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道品講義:五力篇--1
我們已經講完“五根”,具足這五種善根後,仍然要加強堅固其力量,否則有根無力,根一樣會敗壞,所以我們一定要再增加根力。
止觀輔行問雲:
“名同于根,何須更立?”
“善根雖生,惡猶未破,更須修習,
令根增長,根成惡破,複名為力。”
“名同于根,何須更立?”既然“五根”與“五力”的名稱都一樣,為何要將它分別,根之外再加上力呢?“善根雖生,惡猶未破,更須修習,令根增長,根成惡破,複名為力。”意思是善根雖然已經生出,四念處的道理也瞭解,但是必須再往下紮根,堅定穩固它的附著力,而且惡習尚未破除,所以要再修習善念,使善根增長。
此處所謂的“惡”,是指我們平常的習氣,雖說“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善根是與生俱來的,但是我們的習氣從無始劫以來,就由過去生帶至此生,而且又加上現在社會各種形態的污染,和社會觀念混雜在一起,而產生“惡”。
舉一譬喻來說,佛教像一個鎔爐,眾生的陋習就像廢鐵、雜鐵一樣;佛教以佛法灌輸我們的精神、洗淨我們的心地,我們聽到佛法的時候,覺得佛陀的教育及佛法的開導真是非常有道理,並且當場覺悟自己過去所做皆非;自覺錯誤而自我反省,如同廢鐵在熱爐中已經被火烤熱燒紅,並且開始軟化。但是這些熱紅的軟鐵若沒有繼續燒烤,一旦火勢漸小,它還是會冷卻,還原成本來的廢鐵,一點雜質都沒有除掉。
眾生的習氣都是如此,聽了佛法之後,覺得非常有道理,但是若沒有接受人事的磨練,仍然不會有任何改變,所以我們一定要在人與事中互相接觸,才有真正磨練的機會。因此我常常將人事的的磨練比喻成一隻鐵錘,所謂“打鐵趁熱”──當一個人接受佛法之後,覺得過去皆非,今日開始要創造真正的人生;那麼我們就要在建立這種人生觀時,立刻以人事磨練來鞭策,使做到事理圓融、人事圓滿的程度。
所以,人事磨練是慈濟工作最好的大鐵錘,它除了啟發人的良知之外,還可以鞭策人發揮良能。因此,想要使善根萌生並增強它的力量,除了佛法精神的教育之外,還必須加以人事的磨練。
“信”為生命之所寄
我曾經親身接觸過一個人生實例,這是一個心理有障礙的青年,從小就失去父親,由母親撫養長大。因為他是獨子,所以母親更加疼愛他,將一生的愛都給了兒子,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直到他十二歲那年,母親病重垂危,只好在臨終前為他找個可靠並且肯照顧他的監護人,最後他請兒子的堂兄及堂嫂來代他撫養。
因為他父親在家中排行老麼,他的堂兄與他父親的年齡非常相近。他母親放心地將他交托給他們夫婦,希望他們把他當做親生兒子來愛護、撫育,使他長大成人。
他的堂兄、堂嫂受了他母親再三託付,真的對他百般呵護,甚至比自己的親生子更加疼愛,於是,堂嫂如同親生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疼愛他,結果使他變得非常依賴,而產生一種戀母情結。
他讀高中時,功課非常好,但是學校課業對他的精神造成很大的壓力,而且他覺得同學排斥他、嫉妒他。在這種情形下,他漸漸地與人隔離、遠離人群,然而對嫂子的依賴性卻越來越強烈。有一次他由於心情煩悶,覺得孤立無依,一回到家就向堂嫂傾訴,並全身投進堂嫂的懷抱中,如同子女向母親訴苦一般,將所有的情緒發洩出來。經過這一次的親匿行為後,他忽然覺得自己對堂嫂的感情變得很複雜,但是他嫂子對他的親匿擁抱,是非常單純的母性之愛,是一種關心與鼓勵的安撫與慰藉……。沒想到這種無比溫存、萬般關切的動作,竟讓他想入非非,產生不健康的心理,一看到堂嫂就覺得自己有罪惡感,內疚極深。
在學校,他坐立不安,覺得同學不但嫉妒他,而且已經知道他的秘密。其實,大家都一樣照常上學念書,並不知道什麼;只是他自己的心理在作怪,疑神疑鬼,看到同學三五成群在談話,便認為大家都在談論他、排斥他。他平時成績很好,所以老師會在課堂上表揚他,現在老師請他出來受表揚時,他就覺得老師好像已經知道他的事,並且故意以反面來教導他。而這些事情一定是同學們告的密,所以他一看見老師,就起一份罪惡、慚愧的心。
老師看他的成績好,但是近日精神卻有點恍惚,不能安定,於是特別找他個別輔導,溫和地問他原因,並表示自己真正的關心與鼓勵,最後又提醒他要努力用功,不可胡思亂想。
他放假回家,一走到自己的村莊,看見堂嫂既想親近,又想逃避,走在路上或田間,見人對著他笑,他就覺得人家心懷鬼胎;若是不跟他打招呼,就以為別人已經知道他犯的罪,所以他再也不敢住在自己家理,趕緊逃回臺北,住進學校宿舍。
總而言之,經過這一次的打擊之後,他失去了定力,本來學識能力很強的他,再也無法保持學業成績的水準,一直對自己缺乏信心。最後他發現自己有嚴重心理問題,於是主動地去找心理醫師解決。心理醫生耐心的開導他,使他的情緒在短期內安撫下來,重新努力用功,學業成績才又突飛猛進;但是沒多久,他的雜念妄想及罪惡感又開始作祟,結果成績再度一落千丈,心理問題也更加嚴重,到處疑神疑鬼,精神恍惚,散亂不定。
有一天他走在街上,不幸被一輛摩托車從後面撞來而受傷倒地,被人送到醫院急救後,他的堂兄、堂嫂及老師、同學全都趕到醫院照顧他,每個人都非常關心他的病情。但是別人的關心與照顧,對他而言卻是一種侮辱,因為他認為大家都覺得他自己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並且認為這樣憐憫他是件非常可恥的事。老師知道他的情形後,就告訴大家讓他獨立,不要始他產生自卑感。兩三天之後,他見大家都不來探望他,竟然覺得所有人都放棄他。
後來,心理醫生又再度到醫院找他,不斷加以輔導,當他的病情漸漸穩定,身體慢慢康復後,心理醫生便帶他出院。他與醫師共同相處了一段時間,在這期間內,他的心情非常平靜、穩定。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他獨自出門,走在臺北西門町的街上,碰到一群人圍聚在一塊說長論短,不知是在咒駡何人。他無意間聽到人家說“這種人最沒有用,應該去死”,便誤以為連不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去死,那自己還活在這世界上做什麼呢?根本毫無意義與價值。
此時他覺得所有鼓勵他的人都在欺騙他,因此萌生自殺的念頭,認為自己活在人間沒有什麼用,於是跑到淡水河的某一水門,割腕自殺,等到被人發現時,他已經失血過多而昏迷不醒了。後來仍然被送到醫院急救,這次他真的是從死神的手裏被救回來。在他養病的這段時間,所有的人都儘量避開,讓他冷靜地接受心理醫師的照顧與輔導,終於在這次的醫治下,他的身體不但恢復健康,心理也不再異常。聽說幾年來,他一直非常平靜,大學也畢業了,並且找到合適的結婚物件。
但是他康復的這段時間裏,曾經對我說,自己雖然久無發病的跡象,卻仍然對自己的信心不夠堅定,沒有把握是否日後都能如此順利正常。這是以前我所遇到的一位年輕人的人生經歷,很慶倖的是,這幾年來,他沒有再發生任何異常情況,可見他真的已經平靜穩定下來了。
多一分信任少一分疑念
宗教除了要使我們看開人生之外,還要教我們萌生善根,也就是往下紮根,穩固基礎與根本。剛剛我所提到的這位年輕人,雖然大家都鼓勵他上進,使他產生信心,但是信根尚未穩固,儘管他有一段時間非常平靜,但是仍有自我傷害的心理,這就是根基不穩,力量不足;如果他的自信心能增加力量,那麼,自然能排除外界許多無關自己的是非。其實別人無心的眼光看他,他卻當作有色的眼光,別人無意批評的言語,他卻認為人家對他有所齟齬;而堂兄、堂嫂將他視如自己的孩子,他卻對堂嫂環抱撫慰的母愛之情產生複雜的感覺,而自覺罪不可赦,總是以為他破壞了人倫、喪失善念而造下罪惡。
這就是對自我信心的力量太弱的關係。我們學佛就是要撥開人生的是非,尤其是心理作祟的問題,更要儘快解決。這裏所談的,就是要加強“五根”的力量,一個人看開宇宙的真理後,要將此信念與精神往下紮根,加強信根的力量,產生信力,除了能相信別人之外,還能相信自己。
所以我常常說,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也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或不原諒的人;如果我們能具足此“三無”,則能使心理健康並正常發展,而自然會寬容人、愛人、信任人。若對人有疑心,就無法愛人;對人有疑念,就無法原諒人;對人有疑惑,就無法相信人。你否定了世間的一切,當然對自己的信念也消失了,學佛就是要堅定我們的信根,也要堅定我們的信念。所以這段文中說“善根雖生,惡猶未破”,雖然善根已經萌生出來,但是壞的觀念尚未洗除,因此應該更進一步自我鍛煉,善加修習,加強善根的力量,若能如此,則能破除惡習。
總之,根的力量一定要增長強化。如同農夫耕種田地一樣,施肥時要分別肥料的用途;保護作物的葉子,還是加強根部生長,都有一定的施肥方法。現在我們應該加強根部的力量,如此自然能滅除罪惡;多一分信心,就能減少一分疑念。方才所說的這個青年,就是缺乏信心,所以會生疑念,若能加強信心就可減少疑念,並能增加力量;所以“信根”之後還要加上“信力”。
五力是五根的增上
“五根”接著談到“五力”,力就是加強根的力量,有根無力也無法成就我們的道業。發多大的心就有多大的福,發多大的願就有多大的力;也就是說發心發願之後,還必須身體力行,若只是發願而不去推行、不好好去實踐,那麼,願再大也只是虛願而已。所以發願之後,就把善念牢植於心中,這稱為善根;而加強根的力量,身體力行,就稱為願力。願與力要平衡,力才能推動願的實現,所以力是非常重要的。力就是動作,就是身體力行。
最近大家都很忙碌,我們的工作房不只是大家在工作,連臺北來的幾位老菩薩也跟著從早忙到晚,幫忙完成這些加工產品,她們的手若多動一下,我們的成品就多增加一塊,一天中無數的分分秒秒過去,她們的手也跟著進行無數次的動作;諸位同修也是一樣,一大早坐上工作臺,手握著機器,電源一開,電動機器就開始轉動,大家的手也不斷地操作機器,而產品就一塊一塊地生產出來,這便是“動作”──力。我們若有心要自力更生來修行,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維持生計,這份願當然是很好的,但是你若只坐在那兒不肯操作,要怎麼自力更生呢?所以既然有這樣的心願,就要去勞作。
我們慈濟醫院成立的周年紀念日即將來臨,為了慶祝慈院周年紀念日,每一位蒞臨參加的大德都有一份紀念品,大家為了節省額外的支出,所以親自製作,因此後面也有一批工作人員在趕工。像吳教授這麼大的年紀,也和大家一樣,如此關心這件事,熱心地教導大家,雖然他在颱風天回去學校兩天,準備開班授課,但是又在颱風天趕回來,這就是他的關心,而且他把這份關心轉化為力量。若是他只在口頭上說說,只坐在臺北家中關心,那麼,今天也不會有這些成果。他關心就表現在行動中,從臺北來指導我們,在他教導我們工作的這段時間裏,為了準備下學期的課業,于費南颱風來臨時趕回臺北。兩天后雖然亞力士颱風又侵襲本省,但是他仍然冒著風雨趕來花蓮。
你們看看,這就是願心所表現出來的願力,這樣,我們才能完成那些成品;總之,這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運用佛陀的教育。所以,只要我們心中發願,就不能減少這份表現於行動的動作,這就叫作力量,有力才能有成就,因此“根”上要再加“力”,以完成道業。
“五根”與“五力”的名稱相同,首字都是信、進、念、定、慧。
第一、信力
“信正道及助道法,若信根增長,則能遮諸煩惱,不為偏小諸疑所動,故名信力。”
“五根”首為“信根”,“五力”第一是“信力”,“信”是信正道及助道法。我們要有信心,信不能偏差,信一偏則見見就偏,見有所偏差則行為就不正,所以信必定要正信。
正道包括已講過的“四正勤”、“四如意足”、“四念處”,還有未講的“八正道”;這就是佛陀所說的人間物理、生理、心理之正確道法,所以我們要信,就要信正道和助道法,也就是三十七道品助道法,這才是正確的佛法。
“若信根增長,則能遮諸煩惱”──遮是預防,我們的正信、正念若能增長,堅固信根,就能夠預防各種煩惱的產生。人生有許多苦惱,生為凡夫,或墮落三途,甚至常在六道,就是因為有這念無明的煩惱。而無明的煩惱都是由邪知邪見所生的,邪知邪見則是因為欠缺正信的道業,所以產生許多煩惱,在六道中無法脫離。
如果我們能堅定信根,自然能廢除許多煩惱,也不會受偏小諸疑所動──“偏”即偏差的信念,“小”即小乘的見解。人生在世,難免會有種種疑難,若能建立正知正見,則一些民間信仰與民俗的觀念,都不能動搖我們的心。
不要認為社會上的領導人物就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有位花蓮地方的人士來到這裏,他是某個機構的首長,雖然平時管理眾人的事,但是本身卻有一份不能安定下來的心理,對於宗教、自己的身體和家庭,都存疑惑之心。例如他身體不好,就懷疑自己那裏不對勁,是不是罹患什麼重病……?於是去請教某人士,那位人士告訴他:“可能是你沒有拜祖先,所以祖先不安,而你的身體也跟著不安。”
他聽了之後想一想,認為這件事可能是真的,因為他有三位兄弟,最近他兄弟的妻子一懷孕就會流產,而且他本身身體也不好,所以他認為這位人士告訴他的話是真的──可能是自己沒有拜祖先,祖先的靈魂不安,以致家人也不得安寧。因此,他一直問我要如何處理。
殊不知平時他也學禪,而且禪學中的幾句名言他也說得很好。他說:“說實在話,人死時應該慶祝,不應該悲哀,因為人死即是解脫之時。”我就說:“對!生死事大,說時簡單,但平時一稍有坎坷就非常徨恐,真正有幾個人能修行到如此超脫──真正體認到往生是好事,而值得慶賀?話說回來,既然能真正徹底領悟到往生是解脫,就不會把平時遇到的坎坷及不如意事,都歸咎于沒拜祖先。”
我分析了祖先與子孫的關係給他聽,也做了一番人生舍此取彼,彼此之間因緣業力的說明後,他才真正體會到佛教教育應該是如此。這就是“信力”,若有堅定的信力,自然不會被其他偏小諸疑擾亂自己的心,所以我們學佛正信是非常重要的。儘管在世俗上能領導他人,卻不能控制自己的心念見解;儘管自認是佛教中人,卻還告訴他人說這是祖先在作祟,那就錯了。
佛教是一種大智慧的教育,我們要教育自己、教育他人,須先建立正信的念力,多以正信的念力來建設自己的精神教育,這就稱為“信力”。
第二、精進力
“行此正道法時,若精進根增長,則能除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法,是為精進根。”
學佛一定要分秒必爭,要時時行動,不要停頓。“千里之路,始於初步”,不論多麼遙遠的道路,都要由第一步開始。如人兩腳行路,踏前腳時要提起後腳,再繼續往前邁步。
今天該做的事若不能專心做好,而將精神用在昨天的事上,這是錯誤的,這是故步自封,把自己限制在雙腳站立的範圍之內,不肯精進,便永遠不會進步。學習佛法也是如此,若能專心一念於今天該做的事,就叫做道心;如果時時惦記著昨天的事,就叫做雜亂心。學道最重要的是守護今天的道心,不僅是要守護道心,更要推動向前邁進,這稱為精進。精就是無雜,進就是不退,無雜就是專心;所以專心不退轉,就叫做“精進”。
“行此正道法”,正道法就是四正勤、四如意足、四念處、五根及現在所說的五力,以及將來要分析的七覺支、八正道,這些都是正道法,也就是教導我們如何做人、如何看開道理、如何做好該做的事,這些都是佛陀對眾生最基本的教育。一個學佛者一定遵循三十七助道品的方法,這是凡夫達到聖人境域所要學習的道法。
“若精進根增長,則能除去身心懈怠”──“四正勤”、“四如意足”、“四念處”,能夠使我們萌生善念,使善根發芽;而“五根”、“五力”的道法,能使善根增長,深入泥土中,如此則可堅固根力,使一切的善念都增長。所謂“增長”,不只是要往上生長,還要往下紮根,與泥土、水分、空氣融合在一起,就可以增長根力。精進根增長之後,便能除去身心的懈怠。
林洋港 夫人的人生觀
很多人都太過於保護自我,怕身體太勞類累,而捨不得付出力量;有的人怕雙手太粗糙,捨不得用雙手做事。現代的婦女常常上美容院,因此美容院的生意相當好,他們為了使青春永駐,就到美容院磨青春痘,把皮膚磨得又細又白,除此之外,更怕臉上有皺紋,連笑都不敢笑;結果面容變得非常冷酷、嚴肅,有句話形容得很好──“冷若冰霜”。有的人雖然很明豔、很漂亮,但是卻冷冽似冰霜,把笑靨凍結起來,成了名副其實的“冰霜美人”。
為了保持青春永駐,不肯展現笑容,使家庭氣氛變得陰森森的,實在是件可怕的事。除此之外,還怕雙手粗糙,手腳的指甲都要經過美容師的修剪,修得又細又長,且塗抹得非常豔紅,因此不願用手做家事、洗衣服,工作時還要戴手套、擦護手膏,唯恐雙手粗糙生繭,像這樣就是太愛護身軀了。
佛陀教育我們,形貌並不重要,真正值得人喜愛的是溫柔、殷勤。溫柔是指面容乾淨,時常面帶笑容,微笑的面容比抹黑擦白的化妝更漂亮,所以我們應該常常保持溫柔的氣質及乾淨的面貌,這樣會令人更喜愛;而粗糙的雙手比塗滿色彩的手更令人覺得踏實、可貴。
以前 林洋港 先生擔任內政部長時,我曾拜訪過他,我們在談話時,正好 林 太太從菜市場回來。她與一般的婦女一樣勤儉,以她的身分,並不需要上市場、下廚房、打少掃房屋,而且以現代的觀念來說,她應該是個裝扮華麗的貴夫人,這樣才能配合她的身分。但事實並非如此,她的雙手已工作得粗糙厚短,指甲也鈍鈍的,我們倆握手時,我摸著她粗糙的手,她婆婆就說:“我的衣服都是媳婦親手做的,每針每線都經過她的手……。”
林 太太接著就說:“我出生於農村,叫我享受,我享受不來,家裏的事我都自己做。婆婆喜歡吃軟的食物,若請傭人來掌廚,也不一定合她的口味。我上有婆婆,下有子女,希望婆婆、先生及孩子們都能高興快樂,所以親自下廚為家人做羹湯。”
我覺得這樣的女人最美,因為她無地位高下的分別心,也無貢高、我慢之之心,說的每一句話都帶著樸實鄉下婦人的口吻,一點也沒有官場的派頭或架勢,這是她最美好溫柔的氣質,而那雙手就是她賢淑的代表。
人不可為了求安逸、怕操勞,而過度保護自我,這樣反而無法提升人格;真正的人格必須身體力行,親自勞作,勤快工作。修行一定要由自身修起,若缺乏勤快就叫做懈怠,多增長善根,就能去除身心懈怠。
安危他日終無定
取捨之極定於內,
安危之萌定於外矣!
然安非一日之安,
危非一日之危,
皆從漸不可察,
以道德積道得,
以禮義積禮義,
以刻薄積怨恨。
任何事都必須發自內心,要積極勤快,所謂“取捨之極定於內”,要取善舍惡,以達到最虔誠的境域,必須由自己的內心來決定。心能分別善惡,應取的堅持取得,應舍的就要徹底舍離,善惡分明,就是最終極的目標。取善則安,取惡則危,要好好取善,不要染著惡念。
“安危之萌定於外矣”,我們是否能平安幸福地過日子,或是會招惹危險的事,都是決於內而現於外。若行善事則是種善因,將來必定會得善報;若取惡行惡則種惡因,以後所受的必是惡果,這些果報都顯現於外在的形。有句話說:“為善得福,為惡遭殃。”為善作惡都起於內心之一念,而所得的果報必定現于外,為人所見。所以說:“安危之萌定於外矣!”
若心存善念,則外在所表現的行為,必定是謹守禮儀,人事和睦;內心若常存著不滿的意念,就會表現出疑慮不平的形態,對人產生厭惡心而遠離人群。
“然安非一日之安,危非一日之危”──想得到一生的平安與幸福,要做到人見人愛,這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所能做到的。必須長時間培養善根,時時修養人格、淨化氣質;若能如此,則無論到何處,都會令人覺得如沐春風般的安詳。所以說,想要處處安詳,時時安寧,就必須培養氣質,長時間不斷地修心養性。
我常常談到“修養”這兩個字,必須注意自己的“聲”及“色”,也就是談話和態度。我們與人談話時,聲音要柔和,常常說善話,在我們的心中沒有壞人,也沒有壞事;多揚人之善、多行善事,多親近人,少說是非──無論我們談論什麼人,決對不說他的惡行,要隱惡揚善。
法華經中教導行菩薩道者,要有“莫論人長,莫說人短”的觀念,不讚美,也不誹謗他人。所謂讚美,是為了培養己之善;而如果對方非真善而說他善,則是虛偽,這會使人產生錯覺,若此人不是善人,依然在罪惡中,我們可以隱惡,不必宣揚他的罪惡,更不必無中生有來讚美他;但是對方,一點點的小過失,不可大肆宣揚。
與人相處時,一定要常心存善念,待人踏實真誠,長期培養安詳的氣氛,所以說“安非一日之安”。“危非一日之危”──做了罪惡的事,並不是今日做今日就受報,業,也是長時間所累積成的,所以我們必須常常自我警惕。
“皆從漸不可察”──這些善行惡行,都是自內心無形中所產生的,心善則行善,心惡則行惡,這是人的習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性本是善良的,怎麼會生出罪惡呢?這是因為我們在人世中散失了善良的本性,因此背道而行,造下罪惡;若沒有察覺自己的錯誤,則積惡成山、惡貫滿盈。因此,我們要時時刻刻守護好今日的道心,不要一時疏忽,沒有察覺惡習,經年累月積累成惡的習氣而傷害了善念。
“以道德積道德,以禮義積禮義”──若能培養道德心,自然會表現出道德的形態;心存禮義,就會以禮義待人。德行是由內心的道德觀所培養出來的,遵守禮義,自然會表現出規矩正當的行為,所以說“以道德積道德,以禮義積禮義”。
“以刻薄積怨恨”──若是以刻薄之心待人,就會招來許多怨恨。不論是道德、禮義、刻薄,都是由心所生,學佛必定要內修外行,而最要緊的是照顧好基礎根本,要好好專心一意修持道念。所以說“若精進根增長,則能除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法,是為精進力”,精進修行,守持道念,則能除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法。在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能化俗諦為道諦,使世俗的行動進入真理的道路,就叫做出世之法。
以上就是精進力。“精進”還是一樣要講求內心的道念,不可故步自封,在日常生活中散亂了心念,而毫無所得。
第三、念力
每一天我都生活在感恩的心念中,因為以感恩心來生活,即使多麼辛苦都覺得非常快樂,甘之如飴。
每一日翻開報紙或打開電視收看新聞報導,就會感慨國外到處是天災人禍,已經到了不忍卒睹的淒慘地步。例如曾經有三個颱風,雖然沒有橫越臺灣,但是卻登陸韓國,造成嚴重的災害,遇難的人民有一百多人,而無家可歸的災民更達幾萬人。這三個颱風與臺灣擦肩而過,險些使我們進入暴風圈內,但是卻轉向韓國,造成無比的風災、水災,真是天有不測風雲。
韓國發生水災,而歐洲希臘等地,卻受熱浪侵襲,短短幾天內,因酷熱天氣而熱死的,竟高達一千兩百多人,新聞報導說,這些死亡人數還不斷地增加,以上的數目只是最保守的估計。
所以我每天都生活在感恩之中──感謝三寶恩及佛陀的教育。
度人先從救心起
佛陀示現人間,教化眾生,他說“救世必須先救心”,眾生心得救則世間能得救。佛陀出生於印度,而佛法流傳於中國;但不幸的是,大陸淪陷後,人民在共黨專正之下,信仰不得自由,有名無實,只是形式上的宗教而已。我們生活的地區──臺灣,是中國屬地中的一個小小淨土,是一個真正安和樂利的淨土,人民的生活自由快樂,信仰也自由。不但豐衣足食,不必為物質生活而煩惱,還可以自由信教,接受佛法的教育,以洗練我們的身心、啟發我們的善念,大家心存善念,和諧相處,彼此鼓勵,破惡從善。
臺灣地區,土地不大,但賢人善士很多,我們能夠接受佛法,來洗練自己的身心,是因為臺灣地區有許多宗教家負起佛陀的使命,四處弘揚佛法;所以我非常感謝三寶的恩德,以佛法洗練我們眾生的心地,使人人有善念,得到龍天護法的加持。每次發佈強烈颱風來襲的消息,我們都能在有驚無險的狀況中平安度過,看看國外的天災,我們實在是得天獨厚呀!所以我們更要珍惜佛法的教育,不斷地推行佛法,淨化社會、家庭、人心。
有時我會覺得這個社會實在太悲哀,許多人沒有接觸到佛法而醉生夢死。賭博形成了一股社會的歪風,所謂“大家樂”,其實是連累大家墮落,並非使大家快樂!而且它害了許多人家破人亡,敗壞社會風氣。還有年輕人飆車,常常在平直的大道上賽車,這種賽車還具有賭博性,不僅賭金錢,還賭生命!年輕人飆車,以生命做賭注,不知一旦發生車禍,會造成多大的家庭困擾。不三思而行,逞一時之快,而造成終身的遺憾。
除了飆車帶來社會的混亂與家庭的不幸之外,在電視上還看到飛車的報導,有一山坡地因斷層關係,形成了一條寬長的大溝,有人為了表現英雄氣魄,飛車橫越山溝,這就是以生命做賭注。不過話說回來,現在的傳播媒體不是報導社會歪風,就是渲染各種不良風氣;結果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焦點,無形中鼓勵了這些不正當的事,若非這些傳播媒介的渲染,也不會引起這麼多人心念的偏向。
好事不出門,壞事卻傳千里,傳播媒體不宜老是追蹤壞新聞。例如“大家樂”,本來不知道的人,也是從電視報導及報章雜誌吸收相關的常識而引起好奇心,並起而效尤。飆車原本只是少數人、少數地區的行為,但是一上了電視,就引起很多人的好奇與圍觀,每逢有人飆車,便有許多人來湊熱鬧、看好戲。那些青少年愛表現,以為有那麼多人圍觀是件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事;所以,人聚集愈多,產生的困擾也就越多。
員警為了維持安寧,出動警車阻止飆車,結果發生機車撞警車的事件,許多旁觀民眾藉機滋事,焚毀警車,路過的貨車司機見警員維持治安,青少年卻在那兒惹事生非,於是下車勸告他們;但盲目的旁觀群眾,卻將他的貨車推下山溝,再點火燃燒。這真是無法無天,擾亂社會的安寧;而報紙、電視卻以頭條新聞報導渲染,助長這些社會歪風,使它越來越盛。
一念含融三千界
人性本善,由於傳播界不正確的作風與報導,而引發人們罪惡的心態。吸毒、注射速賜康,使青少年的心理日趨墮落,社會風氣敗壞,這些都是罪惡的人生、罪惡的心念,而造成社會罪惡的形態。若再這樣下去,真的是損人不利己,後果不堪設想!所以,現今社會幸而有佛法的教導,引發人們向善之心,否則,若全是惡人出頭,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每個人都應該負起端正社會風氣的責任,由本身作起,身體力行並以身作則勸導他人向善,這就叫做“善念”。
接下來我們要說的就是“念”字,以念力來增長信根(信念)、幫助精進、助長正念,總而言之,就是以“力”來幫助“根”的成長,這就是“念力”。
“念正道法,若念根增長,則能破諸邪想,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是名念力。”
“念正道法”,念即念正道的方法,人若能常常念于正道,則心能淨化,這叫做收心。若能將心收攝在正氣、正道及正確的生活上,就能齊家,使家庭幸福和樂;能安定一個家庭,就能安撫一個社會。社會若能繁榮于正道法中,有正確的教育與信仰,則這個國家就會風調雨順、豐衣足食。
不要認為國家的災難、吉祥與我無關,其實這是息息相關、血脈相連的,所謂“國之安危始於匹夫”,國家興亡實在系于每個老百姓的身上,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負起國家安危的大任。要負起重責大任,則必先修好本身的正心、正法、正念。所以這裏說:“念正道法”──時時刻刻念正道、正法,接受正確的道理與教育。
“若念根增長,則能破諸邪想”。念根是正念的根本,若能增長起來,則可破除一切邪念妄想。人的心念若不正確,則行為不正直。人之所以不能進步,就在於懈怠、無正念。我常說“人身難得”,能生為人並非易事,佛法說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就是眾生輪回之道。天道在人道之上,若不行十善業,就不容易上生天道享受天樂。人道則是善惡摻雜;善人在過去生中行善,所以今生來世能在世人間享福報,豐衣足食,名利與地位都超越一般人,這是在過去生中造福行善的人。有的人在世間生活得非常痛苦,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許多業力纏繞在他身邊,這就是因為他在過去生中造了惡業;所以人間是善惡摻半的境界。除了人道之外,尚有阿修羅道;阿修羅道就比人道更苦了,阿修羅的眾生不肯做好事,心存惡念作奸犯科,不肯安於正當的生活中,偏偏要成群結黨,吃喝嫖賭,每天在不得安寧的日子中度過,常常逞兇鬥狠,惹是生非,這就是阿修羅道。我們若一點事都不做,則將來必然下地獄,甚至輪回於畜生道及餓鬼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