一起發出聲音地說,「如世尊敕,當具奉行,唯然世尊!願不有慮」:世尊!我們照著世尊所敕命的來做!我們一定照著佛所吩咐的話來做。我們希望世尊不要憂慮這件事情!


3.事畢唱散


爾時,釋迦牟尼佛令十方來諸分身佛,各還本土,而作是言:諸佛各隨所安,多寶佛塔還可如故。


「爾時,釋迦牟尼佛令十方來諸分身佛,各還本土」: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令從十方而來的這一切分身諸佛,他們都可以回到自己所住的國土去!「而作是言」:就這樣說了,「諸佛各隨所安,多寶佛塔還可如故」:你們分身的各位諸佛!現在你們事情已經辦完了,你們都應該隨著你自己所住的國土,回到那個地方去了!多寶佛塔也已經來證明講這《法華經》了,也可以回到下方世界去住了!


2.時眾歡喜


說是語時,十方無量分身諸佛,坐寶樹下,師子座上者,及多寶佛,並上行等無邊阿僧祇菩薩大眾,舍利弗等聲聞四眾,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說是語時,十方無量分身諸佛,坐寶樹下,師子座上者」:釋迦牟尼佛說這些話的時候,十方無量分身諸佛,各坐在菩提樹下、師子座上這一些諸佛,「及多寶佛,並上行等無邊阿僧祇菩薩大眾」:以及多寶如來,並有上行等無量無邊阿僧祇那麼多的菩薩大眾,「舍利弗等聲聞四眾」:還有大智舍利弗尊者等聲聞四眾;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以及一切的世間的天、人、阿修羅等,這包括天龍八部都在內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大眾聽見釋迦牟尼佛這樣的說,統統都皆大歡喜了!


卍 卍 卍


這觀音七,馬馬虎虎的在明天就可以打完了。怎麼說「馬馬虎虎的」呢?因為在白天,人都去做工了,這兒念觀音菩薩的人很少;我看見就都好像睡覺的時候多、醒的時候少,或者躲懶的時候多、偷安的時候就少,所以覺得好像馬馬虎虎似的。但是在明天已經圓滿了,有的人馬虎,有的人也不馬虎;有的人很認真念觀音菩薩,念得也很不錯的,把觀音菩薩都念得歡喜了!明天最後一天,我們不要馬馬虎虎念了,要認真念!在最後這一天,要得到最後的勝利;不要一天到晚掛著發脾氣、掛著不高興!


你們每天有沒有念〈大悲咒〉?本來打觀音七應該念〈大悲咒〉,每天念二十一遍。念〈大悲咒〉的時間,或者在早起九點鐘以後,或者在下午吃完飯開始;這應該天天念二十一遍〈大悲咒〉,應該念這個「觀音菩薩妙難酬」的偈讚,這才是打觀音七;在過去,馬馬虎虎的,沒有念〈大悲咒〉,明天應該念〈大悲咒〉!這觀音七就圓滿了,禮拜天是觀音出家的日子,我們上午也念念〈大悲咒〉、念念觀音菩薩;禮拜天照常講經,以後就好像以前那麼樣子,繼續那麼往前研究佛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