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85 》




2009/10/21 13:06


4.誓願安樂行(分二)
1.長行 H2.重頌 H1(分二)
1.明行法 I2.歎經法 I1(分二)
1 釋行法 J2 結行成
今J1


又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於後末世,法欲滅時,有持是法華經者,於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於非菩薩人中,生大悲心,應作是念:如是之人,則為大失。如來方便,隨宜說法,不聞、不知、不覺、不問、不信、不解。其人雖不問、不信、不解是經,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隨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


「又文殊師利」: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這個妙吉祥的菩薩,說:「妙吉祥啊」!「菩薩摩訶薩,於後末世,法欲滅時」: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於將來末法時代,法將要斷滅的時候,「有持是法華經者」:若有受持、讀誦《妙法蓮華經》這樣的菩薩。「於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在家,是指優婆塞、優婆夷;出家,就是比丘、比丘尼。在這些個比丘、比丘尼和居士裏邊,應該生一種大慈心。慈,就能令眾生都得到快樂。「於非菩薩人中,生大悲心」:在不是修行佛法的人裏邊,甚至於譭謗佛法的人裏邊,應該生出一種大悲的心。悲能拔苦,能把這一切造罪眾生的苦,都給拔除了。


「應作是念:如是之人,則為大失」:應該作這種的思想。什麼思想呢?像這一類的人,他們所失去的利益大太了!這是他們最大的損失啊!什麼最大的損失呢?「如來方便,隨宜說法」:如來所說的法,都是方便隨宜;遇著什麼人,就講什麼法。遇著大乘人,就說大乘的法;遇著小乘人,就說小乘的法。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是一個聲音演說佛法,眾生種類不同,但是每一類的眾生,都明白佛所說的法。


現在這一種造罪惡的人,不想學習佛法,「不聞、不知、不覺、不問、不信、不解」:也不聽佛法,也不知道佛法,自己也不覺悟。為什麼不聞、不知、不覺呢?就是也不請問;自己不明白,也不請問明白的人。他也不生一種信心,也就不想真明白佛法。所以這種人,是損失最大的。


「其人雖不問、不信、不解是經」:這個人,雖然不請問這《法華經》的妙理,也不相信這《法華經》的妙理,也不了解這《法華經》的妙理。「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隨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我,這是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他發願說,我得到無上正等正覺那時候,無論在任何的地方,以我神通的力量,和我智慧的力量,來接引不聞、不問、不信、不解這一類的人,使令這一類的眾生也要住在這個妙法之中。


2.結行成


文殊師利!是菩薩摩訶薩,於如來滅後,有成就此第四法者,說是法時,無有過失,常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王子、大臣、人民、婆羅門、居士等,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虛空諸天,為聽法故,亦常隨侍。若在聚落、城邑、空閑林中,有人來欲難問者,諸天晝夜,常為法故,而衛護之,能令聽者皆得歡喜。所以者何?此經是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神力所護故。


「文殊師利」: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文殊師利」!「是菩薩摩訶薩,於如來滅後,有成就此第四法者」:這一類的菩薩摩訶薩,在佛滅度之後,有成就這第四種的安樂行;這第四種的安樂行,就是「發願」。


他能成就以上這四種的安樂行,「說是法時,無有過失」:當他講說這部《妙法蓮華經》的時候,也沒有過失。「常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他常為一切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乃至這「國王、王子、大臣、人民、婆羅門、居士等」,「供養恭敬,尊重讚歎」:這一些個人都要供養他,又恭敬他,並且尊重、讚歎他。不但人間的人這麼恭敬供養、讚歎這一位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就是「虛空諸天,為聽法故,亦常隨侍」:在虛空裏的一切諸天,都為聽法的緣故,也常常來跟隨、侍奉這一位菩薩。


「若在聚落、城邑、空閑林中」:或者在聚落鄉村裏,或者在城市中,或者在山上空閒的林中,「有人來欲難問者」:你在那兒修行,就有人想要來問難你、考驗你。「諸天晝夜,常為法故,而衛護之,能令聽者皆得歡喜」:一切的護法善神、天龍八部,晝夜都常因為護法的緣故,來保護著這個修行菩薩道的菩薩。那麼他來問難你,你以大乘的妙義來答覆他,能令這一切聽經聞法的人,都得到歡喜。


「所以者何」:什麼緣故呢?「此經是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神力所護故」:三世諸佛,都擁護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所以就是有什麼困難的問題,都可以變成沒有了。


2.歎經法(分二)
1.就法略歎 J2.約喻廣歎
今J1


文殊師利!是法華經於無量劫中,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受持、讀誦。


「文殊師利」: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文殊師利菩薩,「是法華經於無量劫中,乃至名字不可得聞」:這一部《法華經》,在無量無量劫之中,有很多人就是連「妙法蓮華經」這經名都聽不見。現在日本有一個日蓮宗派,單單唸「南無妙法蓮華經」這個經名,這也就是表示他們聞這個名字了;本來這個名字都聞不著,現在他們唸「南無妙法蓮華經」,這聽見名字了!「何況得見、受持、讀誦」:況且你能看見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啊!不容易看見的;何況你又能受持,來念誦這《妙法蓮華經》。


2.約喻廣歎(分二)
1.不與珠喻 K2.與珠喻 K1(分二)
1.立喻 L2.法合
今L1


文殊師利!譬如強力轉輪聖王,欲以威勢降伏諸國,而諸小王不順其命,時轉輪王起種種兵而往討伐。王見兵眾戰有功者,即大歡喜,隨功賞賜,或與田宅、聚落、城邑,或與衣服、嚴身之具,或與種種珍寶、金、銀、瑠璃、硨磲、碼碯、珊瑚、琥珀、象、馬、車乘、奴婢、人民。唯髻中明珠不以與之。所以者何?獨王頂上有此一珠,若以與之,王諸眷屬,必大驚怪。


「文殊師利!譬如強力轉輪聖王,欲以威勢降伏諸國」:文殊師利!好像那個強有力的轉輪聖王,想用他這種的威德勢力,來降伏其他的諸國。「而諸小王不順其命」:這所有其他小國的國王,不聽這轉輪聖王的命令。「時轉輪王起種種兵而往討伐」:在這個時候,轉輪聖王就用種種兵力,來征伐這些國。


「王見兵眾戰有功者,即大歡喜,隨功賞賜」:轉輪聖王看見兵眾作戰有功的,生大歡喜,隨立的功勞大小而來賞賜他。「或與田宅、聚落、城邑」:或者給他一點地和住的房子,或者聚落、城邑;「或與衣服、嚴身之具」:或者給他一點衣服,莊嚴身體的這種東西;「或與種種珍寶、金、銀、瑠璃、硨磲、碼碯、珊瑚、琥珀、象、馬、車乘、奴婢、人民」:或者給他種種名貴的珍寶,好像金、銀、瑠璃、硨磲、碼碯、琥珀、珊瑚,或者一頭大象,或者馬,或者車乘,或者一些工人及人民等,以作為賞賜。


卍 卍 卍


這一段經文還沒有講完,我向大家再說一個消息:這禮拜天,本堂將舉行盂蘭法會。盂蘭,是梵語,翻譯為「解倒懸」,意思就好像人受倒掛起來一樣,是很辛苦的,現在給他解開。給誰解開呢?給我們過去的父母、祖先解開這個倒懸。我們哪一個人也不知道我們過去的父母、祖先是有功、或者是有過?有功的,固然是或者生到極樂世界、或者生到天上去,或者又生在人間作總統,這都沒有一定的。要是有過呢?或者墮地獄去,或者轉餓鬼或者變成畜生,這都不一定的。


在 農曆七月十五 ,這是摩訶目犍連超度他母親的一個紀念日。我們所有的眾生,也可以藉著在這一天,為過去七世的父母來作功德,超度他們。你們若覺得自己脾氣很大、無明火太重,這就可以知道你的過去父母、祖先沒有離苦得樂,所以他們每天幫著你發脾氣、叫你造罪業,好快一點和他在一起。你若有這種感覺,你就應該在這時候來超度過去七世的父母、祖先,給他作功德。在西方,過去很少這種的道場,現在有了,你們都不要錯失這個機會;每一個人給你們過去父母、祖先,做一個孝順的後人,來為他們做一點功德。


卍 卍 卍


轉輪聖王看見他的軍隊作戰勝利了,所有有功的人都要賞賜,所以就說,「或與田宅」,或者就給他田地、或者給他舍宅。但是「田宅」不是就是田宅,田,譬喻三昧,也就是「定」;宅,譬喻智慧。「聚落」譬喻初果及二果的果位;「城」譬喻三果的果位;「邑」譬喻四果的果位。其餘的,「衣服」譬喻忍辱;乃至於「七寶」譬喻七覺支的善法、七覺支財,七覺支,又名七菩提分。這「象、馬、車乘」都是表示二乘;「奴婢」譬喻神通的功用,神通的這種功能、利用;「人民」譬喻善法。


「唯髻中明珠不以與之」:轉輪聖王髻中,有一顆最寶貴的明珠,但是他不會把這顆明珠犒賞給有功的這些將軍、士兵,不會賞給任何人。「所以者何」:什麼原因呢?「獨王頂上有此一珠」:因為就僅僅轉輪聖王的頭頂上,才有這一顆明珠呢!所以他不會把它再賞賜給其他人的。「若以與之,王諸眷屬,必大驚怪」:假若他把這一顆明珠也給了這一些個有功的人,轉輪聖王所有的眷屬一定就很驚怪的。驚怪,就不相信有這種的事情,也不相信自己會得到這麼優厚的賞賜。


2.法合


文殊師利!如來亦復如是,以禪定智慧力,得法國土,王於三界,而諸魔王不肯順伏。如來賢聖諸將與之共戰,其有功者,心亦歡喜,於四眾中,為說諸經,令其心悅,賜以禪定、解脫、無漏根力、諸法之財,又復賜與涅槃之城,言得滅度,引導其心,令皆歡喜,而不為說是法華經。


「文殊師利」:釋迦牟尼佛又稱一聲文殊師利菩薩!「如來亦復如是」:我釋迦牟尼佛也就像轉輪聖王是一樣的,「以禪定智慧力,得法國土,王於三界」:以這不可思議禪定的三昧,和智慧的力量,得到無上的妙法,王於這個法王的國度。在這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中,佛是法王;「佛為法王,於法自在」,因為佛得到大智大慧,得到真正的法。


佛雖然得到無上的妙法,為法中之王,王於三界,「而諸魔王不肯順伏」:可是這一切的魔王,不肯順伏;他們不肯投降、不願意歸順。所以,「如來賢聖諸將與之共戰」:如來就帶領這大乘、二乘、三乘的人──這一切的諸將,和這個魔王來共同作戰。好像我們現在出版《金剛菩提海雜誌》,也是和魔王共同作戰;我們是要保護真正的佛法,所以他們這一些個「假牌子的」,都要露出來了。


「其有功者,心亦歡喜」:其中把這個魔王打敗立下功勞的,佛的心也就歡喜了。「於四眾中,為說諸經,令其心悅」:佛於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四眾之中,來給大家說一切的經典。或者說三藏教,或者說方等教,或者說般若教,或者說藏、通、別、圓、頓、漸、祕密、不定八種教;把諸經的教理,都說給一切的眾生聽,令一切眾生心裏都歡喜。


「賜以禪定、解脫、無漏根力、諸法之財」:佛就賜給眾生以禪定的功、解脫的德,無漏的智慧,還有五根、五力。「根」是五根,「力」是五力。這五根,就是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信、進、念、定、慧」這五根生出來了,因為它有五種的力量,又叫「五力」。佛把諸法的法財,都賜給一切眾生。


「又復賜與涅槃之城」:又賜給眾生涅槃之城。涅槃怎麼叫「城」呢?因為它可以防敵,可以防禦敵人來攻;也就是能防著魔王,魔王沒有辦法來破壞你這個涅槃,所以這叫涅槃城。「言得滅度,引導其心,令皆歡喜」:說是你已經得滅度了,引導眾生的心,令一切眾生心都歡喜。「而不為說是法華經」:而保留著《妙法蓮華經》這種的妙法,不給一切眾生說。這《法華經》,也就好像轉輪聖王髻中那顆寶珠,不是隨隨便便可以給人家講的。


2.與珠喻(分二)
1.立喻 L2.法合
今L1


文殊師利!如轉輪王,見諸兵眾有大功者,心甚歡喜,以此難信之珠,久在髻中,不妄與人,而今與之。


「文殊師利」: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文殊師利、妙吉祥!「如轉輪王,見諸兵眾有大功者,心甚歡喜」:好像轉輪聖王一樣,見他所有的軍隊在作戰的時候,有大功勞的人,心特別歡喜。「以此難信之珠,久在髻中,不妄與人,而今與之」:用這個最難信的寶珠,久藏在髮髻之中,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賜給人,而現在因為他功勞太大了,所以就賜給他。


2.法合


如來亦復如是,於三界中,為大法王,以法教化一切眾生,見賢聖軍與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共戰,有大功勳,滅三毒,出三界,破魔網。爾時,如來亦大歡喜,此法華經,能令眾生至一切智,一切世間多怨難信,先所未說,而今說之。


「如來亦復如是」:釋迦牟尼佛我,也就像轉輪聖王一樣的。「於三界中,為大法王,以法教化一切眾生」:在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中,做大法王,以無上的妙法來教化一切眾生。


「見賢聖軍與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共戰」:看見這些個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羅漢,或者二乘緣覺,或者菩薩;這些都叫「賢聖軍」。與「五陰魔」,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陰魔,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有煩惱的魔,還有死的魔。人人都有死,死也是一種魔;現在我們想要修成佛,沒有生死,所以要和這死魔來共戰。「有大功勳」:和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共戰,把五陰魔、煩惱魔、死魔也戰勝了,所以有大功勳。「滅三毒,出三界,破魔網」:能以把貪、瞋、癡這三毒都滅了,能超出欲界、色界、無色界,破魔王的羅網。


「爾時,如來亦大歡喜」:修行,能以把死魔也戰勝了、煩惱魔也戰勝、五陰魔也戰勝了;在這個時候,破魔羅網了!如來看見這些個修二乘和大乘的,都有所成就了,也就歡喜了。「此法華經,能令眾生至一切智」:這部《妙法蓮華經》,能使令一切眾生到達一切智慧之地。「一切世間多怨難信」:這所有的世間人,多怨《法華經》這個道理,也不容易信;所以「先所未說,而今說之」:如來以往這四十多年,從來也沒有說過《法華經》,現在才給大家講一講這《妙法蓮華經》的妙處。


文殊師利!此法華經,是諸如來第一之說,於諸說中,最為甚深;末後賜與,如彼強力之王,久護明珠,今乃與之。文殊師利!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祕密之藏,於諸經中,最在其上,長夜守護,不妄宣說,始於今日乃與汝等而敷演之。


「文殊師利」:釋迦牟尼佛又對文殊師利菩薩說,「此法華經,是諸如來第一之說」: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是過去諸佛第一之說,是現在諸佛第一之說,也是未來諸佛第一之說。「於諸說中,最為甚深」:在所有佛所說的經典之中,這《妙法蓮華經》是最無上甚深,沒有比它再高的,也沒有比它再深的了。「末後賜與,如彼強力之王,久護明珠,今乃與之」:這是最後賜給一切眾生了,就像有大威德、有大強力的轉輪聖王一樣;他長久以來都守護著自己髻中這一顆明珠,現在因為這個人功勞太大了,所以他把這顆明珠也賜給了。


「文殊師利!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祕密之藏」:妙吉祥菩薩!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是三世一切諸佛、十方一切諸佛,祕密之藏;是最祕密的、是不傳之法,本來不傳的。「於諸經中,最在其上」:在所有佛所說的經典裏,這一部經是最上的了。「長夜守護,不妄宣說」:在從來好像長夜似的時期裏,我守護這一部《妙法蓮華經》,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對大家講的。「始於今日乃與汝等而敷演之」:直到現在,我才給你們各位在法會中的大眾,來分別敷演,講給你們大家聽。所以,你們不要拿著它當很平常的法來聽!


2.重頌(分二)
1.頌行法 I2.頌歎經
今I1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常行忍辱 哀愍一切 乃能演說 佛所讚經
後末世時 持此經者 於家出家 及非菩薩
應生慈悲 斯等不聞 不信是經 則為大失
我得佛道 以諸方便 為說此法 令住其中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釋迦牟尼佛以大慈悲心說完了上邊的經文之後,又以偈頌來把這個義理詳細地說給法會大眾。


「常行忍辱,哀愍一切」: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應該常常修行忍辱的行門,忍一般人所不能忍的事,憐愍一切眾生。「乃能演說,佛所讚經」:能有這種的忍辱的心,和哀愍一切眾生的心,才能演說這《妙法蓮華經》。這部《妙法蓮華經》,是十方諸佛、三世諸佛所共讚歎的經典。


「後末世時,持此經者」:在將來法要滅的時候,有受持、讀誦這一部《妙法蓮華經》的人,「於家出家,及非菩薩」:或者是在家人,或者是出家人,或者不明白佛法的這一些眾生;「應生慈悲」:對他們應該生一種慈悲心,給他們快樂,而拔除他們的痛苦。


「斯等不聞、不信是經,則為大失」:應該憐憫他們,說你們這等的眾生,也不聞這部《法華經》、也不信這部《法華經》,這你們真是有最大的損失囉!你們損失沒有比這個再大的了!因為你不能成佛。你不信《法華經》,就不可以成佛;你想成佛,必須要信《法華經》。


「我得佛道,以諸方便,為說此法,令住其中」:將來我得成佛道的時候,以我的禪定力、智慧力,以及神通力、種種的方便,為這一類的眾生來說這《妙法蓮華經》。令一切眾生,都得到這《妙法蓮華經》的妙處,而居住到這妙的境界上。


學佛法的人,一天比一天要精進、一天比一天要誠心、一天比一天要守規矩、一天比一天要聰明。你今天比昨天聰明,明天就比今天更聰明;那麼一點一點,就會有真正的智慧了。想要有真正智慧,必須要循規蹈矩來用功夫,才能得到這種真正的智慧。所以我希望各位,以後都要照顧自己,要管著自己;自己能管自己,終究有一天,你就會成功的。


2.頌歎經(分二)
1.總頌兩喻 J2.總頌兩合
今J1


譬如強力 轉輪之王 兵戰有功 賞賜諸物
象馬車乘 嚴身之具 及諸田宅 聚落城邑
或與衣服 種種珍寶 奴婢財物 歡喜賜與
如有勇健 能為難事 王解髻中 明珠賜之


「譬如強力轉輪之王」:譬如,就是舉出一個譬喻來。譬如有大威德、有大勢力的轉輪聖王,他王一四天下。這個世界上,有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金輪王王於四大部洲,就是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銀輪王就王於三洲,就是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銅輪王,是王於二洲,就是東勝神洲和南贍部洲;鐵輪王只王於這南贍部洲。我們現在講的,這是金輪聖王;金輪聖王,他有七種的寶貝,這是世間最稀有的。轉輪聖王有七寶:金輪寶、白象寶、紺馬寶、神珠寶、玉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


「兵戰有功,賞賜諸物」:這些兵去到敵國作戰,作戰有功了,所以就賞賜一切的財物。「象、馬、車乘」:這表示二乘。「嚴身之具」:譬喻修行的法門。「及諸田宅、聚落、城邑」:「田」譬喻三昧力,「宅」譬喻智慧力,「聚落」譬喻證得初果、二果的聖人,「城」譬喻三果阿羅漢,「邑」譬喻四果阿羅漢。「或與衣服」:譬喻柔和忍辱的法門。「種種珍寶」:很多種珍寶,不是一種;所以要一樣一樣地數,就是金、銀、瑠璃、玻瓈、硨磲、赤珠、碼碯,什麼寶貝都有了。「奴婢、財物」:「奴婢」譬喻神通的功能。你不要以為神通好得不得了的,在佛法裏,它就是奴婢,可以讓你隨意運用的。你有天耳通,想要偷著聽人講話,離著很遠,你就聽著了,這就等於你的奴婢一樣。天眼通,離得很遠,你若運用天眼通來看一看,某一個人做什麼呢?你一看,甚至於他在那兒睡覺,你也知道;在那兒吃飯,你也知道。在那兒無論做什麼,你都知道了;所以這個天眼通就等於奴婢一樣,你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以上種種的財物,「歡喜賜與」:很歡喜,就賞賜給他們了。


「如有勇健,能為難事」:假如有一個最勇猛的健將;健將,就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的勇士。無論和誰一戰,他一定勝利;無論打哪一個城市,他一定把這個城可以攻破了。他能做人所不能做的那種難事。因為他這麼樣勇健、這麼樣能去破敵,把敵人都給打退了,「王解髻中明珠賜之」:這轉輪聖王現在一看,賞賜旁的東西,都不能滿他這種功勞所應得的價值;所以把髻中那顆明珠取下來,賜給這個最勇猛的將軍。


這部《法華經》,也就好像那顆寶珠似的;佛本來不說這部《妙法蓮華經》,現在時候到了,所以要為眾生說《妙法蓮華經》了!


2.總頌兩合


如來亦爾 為諸法王 忍辱大力 智慧寶藏
以大慈悲 如法化世 見一切人 受諸苦惱
欲求解脫 與諸魔戰 為是眾生 說種種法
以大方便 說此諸經


「如來亦爾」:如來,釋迦牟尼佛我;亦爾,也是這個樣子,也和這轉輪聖王賞賜他頂上髻中的寶珠,是一樣的道理。「為諸法王」:佛是法中之王,所謂「佛為法王,於法自在」,得到自在無礙的這種妙用。


「忍辱、大力,智慧寶藏」:佛又能忍辱,又有強大的力量,有大威德;又有智慧,這就等於有一切的寶藏一樣。「以大慈悲」:佛用「慈」給眾生樂,用「悲」來拔眾生苦,所謂「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如法化世」:依照這個法,來教化一切眾生,也就是應以佛身得度,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菩薩身得度,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聲聞、緣覺身得度,即皆現之而為說法;現種種的身,來教化眾生,這叫「如法化世」。也就是「觀機逗教」,觀察機緣,用法來教化眾生;「因人說法」,因為哪種人,就給他講哪種法。


好像對好吃的眾生,就先給講「食經」──講吃的經;說是:「你吃一點這個東西,對你最有好處啦!你若是胖的人,你歡喜瘦,就會瘦一點;你若歡喜胖,你吃這東西就會胖一點!」這個會吃的人一聽,啊!這不錯!我正不願意這麼肥,那麼吃一點能瘦的東西!於是就把食經講的給吃了;那麼歡喜肥的,聽說吃這個東西就會肥,於是把它也吃了。這叫如來所說的「法食」,你不要以為真有東西給你吃;「說法」就是「食」,你忘了嗎?「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為什麼我們很多人都一天吃一餐就可以呢?就因為他得到「禪悅為食,法喜充滿」了;天天就吃佛法,每天晚間吃一頓,吃得不飽,明天再吃!佛也就是這樣子。


有的眾生不願意吃,他就願意睡覺,每逢吃完午飯,一定要睡覺;於是佛就給講「睡經」。怎麼睡呢?說:「你睡,要頭沖南、腳沖北;右邊在下邊,左邊在上邊;要托腮搭胯。你這麼樣一睡,這叫『吉祥臥』,你睡,就最吉祥了!你作夢也吉祥、睡覺也吉祥,醒著、睡著都吉祥!」這個人一聽:「哦!這不錯啊!吉祥!」於是就依照這個方法去睡;一睡,就得了睡的「三昧」!得三昧,就又醒了;醒了,說:「啊!不要睡那麼多囉!睡那麼多,也沒有什麼大意思。」於是把「睡經」講了,這個人就給講醒了。這是個比喻,什麼叫「睡覺」呢?你能入定就是睡覺;一入定,好像睡覺一樣。但是,睡覺是頭低低這麼樣子;那入定的樣子,頭不動、身不搖,如如不動、了了常明,那才是「真睡覺」。你那個睡覺,是睡「假覺」、睡「死覺」,不是睡的活覺。真正入定了,明明了了、清清楚楚的;你能一入定,縮萬年為片刻、放開片刻成萬年,一念萬年、萬年一念。你看這個覺睡得長不長?說:「我不懂!」你當然不懂,你若懂這個,那你也不得了。


所以「如法化世」就是這樣子:好吃的,就給講「食經」;好睡的,就給講「睡經」;好錢的,就給講「財經」。總而言之,他歡喜什麼,就給他講什麼經。講財經、色經、名經、食經、睡經,這五種;如來都給他講,所以這叫「如法化世」。


「見一切人,受諸苦惱」:他見一切的眾生,著住到財、色、名、食、睡上了,所以就有諸苦惱、受諸苦惱啦!譬如貪財,所謂「未得之,患得之」,沒有得的時候,想法子怎麼能得到財呢?財可得到了──或者去到什麼地方把錢偷來、或者打劫搶來了;你說怎麼樣啊?哈!他又憂愁了:「唉!我得天天看著它,不然的時候,我打劫人家的,也有人打劫我嘛!」於是晝夜也不睡覺,就看著這個錢。你說是不是煩惱呢?這錢、色、名、食、睡,都一樣的,沒得到的時候,就想法子要得到;已經得到了,又怕丟了;你說,麻煩不麻煩?這所以就受諸苦惱了!


「欲求解脫,與諸魔戰」:因為受苦惱受得時間久了,他就想要得到解脫,不著住啦!就要得到自由,要飛天遁地;所以就與這些個煩惱魔、死魔、業障魔,又和貪心的魔、瞋心的魔、癡心的魔、慢心的魔、疑心的魔這「五毒」來作戰──「三毒」就變成「五毒」了!一作戰,把這些個魔王打敗了。


「為是眾生,說種種法」:所以佛就為這些著魔的眾生,來給他說種種的法,願意他得到解脫。「以大方便」:以最大的方便法。這些個方便法,是沒有自己的;為了度眾生,就是下地獄,我都願意為眾生受苦的。所以你看地藏王菩薩,他陪著那些個地獄的眾生,在那地方來教化地獄的眾生,這就是以大方便。「說此諸經」:釋迦牟尼佛說三藏的教,又說方等經、般若經等諸經。


既知眾生 得其力已 末後乃為 說是法華
如王解髻 明珠與之 此經為尊 眾經中上
我常守護 不妄開示 今正是時 為汝等說


「既知眾生得其力已」:既然知道眾生,方等教的人也得到利益了,般若教的也都得到利益了,他們得到好處了!「末後乃為,說是法華」:最末後的時候,才為眾生說這部《妙法蓮華經》。這是佛最後所說的經,佛最後的目的,就是為說《法華經》。


「如王解髻明珠與之」:就好像轉輪聖王解下來他髮髻之中的明珠一樣,把這粒明珠賜給最有功勞的將軍。「此經為尊,眾經中上」:這部《妙法蓮華經》是最尊、最貴的,在一切經典中,是最高無上的了。「我常守護,不妄開示」:釋迦牟尼佛說,我自己常常守護這《妙法蓮華經》,不是隨隨便便就給人講的;很久很久也不講,我都保留這《法華經》。「今正是時,為汝等說」:現在正是時候啦!也不早、也不晚,也不前、也不後,正是這個時候!什麼時候?為你們大家來講《法華經》,正是時候。


所以現在我們這兒講《法華經》,也是正是時候!到這個國家裏,先講《楞嚴經》。有人說《楞嚴經》是假的,為什麼呢?人家看見都發愣、認不清楚,所以就以為不是真的。就是真的,你若拿它當假的,也是假的;是假的,你若認為它是真的了,也是真的。為什麼?「一切唯心造」嘛!真、假,在你自己心裏分別──「仁者自生分別」。根本在經上,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對你有幫助,就是真;對你沒有幫助,就是假;對你有利益,這就是真了;對你沒有利益,這就是假了。什麼叫真、假?真、假,在你自己那個地方,不是在經這兒!我們現在講《法華經》是真的,但是你若不懂,真的也沒有用;你若懂了,就是假的,都有多少用處。所以這第二次講經,就講《法華經》,第三次就講《大方廣佛華嚴經》。有人說:「那你又講過《地藏經》、《金剛經》,我都聽過!」那些是小經,我們這是講大經、真經。


卍 卍 卍


明天是大勢至菩薩的誕辰。大勢至菩薩是誰呢?他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徒弟;阿彌陀佛左邊就是觀世音菩薩,右邊就是大勢至菩薩。等阿彌陀佛退位的時候,就是觀世音菩薩做極樂世界的教主;觀世音菩薩退位的時候,就是大勢至菩薩做教主。所以這一佛二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三聖」。


明天是大勢至菩薩的誕辰,所以我們由明天開始,就念「南無阿彌陀佛」;一方面是慶祝大勢至菩薩的誕辰,一方面是舉行盂蘭法會,超度一切眾生。


在明天和後天──就是禮拜六,兩天都念佛;禮拜天,念佛,再念《盂蘭盆經》。如果人多,你們又可以講一講這部《盂蘭盆經》;我知道我現在這五個徒弟多少都開智慧了,智慧都比我大了,長得也比我高,所以相信不會有困難的,我相信會講得非常清楚了!有歡喜研究《盂蘭盆經》的,可以在這個禮拜天,大家共同研究《盂蘭盆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