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7 》




2009/10/19 09:18


「白其佛言」:地藏王菩薩共復一形,涕淚悲戀,對佛說了,「我從久遠劫來」:我從以前久遠久遠的劫到現在。「蒙佛接引」:承蒙十方諸佛慈悲接引我。「使獲不可思議神力」:使我得到這種不可思議──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這種的神力。神是神妙不測,你沒有法子可以知道這種神妙不可測的力量。「具大智慧」:又具足圓滿的大智大慧。想要度眾生一定得要有神力,但你單有神力,沒有智慧,也不可以。又要具足大智慧,有大智慧來支配這種神力,有這種神力來幫助智慧,互相合作,智慧和神力兩個互相幫助,才能救度眾生。


「我所分身,徧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徧滿是無處不現身,地藏王菩薩說,我所分的身徧滿所有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這麼多的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在每一個世界他都分身無數,有無量無邊那麼多。「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每一尊分身地藏王菩薩,又度了百千萬億這麼多的人。「令歸敬三寶」:令一切眾生歸敬三寶。為什麼要歸敬三寶呢?因為一切眾生在沒皈依三寶之前,都是在外邊。在什麼外邊呢?在佛法的外邊。而皈依三寶了之後,叫捨邪歸正,棄暗投明,所以要歸敬三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永離生死」:永遠離開生死。「至涅槃樂」:得到涅槃──常樂我淨這四種的快樂。


「但於佛法中」:所有的眾生,但於佛法的裡邊,「所為善事」:他所做的善事。「一毛一渧」:一毛是善事中最輕的,一渧是善事中最小的。「一沙一塵」:一粒沙是善事中最微的,就像一粒沙那麼多的善事。像一根毫毛那麼多的善事,或者像一滴水這麼多的善事,或者一塵──像一粒微塵這麼多的善事,這都是最少、最輕、最微、最小的,輕微少小。你看一根毫毛有多重?是最輕的。一池,一滴水這是最少的。一粒沙,這是最微細的。一塵,是最小的,在《楞嚴經》上我講過,鄰虛塵,這是我們所看見的一粒微塵再分成七份,就變成鄰虛塵,這是最小最小的,這個眾生所做的善事就是這麼多。「或毫髮許」:或者有一根毫毛。這毫毛並不是這個一毛了,這一毛好像一根頭髮,這叫一毛。毫就是汗毛,汗毛在身上是最細了的。髮呢?或者是這個頭髮,這也是最輕最少的。


「我漸度脫」:所有的眾生,即使只做這麼少的善事,這麼輕微的善事,他種這種善根,我將來都要一點一點的想辦法,度他離苦得樂。「使獲大利」:令他得到大的利益。什麼叫大利?是不是發了一個大財,得到大的利益?發財那不是大利。那麼是不是當官了?那也不是利。是叫你成佛去!你看這個利大不大?誰叫你成佛的──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以他這種大神力、大智慧,用種種不可思議的妙法,令你想要不接受也不可能了。所謂「欲罷不能」,想要停止,說「我不學佛法了」,但是沒有法子停止,妙就在這個地方。誰能令你這個樣子?就是我們這一位大善知識──大願地藏王菩薩,他就有這種的妙用,這就叫大利。


「唯願世尊」:地藏王菩薩說我唯獨願意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說佛您不要憂慮了,不要為後世造業的眾生來耽心來憂慮。為什麼他這樣說您不要憂慮呢?他的意思就是:我來負責任,這個責任交給我,佛您不要管了。因為這一切眾生,若是不成佛,我也不成佛。「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所以我請世尊不要耽心,不要憂慮,就由我地藏來負擔這個責任。「如是三白佛言」:說了一遍、二遍、三遍,這是表示你這個事情重要,鄭重其事。好像現在憲法三讀通過,讀一遍,你反不反對?讀二遍,你們贊成嗎?沒有人出聲,就讀三遍通過。那麼這是不是也通過呢?不是的,這是地藏菩薩表示鄭重其事,所以要三白佛言,說三次。單說一次或者表示他不盡責任,說二遍還不夠誠懇,所以對佛說了三遍──「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請你老人家不要以將來後世那些個造罪業的眾生為慮,他們都有我地藏負完全責任,我一定要把惡業的眾生度成佛。


講到這個地方,你說我們是不是要高興!?我們造了這麼多的罪業,都還有成佛的機會,為什麼呢?前幾天不是跟你們講,我要買保險給某人,現在有人為我們買保險。誰為我們買的保險呢?地藏王菩薩。他預先就保證我們這些造惡業的眾生都可以成佛,這就等於為我們買保險一樣。所以我們現在聽到《地藏經》的人,都不要擔心,都不要不歡喜了,我們都有機會成佛的。為什麼呢?是地藏王菩薩給我們擔保,他在以前就保證我們這些惡業眾生,可以成佛的,他負完全責任。如果我們不成佛,地藏王菩薩他也不證菩提,所以我們應該歡喜。


因為我們今天講到這段經文上,我很高興,所以就作了一首英文歌,要你們唱。這首歌叫「我很幸運遇到善知識」,善知識是誰呢?就是地藏王菩薩。因為我們遇到地藏王菩薩,預先給我們作保證人,保證我們可以成佛的。為什麼知道呢?就讀這──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我們就知道地藏王菩薩對我們這種天高地厚的恩德,這種恩太深了,太高了,所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地藏王菩薩這種境界,是不可思議的。


「爾時佛讚地藏菩薩言」:當爾之時,釋迦牟尼佛一聽,地藏王菩薩為一切眾生擔保,保證一切眾生早成佛道,太高興了就讚歎地藏王菩薩。佛讚地藏王菩薩言:「善哉!善哉!」好得很!好得很!說了二次,他三白佛言,佛讚他兩個善哉,佛對他也是特別器重,特別看重,地藏王菩薩真是個大菩薩。「吾助汝喜」:說我幫助你做什麼呀?我幫助你所歡喜的事情。「汝能成就久遠劫來」:我歡喜幫助你,令你成就你久遠劫來,「發弘誓願」:你發的那個大誓願。這弘誓願就由四弘誓願來代表,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我們現在每一個人,每一天應該問問自己,「眾生無邊誓願度」,是我度了人,還是人度了我呢?要這樣反省一下。我度了眾生?沒度了眾生?是不是我信佛了,然後又被天主教度了去?因為我信了佛之後,有一個人說耶穌被釘十字架,那是最偉大的,我又去信耶穌了?有沒有這種情形?如果有,這就是你被人度了,你沒有度人。眾生無邊誓願度,你做到了沒有?那麼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都是要這樣問一問。「煩惱無盡誓願斷」,我的煩惱斷了沒斷?是不是有人對我說話稍微有一點不好,我就生出脾氣來呢?起了大無明呢?有沒有這種情形?要有,那麼我是沒有斷了?要是沒有,你還不能說一定自己有把握!還是要等機會再考驗一下,真斷了沒斷?煩惱無盡誓願斷,如果沒有斷,那你對佛法學的只是皮毛;你要是斷了,那這才是真正得到佛法的內容了,你真的到了佛法的大海裡邊了。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法的門徑無量無邊,說八萬四千那還是一個總數,實際上佛法的門徑怎麼只有八萬四千?有無量無邊這麼多的法門,所以說法門無量誓願學。不是說我學會<楞嚴 咒>,會背<楞嚴咒>,這就夠了。佛教裡的《大藏經》,你看!猶如大海一樣的。不是學一點、一滴、一毛、一塵、一沙這麼少的東西,那你就是明白佛法了。你要是真鑽到佛法裡邊去,飲到佛法大海的水,若能一口把這個大海的水給飲乾了,那你是明白佛法了;一口飲不乾那大海水,那還要學習。


「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個不要證明,也知道我們現在沒有成佛,要是成佛了,這些問題都沒有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不應該沒有成佛,就自己冒充是佛。例如:喔!不單我是佛,你也是佛,Everybody is a Buddha。你是個什麼佛?是個煩惱佛?是個貪心佛?是個瞋心佛?是個癡心佛?是那個佛?所以說這種話的人真不知慚愧!你們不要跟著這種似是而非的:沒有成佛,他說他是佛;沒有得道,他說他得道了。不要學這種增上慢的人。


那麼地藏菩薩你發這四弘誓願,「廣度將畢」:你廣度眾生,將要完了之後。「即證菩提」:即刻就證得菩提了。那麼這是在什麼時候?沒有時候,是盡未來際。這樣子地藏王菩薩不就沒有時候可以證菩提了?這個問題你不需要擔心,因為地藏王菩薩久遠劫以前已經證得菩提了。他要是沒有證得菩提,就沒有這樣大的神力,巨大的智慧,這是不可思議的一種境界。所以不要擔心地藏王菩薩沒有時候證菩提,他早證菩提了。現在就等著你證菩提,我證菩提,他證菩提,等著你我他。所以我們都應該勇猛精進,趕快證菩提。什麼叫「菩提」?為什麼我們要證,證它做什麼?菩提是印度話,翻譯成中文稱做覺。那麼覺了又是什麼?覺了就是不糊塗了。不錯,方才這位說沒有無明。對了!那也就是說要趕快斷你的無明,破你的無明,就得到菩提了。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這一品叫觀眾生業緣品第三。觀是觀察。眾生──什麼叫眾生?眾生是攬眾因而成,逐境而生。怎麼叫攬眾因而成呢?眾因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因,攬這五因而成的身體。逐境而生,由這種因緣境界而生出來的就叫眾生。業──怎麼會有業呢?這業或者是由言語上造出來的,或者是由身體造出來的,或者是由意念造出來的。造出來怎麼不叫「因」,而叫「業」呢?「因」只是這一種、一次,這叫因;業,積久而成業,其中有多種的因,因為因太多了,就不能叫因,而叫業。


──是一種造業的因緣,造業的因緣有種種,每一個眾生有每一個眾生的業緣,而每一個眾生所遭遇的境界不同:有的眾生所遭所遇都是很快樂的,為什麼?因為他在往昔所種的都是善因,所以今生就結了善果;有的眾生所遭所遇都是非常的困苦艱難,為什麼?就因為在往昔沒有種過善因,而種了惡因,惡因積久而成惡業,所以今生就受這種苦的果報。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種善種惡是由個人所造出來的,不是別人使令你造的,所以乃至於成佛,也不是別人叫你成的,是你自己要用功修行,才能成就。你用功修行,這就是種佛因;將來成佛了,結佛果。也就是你造佛業,將來就成佛;你造的是魔業,就做魔。所以前邊說三業惡因之所招感,這是業緣的意思。


爾時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問地藏菩薩言。聖者。閻浮眾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其事云何。地藏答言。千萬世界。乃及國土。或有地獄。或無地獄。或有女人。或無女人。或有佛法。或無佛法。乃至聲聞。辟支佛。亦復如是。非但地獄罪報一等。


「爾時佛母摩耶夫人」:當爾之時,佛的母親就是摩耶夫人。摩耶夫人生下佛之後,因為佛是從她左脅出生的,於是乎,也可以說是流血過多就死了,死了就生到天上去。等釋迦牟尼佛成道後,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多會──三百多個法會。並不是像前天有人講的,談三百多部經;而是有三百多個法會。佛經不只是三百多部,有幾千部。佛在將入涅槃時,想起還沒有度他的母親,所以就到忉利天宮,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所以現在摩耶夫人就「恭敬合掌」:對誰恭敬?對地藏王菩薩恭敬,合起掌來。「問地藏菩薩言」:問地藏菩薩說,「聖者,閻浮眾生,造業差別」:她說,在南閻浮提所有的一切眾生,他們所造這種業的分別。「所受報應」:他們所受的果報。「其事云何」:這事情是怎麼樣的情況啊?


「地藏答言」:地藏菩薩對摩耶夫人說,「千萬世界」:有千千萬萬的世界,「乃及國土」:乃至於所有的國土。「或有地獄,或無地獄」:或者有地獄,或者沒有地獄。比如極樂世界就沒有地獄,沒有三惡道;我們這娑婆世界就有三惡道,有地獄、餓鬼、畜生。「或有女人,或無女人」:或者有的世界有女人,比如我們這個世界有男人、女人、聖人、凡人;極樂世界只有男人,而沒有女人。那麼,沒有女人,怎麼會有男人的呢?那你不要擔心,男人到了極樂世界,還是男人;女人到了極樂世界,也變成男人了。那麼,極樂世界的人是從什麼地方生出來的?是誰生的?沒有女人怎麼會有人呢?這個你可就不知道了,極樂世界的人不是由女人生出來,而是由蓮花生出來的,那個地方的人都是蓮花化身。


我們為什麼念佛呢?我們在這兒念一聲佛,極樂世界──我們的蓮花母親──就生出一朵蓮花來;我們念佛念得越多,蓮花開的就越大;念佛念得越誠懇,蓮花長得越新鮮。我們人死後叫中陰身,就是第八識。第八識在沒有做人、也沒有做鬼、做神的時候叫中陰身。若誠心念佛,等我們一死了,中陰身投到蓮花裡邊去,蓮花就開了,一開就現出一個人來。極樂世界的小孩子是從蓮花生出來的,所以統統都是男人,沒有女人。


「或有佛法」:或者這個國家和這世界有佛法──有佛說法,也有佛法住世。「或無佛法」:什麼地方沒有佛法呢?就是沒有人講經,沒有人說法,沒有佛像,沒有經典,沒有出家人的地方。按照佛經所講,這是在北俱盧洲,那地方屬於八難之一。什麼叫八難?是指八種的困難。北俱盧洲就是其中一難──沒有佛法。「乃至聲聞、辟支佛」:或者有聲聞,或者沒有聲聞;或者有辟支佛,或者沒有辟支佛;或者有菩薩,或者沒有菩薩。按照我們凡夫講,聲聞的人是很快樂的;但按照菩薩的境界來講,聲聞有聲聞的苦。所以或者有聲聞的苦,或者沒有聲聞的苦;或者有辟支佛的苦,或者沒有辟支佛的苦。「亦復如是」:也都像這個似的。「非但地獄罪報一等」:不單地獄的罪報都是一樣平等,無論是誰,造業就得受果報,不造業就不受果報,一點都不會偏私,是平等平等的。


摩耶夫人重白菩薩。且願聞於閻浮罪報所感惡趣。地藏答言。聖母。唯願聽受。我粗說之。佛母白言。願聖者說。爾時地藏菩薩白聖母言。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摩耶夫人重白菩薩」:佛的母親對地藏菩薩再說一遍。「且願聞於閻浮罪報所感惡趣」:佛的母親說,其他的世界離得太遠了,我也沒有到過,我就是到過,也已經忘了。所以我不問其他的世界,我現在就單單請問南閻浮提,我願意知道南閻浮提的罪報,所感召的惡趣,造什麼罪業就受什麼果報?我願意聽一聽,請聖者為我說一說。「地藏答言」:地藏菩薩聽見佛的母親這麼樣子請問,所以他就答覆佛的母親,「聖母,唯願聽受」:我願意你聽受我所說的道理。「我粗說之」:我粗粗大概這麼講一講,不能詳細講。詳細講啊!講幾個大劫也講不完的。所以只說一個大概就是了。「佛母白言,願聖者說」:佛的母親聽見地藏王菩薩這麼樣子對她講,就說我最歡喜,最願意菩薩您對我講了。


「爾時地藏菩薩白聖母言」:當爾之時,地藏菩薩就對佛的母親說。「南閻浮提」:在這個南閻浮提的世界,「罪報名號如是」:造罪受報,所感召的地獄名號就像下面我所說的這麼多。「若有眾生」:假設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我們眾生都應該孝順父母的,不孝順父母的人,那就有罪了,甚至於還把父母給殺了,這樣都是有罪的。為什麼人要講孝順呢?孝順是人的根本,人要是不孝順父母,就把根本忘了。「父兮生我,母兮育我,昊天罔極,撮髮難報」,父親生我,母親養育我,這種的恩好像昊天,昊天就是比天都高。昊天罔極──沒有比這個恩再重的。所以一定要孝順父母。


怎麼叫孝順父母?天天給父親、母親買一點好吃的東西,買點好衣服,這就是孝順了嗎?這不是。這僅僅是皮毛的孝順。什麼是孝順的內容呢?我們要以順為孝──順父母的心。父母所歡喜的,我也要歡喜;父母所愛好的,我也要愛好。有人說那就是孝?那我父親歡喜抽鴉片煙,他一天抽 一兩 ,我一天抽 二兩 ,這是孝順吧!?因為他喜好這個,我也喜好這個,這就是順嗎?這不是!順是順他的心,不是講吃東西。他們歡喜吃的,你也要和他爭著吃,例如:他歡喜吃麵包塗奶油,你說這個我才歡喜吃。就說:「你先不要吃,等我吃完你再吃。」這個是爭,不是順。那麼順呢,就是順他的心。你找他的心,他所歡喜的事情,你就不要違背他,不要逆他的心,這就叫孝。


方才說父母之恩「撮髮難報」,撮髮,就是把頭髮數出來有多少根,可是父母的恩都還報答不過來的,所以要孝順父母。我去年暑假時候講「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羔羊吃奶時,前腿跪在牠母親面前吃。小烏鴉在中國叫牠為孝鳥,因為老烏鴉把小烏鴉孵出來後,那個老烏鴉──烏鴉的媽媽,就不會飛、飛不動了,小烏鴉就去撿食物回來餵牠。你看這是小鳥,連小烏鴉都知道孝順老烏鴉。烏鴉是個飛禽,羊是獸類,我們人要是不孝順父母,就連禽獸都不如了。我們人具足五常之德──仁、義、禮、智、信,有這五種德行,若連烏鴉羔羊都不如,那怎麼可以呢?所以我們人都應該要孝順父母,這是最要緊的。


有人說:「我想孝順父母,但是我現在出家了,父親也不在我身邊,母親也不在我身邊,那我要怎麼孝順呢?」出家,那正是大孝,所謂「一子入佛門,九祖升天」,你一個後人要是出家修道,九祖都會借你的光而升天的。你看!九祖都超升。所以這不單是孝順今世的父母,就是過去的祖先,過去世的父母,你都孝順了。但是你可要修行,你要是不修行,九祖又全都墮地獄了,他們就都會哭起來了。怎麼哭起來呢?他們說:「我本來以為我有一個後人出家,因為他修道,我們就都可以升天了。誰知道他不修道,天天睡覺,懶得不得了。我們現在罪業又都不赦免了,所以又都墮地獄了。」所以說雖然出家修道,九祖升天,你要是不修道,九祖一樣墮地獄。不是說我出家了,我就有理了,九祖一定要升天的,不是的。不修行,就不會升天;你要是修行,這就是大孝,將父親母親都超度了。


講到這個地方,今天我們有一個小沙彌,我在佛堂很久了,他還沒起身,我一看,把我這個沒有火的師父也惹出火來了,一個出家人這麼懶怎麼可以?發了脾氣。他還不錯,什麼也不出聲。我一細查,原來怎麼樣啊?我現在對你們講一講,這個小沙彌不是懶,他是餓得不能動彈了,不是懶,是餓。為什麼餓了呢?沒有人供養。多少天都沒有人供養了,他想試著去托缽化緣,但也都沒有人布施。所以他就發了脾氣,回來也不吃飯,現在已經六、七天也沒有吃飯了,所以今天餓得起不了身。但是我不知道他沒有人供養,於是就被我罵了一大頓。


以後,我一調查,為什麼你這麼懶呢?他說:「沒有人供養我,沒有飯吃,所以就沒有氣力了。」我聽他這樣一講,「喔!我真是錯怪你了。」所以我告訴他:「你要是覺得太疲倦了,沒有氣力的話,可以在裡邊休息睡覺,怎麼樣都可以,我給你一個方便法門。」很不容易的,作師父的,對徒弟,有的時候,也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去教化才相當,把一個餓徒弟也罵了一大頓,但是這個徒弟還的的確確有點功夫,有點修行了。如果沒有修行,你說六、七天沒有吃東西,餓得這樣子,還能跟著念經,拜懺,聽經,做不到的。所以現在我的火也沒有了,又高興我能有這麼用功的徒弟,這也不錯的。我希望個個都學這個小沙彌,能有一點忍耐性,被師父罵了一頓也沒有事。


還有,不要記得我一天沒吃飯,二天沒吃飯,三天沒吃飯,五天沒吃飯,六天沒吃飯,不要記得它,吃和沒吃是一樣,沒吃和吃也是一樣的。不要記得吃飯,或是沒吃飯,你把吃飯跟沒吃飯都忘了,那才是真修道。如果你不是真修道,你就忘不了。你真修道,就會有真正的定力。有真正的定力,不要說我罵你,就是打你,你也不知道了。誰打我啊?我在什麼地方呢?沒有我了。把一個我都沒有了,那時候是真正的定力了。你要是還有個我,喔!你打我,你罵我,你說我,我沒吃飯,這個還沒有忘,那麼這樣子定力還不能生出來。一定要忘了,定力才能生出來;定力生出來了,那就是有真功夫了。


「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把父親殺了,把母親殺了。「當墮無間地獄」:應該墮落到無間地獄,「千萬億劫」:就是千萬億劫那麼長的時間。「求出無期」:想要出地獄也是不容易的,不會出這地獄的。


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這是還沒犯罪的眾生,但假設他有,或者有這一類的眾生,那一類的眾生?「出佛身血」:怎麼叫出佛身血呢?現在釋迦牟尼佛已經入涅槃了,那怎麼會出佛身血呢?我們也沒有生在佛在世的時候,也沒有見到佛,怎麼會出佛身血呢?這個出佛身血,就是佛在世的時候,你傷了佛的身體。佛入涅槃之後,把佛像毀壞了,或者把一個耳朵,或者把一個手指頭弄掉了,這都是等於出佛身血。或是紙像,你把它燒了,這也等於出佛身血。本來這個罪是不通懺悔,不可以懺悔的。不過,這個情形也有開緣的,或者喝醉酒了,或者發顛狂病,精神不正常的時候,就都不在此列。不過也不能說是我的精神不好,或者我喝醉酒了,故意這麼做,那就有罪了。你要是無心,這個罪業還輕一點。


佛在世的時候,佛有那麼大的神通,有誰可以出他的身血呢?佛已經證果了,誰能損壞到佛的身體?有的時候,出人意料之外,佛也會受損傷。你們各位有聽過提婆達多沒有?他是佛的一個堂弟,這個提婆達多,專門跟佛作對,專門反對佛。佛說這種法,他就破壞;佛說那種法,他又破壞,總而言之,他說佛的所行所做都不對的。他怎麼樣破壞佛呢?他找了一個很窮的女人,對她說:「你為我做一件事,做成了,我就給你很多錢。」人在窮嘛!就沒有什麼志氣。做事只要有錢就可以了。她說:「你叫我做什麼呢?」提婆達多告訴她:「你在肚子前纏一個枕頭,然後佛在講經說法時,你就對一般弟子說,你這個大肚子裡的小孩子是佛的。就這麼樣講,把佛破壞了,他的弟子就都不相信他,這樣我就給你很多錢。」這個女人就這樣去做了,告訴佛的弟子說,她肚子裡的小孩是佛的。可是佛有神通,就用神通把她這個枕頭掉到地下,當場就證明不是了。這是佛講經說法時,提婆達多用種種方法去破壞他。


以後有一次佛走到靈鷲山旁邊,提婆達多也有神通,他想用山把佛砸碎,所以他用掌將山一推,山就好像崩塌了,山石跌下來砸到佛,在他一推的時候,金剛力士,也就是守著靈鷲山的神,這個山神,有個名字叫貝拉。貝拉一看提婆達多把山推下來硐佛,於是在離得很遠處,就用他的金剛寶杵劈打這個山,把這個山的石頭又都打回去了。但是把石頭打碎了,石頭一打得粉碎,碎石就各處蹦,偏偏就有一塊石頭蹦到佛腳的小姆指頭上,把小姆指頭打破了,所以這叫出佛身血──把佛的身體打出血來。這出佛身血不要緊,但這個時候,隨著地獄的火車就來了,把提婆達多給押到地獄,所以提婆達多一出佛身血就生陷地獄,即從肉身墮到地獄去。以後的人,如果把佛像焚燒了,或者把佛像毀壞了,或者把廟拆了,或者把塔破壞了,這都犯了和提婆達多同等的罪,都是出佛身血。


「毀謗三寶」:怎麼叫毀謗三寶呢?我們信佛的人,切記不要犯這種的罪過,就是專門說三寶的過錯,說佛教不好,說佛法不好,說僧人不好。菩薩戒有一條戒說:「不說四眾過戒」,四眾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過菩薩戒的人,對於比丘有什麼罪過,不要講;比丘尼作什麼錯事,也不要講;優婆塞有什麼過錯,也不要講;優婆夷有什麼過錯,也不要講,這叫不說四眾過。你不說可是不說,就是有其他人說四眾過,也不要去插嘴,也不要去跟著講,就像是沒聽見似的。為什麼呢?你如果又去跟著說,也就犯了毀謗三寶的罪,也就犯了說四眾過的罪,所以最好是把嘴閉上,緘口不言。


再者,我們凡夫的見解,有的時候會錯誤的,這聖人的境界不是我們凡夫所能知道的。所謂初地的菩薩,就不知二地菩薩的境界;十地菩薩,就不知道等覺菩薩的境界;初果阿羅漢,也就不知道二果阿羅漢的境界。在還沒有得到真正智慧的時候,不要生出一種毀謗三寶的心,不要說四眾過。他明明就是有過,也不要講他,為什麼?你知道他有過,你自己往好的做,這就對了。不要好像照像機,盡給人家照像,自己是個什麼樣子,也沒有照一照。


講到這兒,我想到中國梁武帝時,有一位誌公禪師,他天天要吃二隻鴿子。廚子想這鴿子一定很好吃,他就偷了一隻鴿子的翅膀吃。誌公禪師吃完了這兩隻鴿子就說:「你為什麼偷我的鴿子吃?」他說:「沒有啊!」「沒有?你看一看!」誌公禪師把口一張,從口裡吐出二隻鴿子,一隻就飛了,另外一隻沒有翅膀。「如果你沒有吃,這隻翅膀怎麼會沒有呢?」一樣吃鴿子,誌公禪師吃了,還可以把切碎煮熟的鴿子吃到肚子裡頭,又可以變成活的吐出來。那麼這個廚子就沒有這種本事──能吐出來,所以吃了就是吃了。而誌公禪師這種境界是吃而未吃。


又有濟公禪師,那時候他在杭州西湖靈隱寺。他這個和尚怎麼樣呢?一天到晚吃狗肉,喝燒酒。每天都喝得醉得不得了,人一看就知是個醉和尚。實際上他醉了,就到處去教化眾生。有一次造佛像,這佛像要鋪金,他告訴方丈和尚:「這佛像我來鋪,你不要叫其他人去鋪金。」方丈和尚說好。可是等著他也不鋪,後來當家和尚就說:「你要鋪這佛像的金,這麼久了,你也不鋪。」他說:「好,我就來鋪。」這天晚間他又喝醉了酒,等到他看人都睡覺了,就跑到那佛像前,從口裡就吐金,往佛像鋪。正在吐著,佛像各部份都鋪得差不多,只有頭頂上還有個地方沒有鋪時,當家和尚聽見他在裡邊,口裡往佛像吐痰的聲音,就進來了,說:「你怎麼這個樣子,你口裡黏痰怎麼往佛像吐呢?」他就說:「我不吐了。」就走了。走了,第二天一看,佛像的金都鋪好了,就剩頭上還有一點沒有鋪好,所以又找另外鋪金的匠人來鋪,但是所鋪的金,就沒有他吐的金子那麼好,所以羅漢的境界不可思議的。我們信佛的人,對四眾的過,不要講。你要是講到普通人,還沒有什麼關係。講到證果的聖人,那就會有罪過了,有罪過會怎麼樣呢?這是會墮地獄了。


為什麼有人要毀謗三寶呢?因為他沒有信心。什麼原因他沒有信心呢?這種情形,有的時候是他和同一班惡的朋友,惡的朋友就是不明白佛法的惡人,這不明白佛法的惡人,就會毀謗三寶。那麼這個人因為他和惡人做朋友,隨著他也養成這種習氣,養成這種習慣就破壞三寶,毀謗三寶。又如果這個人諂曲、愚癡,也會毀謗三寶的。什麼叫諂曲呢?諂曲是一種流虛,現在一般叫拍馬,就是想要得到你的歡喜,就盡對你說好話,這叫諂曲。他的心不直,是彎曲的。為什麼這個人要諂曲呢?因為他愚癡;雖然愚癡,但是他以為他是聰明的,懷著一種聰明慢。聰明慢就是增上慢,也就是像《法華經》裡的五千退席。增上慢的人懷著一種聰明慢,是有點聰明,但是看不起人,看誰都不如他自己。因為他懷著一種聰明的我慢,所以就毀謗正法,不相信正法,把眾生的法眼都給挑去了。


什麼叫挑去呢?眾生本來是有擇法眼的,但他用刀把眼睛挖出,令他們沒有擇法眼了。因為他令眾生沒有擇法眼,這個人將來他是應該肢體廢缺,或者沒有手,或者沒有腳。沒有腳就是癱子、瘸子,不會走路。結舌不言:雖然有舌頭,但是不會說話,是啞巴。為什麼他是啞巴呢?這一點要注意!這個世界上啞巴的人,都是毀謗三寶的。毀謗三寶的人墮落地獄,在地獄裡受罪經過二億年那麼長的時間,然後,他投生去,投生去做什麼呢?做馬、牛、羊、雞、犬等畜生。做畜生又做二億年那麼長的時間,然後再做人。做人時他就六根不全,或者沒有眼睛,是盲人;或者沒有耳朵,是聾子,聽不見東西;或者啞巴,有舌頭不會講話,這也等於沒有舌頭一樣。總而言之,六根不具足,相貌也醜陋,這都是在過去生中毀謗三寶,所以受這種苦,而且是苦毒無量,死了還要墮無間地獄,這是毀謗三寶的果報。


「不敬尊經」:這一點我們要注意,凡是佛的經典,一定要恭敬。《金剛經》說:「凡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經典在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有佛。經典就是佛的法身所在之處,我們要恭恭敬敬,將放置經典的地方整理得乾乾淨淨,不要有一種污穢的行為。佛經一定要放在其他經典的上邊,或普通書籍的上邊,否則就是不恭敬。並且一定要把佛的經典放到頭這一邊,不要放到腳那一邊,放到腳那一邊,這也是不恭敬。尤其我們睡覺的床,是一個最不乾淨的地方,所以經典切記不要往床上放。凡是佛經,或其他佛書,我們都要恭恭敬敬。恭敬經典,應像恭敬佛那麼恭敬,所以,如果不恭敬經典,也就是不恭敬佛,也就是毀謗三寶。這個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的罪業都是一樣的,所以要是有這種的行為,「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想出地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切記這一段經文,這是很要緊、很要緊的,學佛的人一定要恭敬三寶,恭敬經典,不要出佛身血。


若有眾生侵損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藍內恣行淫欲。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侵損常住」:若,是假設之詞。什麼叫侵損常住呢?這個常住,就是道場。常住有四種,第一種常住常住,第二種十方常住,第三種現前現前常住,第四種十方現前常住。什麼叫常住常住?道場是常在的,不停止的,而出家人常常在道場裡邊住,所以叫常住常住。那麼常住是僧人所住的地方。什麼叫侵損常住呢?侵損常住些什麼東西呢?飲食:吃的東西;財物:常住的財物。所以沒出家的人,在廟上住,一定要給供養的。你不供養,譬如住了幾天,或者住了一個時期,就這麼走了,也不供養常住一點錢,這就叫侵損常住,將來會墮地獄的。怎麼叫不侵損常住呢?譬如在廟上住,照樣拿和在其他的地方住差不多的錢,來供養常住,這就不是侵損常住。所以我主張我的皈依弟子無論到任何的地方,不要去侵損常住,一定要幫助道場,不要去侵損。


侵損就是剝削廟上的財產令其減少。我們既然不幫助,也不要去侵損。不明白佛法的人,以為在廟上住,也不要錢,也不要什麼的,是佔便宜。這在不明白的時候,還可以;懂了佛法之後,一定不要侵損常住。不要說是在家人,就我雖然是出家人,但我到任何的常住去住,我估計大約在旅館裡住每一天要五塊錢,我就給一半三塊錢。我到哪個廟上住都給錢,除非自己真正沒有,這是可以的。那麼要是有呢?就不應該侵損常住,即使是出家人也不應該侵損常住。因為常住就像是個大地一樣,大眾住的地方,若你令大眾都沒有飯吃了,這是有過的。我一個人就是餓死也不要緊,那麼令這一般出家人住到這一個常住裡頭,如果沒有東西吃,也沒有人供養,不是都像我這一個小徒弟這樣可以不吃東西,人人都是要吃的。民以食為天,而你令他沒有東西吃了,這你就侵損常住了。所以我們研究佛法的,到任何廟上住,不要侵損常住,都要給錢,要供養常住一點錢。你在廟上住,即使比其他的地方,少給一點,這都算你盡心了。不要一點都不給就跑了,這就侵損常住。


十方常住:十方常住,就是從十方來的僧人,都可以在這兒住,這叫十方常住。現前現前常住:現在這兒住的人,叫現前現前常住。十方現前常住:十方的人來,也都有份,這就表示有亡僧物在內了。什麼叫亡僧?就是死的和尚。十方現前常住,就是講僧人死後,也有一點物質,有一點東西,或者他有很值錢的東西,或者有很有價值的寶貝,也不一定的,因為在僧人裡頭是沒有一定的。那麼他這種東西,如果他死了就由十方現前常住大家來分。現前現前常住就是暫時在這兒住的,後來的人沒有份的。但十方現前常住,就是無論先來的、後來的,大家都可一起分這個僧人死了遺留下的財產。


「玷污僧尼」:玷污,這個玷就是個點污。僧尼,就是出家的比丘尼。有一些個野蠻的人,因為比丘尼她出家了,就隨便欺負她,隨便姦淫她,隨便對她行不淨行,行淫欲,這種人是有罪的。「或伽藍內恣行淫欲」:伽藍是寂靜處,就是道場,也就是廟宇寺院之類的,在這種地方,恣行淫欲。恣,是不守規矩、放恣。不守什麼規矩呢?就是隨便行淫欲。好像有佛像的地方,就不可以行淫欲,若行淫欲這就叫恣行淫欲了。有一個人,問目連尊者,為什麼他的男根生瘡、又爛,常常有這種毛病,這是什麼道理?目連尊者就對他說:「因為你在過去生中,在伽藍內恣行淫欲,就是犯這一種的罪過。因為犯這種罪過,男根就常潰爛、常生瘡,生種種的毛病。」這是講男人,女人也是一樣的,如果不守規矩,在道場裡邊行淫欲,將來都要墮地獄的;墮地獄出來之後,男女根常常都生瘡,生一種病,治也治不好。這種因緣,這種因果,一定要信的;如果你不信,將來自己就會受果報。


「或殺或害」:或者因為姦淫不成,把她殺了,或者把她害了。「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等輩,就是像這一類的人,都應該墮無間地獄。哪一類的人呢?侵損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藍內恣行淫欲,或殺或害這一類的人。「求出無期」:想要求出地獄,可是期限是無量無邊的。


有的人覺得學佛法越學越不方便,越學越不自由。不學佛法,那個不自由是在後邊,而這個不自由是在現在。所以現在學佛法,這是善根增長的時候;你不學佛法,業障就增長。業障增長,那個不自由是永遠的不自由。這個不自由是暫時的,很短暫的一個時候,你要是希望永遠不自由,就不需要學佛法;你要是希望將來自由,那我暫時有這麼少少不自由,是可以的。學佛法,這個不自由是很短暫的;你不學佛法,那個不自由是很長的,你自己算一算這筆帳,應該怎麼辦。


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現在講沙門。沙門有四種,()聖道沙門、()說道沙門、()活道沙門、()污道沙門。什麼叫聖道沙門呢?佛可以叫聖道沙門,菩薩也可以叫聖道沙門。第二種說道沙門,是以講經說法為生──以說法做他的生活,這是大德高僧,證果的阿羅漢。第三種活道沙門,這是以道為活,以道自活,這就是修道的沙門。第四種污道沙門,污是不潔淨、污穢。污穢就是對道有污穢。現在所講的沙門,是污道沙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