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講記--27

分類:法相宗
2012/10/18 08:40

諸識有三種相,謂轉相、相、真相。大慧,略有三種


廣說有八相。何等三?現識及分。大慧,譬如明


,持色像,現識處現,亦複如是。


這是說識,廣說是八識,歸納來說呢,略說就有三種,這三種就是真識、現識、分別事識。第八識阿賴耶識稱為現識。這個末那識跟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能夠分別了境,成為分別事識。這裏講的真識,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沒有受污染的阿賴耶識,沒有受污染的心識這叫真識。釋迦牟尼佛把八識略說分為三種,那麼心識的活動、所表現的現象,它也就是三種相。阿賴耶識這個藏識所現的相是真相,末那識所現的相是業相。什麼叫業,我不是講末那識抓住第八識的種子不放,“我的我的”嘛,因為一切業都有我而生。清淨的業是由無我而生,而污染的業都是由執著有我而生。所以末那識它所顯現的相是業相。這個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所顯的相是轉相,因為這是可以轉變的。


所以我們講諸識的生住滅相,就是相的生住滅。藏識的現行變種子,種子變現行,刹那刹那不停地變,流注不斷,這個變叫流注的生住滅。流注的生住滅實際上是真相。前者我們講的,七轉識所現的生住滅相是業相、轉相。業相、轉相是相的生住滅,相的生住滅看得見。真相是流注的生住滅,而流注的生住滅看不見。


大慧,現識及分,此二壞不壞相輾因。


這句話講了現識和分別事識。現識講阿賴耶識,分別事識講的七轉識。這個阿賴耶識跟七轉識是不一不異的,是不即不離的,是輾轉相因的。


大慧,不思熏,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


不思議的熏,不思議的變,是第六意識和第七末那識熏第八識。因為第八識的種子輸出來以後,輸給末那識,輸給意識,還輸給眼、耳、鼻、舌、身這前面的五識,變成現行,現行又變成種子,又把它返回去,而且原來輸送的種子,種子生種子,也返回去。這個由現行返回去的種子我們叫熏。這本來是第八識供給第六識、第七識的種子的,結果變成現行以後,現行又變成種子,回饋給第八識,就熏第八識,這叫熏。種子是不思議的,這個熏也是不思議的。本來有的種子送出來不思議,新熏的種子返饋回去也不思議,這叫不思議熏,不思議變。這個就是現識的因,這就是第八識的因。我們講法相唯識,因為名相很複雜,他形容東西很過細。現識因是講第八識因。底下講七轉識的因:


大慧,取種種,及始妄想熏,是分因。


“取種種塵”,塵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塵。


“無始妄想熏”,無始就是與生俱來的,沒有開始的種種虛妄分別,這個是分別事識因。


佛法講這個問題,講無始妄想,前面我講過,萬事萬物是哪里來的,沒個來的,無始嘛,時間無始就無終嘛,任何事物都沒有開始,也沒有終了。這裏頭有個問題要弄清楚,無明哪里來的?無明就無始,這是沒有開始的,無始無明。那好了,你不是講無終嗎,無明既然無始,無明也就無終了,那成什麼佛呀?無明無終嗎,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輩子無明,下輩子還是無明啊,這怎麼得了,沒有終啊,還學什麼佛呀,那還成什麼佛啊?這是個問題,這要弄清楚,無明是無始的,但是有終,這跟別的不同。那不是違反了普遍規律呀,都是無始無終的,無明無始,怎麼會有終呢?無明就有終,無明是不覺悟,你開始覺悟了,這就是菩提嘛,所以這個無明還是有終,接著無明的是菩提。所以,無明是無始,菩提是有始,所以我們講始覺,開始覺悟嘛,最後是圓滿覺悟涅槃嘛。這樣子把無明的無始有終跟菩提的有始無終聯接起來,還是無始無終,並沒有違反普遍規律。妄想是無明的最大的表現,所以叫無始妄想。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和無始妄想熏出來的,這是分別事識因。


大慧,若覆彼真,種種不實諸虛一切根識滅。大慧,是名相


釋迦牟尼佛在這裏說了,染汙的心識它種種的虛妄如果滅了,相就滅了。這虛妄怎麼講呢?虛妄就是種種塵的不思議的熏,種種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這些外境返饋給識的種種行狀。假使把種種不實的虛妄,把阿賴耶識的垢汙能夠清除了,那麼一切的根識,六根六識,就能夠消失了,這個叫相滅。我不是講諸識生住滅有兩種嗎,一種相的生住滅,一種是流注的生住滅。流注就是相續。底下講:


大慧,相續滅者,相所因續滅。所從滅及所緣滅續滅


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謂無始妄想熏。者,自心境妄想。


依什麼呢?無始妄想熏。緣什麼呢?緣講“自心見等識境”的妄想。


什麼叫相續滅呢?我們剛才講了,種子的組合,我講是業力,對不對,所以相續,它根據業力組合,業力的組合也就是它的因,相續的因如果滅了,相續流注也就滅了。因為種子的組合是業力的組合,如果業力消失了,也就是因消失了,那麼種子組合的現象也就消失了。前面我為什麼講業力,就是這個道理。“所從滅和所緣滅則相續滅。”種子為什麼變現行,現行又為什麼變種子,它依據的條件如果滅了,它也滅。因為這些識之所以變現,都是業力對種子的組合,所以種子本身所依的業力轉變了,它也就轉變了,業力消滅了,這個種子的變現也就消失了。因為實際上我們六識、七識依的是什麼東西呢?都是無始妄想熏的東西。說來說去吧,我們這個種子的出啊、進啊,業力的組合啊,這些變化把我們本來清淨的真識,本來清淨的如來藏的真相污染了。所以釋迦牟尼佛講諸識的生滅相時這麼來說,不是完全講名相。


大慧,譬如泥,非異非不異。金莊具,亦複如是。


大慧,若泥異者,非彼所成,而彼成,是故不異;若不異者,塵應無


如是大慧,轉識真相若異者,藏非因;若不異者,轉識滅,藏應滅,而自真相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識滅,但。若自真相識滅者,藏識則滅


大慧,藏識滅者,不異外道斷見論議


這個講什麼呢,講諸識不生不滅,拿泥團和金子打比方。泥團微塵就是我前面講的做成泥團的散土。微塵就是一包散土嘛。你看微塵跟泥團,你們說是不是相同的啊。釋迦牟尼佛說,大慧,如果說這泥團跟微塵不同,可是“而實彼成。”實實在在泥團是微塵所成的。如果你要說泥團跟微塵不異,完全相同呢,那泥團跟微塵應該沒有分別,可是泥團跟微塵形態又不一樣。這又打個比方,像金子一樣,金子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手飾,“金莊嚴具”,金子做成的手飾,跟金子到底有沒有區別?你說金子和金手飾相異,完全不同的話,那麼手飾難道不是金子做的嗎?所以不能說不相同。你說相同嗎,金子畢竟是原材料,手飾畢竟是金子加工以後的工藝品,二者用途不一樣,所以又不能說是相同。這個比方說明“轉識、藏識真相若相異者,藏識非因。”就是七識:末那、眼、耳、鼻、舌、身、意,這七個識跟阿賴耶識的關係,到底是同還是不同,到底是異還是不異。你要說它不同,轉識,前面七個識跟藏識阿賴耶識,它們的真相如果不同的話,那你就不能說七轉識是藏識變的。但是末那、眼、耳、鼻、舌、身、意識確實是藏識阿賴耶識變現出來的,因為阿賴耶識是因,七轉識是果,因生果,阿賴耶識生出了七個轉識,就等於泥土跟微塵一樣,金子跟金手飾一樣,你不能說不一樣,難道泥團不是微塵組成的嗎,這個金手飾不是金子做的嗎,這七轉識不是阿賴耶識生的嗎。所以七轉識跟阿賴耶識的關係,你不能說不一樣。那是不是說七轉識跟阿賴耶識就一樣了呢?也不能那麼說,因為你說若不異者,相同的話,那麼七轉識滅了,藏識也應該滅,但阿賴耶識藏識是不滅的。所以大慧呀,“而自真相實不滅”。真相,實際上是如來藏的自相,如來藏的自相它是不生不滅的。你七轉識的生滅是個現象,這些生滅現像是業相,都是對如來藏的污染,業相是可以生滅的,真相是不滅的。如果“自真相識滅”呢,那阿賴耶識,如來藏也滅了。如來藏是不滅的,它是自然而然清淨的。你要說阿賴耶識滅了,說如來藏滅了,這就不異於外道的斷見論見。就跟外道講斷見一樣了。這就說現識、分別事識跟真識的關係是非一非異,不即不離。因為這一段文字說得很簡奧,而文法的結構有點像梵文的結構,所以比較難懂一點,古奧一點。說如來藏,從識上說,說它受污染的心識的相狀。心識的功能相狀是有生有滅的,但心識本身是不生不滅的。底下還是講識的生滅。


大慧,彼外道,作如是謂:攝受境界流注亦。若流注者,始流注應斷


外道講攝受境界滅,識流注也滅。攝受境界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就是心識接受外界的境界。好像被攝受的外界的境界,這種心識現象如果滅了,識的流注也滅了。識的流注就是阿賴耶識提供種子,種子變現行,現行變種子,這叫流注。好像現行一滅,種子也就滅了。當然他沒有說現行、種子,實際上講的這個意思。外道講攝受境界滅,識的流注亦滅。就是現行滅了,種子也就滅了,這麼個意思。但是如果說種子也滅了,那麼無始流注應該斷,你這麼說就是外道的斷見。種子都滅了,你還有成佛的可能嗎?種子有有漏種子,有無漏種子,你說種子都可以斷可以滅,那麼無漏種子斷了滅了,還成什麼佛啊?所以說“攝受境界滅識流注亦滅”,是外道的斷見。


大慧,外道流注生因,非眼色明集而生,更有異因。


說這些種子流注,識的流注,相續不斷,它的生因是什麼?為什麼流注不斷呢,比如說眼識能看,前面講了待眾緣,要有些條件,等待眾緣具備了,眼識才看得見,才能夠生明,“眼識色明集會而生”嘛,它才能生看的作用。外道說,這不是流注生因,而是另外有個原因。


大慧,彼因者言,若勝妙、若士夫、若自在、若


若微


這些外道說另外有原因,什麼原因呢?就是“若勝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時、若微塵。”外道他是由虛妄分別,就考慮很多流注生滅的因。他怎麼說呢,“勝妙”,就是指婆羅門的一個派,說大梵天能夠生萬物的,這就是勝妙的說法。“士夫”,也是外道的一個派,是講神我的,萬事萬物哪里來的,神我。還有“自在”,這也是外道的一個派說的,說萬事萬物的造物主是大自在天。就是把自在、把神我、把大梵都說成是萬事萬物來源,說成流注的原因。還有,萬事萬物的根源在哪里,他認為是“時”,把時間作為生滅因。還有“微塵”,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粒子組成的。印度把空間單位,分得不能再分了叫微塵。這些萬事萬物哪里來的,也就是萬事萬物怎麼樣會生、怎麼樣會滅的原因。我們講沒有第一因,這些外道都講第一因,大梵天、時間、微塵、神我、大自在天,把這些東西當做生滅因,把這些東西當作第一因,當作來源,這些跟釋迦牟尼佛講的沒有第一因、法爾的如來藏就不一樣了。6.七種自性——眾生的心識相態


下面講七種自性。


複次大慧,有七種性自性,所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種性自性、因性自性、性自性、成性自性。


這講了凡夫的七種自性。因為諸佛他本身是不空如來藏,但為了度眾生,他有些方法,有些方便。因為眾生看到各種相,由相便生種種名,他就分別,起名字,名相嘛。佛也方便地用這些名相來說一些東西。比如,這裏佛方便地說了眾生有七種性自性,對於萬事萬物是怎麼來的,萬事萬物究竟是種什麼情況,眾生有各種各樣的看法,佛方便地歸納眾生對這些問題的看法有七種自性,七種性自性。


“自性”是一個名詞,“性”在自性前面就成了一個形容詞。自性是一切事物的本性、性質,性自性呢,就是這個事物本質的性質叫性自性,也就是自性的性,叫性自性。萬事萬物本質的性質,用意識的分別來看,佛說大概歸納有七種性自性。


第一種,集性自性。集性自性也叫集自性,怎麼叫集性自性?萬事萬物是因緣而生、因緣和合起來,因跟緣結合起來叫集,集性自性。這種看法就是認為世界上萬事萬物,善法、惡法積集起來,和合起來,就成了污染的法和清淨的法的性質,這是一種說法。再一種說法也可以這麼解釋:本質的自性就是集,所以叫集性自性。


第二種,性自性。就是說這種本質是原來就有的。就是說,為什麼事物會這樣呢,原來就有的,原來它就有這個作用,就有這個功能,每個法它自己能夠認識自己把持自己,這是一種說法。或者說什麼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它的功能就是它的本質,這叫性自性。也可以這麼說。每說一個事情都是兩種解釋,都說了。比如集自性,我們也說了兩種解釋。


第三種,相性自性,也叫相自性,我們也可以作兩種解釋。一種相自性,就是諸法萬事萬物都有各自的相狀、各自不同的差別,這種相狀不同的本質叫相自性。另外一種解釋,萬事萬物的現象就是它的本質。這是兩種解釋,雖然不同,但都有它合理的一面。


第四種,大種自性。大種講四大種:地、水、火、風叫四大種。大種自性也叫大性自性。地、水、火、風四大種各個都有它的自性,叫大種自性。就是說萬事萬物都是借四大種來顯現出來的,所以這些萬物都是大種自性的表現,叫大種自性。


第五種,因性自性,也叫因自性。因,就是萬事萬物生起來的親因,直接的因。這個因是這個事物的自性,有因才有萬物,所以因是事物的自性。


第六種,緣性自性。緣性自性就是緣自性,就是諸法它能夠生起來,光是因不夠,還要有些條件,比如只有種子因不行,還要有雨露陽光肥料,種子才能夠長起來。認為沒有這個條件,萬物成長不起來,因此這些條件,也就是緣才是這些事物的本質。這是第六種凡夫的看法。


第七種,成性自性,也叫成自性。這也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什麼叫成自性?就是因也有,緣也有,因緣具足,成就這個法了,因緣具足成就諸法的這種本質叫成自性。另外一種說法,能夠成就如來藏的那種清淨的心叫成自性,這個又是一種解釋,這種解釋,一般過去講楞伽的,或者唯識見、中觀見,多半這麼解釋成自性,也有他一定理由。


這七種自性,我們看到後頭的五、六、七這三種自性是隨順因果來說的,因呀、緣呀,以及因果具足,這都是隨順因果建立的。前面集性自性、性自性、相自性、大種自性,這四種是隨順萬物有性、有相、有用,是就萬物的性、相、用來建立的。一個就因果來建立的,一個就萬物的性、相、用來建立的。我們不是講眾生(心相)心識的相狀嗎,這些眾生看待萬事萬物,看待萬事萬物的存在、本質以及怎麼來的,從根本上說,主要不外乎這七種看法:或者從因果上看,有因自性、緣自性、成自性;或者說從事物的性、相、用來看,有集自性、性自性、相自性、大種自性。這些心相,這種心理狀態,都是虛幻的,都是分別的,都是覆蓋在如來藏上的污染相,不是心識的清淨狀態,不是如來藏,是受了污染的心識。受了污染的心識就會看到萬事萬物是集的、是性的、是相的、是因的、是緣的、是成的這些,沒有看到自然而然的清淨的本來面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