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8 》




2009/10/19 09:21


沙門還有三個意思,這三個意思又不是三個意思,是兩個意思;兩個意思又不是兩個意思,是一個意思。佛法就是這麼妙的,這一個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勤息,勤是不懶惰;息是休息,就是不勤、懶惰了。所以這一個人有兩個意思:一個懶惰,一個勤。懶惰那個就拉著這個勤的說:「你不要去做工了,你懶惰一點。」勤的就說:「哦!你不要懶惰了,隨著我去修道。」兩方面都這麼扯,看哪個力量大,就把另一個扯去了。勤的力量大,懶惰就失敗了;懶惰如果力量大,勤的就失敗了。所以這就是勤息──一個人有兩個意思。怎麼又有三個意思了呢?這個勤又分出三種,懶也分出三種。勤這三種是什麼?勤修戒定慧,懶這三種是息滅貪瞋癡。勤修什麼?修定、修戒、修慧。息滅什麼?息滅貪心、瞋心、癡心。


什麼叫戒呢?戒就是「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也就是止惡防非,止住諸惡而不作,防備自己有錯的地方。那麼戒有多少種戒呢?有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又有八戒、十戒、沙彌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條戒、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比丘尼呢?三百四十八條,又有的人說是五百條。我們不管它了,現在多數受的都是三百四十八條。


定就是參禪打坐修定。定要修才有,不修就沒有,所以為什麼人要常打坐呢?常打坐就是把定一點一點修成的,你初打坐的時候沒有定。這個心一下跑到天上去,也跑到地獄裡去,一下又跑到佛的那個地方去,又跑到菩薩那個地方去,或跑到馬牛羊雞犬豕那個地方去。這個心,你看!它也不需要買票,天堂地獄它隨便都可以到,什麼地方都可以跑。為什麼它什麼地方都跑呢?就因為沒有定。現在修定,就是叫它不要跑,不要東跑西跑、南跑北跑,上跑下跑。為什麼要修定呢?說我這不定不最好嗎?你看!跳舞不都是不定嗎?跳舞,跳跳、鑽鑽的,哪有個定呢?定有什麼意思?坐那個地方像個木頭似的,這木雕泥像坐在那個地方,有什麼好處啊?我覺得這太死板了。定有什麼好處呢?本來定是沒有什麼好處的。不過人想要得到智慧,一定要修定;要是沒有定,就沒有智慧。你的心太散亂了,就沒有定;沒有定,就沒有智慧。智慧就是從定得來的,所以你想要不愚癡,就要修定。


我現在再給你們介紹一個人,這個人講他打坐時,總覺得要掉到山澗裡頭去似的,所以很害怕。不錯,這是想得到禪定的一個開始。你在這個時候,不要怕,今天我藉著這個法會來開示開示,我以前沒有講過嗎?你在那兒打坐覺得頭上有個墨盤,有個大鐵,或原子彈在頭上,就要爆炸了。哦!這怎麼辦?這個時候不要著相,你一著相就容易入魔境界。一著相那真是有個原子彈在你頭上爆;不著相呢?靜靜的,沒有事,一定勝群魔。有定,什麼魔都跑了。你見著這個好像要跌到萬丈懸崖裡頭,這都是一種虛妄的妄境。為什麼是萬丈的懸崖呢?這就是表示你的業障。你過去生的業障,那種深法比萬丈懸崖都深。所以現在知道你的業障重,要趕快修道,不要生恐懼心。


又在打坐時覺得非常自在,自在自在真自在,難以形容,說不出來那麼自在了。要是得到這種自在,就把什麼都忘了。我不是說色界著味禪,味禪那種滋味,比任何情形都快樂,比你男女結婚也快樂,比你吃任何的麻醉品,什麼藥都快樂,那一種的境界簡直是說不出。所以說,自在自在真自在,難以形容,說不出來的,這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好像喝茶似的,這個茶是涼的,自己才知道;這個茶是熱的,你自己也知道。這個境界一定要過來人才明白。什麼叫過來人呢?從這條路上走過來的。哦!你一說,他就知道你這是到什麼階段上,到什麼程度上了。好像這個人現在在四禪裡邊,將要得到離生喜樂地這個境界。可是這個境界不算一回事,不要以為這是不得了了,這是很平常的,修禪只要你有一點誠心,誰都可以得到的。因為那一種的快樂法,沒有能和它比的,所以這叫離生喜樂地──將要離開煩惱,得到這快樂了,這是定的一種。


慧就是智慧,有智慧。有智慧有什麼用?有智慧就不會走錯路了。現在為什麼顛顛倒倒的,以苦為樂?你背覺合塵──背了覺悟的道理而合六塵的道理,為什麼呢?就因為你沒有智慧,可是愚癡的人卻以這一種痛苦,視為是快樂,其實這是最愚癡的。


要勤修戒定慧,這一個勤字,你們聽經,不必聽多了,只聽一個字,那都用之不完,什麼字呢?就是一個「勤」字就夠了。勤修戒,勤修定,勤修慧。要修才能得,不修就不能得,一定要修的。不要不聽師父教,不要不聽師父話,要聽話的。還有一個叫息滅貪、瞋、癡。方才我說這個息,不就是懶惰嗎?為什麼叫它懶惰?就因為它停止了,休息了。休息不是懶是什麼?休息就是懶,懶就是停止了。但是這個休息什麼?休息貪、瞋、癡,令貪瞋癡休息。啊!貪心停止了,瞋心停止了,癡心停止了。貪,你什麼也不要貪,世間所有的一切物質享受,一切一切都不要貪。瞋,也不要發脾氣,不要有脾氣,不要發火,把你們所有的脾氣都布施出來。布施給誰呢?布施給我,布施給師父。師父要大大的火,大大的脾氣,好令你們這些徒弟害怕,不然師父也像個棉花包似的,這麼軟軟的,那這些個徒弟就都不怕了。不怕,就都不修行,不修行就是懶惰了。


以上是沙門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這種種的意思。


「偽作沙門,心非沙門」:偽是虛偽,虛偽是假的,不是真的。他心裡不行沙門的道,不單不勤修戒定慧,也不息滅貪瞋癡。他說貪瞋癡越多越好,戒定慧把它忘了,一點都不記得,那是最好的。所以這叫偽作沙門,是一個虛偽的沙門。這種沙門,心裡不行慈悲,不行忍辱,不行六度萬行,他存心不是作沙門的事。那怎麼樣的呢?「破用常住」:常住的東西,就是最少最少那麼多的東西,甚至於是一張紙,也不可以隨便把它糟蹋,也不可以隨便把它毀壞了,為什麼呢?雖是一張紙,但積少而為多,由一張而變成多張。所以你即使把一張紙隨便損壞了,這也就是破用常住。還有一句話說:「一草一木不得不予而取。」人家沒給你,你就拿了,這就是偷盜。即使是偷盜一根草、一根木頭,沒有得到主人的許可,你就拿走了,這就是偷。一切一切,都不可以隨便用其他人的東西,你用其他人東西,其他人不知道,這就是偷,犯盜戒了。


「一針一線皆為布施」,就是一根針、一條線,人家送給你,這也叫布施。所以不可隨便破用常住,凡是常住的東西,即使是出家人,對廟上所有的東西,都不可以隨便拿來送給人的。要是這個東西是我私人的,這是可以的。譬如:我有一件衣服,不穿了,送給人,這可以。那麼公共的東西,不怕最少的,連這麼一條線,也不可以隨便說,這個我送給你,令你對我有一點好感。這叫私人買好,私人結交。令這個人對我有好感,他好護法我,好供養我,這是錯誤的,我們對於這一點要特別注意。所以破用常住,不是說很多的才謂之破用常住,就是一張紙、一條線,最小的,甚至一粒米,我私自用我私人的感情來送給人,這都叫破用常住的。就是出家人也是不可以的。私人的東西,我有權送給人,而公家的東西,就是一枝香也不可以送給人的。


「欺誑白衣」:欺就是欺騙,誑是不講老實話、盡騙人。欺誑也就是盡欺騙人。白衣就是居士,在家人。「違背戒律」:違背五戒、十戒、十重四十八輕戒、二百五十條戒。違背就是不遵守戒律。「種種造惡」:種種就不只是一樣了,有想像不到的。總而言之,你造什麼惡,就是什麼惡,這叫種種造惡。「如是等輩」:像這一類的人。等輩是這一類的人。也「當墮無間地獄」:都是應該墮到無間地獄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在千萬億劫那麼長時間,也都沒有求得出離的時候。


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穀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假設若有這一類的眾生。「偷竊常住」:偷竊廟上的東西。什麼東西啊?「財物、穀米、飲食、衣服」。以前有這麼一位大菩薩,他發願,發什麼願呢?他說:「假設若有人犯五逆、四重、十惡的罪,我都可以救他,唯獨他偷常住的財物,乃至一草一木,我也救不了他,因為我沒有法子救得了他。或者這個人殺過八萬四千那麼多的父母,像這麼多重的罪孽,我也可以救他,我本著我的願力,一定要把他救出來,出離地獄。但如果他偷常住的飲食、財物,乃至於一粒米,我也救不了他,我也不救他。」有一位菩薩發這種願。所以偷廟上的東西,罪是最大,我們信佛的人,對於這一點要清楚。凡是常住的財物、穀米、飲食,「乃至一物不與取者」:乃至於一個小小的東西,要是沒有經廟上主人送給你,你不要自己去拿,這叫不與取者。要是這樣子,「當墮無間地獄」:應該墮落到無間地獄去,「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地藏白言。聖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當墮五無間地獄。求暫停苦。一念不得。


「地藏白言」:地藏菩薩又對摩耶夫人,就是「聖母」說了,「若有眾生」:假設若有這一類的眾生,「作如是罪」:作像上邊所說的種種的罪業。「當墮無間地獄」:當墮落到五種無間的地獄裡邊去,「求暫停苦」:求暫時把這個苦停止了,「一念不得」:即使在一念這麼短的時間都不可得。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薩言。云何名為無間地獄。地藏白言。聖母。諸有地獄。在大鐵圍山之內。其大地獄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號各別。次有千百。名字亦別。無間獄者。其獄城周帀八萬餘里。其城純鐵。高一萬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


釋迦牟尼佛的母親──「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薩言」:又對地藏菩薩說了,「云何名為無間地獄」:怎麼叫無間地獄呢?「地藏白言」:地藏菩薩對釋迦牟尼的母親說了,聖母啊!「諸有地獄」:所有的地獄,「在大鐵圍山之內」:在大鐵圍山的裡邊。「其大地獄」:其中的大地獄,「有一十八所」:有一十八個地獄是最大的。「次有五百」:其次有五百的地獄,「名號各別」:每一個名字都不同。「次有千百,名字亦別」:名字也不同。「無間獄者」:這個無間地獄啊!怎麼叫無間地獄呢?「其獄城周帀八萬餘里」:這個獄的城,周帀有八萬多里那麼大。「其城純鐵」:這個城牆是用鐵造的。「高一萬里」:有一萬里那麼高。「城上火聚」:這個城上,東邊的火就射到西邊牆上去;西邊的火又射到東邊牆上去;南邊的火,放出來是射到北邊牆;北邊的火,又射到南邊的牆。這地獄裡到處都是這個火。又有種種的惡獸。「少有空缺」:很少有空缺的地方。「其獄城中」:這個獄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名號都不一樣。


獨有一獄。名曰無間。其獄周帀萬八千里。獄牆高一千里。悉是鐵圍。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鐵蛇鐵狗。吐火馳逐。獄牆之上。東西而走。


「獨有一獄」:單單有這麼一個地獄,「名曰無間」:它的名字就叫無間地獄,就是沒有間斷,不停止這個苦啊!總受苦。怎麼叫總受這苦呢?在地獄裡這個受罪的靈魂是誰呢?就是每一個造罪的人。每一個造罪的人,都有每一個人的靈魂,他在地獄裡受苦。譬如本來用火一燒,可以把他燒死的,或者用刀一斬,就把他斬死了,但是斬死就沒有痛苦,如人死有什麼痛苦,也不知道了。那麼在地獄裡,死是不是就不知道了呢?也是不知道。


可是隨著死,隨著又生,死了然後又活了。怎麼活的呢?地獄有兩種風,這兩種風叫什麼風呢?叫巧風。為什麼叫巧風呢?因為這個風太奇怪了。什麼風呢?在地獄裡的風,有一種臭風,又有一種香風。臭風把人一吹,人又活了,活了,就很醜陋的。而香風一吹,把人吹活了,相貌就很圓滿的。可是這個受罪的人,多數是用臭風來吹的;升天的人呢,就是用香風來吹的。香風一吹,相貌就生得圓滿,升到天上去了;而臭風一吹,相貌就生得醜陋,像阿修羅似的。我前幾天不是講嗎?他這個面目上七八家子都搬到一起,做合股公司了,你說醜怪不醜怪?像這樣臭風一吹,又吹活了,所以無間是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沒有間斷的苦。


「其獄周帀」:這個獄的周圍,「萬八千里」:有一萬八千里這麼大的一個城。「獄牆高一千里」:這獄牆高有一千里。所以地府裡,在地獄裡看不見太陽,因為那個牆太高了,把太陽都給遮住了,因此地獄裡是黑暗的。但是幸虧還有火,憑這火你還可以看見一點東西。不過這個火是一種業火,把你燒得皮開肉爛,燒得很厲害的,令人受不了這種的痛苦。我們人現在想一想,如果要是到那個地方,你說怎麼辦呢?在那個地方一時一刻都不自在,那真是不自在!不自在!真正不自在!


它高一千里,「悉是鐵圍」:這個城牆都是鐵造的,這個鐵又堅固又涼,這就表示眾生的業報太堅固了,到這個地方,心裡就涼了。啊!爭名的心也沒有了,奪利的心也沒有了。到那個地方,只有一個受苦。哎喲!苦啊!苦啊!真苦啊!所以到那個地方,把什麼心都沒有了。誰打你一巴掌,也覺得比這火燒的還好得多。踢你一腳,你覺得還沒有狗咬的那麼痛,所以那時候你知足了,生出一種知足感。「上火徹下」:這個城上面的火,就燒得通到城下邊。「下火徹上」:下邊的火又通到上邊去。


「鐵蛇」:這種蛇是鐵的。也有「鐵狗」:鐵狗在城的四角,每一個角有一隻這個大狗。城中有一千里,這狗也有八百里這麼高,每一個狗的頭上,又生出八個頭;每一個頭上,又有八個角。而狗有犄角,好像牛似的,這八個頭,共有六十四個角,這六十四個角,當牠頭一晃,來回這麼一攪啊,就變成火輪,就變成刀輪,好像刀似的。所以碰見哪個罪人,碰見誰,就用那個角把誰給捅壞。這長犄角的狗,誰看見過這一種的怪物?若沒有看見過,那可以去看一看,可是看一看,就不會回來了,不錯,一去就無蹤了,永無出期。到這個地方,不像看電影那麼好看的,你看完了可以回家。這看完了,就沒有家回了,也就是沒有自由了。「吐火馳逐」:這個狗和蛇,不單咬人,口裡還吐火,身上也有火。身上那火,燒得這火狗身上,又臭又腥,誰一聞到那股的腥味、臭味,會把你的五臟六腑噁得都要吐出來,你看這個滋味,真是不好受。所以不要說去看,你單單現在想一想,那都是很不自在的。「獄牆之上,東西而走」:鐵蛇鐵狗在這獄牆上邊,東跑西跑,來回互相跑。


獄中有床。徧滿萬里。一人受罪。自見其身徧臥滿床。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床上。眾業所感。獲報如是。


「獄中有床」:地獄有一個床,這個床可不是給人睡覺的。幹什麼的呢?是在那兒令罪人受罪的床。「徧滿萬里」:你說這個床有多大呢?有萬里那麼大。「一人受罪,自見其身徧臥滿床」:一個人在這兒受罪,也自見他這個身體徧臥滿床,在滿床上這麼徧著。「千萬人受罪」:有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床上」:也自己看見他自己的身,徧滿在這床上。「眾業所感,獲報如是」:這是一切的罪業、惡業所招感的,所以得到的果報就是這樣子。


又諸罪人。備受衆苦。千百夜叉及以惡鬼。口牙如劍。眼如電光。手復銅爪。拖拽罪人。復有夜叉執大鐵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拋空翻接。或置床上。復有鐵鷹啗罪人目。復有鐵蛇繳罪人頸。百肢節內。悉下長釘。拔舌耕犁。抽腸剉斬。烊銅灌口。熱鐵纏身。萬死千生。業感如是。動經億劫。求出無期。


我們人無論念經、念佛、誦咒,都要會用氣力。這氣力怎樣用呢?這股氣要從丹田發出去;回來也要送到丹田去,丹田就是肚臍裡邊那個地方。無論念經、持咒、念佛都好,這股氣出來也要是從那地方出來;回來也要回到那個地方去。從丹田發出來的這個氣是足的,不過你用力不要用得太大了;也不要太小了,要普普通通的,這樣才不會傷氣,不會把氣傷了。因為從丹田發出來,這是氣的根本,這氣是源源不斷的。你要是不會用這氣,就會傷氣,氣還會斷的,這一點應該知道。無論是寫字或做什麼,為什麼要一氣呵成?因為你若能運用這氣的力量,這就是有功夫了。


「又諸罪人」:又有很多的罪人,「備受衆苦」:備受地獄的種種苦處。「千百夜叉」:裡頭有千百個夜叉。夜叉也就是惡鬼,惡鬼也就是夜叉。夜叉、藥叉都是捷疾鬼,他跑得非常快。夜叉有很多種,有飛騰夜叉,有地行夜叉。「及以惡鬼」:本來這夜叉也就是惡鬼,惡鬼也就是夜叉。但是夜叉──有種種的夜叉,而這惡鬼──就是所謂在地行的這些夜叉。「口牙如劍」:這些夜叉和惡鬼的口,就像個血盆似的;牙呢?就好像一把寶劍似的。「眼如電光」:眼睛呢?這夜叉和惡鬼的眼睛就好像電光那麼亮。「手復銅爪」:他們的手都是銅的,好像銅那麼堅固。「拖拽罪人」:他們一伸手,就把罪人給捉住了。這抓住後,他叫你往什麼地方去,你就得往什麼地方去。往前一舉就撩到幾十丈遠,幾百丈遠,因為他有很大力量。


「復有夜叉」:又有一種夜叉,「執大鐵戟」:拿這非常大的鐵戟。「中罪人身」:這夜叉拿著大鐵戟來刺罪人的身體。「或中口鼻」:或者刺到口裡去;或者刺到鼻子上。「或中腹背」:或者刺到心腹和背脊上。「拋空翻接」:夜叉把罪人拋到空中,再用鐵戟把他接住。「或置床上」:或把他放到床上。放到床上可不是教他在床上睡覺,而是把他放到床上,又用這鐵戟來刺、來扎你。


「復有鐵鷹」:又有一種鐵鷹,「啗罪人目」:專門啗人的眼目;或者啗人的頭。把人頭給啗破後,就把人的腦給吃了。「復有鐵蛇」:又有一種鐵蛇,「繳罪人頸」:牠專門纏到人的脖子上。「百肢節內,悉下長釘」:在你的四肢百骸,骨節之內,就給打下一種長釘。「拔舌耕犁」:我們不要打妄語,不要講人的是非。不管別人對我們怎麼樣,都不要講人家的對或不對;你講人的是非,將來就入拔舌地獄。在這個地獄,罪人的舌頭被拔出來,又好像用犁耙在舌頭上耕地那樣。「抽腸剉斬」:把腸都給抽出來,用剉來斬身體。「烊銅灌口」:或用燒化了的烊銅灌到口裡去。「熱鐵纏身」:或用熱鐵纏到受罪人的身上。「萬死千生」:在這一日一夜中,有萬死千生啊!「業感如是」:這種業力所招感的是這樣子。「動經億劫」:一到這個地獄裡頭,最少都要有幾億劫這麼長的時間。「求出無期」:想求得出離這個地獄,是不容易的,沒有出離的期限。


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他方壞時。展轉相寄。此界成後。還復而來。無間罪報。其事如是。又五事業感。故稱無間。何等為五。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數。無時間絕。故稱無間。二者。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稱無間。三者。罪器叉棒。鷹蛇狼犬。碓磨鋸鑿。剉斫鑊湯。鐵網鐵繩。鐵驢鐵馬。生革絡首。熱鐵澆身。饑吞鐵丸。渴飲鐵汁。從年竟劫。數那由他。苦楚相連。更無間斷。故稱無間。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業感。悉同受之。故稱無間。五者。若墮此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以此連緜。故稱無間。地藏菩薩白聖母言。無間地獄。粗說如是。若廣說地獄罪器等名。及諸苦事。一劫之中。求說不盡。摩耶夫人聞已。愁憂合掌。頂禮而退。


現在我們人的普通壽命,都是六十多歲。這是就普通來論,不是說特別的,因為也有活一百多歲的,也有一、兩歲就死了的呢!你不能以一、兩歲就死了的人,說是大家的歲數是一、兩歲。也不能以活到一百多歲的人,就說現在人的壽命是一百多歲。釋迦牟尼佛出世時,人的平均壽命是七十歲到八十歲的時候;現在是六十歲到七十歲的時候。人的最初壽命是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人壽減去一歲,身量高度減去一寸,減到人的壽命十歲為止,這是減劫。再由人的壽命十歲,每一百年增加一歲,身高增加一寸,增加到八萬四千歲,這是增劫。一增一減,這叫一劫。一千個這一劫,叫一個小劫,四個中劫叫一個大劫。在四個中劫裡頭有「成」──二十個小劫;「住」──二十個小劫;「壞」──二十個小劫;「空」──二十個小劫。成、住、壞、空,各二十個小劫,也就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


世界都有成住壞空,一定有壞的時候。好像,在幾千年以前,有某某國家的,現在陸地沉沒了;又譬如,某某地方地震,把整個國家,或者整個村莊,或者整個地區都震沒有了,這就是壞了。所以說「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不是說這個地方壞了,就沒有地獄,業就了了,不是的;還要遷移到其他的世界去,寄生他界。「他界次壞」:其他的世界依次第再壞了的時候,「轉寄他方」:又遷移到其他的地方去了。「他方壞時,展轉相寄」:總而言之,什麼地方壞了,就往好的地方遷。「此界成後」:這個世界再成了,「還復而來」:又回到這個地方來。「無間罪報,其事如是」:什麼叫無間呢?就是沒有間斷,永遠不停的。它這個罪報就是這樣。


「又五事業感,故稱無間」:又有五種事情,由業力所感,所以就叫無間。無間地獄,梵語叫阿鼻地獄。


「何等為五」:什麼叫五種無間呢?


「一者」:第一個,「日夜受罪」:白天晚間都受罪。「以至劫數」:到無量無數那麼多的劫數,「無時間絕」:沒有一個時候停止這種造罪業受苦的苦報。「故稱無間」:所以稱它叫無間地獄。


「二者,一人亦滿,多人亦滿」:第二種,一個人在這地獄裡也滿,多人在這地獄裡也滿。「故稱無間」:所以這叫無間地獄。


「三者,罪器叉棒」:所有的罪器──這個器呀!因為人身是造業的一個器,所以受報的時候,人身也就是受罪的器,一種機器似的。叉棒:有叉、有棒。「鷹蛇狼犬」:有鷹、有蛇、有狼、有犬。「碓磨鋸鑿」:碓磨,就是舂米的碓磨,把罪人放到碓磨裡去磨。鋸,是用鋸來鋸。鑿,是鑿窟窿的鑿子,用鑿將罪人放到鑿出窟窿。「剉斫鑊湯」:剉,剉是用鐵剉來剉骨頭。斫,是拿斧頭把骨頭給砸破。鑊,就是用油鍋來炸罪人。湯,是燒滾的油水,叫罪人到燒滾的鍋裡去。你看難過不難過?「鐵網鐵繩」:有用鐵造的網,也有鐵繩子。又有「鐵驢鐵馬,生革絡首」:用生的皮把罪人的頭給綁上。「熱鐵澆身」:用熱的鐵汁來澆在罪人的身上。「饑吞鐵丸」:餓了吃什麼?就給鐵丸吃。「渴飲鐵汁」:渴了,沒有茶飲,沒有水喝,就要喝鐵的汁。「從年竟劫」:從一年到無量劫那麼長的時間,「數那由他」:沒有數量那麼多的那由他。「苦楚相連」:這種苦報是相連不斷的,「更無間斷」:永遠都沒有停止的時候,「故稱無間」:所以稱無間。


「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不論你是男人,是女人;也不論你是羌、胡、夷、狄。羌胡夷狄,這在中國叫南蠻,南方的人就叫蠻子。孟子說楚人許行「今也南蠻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怎麼叫鴃舌之人呢?就是說話像雀鳥叫似的,嘰嘰喳喳,不知道在說什麼,這叫鴃舌之人。中國的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都是講國語的;而古來中國對湖南以南的人,就叫他們為南蠻子。怎麼叫蠻子呢?就因為不知道他說的話是在講什麼。那時候,不要說是講英文了,就算是講中國話,中國人也不懂,所以就叫他們為蠻子。那時候,西方和中國根本沒有交通,沒有來往,也不會讀英文、說英語。這個「蠻」字有個虫字,所以也就是說中國中央地方的人,說南邊的人好像蛇似的;而北方呢?就有個犬字,叫犬戎。東夷、西狄──「狄」字有個犬字,就是說那地方的人是狗變的;羌胡──你看「羌」字有個羊字在上面,就是說這也是畜生變的。胡就是胡人。羌胡夷狄就是這麼講。


「老幼貴賤」:老,多大歲數叫老呢?八十歲的叫老人。多大年紀叫幼呢?十歲的小孩子叫幼。貴賤:貴為天子,這是貴;賤為庶人,這是賤。「或龍或神」:或者龍,或者神。「或天或鬼」:或者天,或者鬼。「罪行業感」:他所造的罪行,他所得的業的感召。「悉同受之」:都一樣的要受罪,「故稱無間」:所以叫無間。


「五者,若墮此獄」:這五種就是你墮落到這地獄裡。「從出入時」:從最初墮落地獄的時候,「至百千劫」:至百千劫之後。「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死了,被巧風一吹,又活了;活了,再受罪,又死了;死了被巧風一吹,又生了,,所以叫萬死萬生。「求一念間」:就是想要得到一念間,「暫住不得」:暫停這種苦楚,也不得。「除非業盡」:要怎麼樣才能停止呢?若你的業障盡了,「方得受生」:才能得到受生。「以此連緜」:以這種連緜不斷的情形,「故稱無間」:所以這叫無間。


「地藏菩薩白聖母言」:地藏菩薩對摩耶夫人又說了,「無間地獄,粗說如是」:這個無間地獄,我大概的講一講是像這樣子。「若廣說地獄罪器等名」:如果詳詳細細的說地獄是造什麼罪,受什麼報,他的刑具和器杖等名,「及諸苦事」:和一切受苦的事,「一劫之中,求說不盡」:就是以一個劫這麼長的時間想把它說完,也說不完的。


「摩耶夫人聞已」:釋迦牟尼佛的母親聽完了這話。「愁憂合掌」:憂愁得不得了,合起掌來,「頂禮而退」:向地藏王菩薩叩頭頂禮,退到裡面去。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閻浮」:就是我們這個南閻浮提。「眾生」:是所有一切的眾生。「業感」:業,是所造的業;感,是感召。就是造什麼業,便受什麼報。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這叫業感。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徧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爾時」:當爾之時,「地藏菩薩摩訶薩」這個大菩薩「白佛言」:對佛說了,「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我藉著佛如來這種威德神通力量的緣故。「徧百千億世界」:地藏菩薩不說他自己──我有大神通,我有大智慧,我有無礙的辯才。而說是仗承著佛的威德和神通力量的緣故,所以他才能徧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才能分身來教化眾生。「救拔一切業報眾生」:他救拔一切起惑、造業、受報的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假設要不是佛大慈悲力量的緣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就不能有這千百萬億化身,分身去教化眾生,不能有這麼大的變化力量。什麼叫變呢?變就是互相更換了;化,化什麼?無而忽有──本來沒有,忽然間有了,這叫化。


「我今又蒙佛付囑」:我現在又承蒙佛囑咐。「至阿逸多」:什麼叫阿逸多?知不知道阿逸多是誰?不知道阿逸多,知道彌勒嗎?阿逸多是哪一位菩薩?就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翻譯成中文,叫無能勝──他可以勝過一切,但沒有人可以勝過他。無能勝,無就是有無的無,能是能不能的這個能,勝是勝利的意思。看!「無能勝」這幾個字多厲害。難怪沒有人能勝過他,因為他一天到晚都笑呵呵,沒有發脾氣的時候,所以他就有智慧,有智慧就勝過一切,所以叫無能勝,另外阿逸多又叫慈氏,慈悲的慈,姓氏的氏。「成佛已來」:到彌勒菩薩成佛的時候,「六道眾生」:天道、人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這六道的眾生。「遣令度脫」:遣令是一起使令,使令這一些眾生都要度脫。「唯然」:現在我答應這件事,我應承佛的這個囑咐。「世尊,願不有慮」:世尊您啊!我現在請您不要耽心這件事。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如魚游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以是等輩。吾當憂念。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當爾之時,釋迦牟尼佛告訴地藏菩薩說。「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沒有得到解脫的──就是還在輪迴之中的眾生,「性識無定」:他們的性也不定;識也沒有一定──知識也不定。本來想要學佛法,學一學,又改變宗旨了,這叫性識無定。「惡習結業」:這種惡習,就造了很多的罪惡。「善習結果」:做善將來就有好的結果。


「為善為惡」:或者做善事,或者做惡事,「逐境而生」:隨著境界而生,什麼叫逐境而生呢?好像人們遇著善友,給你講佛法,教你做善事,你聽他這麼講,就做了善事;如果你遇著惡友,教你去花天酒地,做一些壞的事情,你聽他講多了,就想去做,也許會變成他那樣子。這也就是我們人,如果和勤儉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一種勤儉的習慣。要是和懶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你自己本來是個勤儉的人,可是遇著這個懶人,也就隨著境界轉了,變成懶人。這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和紅色的東西在一起,不知不覺就變成紅色了;你和黑色的──例如你盡寫字,拿著這墨,不知不覺手就染成黑色了。「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你染成咖啡色,就是咖啡色的;你染成黃色的,就是黃色。那麼,這在本經上就叫「為善為惡,逐境而生」。


不會喝酒的人,天天和喝酒的人做朋友,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會喝酒了,這就因為你有喝酒的朋友。要是接近盡吃毒藥,吸毒的人,久而久之,你自己也就變成這樣子了。所以,我們人交朋友一定要特別小心,特別注意。還有,我們人一定要聽朋友的勸告,而朋友又要分善友、惡友。如果這朋友是好的,善的朋友,無論他說什麼,我們應該相信他。如果這人是個惡的朋友,無論他說什麼,我們不應該相信他。所以,為善為惡,逐境而生,也就是這個道理。


「輪轉五道」:在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這五道裡頭轉來轉去。「暫無休息」:連暫時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動經塵劫」:動,就是一動,這一動就經過了塵劫那麼多的劫數。「迷惑障難」:都是在迷惑和業障的這種環境裡頭。「如魚游網」:好像什麼呢?這佛講經講得非常恰當,就像魚在網裡游似的。「將是長流」:不論多久的時間,也要在這水裡流來流去。「脫入暫出」:或者暫時入到網裡,又暫時出去了。「又復遭網」:出去沒有多久,又被打魚的漁翁打上來了。


「以是等輩」:以這一類的人,「吾當憂念」:所以我很憂愁的。你看!現在釋迦牟尼佛憂愁我們在於往裡出不去。魚網這地方是很危險的,不是好玩的,所以連釋迦牟尼佛都憂念;但是我們不要憂愁,只要一心學佛法,就可以有辦法的。「汝既畢是往願」:這個「汝」是指地藏王菩薩,佛對地藏菩薩說你既然完畢你往昔的願力。「累劫重誓」:很多劫以來,你發了重大的誓願,「廣度罪輩」:要廣度這一類有罪的人。「吾復何慮」:我還憂愁什麼呢?我沒有什麼耽心的啦!我很放心,好!你去做了。釋迦牟尼佛聽見地藏王菩薩對他這麼樣一講,他就告訴地藏王菩薩說,我不再憂愁了。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以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慇懃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爾時世尊到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說是語時」:說這話的時候,「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這會中有一位菩薩,他也是個大菩薩。「名定自在王」:這位菩薩的名字,就叫定自在王菩薩,他修定,得到自在;不單得到自在,還是自在中的王。「白佛言」:他對佛說,「世尊,地藏菩薩累劫以來」:地藏菩薩久遠劫到現在,「各發何願」:他每一個劫,發的是什麼願呢?他都發過什麼願?「今蒙世尊慇懃讚歎」:現在才能得到世尊這樣慈悲慇懃來讚歎他、稱讚他。「唯願世尊」:我唯獨願意世尊,「略而說之」:略略地為我講一講。


「爾時世尊」:當爾之時,釋迦牟尼佛就「告定自在王菩薩」說,「諦聽諦聽」:定自在王啊!你注意聽,我告訴你。「善思念之」:你現在要好好的注意,記得我所告訴你的話。「吾當為汝」:我現在為你「分別解說」:詳細的給你講一講。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


「乃往過去」:就是在以前過去多久的時間呢?「無量阿僧祇」:有無數無量這麼多,「那由他不可說劫」:那由他不可說,這都是劫的名字,大數目的名字。「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在這個時候,有一位佛出世,他的名字叫一切智成就如來。這一切智有三種──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而這一切智就包含其餘的兩種智慧,這就是一切智所成就的如來。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有位居士問我,如來佛和阿彌陀佛是不是不同?其實,阿彌陀如來、釋迦如來、藥師如來,這每一尊佛的名字都叫如來。不是說單這一尊佛叫如來,另外那一尊不叫如來。


佛有十個名號,什麼叫號呢?好像我們人有個名字,然後又有個別號。名字是自己尊長所用的,別號是一般平等的人所用的。號者號也,什麼叫號呢?這號就好像老虎發脾氣了,獅子吼的聲音也都叫號。號,聲聞於外,因為你這個聲名大,一般人都聽見了,所以叫號,又叫別號。這號就是大聲叫,有這麼一個意思。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這是個什麼號呢?這叫「倣同先德號」,倣是模倣,就是學以前有德行的人。「如」:如無方所,沒有一個特定的地方;「來」:來感而現,等來感應道交了,而現出來,這叫如來。又這如來兩個字是「來無所從,如無所去」,也就是無所來,無所去,這叫如來。又「如」是本覺的這個理,「來」是始覺的那個智。以本覺的理,契始覺的智,所以這也叫如來。如來大概的意思是這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