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講記--26

分類:法相宗
2012/10/17 10:41

5.業力的概念


業力在梵文原文叫羯磨,意思是造作,也可以說是一種行為,一種動作,一種作為,都是這個意思。你看我們現在有的佛教寺廟裏頭的辦事機構叫羯磨堂,就是能夠辦事情,當然那是清淨的造作。傳戒的時候有羯磨師,有教授師。教授師是給你講道理的,羯磨師告訴你怎麼操作,怎麼行動的。理論方面的是教授師,行為方面是羯磨師。造作會產生一種力量叫業力。你看我們一個人,你一舉一動,都是造作,你只要一舉動,行為它就會產生力量,這個產生的力量,當然是有大有小。但是沒有一種行為不產生力量不產生後果的。業力在佛教小乘經典裏頭解釋得比較狹隘,是狹義的,業是因果現象的一種。後來發展了,業力解釋的範圍越來越寬,越來越大,因果現象的本體、法則等等都歸納到業力上。所以我們說的業力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我們說種子怎麼組成這些境界呢,它就是靠業力,種子的組合是靠業力來組合的。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分析,法相宗就是這樣分析的。我們先從我們自己所感受的境界來講,我們從空間來看這個世界。從空間來看這個世界那就是有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裏頭又有六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修羅道、人道、天道,這是從空間來看有三界。從時間上來看這些境界,有四大劫,這就是我們常常講的成劫、住劫、壞劫、空劫。四劫,比如這個星球,這個世界壞了,有三災,水災、火災、風災,由災而起就壞了,壞了以後空了,空了以後又成了,成了以後又相對的穩定了。這裏頭又分好多小劫是一中劫,好多中劫又是一大劫,這是基本名詞我不多說了。從空間上看是三界,從時間上看是四劫。所以我們所碰到的境界,大到三界,有成、住、壞、空,小到個人,有生、老、病、死,乃至於一切萬法當中都有四種現象:生、住、異、滅。生——這個法生了,住——這個法相對穩定,異——這個法發生變化,滅——最後這個法消失了。可以說息息生滅,時時生滅,生滅這是我們所有一切境界經常的現象,生起來了,相對穩定一下,馬上又變化了,消亡了。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不是這樣的,有為法、有漏法都是生、住、異、滅的。那麼我們人在生住異滅、在生老病死當中,我們的感受就有很多的不同,有苦呀樂呀的差別。大慧菩薩問的,為什麼人有醜陋的,又有不醜陋的,為什麼命運有好的,又有不好的,比如,在空間裏頭,有的享樂,有的受苦;在時間裏頭,有的長壽,有的短命。在世法上,在哲學界長期有個爭論,就是形滅不滅論,在南北朝就提出這個問題了。那個時候有個學者叫範縝,他同竟陵王是一個時期的,竟陵王蕭子良,是信佛教的,範縝不信仰佛教。竟陵王就問範縝:“你不信因果,世界上為什麼有富有貴,為什麼有貧有賤,你還不信因果啊。”範縝說:“人的一生就好像樹上的花。同在一個樹上開的花,風一吹來,花隨風而落,在這個中間,有些花就飛進房屋簾子裏去,掉到屋裏床上、席子上、坐位上,有些花飛到大牆角裏頭,甚至於飛到廁所裏頭去了。被風吹到房上、席子上的就是你,吹到廁所裏頭去的就是我。”說人生好像隨風而吹,自然而然的,偶然的,碰到好的,飄到席子上去了,碰到不好的,吹到廁所裏頭去了,這個是沒有什麼因果的,因果在哪里呀。這是範縝講。由這個引起了形滅不滅論,就是人死了以後,還有沒有這個精神存在。形指身體,神指精神。有的人講,人的肉體就像一盞燈一樣,肉體消滅了,就等於燈火滅了。這個在哲學上,古時候就爭論,現在也這樣爭論。存在不存在的問題,因果的問題。佛教看這些問題,認為不同的境界都是有一定的組織的,都是業力組成的,這叫物以類聚,方以群分嘛。比如,餓鬼所生,一定是醜陋的形態、惡劣的環境,為什麼呢,他都是苦的種子集攏來的,形成的境界。比如,天人所生,他一般形體都是很妙勝,環境都是很優美的,是樂的種子組成的。所以這不是自然論、偶然論所能夠解釋的。但是我們也確確實實看到在同一個情況之下,比如都在人道,但是也有不同,這個在世間法看得多了,有的功成名就,有的身敗名裂,他都有不同原因的。同一個環境,結果遭到不同的待遇,不同的結果。還有就是同一個境界,但也有不同的感覺,就是種子組合的外部境界是一樣,但是感受不一樣。比如水,水在人間來看,可以做飲料等等,是生活必需的。但是餓鬼看到水就害怕,感覺是一灘濃血,是火焰。天人看到水是琉璃,是玻璃樣的東西。同樣的東西,都是水,但是在不同的空間裏頭,在地獄道在餓鬼道和在天在人看的不一樣。我們人看到是水,那些魚、蝦、烏龜、龍看到的是它的房子,是它的住處。所以境界的組合不是偶然的,不是自然的,必定有一種力量支配它成這個樣子,這個支配的力量就是業力。所以種子怎麼變成境界的,是由於業力,我們從時間來看,從空間來看都是這樣。像我們撞鐘,大叩大鳴,小叩小鳴,不叩就不鳴。種豆就一定得豆,種瓜一定得瓜,不能種瓜得豆,種豆得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業力是一個網,宇宙是這樣一個網,因果是網上的環,一環一環,因果的環組成業力的網。我們講,你逃不過業力呀,人都在業力的網上生活。這個網怎麼組織的?是因果組織的,一個環套一個環組成業力的網。這個網的環裏頭,具體是些什麼東西呢?都是些種子。所以業力把種子組成了境界,組成網。這些種子的活動就是在因果環裏流轉。所以法相唯識宗在研究因果的時候就講了四因五果。四因,就是生因、引因等等,五果,就是士用果、異熟果等等。


業力我們可以分成好多種,從它的德性方面說,我們可以說有善業、惡業、無記業。我們從業力的發生來說,有身業、口業、意業。過細分還有很多了,從業力果報上來說,那就是福業、非福業。像生到人、生到天這是福業,生到地獄、餓鬼、畜生這些是非福業。還有果報上有不動業,比如由修禪定他得的禪定果,這個是不動業。像色界、無色界修定的人,他進入了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還有無色界裏頭的空無邊處天、實無邊處天、非想非非想天、無所有處天,這些境界就是不動業,是由修禪定的業力轉成的。這是就業力的果報來說,這個都不同的呀,你像人和天,受火災、風災、水災,劫數多得很,而到不動業的這些天裏頭,水災、火災,有的只有一災,有的有兩災,在時間上呢,有的只有一劫,災就過去了,有的很長時間劫才能夠過去。這都是這些業力的變化。從業的分量上來講,有定業、不定業,或者說定受業、不定受業。就是這個果報一定要受的叫定受業,這個果報不一定完全能受到的叫不定受業。從業力作用上來說,有引業,有滿業。什麼叫引業呢?就是自他同一的總報叫引業。另一種叫滿業,滿業就是彼此不同的,彼此個別的,就是別報吧。我們剛才講國土,我們都在一起,都是在人道裏頭,都在一個報身,都有眼、耳、鼻、舌、身、意,這個是引業。至於說不同,滿業,雖然都在一個人道裏頭,你長得漂亮,他長得醜,你壽命很長,他短命,有這差別,差別是滿業。這是從業力的作用上來說的。從業力的交互來說,業力有共業,有不共業。共業就是很多人都感到的,這種業力,共變共用。共業裏頭又有共中共業,共中不共業。共中共業,像山河大地,大家共用的。共中不共業呢,比如私有私產跟大家不共用的,叫共中不共。不共業呢,即不是共變共用,而是自變自用,一己所有的。不共業中也有不共中共業,像身體本來是自己獨有享受的,但有時他人也可以借用你的身體起作用。不共中不共業,這就是絕對不與他人共的,一生自己獨自受用的,像你自己的眼睛、耳朵,不能別人借著用,哪怕眼睛器官可以移植給人家,但那也已經不在你身體上了。這個業力的分類很多,我可以從十二個方面來分,我就不多說了,因為業力這個問題很大。


但是我講業力,從法相唯識宗來講,他特別注意的一點,就是發動業力的主體在哪里呢?在我們的意識,我們上天堂下地獄都是意為主,這是就世間法來說。就出世間法來說,我們超出三界,妙證菩提,也是以這個意為主。所以意的力量特別大,就是第六意識的力量特別大。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真佛教。”為什麼佛教經常講這句話,什麼叫佛教佛法,就拿這四句話說。這個意識,意就是識,所以法相宗講唯識,對意識方面特別注意。這是講業力的時候要知道,業力的主體是意。所以你這些種子怎麼組合啊,我們說由於業力;業力又怎麼組合的呢,業力由意為主。業的力量是很大的,但是說到講修行的人,他到了聖賢位了,到瞭解脫的境界了,業力就慢慢地消失了。沒有到賢聖位的,針對它來對治,也可以使業力轉化。這個要說清楚一點,業力是可以轉化的,但是你說把業力消滅,是消滅不了的,不過可以轉化。我們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西方是可以往生的,你的業力消滅不了,所以叫帶業往生,怎麼辦呢,你還得慢慢地轉化掉。世界上沒有什麼你可以欠賬不還的,你欠了賬你就要還,所以世界上沒有什麼討便宜的事情,業力是非常公平的。業的力量大,大到什麼程度呢?釋迦牟尼佛都講不可思議。佛是不可思議的,眾生是不可思議的,業力大也是不可思議。但業力可以轉化,這個轉化靠修行,靠對治。世間境界,種子都是由業力而來組合,這樣散土就結成泥團。因此我們修行的人,學佛的人,也就是依靠業力來修行。在業力上修,才能轉變業力。不管哪一個宗哪一個派,你都要修行身、口、意三業,修行離不開身口意,所以我們修行也是依靠業力的原則嘛,持戒、修定、證慧,都是的。持戒就是對我們身口意活動有所規範、限制嘛,使我們種子的組合能夠慢慢轉變,去掉污染,返回到本來清淨的途徑上去,在《楞伽經》來說,就是證得如來藏。這個我是簡單地把唯識宗大概說了一遍,我們再看下面經文的時候,對唯識講的有些現象就比較容易瞭解了。我們前面講到大慧問佛,佛講了一百零八句以後進入經文的正宗分。正宗分講三個問題,首先講如來藏,如來藏裏頭先講五法。五法在法相唯識宗也很重要,這五法實際上是法相宗對一切法的總清算。為了說明五法,首先講第一個問題,講這些識的生滅相。爾時,大慧菩薩就問佛了,八識有幾種生住滅。就是眼識、耳識一直到阿賴耶識,它是怎麼樣生起來的,怎麼樣存在的,怎麼樣又消滅的?佛就告訴大慧,這些識的生滅相有兩種。生滅就是生住滅,生起來,穩定存在一段,再就消失了。生滅相實際上就兩種,就是諸識有兩種生、有兩種住、有兩種滅。一種叫流注生、流注住、流注滅;一種叫相生、相住、相滅。諸識生滅的現象就這兩種,一種叫流注,一種叫做相。流注,我上次說了它的意思,一種譯本翻譯為“相續”,這個比流注容易明白一點。流注就是阿賴耶識的種子刹那刹那生滅,我不是講種子有六個義嗎,刹那刹那不停,生滅同時,這樣一個接一個的,你看它就連續下來了嘛,生了就滅,滅了就生,而且生就是滅,滅就是生。這樣的生滅,種子在阿賴耶識的表現,這種相你看不到的,很細,可以體證到,但你看不到的。所以這種流注的生滅,這種相續的生滅,是沒有相狀的。我們現在種子輸出來,種子變現行,現行又變種子,種子又變現行,種子整個的流注的過程是很細很快的,你看不到的,這個叫相續的生、相續的住、相續的滅,這個是沒有相狀的。另外一種隨業力感召的果報,這一種生、住、滅是可以看得到的,這個叫相的生、相的住、相的滅。相,因為法相宗用這名詞,我們簡單來說呢,這個相,它是一種果報,就是業力感受的一種果報顯出的境界,這種相狀叫相。這種相狀,因為人是可以看到的,所以叫相。比如,我上次也說了,人由少到老,他的變化是看得見的,生老病死嘛,這個生老病死是業力感召的一個結果,這種狀況我們看得見的。所以佛答復大慧的時候,講了識的生滅有兩種,一種相續的、流注的生住滅,一種是業力感召的這種果報的相的生住滅。說清楚了,為什麼我們前面要講種子,要講業力,為瞭解釋這個問題,不然的話不大好懂諸識的生滅為什麼這樣。下面這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