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講記--21
問了種種世間的施設,也問了出世間的種種施設,最後問了三寶。
(三)世尊問答
問完了以後,這個結集經典的人就加了一句話:
無上世間解,聞彼所說偈。
“無上世間解”是指佛,無上士、世間解都是佛的稱號嘛。“聞彼所說偈”,聽到大慧菩薩所問的偈語。這句話是結集經的人講的,既不是大慧問的話,也不是佛說的話。下面一句是佛說的,佛在聽了大慧菩薩的問題以後,開始總地說了一句話:
大乘諸度門,諸佛心第一。
就是大乘所有的這些修行法門——究竟到彼岸的法門,諸佛心第一,以佛的心地法門為第一。大乘所有的法門裏頭,以佛心地的法門為第一。這句話很重要,因為整個的經,這一品就叫做“佛語心品”嘛,而且《楞伽經》講的就是心的問題。
為什麼講佛的心地法門為第一呢?就是證入了如來藏,心識不受污染。前面我講經的主旨的時候講了心識的三種狀態嘛,自然而然不受污染的叫不空如來藏,用修行的辦法除掉污染的叫空如來藏,受了污染的叫阿賴耶識。不空如來藏自然而然,沒有什麼修行不修行的,無修無證的,但是空如來藏就要修行,把受了污染的東西空掉,所以修行法門以如來藏心識不受污染為最主要。所以要問整個《楞伽經》的宗旨是什麼,那就是:“大乘諸度門,諸佛心第一”。
接著釋迦牟尼佛就讚歎大慧菩薩:
善哉善哉問,大慧善諦聽,
我今當次第,如汝所問說。
佛講,你問得好問得好,大慧你要認真地聽啊,我現在有次序地回答你的問題。“如汝所問說”,像你所問的那樣回答你。下麵就是世尊答問,回答大慧菩薩的問題。
1.牒計所問
釋迦牟尼佛在答復大慧菩薩的時候,首先把大慧菩薩的問題給歸納了一下,然後又回過頭來反問大慧菩薩。這就是說,釋迦牟尼佛在答復他的時候,是以問為答,而且不光是以問為答,還是反問為答,把他所問的反過來又問他,作為答復。你們看看,釋迦牟尼佛好像在說,你問我啊,我還問你呢!(眾笑)所以是以問為答、反問為答,這種形式叫牒計所問嘛。但反問為答也不是完全照著大慧問的次序。
所以看下面的問題,你回過頭來跟上面大慧菩薩問的問題對比一下,你就清楚明白了。所以現在講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就不多囉嗦了,因為前面大慧問的時候我們講的意思已經差不多了,現在佛回過頭來問還是那些意思,我們提一下就行了。佛講:
生及與不生,涅槃空刹那,趣至無自性,佛諸波羅蜜。
佛子與聲聞,緣覺諸外道;及與無色行,如是種種事。
須彌巨海山,洲渚刹土地,星宿及日月,外道天修羅。
解脫自在通,力禪三摩提,滅及如意足,覺支及道品。
諸禪定無量,諸陰身往來,正受滅盡定,三昧起心說。
心意及與識,無我法有五,自性想所想,及與現二見。
乘及諸種姓,金銀摩尼等,一闡提大種,荒亂及一佛。
智爾炎得向,眾生有無有。象馬諸禽獸,雲何而捕取。
譬因成悉檀,及與作所作。叢林迷惑通,心量不現有。
諸地不相至,百變百無受。醫方工巧論,伎術諸明處。
這些上面都提到過了,生滅呀,不生不滅啊,涅槃、虛空、刹那等等。“趣至無自性”,這些說法無非都是生滅法,都是無自性的。而且說這些法也無非是要使你能夠內證諸法空無自性的境界、如來藏的境界,脫離這些污染。佛講,你問了佛的六度法門。你問了佛子,各種學佛的人,聲聞和緣覺。你還問了一些外道。“及與無色行”,還問了修無色定的人,問了“如是種種事”,這都是上面大慧菩薩問了的。
你還問了“須彌巨海山,洲渚刹土地”。你還問了天上的“星宿及日月”,你還問了外道、天、修羅。你還問了修行的方法,“解脫自在通,力禪三摩提”,“三摩提”是修定嘛。你問了“滅及如意足,覺支及道品”,四如意足、七覺支、三十七道品。你還問了“諸禪定無量”,這些禪定的無量的境界。你還問了“諸陰身往來”,就是眾生在生前死後,他的中陰身去後來先,生死輪回嘛。你還問了四禪以上正受的滅盡定,住三昧定中起心說法,這些你都問了。
你還問了什麼呢,噢,你還問了“心意及與識”,還有“無我法有五”,大慧前面不是問了“五法”嗎。你還問了自性、想和所想,“及與現二見”,就是能見所見、斷見常見,這些問題大慧菩薩前面都問了。還問了什麼些呢,“乘及諸種姓”,你問了種族、種姓,一乘二乘三乘。你還問了“金銀摩尼等”這些東西,財富是什麼,及以財富是怎麼來的。你還問了一闡提,斷了善根的人。還有“荒亂及一佛”,就是國土亂嘛,以及一乘的佛道,你都問了。還有“智爾炎得向”,“爾炎”我們講了,是所知障。你還問了“眾生有無有”,等等。你還問了“象馬諸禽獸,雲何而捕取”,前面不是問了象馬鹿嗎,為什麼人們去打獵呀。你還問了打譬語成悉檀,悉檀就是講正法的法門。“及以作所作,……醫方工巧論,伎術諸明處。”問了醫方明,問了五明嘛。
上面這些話都是釋迦牟尼佛回答大慧菩薩說的,你不是問的這些問題嗎,你問我,我再問你,反問作為回答。這是什麼意思呢?對釋迦牟尼佛這樣的回答,過去有好多人做了很多解釋,這樣那樣,佛為什麼這麼回答,結果越解釋越複雜,越解釋越搞不清楚。實際上我們拿平常心來看呢,就等於釋迦牟尼佛跟人談家常、說話一樣,本來釋迦牟尼佛開始就說了:“今皆恣所問”,隨便你問什麼問題。因為佛說了這個話,大慧菩薩聽了佛這樣說,那麼好,我的問題一大堆,代表眾生這麼問那麼問,方方面面問了很多,問了以後,釋迦牟尼佛說,好啊,你問了這麼多問題呀,好,我也回答你,你不是問的這些問題嗎?佛就又把大慧所問的這一大堆問題又重複歸納了一遍,當然沒有把大慧問的問題全部都說出來,但大致上也說了一遍,你不是問的這些問題嗎?唉,你問得還不夠,還有好多問題你沒有問,你比如說——下麵釋迦牟尼佛又說了。前面說的都是大慧問過的,下面說的都是大慧沒有問的,釋迦牟尼佛提出來又問大慧菩薩:噢,照你這麼問問題呀,我再給你問一些問題看。就是釋迦牟尼佛反問,你既然問了那些東西,為什麼不問這些東西呢?“何故不問此呢?”要知道這是佛在表法啊,那意思是說,你問我的這些問題呀,都是些名詞概念,都是心識上的一些妄想!在世法上講的什麼原則呀、什麼規律呀等等,這些東西都是相對的,都是心識上所起的一些波浪,對這些東西,都是應該去掉的、空掉的!所以你問我啊,我還問你呢。當然釋迦牟尼佛沒有這麼說:你問這些幹嗎?而是回過頭來反問,這就表法,你不是問這些問題嗎?你要問這些問題的話,還多得很呢!我再跟你說。這實際上把大慧提的問題給打回去了。所以釋迦牟尼佛並不直接回答大慧,不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跟他解答。因為他問的這些名詞概念,一分別就成了心識的汙染。掃除一切名相就是掃除這個污染。心要不受污染嘛。所以底下釋迦牟尼佛講,你問的問題呀,還有好多你還沒有問到呢。下面就是大慧菩薩沒有問到的一些問題。釋迦牟尼佛說:
諸山須彌地,巨海日月量。
諸山、須彌山,四大海洋,日頭、月亮,這些前面大慧菩薩都問到了,但是這裏問的是它們的“量”,量就是多少、多大、多重,表示長度、容量、重量的單位元元。所以就是問須彌山有多大呀,太陽、月亮有多大呀,還有它們有多重呀,體積有多大呀等等,這些都可以問嘛。還有:
下中上眾生,身各幾微塵。
一一刹幾塵。弓弓數有幾。
肘步拘樓舍,半由延由延。
眾生分為下、中、上。下眾生:六道裏的餓鬼、畜生、地獄;中眾生:人、天;上眾生:緣覺、聲聞、菩薩這些聖賢。這裏佛反問大慧,你怎麼不問這上中下眾生身上各有多少微塵呢?
古印度把空間的最小單位叫極微,七個極微合成一微塵。好像我們現在把物質的最小單位叫基本粒子。這是講空間。就時間來說,古印度把時間的最小單位叫刹那。一個極微,一個刹那,這是古印度計算時間和空間最小的單位,佛教採用了這個說法。
“一一刹幾塵”,問一一國土有多少微塵。
“弓弓數有幾”。下面幾句都是講長度的單位。二尺為一肘,四尺為一弓。五百弓為一拘樓舍。十個拘樓舍為一由延(由旬),半由延就是五個拘樓舍。這都是計量單位,長度單位。這裏佛就問,一個弓裏有多少微塵?以及肘、步、拘樓舍、由延等這些長度裏頭又有多少微塵?底下佛還要問更微細的稱量單位:
兔毫窗塵蟣,羊毛黃麥塵;缽他幾黃麥,阿羅黃麥幾。
獨籠那怯梨,勒又及舉利,乃至頻婆羅,是各有幾數。
這些都是古印度微細的稱量單位,七個微塵是一窗塵,七窗塵等於一兔毛端塵,七兔端塵等於一羊毛端塵,七羊毛端塵等於一牛毛端塵,七牛毛端塵就叫做蟣,七蟣等於一虱,七虱等於一芥子,七芥子等於一黃麥。釋迦佛說,這些你怎麼不問呢?還有“缽他幾黃麥,阿羅黃麥幾。”“缽他”是容量的單位元元,一缽他是 一升 ,十缽他叫做一阿羅,十阿羅為一獨籠那,十獨籠那為一怯梨,十怯梨為一勒叉,十勒叉為一舉利,十舉利為一頻婆羅。
“是各有幾數”,是問這些容量裏有多少微塵。佛這麼問的意思是,你大慧菩薩問的問題這麼多這麼細,你怎麼不還問細一點呢?人身上有多少微塵?羊毛端上有多少微塵?這些長度、容量裏又有多少微塵?你看繁瑣不繁瑣啊。釋迦牟尼佛拿這些東西反問大慧菩薩,言外之意就是,你囉裏囉嗦說了那麼一大堆問題,都是很繁瑣的名詞概念,我再回過頭來問你,而且比你問得更繁瑣。底下接著,佛又問了:
為有幾阿㝹,名舍梨沙婆;幾舍梨沙婆,名為一賴提。
幾賴提摩沙,幾摩沙陀那;複幾陀那羅,為迦梨沙那;
幾迦梨沙那,為成一波羅。此等積聚相,幾波羅彌樓。
是等所應請,何須問餘事。
阿㝹、舍梨沙婆都是很微小的物體。阿雀就是微塵,舍梨沙婆就是芥子,賴提就草子,摩沙就是豆子。問多少個阿㝹是一舍梨沙婆,多少個舍梨沙婆是一賴提,多少個賴提是一摩沙,一陀那等於幾多摩沙。陀那是重量單位一銖,迦梨沙那是 一兩 。 一兩 等於二十四銖。波羅是一斤。所以佛在問,多少陀那等於一迦梨沙那,多少迦梨沙那等於一波羅。
接著,“此等積聚相,幾波羅彌樓。”就是問以此相加、類推,彌樓等於多少波羅?彌樓,有的說就是須彌山;波羅,剛才講了就是一斤。所以這就是問:須彌山總共有多少斤?你們要是有閒工夫的話去算一算,好在現在有機算機幫忙了(眾笑)。“是等所應請,何須問餘事。”像這等問題你都要問,你還問什麼別的呢?聲聞辟支佛,佛及最勝子,身各有幾數,何故不問此?聲聞、緣覺,還有佛跟他的弟子們,他們每個人身上有多少微
塵,你為什麼不問呢?還有:火焰幾阿㝹,風阿㝹複幾;根根幾阿㝹,毛孔眉毛幾。阿㝹就是微塵。一團火焰有多少微塵?一陣風裏又有多少微塵?人的毛孔和眉毛有多少?每一根毛裏頭又有多少微塵?你為什麼不問這些呢?我們看到釋迦牟尼在回答的時候,以問為答,反問為答,一方面先把大慧菩薩問的問題歸納起來反問他,另一方面,又依照大慧的問題推演出了更多的問題,再反問大慧,而且比大慧問的還囉嗦,還繁瑣。你問我這些繁瑣的問題呀,我現在回過頭問你這些更繁瑣的問題。這就是佛進一步表法,你問的那些名詞概念都是空的,你看我問的這些瑣碎問題你又怎麼回答,真正修行不排除這些東西是不行的,那都是心識上的污染。
釋迦牟尼佛還接著問:
護財自在王,轉輪聖帝王;雲何王守護、雲何為解脫。
廣說及句說,如汝之所問。
這些都容易懂了,我就不多說了。問什麼叫轉輪聖王,怎麼樣國土得守護,什麼是解脫。
“廣說及句說”,推廣來說和歸納來說,“如汝之所問”,像你所問的。這幾句和下面的又都是大慧問過的問題了。
眾生種種欲,種種諸飲食。雲何男女林,金剛堅固山。
雲何如幻夢,野鹿渴愛譬。雲何山天仙,揵闥婆莊嚴。
解脫至何所,誰縛誰解脫。雲何禪境界,變化及外道。
雲何無因作,雲何有因作,有因無因作,及非有無因。
雲何現已滅,雲何淨諸覺;雲何諸覺轉,及轉諸所作。
雲何斷諸想,雲何三昧起。破三有者誰,何處為何身。
雲何無眾生,而說有吾我。雲何世俗說,唯願廣分別。
所問相雲何,及所問非我。雲何為胎藏,及種種異身。
雲何斷常見,雲何心得定,言說及諸智,戒種性佛子。
雲何成及論,雲何師弟子。種種諸眾生,斯等複雲何。
雲何為飲食,聰明魔施設。雲何樹葛藤,最勝子所問。
雲何種種刹,仙人長苦行。雲何為族姓,從何師受學。
雲何為醜陋,雲何人修行。欲界何不覺,阿迦膩吒成。
雲何俗神通,雲何為比丘。雲何為化佛,雲何為報佛,
雲何如如佛,平等智慧佛。雲何為眾僧,佛子如是問。
箜篌腰鼓華,刹土離光明。
我們看這一段,又重複大慧前面所問的。我們都還有印象,像問的飲食男女、金剛山、幻夢、禪境界。“淨諸覺”,清淨諸覺。“而說有吾我”,前面大慧問,無我,為什麼佛還要稱呼自己為我。還問了什麼是斷見常見,為什麼有種姓,為什麼有醜陋。“欲界何不覺”,為什麼心不脫欲界的境界不能成正覺。“阿迦膩吒”,就是色究竟天。……這些我們前面也都講過了。這裏面有四句話,四個概念,可以說把外道的種種論斷都概括了,就是:“雲何無因作,雲何有因作,有因無因作,及非有無因。”這四句是講外道對於萬事萬物,對於諸法的本原的認識無外乎四種:一種是無因自生,一種是有因而生,一種是亦有因亦無因生,一種是非有因非無因生。外道對於萬事萬物是哪里來的這個問題,他的回答不出這四種。釋迦牟尼佛把它概括為四句。
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以問為答裏面大部分是大慧菩薩問過的,佛又補充問了一些問題,意思是要按照你的問法來問的話,問題還多得很呢!須彌山有多重,人身上有多少根毫毛……等等,問起來沒完了。而且問的這些名詞概念都是相對的,都是心識的污染,要排除掉。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問題呢?
心地者有七,所問皆如實;此及餘眾多,佛子所應問。第八阿賴耶識通過七識起作用。七識我們知道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話、身識、意識、末那識,我們的意識、念頭不停地在活動。大慧菩薩代表眾生提問,如實反映了眾生內心的意識活動,所以“此及餘眾多,佛子所應問。”這些問題的提出是自然而然的,是大家學佛的人必然要問的。但是對待這些問題要:一一相相應,遠離諸見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