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13 》




2009/10/19 09:53


世尊。我觀閻浮眾生。但能於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如是利益。悉皆自得。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長者。名曰大辯。是長者久證無生。化度十方。現長者身。


「世尊,我觀閻浮眾生」:地藏菩薩說,世尊啊!我看閻浮提的眾生。「但能於諸佛教中」:他只要能在佛教裡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乃至於他做的善事,好像一根毫毛那麼多,一滴水那麼多,一粒沙那麼多,一粒微塵那麼多。「如是利益,悉皆自得」:他所做的善事,所得的功德,都是他自己的。「說是語時」:說這話的時候,「會中有一長者」:會中有一個大富長者,「名曰大辯」:這個長者的名字叫大辯,因為他具足四無礙辯──義無礙辯、法無礙辯、詞無礙辯、樂說無礙辯,這四種無礙的辯才。「是長者久證無生」:這個大富者在很久以前就證得無生法忍,得到涅槃果位。「化度十方」:他教化度脫一切十方的眾生,「現長者身」:他現出一位大富長者身。


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大士。是南閻浮提眾生。命終之後。小大眷屬。為修功德。乃至設齋。造眾善因。是命終人。得大利益。及解脫不。地藏答言。長者。我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長者。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這位長者就「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大士!是南閻浮提眾生」,「命終之後」:這個人死了之後。「小大眷屬,為修功德」:他家裡的人為他做種種的功德。「乃至設齋」:乃至於設齋,設齋就是供養三寶。「造眾善因」:造一切善的種子。「是命終人」:這個臨命終的人,「得大利益及解脫不」:他能不能得到大的利益,或得以解脫他的罪業呢?


「地藏答言」:地藏菩薩對「長者」說,「我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生,承佛威力」:我現在是藉著佛的大威神力。你看!地藏菩薩他不說是他自己的大威神力,而說藉著佛的大威神力,為什麼呢?這表示他尊重佛,所以處處都將佛舉在前面。「略說是事」:我略略的說一說這些事情。


「長者」:地藏王菩薩又叫一聲長者。說「未來現在諸眾生等」:所有一切的眾生,「臨命終日」:在臨死的這一天。「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他能聽見一尊佛的名字,或一尊菩薩的名字,或一位緣覺──辟支佛的名字。「不問有罪無罪」:不管他有罪或是沒有罪。「悉得解脫」:完全都得到解脫。為什麼在臨終的時候聞一佛名,或一菩薩名,或一辟支佛名,就能把他的罪業消除去了呢?因為人在臨命終的時候,這煖、息、識這三種將要斷的時候,煖、息、識這三種組織成一個命根,人死了,這命根就要斷了。命根斷,先沒有煖氣;然後,沒有呼吸了;再來,識也就走了。這三種都斷了,就臨命終了,人死了就是命根斷了。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人之將亡,其言也善。


人在臨死的時候,會天良發現,良心就會發現自己一生所做的事,或者對、或者不對,都會有一種反省,這時候對自己所做不對的事情,就真正知道不對了。因為知道真正不對,所以就會生出一種懺悔心。懺悔心一生出來,所以就算他只聽見一尊佛的名字,一尊菩薩的名字,或一尊辟支佛的名字,都可以滅罪無量,種無量的善根,滅無量的罪過。所以臨命終是最要緊的時候,可是這也是最不容易發這種善心的時候。我們人為什麼平時要念佛呢?平時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預備臨命終的時候才能忘不了。因為你平時就念,臨命終的時候就不會忘了。如果你單想要臨命終的時候再念佛,再生善心,那是很不容易生出來的。但是若能生出來,那也是非常有效驗的,只要一念懺悔,就可以將一切罪業都滅除了。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遊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


「若有男子女人」:假設若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子和女人,「在生不修善因」:他雖然是受五戒十善,但是他不做善因,不修善的事情。「多造眾罪」:他造很多的罪業。「命終之後」:生命終了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他的眷屬,或者給他造一點小的福利,或者造一點大的福利。「一切聖事」:一切聖事,也就是善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在七分之中,往生的人只可以得到一分。「六分功德,生者自利」:六分的功德,是由在生的人自己得到。


「以是之故」:以這種的緣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將來和現在這一切的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在耳聰目明,非常健康的時候,應該自己修善事。「分分己獲」:在生時你自己做的功德,每一分功德都是自己得到的。「無常大鬼,不期而到」:怎麼叫無常鬼呢?他到這兒的時候,你就不常了,但你也不會知道什麼時候無常鬼會來。「冥冥遊神」:冥冥就是很黑暗的。遊神也就是遊魂,也就是你的魂魄,也就是中陰身,又叫中有身。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個中有身的有,就是「有緣生」的「有」。前五陰已滅,後五陰未生,在前後五陰未生的時候,叫中陰身。中陰身看大地如墨,看這個世界沒有日月光明,所以叫冥冥遊神。「未知罪福」:也不知道他是造罪呢?還是有福?


「七七日內」:七七就是四十九天,在中國因為佛法的關係,人死後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內,會請僧、請道,為亡者超度念經。在這七七日內,也就是因為《地藏經》中講明白了,說在七七四十九天內。「如癡如聾」:如癡,就像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人;如聾,也聽不見什麼聲音。「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地獄有閻羅王,閻羅王不是一個而已,有十個閻羅王──十殿閻君。每一個閻君,下又分了很多部門,所以每一個閻羅王有五個司,各有鮮官(禁殺)、水官(禁盜)、鐵官(禁淫)、土官(禁兩舌)、天官(禁酒)這五種官,每一個閻羅王有這五種官,所以叫五司。這五司管人一生所造的罪業,哪一個司管哪一種罪業,犯哪一種罪業的亡者就到那兒受審問,審問就是到那兒辯論。


「審定之後」:辯論業果,所造的什麼業,將來要受什麼果報。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根據他所造的業,就去受果報。「未測之間」:在還沒有知道之前,「千萬愁苦」:這時候很憂慮,很擔心,不知將來自己是去做牛做馬,做豬做羊,或者做人,自己也都不知道,所以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更何況已經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這諸惡趣裡了呢?


「是命終人」:臨命終的這個人,「未得受生」:沒有得到受生之前。「在七七日內」: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在這七七四十九天以內,他念念之間,每一念之間都希望他的一切骨肉,骨肉就是他的親戚眷屬,他家裡的人。「與造福力救拔」:能幫他念念《地藏經》,或拜拜《地藏懺》,或者拜拜地藏王菩薩,造種種的福利,供養三寶,來救拔他。「過是日後,隨業受報」:過這四十九天之後,他隨他自己所造的業,而去受他的果報。「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他經過千百歲的時間,「無解脫日」:沒有解脫的時候。


「若是五無間罪」:假若是造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五種極端罪惡的罪,即會墮無間地獄,所以說是無間罪。五無間就是時無間:從初入地獄到終了的時候,這中間沒有一時一刻可以停止受苦,所以叫時無間。形無間:一個人到地獄裡,眼看他自己身滿地獄,那麼很多人也是同樣身滿地獄,這叫形無間。苦無間:從初入地獄後,所受一切罪器叉棒的苦刑也都是時刻沒有間斷。命無間:罪人到這種地獄裡,其生命一日一夜,萬死萬生,也都是無間。果報無間:所受的果報也都沒有間斷。死「墮大地獄」:墮八寒地獄、八熱地獄,種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到一千劫、一萬劫這麼長的時間,也永遠在地獄裡受苦。


復次長者。如是罪業眾生。命終之後。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如精勤護淨。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是故長者。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說是語時。忉利天宮。有千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悉發無量菩提之心。大辯長者作禮而退。


「復次長者」:地藏菩薩又對長者說,我再為你詳細說一說。「如是罪業眾生」:像前面所說這些造罪業的眾生,「命終之後」:在他命終之後。「眷屬骨肉」:他的家人,或者他的親戚朋友。「為修營齋」:替他供養三寶。營齋就是做一點好的齋菜及好的飯,來供養三寶。「資助業道」:來幫助他這個業道,這個業當然是惡業了,幫助他把惡業減輕了。「未齋食竟」:在沒有吃齋之前,「及營齋之次」:或者在做齋完了之後。「米泔」:米泔就是米汁。「菜葉」:就是菜的葉子。「不棄於地」:不能把它糟蹋、不能隨便丟棄。「乃至諸食未獻佛僧」:所有的齋菜做好了,在沒有供佛之前,沒有給僧人吃之前。「勿得先食」:不能自己先吃。


所以在廟上,或佛堂,你無論做什麼東西,都要先供佛。本來在佛的誕辰,先要做點好的齋菜來供佛,供完佛之後,人才可以吃。供佛在中國來講,有的用三碗飯菜,擺在佛前,要擺得正正當當,不是隨便擺在一邊,馬馬虎虎的。譬如三碗要擺在正中間,擺得很好看,齊齊整整,供水果也是。佛前擺供的地方,任何東西都不能放,這表示恭敬。你若隨便放東西,那就表示不恭敬佛,為什麼?譬如在一個人面前,你放了亂七八糟的東西,他也會不高興的。要是不修邊幅,馬馬虎虎,像豬狗那班人,那就無所謂。要是一個乾淨整齊的人,放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在他面前,他會不高興的。尤其佛是一個最清淨的人,所以你放得亂七八糟的在佛前,那是不對的。


佛前只可以擺佛的供果或供菜,其餘的東西都不能擺。除了用三碗飯菜供佛,又有的用五碗,也有的用七碗,有的用九碗,也有的用很多很多的。尤其是供天,在佛前幾張檯桌都擺滿了,完全用齋菜來供佛,一碗又一碗都擺得整整齊齊。不是用一個大大的東西擺在那地方,或者買了餅乾就那麼放著,也不打開,那不是供佛,那等於在污辱佛一樣。在佛前供東西,必須把它打開,不是用紙包著就放在那兒,這就是供佛,那不是的。這些問題我們都應該知道的,你在佛前供東西,你也不打開,就往那兒一擺,那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你就是給人吃東西,你也不能就這麼一擺說:「你吃吧!」人家也不會吃的。


中國有「君子不食嗟來食」的事,好像要飯的人,當你給他飯時,又不屑的喊道:「喂!你吃吧!」他也不會吃的,這叫不食嗟來食,何況供佛呢?擺在那兒也不打開。我看見很多次,不過我也沒有這麼多時間來講這些問題。現在佛法傳到西方來,表面的儀式一定要知道,上供的碗一定要擺得正正當當,不能亂擺的,供果、花瓶也都要擺得正當,好像花瓶你擺得不對稱,該擺在這個地方,而你擺在那個地方,這就不好看,就偏墜了。一切事都要有規矩的,說是這麼多的規矩怎麼搞得定呢?搞不定,那你就不要修行。修行就是處處都要合法,處處都要循規蹈矩。


還有,出家有出家的規矩,在家有在家的規矩。出家大徒弟要聽師父的話;其餘第二徒弟要聽大徒弟的話;第三徒弟要聽大徒弟、二徒弟的話,不能目無師長。做大徒弟不聽師父的教化,這叫目無師長。你做第二徒弟一定要聽師兄的教化,不能輕慢師兄;第三徒弟一定要聽第一個和第二個的話。第一個、第二個叫你做什麼,你一定要做;不做,那就是不守規矩。不叫你做什麼,你一定就不能做,否則也就是不規矩。佛法裡一定要有師長,你不能目無師長。


你晚出家一天就是師弟,早出家一天就是師兄。誰先出家,誰就做大的;誰後出家,誰就是小的。不論年紀多大,你年紀一百歲,你晚出家,也是師弟;你年紀一歲,你先出家,就是師兄。以你出家那天,當做你出家的生日,所以臨終時候,要計算僧臘多少年,如世壽六十,僧壽四十。尤其你出家受戒時,誰先受戒,誰就是師兄。即使一起去受戒,但比你先登壇受戒的人,就叫戒兄;比你晚受戒的人,叫戒弟。不過在戒壇裡都是你稱我「戒兄」,我也稱你「戒兄」,沒有稱「戒弟」的,因為大家都是客氣的,你就是戒弟,也都稱你是戒兄了。還有在廟上出家的小沙彌,一定要聽大沙彌的指揮;不聽就是犯上,就是忤逆不孝,就是犯上作亂。尤其佛教出家的規矩,最注重長幼尊卑,沒有長幼尊卑,好像在家那麼樣,是不可以的。


我平常也沒有時間來講這些供佛的規矩,所以馬馬虎虎的,就看看你們自己究竟是愚癡,還是智慧。若有智慧的人這是不需要教的,我從來沒有人來教,但我一看就知道。愚癡的人,即使你教他,他也不記得。所以一切事,一切時一切處都表現出這個人有沒有智慧。


食物在沒獻給佛僧的時候,勿得先食。所以在家人在廟上吃東西,必須要等到供過佛,出家人也來吃了,大家一起吃才可以。不可以在出家人還沒吃之前,你先吃,這是不可以的。不只是供佛,供養三寶,都是要這樣。「如有違食」:假使你不遵守這個規矩。「及不精勤」:或是不注意,不好好做,馬馬虎虎的,這叫不精勤。「是命終人」:供養三寶,不要馬虎,如果你馬馬虎虎來供養三寶,那這個命終的人,「了不得力」:他一點好處也得不到。「如精勤護淨」:如果特別注意,特別小心來保護這個飲食,使之清淨。「奉獻佛僧」:奉獻要恭恭敬敬的。


記得去年有一次傳供,大家跪在那裡拿著東西供佛,齋菜裝在盤裡,或者碗裡,我交給你,你交給我,這麼輪著,然後都放在佛前。大家在廟上,很慎重的用很多齋菜來供佛,有幾十百種都是不一樣的,這好多種都裝在四方盤裡互相傳供。有的用念珠來供佛,有的用衣服來供佛,什麼都可以供佛的。但都必須是新的,都是好的;不可以拿不要的東西,爛的東西,壞的東西來供佛。好像某某人,他來供養三寶,買了一些香菜,卻先把一些嫩的、好的,自己先留起來,而把一些老的,咬不動的,拿來供養我,表示他供養了,這完全沒有功德。所以說奉獻佛僧,為命終的人,你要是精勤、很注意、很小心的做這些齋菜,「是命終人七分獲一」:這個命終的人,在七分的功德中,他能得到一分;其餘六分,是活的人自己得到的。


「是故長者」:因為這個,所以長者!「閻浮眾生」:南閻浮提的一切眾生,「若能為其父母」;為他的父母,「乃至眷屬」:或者是親戚。「命終之後」:他死了之後,「設齋供養」:設齋就是設立齋菜來供養三寶。「志心勤懇」:志心就是至誠無以復加,非常誠懇的心。「如是之人」:像這樣的這個人,「存亡獲利」:在生的人也得到好處,死的人也得到好處。


「說是語時」:說這些話的時候,「忉利天宮」:在忉利天宮,「有千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有很多很多閻浮世界的鬼神,「悉發無量菩提之心」: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大辯長者,作禮而退」:這位大辯長者向地藏菩薩叩頭,向釋迦牟尼佛也叩頭作禮,然後就退到一邊去。尤其是出家人,不單是向師父叩頭,而且師弟也應該向師兄叩頭,不是說像美國人,父母兄弟各不相干,你不管我,我也不管你,不是這樣子的。你做師弟,就要如此,誰叫你做師弟來的?誰叫你出家晚來的?你出家晚,你就要恭敬師兄;不恭敬師兄,這就是犯過,就是犯佛教的規矩,將來要被火燒死。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閻羅王眾,單單聽這個聲音就已經很可怕了。閻羅是印度話閻羅王的意思是管鬼的一個王。閻羅王眾,普通說有十殿閻羅,如果按照南贍部洲在中國或印度的來講,是指亞洲的十殿閻羅。但依本經的文義講,就不是單單說中國和印度,僅僅亞洲的閻羅王。這個閻羅王是指整個宇宙,每一個世界都有閻羅王,所以閻羅王就有無量無邊無數那麼多。閻羅王有從其他的世界來的,有來自星球的,也有來自月球的,也有來自其他鐵圍山的地方。總而言之,有人類的地方,就有閻羅王;若沒有人類的地方,也就沒有閻羅王。


為什麼呢?沒有人類,也就沒有鬼;沒有鬼,也就沒有佛了,那是無佛世界。因為無佛世界,所以也就沒有閻羅王了,主要就是在人,要是沒有人,什麼都沒有了。世界就是由人來支配一切,來製造一切,來需要一切,來使用一切,都是因為人。要是沒有人,這個世界,根本也沒有佛,沒有菩薩,沒有餓鬼,沒有地獄,沒有畜生,什麼都沒有了,這一切都由人造成的。那人是由什麼造成的呢?人是由心造成的!心不單能造人,心也可以造天堂,也可以造地獄,也可以造餓鬼,也可以造畜生,可以造種種,所謂十法界都是由心造成的。心造成十法界,心也能毀壞十法界。所以《華嚴經》說: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一切都是由這個心理造成的。我們的心有如水波浪那麼多的雜念,這些雜念就表示出世界上所有一切山河大地,都是由人的妄想心所造成的。人的妄想心就好像微塵那麼多,因為我們內心裡邊有妄想,所以外邊才有微塵;要是裡邊的妄想沒有了,外邊的微塵也就空了,乃至於鄰虛塵也空了。凡是有人類的地方,就會有鬼,也就會有佛,所以就有閻羅王。不單單有閻羅王,而且還有他的眷屬,所以叫做「眾」。「眾」,就是閻羅王的眷屬。


「讚歎品」,讚歎什麼呢?讚歎地藏菩薩的大威神力,不可思議的智慧,不可思議的境界,在本經是屬於第八品。


爾時鐵圍山內。有無量鬼王。與閻羅天子。俱詣忉利。來到佛所。所謂惡毒鬼王。多惡鬼王。大諍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飛身鬼王。電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噉獸鬼王。負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禍鬼王。主食鬼王。主財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獸鬼王。主魅鬼王。主產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險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如是等大鬼王。各各與百千諸小鬼王。盡居閻浮提。各有所執。各有所主。


「爾時鐵圍山內」:在這個華藏世界海裡,我們人類所住的是第三十三重的蓮華幢世界,在這蓮華幢世界的外面有七金山,七金山的外面又有七香水海。在這個七香水海的外面,才有這個鐵圍山,這鐵圍山是以鐵質造成的一座山。


在這鐵圍山裡邊「有無量鬼王」,這無量鬼王「與閻羅天子」:這閻羅王就好像是耶穌似的說他是天子,這閻羅王也說他是天子;還有人間做皇帝的也叫天子。那麼這天子與天子究竟哪一個大?哪一個小?沒有哪一個大,也沒有哪一個小。誰叫他們天子呢?這閻羅天子是佛承認他是閻羅天子,皇帝也是佛承認的,可以叫天子。唯獨耶穌是自取國號,自我陶醉,自己封自己做天子。我也可以說我是天子,沒有人反對的,但是我不歡喜做天子,因為不值得。而閻羅王為什麼歡喜這個不值得的名稱呢?因為他就是管理那個事情的。要是在佛教來講,比丘受比丘戒後,是人天之師,天上、人間的師父,這不單不做天子,而且是天子的師爺爺,所以我說不值得。


「俱詣忉利」:一起到忉利天宮來了。「來到佛所」:到佛的地方,因為佛在忉利天宮為母說法,所以這個時候,閻羅王也來聽經,鬼王也來聽經,都來到佛講經說法的地方。


「所謂惡毒鬼王」:這鬼王其中有一個叫惡毒鬼王的,這個鬼王最壞了。怎麼知道他最壞?惡毒嘛!惡毒就是壞到極點了,又惡又毒,他無論見到什麼眾生,就想一口把他吞了。你看他厲害不厲害?他的心又惡,口又毒,這就表示什麼呢?表示這種惡毒鬼王,不是對付善人,而是對付惡人的。因為惡人心裡惡,口裡也惡。所以只可以以毒攻毒,以惡制惡。你惡,他比你更惡;你毒,他比你更毒。所以這個惡毒鬼王,不要以為他是惡毒,你就怕他。不要怕他,你只要念佛,他就對你恭敬禮拜;你要是不念佛,他的瞋心就發作了。所以你一念佛,他就不惡了;你一念經,他也向善了。所以不要怕他,只要你能念佛、念經,能發菩提心,他就再惡也不惡了;再毒也不毒了,而變成護法了。


為什麼呢?這惡毒鬼王,他是「外現惡毒鬼王相,內存菩薩慈悲心」,他內裡就是用惡毒方法來度眾生的,要不然他怎麼會跟閻羅天子在一起呢?閻羅天子也是做這個事情的。雖然他的名字叫惡毒鬼王,而實在不是惡毒的,他見到信佛的人都會恭敬的,不要怕他。尤其是你提我的名字,我的師父叫某某某,他一定會給你面子的。為什麼呢?我跟他有簽過條約的,我說:「所有我的徒弟來到你這裡,只要提我的名字,就把他們所有的罪都交給我好了。」所以你一提我,我保證他就不會毒你的。


「多惡鬼王」:惡毒鬼王雖是惡毒,但是他的毒還不多,惡還不多。還有多惡鬼王,作惡多端,這個多惡鬼王也就是對付這些作惡多端的眾生。我相信你們大家現在都改過遷善了,都不會有那麼惡了。這個多惡鬼王怎樣惡法呢?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做這些事情。


「大諍鬼王」:大諍鬼王專門好辯論的,你沒有理,他也能講出個道理來,這個就是對付那些好辯論的人。沒有道理,他偏說有道理;明明破了戒,他說他沒有破。自己打妄語騙自己,這大諍鬼王就是對付這一類的人。小心一點!切記不要去見大諍鬼王,一見大諍鬼王,有理也沒有理了,因為他這種爭論是最大的。


「白虎鬼王」:這個鬼王是鬼身而虎頭,長一個白虎的腦袋。


「血虎鬼王」:這個鬼王生了個流血的虎頭。


「赤虎鬼王」:這個鬼王身上都是紅色的,頭是虎頭,所以叫赤虎鬼王。


那麼,這些鬼王為什麼要生個虎頭,他就是要猙獰恐怖,令十惡五逆的人一見到他,就嚇得打抖。


「散殃鬼王」:殃就是禍殃,就是不吉祥的事情。什麼不吉祥的事情,他都加到你身上。飛災橫禍,賊偷火燒,像這類事情都有因果的,無論什麼事都有因果,都是有這個因,才結這個果。


「飛身鬼王」:這個鬼王他會飛身,到任何地方去,不用買飛機票,甚至於火箭,他也不需要。而他那飛身比火箭還快,所以誰想要學飛身,就找飛身鬼王去,這個鬼王就有這麼大的本領。


「電光鬼王」:他的眼睛好像電光那麼亮。


「狼牙鬼王」:這個鬼王的牙生在外面,就好像狼牙那麼厲害。


「千眼鬼王」:這個千眼鬼王,可不是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那個千眼。有一種鬼身上有很多犄角,好像牛頭上有角,而在很多角中,每一個角尖上又生一個眼睛。而他這個眼睛生在什麼地方呢?它是身上凹進去裡面,在骨頭上生出的眼睛,根本沒有肉,只有眼睛凹到裡面去,使你一望過去,好像電筒似的,好亮的樣子。


「噉獸鬼王」:這個鬼王專門吃什麼呢?專門吃畜生。吃什麼畜生?例如吃老虎,什麼畜生厲害,他就吃什麼畜生。


「負石鬼王」:有這種鬼王,他表示他力大,背著一塊有幾萬磅那麼大的石頭,等他看見罪人來了,他就用這塊大石頭,往罪人身上一砸,就把這個有罪的人壓成一塊餅,像油餅那麼樣薄。


「主耗鬼王」:耗就是耗散,厄耗就是不好的消息。他盡給你送不好的消息。例如睡覺時,就在你夢中告訴你,你知不知道你明天就死了?只剩今天活著。送給你一個不好的信,讓你做不好的夢,這就叫惡夢。


「主禍鬼王」:這不單單送給你一個不好的信來,簡直就給你一種禍患。或者叫你撞車,或者叫你沉船,或者飛機失事,叫你從飛機上跌下來的這種種禍。


「主食鬼王」:你一天吃什麼東西,都有一定的,以前我講的那段師尊的事情都是真的。今天應該吃什麼菜,用什麼做的,這都有一定的;明天該吃什麼,也都有一定的。默默之中,有人分配給你的。


「主財鬼王」:例如今天有人供養我,這是主財鬼王他默默之中叫人供養師父一點錢,這都是有關係的。真的!這絲毫都不會錯的,連頭髮那麼多都不會錯的。世間事沒有錯的事情,不結無因之果的事。所以你們做我的徒弟,都是種這個因來的,誰也不能強迫這個因果。撥無因果,不承認因果,那是不得了的,不要不信。


「主畜鬼王」:這個鬼王是管理畜生的,所有一切畜生怎麼樣,他都管。


「主禽鬼王」:這個鬼王是管飛禽的。


「主獸鬼王」:這個是主獸鬼王,前面主畜,畜是畜生。畜生有家畜,有野畜;獸多數是野獸,沒有家獸。在東方有琉璃山,這琉璃山有個主獸鬼王,主什麼獸呢?主虎、兔、龍。南方有玻璃山,玻璃山這個鬼王管的獸是蛇、馬、羊。西方有白銀山,有個鬼王,管猴、雞、狗。北方有黃金山,那個山都是黃金,可是你不要到那兒採金去。那個金山不像舊金山、新金山可以採金的,那個金山是不動的,任何人也到不了的。這個金山有個鬼王,他管什麼呢?他管豬、老鼠、牛。所以主獸鬼王、主禽鬼王,各方所管的都不同,各有各的區域界限,各有所管,各有所主。


「主魅鬼王」:這個魅就是魑魅魍魎。在山上有土木金石,或者大樹木作怪,這就是魑魅魍魎在那兒,這也有人管著他,叫主魅鬼王。在<楞嚴咒>第三會中的囉闍波夜,主囉跋夜、阿祇尼婆夜、烏陀迦婆夜、毗沙婆夜、舍薩多囉婆夜、婆囉斫羯囉婆夜、突瑟叉婆夜,這些都是鬼王,就是管這個的。


「主產鬼王」:這是主管人們生小孩子的鬼王,要是善人生小孩,他就讓她平安生產;要是惡人生小孩子的時候,他就留難她,令她受點痛苦,或者生不出來。在無形中給她教訓,教她生出一種覺悟的心,改過自新的心。


「主命鬼王」:一切有血氣的生命,都歸他管。


「主疾鬼王」:人無論有什麼病,都有個鬼在那兒管著的。


「主險鬼王」:他是主兇險事情的鬼王。


「三目鬼王」:這個鬼王有三目,他這三個眼睛是怎麼樣長的呢?不像開五眼六通的那種天眼。他是一個在中間,長的是橫的,兩個在旁邊,三個眼睛變成一個三角形,你看見過嗎?


「四目鬼王」:他這四個眼睛,長成一個四方形的,總而言之,不像菩薩五眼那樣排的,他長得特別古怪,叫人一看見就害怕。


「五目鬼王」:有五個眼睛的鬼王。


「祁利失王」:這個祁利失王是在南方管火的。


「大祁利失王」:是管大火的鬼王。祁利失王是在南邊,而比那個更南,有一座山,大祁利失王他在那邊做鬼王。


「阿那吒王」:阿那吒本來是四大天王的兒子,但是阿那吒王是個護法,雖在鬼裡頭,但是不屬於鬼,所以叫阿那吒王。


「大阿那吒王」,「如是等」:像以上所說的這些大鬼王。「各各與百千諸小鬼王」:以前講小鬼時,說到有個大鬼,就有小鬼;有個鬼王就有些鬼仔,就有鬼子母、鬼子、鬼孫,這些鬼的眷屬。「盡居閻浮提」:他們住在南閻浮提。「各有所執」:每一個人都有他們的執事,他們所應該做的事情。「各有所主」:他們每一個鬼,都有每一個鬼作主的權力。


是諸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俱詣忉利。在一面立。爾時閻羅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與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方得詣此忉利大會。亦是我等。獲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問世尊。唯願世尊。慈悲宣說。


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權力,這些鬼就有鬼的權力。「是諸鬼王」:這一切鬼王,「與閻羅天子」:和閻羅天子。「承佛威神」:他們承仗佛的威德和神通力量。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和地藏菩薩這位大菩薩的力量,他這個力量也就是神通的力量。「俱詣忉利」:都一同到三十三天,「在一面立」:立在一邊。


「爾時閻羅天子」:在這個時候,閻羅天子「胡跪合掌」:胡跪合起掌來。「白佛言」:對佛就說了,「世尊!我等今者與諸鬼王」:我閻羅天子和我們的眷屬,及一切的鬼王。「承佛威神」:憑仗著佛的威德神通,「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及地藏菩薩的神通妙用。「方得詣此忉利大會」:我們才可以到忉利天這個大會。「亦是我等」:這也是我們閻羅天子和一切的鬼王等,「獲善利故」:得到很大的好處,得到很大的利益。而「我今有小疑事」:我現在有很小很小疑難的問題。「敢問世尊」:我可以有這種的權利,來請問世尊嗎?我有這個資格請問世尊嗎?「唯願世尊」:我唯獨希望世尊,「慈悲宣說」:發一種慈悲心來告訴我,解釋我的疑難。


佛告閻羅天子。恣汝所問。吾為汝說。是時閻羅天子。瞻禮世尊。及回視地藏菩薩。而白佛言。世尊。我觀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眾生。不辭疲倦。是大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然諸眾生。獲脫罪報。未久之間。又墮惡道。世尊。是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云何眾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脫。唯願世尊。為我解說。


「佛告閻羅天子」:佛告訴閻羅天子。說「恣汝所問」:隨便你問,你歡喜講什麼就講什麼。「吾為汝說」:我一定會給你一個很好的答覆。「是時閻羅天子」,「瞻禮世尊」:望望佛,望望世尊。「及回視地藏菩薩」:因為佛在前面,他看看佛然後又回頭看看地藏王菩薩,這表示恭敬地藏王菩薩。他不單是恭敬佛,也恭敬地藏王菩薩。「而白佛言」:對佛就說。閻羅天子他看看地藏王菩薩就想:這位大菩薩的慈悲、神通妙用真是不可思議,但是他怎麼沒辦法叫眾生不造惡呢?就有這種疑問。所以就問佛了,「世尊!我觀地藏菩薩在六道中」:地藏菩薩在天道、人道、阿修羅及地獄、餓鬼、畜生六道之中。「百千方便」:設了有百千萬種的方便,「而度罪苦眾生」:而變著方法來度這一切的眾生。「不辭疲倦」:他不怕辛苦,不怕疲倦,疲倦就是很累了。


「是大菩薩」:這個大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有這麼大不可思議神通妙用的事。「然諸眾生」:可是這一切的眾生,「獲脫罪報」:被地藏菩薩免去他們的罪報。「未久之間」:但這六道眾生,在不久之後,「又墮惡道」:又墮了地獄。「世尊!是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有這麼大的不可思議神力。「云何眾生」:為何眾生不聽他的教化?為什麼眾生不守規矩?而「不依止善道」:不照著善道去修行,為什麼要造罪業?「永取解脫」:為什麼不永遠得到自由解脫,要被業障纏著呢?「唯願世尊為我解說」:我唯願世尊為我來解說解說這件事。


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師子。蚖蛇蝮蠍。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