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捨—人類情緒最美感的展現--5
四無量心三昧
為什麼要講“慈、悲、喜、舍”?因為“世間是苦”,世間若沒有苦,我們就不需要修行,也不需要慈悲喜舍。所以我們要注意、要常常聞思,能不能不講苦而修行?不講苦,就沒有苦集,也沒有苦滅,也沒有苦滅之道,通通沒有,沒有苦諦,其他的諦通通沒有了。
所以,修行不必急著要去修四念住,先放下我們捨不得對別人好的慳吝,是修行的第一步,先放下不能對人微笑的那種緊,是修行的第一步。
如果我們修四念住卻不能微笑,如果我們修四念住卻不能慈悲,那就離開了佛陀所教誨的法門。
所以,修行一定要有東西來檢驗、校正,如果沒有東西來檢驗、校正,就會以為“我在”修行、“我能”修行、“我是”修行人,這樣就會有偏差。
我們的入門、下手處是“慈悲喜舍”,因為它非常符合人性。很多人說貪嗔癡是人性,事實上,慈悲喜舍更符合人性。很多人說修行是在逆我們的習氣,何嘗不能說,修慈悲喜舍更順應我們的習氣。我會選擇從慈悲喜捨下手,是因為他更適合人性,所謂適合就是慈悲喜舍會讓你非常安心,而貪嗔癡卻會讓我們連睡眠都不安穩,睡眠不安怎麼是我們的習氣呢?
我們一開始先做慈悲喜舍,再做根本作意、三依一向,又回來做慈悲喜舍,這樣來回往返,見苦的力道就有了,出世間的力道就有了。所以一開始的慈悲喜舍是世間法,它還是會有紛爭對待,還不一定依遠離,還不一定見苦見得徹底,他只是順應我們的人性、順應我們的同情心、順應我們的隨喜心、我們從這裏契入蠻容易進入那個感覺裏面,然後經過根本作意和三依一向,它就變成了出世間的慈悲喜舍,所以,慈悲喜舍是我們從世間到出世間,最基本最重要的橋樑。
修“慈悲喜舍”,能令我們的心拓展到無量無邊﹙心量廣大﹚,所以又叫“四無量心”。
這四種無量心,都是慈悲中有喜舍、喜舍中有慈悲,而且,都是見苦離系,見苦不分彼此,因為如果分彼此,一定會黏著,所以叫“四無量心三昧”,不要把慈悲喜舍和三昧斷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