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捨—人類情緒最美感的展現--7

2012/11/12 12:51

  慈心作意


  慈心就是我們永遠選擇無條件、無所求的對人好;永遠只對人好,不對人不好。


  能夠對人好,表示我們有餘,如果我們不能無條件、無所求的對人好,那表示是我們需要休息的時候。我們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慈悲、一種是休息,休息夠了,再去對人慈悲。


  人家若對我們不好,表示什麼?表示他沒有,沒有量的意思是說他沒有餘,沒有多餘啦!他沒有多餘的量對人好,因為他有所不足、有所欠缺,好像我們要向他借錢,他沒有多餘的錢借給我們。他對人不好,實在是表示他沒有選擇、表示他不快樂。一個人快不快樂就決定在他的心量,你心量越大就越快樂;你心量越小就越不快樂。


  如果有人對我們好,是因為他有餘;我們對人好,也是因為我們有餘,這個有餘不求回報,叫做無所求。猶如微笑,如果有所求就不叫微笑;散步有所求就不叫散步。


  我們從醒來到睡覺,有多少時間是無所求的?修行一開始,就是要增加無所求的對待;增加無所求的時間,是我們修行的第一步。


  不斷看到自己有餘,就能無所求的對人好。不斷的體會,能夠真正對人好,就是對自己好;能夠真正的對自己好就是對人好。我們說只對好,不對不好,人沒有你、我,也沒有先對自己好的先後思維。沒有一種好,是對人好而沒有對自己好;也沒有一種不好,是對自己不好而沒有對人不好。慈悲喜舍不是為了別人,實在是唯有如此才能心安,才能睡個好覺,實在說,不是為誰,甚至也不是為自己,純粹只為減少世間苦,淨化世間貪嗔癡。


  世間是此身之所住,世間是地、水、火、風、空、識,慈悲喜舍為的只是地水火風空識這六界,這六界不是你的、不是我的,微妙的是,只要不以慈悲喜舍對待、回向,六界回報的也不會是我見青山多嫵媚,諒青山見我亦如是


  一個修行人只有一種關係,就是他和世間的關係,沒有一切人我對待,整個發心就是對世間,每一個動都是為世間少苦離苦。


  如何瞭解世間、如何對待世間,是一個修行人的心。對一個人講話,就是對全世間講;做一件事就是對全世間做。你要確定這一點,如果不確定的話,你還是在世間思維,還是在三角關係。


  一個修行人,他永遠感到自己的慈悲是不夠的;面對世間,永遠有一種慚愧心,內心深深的感受到,可以選擇對人好,卻沒有對人好是了去﹙台語﹚;可以不對人不好,卻對人不好也是了去;可以有能力承擔,卻沒有承擔也是了去。那種感覺要用去感受,一旦他死了,或者你死了,都會覺得遺憾,那種感覺要抓到。


  有慚有愧是一個修行人最基本的心。慚愧心要由慈悲心來,沒有慈悲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慚愧心。慚愧自己不夠慈悲、不夠柔軟、對苦不夠擔當,這樣才叫慚愧。


  慚是在自己的眼中,感覺自己不夠慈悲。


  愧是在別人的眼中,看到自己不夠慈悲。


  慚是知量、知道分寸、知行合一,知道就意到、說到也做到,這叫自重。


  愧是愧對老師、愧對一切阿羅漢正等覺。法界無礙,覺者不死,他們正盯著你看,這又叫世間增上。


  有慚﹙自增上﹚、有愧﹙世間增上﹚、有信﹙信法次第、信一切阿羅漢正等覺與老師的道跡﹚,就進入法次法向。


  真正的慚愧是知苦、離苦,不是受苦﹙住在苦受,作繭自縛﹚,是知過猶不及,是再接再勵。能夠轉逃避﹙避苦﹚為面對,才能轉消沉為慚愧,慚愧是種奮發圖強的增上力,如實的面對苦、按摩苦、消化苦,用最寂靜的心來回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