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73 》




2009/10/21 12:40


2. 舉難持以堅誓願(分二)
1. 正舉勸持 G2. 總釋勸意 G1(分三)
1. 誡勸 H2. 正舉難持以勸 H3. 釋難持意
今H1


諸善男子 各諦思惟 此為難事 宜發大願 


各位善心的男人和善心的女人!你們各各都要審諦;審諦,就是好好地想一想、好好地思索思索這個道理。能發願護持《妙法蓮華經》、宣說《妙法蓮華經》、講演《妙法蓮華經》,這是很難的一件事,你不要看它很容易了!就是你能來聽這部《妙法蓮華經》,這也是很難的一件事,很不容易遇著的。你想要聽聞《妙法蓮華經》,沒有人給你講,你怎麼聽?你自己也不會講,所以這是很難的。


那麼要怎麼樣子呢?應該要發大願:「我生生世世,我要親近三寶;生生世世,我要護持《妙法蓮華經》;生生世世,我要皈依善知識、親近善知識。」發這種大願,在善知識的面前,來聽聞這部《妙法蓮華經》。若發這種的願,你才能有機會聽見這《妙法蓮華經》;要不然,就有講《妙法蓮華經》的,你也不願意聽。你想要聽,前邊那個腳邁到門裏邊來了,後邊那個腳就要往外走,說:「不要去啦!快!快走啦!」就走了,沒有機會聽《妙法蓮華經》了。所以你現在能來聽《妙法蓮華經》,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在《水鏡回天錄》上說:「孰為佛法,可思議哉?」這也正是說的《妙法蓮華經》不可思議的境界。


2. 正舉難持以勸 


諸餘經典 數如恆沙 雖說此等 未足為難 
若接須彌 擲置他方 無數佛土 亦未為難
 
若以足指 動大千界 遠擲他國 亦未為難
 
若立有頂 為眾演說 無量餘經 亦未為難
 
若佛滅後 於惡世中 能說此經 是則為難 


「諸餘經典,數如恆沙,雖說此等,未足為難」:諸,就是「多」。餘,就是其他的經典。佛其他的經典很多,有恆河沙數那麼多。雖然你把恆河沙數那麼多的經典都講說完了、都講遍了,這不算一個難的事情,很多人都可以做得到。


「若接須彌,擲置他方,無數佛土,亦未為難」:假設你能拿起須彌山,把它扔到空中,你又把須彌山接住。你把它又撇到很遠的其他世界,無數無邊那麼多佛土的地方;這也不算什麼難事。這也是很容易做得到的,只要你有神通就可以。


「若以足指,動大千界,遠擲他國,亦未為難」:假設你用腳指頭,那麼用腳一踩,把這個大千世界都搖動了,也撇到其他的國土去;這也不算什麼難事,只要你有這一種的神通力量,就可以做得到的。


「若立有頂,為眾演說無量餘經,亦未為難」:假設你站立在天的頂上。有頂,就是天的頂上、六欲天的最高處。為大眾來演說佛法、演說無量其他的經典。你到天上給天人說法,這也不算什麼難的事情;只要你有一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你都可以做得到的。


「若佛滅後,於惡世中,能說此經,是則為難」:假設我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有人能在這惡世中,講說這部《妙法蓮華經》,這一件事情,是最不容易的。


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就是惡世了。怎麼謂之「惡世」?這五濁惡世,劫濁,這個「時候」,也不乾淨;見濁,我們這個「見」不乾淨,一見著什麼,就生一種染污心;煩惱濁,人人都有煩惱,這煩惱也是不潔淨的東西;眾生濁,眾生也都不乾淨的;命濁,我們的命,也在這個不乾淨的時間來生存著。所以,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就是惡世。


怎麼說它是「惡世」呢?你若做一點善事,人人都認為你愚癡,「這個人真是愚癡得這個樣子!有錢為什麼盡給人家用?真是!這太愚癡了!」你做一點好事,他認為是不對的;你修一點道德、做一點功德的事情,很多人都罵你。為什麼?就是惡世嘛!這惡世,就是「以白為黑,以是為非」──本來是白色的,他說是黑色的;本來是對的,他說不對的。以善為惡,你做好事,「啊!這盡沽名釣譽,他不是真的!做這種事,他讓人看,好說他好嘛!」那樣子。他自己不願做好事,人家做好事,他還來下一個最惡毒的批評;所以令一般人都不敢做好事,就跟著做惡事了!


假使有人 手把虛空 而以遊行 亦未為難 
於我滅後 若自書持 若使人書 是則為難
 
若以大地 置足甲上 升於梵天 亦未為難
 
佛滅度後 於惡世中 暫讀此經 是則為難
 
假使劫燒 擔負乾草 入中不燒 亦未為難
 
我滅度後 若持此經 為一人說 是則為難
 
若持八萬 四千法藏 十二部經 為人演說
 
令諸聽者 得六神通 雖能如是 亦未為難
 
於我滅後 聽受此經 問其義趣 是則為難 


「假使有人,手把虛空,而以遊行,亦未為難」:假使,就是或者。或者有這麼一個人。或者有、也或者沒有。為什麼呢?這也是不容易的事情。或者有這麼一個人,他用手拿著虛空。把這虛空拿著走;在什麼地方走呢?也在虛空裏走。這不算什麼出奇的一件事,只要你有六種神通,就可以做得到的。


「於我滅後,若自書持,若使人書,是則為難」:可是,等到我滅度之後,有人或者自己能寫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或者能誦持這一部《妙法蓮華經》;誦持,就是把這《妙法蓮華經》都可以背誦得出。或者你叫他人來書寫這一部《妙法蓮華經》,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什麼呢?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沒有人相信。


「若以大地,置足甲上,升於梵天,亦未為難」:假使有人,將整個的大地──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土地,放到腳指甲上邊;你把大地放到腳指甲上,升到大梵天上去,就好像比坐電梯還容易上去。升,就是好像坐電梯似的,升到梵天上去了。這也不算一件難事,都可以做得到的。


「佛滅度後,於惡世中,暫讀此經,是則為難」:在我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你能在這五濁惡世,就暫時間唸一唸這部《法華經》,這都很不容易的。你看!這《妙法蓮華經》,不是這麼容易聽到的,也不是這麼容易唸的,也不是這麼容易寫的,都很不容易的!


「假使劫燒,擔負乾草,入中不燒,亦未為難」:或者這個劫,有三災來臨的時候;火災、水災、風災,這叫「三災」。這三災,有火災發生的時候,空中現出七個太陽來,把海水都熱得乾了;那比我們現在說天氣熱,熱幾千萬倍都不止,海水都乾了,都沒有海水了!火燒初禪,燒到初禪天上去,這叫「劫燒」。熱得這麼樣的天氣,你不要說擔乾草,你就擔濕草,都會著火的;因為什麼呢?海水都燒乾了嘛!大海的水都燒乾了,何況乾草呢?假使在劫火燃燒的時候,你或者用肩來擔著、或者用背來揹著這乾草,入到劫燒的裏邊來,而不被劫火所燒,也不會著火;這個你認為是很不容易了吧?這也不算什麼難事。


「我滅度後,若持此經,為一人說,是則為難」:但是在我入了涅槃之後,若有人能受持這一部《妙法蓮華經》的話,或者為一個人講說這《妙法蓮華經》,這都是很難的。我現在給你們這麼多人說《妙法蓮華經》,我覺得不難,但是釋迦牟尼說是很難的。究竟難不難呢?難也要說、不難也要說,難不難都要說;你們聽不聽?你們聽我也說、不聽我也說,聽不聽都說!


「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說」:假設你受持所有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藏、八萬四千的法門,你都以十二部經給人來講解。「令諸聽者,得六神通,」:使令這一切聽經的人,得到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神足通,這六種神通。「雖能如是,亦未為難」:你雖然能這樣子,這也不算是一件難事,這很容易做到的。


這十二部經,以前我講過,我相信有很多人都記得,所以我現在只唸唸這個名字,就不詳細講了。十二部經,就是「長行重頌並授記,孤起無問而自說,因緣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論議共成十二部,廣錄大論三十三」,這是十二部經。


「於我滅後,聽受此經,問其義趣,是則為難」:在我滅度之後,若有人能聽聞這部《法華經》,再能問這部《法華經》的道理,它這個宗旨、宗趣。這才是很難的一件事。


你們大家想一想,現在聽這《法華經》,你還不來聽經;你能聽經,這是最難的一件事,你應該不要錯過這個機會,應該聽《法華經》!在以前沒有講到經文的時候,我也不對你們講這「難」;聽《法華經》難不難的,要你們自己去想一想。那麼現在講到這個文,告訴你們,你能有機會聽《法華經》,這是一件最難的事情。不要說我們凡夫,多寶如來和釋迦牟尼佛的分身都來聽《法華經》的。聽一遍《法華經》,那你來生智慧就不可思議了。


為什麼你現在這麼蠢?為什麼你現在這麼大脾氣?為什麼你現在這麼多障礙?為什麼你這麼多的妄想?這都是因為你沒有聽過《法華經》!就聽過,你也聽過一次、兩次的,或者就錯過很多機會,所以到現在還是這麼多障礙。你現在聽《法華經》之後,切記一次也不要錯過,每天晚間講《法華經》,就每天晚間來聽。聽懂也聽,不懂更要聽。因為我懂,不妨懂多一點;我不懂,一定我要懂。所以這個不要錯過,這比你一天撿 一百萬兩 金子都有價值!


若人說法 令千萬億 無量無數 恆沙眾生 得阿羅漢 具六神通
雖有是益 亦未為難  於我滅後 若能奉持 如斯經典 是則為難 


「若人說法,令千萬億無量無數,恆沙眾生」:假設有人說佛法,令一切的千萬億恆河沙數那麼多眾生,「得阿羅漢,具六神通」:能證得四果阿羅漢果,得到無生法忍,具足六種神通。「雖有是益,亦未為難」:雖然有這樣的好處,可是還也不算一件很難的事情。


「於我滅後,若能奉持,如斯經典,是則為難」:在我入涅槃之後,假設有人能奉持像《法華經》這一部經典,這才是很難的一件事。


3. 釋難持意 


我為佛道 於無量土 從始至今 廣說諸經 
而於其中 此經第一 若有能持 則持佛身 


「我為佛道,於無量土」:釋迦牟尼佛說,我為著教化眾生,同成佛道的緣故,所以在無量無量這麼多諸佛國土,「從始至今,廣說諸經」:從一開始到現在,我已經講說了很多經典;先講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次說《阿含經》,再說《方等》及《般若》諸經,現在才講說《法華經》。「而於其中,此經第一」:在我所說的一切經典裏邊,這一部《法華經》是最為第一、最為稀有、最為難遇,也是最為難了解的。


「若有能持,則持佛身」:假設有能受持《法華經》的人,就是受持諸佛的真身。佛的真身,就在這部《法華經》裏頭,就是「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這三種,這就是受持佛的真身。


2. 總釋勸意(分三) 
1. 重募持經之人 H2. 明能持難持則諸佛歡喜 H3. 明即成自行化他勝行

今H1


諸善男子 於我滅後 誰能受持 讀誦此經  今於佛前 自說誓言


「諸善男子,於我滅後」:你們各位善男子、善女人!在我入涅槃之後,「誰能受持、讀誦此經」:怎麼叫「受持」?就是天天能持誦這經典,心裏也能唸得出來。就是有本子、沒有本子,都可以來受持;不是一天受持,要天天受持。不是天天受持,要月月受持、年年受持;不是一生受持,生生都受持這部《法華經》。所以我們人做事情,無論做什麼事情,必須要有長遠的心,必須要有始有終,從始至終,都是像一天似的。不是說,今天我做,我覺得我願意念經,明天我就忘了!這不算「受持」。你必須要發願天天、月月、年年都受持這部《法華經》,不單天天、月月、年年受持《法華經》,我發願生生世世,都受持《法華經》。


誰能受持、讀誦這部《法華經》,「今於佛前,自說誓言」:現在應當在多寶如來和我釋迦牟佛的面前,自己發一發願,來能永遠受持、讀誦這部經。是哪一個能發這種願哪?現在就應該在我的面前,來發這種的誓願!


2. 明能持難持則諸佛歡喜 


此經難持 若暫持者 我則歡喜 諸佛亦然  如是之人 諸佛所歎 


「此經難持」:這部《法華經》,是最難持誦的一部經。沒有真正的善根的人,不能受持、讀誦這一部經典。「若暫持者,我則歡喜,諸佛亦然」:假設有人在這一生之中,能暫時受持《妙法法華經》的。若暫,就是暫時這一生;那麼前生和來生,你因為都不知道,不管它,就是我今生能暫持誦受持這一部《法華經》。釋牟尼佛說,我就歡喜這一個人,不單我釋迦牟尼佛歡喜這一個人,就是十方我分身的諸佛,也都是歡喜這一個人。「如是之人,諸佛所歎」:像這一類能暫時持誦《法華經》的人,為十方諸佛所讚歎。


3. 明即成自行化他勝行 


是則勇猛 是則精進 是名持戒 行頭陀者 則為疾得 無上佛道
能於來世 讀持此經  是真佛子 住淳善地 佛滅度後 能解其義 
是諸天人 世間之眼 於恐畏世 能須臾說  一切天人 皆應供養 


這受持《法華經》的人,為十方諸佛所讚歎,「是則勇猛」:說這個人是真正修勇猛的行,勇猛來修行;「是則精進」:這一位受持《法華經》的人,就是真正的精進;「是名持戒」:這個人,他就單單念誦《法華經》,也就是持戒;「行頭陀者」:也就是修行頭陀行的人。頭陀,是梵語,翻譯為「抖擻」;就是從早晨起身到晚間,也不覺得疲倦、不覺得要睡覺,這就叫抖擻,也就是不懶惰。這一種受持《法華經》的人,「則為疾得無上佛道」:很快就得到,沒有比這再高上的,就是成佛了!


「能於來世,讀持此經,是真佛子,住淳善地」:這個人,他能在來生的時候,讀誦、受持這一部《妙法蓮華經》;這一個人就是真正的佛子,住到最好的淳樸善地,也就是佛地。


「佛滅度後,能解其義,是諸天人世間之眼」:在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能了解這部《妙法蓮華經》的義理,這是一切諸天的人和人間的人的眼目。無論是天上的人,或人間的人,如果沒有受持《法華經》,就像沒有眼目了似的;你有受持《法華經》的人,就是作天人的眼目。


「於恐畏世,能須臾說」:在這個五濁惡世(這叫恐畏的世界)之中,雖然只是在很短的時間講說《法華經》;須臾,就是很短的時間。這時候,「一切天人,皆應供養」:一切天上的人、人間的人,都應該供養這位說《法華經》的法師。


*    *    *


今天是韋陀菩薩的誕辰,所有的佛教徒,在今天都應該來恭敬供養韋陀菩薩;尤其出家人,更應該重視這一天。在過去每一年的今天,都曾經上供、拜佛、誦經;那麼今年,我以為人人都會記得。尤其已經有五個美國人出家,一定不會忘記韋陀菩薩對我們護法的這種慈悲;我想不到,到佛堂來一看,根本就像沒有這麼回事似的。我昨天晚間本來想告訴大家,但是我想大家都會比我聰明、比我記憶力好,或者因為大家吃飯都會吃,沒有叫我來教過怎麼樣吃飯、怎麼樣穿衣服、怎麼樣睡覺;我相信供養韋陀菩薩,也不會令我來分神。我今天到這兒一看,不單像沒有這一回事,根本就不注意這一件事!


我們出家人想一想:天天吃現成的飯、穿現成的衣服、住現成的地方,我們多數都是仗著韋陀菩薩來護法。韋陀菩薩做了這一年的工,來幫助我們、成就我們的道業,到這一天,我們還拿這個根本不當一回事,一點都不注意;你想,我們怎麼能對得起韋陀菩薩?


所以各位無論出家人、在家人,都應該想一想,我們是佛教徒,對韋陀菩薩,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恭敬才對的;我們拿這韋陀菩薩都不當回事了,一天到晚存一個攀緣心,就貪圖供養,這真是太沒有出息了!太沒有價值了!這怎麼能算是報佛恩呢?這怎麼能是算報法的恩呢?怎麼能說報僧的恩?對三寶,我們根本就馬馬虎虎的,甚至於連觀音菩薩一個生日和成道、出家,寫封信都寫錯了。我們是幹什麼的?我講到這個地方,我是很痛心的。在今年一開始,發一封信,把一個日子就弄錯了,以後就應該特別注意這一點,還是又把它弄錯了!幸虧今年這是韋陀菩薩有點感應,所以這觀音成道的信──以前是寫生日的信──沒有發出去!


我們今天在韋陀菩薩這個生日,應該隆重舉行慶祝;最低限度,由十點就應該開始誦經,拜拜韋陀菩薩。本來我搭巴士,預備十點鐘以前就趕來,結果因為今天這個巴士大約也是懶惰了,或者少了,那麼在巴士站等了有一個多鐘頭,我到這兒十點半了。十點半,我一看!這些人還是若無其事似的,都不知做什麼!所以我心裏覺得很痛心。你們這樣學佛法,到底能學出來一個什麼呢?說是:「沒有告訴我!」年年要都要我來告訴,等我死了,那麼又誰來告訴你們?今天我沒來之前,我打電話給果遵,我說是今天韋陀菩薩誕,你要在十點鐘以前到佛堂去,大約他們會念經的。那麼果遵、果循他們兩位果然就來了。我又打電話到居士林去,叫這一班護法居士,說今天是護法生日,你們這一些護法都要來護法。那麼打給那個── Frank?還是什麼?那個 yellow hair 的?(弟子:Frank!)我叫他告訴所有的護法居士,那告訴沒告訴,我也不知道;但是,我預備來到這兒和大家一起來誦經的,結果巴士也不聽招呼,等了很久才有巴士來。


為什麼要說這個呢?因為我們佛教徒對於佛、菩薩的紀念日,一定應該要清楚一點。這一點小事情都不明白、都不能去很如法的做,那麼你想做大事情,怎麼可以的?尤其果前,在我已經來叫人,已經開靜、打鼓,他還在那個地方打電話!凡是有一種紀念日或者什麼儀式,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很重視這件事;不能馬馬虎虎的,不能再你幹這個、他幹那個,大家一點也不整齊。在有儀式、有佛菩薩誕辰的時候,每一個人要存一個畢恭畢敬的心,把其他的任何事情都應該放下。以前我已經說過,在 lecture 的時候,如果不知道有什麼重要的電話,就不要聽,有什麼儀式也是這樣子。但是我發現,每逢在 lecture 或者有什麼儀式,電話一響,我們人就去聽電話。以後把這種習慣都要改了它!所以有人打電話,他可以在沒有 lecture 的時候、沒有什麼儀式時,他可以再打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