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講記--30
二、說藏識及聖智
(一)先明藏識
五法我基本講完了,這是講如來藏的第一個方面,說如來藏。第二個說的是藏識及聖智。我們先講藏識。正文這樣的:爾時,大慧菩薩複白佛言:世尊,所說心意意識,五法自性相,一切諸佛菩薩所行,自心見等所緣境界不和合,顯示一切說成真實相,一切佛語心,為楞伽國摩羅耶山海中住處諸大菩薩,說如來所歎,海浪藏識境界法身。這是說藏識開頭的一段話。最後一句,佛所讚歎的“海浪藏識境界法身”完全是按梵文直譯的。唐譯本譯得就明確一些,所謂“海浪藏識境界法身”,就是“藏識海浪法身境界”,這就容易明白了。這句話是講藏識海浪,藏識像個海,這些前六識在裏面活動起浪,藏識海浪它的法身境界,這句話應該這麼理解。前面我們剛講了五法,相、名、妄見都是由阿賴耶識藏識建立起來的。正智的作用是了知諸法實相,可以除妄,除妄就是離垢嘛。如如就是如來藏,是不受污染的心識狀態。這是前面講了五法的。這是講藏識跟聖智,先講藏識。這一段講藏識的境界,也就是講阿賴識的境界。所以大慧菩薩就問了,世尊啊,您所說的心、意、意識,心——第八藏識,意——第七末那識,意識——第六意識,您還說了五法的自性相,這五法的自性相是“一切諸佛菩薩所行”:就是說諸佛菩薩都依此修行。“自心見等所緣境界不和合”,就是講這些諸佛菩薩他自心所見的境界與他的心所緣的外在的境界,是不和合的。怎麼不和合呢?因為所緣的境界都是虛妄的,而佛菩薩自心的心識,他已經對這些種種的虛妄分別都一步一步地超越了。我們前面講了,心境界跟真心相應;慧境界就離虛妄;智境界裏頭就看到諸法無生;見境界裏頭他就看到妄想的兩邊,兩種邊見;超二見境界裏頭,他就能夠斷兩邊進中道;超佛子境界已經不可言說了,到了九地、十地的境界了;那麼如來自到境界更是不可思議,無可說了。這些境界跟我們所緣的外境是不和合、不相應的。“顯示一切說成真實相,一切佛語心”,您顯示的都是一切佛的心地法門。“為楞伽國摩羅耶山,海中住處諸大菩薩,說如來所歎,海浪藏識境界法身。”大慧菩薩說,怎麼樣能夠知道,佛在楞伽山頂跟這些大菩薩所讚歎的藏識海浪的法身境界。您跟我們說說這些境界。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言:四因緣故,眼識轉。
這個時候,世尊就對大慧菩薩講,首先八識裏頭我們拿眼識來說,因為四種因緣,所以眼識轉。我們講七轉識嘛。轉就是轉移,變現。隨著末那識的主宰,跟著它轉。我們俗話說跟著轉嘛,末那識要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跟著末那識做。末那識“我的我的”,意識也是“我的我的”,結果眼耳鼻舌身意也跟著“我的我的”,跟著轉,轉識。眼識怎麼跟著轉呢,它是四個因緣和合起來,它才能夠轉。
何等為四?謂自心攝受不覺,無始虛偽過色習氣,計著識性自性,欲見種種色相。大慧,是名四種因緣。
跟著阿賴耶識,跟著末那識轉的四個原因是什麼?就是講眼識是怎麼轉的四個因緣,這跟我們前面講的眼睛能看的九個緣不同。眼識要能夠看見,眼識發生作用需要九個條件,前面我們講了。這裏不是講眼睛能看的條件,而是眼識能夠起作用,它能夠跟著末那識、跟著意識來轉,眼睛所看到的東西,它也能變現種子來熏第八識。為什麼眼識有這些作用,所以釋迦牟尼佛說四個因緣。
第一個因緣,就是經上說的,“自心現攝受不覺”,這句話也是倒裝句,就是不覺自心現而執取,也就是不覺得你自己心裏頭顯現的一種什麼相,你執取,你抓住不放。眼識一樣的受了意識、末那識的指揮,對外面的看到的物件抓住不放,但是眼識它不覺得心識發生作用,它不覺得自心現而執取,就是經文上講的“自心現攝受不覺。”這是一個因緣。
第二個因緣呢,就是無始以來,取著於色的虛妄習氣,就是經上講的這話“無始虛偽過色習氣”,無始以來對色抓著不放的虛妄習氣,虛妄的種子,這第二個因緣。頭一個因緣,你不覺得你抓著不放,第二個是無始以來抓著不放的種子。
第三個是眼識的本能,經上怎麼講的呢,“計著識性自性”。識性自性就是識的本能,就是眼識的本能,這是第三個因緣。
第四個因緣呢,經上講的“欲見種種色相。”意思是見種種色相的欲望。想看到這些外境各種形色的相的欲望,有這種欲望。有這四個因緣,眼識它才能夠變現,能夠跟著轉,跟著走。眼要這四個因緣,耳識、鼻識、舌識乃至意識都有它跟著轉的因緣。在《楞伽經》裏就以眼識舉例來說有這四個因緣。
水流處,藏識轉識浪生。
這個藏識、阿賴耶識,我們曾經做過比方,藏識是生起萬法的本體的東兩,好像是水,第七末那識像水流,前六識就是水波,做這個比方。在這個經文裏頭,他就拿藏識風浪來說,那麼藏識就是大海水,各種各樣的種子就好像海浪一樣,各種不同的名言種子、異熟種子,也就是等流習氣、異熟習氣這些東西,在阿賴耶識裏頭起伏不定,本有的、新熏的,本有的又生本有、又起現行,現行又變成種子,這個波浪起伏不定。我們看到海浪怎麼生起呢,海浪生起一般來說都是有風的緣故,無風不起浪嘛,所以一般是有多少級的風就相應的有多高的海浪,海浪因風而起。藏識阿賴耶識這個海浪,它興風作浪的時候呢,這個風就是外面的境界,風怎麼吹到了阿賴耶識裏頭呢,就說前面七個識抓著外面境界不放的時候,又造成種子,種子又回饋給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收藏這些種子,本有的、新熏的,生生不已,這樣藏識阿賴耶識流出來的種子越來越多,瀑流嘛,像瀑布一樣,不但是流注不斷,而且洶湧澎湃,就生轉識浪嘛。所以這個經文上叫做“海浪藏識境界法身”,也就是藏識海浪法身境界。講這個境界。釋迦牟尼佛先告訴大慧菩薩,你先看看眼識,眼識怎麼轉的,在藏識海浪裏頭怎麼轉的,它還是由因緣而生,它還是有四個因緣才能夠轉。“大慧,是名四種因緣。”就是上面講的四種因緣。
大慧,如眼識,一切諸根微塵毛孔俱生。
這就是講轉識,七個轉識對外界的境界攀緣的時候,一時可以頓生種種的相。經上形容“一切諸根微塵毛孔俱生。”身體上毛孔都豎起來了,這是形容,比如像眼識吧,他一看,眼識一發生作用,心理生理全都發生變化,這是講心識的活動。我們眼睛想看就貪,就想多看一點,想看得更好一點,想看得更妙一點,眼睛是貪色的,所以眼識轉的時候,有這種情況,好像身體上這些毛孔都跟著發生作用一樣。
隨次境界生,亦複如是,譬如明鏡現眾色像。大慧,猶如猛風,吹大海水。
這是我們眼睛看的時候,分兩種情況嘛,一種像鏡子一樣照見,是總體,是全部的。還有一種像風吹,是次第的,一波一波,一浪一浪,不是總體的而是分別的,一個一個的。鏡子照東西映的相是總體的,好像一切諸法頓時都生出來一樣,一時俱生嘛。這個風吹浪是一個一個生起來的。所以:
外境界風飄蕩心海,識浪不斷。因所作相,異不異。
“外境界風”,外境界是風嘛,使你的心海呀,跟浪一樣的起伏不定,“識浪不斷”,阿賴耶識的藏海,海浪不斷。“因所作相,異不異”。七識所生的境界叫所作相。這個所作相,好比海浪,是不一不異的,對不對。不異,海浪都是浪的形狀;不一呢,這個浪畢竟有大有小。
今天先講到這裏,明天繼續講,我們接著把昨天講的回顧一下。正宗分我們講三個大問題嘛,一個是說如來藏,一個是修如來藏,一個是證如來藏。說如來藏第一個先說五法,第二個講藏識和聖智。我們現在講到藏識這一部分了,大慧菩薩當機請佛能夠說一下,藏識海浪法身境界。釋迦牟尼佛在楞伽山頂和諸菩薩一起讚歎過,在“羅婆那王勸請品”說了這個問題,藏識海浪。所以大慧就問佛是不是把這個境界再講一講。釋迦牟尼佛就講這個問題,首先就講眼識,有四個因緣。眼睛發生作用的時候,實際上它的神經細胞以及所有的毛孔同時都產生作用,就是說眼識一生,一起作用,其他的心理生理反應就會跟著引發出來,引發出來的情況就好像我們眼睛的睫毛,眼一眨,眼睫毛就動了,好像是同時的,我們常說,牽一髮而動全身嘛,就是一個識的動作影響帶動其他所有方面跟著來活動。就好像一個大鏡子,照見萬物,它都是同時照見的,只要在鏡子照的範圍內,他都可以看得到。又好像風吹大海,波浪濤天,我們平常的心識海,心識就像海一樣,外界的風一吹,我們心裏就不平靜了,生起萬象,識浪不斷。
合業生相,深入計著,不能了知色等自性,故五識身轉。大慧,即彼五識身俱,因差別分段相知,當知是意識因。彼身轉,彼不作是念,我輾轉相因。
“合業生相”,我們前面講了熏習藏識種子,把種子集中起來的是業力嘛。“深入計著”,而第七識末那識抓著藏識的種子不放,“不能了知色等自性,故五識身轉”,不能了知外境的色相是無自性的,所以前五識受第七識的支配,跟著外境而轉。雖然識浪都是外境的風引起來的,但過細分,還是有各自不同的性質。比如前五識,眼識能夠看,耳識能夠聽,身識能夠接觸,但是你要辨別這個東西是白色還是紅色呢,就要靠意識參加進來,意識參加進來才知道,才能區別,啊,這是紅的,這是白的。所以意識活動很廣,當眼耳鼻舌身這些識活動的時候,意識也參加,這叫五俱意識。前五識都要有意識參加,才能完成了別的活動,不然的話,眼睛看到了,你意識不參加,有這種情況的,叫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你不曉得看的什麼東西,也不曉得聽的什麼東西,心不在焉,意識沒有參加。要意識參加就知道了。“即彼五識身俱,因差別分段相知。”就是講八識各有各的不同作用,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各個執著它的職能,執著各種差別境界,這些分段現象。
自心現妄想計著轉,而彼各各壞相俱轉。分別境界分段差別;謂彼轉。
什麼叫“壞相俱轉”,“壞”不是做壞事的壞,而是無分別的意思。因為都是分別嘛,沒有分別就是壞掉分別,叫壞相。壞相俱轉,就是不能達到無分別的境界,原來梵文是這個意思。這都是講藏識。
如修行者入祥三昧,微細習氣轉而不覺知,而作是念,識滅,然後入禪正受。實不識滅而入正受,以習氣種子不滅,故不滅。以境界轉,攝受不具,故滅。
這是說修行的人修禪定,他進入定三昧的境界的時候,他並不覺得自心無始以來微細薰染的習氣,也就是種子還在流轉。就是我們修禪定雖然入定了,是你阿賴耶識種子,它還是在流轉的,只不過因為你入定了,你阿賴耶識的種子暫時不給你眼睛、耳朵提供這些原材料、原動力,不提供這些資訊了,所以藏識種子流注的活動就比較寂靜了。如果你修禪定,但你雜念很多,那你藏識還是不斷給你意識輸送想的種子,想的種子起現行,現行又回過頭來回饋給你的第八識。如果修行的人,修行得比較好,沒雜念的話,他就以為阿賴耶識的種子好像是滅了。實際上不是這個情況,他雖然進入了禪定,但是阿賴耶識微細的習氣一樣的在流注,他自己不覺得,“而作是念”,他這麼想,“識滅”,他以為阿賴耶識活動已經沒有了,他就可以“入禪正受”,進入禪定的正受,這是錯誤的,“實不識滅而入正受”,其實,他不知道禪定三昧的正受境界實際上並不是滅了真如自相而入正受的,不是這個情況,因為阿賴耶識的種子,它是不滅的,“以習氣種子不滅,故不滅”。不過是外面境界轉,看你執著不執著罷了,“以境界轉,攝受不具,故滅。”因為他入定了,八識暫時對外境界不執著了,就好像意識這些識的活動沒有了,消滅了。實際上他入了定,如果沒有達到定的高層境界的話,識的活動還是在活動的。就是到了高層境界,這個識還是活動,只不過這個活動不是識的活動了而是智的活動了,但還是活動,不是不活動,不然的話怎麼叫止呀,怎麼叫觀啊,止呀觀啊,還是活動。不過那個時候,活動的內容、種子就不同,它是比較清淨的種子了,用正智來觀了。所以下面講觀,怎麼正觀,用智慧觀察你的識嘛。
大慧,如是微細藏識究竟邊際,除諸如來,及住地菩薩,諸聲聞緣覺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測量決了。
是說除了佛和大菩薩以外,其他修行人入禪定都不能夠推測了知如此細微藏識的究竟邊際,不能夠知道阿賴耶識不可思議的境界。底下,佛接著說:
餘地相智慧,巧便分別,決斷句義,最勝無邊善根成熟,離自心現妄想虛偽,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見自心妄想流注,無量刹土諸佛灌頂,得自在力神通三昧,諸善知識佛子眷屬,彼心意意識,自心所現自性境界虛妄之想,生死有海,業愛無知。如是等因,悉已超度。是故大慧,諸修行者,應當親近最勝知識。
“餘地相”是指初地到十地的諸地菩薩。釋迦佛說,已經證入菩薩諸地的這些大士們,有他們的善巧智慧和方便法門,能夠在先佛的教導下研究判斷句義吧,對先佛講的經法,能夠決斷句義,知道它的法義,能夠深入藏識的境界。但是要真正明瞭究竟真理,那還必須有最殊勝的無量無邊的善根因緣成熟,要能夠擺脫自己心中所現的虛偽妄想,並且宴坐在寂靜的山林裏頭,你應該“下中上修”,就是先修下士道,這是天人乘,建立于中士道,這是聲聞緣覺乘,然後再進入上士道,這是菩薩大乘,最後才能進入佛乘。依次漸修,慢慢就可以見到自心的妄想流注,等到修行功德圓滿了,到了聖智境界了,那麼自然會得到無量諸佛給你灌頂,你就能證得自在之力和神通三昧,和諸大善知識、佛學眷屬一起解脫得度嘛。這個時候你才能夠離開你的心、意、意識,見到你自心所現的自性境界,度生死海,斷無明惑。所以凡是實修的人都應該親近最殊勝最難得的善知識,所謂善知識難得嘛,只有善知識他才能幫助教你怎麼來修學。釋迦佛為了說明這個意思又說了個偈子,重新把他說的法義又講了一遍。上面的意思懂了,偈語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洪波鼓冥壑,無有斷絕時;
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
就像一個大海呀,本來是風平浪靜的,忽然又刮來陣陣勁風,平靜的大海就生起重重無盡的巨浪,萬壑怒號,天地好像黑暗了一樣,再沒有停息。這是自然現象,因風起浪,我們人的心識也是一樣的,“藏識海常住”,本來如來藏是自然法爾清淨的,沒有風浪的時候,它是清淨的。“境界風所動”,外境就是風,外境風一吹動,這個識海,八識就活動起來了,“種種諸識浪”,八個演員,魔術就演起來了,“騰躍而轉生”。本來阿賴耶識,如來藏是自然而然清淨的,隨緣常住不變的,因為外境界風的吹蕩,使它變為波浪起伏,前面七識也跟著活動,就轉生了一切境界,一切萬法就由此而生了。
青赤種種色,珂乳及石蜜,淡味眾華果,日月與光明。
世間種種顏色,青的,紅的,“珂乳及石蜜”,這是二種礦物。“淡味眾華果”,這是樹林裏這些花果。“日月與光明”,日光、月光。這都是講植物、礦物的各種形色現象,及天文的現象,這些都是我們的識浪變現出來的。這個“青赤”是一種顏色了,是眼根的物件,眼識的作用。“珂乳”,有的說就是婦女戴的耳環上的鈴鐺叫珂乳.當然它是金屬礦物東西做的了,實際上代表聲音,就是耳朵所對的聲塵。還有的這麼解釋:把“珂”當做瓔珞這一類手飾的東西,“乳”就是吃的乳,把這二個字分開,不做一個名詞,是二個名詞,這麼解釋。因為梵本當時翻譯“珂乳”這個名詞,現在還沒有考證。“石蜜”就是冰糖這一類的東西,這個就是我們舌頭物件,是味塵嘛。還有“淡味眾華果”就是香塵的物件,樹林裏香的花果,這是鼻根物件。“日月光明”,是我們身體要接觸的觸塵,身根的對象。所以這幾句話,實際就是講的六識接受了外境界的六塵的影響,感受到色聲香味觸法,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就跟著活動了,是這個意思。
非異非不異,海水起波浪,七識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海水與海浪是非異非不異的,形式上不同,但本體是一,海浪是海水轉變的。七識也是這樣,七識的分別作用都是藏識(阿賴耶識)所轉生。譬如海水變,種種波浪轉,七識亦如是,心俱和合生。又比如曾經寂靜的海水一經變動以後,就轉變為種種波浪的現象,那麼由心(藏識)所生的七識的作用,也是一樣的,都是由如來藏所發而和合俱生的。就是當七個識起作用的時候,如來藏就是全海成波,實際上就是我們前面講的種子的活動。
謂彼藏識處,種種諸識轉。謂以彼意識,思維諸相義。
特別提出來了意識在起作用,八識的活動主要是意識在起作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