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道行法的第一個方程式--證初果
1、前提條件
證初果的前提條件有兩個:資糧道具足;護法史和修法史。
資糧道具足就意味著,無論採用哪個宗派的哪個道場的哪個善知識的哪個法門,都容易成就。而護法史和修法史是說你要在具體的某個道場的某個善知識的某個法門上取得成就的前提。
1.1、資糧道具足
資糧道具足其實就是到達修行開始線。修行開始線包括兩個:技術面到達置心一處;工程面到達淨識。
1.1.1、技術面
技術面的修行開始線是置心一處。
置心一處的判定標準:古代的判定方法是下香板。因為置心一處的人,香板打下去,就像蚊子咬一樣,不會有太大的反應。如果沒有置心一處,那肯定會嚇一跳,反應很大。
置心一處的方法論:那就是五停心觀。比較典型和常用的就是數息觀。數息觀的按照天臺的指導標準是六妙門,數隨止觀還淨。華嚴禪行法是只取前三步,數隨止三法,到達止法,也就是置心一處的時候,直接引入無漏智,要開始進行次第道的第一個方程式,去證初果了。
數息觀是經典的方法,但是後來又發展出很多置心一處的方法,歷史上很多大德也不是通過數息法來到達置心一處的,比如慧能大師就沒有練過數息法。那麼我們要探討的是置心一處的真實法是什麼?置心一處的口訣是四心偈“置心一處,使心不亂,若心他緣,攝之令返”,置心一處,使心不亂是正面講也就是心沒跑掉的時候如何處理,若心他緣,攝之令返是反面講,也就是心已經跑掉了如何處理。無非是這兩種狀況。置心一處的心是能,最初級的心就是注意力;置心一處的處是所,是生命因素。置心一處的處只能是生命因素,不能是其他的,如果是其他的就無法真正的做到置心一處。因為生命因素是本體界的,是永恆的;其他的是現象界的,是無常的。而呼吸是最具體的一項生命因素。如果從真實法的角度講,置心一處就可以有很多的方法了。誦經,拜佛,念佛等都可以置心一處,問題是那個心要掌握住,那個處要能定好。誦經,那就要把心放在經文上,不要誦三句經;拜佛,那就要把心放在謙下心上;念佛,那就要把心放在佛號上,不要有口無心。每個人因緣不同,性德不同,所採用的媒介不同,但是那個原理是一致的。不過,總的來說,還是數息法的處最具體,最容易入手。
1.1.2、工程面
修行開始線包括從工程面來講就是要到達淨識,也就是首先要去除複雜的意識形態,只剩下一個中心價值觀;然後再破除中心價值觀,到達淨識。
淨識的判定標準:
負面的判定標準: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會找一大堆的理由來說明。典型的語言模式就是不過……但是……還有……那麼。這個語言模式背後那個思維模式就是有很多的複雜的意識形態在運作。
正面的判定標準:會感覺人生特別美好,生活特別舒暢。這個是由工程面所引發的舒服禪,但是這種舒服禪沒有副作用,不像技術面所引發舒服禪有副作用。這裏面的關鍵在於慧門是佛法真正的標的,智慧就是斷煩惱,定門是條件和過程。法師曾經說過中國佛教史上有三個最重要的歷史人物,其中一個就是慧能大師,慧能大師的偉大功績在於重新將智慧擺在了佛法修學的首要位置。
淨識的方法論:
聽經和讀經其實都是在培養工程面。法師經常要我們把他講的某個小理論整理成為, 一兩 千字,然後不斷跟人講,不斷修改,直到非常圓滿。那麼整理的東西會成為我們的生命因素,這個生命因素會引導我們前往淨土乃至法界。而且,他還提到,整理和分享的過程中會產生喜悅,而這種喜悅比禪定所產生的喜悅更圓滿。另外,他還提到,整理和分享五六個理論之後,法師到底在講什麼就會知道了,也就是說與法師會產生真正的共識。這也能起到緣念法門、緣念善知識的作用。這個行法其實就是華嚴四修法中的聽經筆記和華藏工程的綜合體。
1.3、護法史和修法史
護法史和修法史其實是三緣念,緣念道場、緣念善知識、緣念法門的具體體現。只有充足的護法史和修法史,才能與道場、善知識、法門的建立共識。這裏面其實是個判定標準。因為你會資助道場,才能說明你認同這個道場;你會資助善知識,才能說明你認同這個善知識;你會實踐法門,才能說明你認同這個法門。所以,護法史和修法史其實是為了說明,你與道場、善知識、法門的共鳴的程度,建立了共同的語言模式與思維模式。有了這種共鳴和共識,當行法上出現差錯,善知識來指正的時候,我們才能很容易的接受。這裏面的一個反例就是,某個徒弟進入邪定聚,法師指出那樣是不對的,他不能接受,就離開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