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對現在兩岸年輕人的想法

分類:居家生活
2012/10/20 19:16



談談我對現在兩岸年輕人的想法


2009年底,風流倜儻的富士康老闆郭台銘,在一次活動當中說「台灣很多年輕人以開咖啡店為滿足」,也引爆了"台灣年輕人應該有什麼志向"的討論;有些人認為郭董有錢人的思維就是不一樣不知民間疾苦,也有人為台灣年輕人毫無上進心憂心匆匆,還有一些開咖啡店的年輕人加入戰局說開咖啡店也是一種事業不是玩玩


我不太能認同郭董說的這些,但我能理解為什麼他會這麼說,現在台灣5.60歲一代的人眼裡,台灣的年輕人就是毫無上進心,他們喜歡說以前自己創業時多苦多苦,認為現在沒辦法像他們以前創業時一樣刻苦耐勞,闖出自己的"事業",而這事業通常是指開公司辦實業之類的事;在他們眼裡,開咖啡店,開網店那隻能算"興趣",算不上創業


可是一個事業如果要成功,不管大或小,都要全心投入才有機會成功,不管是富士康或開咖啡店都一樣。


我想,以郭董的思維,就算搞咖啡,也應該是想先做專業的咖啡豆種植代工,賺到第一桶金後,再併購其他農場以便供應低價咖啡豆搶攻全球咖啡店市場,然後垂直整合,從Espresso機到餐巾紙廠通通買下,供應星巴克等品牌的訂單,最後不斷擴廠擴園,完成他全球分工的咖啡代工版圖,最終也成立自己的咖啡品牌打敗星巴克,成為一代咖啡霸主。


當然這只是笑話!只不過當這些輩份的人談起台灣的下一代時,總是憂心匆匆,覺得台灣現在年輕人目光都很淺短,只關注眼前的事,擔心台灣交給我們這一代人就完蛋了,當然啦!每個時代會有每個時代不同的機遇,不同時代年輕人能夠抓住的創業方向也不同,也許過去是製造業,外貿業,到現在這些傳統產業門檻都很高了,年輕人也只能順應台灣轉型的潮流抓住比較屬服務性行業或餐飲業的項目,畢竟這門檻比較低,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有錢老爸或乾爹。


如果有一天,郭台銘的寶貝小女兒長大了,發嗲說「爹地,我想要開咖啡店」我想,他肯定也馬上砸個十億元替她女兒來打造一間貴婦咖啡沙龍。


在台灣,討論年輕人未來這個議題的時候,通常伴隨著都會討論台灣年輕人與大陸年輕人的差異,這些年在台灣常常聽到一種論調,認為台灣年輕人各各都安於現狀,不肯拓展自己的境界,目標誌向不大,話鋒一轉,大陸年輕人個個都志向抱負遠大,對自己未來都很有規劃,很清楚知道自己未來要幹嘛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並不清楚這些兩岸的"年輕人"是怎麼取樣出來的,就我個人認為,這種結論其實只代表了某個側面,所謂"目光淺短"在目前的台灣社會氛圍下,也不一定是缺點;而所謂"志向遠大",當然不是壞事,端看能不能每一步都做得好。


這種比較以及焦慮大慨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兩岸學術交往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多的教授及大學生組團到大陸參觀後開始出現並逐年增加。許多老師和同學到了大陸的大學參訪後,總是會感嘆大陸學生的認真程度;那時開始,常常聽到這種傳聞:某某同學本科加研究生六年除了回家從沒有出過校門、宿舍媳燈後,校園裡每盞燈下都捧著書的同學、每天清晨,都是被樓下同學大聲英語朗讀聲吵醒的....當年聽到的這類激動人心的事蹟還真不少,而最常聽說的也就是圖書館里永遠都是人,清晨就開始排隊,從早讀書讀到晚這些事。每當老師在台上講這些經歷時,臉上總是一幅恨其不爭的表情,恨呀!為什麼台灣的學生就做不到那麼認真呢?人家大陸學生都在花時間讀書,台灣學生卻天天玩魔獸,這樣下去,以後怎麼跟人家比。


這種感慨,最常出現在每學期的第一個星期,因為這時候不管是老師或學生都剛從大陸交流回來,體驗特別的深刻,每當其他同學聽到這樣的情況,也都慚愧,暗自發奮絕對不能輸給大陸學生,所以,大陸學生也曾經是我們開學後短暫時間努力讀書的動力之一。


現在開始有大陸學生來到台灣讀書,這對台灣的大學生也是種新鮮的體驗,比如前陣子有個讀大學的小弟弟跑來跟我說一件很神秘的事


「我跟你說,現在共產黨在台灣的校園裡都有黨支部了!」


「啥?你怎麼知道」我心裡一緊


「就那些陸生啊!他們說他們一來台灣就要先找到​​"組織"」看他掩不住興奮的表情好像發現什麼大事一樣。


我一聽「組織....」呃....我可以理解了,大慨是什麼大陸學生同學會之類的。


總之,大陸學生來台讀書後擦出的類似火花還真不少。


現在台​​灣的學生普遍有種"喔...原來這就是陸生"、"陸生果然都如傳說中的一樣"的感嘆;在媒體的報導當中,大陸學生都很符合一般台灣人所想像,所期待的那種形象,比如"搶著舉手發問"、"讀書非常認真"、"台灣學生備感壓力"等等。


在這種更深入的交流當中,台灣年輕人覺得,慘了,大陸年輕人真的是很優秀。這兩年也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在自我反省的文章,那模式其實都很類似:「台灣年輕人都在關心明星,愛情,工作,團購等等等;反觀("反觀"這個詞總在這類文章大量出現)大陸的年輕人,不管對什麼事都有自己的主見,知道自己在幹嘛,說什麼話都能引經據典信手捻來....」結論通常是,大陸年輕人的素質已經超過台灣。


台灣年輕人現在就是有種很強烈的焦慮感,覺得以後要拿什麼跟大陸年輕人來競爭;前不久一些機構了個調查:並認為大陸年輕人在亞洲各國最有競爭力。綜合這些焦慮,再加上這些年台灣經濟停滯,大學畢業生起薪反而比過去少,台灣年輕人給未來只評了50分。


我以前有段時間也有這種焦慮,只是後來待在大陸時間也長了,覺得其實年輕人在那裡都一樣,大陸有認真的,台灣一樣有認真的,台灣有很混日子的,大陸一樣有很混日子的;何況台灣同學們去交流的經常都是重點大學,現在能來台灣讀書的也普遍是比較優秀的,至於那些整日躲在宿舍裡打赤膊,翹腳一邊玩魔獸一邊搔內褲猥瑣得笑著的那種當然看不到,兩邊一樣有。其實大學生,年輕人,不管在那裡也就是彼此彼此。


但有一點很重要的,大陸就是人多,相應能抓出來的人才也多;而且,在大陸的生存競爭遠遠超過台灣,大陸年輕人的企圖心遠遠高過台灣年輕人。


如果就以"台灣年輕人沒上進心/大陸年輕人有上進心"這個前提來看,我個人認為兩岸80後90後的價值觀形成與他們所成長的這二十多年來社會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兩岸在70年代末都開始放棄頑固意識型態治國方針,改以一種更務實的態度製定政策;只是台灣有自由經濟的先天優勢,比大陸的經濟發展早了一步。從這30多年來的經濟成長曲線來看,主要快速成長在前20年,所以台灣現在的80後90後基本上是在富裕自由的情況下成長起來的;這種社會氣氛下成長起來的人普遍受過良好教育,敬業樂群,有團隊精神,友善熱情;但這些年台灣經濟發展已經到一個點,不再那麼快了,所以現在年輕人似乎變得習慣於安逸,很保守。


阿里巴巴的總裁馬雲2010年到台灣訪問後,說在餐桌上,都是一批七十幾歲頭髮都已經白了的企業家在跟他大談創新,說台灣這樣下去沒希望了。馬雲真是一眼直接看到問題的本質,現在台灣的經濟資源絕大部份都被上一波經濟高速發展而起家的企業主所把持著,所以,你如果待在台灣,年輕人自己都看得到未來在那裡,也就那樣了,只能安於現狀。就像以前想當公務員人人都會笑你沒上進心,現在反而變成熱門的職業,家長都鼓勵你去考;而開個咖啡館早餐店,好好經營,說不定還是踏實一點的選擇。


而相對來說大陸這三十年的發展,前十多年還屬於政策辯證階段,一直到了鄧小平南巡經濟政策定調後才整個突飛猛進;現在大陸的80.90後是親眼見證社會各方面遽烈進步的,在這種背景之下,每個人都希望在這變化的大潮之中佔有一席之​​地,所以經常展現了很強烈的企圖心。


郭董三年前批評了台灣年輕人只想開咖啡店,今年他又批評了大陸年輕人"陷入迷失,想要一步登天",我想,這種心態跟現在大陸的社會氛圍也沒什麼不同:很多事不一步步來,只要先求有了,再來求好;許多大陸年輕人在這快速發展的大潮中,野心勃勃,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性,想要抓住每一個機會往上爬,為了往上爬,甚至可以不擇手段,有時候難免就給人一種自我感覺良好,不實際不靠譜的感覺。


台灣年輕人看到大陸短短近二十年出現了那麼多像馬化騰、李彥宏、馬雲,甚至更年輕的企業家怎麼可能不焦慮。當台灣上一代的老企業家在罵年輕人不肯努力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到澳洲當台勞賺錢,或著到大陸試試身手闖一闖,因為,想要有更多的發展可能,說俗氣一點,想要快速累積第一桶金,只有出走。


大陸這一代年輕人在一胎化的政策之下背負了眾人關愛的目光成長起來,並寄予無限的期待,進入社會這個大叢林,


就跟公知殺入強國論壇般一樣慘烈,雖然擁有無限可能,但也提心吊膽隨時面對各種生存競爭,你說,這活著能不累嗎?但當他看到台灣這小島,年輕人開始回到老家開個小店咖啡館啥的,整個島上充滿了淡淡的小清新悠閒情調,恐怕也會羨慕。


比較起來,現在台灣年輕人制定的人生目標經常是中短期的,以三五年為主;而大陸年輕人更喜歡制定十年左右的長遠目標。當然不管什麼樣的價值觀都不能代表所有人,這只是我的一點體會。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年輕人都有難處與挑戰,都然也有機遇,也不用妄自菲薄看別人總是比自己好,其實各自都有乾苦。


年輕人很少沒有不志向遠大,二十歲時,總覺得世界都在我手上;但到了三十幾歲才無奈沮喪的發現,我們對世界對整個歷史來說其實都是只是屁。但不管是台灣年輕人或大陸年輕人,未來的責任遲早會落到我們頭上,想要有什麼人生,都是自己現在選擇的,不用羨慕,也怨不得誰。


http://weibo.com/twxiaolia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